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1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苯磺酸瑞马唑仑复合舒芬太尼对老年患者腹腔镜腹股沟疝手术后认知功能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1
作者 王伟 石军 +1 位作者 王影 范光洁 《中国内镜杂志》 2025年第1期57-64,共8页
目的探讨苯磺酸瑞马唑仑复合舒芬太尼对老年患者腹腔镜腹股沟疝手术后认知功能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7月-2023年12月该院行腹腔镜腹股沟疝手术的老年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n=50,行苯磺酸瑞马唑仑复合舒芬... 目的探讨苯磺酸瑞马唑仑复合舒芬太尼对老年患者腹腔镜腹股沟疝手术后认知功能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7月-2023年12月该院行腹腔镜腹股沟疝手术的老年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n=50,行苯磺酸瑞马唑仑复合舒芬太尼麻醉)和对照组(n=50,行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清应激指标[肾上腺素(AD)、去甲肾上腺素(NE)和皮质醇(Cor)]、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MAP和HR水平有时间、组间和交互效应差异(P<0.05)。术后24h,研究组AD、NE、Cor、IL-6和TNF-α水平较对照组低,IL-10水平、MoCA评分和MMSE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和24 h,研究组VAS评分较对照组低,Ramsay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舒芬太尼追加量为(7.44±1.35)μg,明显少于对照组的(8.25±1.43)μ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P=0.004)。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磺酸瑞马唑仑+舒芬太尼用于行腹腔镜腹股沟疝手术的老年患者,可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磺酸瑞马唑仑 丙泊酚 舒芬太尼 老年患者 腹腔镜腹股沟疝手术 炎症因子 术后认知功能 应激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腔镜手术中应用苯磺酸瑞马唑仑联合舒芬太尼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调控作用
2
作者 王莉 杨赞 付星火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1期95-98,共4页
目的探讨于宫腔镜手术相关的麻醉中实施苯磺酸瑞马唑仑联合舒芬太尼的麻醉策略以及对调控手术期间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的价值。方法84例采取宫腔镜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麻醉诱导... 目的探讨于宫腔镜手术相关的麻醉中实施苯磺酸瑞马唑仑联合舒芬太尼的麻醉策略以及对调控手术期间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的价值。方法84例采取宫腔镜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麻醉诱导方案为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手术过程中以丙泊酚麻醉维持;观察组麻醉诱导为舒芬太尼联合苯磺酸瑞马唑仑,手术过程中维持麻醉药物选择苯磺酸瑞马唑仑。对比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应激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麻醉后1 min(T2)、宫颈扩张时(T3)心率与平均动脉压均低于麻醉诱导前(T1)、术毕时(T4)(P<0.05);观察组在T2、T3时刻心率与平均动脉压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1~T4时刻血氧饱和度对比无差异(P>0.05);对照组T2时刻血氧饱和度低于T1、T3、T4时刻(P<0.05);观察组T2时刻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4 h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和血清皮质醇(Cor)水平分别为(391.15±27.41)、(261.15±26.51)pg/ml,术后72 h血清NE、Cor水平分别为(366.25±25.71)、(245.51±25.71)pg/ml;对照组术后24 h血清NE、Cor水平分别为(456.62±30.05)、(325.52±28.89)pg/ml,术后72 h血清NE、Cor水平分别为(401.15±28.84)、(284.45±26.79)pg/ml。两组术后24 h血清NE、血清Cor水平较术前升高,术后72 h血清NE、Cor水平较术后24 h降低,且观察组术后24、72 h血清NE、Cor水平比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67%(P<0.05)。结论在宫腔镜手术实施过程中,苯磺酸瑞马唑仑、舒芬太尼的联合应用对患者麻醉作用突出,可以很好地减轻手术过程中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波动以及术后应激反应,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镜手术 苯磺酸瑞马唑仑 舒芬太尼 血流动力学 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马唑仑复合舒芬太尼在老年患者胃肠镜诊疗镇静中的应用效果
3
作者 赵媛媛 王涛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瑞马唑仑复合舒芬太尼在老年胃肠镜诊疗镇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3月于山东颐养健康集团莱芜中心医院接受胃肠镜诊疗的86例老年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舒芬太尼麻... 目的:探讨瑞马唑仑复合舒芬太尼在老年胃肠镜诊疗镇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3月于山东颐养健康集团莱芜中心医院接受胃肠镜诊疗的86例老年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舒芬太尼麻醉,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丙泊酚麻醉,观察组给予瑞马唑仑麻醉。比较两组精神状态评分、镇静效果、疼痛程度、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麻醉前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苏醒15 min、30 min、60 min后,两组MMSE评分均低于麻醉前,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胃镜检查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复苏室停留时间短于对照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瑞马唑仑复合舒芬太尼在老年患者胃肠镜诊疗镇静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够缩短患者苏醒时间,促进其认知功能恢复,减轻疼痛,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马唑仑 丙泊酚 舒芬太尼 老年 胃肠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或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对宫腔镜手术患者镇痛镇静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4
作者 贾小梅 高彦军 赵建华 《临床误诊误治》 2025年第4期55-59,共5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或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对宫腔镜手术患者镇痛镇静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接受宫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35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每组179例。A组给予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B组给予右美托咪定...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或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对宫腔镜手术患者镇痛镇静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接受宫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35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每组179例。A组给予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B组给予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镇静镇痛情况、舒适程度、麻醉深度监测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应激反应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A组比较,B组麻醉诱导时间更短,苏醒时间更长,患者苏醒后Ramsay镇静评分及观察期间体动发生率更高,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及观察期间注射痛、呼吸抑制发生率更低(P<0.05)。刮宫时、术毕时、患者意识恢复时,与A组比较,B组小波指数和镇痛指数更高,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更低(P<0.05)。术后12、24 h,与A组比较,B组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丙二醛水平更低,舒适评分及血清总抗氧化状态水平更高(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在宫腔镜手术中具有良好应用效果,但可能延长患者苏醒时间,术中需密切关注心率及体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镜手术 右美托咪定 丙泊酚 舒芬太尼 镇痛 镇静 皮质醇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瑞马唑仑复合舒芬太尼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比较 被引量:3
5
作者 田建民 陈胜阳 +3 位作者 李晓芳 刘国泽 刘俊 张永强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5期859-864,共6页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瑞马唑仑复合舒芬太尼在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计划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全麻下LC的204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和C组,各68例。A组接受小剂量的瑞...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瑞马唑仑复合舒芬太尼在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计划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全麻下LC的204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和C组,各68例。A组接受小剂量的瑞马唑仑(0.2 mg·kg-1)复合舒芬太尼行麻醉诱导,B组接受大剂量的瑞马唑仑(0.3 mg·kg-1)复合舒芬太尼行麻醉诱导,C组接受丙泊酚(2.0 mg·kg-1)复合舒芬太尼行麻醉诱导;诱导完成后,3组均以静脉恒速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维持麻醉,间歇性注射罗库溴铵维持肌肉松弛。观察3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及插管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手术时间、麻醉药物用量、麻醉诱导后/术中药物追加率;对比3组患者停药后的麻醉恢复时间(包括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术后精神状态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3组插管前即刻与插管后即刻的平均动脉压(MAP)低于诱导前(P<0.05),插管后即刻的MAP均高于插管前即刻(P<0.05);3组插管前即刻的心率(HR)均低于诱导前(P<0.05),3组插管后即刻的HR均高于插管前即刻(P<0.05),C组插管后即刻的HR低于诱导前(P<0.05);A组任意时刻的MAP、HR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插管前即刻与插管后即刻的MAP、HR均高于C组(P<0.05)。3组手术时间、瑞芬太尼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丙泊酚用量均少于A组(P<0.05),B组丙泊酚用量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药物追加率均低于A组(P<0.05),B组药物追加率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长于A组、B组(P<0.05)。3组患者术后24、72 h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分均低于入手术室前(P<0.05),术后72 h的MMSE评分均高于术后24 h(P<0.05),但A组、B组、C组间在术后24、72 h的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B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B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均低于C组(P<0.05),且A组低血压发生率低于C组(P<0.05)。结论不同剂量瑞马唑仑复合舒芬太尼应用于全麻下LC中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术后恢复与认知功能、安全性的影响相近,但相较于0.2 mg·kg-1瑞马唑仑,使用0.3 mg·kg-1瑞马唑仑能够减少追加麻醉药物,镇静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马唑仑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舒芬太尼 全身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司氯胺酮在宫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
6
作者 王左锋 江敏 +4 位作者 骆丹 张雯 黄翠源 黄维艳 徐诺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2期2265-2269,共5页
目的 观察宫腔镜手术麻醉中应用艾司氯胺酮的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接受宫腔镜手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E组和S组,各60例,E组退出1例。静脉诱导时,E组注射艾司氯胺酮,S组注射舒芬太尼。记录两组给药前(T_0)、诱导后(T_(1))、插管时(T_(2)... 目的 观察宫腔镜手术麻醉中应用艾司氯胺酮的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接受宫腔镜手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E组和S组,各60例,E组退出1例。静脉诱导时,E组注射艾司氯胺酮,S组注射舒芬太尼。记录两组给药前(T_0)、诱导后(T_(1))、插管时(T_(2))、插管后1 min(T_(3))、插管后5 min(T_(4))、手术结束时(T_(5))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术中体动、追加药物次数、镇静苏醒时间、麻醉恢复时间,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术后恶心呕吐、头晕、多语等不良反应例数。结果 E组收缩压(SBP)(T_(1~3)、T_(5)时刻)、舒张压(DBP)(T_(1~4)时刻),心率(HR)(T_(2~6)时刻)高于S组(P<0.05)。两组体动、追加次数、镇静苏醒时间、麻醉恢复时间、不良反应指标、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司氯胺酮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不良反应少的优点,可安全用于宫腔镜手术患者的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舒芬太尼 宫腔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马唑仑复合舒芬太尼抑制单腔气管插管患者心血管反应的ED_(50)、ED_(95)
7
作者 张晗 毛珊珊 +1 位作者 李萌 陈勇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24期4510-4513,共4页
目的 分析瑞马唑仑复合舒芬太尼抑制单腔气管插管患者心血管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ED_(50))、95%有效剂量(ED_(95))。方法 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在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单腔气管插管的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患者年龄为20~67岁,... 目的 分析瑞马唑仑复合舒芬太尼抑制单腔气管插管患者心血管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ED_(50))、95%有效剂量(ED_(95))。方法 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在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单腔气管插管的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患者年龄为20~67岁,体重指数为18~26 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Ⅰ~Ⅱ级。按照改良Dixon序贯试验法,首例患者先静脉滴注舒芬太尼0.1μg·kg~(-1),于3 min后注射瑞马唑仑,初始剂量为0.2 mg·kg~(-1),等待患者意识消失,给予罗库溴铵0.6 mg·kg~(-1),行单腔气管插管,根据上1例患者心血管反应为阳性或者阴性,决定下1例患者瑞马唑仑剂量增加或降低1个剂量梯度,剂量梯度为0.01 mg·kg~(-1)。以Probit回归分析计算瑞马唑仑复合舒芬太尼抑制单腔气管插管患者心血管反应的ED_(50)、ED_(95),观察麻醉诱导前(T_1)、初次脑电双频指数(BIS)≤60时(T_2)、麻醉诱导后(T_3)不同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_(2))变化。结果 瑞马唑仑复合舒芬太尼抑制单腔气管插管患者心血管反应的ED_(50)为0.180 mg·kg~(-1)(95%CI:0.154~0.196 mg·kg~(-1)),ED_(95)为0.195 mg·kg~(-1)(95%CI:0.165~0.204 mg·kg~(-1));不同时间点的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T_1,T_2、T_3时的HR降低,SpO_(2)升高(P<0.05);给予患者瑞马唑仑后,出现1例恶心、1例头晕,苏醒后均恢复正常,未出现注射痛、低血压、心动过缓等情况。结论 瑞马唑仑复合舒芬太尼抑制单腔气管插管患者心血管反应的ED_(50)为0.180 mg·kg~(-1),ED_(95)为0.195 mg·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腔气管插管 瑞马唑仑 舒芬太尼 心血管反应 半数有效剂量 95%有效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as/FasL信号通路探索舒芬太尼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和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8
作者 金成浩 元顺女 朴龙一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3期36-41,共6页
目的基于脂肪酸合成酶(Fas)/脂肪酸合成酶配体(FasL)信号通路探索舒芬太尼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心功能和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雄性SD大鼠108只,适应性饲养7天,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舒芬太尼低剂量组、舒芬太尼高剂... 目的基于脂肪酸合成酶(Fas)/脂肪酸合成酶配体(FasL)信号通路探索舒芬太尼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心功能和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雄性SD大鼠108只,适应性饲养7天,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舒芬太尼低剂量组、舒芬太尼高剂量组、舒芬太尼高剂量+Fas阴性对照组、舒芬太尼高剂量+Fas慢病毒组,每组18只。模型组、舒芬太尼低剂量组、舒芬太尼高剂量组、舒芬太尼高剂量+Fas阴性对照组、舒芬太尼高剂量+Fas慢病毒组通过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制作AMI模型;对照组除不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外,其余步骤与AMI模型相同。舒芬太尼低剂量组和舒芬太尼高剂量组分别于AMI模型制作成功后腹腔注射0.1、1µg/kg舒芬太尼。舒芬太尼高剂量+Fas阴性对照组和舒芬太尼高剂量+Fas慢病毒组分别于AMI模型制作成功后腹腔注射1µg/kg舒芬太尼,尾静脉注射200 nmol/kg NC shRNA慢病毒或Fas shRNA慢病毒。对照组和模型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术后72 h,采集大鼠尾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肌钙蛋白T;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缩短分数(LVFS)、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待大鼠心功能检测完成后,腹主动脉取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6。所有大鼠断头处死,留取心脏,随机取6只大鼠的心脏组织,TTC染色,计算心肌梗死面积;随机取6只大鼠的心脏组织,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变化,采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取剩余6只大鼠的心脏组织,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Caspase-3及Fas/FasL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肌钙蛋白T水平升高,LVEDd、LVESd升高,LVEF、LVFS降低,血清TNF-α、IL-6水平升高,心肌梗死面积增大,细胞凋亡率及Bax、Caspase-3、Fas、FasL蛋白表达升高,Bcl-2蛋白表达下降(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心肌细胞形态模糊、纹理消失、排列紊乱、心肌间小血管扩张、细胞数量减少,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与模型组比较,舒芬太尼低剂量组和舒芬太尼高剂量组血清肌钙蛋白T水平降低,LVEDd、LVESd降低,LVEF、LVFS升高,血清TNF-α、IL-6水平降低,心肌梗死面积减小,细胞凋亡率及Bax、Caspase-3、Fas、FasL蛋白表达降低,Bcl-2蛋白表达升高(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舒芬太尼低剂量组和舒芬太尼高剂量组心肌细胞形态、纹理、排列、血管扩张、细胞数量及炎性细胞浸润显著改善。以舒芬太尼高剂量组上述效果改善较为明显。与舒芬太尼高剂量+Fas阴性对照组比较,舒芬太尼高剂量+Fas慢病毒组血清肌钙蛋白T水平升高,LVEDd、LVESd升高,LVEF、LVFS降低,血清TNF-α、IL-6水平升高,心肌梗死面积增大,细胞凋亡率及Bax、Caspase-3、Fas、FasL蛋白表达升高,Bcl-2蛋白表达降低(P均<0.05);与舒芬太尼高剂量+Fas阴性对照组比较,舒芬太尼高剂量+Fas慢病毒组心肌细胞形态模糊、纹理消失、排列紊乱、心肌间小血管扩张、细胞数量减少,炎性细胞浸润明显。结论舒芬太尼可改善AMI大鼠心功能,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并且1µg/kg舒芬太尼的作用效果要优于0.1µg/kg舒芬太尼;抑制Fas/FasL信号通路激活可能是舒芬太尼改善AMI大鼠心功能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舒芬太尼 脂肪酸合成酶/脂肪酸合成酶配体信号通路 心功能 细胞凋亡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小剂量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连续硬膜外麻醉对无痛分娩产妇镇痛效应及母婴结局的影响
9
作者 刘欣 曹桂林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2期113-116,共4页
目的 探析应用小剂量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连续硬膜外麻醉对无痛分娩产妇镇痛效应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纳入产科产检并拟用无痛分娩的100例产妇为分析对象,对产妇编序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格方法分组,分设为对照组(罗哌卡因连续硬膜外麻... 目的 探析应用小剂量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连续硬膜外麻醉对无痛分娩产妇镇痛效应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纳入产科产检并拟用无痛分娩的100例产妇为分析对象,对产妇编序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格方法分组,分设为对照组(罗哌卡因连续硬膜外麻醉)、观察组(小剂量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连续硬膜外麻醉),各50例。比较两组产妇的麻醉镇痛效果(镇痛起效时间、完全阻滞时间、镇痛持续时间),产程(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及总产程),不同时间段(镇痛前、镇痛后15 min、镇痛后30 min、宫口开全时)疼痛评分,母婴结局。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镇痛起效时间(4.56±1.68)min、完全阻滞时间(12.35±2.42)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5.14±1.87)、(23.41±2.13)min,镇痛持续时间(5.38±0.57)h长于对照组的(2.66±0.33)h,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第一产程(376.22±61.23)min及总产程(427.71±82.21)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432.42±88.21)、(484.77±112.42)min,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二产程及第三产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镇痛后15 min、镇痛后30 min、宫口开全时疼痛评分分别为(1.78±0.34)、(1.23±0.24)、(1.54±0.28)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2±0.41)、(1.87±0.27)、(3.23±1.16)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0 min的Apgar评分及产妇恶心呕吐、头痛、尿潴留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妇无痛分娩时应用小剂量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连续硬膜外麻醉方式的镇痛效果显著,不会增加母婴结局不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痛分娩 罗哌卡因 舒芬太尼 硬膜外麻醉 镇痛效应 母婴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布啡联合舒芬太尼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闫云 徐利 杨明全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2期33-40,共8页
目的探讨纳布啡联合舒芬太尼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8月-2022年4月于该院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患者86例,依照镇痛方案,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术毕给予舒芬太尼,实验组给... 目的探讨纳布啡联合舒芬太尼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8月-2022年4月于该院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患者86例,依照镇痛方案,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术毕给予舒芬太尼,实验组给予纳布啡+舒芬太尼。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点(术后1、6、12、24和48 h)的镇痛镇静效果、血清疼痛介质指标水平和应激反应指标水平变化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时间、自控镇痛次数、补救镇痛数、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和术毕48 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较短(t=3.29,P=0.001),自控镇痛次数(Z=4.53,P=0.000)和补救镇痛数较少(χ^(2)=4.48,P=0.034);术后12、24和48 h,实验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明显低于对照组(t=2.86,t=2.55,t=0.10,P<0.05);术后1和6 h,实验组患者Ramsay镇静评分低于对照组(t=2.10,t=2.07,P<0.05);术后6、12和24 h,实验组血清P物质(SP)(t=3.63,t=5.51,t=3.46,P<0.05)、前列腺素E2(PGE2)(t=2.34,t=3.56,t=0.33,P<0.05)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6、12和24 h,实验组血清皮质醇(Cor)(t=4.65,t=6.50,t=6.52,P<0.05)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术毕6、12、24和48 h,实验组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t=5.49,t=7.85,t=7.70,t=2.18,P<0.0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t=5.43,t=7.83,t=5.27,t=2.32,P<0.05)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t=3.39,t=9.24,t=4.87,t=2.37,P<0.05)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肠鸣音出现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布啡联合舒芬太尼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显著,可有效调节机体手术创伤后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结直肠癌 纳布啡 舒芬太尼 术后镇痛 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氢吗啡酮复合罗哌卡因对喙突旁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税云华 胡震宇 +2 位作者 向继林 姚富 苏丽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70-74,共5页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氢吗啡酮复合罗哌卡因对喙突旁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择期行单侧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罗哌卡因组(R组)、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组(SR组)...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氢吗啡酮复合罗哌卡因对喙突旁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择期行单侧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罗哌卡因组(R组)、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组(SR组)和氢吗啡酮复合罗哌卡因组(HR组)。超声引导下行喙突旁入路臂丛神经阻滞,R组注射0.33%罗哌卡因30 mL,SR组注射舒芬太尼5μg+0.33%罗哌卡因30 mL,HR组注射氢吗啡酮1 mg+0.33%罗哌卡因30mL。记录感觉和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和维持程度,记录术后补救镇痛情况、患者镇痛满意情况。结果与R组比较,SR组和HR组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延长,HR组术后曲马多补救镇痛率降低(P<0.05);与SR组比较,HR组感觉和运动完全阻滞持续时间延长(P<0.05),3组感觉及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R组及SR组比较,HR组感觉持续阻滞在<12 h时段的患者构成比降低(P<0.05),在≥20 h时段增高(P<0.05);与R组及SR组比较,HR组运动持续阻滞在<12 h时段的患者构成比降低(P<0.05),在12~24 h时段增高(P<0.05)。结论氢吗啡酮可延长罗哌卡因喙突旁臂丛神经阻滞的持续时间,且延长效果优于舒芬太尼,可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但也增大了运动神经阻滞程度,可能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吗啡酮 舒芬太尼 酰胺类 臂丛 神经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变诱导药物顺序对全麻诱导期呛咳、体动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兴裕 顾育萌 刘铁成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7期779-782,共4页
目的研究改变诱导顺序对全麻诱导期出现呛咳、躯体颤动的作用。方法对100例择期手术女性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采用诱导顺序A(咪达唑仑-舒芬太尼-依托咪酯-顺式阿曲库铵)和诱导顺序B(舒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咪达唑仑-依托咪酯-舒芬太尼... 目的研究改变诱导顺序对全麻诱导期出现呛咳、躯体颤动的作用。方法对100例择期手术女性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采用诱导顺序A(咪达唑仑-舒芬太尼-依托咪酯-顺式阿曲库铵)和诱导顺序B(舒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咪达唑仑-依托咪酯-舒芬太尼)。比较2组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比较2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2组麻醉诱导期的呛咳、躯体颤动发生率以及呛咳、躯体颤动程度。结果诱导顺序B组比A组出现呛咳、体动的次数更少,呛咳发生率分别为18%和56%(P<0.05);体动发生率分别为14%和46%(P<0.05)。结论改变诱导药物顺序可以减少诱导期的呛咳和躯体颤动,建议在临床实践中开展相关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顺序 诱导期体动 舒芬太尼 镇痛 依托咪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式镇痛在小儿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后的应用效果
13
作者 卫明谦 刘茜 +5 位作者 顾士敏 高文龙 刘博 赵军博 耿晓媛 魏晓永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8期1365-1369,共5页
目的观察多模式镇痛方法在小儿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医院择期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手术的90例患儿,术后均接受静脉自控镇痛(PCIA),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30例。给予S组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给予T组酮咯... 目的观察多模式镇痛方法在小儿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医院择期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手术的90例患儿,术后均接受静脉自控镇痛(PCIA),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30例。给予S组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给予T组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右美托咪定;给予ST组舒芬太尼、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右美托咪定。记录3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记录3组术后4、8、12、24、48 h儿童疼痛行为评估量表(FLACC)评分、Ramsay镇静评分以及48 h内PCIA的总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补救镇痛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组比较,术后4、8、12、24 h S组和ST组FLACC评分降低(P<0.05)。与S组比较,术后4、8、12、24、48 h T组和ST组Ramsay镇静评分降低(P<0.05);与ST组比较,术后4、8 h T组Ramsay镇静评分降低(P<0.05)。术后48 h内T组镇痛泵总按压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多于S组和ST组(P<0.05)。术后48 h内S组恶心呕吐、嗜睡、皮肤瘙痒的发生率高于T组和ST组(P<0.05),T组的补救镇痛率高于S组和ST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酮咯酸氨丁三醇及右美托咪定的多模式镇痛方法用于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后PCIA的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酮咯酸氨丁三醇 舒芬太尼 右美托咪定 多模式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纳布啡复合舒芬太尼在硬膜外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母婴的影响
14
作者 刘国栋 贾玉刚 +1 位作者 强瑞华 白耀武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24年第6期432-437,456,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纳布啡复合舒芬太尼在硬膜外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于唐山市妇幼保健院行阴道分娩并自愿接受分娩镇痛的单胎初产妇160例,年龄23~35岁,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纳布啡复合舒芬太尼在硬膜外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于唐山市妇幼保健院行阴道分娩并自愿接受分娩镇痛的单胎初产妇160例,年龄23~35岁,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5~35 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组:C组(舒芬太尼0.4μg/L+0.1%盐酸罗哌卡因)、N1组(纳布啡0.05 g/L+舒芬太尼0.4μg/L+0.1%盐酸罗哌卡因)、N2组(纳布啡0.1 g/L+舒芬太尼0.4μg/L+0.1%盐酸罗哌卡因)和N3组(纳布啡0.15 g/L+舒芬太尼0.4μg/L+0.1%盐酸罗哌卡因),每组各40例。4组产妇均进行自控硬膜外镇痛(patient-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观察4组产妇分娩镇痛前(T_(0))、分娩镇痛开始后30 min(T_(1))、分娩镇痛开始后60 min(T_(2))、宫口开全时(T_(3))、开始分娩时(T_(4))以及产后2 h(T_(5))的一般生命体征、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Ramsay镇静评分。记录镇痛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自控镇痛泵按压次数,以及产妇和新生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记录新生儿Apgar评分及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eonatal behavioral neurological assessment,NBNA)评分以及产妇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分、符号数字转换测验90(symbol digit modalities test 90,SDMT 90)评分。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χ^(2)检验。结果与T_(0)时比较,4组产妇镇痛开始后各时间点疼痛VAS评分均降低,Ramsay镇静评分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其余3组产妇镇痛开始后疼痛VAS评分、镇痛起效时间、自控镇痛泵按压次数均降低,Ramsay镇静评分及镇痛持续时间均升高,N2组与N3组产妇恶心呕吐及皮肤瘙痒发生率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1组比较,N2组及N3组产妇镇痛开始后疼痛VAS评分、镇痛起效时间、自控镇痛泵按压次数、并发症发生率均降低,镇痛持续时间升高,N3组产妇Ramsay镇静评分及嗜睡发生率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2组比较,N3组产妇镇痛开始后Ramsay镇静评分及嗜睡发生率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胎儿窘迫发生率、湿肺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发现,4组新生儿的NBNA评分及产妇的MoCA评分、SDMT90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1 g/L纳布啡联合0.4μg/L舒芬太尼和0.1%盐酸罗哌卡因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对新生儿及产妇的神经功能无影响,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产妇的分娩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纳布啡 硬膜外 分娩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芬太尼与右美托咪定在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任晓亮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3期112-114,共3页
目的探讨术后镇痛中应用舒芬太尼与右美托咪定的效果。方法98例全身麻醉手术患者,按照盲抽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9例。两组患者均在手术前使用舒芬太尼进行麻醉,对照组患者术后使用舒芬太尼镇痛,实验组患者术后则使用舒芬太尼+右美... 目的探讨术后镇痛中应用舒芬太尼与右美托咪定的效果。方法98例全身麻醉手术患者,按照盲抽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9例。两组患者均在手术前使用舒芬太尼进行麻醉,对照组患者术后使用舒芬太尼镇痛,实验组患者术后则使用舒芬太尼+右美托咪定进行镇痛。对比两组患者相关时间指标(气管拔除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清醒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气管拔除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清醒时间分别为(9.53±3.57)、(10.21±3.86)、(31.57±5.82)min,均短于对照组的(14.67±4.62)、(13.86±4.21)、(49.46±6.34)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2、12、24 h的疼痛评分分别为(5.26±1.34)、(2.43±0.62)、(1.37±0.52)分,均低于对照组的(6.43±1.57)、(3.85±0.97)、(2.72±0.7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12%(3/4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41%(10/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与右美托咪定在术后镇痛中的疗效显著,不仅可以帮助患者改善相关临床指标,而且在降低疼痛度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可值得大力借鉴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麻醉 术后镇痛 舒芬太尼 右美托咪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磺酸瑞马唑仑复合瑞芬太尼在老年支气管镜麻醉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6
作者 庞红利 尚平平 陈勇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2期2188-2192,共5页
目的 探讨苯磺酸瑞马唑仑复合瑞芬太尼在老年支气管镜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于医院接受支气管镜诊疗的60例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R组(30例)和C组(30例)。给予R组苯磺酸瑞马唑仑复合瑞芬太尼全麻;给予C组... 目的 探讨苯磺酸瑞马唑仑复合瑞芬太尼在老年支气管镜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于医院接受支气管镜诊疗的60例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R组(30例)和C组(30例)。给予R组苯磺酸瑞马唑仑复合瑞芬太尼全麻;给予C组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麻,对比两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镇静成功率、医生满意率、苏醒时间、出复苏室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T_(1)~T_(4)时点,C组MAP和HR低于R组(P<0.05)。两组患者镇静成功率、医生满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苏醒时间、出复苏室时间短于C组(P<0.05);R组低氧血症、低血压、注射痛发生率均低于C组(P<0.05);两组术中呛咳和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马唑仑复合瑞芬太尼用于老年支气管镜麻醉,患者苏醒迅速,呼吸循环抑制轻,血流动力学更稳定,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镜 瑞马唑仑 丙泊酚 瑞芬太尼 舒芬太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应用于急性阑尾炎患者腹腔镜手术全身麻醉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红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9期62-64,共3页
目的:分析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应用于急性阑尾炎患者腹腔镜手术全身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8月于苏州工业园区星塘医院行急性阑尾炎切除术的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应用丙... 目的:分析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应用于急性阑尾炎患者腹腔镜手术全身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8月于苏州工业园区星塘医院行急性阑尾炎切除术的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应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对照组应用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麻醉诱导前,两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前,两组MAP低于麻醉诱导前,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前、气管插管后1 min,两组HR低于麻醉诱导前,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腹后5 min、气腹后30 min及术毕,观察组MAP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麻醉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24 h,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结论: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全身麻醉中,靶控输注丙泊酚与瑞芬太尼可有效保持患者麻醉过程中生命体征的稳定,患者麻醉恢复快,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瑞芬太尼 舒芬太尼 腹腔镜 阑尾切除术 全身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芬太尼联合氟比洛芬酯在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高青 陈丽荣 季英龙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7期132-135,共4页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联合氟比洛芬酯在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FESS)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78例FES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行舒芬太尼PCIA,观察组行舒芬太尼联合氟比洛芬...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联合氟比洛芬酯在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FESS)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78例FES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行舒芬太尼PCIA,观察组行舒芬太尼联合氟比洛芬酯PCIA。对比两组镇痛效果、镇静效果、应激反应、PCIA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3、6、12 h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为(3.58±0.42)、(2.39±0.32)、(1.85±0.24)分,Ricker镇静-躁动评分(SAS评分)为(4.24±0.45)、(3.46±0.37)、(2.83±0.22)分,均低于对照组的(4.12±0.51)、(3.08±0.41)、(2.31±0.29)分和(4.95±0.59)、(4.01±0.38)、(3.39±0.35)分(P<0.05);观察组术后24 h时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分别为(181.62±18.74)μg/L、(230.14±25.59)ng/L、(10.12±1.53)ng/L,均低于对照组的(204.36±19.75)μg/L、(251.52±26.43)ng/L、(12.96±1.62)ng/L(P<0.05);观察组按压次数、实际有效进药次数分别为(7.41±1.12)、(4.15±0.67)次/24 h,少于对照组的(9.69±1.27)、(5.25±1.05)次/24 h(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联合氟比洛芬酯在FESS患者术后PCIA中应用价值高,可提高患者镇痛、镇静效果,减轻机体应激反应,减少PCIA按压次数,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 舒芬太尼 氟比洛芬酯 患者静脉自控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手术中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9
作者 庞波波 刘秀杰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3期85-86,105,共3页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与舒芬太尼复合麻醉方式应用于剖宫产手术产妇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剖宫产产妇60例来源于2021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妇产科,随机分为n=30的两组,对照组行罗哌卡因麻醉,观察组同时复合舒芬太尼。比较两组麻醉前(T0)、麻醉...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与舒芬太尼复合麻醉方式应用于剖宫产手术产妇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剖宫产产妇60例来源于2021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妇产科,随机分为n=30的两组,对照组行罗哌卡因麻醉,观察组同时复合舒芬太尼。比较两组麻醉前(T0)、麻醉后10min(T1)、胎儿娩出后3min(T2)、术毕(T3)血流动力学指标,记录麻醉相关指标,评估麻醉效果,随访不良反应。结果T0时段两组平均动脉压、心率、SpO_(2)差异不明显,T1、T2、T3时段观察组平均动脉压、SpO_(2)高于对照组,心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统计学软件处理两组麻醉起效、手术时间差异观察组更短,镇痛维持时间比较观察组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3级例数多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不良反应总例数比较观察组(n=4)少于对照组(n=12),差异显著(P<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应用于剖宫产术,见效快、镇痛持久,有利于维持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罗哌卡因 舒芬太尼 血流动力学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痛人工流产术麻醉用药现状及展望
20
作者 田瑞丽 薛孟 +1 位作者 王慧 任应斌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期29-33,共5页
女性在未能成功避孕后可选择人工流产术终止妊娠,不仅手术时间短、成功率高,还可避免不全流产的发生。但传统的人工流产术会使患者感到疼痛和不适,对患者的身体和精神都会造成很大的创伤。随着无痛技术的推进和舒适化医疗的发展,越来越... 女性在未能成功避孕后可选择人工流产术终止妊娠,不仅手术时间短、成功率高,还可避免不全流产的发生。但传统的人工流产术会使患者感到疼痛和不适,对患者的身体和精神都会造成很大的创伤。随着无痛技术的推进和舒适化医疗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女性会选择无痛人工流产术来减轻其生理上的疼痛和心理上的负担。本文对近年来无痛人工流产术中麻醉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为麻醉医师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药物的使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痛人工流产术 药物选择 丙泊酚 瑞马唑仑 舒芬太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