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2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硫酸盐还原菌介导土壤中二苯砷酸的吸附-解吸特征
1
作者 邢倩雯 路露露 +4 位作者 涂晨 刘颖 骆润来 李忠元 骆永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97-1505,共9页
为探究硫酸盐还原菌(Clostridium sp.SRB-2)介导下二苯砷酸(Diphenylarsinic acid,DPAA)在铁矿物和黑土表面的吸附-解吸动力学特征,阐明Clostridium sp.SRB-2介导下铁矿物和土壤中的DPAA与硫、铁循环的耦合机制,本研究以DPAA为目标污染... 为探究硫酸盐还原菌(Clostridium sp.SRB-2)介导下二苯砷酸(Diphenylarsinic acid,DPAA)在铁矿物和黑土表面的吸附-解吸动力学特征,阐明Clostridium sp.SRB-2介导下铁矿物和土壤中的DPAA与硫、铁循环的耦合机制,本研究以DPAA为目标污染物,日遗化学武器区主要土壤类型黑土为供试土壤,以黑土中主要铁矿物类型水铁矿为供试铁矿物,Clostridium sp.SRB-2为供试菌株,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等现代色谱学分析技术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在吸附试验中,接种菌株8 h后,接菌组的水铁矿对DPAA的吸附量比不接菌的对照组显著降低;而接菌组的黑土对DPAA的吸附量随培养时间的增加不断增加,但在24 h内对DPAA的吸附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在解吸试验中,接种SRB-2对水铁矿和黑土中DPAA的释放均具促进作用。与对照相比,接种SRB-2后,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水铁矿和黑土处理中培养基内的pH均缓慢升高到7.0左右,硫酸根浓度迅速降低到1571 mg·L^(-1)和1425 mg·L^(-1),氧化还原电位迅速降低到-263 mV和-352 mV,盐酸提取态二价铁占盐酸提取态总铁>80%和>90%。二苯基硫代砷酸(Diphenylthioarsinic acid,DPTAA)是DPAA的主要转化产物。研究表明,接种Clostridium sp.SRB-2可通过促进硫酸盐还原生成具有较高还原活性的硫化物,使土壤体系中的铁氧化物发生还原性溶解,进而导致土壤固相表面吸附的DPAA释放至溶液环境中,从而促进SRB-2介导下DPAA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苯砷酸 硫酸盐还原菌 吸附-解吸 铁还原 硫酸盐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SRB包埋颗粒组分优选及处理含SO_(4)^(2-)废水效果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辛在军 王玺洋 +3 位作者 李亮 李娅 邓觅 姚忠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2-119,共8页
赣南离子型稀土矿尾水存在SO42-含量高、pH偏低的问题,影响后续微生物对尾水其他组分(NH_(4)^(+)-N、NO_(3)^(-)-N)的处理,拟采用硫酸盐还原菌(SRB)包埋颗粒对水体中SO_(4)^(2-)进行去除,同时提升水体pH。通过对SRB包埋颗粒表面吸附材... 赣南离子型稀土矿尾水存在SO42-含量高、pH偏低的问题,影响后续微生物对尾水其他组分(NH_(4)^(+)-N、NO_(3)^(-)-N)的处理,拟采用硫酸盐还原菌(SRB)包埋颗粒对水体中SO_(4)^(2-)进行去除,同时提升水体pH。通过对SRB包埋颗粒表面吸附材料、还原激活材料、内聚碳源和固体酸水解材料4个组分进行实验研究优选SRB包埋颗粒组分,结果表明,凹凸棒石粉作为SRB包埋颗粒表面吸附材料应用效果比较好,纳米零价铁对SRB的还原激活作用相对更好,内聚碳源及固体酸水解材料组合以玉米芯、花生壳与沸石粉、磁铁矿粉的组合效果比较理想。在此基础上筛选制备出4种包埋颗粒,通过厌氧三角瓶验证其对模拟废水中SO_(4)^(2-)的去除效果,发现制备的4种包埋颗粒经过10 d的实验对SO_(4)^(2-)的去除率都在60%以上,去除率最高的是花生壳-Fe_(3)O_(4)组合包埋颗粒,为80.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盐还原菌 还原激活 碳源 酸性矿山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电场对X80钢在硫酸盐还原菌体系中腐蚀行为的影响
3
作者 张雅妮 段博文 +3 位作者 宋伟 张成鑫 樊冰 王思敏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220-228,共9页
随着高压输电线路、轨道交通、油气管道共用公共交通走廊,电场环境必然会对硫酸盐还原菌(SRB)腐蚀行为产生影响。本工作通过生物培养技术、浸泡实验、电化学等实验方法,结合Na_(2)S_(2)O_(3)滴定技术、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 随着高压输电线路、轨道交通、油气管道共用公共交通走廊,电场环境必然会对硫酸盐还原菌(SRB)腐蚀行为产生影响。本工作通过生物培养技术、浸泡实验、电化学等实验方法,结合Na_(2)S_(2)O_(3)滴定技术、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激光共聚焦等分析手段,研究了直流电场对硫酸盐还原菌环境中X80管线钢腐蚀行为的影响,包含SRB数量的变化、硫离子含量和价态的变化、表面生物膜的特征、腐蚀速率及电化学过程特征。结果表明:弱电场促进了SRB的生长,延长了SRB的生命周期,有利于基体表层致密膜层的形成,阻碍了腐蚀性离子的侵蚀;强电场抑制了SRB的生长,缩短了SRB的生命周期,并且在强电场的作用下膜层疏松多孔。同时外加电场改变了膜层中S元素的赋存方式,强电场环境削弱了S元素由氧化态(S^(6+))向还原态(S_(2-))的转变。在0~1200 V/m的测试范围内,电场强度为500 V/m时S_(2-)的含量最高,产物膜最完整致密,腐蚀速率最小;在电场强度为1200 V/m时,S_(2-)含量最低。强电场作用加速了腐蚀性离子和电子的定向迁移,导致X80钢具有最大的失重速率和点蚀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盐还原菌 电场 X80 生物膜 S离子价态 点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厌氧发酵-硫酸盐还原菌耦合体系产电性能和处理酸性矿井水的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蔡昌凤 罗亚楠 +1 位作者 张亚飞 黄志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A02期453-459,共7页
为原位治理高硫煤矿区酸性矿井水,建立微生物燃料电池污泥厌氧发酵-硫酸盐还原菌耦合体系,考察了电极类型、阳极面积、极间距、离子浓度对产电性能和处理酸性矿井水中的硫酸盐效果的影响。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碳布为阳极、极间距适中(3 ... 为原位治理高硫煤矿区酸性矿井水,建立微生物燃料电池污泥厌氧发酵-硫酸盐还原菌耦合体系,考察了电极类型、阳极面积、极间距、离子浓度对产电性能和处理酸性矿井水中的硫酸盐效果的影响。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碳布为阳极、极间距适中(3 cm)时,产电最佳;阳极面积越小、NaCl浓度越高,功率密度越大;硫酸根去除率的最佳条件为:碳布为阳极、极间距为5 cm、离子浓度适中,阳极面积越大,对硫酸根去除率越高。以硫酸盐去除最佳条件构建单室无膜碳片为阳极的耦合产电体系,所产生的最大功率密度为2.093 3 mW/m2,10 d后污泥的COD去除率为43%,废水SO2-4的平均去除速率达194.4 mg/(L·d-1),最高去除率为64%,比开路时的SO2-4去除率提高24%。污泥厌氧发酵-硫酸盐还原菌耦合产电体系可同时实现降解剩余污泥和处理含SO2-4废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 硫酸盐还原菌 污泥 耦合体系 酸性矿井水 产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盐还原菌EMZY-1生理生化特性研究及16S rDNA序列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沈海 罗淑萍 +3 位作者 李佰广 李慧 董慧明 张颖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5期801-804,共4页
菌株EMZY-1是一株从中国大庆油田回注水中分离得到的硫酸盐还原菌(SRB)。通过对该菌株的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的研究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该菌株为革兰氏阳性菌;细胞为棒杆状,端生孢子,大小约0.3×1.7(μm);温度低于1... 菌株EMZY-1是一株从中国大庆油田回注水中分离得到的硫酸盐还原菌(SRB)。通过对该菌株的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的研究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该菌株为革兰氏阳性菌;细胞为棒杆状,端生孢子,大小约0.3×1.7(μm);温度低于10℃、高于60℃无明显生长;pH低于5.0、高于12.0无明显生长;NaCl质量浓度达到10%菌株不能生长;能在蔗糖、葡萄糖、甘露醇为C源的培养基上生长;NH4+、NO3-为菌株良好N源。菌株EMZY-1属于梭菌科。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该菌与梭菌科中的Garciella nitratireducens菌同源性最高(99%),GenBank的注册号为EU275367,国内尚未见报道该类SR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盐还原菌 分离 鉴定 16S R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硫酸盐还原菌脱硫性能及复合菌强化研究
6
作者 赵瑜婷 陈宏亮 +4 位作者 陈新 陈诗怡 李斐 孙占学 刘亚洁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5-153,共9页
为防治酸性矿山废水(AMD)对环境的严重危害,以纳米比亚某矿山富集分离得到的命名为H1MTZ23的Desulfovibriomultispirans菌株为基础,探讨其在不同温度、pH和碳源条件下对AMD的脱硫性能。结果表明,H1MTZ23在32℃,pH为7,乳酸钠作为碳源条... 为防治酸性矿山废水(AMD)对环境的严重危害,以纳米比亚某矿山富集分离得到的命名为H1MTZ23的Desulfovibriomultispirans菌株为基础,探讨其在不同温度、pH和碳源条件下对AMD的脱硫性能。结果表明,H1MTZ23在32℃,pH为7,乳酸钠作为碳源条件下脱硫效果最佳。当H1MTZ23以玉米芯发酵液为碳源时,SO_(4)^(2-)去除率可达80.99%,该碳源成本低廉、效率良好,值得进一步研究予以优化。研究发现,在纯培养基中单一菌株体系与复合菌种体系无显著差异,但在废水与玉米芯发酵液为碳源的混合体系中,分别将H1MTZ23(Z)与实验室另外三个菌株A1SXC21Q(X)、C3YC21D(C)、GnLF21(L)依次叠加混合,菌株组合优化了还原环境,增强了脱硫效果,其中Z+X+C+L的硫酸根去除率最佳(67.31%)。研究结果可为微生物修复AMD以及高效、低成本的废水治理技术的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D 硫酸盐还原菌 复合菌 脱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氢条件下X70管线钢在含SRB环境中的电化学行为
7
作者 杜荣佳 王丹 +3 位作者 张瑛 谢飞 李天娇 吴明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8-115,共8页
目的 高强度管线钢在含硫酸盐还原菌(SRB)的海洋环境中极易发生电化学腐蚀行为,若管线钢中渗入大量H原子,腐蚀将会更严重,因此探究了充氢条件下X70管线钢在SRB环境中的电化学腐蚀问题。方法 采用电化学技术和表面分析技术,系统地研究了... 目的 高强度管线钢在含硫酸盐还原菌(SRB)的海洋环境中极易发生电化学腐蚀行为,若管线钢中渗入大量H原子,腐蚀将会更严重,因此探究了充氢条件下X70管线钢在SRB环境中的电化学腐蚀问题。方法 采用电化学技术和表面分析技术,系统地研究了在南海模拟溶液中,电化学充氢条件下X70管线钢在SRB环境中的电化学行为。通过模拟不同含量的H原子进入α-Fe的扩散,差分电荷密度图和Fe—Fe的键能,分析了不同含量的H原子进入到Fe原子之间后对其造成的影响。结果 在SRB环境中,随充氢量的增多腐蚀加剧,增大充氢电流密度和充氢时间都能促进腐蚀正向进行。结论 在南海模拟溶液中,氢是促使X70管线钢腐蚀加剧的重要因素;第一性原理的计算结果表明H原子的存在降低了Fe原子之间的电荷密度,从而削弱了H原子附近的Fe—Fe键能,在腐蚀介质中整个结构会在这个削弱的位置失效,使此处更容易发生腐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70管线钢 硫酸盐还原菌(SRB) 充氢条件 电化学行为 第一性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_4^(2-)对SRB颗粒污泥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许雅玲 伍健东 周兴求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64-168,共5页
文章利用取自厌氧折流板反应器中的硫酸盐还原菌(SRB)颗粒污泥,通过间歇试验,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SO42-对SRB颗粒污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SO42-质量浓度为2000mg/L,COD与SO42-质量浓度的比值ω(COD)/ω(SO42-)=2时,SRB颗粒污泥的... 文章利用取自厌氧折流板反应器中的硫酸盐还原菌(SRB)颗粒污泥,通过间歇试验,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SO42-对SRB颗粒污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SO42-质量浓度为2000mg/L,COD与SO42-质量浓度的比值ω(COD)/ω(SO42-)=2时,SRB颗粒污泥的活性最高,此时系统比产甲烷活性(SMA)为406.2mL/g·d,SO42-的去除率达93.4%,Cu2+的去除效率高达97.1%,且Cu2+的去除率与SO42-的还原率呈正相关关系;而ω(COD)/ω(SO42-)=2~4时,COD去除率稳定在88.8%以上,最大去除率在ω(COD)/ω(SO42-)=2.7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盐还原菌 颗粒污泥 SO4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化学-微生物法的煤矸石山酸化污染原位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7
9
作者 朱琦 胡振琪 +2 位作者 叶春 李春华 李冲 《中国矿业》 2023年第1期52-59,共8页
含硫煤矸石在露天堆储过程中会产生酸化污染,释放出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和高盐酸性废水。常用的物理阻隔措施难以满足煤矸石短期堆储时工程量小、取用矸石方便的需求。因此,找到一种基于化学法和微生物法的煤矸石酸化临时抑制措施是矿区生... 含硫煤矸石在露天堆储过程中会产生酸化污染,释放出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和高盐酸性废水。常用的物理阻隔措施难以满足煤矸石短期堆储时工程量小、取用矸石方便的需求。因此,找到一种基于化学法和微生物法的煤矸石酸化临时抑制措施是矿区生态修复领域的热点问题。针对煤矸石氧化过程受微生物调控的特点,归纳总结了化学法和微生物法在煤矸石山污染原位控制中的应用现状和存在问题。化学法通过应用有机杀菌剂抑制氧化菌活性,降低了煤矸石氧化速率,但大量施加杀菌剂可能带来环境风险;微生物法通过筛选、驯化还原菌,调节淋溶液pH值的同时去除盐和重金属离子,但需要依赖外加碳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化学-微生物法协同的煤矸石山酸化污染原位控制技术,利用有机杀菌剂为还原菌提供碳源,还原菌降解杀菌剂能够减少环境风险。此外,改良菌种、研发新型杀菌剂及其缓蚀剂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山 酸化污染 杀菌剂 硫酸盐还原菌 协同使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场和微生物对X80钢应力腐蚀开裂行为的影响
10
作者 申雨欣 王丹 +2 位作者 郭大成 谢飞 王雨欣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37-47,共11页
目的 探究磁场(Magnetic Field, MF)和硫酸盐还原菌(Sulfate reducing bacteria, SRB)对X80钢应力腐蚀开裂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X80钢拉伸试样浸泡在接种SRB的培养基中分别1、4、7、10、14 d以形成生物膜,随后分别在无磁场和100 mT垂直... 目的 探究磁场(Magnetic Field, MF)和硫酸盐还原菌(Sulfate reducing bacteria, SRB)对X80钢应力腐蚀开裂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X80钢拉伸试样浸泡在接种SRB的培养基中分别1、4、7、10、14 d以形成生物膜,随后分别在无磁场和100 mT垂直磁场的环境下进行慢应变速率拉伸试验,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断口形貌观察。结果 慢应变速率拉伸数据表明,试样在SRB溶液中的断裂应变和结合能大幅减小;磁场单独作用于无菌溶液中表现出更弱的应力腐蚀趋势而施加磁场在接种SRB溶液中变为增强趋势。表征分析也观察到SRB组试件主断口主要由解理性台阶组成,侧表面出现多条裂纹;磁场单独作用于无菌溶液中试件主断口有大量韧窝,侧表面平整、无裂纹;同等天数下SRB+MF组试件的脆性断裂加重,主断口解理性台阶更多更深且侧表面裂纹较SRB组也更深。结论 在无菌环境下,MF阻碍了腐蚀性离子迁移到电极表面,从而抑制腐蚀过程。而在有菌环境下,磁场使SRB在X80钢表面的黏附情况发生改变,使试件表面的生物膜分布更为聚集,导致局部浓度差进而加速了点蚀。X80钢试件在MF、SRB、应力三者协同作用下的腐蚀速率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场 硫酸盐还原菌 X80钢 应力腐蚀开裂 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来源SRB菌株在铀矿山污染地下水中脱硫及固铀效果差异性研究
11
作者 陈宏亮 彭洪娇 +2 位作者 刘亚洁 余小霞 孙占学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4-162,共9页
酸法地浸停采铀矿山地下水污染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研究了不同来源的硫酸盐还原菌(SRB)在铀矿山污染地下水中脱硫固铀效果的差异性。选取4株来源不同的SRB菌株,包括A3m-21ZLL、A1SXC21Q、C31YC21D和GnLF21,开展在不同铀浓度... 酸法地浸停采铀矿山地下水污染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研究了不同来源的硫酸盐还原菌(SRB)在铀矿山污染地下水中脱硫固铀效果的差异性。选取4株来源不同的SRB菌株,包括A3m-21ZLL、A1SXC21Q、C31YC21D和GnLF21,开展在不同铀浓度梯度地下水中的试验,系统比较其硫酸盐还原能力和铀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菌株来源显著影响其脱硫及固铀性能。铀矿周围废弃农田土壤样品中富集的菌株A1SXC21Q在3~5 mg/L铀浓度下表现最佳,72 h内硫酸根完全去除,铀去除率达100%;酸法地浸停采铀矿山污染地下水中富集的菌株C31YC21D在7~10 mg/L环境中优势显著,72 h铀去除率超过80%。相较而言,铀矿渗浸场尾渣中富集的菌株A3m-21ZLL和填埋场滤沥液中富集的菌株GnLF21去除效率较低,特别是GnLF21在铀浓度较高的环境中脱硫固铀效果最差。本研究有助于为生物修复铀矿山污染地下水的菌株筛选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矿山污染地下水 硫酸盐还原菌 菌株来源 脱硫固铀性能 差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碳源对ZVI-SRB-SO_4^(2-)体系中生物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韩煦 周天旭 刘勇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8-63,共6页
选取不同有机物作为碳源,考察碳源对于高硫酸盐(SO42-)环境中硫酸盐还原菌(Sulfate-reducing bacteria,SRB)生物活性的影响;通过零价铁(Zero-valent iron,ZVI)的添加考察ZVI对于SRB生物活性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碳源会对SRB的生物活性... 选取不同有机物作为碳源,考察碳源对于高硫酸盐(SO42-)环境中硫酸盐还原菌(Sulfate-reducing bacteria,SRB)生物活性的影响;通过零价铁(Zero-valent iron,ZVI)的添加考察ZVI对于SRB生物活性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碳源会对SRB的生物活性产生很大影响,导致产生不同的SO42-还原效率;在SRB分别以柠檬酸钠、乳酸钠和可溶性淀粉为碳源时,通过添加ZVI可以明显提高SRB的生物活性;乳酸钠最适合作为SRB处理高SO42-浓度废水的碳源,当乳酸钠作为碳源时,SRB-ZVI体系对于SO42-初始质量浓度低于8 500 mg/L的废水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即使废水中SO42-初始质量浓度达到11 000 mg/L时,SRB-ZVI体系对于SO42-的还原效率依然可以达到8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源 零价铁 硫酸盐还原菌 生物活性 硫酸盐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盐还原菌挂膜培养及其处理酸性矿山废水的适应性研究
13
作者 魏紫静 赖公政 +2 位作者 舒荣波 邓敏 程蓉 《水处理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0-115,共6页
利用微生物沉淀酸性矿山废水(AMD)中金属离子是一种有前景的修复方法。研究从循环沉降与吸附着手,通过含锰镁酸性废水实验探讨了菌株对Mn^(2+)、Mg^(2+)、NH_(3)-N及COD的沉淀降解效果。结果表明,扩大培养某地区污泥中的优势菌群可有效... 利用微生物沉淀酸性矿山废水(AMD)中金属离子是一种有前景的修复方法。研究从循环沉降与吸附着手,通过含锰镁酸性废水实验探讨了菌株对Mn^(2+)、Mg^(2+)、NH_(3)-N及COD的沉淀降解效果。结果表明,扩大培养某地区污泥中的优势菌群可有效还原酸性废水中SO_(4)^(2-),降解水中污染物。以高通量测序分析降解菌群,其中Desulfobacterota、Firmicutes、Proteobacteria为优势菌群,此类微生物归属于脱硫弧菌菌种即SRB。此次SRB菌群生长繁殖的最佳条件为30℃,pH为7.0,初始SO_(4)^(2-)处理浓度为1000 mg/L。SRB菌群动态修复某含锰镁实际AMD的结果表明,对Mn^(2+)、Mg^(2+)、NH_(3)-N、COD及SO_(4)^(2-)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80.5%、80.7%、33.34%、81.9%和73.4%。可见厌氧环境下SRB能有效处理以锰镁为主要金属离子的AMD,为SRB处理实际酸性矿山废水提供工程应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盐还原菌 酸性矿山废水 氨氮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VI-SRB协同处理铀(Ⅵ)废水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4
作者 胡凯光 汪爱河 +1 位作者 丁德馨 谭凯旋 《有色金属》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8-91,共4页
采用还原性铁粉和硫酸盐还原菌协同生物还原沉淀消除铀矿冶废水中的放射性U污染,研究pH值、SO42-和铀的初始浓度对ZVI-SRB协同还原沉淀U的影响。结果表明,溶液中的pH值对U生物沉淀存在显著影响,在pH为6.0时,铀的除去率在24h内高达90.5%,... 采用还原性铁粉和硫酸盐还原菌协同生物还原沉淀消除铀矿冶废水中的放射性U污染,研究pH值、SO42-和铀的初始浓度对ZVI-SRB协同还原沉淀U的影响。结果表明,溶液中的pH值对U生物沉淀存在显著影响,在pH为6.0时,铀的除去率在24h内高达90.5%,随pH值的降低溶液中铀的除去率降低。铀的初始浓度和SO42-的浓度对ZVI-SRB体系协同还原沉淀U影响比单纯SRB处理要小。利用ZVI-SRB处理溶液中的铀废水的放射性U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金技术 铀溶液 硫酸盐还原菌 零价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绥中36-1油田油管腐蚀产物及土酸酸蚀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唐洪明 黎菁 +4 位作者 赵峰 张旭阳 张健 向问陶 周薇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8-101,106,共5页
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和X-射线衍射仪等测试方法,对比分析了绥中36-1油田典型井J13井油管土酸处理前后的腐蚀结垢产物。结果表明,土酸处理前的腐蚀结垢产物主要元素为Fe、O、S、C,次要元素为Ca、Mg、Si,X-射线衍射分析矿物为黄铁矿、含... 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和X-射线衍射仪等测试方法,对比分析了绥中36-1油田典型井J13井油管土酸处理前后的腐蚀结垢产物。结果表明,土酸处理前的腐蚀结垢产物主要元素为Fe、O、S、C,次要元素为Ca、Mg、Si,X-射线衍射分析矿物为黄铁矿、含镁方解石、菱铁矿,电镜下观察腐蚀产物中广泛存在着海绵状及珊瑚状硫化物。土酸常温浸泡腐蚀产物2 h后,酸蚀率为13.1%,垢样表层基本不含Ca、Mg等元素,富含Fe、O、S等元素,其矿物成分为Fe(OH)3、Fe2O3、FeS等,晶形完好的莓状氧化铁及氢氧化铁小球经酸化后被部分溶蚀,酸处理后的残余物主要为非晶质或隐晶质。腐蚀机理为:SRB将硫酸根离子作为有机物代谢产物的最终电子受体,少量的被还原成硫,大部分以硫化氢(H2S)形式放出,在其代谢过程中对油井油管造成腐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管腐蚀 结垢 硫酸盐还原菌(SRB) 土酸 酸蚀 绥中36-1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二氯苯酚对硫酸盐还原菌生长及代谢速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碧 庆承松 +4 位作者 陈天虎 王进 岳正波 孔殿超 周跃飞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25-731,共7页
氯酚类有机物属于高毒性、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在自然环境中分布广泛.本文以2,4-二氯苯酚(2,4-DCP)为氯酚类物质的典型代表,以硫酸盐还原菌(SRB)为出发菌株,通过改变培养基中2,4-DCP的浓度,观测菌体浓度、硫酸盐还原速率和菌体形貌等的变... 氯酚类有机物属于高毒性、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在自然环境中分布广泛.本文以2,4-二氯苯酚(2,4-DCP)为氯酚类物质的典型代表,以硫酸盐还原菌(SRB)为出发菌株,通过改变培养基中2,4-DCP的浓度,观测菌体浓度、硫酸盐还原速率和菌体形貌等的变化,探讨不同浓度2,4-DCP对SRB生长和代谢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整个培养过程中2,4-DCP浓度基本没有发生变化,表明纯培养SRB并没有降解转化2,4-DCP,然而2,4-DCP存在却对SRB生长和代谢活性产生两个方面的重要影响.当2,4-DCP浓度为20mg/L时,SRB生长和代谢受到抑制;2,4-DCP浓度为50mg/L时,SRB基本失活;然而,当2,4-DCP浓度为2mg/L、5mg/L时SRB生长速率加快,与空白对照相比,SRB最大生长速率提高了160.83%,代谢还原硫酸盐的速率提高了82.48%.这一结果对认识厌氧沉积环境中难生化降解有机污染物对微生物代谢活性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4-二氯苯酚 硫酸盐还原菌 代谢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间带沉积物厌氧烃降解细菌的多样性及Desulfovi-brio subterraneus ND17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琪 邓晔 +1 位作者 邵宗泽 王万鹏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8-86,共9页
潮间带作为海陆交界处,易受到来自海洋的石油污染,且各类石油烃进入沉积物后的降解过程尚不清楚。前人在各类生境中对好氧微生物烃降解方面已有较多研究,但对近海潮间带环境中的厌氧烃降解鲜有报道。本研究对青岛女岛湾潮间带沉积物深... 潮间带作为海陆交界处,易受到来自海洋的石油污染,且各类石油烃进入沉积物后的降解过程尚不清楚。前人在各类生境中对好氧微生物烃降解方面已有较多研究,但对近海潮间带环境中的厌氧烃降解鲜有报道。本研究对青岛女岛湾潮间带沉积物深层样品以混合烃(中长链烷烃、多环芳烃)为碳源,硫酸盐作为电子受体进行厌氧富集培养。富集菌群的细菌多样性表明在混合烃作为碳源的作用下,优势菌群转变为脱硫叠球菌科(Desulfosarcinaceae)、脱硫杆菌科(Desulfobacteraceae)等具有石油烃降解潜力的硫酸盐还原菌。经分离纯化得到一株厌氧烃降解菌ND17,与地下脱硫弧菌属模式种Desulfovibrio subterraneus HN2^(T)16S rRNA基因序列的相似度为99.93%。进一步实验表明,菌株ND17在厌氧条件下对二十四烷和菲的降解率可分别达到53.9%和35.7%。这也是首次对脱硫弧菌属单菌在厌氧条件下进行石油烃降解的研究。脱硫弧菌作为一种广泛分布在厌氧环境的细菌,本研究为进一步认识其在海洋石油污染环境中的修复潜力提供了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间带 厌氧烃降解 硫酸盐还原菌 脱硫弧菌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硫酸盐还原菌APS-MPN-PCR快速定量检测方法 被引量:3
18
作者 魏利 马放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1期91-94,共4页
为了解决现有油田污水中硫酸盐还原菌检测周期长、检测费用较高的问题,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与倍比稀释法(MPN)相结合的APS-MPN-PCR法,对硫酸盐还原菌进行快速定量检测.从污水中制备了直接用于PCR扩增的菌液,保证了定量... 为了解决现有油田污水中硫酸盐还原菌检测周期长、检测费用较高的问题,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与倍比稀释法(MPN)相结合的APS-MPN-PCR法,对硫酸盐还原菌进行快速定量检测.从污水中制备了直接用于PCR扩增的菌液,保证了定量检测的准确性;建立以腺苷酰硫酸还原酶基因(APS)为靶位点的通用探针APS7F和APS8R的反应体系和扩增条件.研究结果表明,与液体稀释培养法相比,该方法检测灵敏度提高了两个数量级,操作时间缩短(整个检测过程只需要3~4h),检测费用也降低.该方法检测结果非常稳定,真实的表征了污水中实际的SRB菌数量,可以在生产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盐还原菌 定量检测 腺苷酰硫酸还原酶 APS-MPN—PCR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厌氧发酵-硫酸盐还原菌耦合体系优化及酸性矿井废水的处理 被引量:1
19
作者 罗亚楠 蔡昌凤 +1 位作者 黄志 卢玉波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3年第5期54-59,共6页
在厌氧条件下采用污泥厌氧发酵和硫酸盐还原菌耦合体系处理模拟酸性矿井废水中的硫酸盐,研究温度、废水水质、pH值对耦合体系处理效率的影响。以单因素法筛选出的温度、废水水质、pH值为考察因素,以硫酸根处理效率为指标,采用Design-Exp... 在厌氧条件下采用污泥厌氧发酵和硫酸盐还原菌耦合体系处理模拟酸性矿井废水中的硫酸盐,研究温度、废水水质、pH值对耦合体系处理效率的影响。以单因素法筛选出的温度、废水水质、pH值为考察因素,以硫酸根处理效率为指标,采用Design-Expert响应面软件进行设计和分析,分别建立考察因素和指标间的响应面模型,并分析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确定显著因素的最佳水平。通过响应面法得到的优化工艺条件:温度为30.78℃;废水水质为2890.34mg/L;pH值为5.05。此时SO_4^(2-)的去除率可达74.17%。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值与模拟值吻合较好,相对误差小于0.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盐还原菌 污泥 厌氧发酵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酸脱硫反应器中COD/SO_4^(2-)比对硫酸盐去除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奎 刘海成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7年第6期1119-1122,共4页
采用两相厌氧生物处理工艺的产酸相作为硫酸盐还原单元,以食用红糖为碳源,通过连续流实验,重点研究了产酸相中COD/SO42-值(C/S)对SO42-去除率的影响。在(34±1)℃、进水碱度(ALK)(300~500)mg/L、pH(6.0~6.2)、氧化还原电位(ORP)(-25... 采用两相厌氧生物处理工艺的产酸相作为硫酸盐还原单元,以食用红糖为碳源,通过连续流实验,重点研究了产酸相中COD/SO42-值(C/S)对SO42-去除率的影响。在(34±1)℃、进水碱度(ALK)(300~500)mg/L、pH(6.0~6.2)、氧化还原电位(ORP)(-250^-350)mV等条件下,当进水C/S<2.0时,SO24-去除率小于81%;当进水C/S值为2.5~2.0时,SO42-去除率为(90~81)%;当进水C/S值为大于2.5时,SO24-去除率为90%以上。随着C/S值的降低,SO24-的去除效果会将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酸脱硫反应器 COD/SO4^2- SO4^2-去除率 硫酸盐还原菌(SR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