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改进FBS理论的浮筏隔振系统计算方法 被引量:2
1
作者 游彩霞 张光德 +1 位作者 何雪松 胡溧 《中国舰船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9-113,共5页
高精度的隔振系统计算方法是开展隔振系统特性分析和设计的基础。将汽车领域中的FBS理论方法引入到舰船浮筏隔振系统的动态特性估算中,并针对现有FBS方法仅考虑隔振器的刚度和阻尼特性,而没有计入隔振器质量影响的不足,利用隔振系统力... 高精度的隔振系统计算方法是开展隔振系统特性分析和设计的基础。将汽车领域中的FBS理论方法引入到舰船浮筏隔振系统的动态特性估算中,并针对现有FBS方法仅考虑隔振器的刚度和阻尼特性,而没有计入隔振器质量影响的不足,利用隔振系统力平衡以及速度连续性条件,在原有FBS理论的基础上,推导基于隔振器阻抗矩阵的浮筏隔振系统动态特性计算公式,从理论上消除隔振器特性等效所带来的误差。模型试验表明,相对于现有的FBS方法,改进后的计算方法在中高频段具有更高的精度,满足工程应用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 浮筏隔振 动态特性 频响函数 子结构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层柱顶隔震框架结构设计方法 被引量:2
2
作者 吴应雄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6年第2期67-72,共6页
目前的建筑结构隔震设计方法主要针对的是基础隔震体系。以《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十二章隔震设计条款以及条文说明为依据,并以底层柱顶隔震模型结构的振动台试验结果和数值分析为参考,基于成熟的有限元分析软件,提出了... 目前的建筑结构隔震设计方法主要针对的是基础隔震体系。以《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十二章隔震设计条款以及条文说明为依据,并以底层柱顶隔震模型结构的振动台试验结果和数值分析为参考,基于成熟的有限元分析软件,提出了实用的钢筋混凝土底层柱顶隔震框架结构设计方法和建议。考虑到地震的随机性建筑结构所处地区超烈度发生的概率高,确保底层结构的地震安全性,提出了底层结构应满足超设防烈度的必要性。建议实际隔震工程设计,考察隔震上部结构减震效果的同时,应重点对底层结构的动力响应和受力进行详细分析及加强抗震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间隔震 底层柱顶隔震 下部结构 设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附加虚拟支座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
3
作者 侯吉林 欧进萍 Lukasz Jankowski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共7页
针对土木工程中实测模态相对较少,很难进行大型结构的损伤识别的困难,提出附加虚拟支座的损伤识别方法。该方法利用约束子结构方法在结构上附加虚拟支座来增加结构形式的方法,增加识别模态的数量,从而实现结构的准确损伤识别。约束子结... 针对土木工程中实测模态相对较少,很难进行大型结构的损伤识别的困难,提出附加虚拟支座的损伤识别方法。该方法利用约束子结构方法在结构上附加虚拟支座来增加结构形式的方法,增加识别模态的数量,从而实现结构的准确损伤识别。约束子结构方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响应的卷积组合为零将传感器转化为虚拟支座。将附加虚拟支座后的结构定义为虚拟结构,每个虚拟支座对应一个虚拟结构,那么在结构上不同位置附加虚拟支座,则可以获得多个虚拟结构的模态;联合所有虚拟结构和对应的频率即可准确快速的识别出整体结构的损伤。最后通过三层空间框架模型验证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健康监测 损伤识别 约束子结构方法 灵敏度分析 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耸电气贮架地震反应分析的分支模态综合法
4
作者 张陵 刘启年 肖临善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67-71,共5页
本文运用分支模态综合法对从国外引进的大型、高耸、瓷质电容器贮架进行了地震反应的数值分析与研究。计算结果表明,无隔震基础的贮架其地震内力将大大超过材料的容许应力,因而倒塌是不可避免的;但采用隔震基础并适当选取隔震基础的... 本文运用分支模态综合法对从国外引进的大型、高耸、瓷质电容器贮架进行了地震反应的数值分析与研究。计算结果表明,无隔震基础的贮架其地震内力将大大超过材料的容许应力,因而倒塌是不可避免的;但采用隔震基础并适当选取隔震基础的水平弹簧刚度系数,则可使其地震内力大大降低,贮架的安全得到切实的保证。本文的研究工作为此类电气贮架的国产化定型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容器贮架 输电线路 隔震 地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与隔震结构共同作用的随机地震反应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王阿萍 姚谦峰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0-44,共5页
采用子结构法,把地基土视为置刚性基础于其上的匀质、各向同性的粘弹性半空间,用Bouc-Wen光滑型滞变恢复力模型来模拟隔震层的弹塑性,上部结构采用剪切型结构模型建立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隔震结构非线性运动方程;利用状态空间法,将地... 采用子结构法,把地基土视为置刚性基础于其上的匀质、各向同性的粘弹性半空间,用Bouc-Wen光滑型滞变恢复力模型来模拟隔震层的弹塑性,上部结构采用剪切型结构模型建立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隔震结构非线性运动方程;利用状态空间法,将地震波以功率谱密度的形式输入,通过随机等效线性化获得隔震结构反应的统计值.分析表明,基于刚性地基假定的隔震结构设计并不总是保守的,地基土的类型和隔震结构的隔震度都在一定范围内对结构地震反应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隔震结构 土-结构相互作用 子结构法 状态空间法 等效线性化 随机地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包多子结构双层隔振系统隔振优化方法 被引量:2
6
作者 余康凡 张建润 +1 位作者 刘晓波 李超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209-217,共9页
为了提升内燃动力包隔振性能,针对优化设计过程中优化参数较多及优化效率较低的问题,对其隔振优化方法进行研究。首先,通过综合各子结构质量、刚度矩阵建立多子结构动力包双层隔振系统24自由度动力学模型,对系统进行传统的全局坐标系下... 为了提升内燃动力包隔振性能,针对优化设计过程中优化参数较多及优化效率较低的问题,对其隔振优化方法进行研究。首先,通过综合各子结构质量、刚度矩阵建立多子结构动力包双层隔振系统24自由度动力学模型,对系统进行传统的全局坐标系下自由度耦合分析并据此提出能够去除子结构平动、转动自由度固有耦合效应的多坐标系解耦概念;其次,运用Sobol’全局灵敏度分析方法确定对动力包隔振性能影响较大的参数,并将其作为优化变量;然后,综合考虑解耦率与隔振效率对动力包进行多目标优化;最后,根据建立的动力包刚柔耦合有限元模型对系统隔振性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优化后系统解耦率及各工况下隔振效率均达到较高水平,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结构 动力包双层隔振系统 振动解耦 Sobol’灵敏度分析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对滑移隔震结构的影响
7
作者 肖健 孙燕娜 叶家喜 《山西建筑》 2012年第10期37-38,共2页
利用上部结构和地基土对基础—土交界面上离散节点的动力平衡,建立整个结构在频域内的运动方程,分析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下的滑移隔震结构对建筑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并较为系统的计算了在不同地基土的参数组合下结构的隔震效果和地震响... 利用上部结构和地基土对基础—土交界面上离散节点的动力平衡,建立整个结构在频域内的运动方程,分析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下的滑移隔震结构对建筑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并较为系统的计算了在不同地基土的参数组合下结构的隔震效果和地震响应,得出一些有指导意义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滑移隔震 子结构法 动力刚度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