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6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田除草剂氟砜草胺的作用特性
1
作者 于硕 李子豪 +6 位作者 李明宇 连磊 彭学岗 陈爽 王金信 刘伟堂 王恒智 《农药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8-144,共7页
为了明确水稻田除草剂氟砜草胺(flusulfinam)的最佳施药条件,本研究采用温室盆栽法,以稗(Echinochloa crus-galli)和水稻(Oryza sativa)品种‘甬籼15号’作为测试靶标,探究了氟砜草胺的施药适期、耐雨水冲刷性、温度和光照强度对其除草... 为了明确水稻田除草剂氟砜草胺(flusulfinam)的最佳施药条件,本研究采用温室盆栽法,以稗(Echinochloa crus-galli)和水稻(Oryza sativa)品种‘甬籼15号’作为测试靶标,探究了氟砜草胺的施药适期、耐雨水冲刷性、温度和光照强度对其除草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氟砜草胺对0~6叶龄的水稻苗均安全,在360 g/hm^(2)(有效成分,余同)剂量下,对1~6叶期水稻苗的鲜重抑制率均低于10%。氟砜草胺对稗的鲜重抑制率与其叶龄也显著相关,其中1~3叶期稗最敏感,30 g/hm^(2)处理的鲜重抑制率达96%~98%;此外,氟砜草胺具有良好的耐雨水冲刷性,在15~60 g/hm^(2)剂量下,药后48 h模拟降雨对稗的鲜重抑制率介于74%~99%。在环境温度20~35℃内,氟砜草胺的除草效果稳定,对稗的GR50值介于2.0~5.9 g/hm^(2)。相较于中度光照(45%光照,891 lx)和低光照(4%光照,79 lx),氟砜草胺在高光照(100%光照,1975 lx)条件下对稗的鲜重抑制率显著升高。可见,杂草的叶龄、降雨、温度和光照对氟砜草胺的除草效果均有显著影响。为了发挥其最大药效,建议在水稻1叶期后、稗1~3叶期,选择气温超过20℃的晴朗天气,在10:00前或16:00后进行茎叶喷雾处理。如果施药后48 h内遇到降雨天气,应考虑补喷。本研究结果为氟砜草胺在水稻田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氟砜草胺 环境因素 除草活性 除草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烷氧羰基)-2,6-双((4,6-二甲氧嘧啶-2-基)氧基)苯甲酸甲/乙酯的合成及除草活性
2
作者 周静 郭梦磊 +3 位作者 何泉龙 原子杨 覃兆海 杜晓英 《农药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48,共9页
以溴代羧酸与醇为原料,经DCC(1,3-二环己基碳二亚胺)缩合得到溴代羧酸酯,再与双草醚在碳酸钾条件下经亲核取代反应得到31个目标化合物Ia-1~Ia-16和Ib-1~Ib-15,其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碳谱(^(13)C NMR)及高分辨质谱(HRMS)确... 以溴代羧酸与醇为原料,经DCC(1,3-二环己基碳二亚胺)缩合得到溴代羧酸酯,再与双草醚在碳酸钾条件下经亲核取代反应得到31个目标化合物Ia-1~Ia-16和Ib-1~Ib-15,其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碳谱(^(13)C NMR)及高分辨质谱(HRMS)确证。初步除草活性结果表明,在100和10 mg/L下,该系列化合物对稗草均表现出相似但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Ib-13活性最高,对稗草的鲜重抑制率分别达到92.98%和58.40%,但低于对照药剂嘧啶肟草醚(100.00%和94.10%)。光解研究结果显示,化合物Ib-11具有很好的光稳定性,难以光解为双草醚,这解释了为何这些化合物的除草活性低于双草醚肟酯和酚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草醚 双草醚酯 除草活性 光解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酰基磺酰亚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
3
作者 李瑞丽 徐志红 +2 位作者 周静 杜晓英 朱祥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60,共9页
以邻苯二甲酸酐、磺胺和氯甲酸丁酯为原料,通过活性亚结构拼接合成了一个系列20个新型酰基磺酰亚胺类衍生物3a~3t,其结构均经过了1H NMR、13C NMR和高分辨质谱确证。分别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茎叶喷雾法测定了目标化合物的抑菌活性和除... 以邻苯二甲酸酐、磺胺和氯甲酸丁酯为原料,通过活性亚结构拼接合成了一个系列20个新型酰基磺酰亚胺类衍生物3a~3t,其结构均经过了1H NMR、13C NMR和高分辨质谱确证。分别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茎叶喷雾法测定了目标化合物的抑菌活性和除草活性。抑菌活性测定结果显示:在50 mg/L下,大部分化合物对油菜菌核病菌、茶叶炭疽病菌、白芨白绢病菌和辣椒疫霉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化合物3f、3n和3q对油菜菌核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63.98%、79.56%和77.83%,优于对照药剂磺草灵(58.78%);化合物3q对油菜菌核病菌、茶叶炭疽病菌的EC50值分别为10.49 mg/L和21.57 mg/L,优于磺草灵。除草活性测定结果显示,在150 mg/L时,化合物3a对稗草的鲜重防效为52.48%,低于磺草灵(71.68%)。本研究所合成的新型酰基磺酰亚胺类新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可为新型酰基磺酰亚胺衍生物的抑菌活性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基磺酰亚胺类化合物 氨基甲酸酯 抑菌活性 除草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射线辐照合成草甘膦异丙胺盐缓释剂及其性能
4
作者 刘璐 张乐平 +5 位作者 谢洪科 吴景 武小芬 郭峰 赵彩凤 邵赛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3期37-46,共10页
为提高农药利用率,减少农药使用量,有效解决农药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本研究采用辐照处理一步法对淀粉改性制得一种载体材料,通过负载草甘膦异丙胺盐后得到草甘膦异丙胺盐缓释剂。利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对缓释剂的形貌特征及结构组成... 为提高农药利用率,减少农药使用量,有效解决农药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本研究采用辐照处理一步法对淀粉改性制得一种载体材料,通过负载草甘膦异丙胺盐后得到草甘膦异丙胺盐缓释剂。利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对缓释剂的形貌特征及结构组成进行表征,并探究了不同载药体系的缓释性能、表面张力及除草活性。相比于未负载的和凹凸棒土负载的草甘膦异丙胺盐,在720min时缓释剂的释放速率分别减缓了44.00%和20.45%;凹凸棒土负载的草甘膦异丙胺盐释放达平衡时间为1440min,而缓释剂为1700min。通过动力学分析拟合,草甘膦异丙胺盐释放曲线的First-order模型的相关系数R2在0.9566~0.9972,拟合度较高。进一步对比除草活性发现,草甘膦异丙胺盐缓释剂对稗草具有更优异的防治效果。综上所述,通过辐照制备载体材料的方法简单高效、节能环保,在此基础上合成的草甘膦异丙胺盐缓释剂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及除草活性,为开发农药缓释剂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照 草甘膦异丙胺盐 缓释剂 缓释性能 除草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5-(3,5-二硝基苯基)噻唑-2-基)-2-苯氧乙酰胺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除草活性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娜 万远会 +5 位作者 韩进财 李皓 柏振东 柏浩东 罗丁峰 李祖任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4-336,共13页
为了发现高活性的除草化合物,设计合成了29个N-(5-(3,5-二硝基苯基)噻唑-2-基)-2-苯氧乙酰胺类衍生物(Ⅵaa~Ⅵbc),并通过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和高分辨质谱确认其结构。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化合物Ⅵaa的空间构型。以单子叶植物稗草和... 为了发现高活性的除草化合物,设计合成了29个N-(5-(3,5-二硝基苯基)噻唑-2-基)-2-苯氧乙酰胺类衍生物(Ⅵaa~Ⅵbc),并通过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和高分辨质谱确认其结构。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化合物Ⅵaa的空间构型。以单子叶植物稗草和双子叶植物生菜为供试靶标,采用平皿法测试了目标化合物的除草活性。结果显示:多数化合物在100 mg/L下对稗草和生菜的生长抑制率达70%以上;整株茎叶喷雾法测定结果表明:在375 g/hm^(2)下,化合物Ⅵam、Ⅵas、Ⅵat、Ⅵav和Ⅵaw对生菜的鲜重抑制率达80%以上,其中化合物Ⅵas的抑制率为100%。作物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在750 g/hm^(2)下,化合物Ⅵas对玉米、高粱、水稻、大豆、亚麻和油菜均有不同程度的药害,但对高粱的药害程度最小,明显低于对照药剂2,4-D。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用18.17 g/hm^(2)的化合物处理生菜叶片72 h后,叶片叶绿体被膜扭曲变形,叶绿体基粒片层排列散乱,部分类囊体发生断裂。酶活性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化合物Ⅵas对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过氧化氢(H_(2)O_(2))含量均表现出先促进后抑制的效应。由此推断,化合物Ⅵas可能是通过破坏生菜叶绿体结构和影响CAT活性和H_(2)O_(2)含量而抑制生菜的正常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唑 苯氧乙酰胺 除草活性 作物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甲硫氨酸和L-半胱氨酸混合液对抗二氯喹啉酸孔雀稗生长、生理和乙烯信号途径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6
作者 汪鹏 周浪 +4 位作者 赵义 林熠斌 姚明 王向磊 宋圆圆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3-131,共9页
除草剂二氯喹啉酸长期使用已导致部分稗草出现高水平抗药性,氨基酸在植物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抗二氯喹啉酸的孔雀稗Echinochloa crus-pavonis为试材,研究了在500μmol/L二氯喹啉酸胁迫下,外源添加200、400、600和800μmol/L... 除草剂二氯喹啉酸长期使用已导致部分稗草出现高水平抗药性,氨基酸在植物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抗二氯喹啉酸的孔雀稗Echinochloa crus-pavonis为试材,研究了在500μmol/L二氯喹啉酸胁迫下,外源添加200、400、600和800μmol/L系列浓度的L-甲硫氨酸和L-半胱氨酸的等摩尔浓度混合液处理,对抗性型孔雀稗生长、抗氧化酶和解毒酶活性以及乙烯生物合成及氰化物解毒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没有除草剂胁迫时,上述氨基酸混合液处理对抗性孔雀稗生长无显著影响,对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也没有影响,仅600和800μmol/L氨基酸混合液处理可显著抑制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而在500μmol/L的二氯喹啉酸胁迫下,氨基酸混合液预处理对抗性稗草的生长存在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现象,同时,随着氨基酸混合液浓度升高,稗草抗氧化酶(SOD、CAT、PPO)及解毒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性整体表现为逐渐降低趋势,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则逐渐升高。此外,外源添加L-甲硫氨酸和L-半胱氨酸混合液处理显著激活了乙烯信号途径,乙烯信号途径1-氨基环丙烷基-1-羧酸(ACC)合成酶基因、ACC氧化酶基因以及与氰化物解毒相关的β-氰丙氨酸合成酶基因EC_CAS均随着氨基酸混合液浓度的升高而上调表达,其中600和800μmol/L混合液预处理强烈诱导了所有5个测试基因的表达水平。本研究发现,外源施加L-甲硫氨酸和L-半胱氨酸混合液可通过影响植物乙烯信号途径而调控稗草对除草剂二氯喹啉酸的抗性,对降低稻田中除草剂的施用量以及减缓稗草对二氯喹啉酸抗性的产生和发展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雀稗 除草剂抗性 二氯喹啉酸 氨基酸 酶活性 乙烯信号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植物病原真菌除草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谢文 李力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4年第9期1-7,共7页
杂草对农业生产危害巨大,长期使用化学除草剂带来诸多问题,促使新型环保高效除草剂的开发需求迫切。植物病原真菌源除草剂是利用活体真菌或其代谢产物开发的生物除草剂,具有资源丰富、低毒性、环境污染小等优点,成为新型除草剂开发的重... 杂草对农业生产危害巨大,长期使用化学除草剂带来诸多问题,促使新型环保高效除草剂的开发需求迫切。植物病原真菌源除草剂是利用活体真菌或其代谢产物开发的生物除草剂,具有资源丰富、低毒性、环境污染小等优点,成为新型除草剂开发的重要资源。文章总结了具有除草活性的植物病原真菌及其代谢产物的种类,综述了利用植物病原真菌除草机理及应用现状,并对未来植物病原真菌源除草剂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病原真菌 真菌次级代谢产物 除草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丁净·氟噻草胺对麦田禾本科杂草室内活性及安全性
8
作者 严盛 曹战强 +3 位作者 柏振东 韩进财 李皓 李祖任 《湖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0期66-69,共4页
采用土壤封闭试验评价特丁净与氟噻草胺不同比例复配对于小麦田禾本科杂草的杀草活性及对小麦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当50%特丁净SC与41%氟噻草胺按照6∶1复配,施用剂量为2800 g a.i./hm^(2)时对于多花黑麦草、看麦娘和早熟禾抑制效果达到1... 采用土壤封闭试验评价特丁净与氟噻草胺不同比例复配对于小麦田禾本科杂草的杀草活性及对小麦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当50%特丁净SC与41%氟噻草胺按照6∶1复配,施用剂量为2800 g a.i./hm^(2)时对于多花黑麦草、看麦娘和早熟禾抑制效果达到100%,对于菵草抑制率可达99.01%,对于节节麦抑制率也高达87.11%,且对小麦幼苗生长无明显影响。特丁净与氟噻草胺复配在扩大杀草谱的同时增强了对小麦田抗药性节节麦的防治效果,且降低了化学药剂的田间使用量,对小麦安全,可作为麦田除草剂的优良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特丁净 氟噻草胺 封闭活性 除草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大豆品种浸提液对稗草和苜蓿的除草活性
9
作者 李皓 黄山 +5 位作者 柏振东 韩进财 严盛 柏浩东 李祖任 金晨钟 《湖南农业科学》 2024年第9期78-81,共4页
为探索大豆在种植过程中潜在的化感作用,研究了6个不同大豆品种浸提液对稗草和苜蓿的除草活性。采用培养皿滤纸法、土壤封闭法和茎叶喷雾法测定了其对稗草和苜蓿的化感作用,并挑选出除草活性最高的大豆品种浸提液进行除草活性物质分析... 为探索大豆在种植过程中潜在的化感作用,研究了6个不同大豆品种浸提液对稗草和苜蓿的除草活性。采用培养皿滤纸法、土壤封闭法和茎叶喷雾法测定了其对稗草和苜蓿的化感作用,并挑选出除草活性最高的大豆品种浸提液进行除草活性物质分析。结果表明:种子萌发试验中,在0.01 g/mL浓度下,2701品种大豆乙醇浸提液对稗草和苜蓿的根长抑制率分别是65.3%和62.0%、对二者的芽长抑制率分别是80.2%和17.5%,湘24品种大豆乙醇浸提液对稗草和苜蓿的根长抑制率为79.8%和70.9%、对二者的芽长抑制率分别是46.0%和35.6%;土壤封闭试验中,在0.01 g/mL浓度下,湘24品种大豆乙醇浸提液对稗草和苜蓿的抑制率为48.4%和35.2%;茎叶喷雾试验中,在0.01 g/mL浓度下,湘24品种大豆乙醇浸提液对稗草和苜蓿的抑制率为67.0%和93.6%,2701品种大豆乙醇浸提液的抑制率为76.4%和93%;除草活性物质追踪结果表明黄酮类次生代谢物质在浸提液中含量相对较高。由此可见,湘24、2701品种大豆乙醇粗提液具有一定的除草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稗草 化感作用 除草活性 LC/MS 大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2,6-二氧-5-苯基-1,2,3,5,6,7,8,9-八氢-4H-色烯并[2,3-d]嘧啶-4-亚基)-4-甲基苯磺酰胺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
10
作者 万远会 刘娜 +4 位作者 韩进财 李皓 李祖任 罗丁峰 柏连阳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57-869,共13页
为开发新型高效的除草化合物,设计、合成了29个(Z)-N-(2,6-二氧-5-苯基-1,2,3,5,6,7,8,9-八氢-4H-色烯并[2,3-d]嘧啶-4-亚基)-4-甲基苯磺酰胺类衍生物(Ⅵaa~Ⅵbc),通过熔点,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和高分辨质谱表征确认其结构。利用X-射线... 为开发新型高效的除草化合物,设计、合成了29个(Z)-N-(2,6-二氧-5-苯基-1,2,3,5,6,7,8,9-八氢-4H-色烯并[2,3-d]嘧啶-4-亚基)-4-甲基苯磺酰胺类衍生物(Ⅵaa~Ⅵbc),通过熔点,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和高分辨质谱表征确认其结构。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化合物Ⅵan的空间构型。以稗草和苘麻为供试杂草,通过平皿法测定目标化合物的除草活性。在200 mg/L下,目标化合物对稗草的抑制率均超过70%,其中化合物Ⅵak高达85%;目标化合物对苘麻的抑制效果略低。化合物Ⅵak对稗草种子萌发的抑制中浓度(IC_(50))为113 mg/L。作物安全性试验表明,在500和1000 mg/L下,化合物Ⅵak对玉米、水稻和油菜均有不同程度的药害,但对大豆的药害程度最小,明显低于对照药剂苄嘧·丙草胺。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经化合物Ⅵak处理后,稗草叶绿体断裂、分散,大部分叶绿体被膜由长条形变为椭圆形,叶绿体内出现嗜锇颗粒,内囊体基粒片层消失,基质堆叠散乱,其内部有大量体积较大的囊泡。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化合物Ⅵak在50~450 mg/L下对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过氧化氢(H_(2)O_(2))含量均表现出先缓慢上升后平稳的趋势,由此推断化合物Ⅵak可能是通过破坏稗草叶绿体结构与影响CAT活性和H_(2)O_(2)含量抑制稗草生长的,有望成为杀稗剂开发的先导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吡喃 磺酰胺 除草活性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大豆和大米中的磺酰脲类和二苯醚类除草剂残留 被引量:37
11
作者 王和兴 黎源倩 +3 位作者 雍莉 谷素英 杨小琪 李磊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36-540,共5页
建立了大豆和大米中磺酰脲类和二苯醚类除草剂多残留同时检测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正己烷液-液分配,C18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分离,以乙腈-三乙胺盐酸溶液作流动相,梯度洗脱,紫外检测器检测。对... 建立了大豆和大米中磺酰脲类和二苯醚类除草剂多残留同时检测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正己烷液-液分配,C18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分离,以乙腈-三乙胺盐酸溶液作流动相,梯度洗脱,紫外检测器检测。对样品前处理和色谱分析条件进行了优化,8种除草剂(甲磺隆、氯磺隆、苄嘧磺隆、吡嘧磺隆、三氟羧草醚、精恶唑禾草灵、乙氧氟草醚、乙羧氟草醚)在0.05-2.0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的定量限(S/N=10)为0.01-0.02mg/kg,能达到国家有关上述除草剂残留限量的要求。大豆和大米样品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1.6%-116.1%和76.6%-110.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0%-12.2%。所建立的方法在30min内可完成一次检测,具有简便快速、灵敏可靠的特点,适用于大豆和大米中除草剂多残留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固相萃取 除草剂残留 磺酰脲类除草剂 二苯醚类除草剂 大豆 大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嘧磺隆在土壤中的吸附及与土壤性质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1
12
作者 张伟 王进军 +1 位作者 张忠明 秦蓁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65-271,共7页
采用平衡振荡法研究了烟嘧磺隆在8种不同类型土壤中的吸附,结果表明,其吸附过程均符合经典的Freundlich模型,最大吸附常数为6.891,最小吸附常数为0.798。根据土壤有机吸附常数和吸附自由能的大小对该除草剂的移动性能进行了评价,认为其... 采用平衡振荡法研究了烟嘧磺隆在8种不同类型土壤中的吸附,结果表明,其吸附过程均符合经典的Freundlich模型,最大吸附常数为6.891,最小吸附常数为0.798。根据土壤有机吸附常数和吸附自由能的大小对该除草剂的移动性能进行了评价,认为其在8种土壤中均以物理吸附为主,且具有中等或较高的移动性能。通过对吸附常数Kf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粘土含量和pH值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土壤有机质含量、粘土含量和pH值在吸附过程中均属支配因素,Kf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粘土含量呈正相关,而与土壤pH值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嘧磺隆 磺酰脲类除草剂 吸附 FREUNDLICH模型 土壤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环2-位不同酯基取代的磺酰脲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除草活性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鹏飞 马宁 +3 位作者 王宝雷 李正名 王素华 李永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459-1462,共4页
以正在开发的磺酰脲类超高效除草剂NK94827[N′-(4′-甲基嘧啶-2′-基)-2-甲氧羰基苯磺酰脲]的基本结构为基础,设计合成了18个苯环2位不同酯基取代的的新型磺酰脲类化合物,产物结构均经1HNMR及元素分析确证.经油菜平皿法和盆栽试验测试... 以正在开发的磺酰脲类超高效除草剂NK94827[N′-(4′-甲基嘧啶-2′-基)-2-甲氧羰基苯磺酰脲]的基本结构为基础,设计合成了18个苯环2位不同酯基取代的的新型磺酰脲类化合物,产物结构均经1HNMR及元素分析确证.经油菜平皿法和盆栽试验测试除草活性,所合成的部分磺酰脲化合物的除草活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酰脲 合成 除草活性 除草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磺酰脲类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构效关系研究(Ⅱ)——N-[2-(4-甲基)嘧啶基]-2-甲酸乙酯-苯磺酰脲的晶体及分子结构 被引量:16
14
作者 李正名 贾国锋 +3 位作者 王玲秀 赖城明 王宏根 王如骥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349-352,共4页
本文报道了标题化合物的合成和晶体结构.该晶体由标题分子与溶剂分子CH_2Cl_2组成,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晶胞参数.晶体结构由直接法解出,进行全矩阵最小二乘法修正,R=0.067.标题分子中存在3个独立的平面共轭体系,还存在N、H原子间的分... 本文报道了标题化合物的合成和晶体结构.该晶体由标题分子与溶剂分子CH_2Cl_2组成,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晶胞参数.晶体结构由直接法解出,进行全矩阵最小二乘法修正,R=0.067.标题分子中存在3个独立的平面共轭体系,还存在N、H原子间的分子内及分子间氢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酰脲类 晶体结构 除草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酰脲类除草剂残留检测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15
作者 吕晓玲 佘永新 +1 位作者 王荣艳 王静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75-880,共6页
磺酰脲类除草剂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等特点,已经成为当前使用量最大的一类除草剂。随着该类除草剂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使用,其残留问题以及对后茬作物产生的危害已经引起关注。由于磺酰脲类除草剂在环境和生物样品中痕量存在,且其化... 磺酰脲类除草剂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等特点,已经成为当前使用量最大的一类除草剂。随着该类除草剂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使用,其残留问题以及对后茬作物产生的危害已经引起关注。由于磺酰脲类除草剂在环境和生物样品中痕量存在,且其化学和热不稳定,酸性条件下易水解,以及最大残留限量值日益严格,使其残留分析成为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该文综述了近年来磺酰脲类除草剂残留分析的前处理方法和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并详细介绍了分子印迹技术、在线联用技术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在该类除草剂检测中的应用及其前景,为今后分析检测各类样品基质中磺酰脲类除草剂的残留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酰脲类除草剂 残留 检测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大豆中10种磺酰脲类除草剂的残留量 被引量:29
16
作者 祁彦 占春瑞 +1 位作者 张新忠 储晓刚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34-638,共5页
首次建立了同时检测大豆中10种磺酰脲类除草剂(环氧嘧磺隆、噻吩磺隆、甲磺隆、醚苯磺隆、氯磺隆、苄嘧磺隆、氟磺隆、吡嘧磺隆、氯嘧磺隆和氟嘧磺隆)多残留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 HPLC)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正己烷液 液分配、Flori... 首次建立了同时检测大豆中10种磺酰脲类除草剂(环氧嘧磺隆、噻吩磺隆、甲磺隆、醚苯磺隆、氯磺隆、苄嘧磺隆、氟磺隆、吡嘧磺隆、氯嘧磺隆和氟嘧磺隆)多残留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 HPLC)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正己烷液 液分配、Florisil填充柱净化后,采用RP HPLC 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DAD)法测定,外标法定量。对样品前处理和色谱分离条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优化。10种磺酰脲类除草剂的质量浓度在0 1~10 0mg/L范围内其浓度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 9996~0 9997;在0 05~2.00mg/kg范围内,平均加标回收率为69 8%~100 7%,相对标准偏差为1 89%~10 43%,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为20μg/kg(S/N=3)。该方法简便、快速,净化效果较好,可同时满足进出口大豆中多种除草剂残留量的检验工作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多残留分析 除草剂 磺酰脲类 大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除草剂对土壤蔗糖酶和脲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4
17
作者 吴小虎 徐军 +2 位作者 董丰收 刘新刚 郑永权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9-184,共6页
采用室内培养法,研究了土壤中添加5种除草剂(氟磺胺草醚、甲咪唑烟酸、乳氟禾草灵、扑草净和噻吩磺隆)对土壤蔗糖酶和脲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05、0.5和5 mg/kg的甲咪唑烟酸、乳氟禾草灵、扑草净和噻吩磺隆作用下,在3~40 d... 采用室内培养法,研究了土壤中添加5种除草剂(氟磺胺草醚、甲咪唑烟酸、乳氟禾草灵、扑草净和噻吩磺隆)对土壤蔗糖酶和脲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05、0.5和5 mg/kg的甲咪唑烟酸、乳氟禾草灵、扑草净和噻吩磺隆作用下,在3~40 d内对土壤蔗糖酶活性表现为抑制-激活-恢复效应,其中0.5 mg/kg的乳氟禾草灵处理,3 d时土壤蔗糖酶被显著抑制,6、9、25和40 d时被激活;而0.05、0.5和5 mg/kg的氟磺胺草醚处理,前9 d土壤蔗糖酶活性被显著抑制,25和40 d时被激活。在用0.05、0.5和5 mg/kg的甲咪唑烟酸、噻吩磺隆和5 mg/kg扑草净处理的3~40 d内,对土壤脲酶活性均表现为抑制-激活-抑制效应;0.05和0.5 mg/kg的扑草净及0.05和5 mg/kg的乳氟禾草灵处理,土壤脲酶在3~40 d内虽然也出现上述变化趋势,但到40 d时已恢复到对照水平;低浓度(0.05和0.5 mg/kg)氟磺胺草醚处理对土壤脲酶表现为抑制-激活效应,而高浓度(5 mg/kg)处理则表现为抑制-激活-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草剂 土壤 蔗糖酶 脲酶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4′-三氟甲基嘧啶基)-2-苯磺酰脲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红学 李芳 +3 位作者 许丽萍 李永红 王素华 李正名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4-67,共4页
以单取代苯磺酰脲除草剂NK92825和NK94827为基础,将三氟甲基引入嘧啶环中,设计合成了17个新的4′-三氟甲基嘧啶苯磺酰脲化合物,产物结构均经1H NMR及元素分析确证.目标化合物经盆栽试验,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有较好的除草活性.
关键词 磺酰脲 三氟甲基嘧啶 除草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地表水中磺酰脲类农药的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赵永刚 张祥志 +4 位作者 胡冠九 章勇 周春宏 李娟 张蓓蓓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87-290,共4页
建立了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SPE/HPLC)同时测定地表水中五种磺酰脲类农药的方法。研究了固相萃取提取、净化方法,优化了高效液相色谱条件并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进行定量分析。五种磺酰脲类农药在0.1~10.0μg/mL范围内线性... 建立了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SPE/HPLC)同时测定地表水中五种磺酰脲类农药的方法。研究了固相萃取提取、净化方法,优化了高效液相色谱条件并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进行定量分析。五种磺酰脲类农药在0.1~10.0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在0.9992~0.999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8%~4.1%之间,平均回收率为72.8%~103%。本方法中五种磺酰脲类农药的检出限在0.02~0.22ng/mL范围。用该法分析了某水域地表水,取得满意结果,表明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酰脲类农药 地表水 高效液相色谱 固相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单取代苯磺酰脲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 被引量:8
20
作者 马宁 李鹏飞 +3 位作者 李永红 李正名 王玲秀 王素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2259-2262,共4页
以较高活性的单取代苯磺酰脲为基础 ,设计合成了 1 4个新的含烷硫基和烷胺基嘧啶环的单取代苯磺酰脲化合物 ,其结构经 1 H NMR及元素分析确证 .用油菜根长法测定 IC50 ,并进行盆栽除草活性测试 ,结果表明 ,嘧啶环 4位取代基的变化对分... 以较高活性的单取代苯磺酰脲为基础 ,设计合成了 1 4个新的含烷硫基和烷胺基嘧啶环的单取代苯磺酰脲化合物 ,其结构经 1 H NMR及元素分析确证 .用油菜根长法测定 IC50 ,并进行盆栽除草活性测试 ,结果表明 ,嘧啶环 4位取代基的变化对分子除草活性影响较大 ,活性大致按烷氧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酰脲 除草剂 合成 嘧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