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5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gradation of Nitrobenzene-Containing Wastewater with O_3 and H_2O_2 by High Gravity Technology 被引量:17
1
作者 Jiao Weizhou Liu Youzhi +3 位作者 Liu Wenli Li Jing Shao Fan Wang Chaoran 《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SCIE CAS 2013年第1期85-94,共10页
Nitrobenzene-containing industrial wastewater was degraded in the presence of ozone coupled with H2O2 by high gravity technology. The effect of high gravity factor, H2O2 concentration, pH value, liquid flow-rate, and ... Nitrobenzene-containing industrial wastewater was degraded in the presence of ozone coupled with H2O2 by high gravity technology. The effect of high gravity factor, H2O2 concentration, pH value, liquid flow-rate, and reaction time on the efficiency for removal of nitrobenzene was investigat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high gravity technology enhances the ozon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with O3/H202 showing synergistic effect. The degradation efficiency in terms of the COD removal rate and nitrobenzene removal rate reached 45.8% and 50.4%, respectively, under the following reaction conditions, viz.: a high gravity factor of 66.54, a pH value of 9, a H2O2/O3 molar ratio of 1:1, a liquid flow rate of 140 L/h, an ozone concentration of 40 rag/L, a H2O2 multiple dosing mode of 6 mL/h, and a reaction time of 4 h. Compared with the performance of conventional stirred aeration mixers, the high gravity technology could increase the COD and nitrobenzene removal rate related with the nitrobenzene-containing wastewater by 22.9% and 23.3%,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trobenzene containing wastewater rotating packed bed OZONE H2O2 free radica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絮凝剂PDTAM去除水中Cr(Ⅵ)的抗环境干扰性研究
2
作者 杨晓敏 王刚 +2 位作者 王雪 桑芳娟 杨凯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3-230,共8页
探究高分子重金属絮凝剂聚二硫代羧基化丙烯酰胺(PDTAM)去除Cr(Ⅵ)的性能,以实验室配制的含Cr(Ⅵ)模拟废水样为考察对象,通过PDTAM投加量、絮凝水力条件和初始pH值等确定了PDTAM去除废水中Cr(Ⅵ)的最佳絮凝条件;参考实际含Cr(Ⅵ)废水中... 探究高分子重金属絮凝剂聚二硫代羧基化丙烯酰胺(PDTAM)去除Cr(Ⅵ)的性能,以实验室配制的含Cr(Ⅵ)模拟废水样为考察对象,通过PDTAM投加量、絮凝水力条件和初始pH值等确定了PDTAM去除废水中Cr(Ⅵ)的最佳絮凝条件;参考实际含Cr(Ⅵ)废水中常见的无机物质、有机物质和浊度作为环境干扰因素,研究了其对PDTAM处理含Cr(Ⅵ)废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水样初始pH值为3.0时,在最佳絮凝水力条件为120 r/min快搅1.5 min、40 r/min慢搅15 min下投加540 mg/L的PDTAM,Cr(Ⅵ)的最高去除率可达97.51%。在PDTAM低投加量下共存物质对去除Cr(Ⅵ)皆存在较强的抑制作用,该抑制作用可通过增加PDTAM的投加量来减弱或消除;但是共存离子IO_(3)~-、BrO_(3)~-、Ba^(2+)和Ni^(2+)对PDTAM去除Cr(Ⅵ)仍存在较强的抑制作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揭示了PDTAM对Cr(Ⅵ)的去除机理主要有氧化还原、螯合沉淀和以吸附架桥为主的絮凝沉降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絮凝剂 含Cr(Ⅵ)废水 共存物质 絮凝 氧化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煤岩气废水气浮破乳除油中试条件研究
3
作者 曾敬凯 于文华 +3 位作者 冯雨辰 刘昌升 鲁源强 李长政 《中国井矿盐》 2025年第2期30-32,35,共4页
本文针对鄂东气田某区块深层煤岩气采出水乳化严重、气浮难度大的问题,开展了预氧化剂、混凝剂、絮凝剂使用条件、pH条件以及连续运行等气浮中试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采用H_(2)O_(2)为预氧化剂、FeCl_(3)为混凝剂、PAM为絮凝剂,控制pH为5... 本文针对鄂东气田某区块深层煤岩气采出水乳化严重、气浮难度大的问题,开展了预氧化剂、混凝剂、絮凝剂使用条件、pH条件以及连续运行等气浮中试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采用H_(2)O_(2)为预氧化剂、FeCl_(3)为混凝剂、PAM为絮凝剂,控制pH为5~6,破乳效果较好,气浮出水石油类<10mg/L,气浮除油效果佳。本研究为深层煤岩气废水的破乳除油工艺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依据和工艺参数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浮 含油废水 破乳 除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活性微米铁/CaO复合体系的含磷废水应急处理研究
4
作者 甘思雨 陈潇影 +1 位作者 郑姝伶 郑春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3-232,共10页
针对含磷废水需在40 s内进行应急处理以避免带来的环境风险问题,采用过氧化氢-盐酸(H_(2)O_(2)-HCl)活化微米零价铁(mZVI)制备活性微米铁,并与氧化钙(CaO)形成复合体系,实现了40 s内将废水磷的质量浓度降至低于0.2 mg/L、pH值维持在6~9... 针对含磷废水需在40 s内进行应急处理以避免带来的环境风险问题,采用过氧化氢-盐酸(H_(2)O_(2)-HCl)活化微米零价铁(mZVI)制备活性微米铁,并与氧化钙(CaO)形成复合体系,实现了40 s内将废水磷的质量浓度降至低于0.2 mg/L、pH值维持在6~9(地表Ⅲ类水标准)。首先,分别单独投加CaO和活性微米铁进行实验;然后,采用活性微米铁/CaO复合体系处理含磷废水,并研究其除磷机制;最后,进行稳定性实验,并进一步在模拟现场条件下开展连续流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将CaO和活性微米铁复合投加,可在40 s内使含磷废水达到地表Ⅲ类水标准;采用H_(2)O_(2)-HCl加速mZVI的氧化腐蚀,使得活性微米铁具有较多的活性吸附位点Fe_(3)O_(4),从而能够有效吸附磷酸盐,并形成以Fe_(2)(PO_(4))_(3)和FePO_(4)为主的Fe-P化合物;通过化学沉淀作用,CaO与磷酸盐生成以Ca_(5)(PO_(4))_(3)(OH)为主的Ca-P化合物,实现了化学沉淀与吸附的有机结合;在监测周期长达28 d的稳定性实验及连续流实验中,经活性微米铁/CaO处理后的废水磷的质量浓度和pH值均保持稳定,并可实现在40 s内达到地表Ⅲ类水标准。该研究结果可为含磷废水的应急处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磷废水 应急处理 活性微米铁 氧化钙 pH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伏废水处理技术方法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许婷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5年第1期21-23,共3页
随着全社会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光伏行业作为新能源领域的发展模块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光伏电池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含氟废水是光伏企业必须要重视和解决的新难题。本文总结了现有光伏废水处理的基础方法,并围绕其优缺点、处理效果等... 随着全社会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光伏行业作为新能源领域的发展模块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光伏电池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含氟废水是光伏企业必须要重视和解决的新难题。本文总结了现有光伏废水处理的基础方法,并围绕其优缺点、处理效果等进行了比较分析;列举了光伏废水处理的典型工艺,分析了当前光伏废水处理工艺的发展瓶颈,以期为我国光伏企业改进废水处理工艺、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废水 含氟废水 典型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色—破胶—絮凝技术在含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6
作者 欧阳诗昆 犍昭琦 +6 位作者 张居林 焦少举 刘保录 付卜丹 周治国 刘辉 黄会红 《能源与环保》 2025年第1期114-120,共7页
油田含聚废水含有大量的聚合物,水质发黑、乳化程度高、悬浮物高、油含量高,处理难度极大。气浮+过滤、生化+过滤等常规处理工艺对这种采出液中聚合物的降解、去除效率有限,处理后无法达到油田回注水标准。采用脱色—破胶—絮凝处理技术... 油田含聚废水含有大量的聚合物,水质发黑、乳化程度高、悬浮物高、油含量高,处理难度极大。气浮+过滤、生化+过滤等常规处理工艺对这种采出液中聚合物的降解、去除效率有限,处理后无法达到油田回注水标准。采用脱色—破胶—絮凝处理技术,设计制造一套撬装式一体化设备,研究各种参数对含聚废水处理效率的影响,解决了含聚废水水体发黑、不易沉降、难处理等问题,聚合物去除率高达97.9%,油含量、悬浮物含量均小于30 mg/L,实现了含聚废水的有效处理,出水水质达到油田回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聚废水 脱色 破胶 絮凝 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含硅高钠含锂废水中萃取提锂的研究
7
作者 张钰丰 覃远航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10-13,20,共5页
从含锂废水回收锂可减少锂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针对锂交换分子筛生产工艺中产生的含硅高钠含锂废水,开展了基于萃取法提锂的研究。以三正辛基氧膦(TOPO)-磺化煤油-苯甲酰三氟丙酮(HBTA)体系为萃取剂,从含锂废水中选择性提锂,考察了... 从含锂废水回收锂可减少锂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针对锂交换分子筛生产工艺中产生的含硅高钠含锂废水,开展了基于萃取法提锂的研究。以三正辛基氧膦(TOPO)-磺化煤油-苯甲酰三氟丙酮(HBTA)体系为萃取剂,从含锂废水中选择性提锂,考察了油水比、反萃剂的组成等对提锂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首次萃取率可达97.8%;利用盐酸作为反萃剂从萃取相中脱除Li^(+)时,Li^(+)的脱除率最高达到20.2%;采用胶体凝聚法进行除硅,除硅率达到92.3%,Li^(+)的质量浓度升高至1411 mg·L^(-1);对除硅后的溶液进行萃取,油水体积比为1∶1时,油相中Li^(+)的质量浓度为1340 mg·L^(-1),Na^(+)的质量浓度为1481 mg·L^(-1),通过2次盐酸酸洗,最终可得到1190 mg·L^(-1)的Li^(+)溶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锂废水 萃取法 萃取率 除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伏工业园区含氟废水处理工艺调试实例
8
作者 唐玮曦 陆文超 +3 位作者 王乾坤 王旭 李艾岭 王旭 《净水技术》 2025年第1期128-134,共7页
【目的】文章介绍某光伏工业园区含氟废水处理工程调试运行过程,重点介绍废水中氟离子质量浓度由8 mg/L降低至地表Ⅳ类水质要求的1.5 mg/L的调试情况。【方法】针对光伏工业园区所排废水的水质特点,调试采用生化调试和物化调试两步开展... 【目的】文章介绍某光伏工业园区含氟废水处理工程调试运行过程,重点介绍废水中氟离子质量浓度由8 mg/L降低至地表Ⅳ类水质要求的1.5 mg/L的调试情况。【方法】针对光伏工业园区所排废水的水质特点,调试采用生化调试和物化调试两步开展,生化调试后,再针对通过生化过程无法去除的CODCr和氟离子进一步开展物化调试。调试过程的重点是通过物化手段去除废水中的氟离子,通过调控加药量,调整加药点位等措施,以获得更好的氟离子去除效果,并获得更低的去处成本。【结果】生化调试完成后,初期采用在生化池前端的混凝沉淀池一步除氟的处理措施,发现需要投加的药剂量大、药剂投加产生的污泥量也过大的问题,污泥量大又导致大量污泥不能充分沉淀而溢流到后续生化工艺段中,污泥中的氟离子在生化段会重新分解又回到废水中,进而影响了系统的除氟效果,使后续处理设施中氟离子升高。为此采用分步投加药剂的措施,将药剂投加点分为前端混凝沉淀池和生化后的高效沉淀池两个点位,并且将高效沉淀池的除氟污泥回流至前端进一步发挥除氟作用等措施,有效降低了除氟剂投药量,并使出水氟离子指标稳定。【结论】通过生化物化工艺调试,使系统稳定运行,各项指标稳定达标,且除氟成本有效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 含氟废水 氟离子 除氟剂 地表Ⅳ类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放废水氚分离净化技术研究
9
作者 郭士铠 崔枫 韩学军 《同位素》 2025年第1期81-86,共6页
随着我国核电及后处理产业的发展和环境排放标准的日益严格,安全有效的处理和处置核设施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含氚低放废水的需求不断增加。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水精馏技术的含氚低放废水氚分离净化新方法,基于该技术方法搭建低放废水氚分离... 随着我国核电及后处理产业的发展和环境排放标准的日益严格,安全有效的处理和处置核设施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含氚低放废水的需求不断增加。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水精馏技术的含氚低放废水氚分离净化新方法,基于该技术方法搭建低放废水氚分离实验装置,对装置的运行参数进行研究,开展低放废水氚分离热实验。结果表明,该技术能够有效实现对含氚低放废水中氚的高效分离和浓缩,净化液氚含量低至10^(2) Bq/L量级,浓缩液氚含量达到10^(10) Bq/L量级,氚分离系数达9.49×10^(7),具有很大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氚废水 氚分离 氚浓缩 水精馏 催化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浓度强酸性含磷催化剂助剂废水的处理
10
作者 罗庆 赵勇 +3 位作者 王小雄 刘发强 张媛 王树勖 《石化技术与应用》 2025年第2期156-159,共4页
考察了阻聚剂类型及投加量、pH值、反应时间等条件对高浓度强酸性含磷催化剂助剂废水(以下简称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向废水中直接加入NaOH,在体系pH值升至2~3时会发生强力自聚反应,以强电解质盐为阻聚剂,可以利用盐效应阻止... 考察了阻聚剂类型及投加量、pH值、反应时间等条件对高浓度强酸性含磷催化剂助剂废水(以下简称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向废水中直接加入NaOH,在体系pH值升至2~3时会发生强力自聚反应,以强电解质盐为阻聚剂,可以利用盐效应阻止自聚反应的发生;在室温环境下,以MgCl_(2)为阻聚剂,投加量为10 g/L时,调节废水pH值为5,反应60 min,3种废水中总磷质量浓度由10.2,15.1,24.8 g/L依次降至3.02,3.58,3.91 mg/L,总磷去除率达到99%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磷废水 强电解质盐 阻聚剂 总磷质量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实验设计:浒苔基磁性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净化重金属废水性能测试
11
作者 钟倩倩 郝玉翠 +4 位作者 于国涛 赵丽娟 王京甫 刘剑 任小花 《大学化学》 CAS 2024年第8期184-190,共7页
设计开发了“以浒苔为原料制备磁性吸附剂,进行结构表征及净化重金属离子废水性能测试”的综合实验。该实验将“物理化学、分析化学、无机化学和仪器分析”课程中的基础理论知识、实验技能与“化学、材料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前... 设计开发了“以浒苔为原料制备磁性吸附剂,进行结构表征及净化重金属离子废水性能测试”的综合实验。该实验将“物理化学、分析化学、无机化学和仪器分析”课程中的基础理论知识、实验技能与“化学、材料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前沿学术研究相结合,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并实践“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功能”这一自然科学的重要思想,实现了学生从夯实理论和实践基础到提升创新意识的跨越。同时,本综合实验中体现的“以废治废”的理念,将生态文明的思想“润物细无声”地植入学生的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实验设计 浒苔 磁性吸附剂 净化重金属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外加电压对高硫酸盐矿井水的处理机制研究
12
作者 夏大平 廖佳佳 +3 位作者 李海伟 王心义 袁筱莹 杨建 《煤炭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470-479,共10页
酸性矿井水(AMD)会引起诸多环境及社会问题,其中SO_(4)^(2-)离子含量高是造成污染的关键因素之一。微生物电解电池(MEC)是一种电介导的微生物电化学技术,为了探讨MEC对含硫酸盐AMD的影响机制,讨论了以SO_(4)^(2-)去除率为对象而构建微... 酸性矿井水(AMD)会引起诸多环境及社会问题,其中SO_(4)^(2-)离子含量高是造成污染的关键因素之一。微生物电解电池(MEC)是一种电介导的微生物电化学技术,为了探讨MEC对含硫酸盐AMD的影响机制,讨论了以SO_(4)^(2-)去除率为对象而构建微生物电解池除硫系统(MEC-CS)和常规CS系统,应用哈希水质分析仪(DR2600)、离子色谱仪(TIS)、焦磷酸测序分析这2种处理系统中的脱硫效能、电极上电微生物的活性、中间关键离子产物的演化特性。结果表明:MEC-CS系统中的SO_(4)^(2-)最大去除率为62.6%,比常规CS系统(28.7%)高出33.9%,说明脱硫能力和AMD处理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测序结果显示,脱硫弧菌属(Desulfovibrio)和脱硫杆菌属(Desulfobacterium)在阴极电极中富集程度最大,表明一定的电压促进了硫酸盐还原菌(SRB)的活性,也促进了脱硫能力的提高,参与硫酸盐还原的各种SRB丰度较高,MEC能显著提升SRB氢化酶活性,使其具有更强的还原能力;MEC-CS相较CS系统,其关键中间离子(SO_(4)^(2-)、S^(2-)、总铁等)在反应过程中变现质量浓度较高,转化率较高。在MEC-CS系统中的产电菌在CS系统中较少检测到。MEC通过促进微生物脱硫过程中的电子传递提升了脱硫酸的效率,且该方法又能去除重金属离子如铁元素和回收较为纯净的矿物,因而为生物电法脱硫酸工艺的工业化和经济化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硫酸盐酸性废水 电子供体 微生物电解池 处理机制 硫酸盐还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法二氧化氯生产系统废水除铬实例
13
作者 谢勤 李丽萍 +1 位作者 崔召锋 潘世道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5-199,I0028,共6页
以某浆纸厂含铬废水处理工程实例为研究对象,针对综合利用自产化学药品和现有设备开发的间歇性六价铬(Cr^(6+))综合处理系统,探讨了二氧化氯车间Cr^(6+)废水产生原因及性质,根据不同的反应池p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硫磺投加量对废水... 以某浆纸厂含铬废水处理工程实例为研究对象,针对综合利用自产化学药品和现有设备开发的间歇性六价铬(Cr^(6+))综合处理系统,探讨了二氧化氯车间Cr^(6+)废水产生原因及性质,根据不同的反应池p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硫磺投加量对废水中Cr^(6+)还原效果的影响,确定了二氧化硫还原法去除Cr^(6+)的最佳反应条件,并结合实际生产数据,展示了Cr^(6+)还原效果。结果表明,有效去除高浓度含铬废水中Cr^(6+)的条件为:pH值=2~4、反应温度控制在40~60℃、硫磺投加量为理论反应所需投加量的1.4~1.6倍、反应时间40 min。3次二氧化氯车间停修废水出水中Cr^(6+)含量均低于0.005 mg/L,总铬含量均低于0.06 mg/L,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中的要求,证实了间歇性Cr^(6+)综合处理系统处理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氯 二氧化硫还原法 含铬废水 六价铬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色冶炼含砷固废的综合处置技术研究进展
14
作者 洪凯 彭竣 +3 位作者 李光裕 沈吉峰 唐亚峰 田佳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93-303,共11页
有色金属冶炼过程产生的大量含砷固废会给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的潜在威胁。为了推动有色冶炼含砷固废综合处置技术的普及与发展,首先,结合冶炼工艺介绍了含砷固废的来源及走向,并详细分析了不同类型含砷固废的性质;然后,针对含... 有色金属冶炼过程产生的大量含砷固废会给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的潜在威胁。为了推动有色冶炼含砷固废综合处置技术的普及与发展,首先,结合冶炼工艺介绍了含砷固废的来源及走向,并详细分析了不同类型含砷固废的性质;然后,针对含砷固废的特点,介绍了几种常见含砷固废处置工艺,包括火法处理工艺、湿法处理工艺以及联合处理工艺等,以及它们各自的应用场景及瓶颈问题;最后,聚焦含砷碱浸液的高效处置难题,介绍了化学沉淀处理技术、蒸发结晶处理技术在碱性含砷废水处理方面的研究情况,并提出了可能存在的解决方案。研究内容对于认识有色冶炼含砷固废污染问题,了解含砷固废处置技术现状,推动有色冶炼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砷固废 火法处置 湿法处置 碱性含砷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泥用于酸性含锰废水中锰的净化研究
15
作者 阎丽 陈冬素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7-240,共4页
采用还原焙烧-磁选预处理赤泥,得到非磁性物;非磁性物经煅烧、盐酸溶出后加入饱和偏铝酸钠聚合剂聚合后过滤、熟化制备聚合氯化铝(PAC)基液;使用该PAC基液,在沉降时间5 h、PAC基液与废水体积比1∶120、搅拌转速140 r/min、pH值8、反应温... 采用还原焙烧-磁选预处理赤泥,得到非磁性物;非磁性物经煅烧、盐酸溶出后加入饱和偏铝酸钠聚合剂聚合后过滤、熟化制备聚合氯化铝(PAC)基液;使用该PAC基液,在沉降时间5 h、PAC基液与废水体积比1∶120、搅拌转速140 r/min、pH值8、反应温度30℃、聚丙烯酰胺(PAM)投加量20 mg/L条件下处理含锰酸性废水,处理后液中锰质量浓度由325.3 mg/L降至1.5 mg/L,锰去除率达99.5%,净化后液中锰质量浓度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处理 絮凝沉淀法 含锰酸性废水 赤泥 非磁性物 聚合氯化铝 聚丙烯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铬废水和污泥中铬的处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白波涛 韩庆鑫 +2 位作者 杨广育 张涛 王学川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44,共7页
随着“绿色发展”观念的持续推进,传统制革行业因其生产工艺中产生的污染而逐渐受到冲击。制革鞣制过程所产生铬鞣废水及其处理后所产生的污泥,若得不到有效处理和利用,不仅会对环境和人的身体健康产生危害,还会造成铬资源的大量浪费,... 随着“绿色发展”观念的持续推进,传统制革行业因其生产工艺中产生的污染而逐渐受到冲击。制革鞣制过程所产生铬鞣废水及其处理后所产生的污泥,若得不到有效处理和利用,不仅会对环境和人的身体健康产生危害,还会造成铬资源的大量浪费,经济、高效的铬处理与利用技术的开发已迫在眉睫。基于此,分别对制革过程产生的含铬废水及其沉淀过程产生的污泥中铬的处理方法进行了介绍,如循环利用法、电絮凝法、生物沥滤法和超临界水氧化法等,并对含铬废水和污泥中铬的处理回收方法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旨在为我国皮革行业的绿色化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革行业 含铬废水 含铬污泥 循环利用法 酸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水油田含聚合物采出水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欧阳诗昆 周治国 +7 位作者 武昊辉 李亚洲 位海强 肖雄 杨前锋 冉旺 罗濯濯 殷勤俭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5-143,共9页
长庆合水油田采出水废水中含有大量的聚合物、水凝胶,采出水水体发黑、黏度大、乳化稳定性强、难破乳,难以用常规污水处理方法进行处理。在对水质成份进行详细分析后,认为水体发黑的原因是其中的二价铁离子与硫化物形成了黑色的硫化铁... 长庆合水油田采出水废水中含有大量的聚合物、水凝胶,采出水水体发黑、黏度大、乳化稳定性强、难破乳,难以用常规污水处理方法进行处理。在对水质成份进行详细分析后,认为水体发黑的原因是其中的二价铁离子与硫化物形成了黑色的硫化铁胶体固形物。用“氧化→解聚→絮凝”新工艺对合水油田采出水进行处理,效果十分显著。首先对含聚水中聚合物氧化解聚,破坏其结构稳定性,然后用适量的过碳酸钠(SPC)使硫化铁胶体脱色,随后再进行絮凝沉淀,使用200~350ppm的SPC和2~5ppm的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和聚合硫酸铁组合的复合絮凝剂,可以使含聚采出水的悬浮物下降到30mg·L^(-1)以下,pH约为7.0,且有效降低了水体的色度和浊度,其中浊度降低率达到98.02%,铁离子去除率为96.46%。较好地解决了含聚废水水体发黑、不易沉降、难处理等问题,有效改善了采出水水质,达到回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采出水 污水处理 含聚废水 回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氟废水中氟化钙颗粒结晶行为及其可浮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雨茜 次曲 +4 位作者 李军霄 孔令豪 钱玉鹏 黄鸶云 刘东斌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1-126,共6页
为解决氟资源加工利用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并提高含氟废水中氟资源的综合利用率,系统研究了含氟酸性废水中形成的氟化钙结晶颗粒的沉降行为和粒度特征,探索了氟化钙结晶颗粒的浮选特性,并结合Visual MINTEQ软件模拟氟化钙化学沉淀形... 为解决氟资源加工利用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并提高含氟废水中氟资源的综合利用率,系统研究了含氟酸性废水中形成的氟化钙结晶颗粒的沉降行为和粒度特征,探索了氟化钙结晶颗粒的浮选特性,并结合Visual MINTEQ软件模拟氟化钙化学沉淀形成过程,利用XRD表征结晶颗粒的物相组成,采用Zeta电位测试分析Na OL与氟化钙颗粒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用氯化钙处理含氟酸性废水时,在强酸条件下,无法形成氟化钙结晶颗粒;在p H>5时,能获得稳定的氟化钙结晶沉淀产物,且废水中F^(-)浓度越高,结晶颗粒数量越多,粒度越大,所获得氟化钙结晶纯度高,几乎不含其他杂质;油酸钠在p H为5~9时,能够吸附在氟化钙结晶颗粒表面,使其具备良好的可浮性,且油酸钠用量与废水中F^(-)浓度呈等比例关系,浮选回收效果良好。该研究结果可为处理含氟废水和回收氟化钙资源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酸性废水 氟化钙 结晶行为 可浮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氯化铝-聚丙烯酰胺处理含氟废水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黄志勇 左晨鹏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7-99,105,共4页
使用聚合氯化铝(PAC)-聚丙烯酰胺(PAM)联合处理含氟废水,考察了PAC投加量、PAM浓度、pH值、反应时间以及搅拌速度对除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AC投加量4400 mg/L、PAM浓度1 mg/L、溶液pH值7.0、反应时间20 min、搅拌速度300 r/min时... 使用聚合氯化铝(PAC)-聚丙烯酰胺(PAM)联合处理含氟废水,考察了PAC投加量、PAM浓度、pH值、反应时间以及搅拌速度对除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AC投加量4400 mg/L、PAM浓度1 mg/L、溶液pH值7.0、反应时间20 min、搅拌速度300 r/min时,氟去除率达97.98%,除氟后溶液中氟离子残余浓度为0.81 mg/L。溶液中杂质离子的存在会降低PAC的除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处理 聚合氯化铝 含氟废水 除氟 混凝沉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环境下铀的光电催化分离研究进展
20
作者 林涛 何嵘 +3 位作者 陈涛 张浩雨 钟连兵 竹文坤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1-298,I0001,共19页
作为核电运行最重要的燃料,铀是保障核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我国铀资源的供需矛盾逐年突出,缺口部分需要由境外开发与国际市场采购来保障。一方面,海水中的铀储量是陆地的近千倍;另一方面,核工业开采及生产应用过程产生大量的含铀放射... 作为核电运行最重要的燃料,铀是保障核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我国铀资源的供需矛盾逐年突出,缺口部分需要由境外开发与国际市场采购来保障。一方面,海水中的铀储量是陆地的近千倍;另一方面,核工业开采及生产应用过程产生大量的含铀放射性废水。若能实现海水和含铀放射性废水中铀的高效分离回收,对降低铀资源对外依存度、实现核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文聚焦于近年来在海水和含铀放射性废水等复杂体系中光催化提铀和电催化提铀的最新研究进展,总结了在光催化还原和电催化还原过程中催化剂的结构设计、功能改性策略以及催化机理,介绍了用于有效识别和监测铀催化反应中间过程的先进表征技术,并讨论了光催化还原与电催化还原技术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资源 海水提铀 放射性废水提铀 光催化 电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