期刊文献+
共找到445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Kinetics of nickel leaching from roasting-dissolving residue of spent catalyst with sulfuric acid 被引量:3
1
作者 冯其明 邵延海 +2 位作者 欧乐明 张国范 卢毅屏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9年第3期410-415,共6页
Sulfuric acid leaching process was applied to extract nickel from roasting-dissolving residue of a spent catalyst,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parameters on nickel extraction was investigated by leaching experiments, and ... Sulfuric acid leaching process was applied to extract nickel from roasting-dissolving residue of a spent catalyst,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parameters on nickel extraction was investigated by leaching experiments, and the leaching kinetics of nickel was analyz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effects of particle size and sulfuric acid concentration on the nickel extraction are remarkable; the effect of reaction temperature is mild; while the effect of stirring speed in the range of 400-1 200 r/min is negligible. Decreasing particle size or increasing sulfuric acid concentration and reaction temperature, the nickel extraction efficiency is improved. 93.5% of nickel in residue is extracted under suitable leaching conditions, including particle size (0.074-0.100) mm, sulfuric acid concentration 30% (mass fraction), temperature 80 ~C, reaction time 180 min, mass ratio of liquid to solid 10 and stirring speed 800 r/min. The leaching kinetics analyses shows that the reaction rate of leaching process is controlled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product layer, and the calculated activation energy of 15.8 kJ/mol is characteristic for a diffusion controlled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NETICS leaching NICKEL sulfuric acid spent cataly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inetic study of high-pressure acid leaching of Mg and Ni from serpentine 被引量:4
2
作者 WU Ling-long YANG Xi-yun +2 位作者 XU Hui ZHONG Zhi-jie WANG Xiao-d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2期410-419,共10页
Inner Mongolian serpentine ore was subjected to sulfuric acid leaching tests,and the effects of the leaching process parameters on the leaching efficiency of different metals were investigated.The leaching efficiency ... Inner Mongolian serpentine ore was subjected to sulfuric acid leaching tests,and the effects of the leaching process parameters on the leaching efficiency of different metals were investigated.The leaching efficiency of Mg,Fe,Al,Ni,and Co reaches 93.98%,60.09%,82.08%,90.58%,and 94.06%,respectively,under the leaching conditions of 5 mol/L H_(2)SO_(4),liquid/solid ratio of 4 mL/g,and leaching temperature 100℃.Hence,the valuable metals in serpentine were effectively recovered by sulfuric acid leaching.The leaching behaviors of Mg,Fe,and a small amount of Al were analyzed using X-ray diffract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unreacted Mg and Fe remained as MgFe_(2)O_(4),and Al formed Al_(2)Si_(2)O_(5)(OH)_(4) in the leaching residue.The kinetics of Mg and Ni in the leaching process was studied respectively.The leaching kinetics of Mg conformed to the shrinking core model with an activation energy of 16.95 kJ/mol,which was controll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the diffusion and chemical reaction.The leaching kinetics of Ni accorded with the Avrami equation with an activation energy of 11.57 kJ/mol,which was controlled by diffusion.In the study,the valuable metal elements were extracted from serpentine minerals with high efficiency and low cost,which possessed important practical valu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RPENTINE sulfuric acid leaching mechanism THERMODYNAMICS leaching kineti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品位碳酸锰精矿硫酸直接浸出行为研究
3
作者 王垣智 彭俊 +4 位作者 张喜龙 沈裕军 蔡云卓 王金 何利民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7-151,共5页
采用硫酸直接浸出法对低品位碳酸锰精矿进行处理,研究了浸出工艺参数对锰、钙、镁元素浸出率的影响,分析了浸出前后的物相组成、微观形貌等变化。结果表明:在酸矿质量比0.6、浸出液固比4∶1、浸出温度60℃、浸出时间3 h的优化条件下,锰... 采用硫酸直接浸出法对低品位碳酸锰精矿进行处理,研究了浸出工艺参数对锰、钙、镁元素浸出率的影响,分析了浸出前后的物相组成、微观形貌等变化。结果表明:在酸矿质量比0.6、浸出液固比4∶1、浸出温度60℃、浸出时间3 h的优化条件下,锰浸出率达99.36%、镁浸出率为83.97%,钙基本不浸出,主要以硫酸钙形式进入渣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锰 硫酸浸出 直接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型稀土精矿工艺矿物学及气氛焙烧-稀硫酸浸出分离稀土矿物研究
4
作者 王亮 辛文彬 +4 位作者 李文博 邓永春 张小龙 姜银举 李健飞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3-117,共5页
在工艺矿物学研究基础上,针对某混合型稀土精矿提出了气氛焙烧-稀硫酸浸出的分离工艺。结果表明:混合型稀土精矿REO品位48.23%,主要矿相结构由氟碳铈矿、独居石、磷灰石、萤石构成,稀土元素主要赋存于氟碳铈矿与独居石中;混合型稀土精... 在工艺矿物学研究基础上,针对某混合型稀土精矿提出了气氛焙烧-稀硫酸浸出的分离工艺。结果表明:混合型稀土精矿REO品位48.23%,主要矿相结构由氟碳铈矿、独居石、磷灰石、萤石构成,稀土元素主要赋存于氟碳铈矿与独居石中;混合型稀土精矿在空气/氩气气氛下焙烧,独居石、磷灰石和萤石物相均未发生明显变化,物相转变的差异性主要由氟碳铈矿的反应造成。空气下氟碳铈矿转变过程为CeFCO_(3)→Ce_(7)O_(12)→Ce_(11)O_(20)→CeO_(2),氩气下氟碳铈矿转变过程为CeFCO_(3)→Ce_(7)O_(12)、Th_(0.5)Ce_(0.5)O_(1.84)→CeOF。稀土精矿经500℃空气气氛焙烧后稀硫酸浸出,F-REO、P-REO浸出率分别为86.67%、1.70%,700℃氩气气氛焙烧后对应的F-REO、P-REO浸出率分别为75.97%、13.33%,2种浸出渣中F-REO、P-REO含量(质量分数)分别为6.92%、26.02%和11.86%、21.81%,浸出渣均以独居石物相为主,通过气氛焙烧-稀硫酸浸出工艺达到了有效分离氟碳铈矿与独居石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氟碳铈矿 独居石 混合型稀土精矿 工艺矿物学 气氛焙烧 矿相转变 硫酸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钴精矿焙烧浸出试验研究
5
作者 黄鹏 白明 +3 位作者 刘爽 康健 董立帅 李展强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9-112,共4页
某硫钴精矿中钴主要以类质同象赋存于黄铁矿、磁铁矿中,为了使该硫钴精矿中的钴得到回收,开展了硫钴精矿焙烧-浸出提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硫钴精矿在矿石细度为-0.074mm粒级占80%、焙烧助剂亚硫酸钠用量为硫钴精矿质量的5.0%、焙烧温度... 某硫钴精矿中钴主要以类质同象赋存于黄铁矿、磁铁矿中,为了使该硫钴精矿中的钴得到回收,开展了硫钴精矿焙烧-浸出提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硫钴精矿在矿石细度为-0.074mm粒级占80%、焙烧助剂亚硫酸钠用量为硫钴精矿质量的5.0%、焙烧温度620℃、焙烧时间3h、硫酸用量为硫钴精矿质量的20%、浸出温度90℃、液固比2∶1、浸出时间2h条件下,钴浸出率为85.85%。硫钴精矿氧化焙烧后转变为赤铁矿,焙烧矿中钴主要以氧化钴和硫酸钴形式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焙烧 浸出 硫钴精矿 焙烧助剂 氧化钴 硫酸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锌烟尘硫酸浸出界面反应机制与纳米氧化锌制备研究
6
作者 辛椿福 万杨知为 +4 位作者 陈波 张一敏 刘建磊 王占昊 包申旭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302-3311,共10页
针对氧化锌烟尘中锌资源的高效回收与高值化利用,提出“浸出工艺优化—界面反应机制解析—纳米材料制备”的全流程技术路线。通过系统实验确定硫酸浸出的最优工艺参数,结合XRD与SEM-EDS表征,揭示浸出渣的物相。最后,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 针对氧化锌烟尘中锌资源的高效回收与高值化利用,提出“浸出工艺优化—界面反应机制解析—纳米材料制备”的全流程技术路线。通过系统实验确定硫酸浸出的最优工艺参数,结合XRD与SEM-EDS表征,揭示浸出渣的物相。最后,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模拟H_(2)SO_(4)在ZnO(110)表面的吸附行为,并通过电子密度差与Mulliken布居分析阐明双路径电子转移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硫酸浸出的最优工艺参数是硫酸浓度为1.5 mol/L、液固比为7 mL/g、温度为60℃、时间为60 min,在此条件下,锌浸出率达99.32%。浸出渣以PbSO_(4)和ZnFe_(2)O_(4)为主相,证实了锌的高效溶出;H_(2)SO_(4)在ZnO(110)表面的吸附能达-10.16 eV。双路径电子转移机制如下:H_(2)SO_(4)中H原子向ZnO供电子,ZnO中Zn原子向H_(2)SO_(4)中O原子供电子,该过程显著弱化了表面Zn—O键,降低了Zn的浸出反应能垒。基于高锌浸出液,通过两级净化与直接沉淀法,以NH_(4)HCO_(3)为沉淀剂合成碱式碳酸锌前驱体,经550℃煅烧获得纯度为98.14%的纳米氧化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锌烟尘 硫酸浸出 密度泛函理论 纳米氧化锌 二次锌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曲面法优化金绿宝石型铍矿中铍浸出率实验研究
7
作者 庞丹丹 姜琴 崔传发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3-129,共7页
新疆某地金绿宝石型铍矿中铍质量分数0.102%,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以硫酸为浸出剂,对铍进行酸浸实验研究,通过响应曲面法,利用Box-Behnken设计方法建立了影响浸出效果的3个主要因素(液固比、浸出时间、浸出温度)以及三者之间交互作用的... 新疆某地金绿宝石型铍矿中铍质量分数0.102%,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以硫酸为浸出剂,对铍进行酸浸实验研究,通过响应曲面法,利用Box-Behnken设计方法建立了影响浸出效果的3个主要因素(液固比、浸出时间、浸出温度)以及三者之间交互作用的多元回归方程,并对该回归方程进行了显著性检验。确定较佳工艺条件为:焙烧温度900℃、焙烧时间3 h、硫酸质量浓度50%、液固比3.2∶1、浸出时间4.8 h、浸出温度90℃,此条件下铍浸出率预测值为89.73%,3组平行实验铍浸出率平均值为89.10%,二者偏差较小,表明模型准确。浸出动力学模型拟合结果表明,该浸出过程受界面化学反应控制,反应表观活化能为50.42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铍矿 金绿宝石 硫酸浸出 响应曲面法 浸出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热还原法增强废旧锂离子电池中有价金属的浸出效果 被引量:1
8
作者 黄魁 江雨鑫 +4 位作者 黄嘉妮 魏琳 李梓玮 蓝红艳 韦晓丹 《中国有色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68,共8页
本文以废旧锂离子正极材料为研究对象,采用碳热还原-浸出的方法提取其中有价金属,从金属价态变化、浸出活化能、浸出率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佳焙烧条件为焙烧温度650℃、焙烧时间2.0 h、碳添加量10 wt%;最佳浸出条件为3 mol/L H_... 本文以废旧锂离子正极材料为研究对象,采用碳热还原-浸出的方法提取其中有价金属,从金属价态变化、浸出活化能、浸出率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佳焙烧条件为焙烧温度650℃、焙烧时间2.0 h、碳添加量10 wt%;最佳浸出条件为3 mol/L H_(2)SO_(4)、浸出温度60℃、固液比100 g/L、反应时间90 min,此时Li、Ni、Co、Mn的浸出率最高分别可达93.10%、98.91%、99.34%、99.26%。采用未反应收缩核模型对浸出动力学数据进行拟合,Ni、Co、Mn的活化能分别为40.09 kJ/mol、41.04 kJ/mol、14.30 kJ/mol。相较于传统酸浸方法,碳热还原可增强Ni、Co、Mn的浸出,浸出率均有大幅增加,浸出活化能更低,更易于废旧锂离子电池中有价金属的浸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锂离子电池 碳热还原 硫酸 浸出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硫酸浸出—石灰沉淀法从铝电解质废渣中提锂除氟
9
作者 李雅民 李威 +1 位作者 冷美杰 刘庆生 《湿法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8-124,共7页
研究了用硫酸浸出—石灰沉淀联合法从含锂铝废电解质中提锂固氟,考察了各工艺参数对锂浸出率和除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硫酸浓度1.2 mol/L、酸浸温度95℃、酸浸时间20 min、液固体积质量比4/1、酸浸液pH=7、沉淀时间1 h、沉淀温度95... 研究了用硫酸浸出—石灰沉淀联合法从含锂铝废电解质中提锂固氟,考察了各工艺参数对锂浸出率和除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硫酸浓度1.2 mol/L、酸浸温度95℃、酸浸时间20 min、液固体积质量比4/1、酸浸液pH=7、沉淀时间1 h、沉淀温度95℃的最佳工艺条件下,锂的综合浸出率为85%,溶液中氟离子去除率可达99.91%;氧化钙的加入能促进溶液中氟离子向氟化钙沉淀转化,得到具有较高结晶度的CaF 2产品,处理后溶液pH符合制备碳酸锂要求,可实现氟化物和含锂溶液的分离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电解质废渣 硫酸 浸出 石灰 沉淀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灰石对生物柱浸高硫低铜矿石的调控作用及机制
10
作者 刘金艳 黄岚 +2 位作者 李宏煦 孙义豪 左蔚然 《湿法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6-203,共8页
针对高硫低铜矿石在生物堆浸过程中存在的酸铁过量累积的难题,采用生物柱浸法与MLA检测分析手段,研究了石灰石对高硫低铜矿石生物浸出铜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结果表明:在1.4 t矿石中添加质量分数为2%、粒度为-10 mm+5 mm的石灰石,能显... 针对高硫低铜矿石在生物堆浸过程中存在的酸铁过量累积的难题,采用生物柱浸法与MLA检测分析手段,研究了石灰石对高硫低铜矿石生物浸出铜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结果表明:在1.4 t矿石中添加质量分数为2%、粒度为-10 mm+5 mm的石灰石,能显著调控浸出液pH与Eh,生物浸出7个月后,铜浸出率可达71.25%,比未添加石灰石的对照组提高52.83%;添加石灰石组的浸出渣中黄铁矿嵌布粒度增大,未发现黄钾铁钒钝化层,细粒级铜矿物解离度与浸出率呈正相关。添加石灰石可以有效提升高硫低铜矿石中铜浸出效率,降低酸铁废水处理压力,对硫化矿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硫低铜矿石 石灰石 生物柱浸 PH E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磺酸加压浸出低品位复杂多金属氧硫混合矿的物相转化
11
作者 贾小宝 马海飞 +2 位作者 廖亚龙 武敏 杨双宇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200-3213,共14页
本文研究了甲基磺酸浸出低品位复杂多金属氧硫混合焙烧矿过程中的物相转化行为。通过系统的浸出实验,结合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元素分布(SEM-Mapping)、扫描电子显微镜结合能谱分析(SEM-EDS)及化学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反应温度... 本文研究了甲基磺酸浸出低品位复杂多金属氧硫混合焙烧矿过程中的物相转化行为。通过系统的浸出实验,结合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元素分布(SEM-Mapping)、扫描电子显微镜结合能谱分析(SEM-EDS)及化学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反应温度、初始甲基磺酸浓度、氧分压及反应时间对金属浸出率及物相转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优化的浸出条件下(反应温度为140℃、甲基磺酸质量浓度为150 g/L、氧分压为0.8 MPa、反应时间为120 min、液固比为20:1),铜、锌和铁的浸出率分别达到92.07%、93.41%和79.51%;浸出前期主要是氧化物矿相发生反应,后期主要是硫化矿物及与铁结合的铜、锌化合物发生反应生成相应的可溶性盐和单质硫,单质硫氧化为硫酸,与溶液中的甲基磺酸铅反应生成硫酸铅,沉淀于浸出渣中,浸出渣的主要矿物相为硫酸铅、赤铁矿和单质硫,不存在危害成分铅铁矾,易于回收和处理。本研究为低品位复杂多金属氧硫混合矿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展现了甲基磺酸浸出技术在绿色冶金领域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磺酸 浸出 氧硫混合矿 物相转化 资源综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浮选铅尾矿硫酸浸出提锌工艺研究
12
作者 郭拴全 郭梅 +3 位作者 康敏 牛芳银 宁新霞 邢相栋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9-132,共4页
采用硫酸酸浸工艺从某浮选铅尾矿中提锌,考察了物料粒度、硫酸用量、浸出温度、浸出时间、搅拌速度和浸出液固比对锌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浮选铅尾矿在物料粒度-0.074mm粒级占75%、硫酸用量15%、浸出温度60℃、搅拌速度200r/min、浸... 采用硫酸酸浸工艺从某浮选铅尾矿中提锌,考察了物料粒度、硫酸用量、浸出温度、浸出时间、搅拌速度和浸出液固比对锌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浮选铅尾矿在物料粒度-0.074mm粒级占75%、硫酸用量15%、浸出温度60℃、搅拌速度200r/min、浸出液固比3.0mL/g条件下浸出1.5h,锌浸出率达90.71%;浸出液中Zn质量浓度18.94g/L,Cd、Fe、Mn、Ca、Mg等杂质含量较高,后续净化富集作业需予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选铅尾矿 硫酸浸出 氧化相 氧化锌 铅锌尾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酸浸出电解后三元正极粉末工艺研究
13
作者 王燕 李金辉 +2 位作者 欧阳剑 何莹 郑卓群 《中国有色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55,共9页
针对目前回收废旧锂离子电池工艺的高酸耗和高能耗问题,本文以电解后的废旧523型镍钴锰正极材料为原料,硫酸+盐酸羟胺作为浸出剂,进行了镍钴锰浸出试验,考察了各工艺条件对浸出率的影响,并对浸出前后的正极材料进行了表征分析,还对浸出... 针对目前回收废旧锂离子电池工艺的高酸耗和高能耗问题,本文以电解后的废旧523型镍钴锰正极材料为原料,硫酸+盐酸羟胺作为浸出剂,进行了镍钴锰浸出试验,考察了各工艺条件对浸出率的影响,并对浸出前后的正极材料进行了表征分析,还对浸出过程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结论。该体系较优浸出条件为盐酸羟胺浓度1.5 mol/L、硫酸浓度1 mol/L、浸出温度75℃、液固比25 mL/g、浸出时间60 min,此时镍、钴、锰的浸出率分别为96.84%、99.87%、97.35%;XRD谱图分析表明,浸出后的物质几乎没有峰,只有微弱的NiO和MnO_(2)的峰偏移,SEM图分析表明,浸出后正极材料呈现出小块的破碎粉末,表明其中的有价金属已被浸出;浸出动力学研究表明,本试验的浸出过程适合采用Avrami方程进行拟合,镍、钴、锰的活化能分别为8.3779 kJ/mol、4.6836 kJ/mol、4.9614 kJ/mol,浸出温度对反应速率常数的影响不大,浸出过程受扩散控制。本研究结果为废旧锂离子电池的回收提供了有效的湿法浸出工艺,并为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与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锂离子电池 废旧523型镍钴锰电池 镍钴锰回收 湿法浸出 硫酸+盐酸羟胺 酸耗 能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品位菱镁矿在硫酸溶液中的浸出特性及动力学
14
作者 高菲 史新宇 +1 位作者 唐晓佳 孟庆臻 《材料与冶金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56-361,369,共7页
系统研究了低品位菱镁矿煅烧物中主要元素在硫酸溶液中的浸出特性及动力学.当浸出时间为15 min,浸出温度为40℃,硫酸浓度为1.5 mol/L,液固比为15 mL/g时,镁的浸出率达到90.47%,钙的浸出率为84.45%,硅的浸出率为12.18%,铁的浸出率为55.4... 系统研究了低品位菱镁矿煅烧物中主要元素在硫酸溶液中的浸出特性及动力学.当浸出时间为15 min,浸出温度为40℃,硫酸浓度为1.5 mol/L,液固比为15 mL/g时,镁的浸出率达到90.47%,钙的浸出率为84.45%,硅的浸出率为12.18%,铁的浸出率为55.47%,铝的浸出率为10.34%.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镁、钙、硅的浸出由化学反应和灰烬层扩散混合控制,活化能Ea分别为30.20,33.56,36.46 kJ/mol;铁和铝的浸出由灰烬层扩散控制,活化能E_(a)分别为5.05,14.06 kJ/mol;硅、铝等元素形成的灰烬层是主要的传质扩散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菱镁矿 硫酸 浸出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钒钢渣空白焙烧—硫酸浸出提钒试验研究
15
作者 刘景景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0-106,共7页
针对现有含钒钢渣提钒工艺成本高、污染大、效率低的问题,以四川攀枝花某V_(2)O_(5)含量为0.94%的含钒钢渣为对象开展了提钒试验研究。研究表明:(1)含钒钢渣的主要物相为SiO_(2)、 Ca_(2)SiO_(4)、 MgFe_(2)O_(4)、Ca_(2)Fe_(1.2)Mg_(0.... 针对现有含钒钢渣提钒工艺成本高、污染大、效率低的问题,以四川攀枝花某V_(2)O_(5)含量为0.94%的含钒钢渣为对象开展了提钒试验研究。研究表明:(1)含钒钢渣的主要物相为SiO_(2)、 Ca_(2)SiO_(4)、 MgFe_(2)O_(4)、Ca_(2)Fe_(1.2)Mg_(0.4)Si_(0.4)O_(5)、FeO、Ca_(3.18)Fe_(15.48)Al_(1.34)O_(28)和Ca_(2)Fe_(2)O_(5)等;空白焙烧处理后新生成了Fe_(3)O_(4)和Ca_(12)Al_(14)O_(33)相,Ca_(2)SiO_(4)和Ca_(2)Fe_(1.2)Mg_(0.4)Si_(0.4)O_(5)的衍射峰强度增强,证实高温焙烧使部分元素由低价态氧化为高价态;900℃焙烧样的硫酸浸渣以CaSO_(4)·2H_(2)O相为主,残余少量SiO_(2)、MgFe_(2)O_(4)和Fe_(3)O_(4),表明硫酸有效溶解了部分矿物,为钒的溶出创造了条件。(2)在空白焙烧温度900℃、硫酸浓度14%、浸出液固比8∶1 mL/g、浸出温度40℃、浸出时间25 min情况下,钒浸出率达90.18%。(3)该工艺与传统工艺相比的显著优势在于焙烧无须添加剂、浸出温度低且时间短,减排废气60%、降低能耗40%、减少酸耗35%,为含钒钢渣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清洁高效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钒钢渣 空白焙烧 硫酸浸出 钒浸出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酸协同强化浸出赤泥中铝铁的试验研究
16
作者 王鸿齐 朱晓波 +2 位作者 李望 袁彩凤 王梦园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40,共7页
为促进赤泥中铝铁资源的回收利用,本文研究了赤泥中Al、Fe在双酸(硫酸+盐酸)体系中的浸出行为,系统考察了双酸浓度、硫酸与盐酸体积比、浸出温度、液固比和浸出时间对Al、Fe元素浸出率的影响,得到了如下Al、Fe的最佳浸出条件:硫酸和盐... 为促进赤泥中铝铁资源的回收利用,本文研究了赤泥中Al、Fe在双酸(硫酸+盐酸)体系中的浸出行为,系统考察了双酸浓度、硫酸与盐酸体积比、浸出温度、液固比和浸出时间对Al、Fe元素浸出率的影响,得到了如下Al、Fe的最佳浸出条件:硫酸和盐酸总体积分数28%、硫酸与盐酸体积比1∶1、浸出温度100℃、液固比9 mL/g和浸出时间60 min。在此条件下Al和Fe的浸出率分别可达到97.5%和73.8%。双酸浸出产生了有效的协同效应,盐酸可以与Fe^(3+)形成稳定的络合物,而硫酸则提供必要的酸度和氧化性,促进Al^(3+)的溶解,显著提高了铝铁的浸出效率,为赤泥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泥 浸出 硫酸 盐酸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硫石油焦气化灰渣中钒的浸出动力学研究
17
作者 张立萍 李若昀 +4 位作者 祝汉国 吕灵灵 徐斌 孙立鹏 吴聿 《湿法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9-195,共7页
针对高硫石油焦气化灰渣中的钒二次资源,先通过氧化焙烧方式对钒进行预富集,再用硫酸进行浸出回收。探究了氧化焙烧灰分中钒的浸出规律,确定了最佳浸出条件,并探讨了浸出动力学。结果表明:在温度90℃、硫酸浓度30%、液固体积质量比8∶2... 针对高硫石油焦气化灰渣中的钒二次资源,先通过氧化焙烧方式对钒进行预富集,再用硫酸进行浸出回收。探究了氧化焙烧灰分中钒的浸出规律,确定了最佳浸出条件,并探讨了浸出动力学。结果表明:在温度90℃、硫酸浓度30%、液固体积质量比8∶2、反应时间3 h条件下,灰分中的钒浸出率可达72.5%以上,酸浸渣中钒质量分数为1.91%;在试验温度范围内,钒浸出速率符合未反应收缩核模型的混合控制模型,表观反应活化能为22.97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硫石油焦气化灰渣 浸出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含金银多金属氧化矿石综合回收有价元素试验研究
18
作者 邵京明 孙仁锋 +7 位作者 郭建东 薛希刚 欧海涛 焦磊 张元伟 张召 郭晓东 梁志伟 《有色金属(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89-1195,共7页
针对某复杂含金银多金属氧化矿石,通过直接氰化-浮选回收铅精矿、浮选尾矿配置硫磺焙烧酸浸浸出锌、酸浸渣环保浸出金银等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一级直接氰化、二级氰化尾矿浮选富集铅锌精矿、三级为浮选尾矿配置硫磺焙烧酸浸回... 针对某复杂含金银多金属氧化矿石,通过直接氰化-浮选回收铅精矿、浮选尾矿配置硫磺焙烧酸浸浸出锌、酸浸渣环保浸出金银等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一级直接氰化、二级氰化尾矿浮选富集铅锌精矿、三级为浮选尾矿配置硫磺焙烧酸浸回收锌、四级为酸浸渣环保浸出金银技术方法,复杂多金属氧化矿石直接氰化金、银浸出率分别为79.55%、81.81%,氰化尾矿浮选产出铅含量为45.60%的铅精矿,铅回收率达到82.39%,浮选尾矿采用配置硫磺焙烧酸浸,锌的浸出率达到90.13%;酸浸渣采用环保浸出,金、银回收率分别达到85.40%、65.42%,该技术方法使金、银、铅、锌的综合回收率分别达到97.15%、96.02%、82.39%、90.13%,实现了含金银多金属氧化矿资源的高值化、资源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金银多金属 直接氰化 浮选富集 配置硫磺焙烧酸浸 环保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P204从浮选铅尾矿硫酸浸出净化液中萃取锌及制备ZnSO_(4)·7H_(2)O的工艺研究
19
作者 郭拴全 康敏 +1 位作者 郭梅 宁新霞 《湿法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117,共7页
研究了采用P204(二(2-乙基己基)磷酸酯)从浮选铅尾矿硫酸浸出净化液中萃取锌,优化了萃取和反萃取工艺条件,并通过富锌液蒸发结晶制备了ZnSO_(4)·7H_(2)O。结果表明:在有机相组成为50%P204+50%磺化煤油、P204皂化度65%、萃原液pH=3.... 研究了采用P204(二(2-乙基己基)磷酸酯)从浮选铅尾矿硫酸浸出净化液中萃取锌,优化了萃取和反萃取工艺条件,并通过富锌液蒸发结晶制备了ZnSO_(4)·7H_(2)O。结果表明:在有机相组成为50%P204+50%磺化煤油、P204皂化度65%、萃原液pH=3.5、相比V_(A)/V_(O)=1/1、萃取时间10 min和萃取级数为二级条件下,锌萃取率可达99.11%;萃取所得饱和有机相在反萃剂(H_(2)SO_(4))浓度7%、反萃相比V_(O)/V_(A)=2/1、反萃取时间10 min和反萃取级数为三级条件下,锌反萃率可达99.32%。制备的ZnSO_(4)·7H_(2)O满足HG/T 2326—2015要求,其微观形貌以颗粒状和层状结构均匀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选铅尾矿 萃取 P204 七水硫酸锌 硫酸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铜电解阳极泥常压氧化酸浸脱铜镍工艺研究
20
作者 邬建辉 李丹 +3 位作者 唐家佳 张鹏 刘恢 邬俊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0-49,共10页
黑铜电解阳极泥是以含铜电镀污泥、废电子线路板、废杂铜、含铜残渣等含铜杂料火法熔炼得到的黑铜在电解过程中产生的,富集了大量的锡、铜、铅、镍、锑等金属,成分复杂且波动较大。目前,铜阳极泥的回收均需先脱除贱金属,主要方法有常规... 黑铜电解阳极泥是以含铜电镀污泥、废电子线路板、废杂铜、含铜残渣等含铜杂料火法熔炼得到的黑铜在电解过程中产生的,富集了大量的锡、铜、铅、镍、锑等金属,成分复杂且波动较大。目前,铜阳极泥的回收均需先脱除贱金属,主要方法有常规的硫酸浸出法、焙烧+酸浸法、臭氧强化酸浸法、硝酸氧化酸性浸出法、氯化催化浸出法以及加压氧化浸出法等。对于黑铜电解阳极泥来说,目前的处理工艺存在浸出率低,或处理成本高问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针对现有工艺存在的不足,利用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分析手段,分析了黑铜电解阳极泥中铜、镍、锡及铅等的存在形式,并提出以稀硫酸为浸出剂,工业氧(99%)、硫酸铁及氯化钠为助浸剂,常压浸出脱铜镍的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法,通过改变硫酸浓度、三价铁离子浓度、氯离子浓度、液固比、氧气流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浸出参数,研究了黑铜电解阳极泥中铜、镍的浸出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在硫酸浓度130 g/L、三价铁离子浓度8 g/L、氯离子浓度4 g/L、液固比6 mL/g、氧气流速0.3 min/L、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6 h的优化条件下,铜、镍的浸出率分别为98.21%、99.59%。该方法实现了黑铜电解阳极泥在硫酸体系中铜镍高效浸出,成本较低,浸出后液经pH调节,其中的铜、镍可分别用Lix984和HBL110萃取剂直接萃取,经后续处理可以分别得到电积铜和硫酸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铜电解阳极泥 常压氧化浸出 硫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