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体与程序之维下的配偶财产利益保护——以夫妻共同财产处分及夫妻债务清偿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汪洋 姜惠雯 《交大法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7-83,共17页
配偶财产利益受损的典型场景是夫妻一方单独处分共同财产及将共同财产用于夫妻债务清偿。实体法上,当夫妻一方以低价或无偿方式处分共同财产时,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分别适用恶意串通、婚内析产和悖俗无效规则对配偶利益进行救济。当夫妻对... 配偶财产利益受损的典型场景是夫妻一方单独处分共同财产及将共同财产用于夫妻债务清偿。实体法上,当夫妻一方以低价或无偿方式处分共同财产时,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分别适用恶意串通、婚内析产和悖俗无效规则对配偶利益进行救济。当夫妻对外负债时,针对责任财产范围和清偿顺序,应当结合债务产生原因及配偶是否从中获益进行分类。程序法对配偶利益保护的侧重点在于配偶如何参加诉讼。配偶能够作为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或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参加诉讼,并适用《民法典》第1060条和第1064条建立起“主张抗辩再抗辩”的证明责任规范体系。执行程序中,在交易相对人要求移转占有或变更登记共同财产时,配偶只有在非因自己过错、未能参与前诉时,才能提起执行异议,并启动第三人撤销之诉。在债权人要求夫妻一方偿还个人债务或共同债务时,法院无须追加配偶为被执行人,得直接执行共同财产。如果配偶接受夫妻一方转让或赠与特定财产且未完成对外公示时,其在符合特定条件时,配偶持有的财产权可以对抗执行债权,并排除法院强制执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外归属方案 配偶利益 实体法和程序法双重视角 夫妻共同财产 夫妻债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学位授予中新旧校规的衔接与适用
2
作者 姚荣 李璇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28,共10页
《学位法》的颁布实施,为高校修订学位授予相关校规提出了明确的法律要求,同时也引发了新旧校规之间如何衔接与适用的难题。在形式法治思维的宰制下,高校倾向于将学位授予新旧校规的适用对象、范围以及具体标准完全视为其办学自主权的范... 《学位法》的颁布实施,为高校修订学位授予相关校规提出了明确的法律要求,同时也引发了新旧校规之间如何衔接与适用的难题。在形式法治思维的宰制下,高校倾向于将学位授予新旧校规的适用对象、范围以及具体标准完全视为其办学自主权的范畴,而较少检视规则变动对学位申请人权益保障产生的实际影响及其背后所蕴含的实质合法性与民主正当性疑义。当前,在有关新旧校规适用所引发的高校涉诉行政争议案件中,法院倾向于将规则条款的变动视为学术自治或高校自主裁量的范畴,客观上降低了司法审查的强度。但是,从实质法治的视角而言,应当充分考虑裁量的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程序正义要求高校根据正当程序的一般要求,结合学术自治的特殊原则设定内部的程序规则,并根据对学生权利影响的程度采取不同密度的程序配置。实体正义则要求将高校新旧校规衔接与适用的裁量权纳入平等原则、比例原则、信赖利益保护原则等行政法治基本原则的拘束之中,实现高校依法自主裁量与权益保护的动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位法》 学位授予 高校校规 程序正义 实体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合规协同激励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被引量:7
3
作者 齐英程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8-108,共11页
企业是否选择合规是一个典型的权衡问题。现阶段,我国数据合规秩序的构建受困于反向激励欠缺刚性、正向激励供给不足等问题,合规激励机制的孱弱难以促动企业自觉建立全流程数据合规管理体系。法律作为“一套具备激励功能的机制”,应基... 企业是否选择合规是一个典型的权衡问题。现阶段,我国数据合规秩序的构建受困于反向激励欠缺刚性、正向激励供给不足等问题,合规激励机制的孱弱难以促动企业自觉建立全流程数据合规管理体系。法律作为“一套具备激励功能的机制”,应基于实体法与程序法双重维度,持续开展数据合规协同激励的体系性作业:厘清数据合规实体标准,以明确数据合规激励措施的适用前提;明晰数据合规从宽的制度原理与实体法依据,以全面释放合规激励效应;增加数据合规程序性激励机制供给,以确保合规激励效果落地。通过实体法与程序法在数据合规领域的呼应与联动,共同打造完备的数据合规协同激励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合规 企业合规 数据安全 协同激励 实体法 程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标法》体系结构的内在逻辑与模式选择——兼评《商标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的体系结构
4
作者 卢结华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1-117,共17页
体系结构是法的具体内容在结构上的安排,对法律的掌握、理解和适用具有重要影响。商标法的根本性质、基本内容及其逻辑结构是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体系结构的基本因素,商标法的根本性质是私法和实体法,其基本内容既有实体规定... 体系结构是法的具体内容在结构上的安排,对法律的掌握、理解和适用具有重要影响。商标法的根本性质、基本内容及其逻辑结构是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体系结构的基本因素,商标法的根本性质是私法和实体法,其基本内容既有实体规定也有程序规则,是具有一定逻辑和结构的整体构成。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商标法体系结构安排主要存在程序为主型体系结构模式、实体与程序交错型体系结构模式、实体与程序分立型体系结构模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自制定至今一直采用程序为主型体系结构模式,主要按照商标申请注册的程序而构造,存在诸多不科学之处,其深层原因在于经验主义立法传统的影响以及学术研究的不成熟。立足于我国商标立法现状,实体与程序分立型体系结构模式在体系化、形式理性、实用性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是我国商标法体系结构的理想模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在体系结构上仍存在较多问题,建议采用实体与程序分立型体系结构模式重新调整篇章结构,按照“总则—实体—程序”的脉络分别优化总则设置、完善实体内容与程序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法》体系结构 实体 程序 体系化 《商标法》修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事诉讼标的三大理论述评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斌 李龙 李婵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2期100-104,共5页
诉讼标的理论作为民事诉讼法学的基础理论,贯穿于民事诉讼的整个进程,它决定了法院和双方当事人诉讼活动的对象、诉讼标的的单复数、诉的变更与合并以及既判力的遮断范围。大陆法系的各国学者围绕诉讼标的这一概念进行了旷日持久的争论... 诉讼标的理论作为民事诉讼法学的基础理论,贯穿于民事诉讼的整个进程,它决定了法院和双方当事人诉讼活动的对象、诉讼标的的单复数、诉的变更与合并以及既判力的遮断范围。大陆法系的各国学者围绕诉讼标的这一概念进行了旷日持久的争论与研究,主要分为:旧实体法学说、诉讼法学说和新实体法学说。这三个学说各有利弊,至今在各大陆法系国家中没有达成一致认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诉讼 诉讼标的 旧实体法学说 诉讼法学说 新实体法学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对法治价值实现的支持作用及路径 被引量:8
6
作者 李春明 王重国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9-116,共8页
保障法治价值在当代中国的实现,必须借助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支持。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有助于避免法治在当代中国的扭曲性发展,为法治价值获得人们的认同与接受提供良好的社会土壤。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能够修正法治发展的价值偏差,拓展法治... 保障法治价值在当代中国的实现,必须借助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支持。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有助于避免法治在当代中国的扭曲性发展,为法治价值获得人们的认同与接受提供良好的社会土壤。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能够修正法治发展的价值偏差,拓展法治价值的内涵和外延,促进各项法治价值在当代中国的和谐发展。我们应把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法治价值联系起来,培养法治价值实现的社会基础;应采取"个人—社会"的法治本位发展路径,在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之间实现平衡,避免法治价值追求的极端性;应坚持"实质—程序"的正义追求路径,在实质正义和程序正义之间取得平衡,实现法治价值发展的理性化和全面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价值 补正 拓展 和谐 个人价值 社会价值 实质正义 程序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税人权利保护在新一轮税制改革中的立法构建 被引量:3
7
作者 姜庆丹 赵研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7-152,共6页
主权在民理论确立的公民主权所有者地位是纳税人权利保护的政治根基,公共物品理论揭示的税收与公共物品之间的对价关系是纳税人权利保护的经济考量,权利义务相一致理论要求的权利与义务的对称平衡是纳税人权利保护的法理解读。在新一轮... 主权在民理论确立的公民主权所有者地位是纳税人权利保护的政治根基,公共物品理论揭示的税收与公共物品之间的对价关系是纳税人权利保护的经济考量,权利义务相一致理论要求的权利与义务的对称平衡是纳税人权利保护的法理解读。在新一轮税制改革中,我国应当借鉴国外纳税人权利保护的立法理念和经验,分析和审视我国纳税人权利保护的现状和不足,从宪政、税收实体法和程序法三个方面对纳税人权利进行立法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税人权利 税制改革 宪政 税收实体法 税收程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劳动教养立法专题理论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绍彦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7-161,共5页
劳动教养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推进公民权利和人权保护事业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特别是我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后 ,在日益加强的国际人权对话和交流中 ,劳动教养的法治化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热点。对劳动教养立法的制度设计 ,需要从... 劳动教养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推进公民权利和人权保护事业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特别是我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后 ,在日益加强的国际人权对话和交流中 ,劳动教养的法治化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热点。对劳动教养立法的制度设计 ,需要从实体和程序两个基本方面进行系统、深入的理论研究。为此召开的中国劳动教养程序立法专题研讨会和实体立法专题研讨会 ,也是我国第一次劳动教养立法的专题理论会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教养 程序立法 人权保护 法治国家 公民权利 法治化 中国 中国 加入世贸组织 制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法典时代民事诉讼制度发展的几个基本问题 被引量:14
9
作者 洪浩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4-104,共11页
民法和民事诉讼法都是民事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在经历了诸法合体和二元分立的关系模式之后,我国进入了实体法和程序法相互渗透和融合的民法典时代。民法和民事诉讼法不仅有许多相同的法律理念,还有不少相同... 民法和民事诉讼法都是民事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在经历了诸法合体和二元分立的关系模式之后,我国进入了实体法和程序法相互渗透和融合的民法典时代。民法和民事诉讼法不仅有许多相同的法律理念,还有不少相同的法律原则。作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民法具有调整民事法律关系,为民事审判提供法律依据的作用。民事诉讼法为解决民事法律纠纷,化解社会矛盾和保障民事权利提供了救济渠道。民法和民事诉讼法的同源性和共同性决定了民法典的制定对民事诉讼法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民法典有助于民事诉讼法的有效运行,为民事诉讼法的体系化、绿色化以及适用性提供规范指引,并促进民诉立法、司法的更迭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实体法 程序法 保障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塑程序意识——论程序法与实体法的关系 被引量:14
10
作者 吴小英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9-23,共5页
本文从法哲学的高度,通过对程序法与实体法在实践意义上的同一性、目的与手段的辩证关系以及程序法与实体法之间的现实性与可能性联系等三个方面的论述,阐明了程序法与实体法的关系及程序法的重要价值,并对程序法的概念作出了新的界... 本文从法哲学的高度,通过对程序法与实体法在实践意义上的同一性、目的与手段的辩证关系以及程序法与实体法之间的现实性与可能性联系等三个方面的论述,阐明了程序法与实体法的关系及程序法的重要价值,并对程序法的概念作出了新的界定,提出程序法与实体法区别的相对性,程序正义包涵着无限的实体正义,程序法赋予实体法以现实的法律意义和现实的实体意义等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法与实体法 法律运作 目的与手段 可能性与现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诉讼法“实质法典化”的五大期待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李奋飞 《法治研究》 CSSCI 2023年第6期75-83,共9页
颁行于1979年的《刑事诉讼法》,在经过1996年、2012年和2018年三次规模不等的修订之后,其法治化、现代化、完备化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甚至可以说“形式法典化”已经基本实现。在民法典颁布实施的大背景下,积极回应社会发展和时代呼唤... 颁行于1979年的《刑事诉讼法》,在经过1996年、2012年和2018年三次规模不等的修订之后,其法治化、现代化、完备化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甚至可以说“形式法典化”已经基本实现。在民法典颁布实施的大背景下,积极回应社会发展和时代呼唤,推动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实质法典化”势在必行,意义重大。为此,需要在吸纳法学理论研究成果和重视司法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对现行司法解释等规范性文件中的规范进行全面梳理和审视,大幅增加条文数量,确保刑事诉讼法规范前后一致且内部融贯,确立单位刑事案件诉讼程序,完善涉案财物处置程序,规范立法用语,为执法者提供明确的规范指引,从而实现刑事诉讼法的统一化、体系化、规范化、精密化、可操作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法 形式法典化 实质法典化 五大期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马诉讼制度的演变与功能——追问实体法之生成史 被引量:5
12
作者 宋旭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6-62,共7页
罗马诉讼制度伴随着罗马社会发展而经历了法律诉讼、程式诉讼和非常诉讼的历史演变。在程式诉讼时期,为因应社会变革之需,裁判官运用司法自由裁量权,通过创设诉讼程式解决新型纠纷,间接地催生出大量的实体法规范,为后世实体法与程序法... 罗马诉讼制度伴随着罗马社会发展而经历了法律诉讼、程式诉讼和非常诉讼的历史演变。在程式诉讼时期,为因应社会变革之需,裁判官运用司法自由裁量权,通过创设诉讼程式解决新型纠纷,间接地催生出大量的实体法规范,为后世实体法与程序法分离创造了条件。但是,作为实体法之生成的母体的,并非罗马诉讼制度,而是存在罗马人心中的抽象的实体正义观念,以及他们在个案中对具体的实体正义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马法 诉讼 实体法 程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体育仲裁院普通程序案件的实体法律适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董金鑫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31-35,70,共6页
《体育规则》第R45条规定了国际体育仲裁院审理普通程序案件时的实体法律适用。该规则虽然尊重当事人选择的法律规则,但在当事人没有选择法律规则时,却一概适用瑞士法,不利于案件的公正审理。另外,由于规则没有规定无须冲突规范指引的... 《体育规则》第R45条规定了国际体育仲裁院审理普通程序案件时的实体法律适用。该规则虽然尊重当事人选择的法律规则,但在当事人没有选择法律规则时,却一概适用瑞士法,不利于案件的公正审理。另外,由于规则没有规定无须冲突规范指引的国际强制规范的直接适用,同样会给司法实践带来困惑。故应效仿通行的国际做法,对第R45条予以修订。具体而言,首先应将当事人选法的方式限于明示;其次在当事人没有选择时,适用仲裁庭认为适合的法律规则;最后,还要增加国际强制规范适用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体育仲裁院 普通程序 实体法律适用 国际强制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旧与从新:刑事再审之程序法适用论 被引量:8
14
作者 宋志军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0-118,共9页
刑事诉讼法历经两次修订,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其在再审案件中适用的"从新"与"从旧"问题。厘清"程序法从新"与溯及力的关系及其内涵,可以划清刑事再审中新旧程序法的适用界限。刑事诉讼法不但对已完成的诉讼... 刑事诉讼法历经两次修订,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其在再审案件中适用的"从新"与"从旧"问题。厘清"程序法从新"与溯及力的关系及其内涵,可以划清刑事再审中新旧程序法的适用界限。刑事诉讼法不但对已完成的诉讼行为和已决案件无溯及力,而且还应严格限制再审中"程序法从新"适用的范围。刑事再审以适用原审时的程序法为原则,即技术性的诉讼行为规范、实体性的证据规则、非法证据的认定及排除等程序事项应适用"旧法";以适用再审时的程序法为例外,即管理性的程序事项、法庭审理程序事项、程序性证据规则等程序事项可适用"新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法效力 程序法从新 实体性证据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体育中的公平价值追求 被引量:5
15
作者 姜世波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11-414,共4页
公平是国际体育的基本价值之一,它已被载明在若干国际体育文件中。公平价值不只是体现在比赛的公平上,还包括参与机会平等、体育资源分配的公平、体育争端解决的公平。在当今国际体育制度中,尚存在着制度配置和资源分配不均、体育参与... 公平是国际体育的基本价值之一,它已被载明在若干国际体育文件中。公平价值不只是体现在比赛的公平上,还包括参与机会平等、体育资源分配的公平、体育争端解决的公平。在当今国际体育制度中,尚存在着制度配置和资源分配不均、体育参与机会不平等,甚至歧视、体育竞赛常常受到腐败和商业利益干扰等不公正的问题,它们都需要通过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加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平 国际体育法 实体公正 程序公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事诉讼中第三人利益保护之法理探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崔玲玲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31-137,共7页
民事诉讼中的第三人是一个总称,是指在民事诉讼各个阶段、与当事人之间的民事诉讼有利害关系的他人。民事诉讼中第三人的利益之所以遭受到侵害,从实体法角度来看,源于民事法律关系的复杂性;从诉讼法角度来看,源于民事诉讼程序的构造特... 民事诉讼中的第三人是一个总称,是指在民事诉讼各个阶段、与当事人之间的民事诉讼有利害关系的他人。民事诉讼中第三人的利益之所以遭受到侵害,从实体法角度来看,源于民事法律关系的复杂性;从诉讼法角度来看,源于民事诉讼程序的构造特点。从实体法角度和诉讼法角度来看,皆有对民事诉讼中第三人利益进行保护的必要性。对第三人利益进行事后保护是第三人利益保护体系中的一环,其有内在的理论基础。基于不同价值追求和受不同影响因素制约,各国形成了不同的第三人利益事后保护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人利益 实体法根源 程序法根源 事前保护模式 事后保护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刑事和解的实体法构建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继钢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5期139-144,共6页
基于实体与程序的一般关系、刑事和解的实体法缺位、刑法解释的张力不足以及实体方面的研究薄弱,必须转换视角,从程序转向实体。刑事和解的实体法定位路径存在责任中心与量刑中心之争,可依据能否发挥刑事和解的刑罚宽缓化功能、对理论... 基于实体与程序的一般关系、刑事和解的实体法缺位、刑法解释的张力不足以及实体方面的研究薄弱,必须转换视角,从程序转向实体。刑事和解的实体法定位路径存在责任中心与量刑中心之争,可依据能否发挥刑事和解的刑罚宽缓化功能、对理论和实践的影响大小以及是否与程序法相衔接等标准进行选择。应在刑法中确立刑事和解的法定量刑情节地位,并对刑事和解内涵、从宽处罚功能等进行完善。刑事和解全面入"刑",对于实现刑事实体法与程序法良性互动、推进刑事和解良性运作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和解 法定量刑情节 实体法 程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体育仲裁院普通仲裁程序的实体法律适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磊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16-321,共6页
国际体育仲裁院通常依据CAS Code第45条确定普通程序案件应适用的实体法律,该条将当事人意思自治置于优先地位,在当事人未选择国家法时替补适用瑞士法这一特定国家法,并吸收了国际商事仲裁中"依公平合理原则"裁决的内容。通... 国际体育仲裁院通常依据CAS Code第45条确定普通程序案件应适用的实体法律,该条将当事人意思自治置于优先地位,在当事人未选择国家法时替补适用瑞士法这一特定国家法,并吸收了国际商事仲裁中"依公平合理原则"裁决的内容。通过结合法律适用的一般原理和国际体育仲裁院的仲裁实践,从普通仲裁程序实体法律适用的依据、选择法律适用的主体、法律适用的范围、可适用法律之间的关系以及法律选择的方式5个方面展开讨论,在探析适用规律的同时,发现瑞士法的替补适用扩大到当事人对实体法律进行了选择,但该所选法律不足以解决争议的情形;"依公平合理原则"裁决的规定适用情况不明。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国际体育仲裁院的法律适用依然存在立法与实践的衔接不全,也要求我们对于该问题的研究,应首先立足于体育仲裁实践,并以体育纠纷和体育仲裁的特殊性为导向,通过"规范——实践——规范"的模式探讨法律适用问题,为我国正确认识、评价和借鉴体育仲裁的法律适用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体育仲裁院 普通仲裁程序 第45条 实体法律适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障碍医疗诊断回避制度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万传华 《医学与哲学》 2020年第17期76-80,F0003,共6页
精神障碍患者医疗诊断回避制度源于司法审判回避制度,是程序正义理念在非诉讼领域的应用。医疗诊断回避制度实质是事前程序性纠错机制,旨在通过禁止性规定达致理想的实体正义。在人类漫长的医疗实践中,诊断回避制度出现较晚且限于特定... 精神障碍患者医疗诊断回避制度源于司法审判回避制度,是程序正义理念在非诉讼领域的应用。医疗诊断回避制度实质是事前程序性纠错机制,旨在通过禁止性规定达致理想的实体正义。在人类漫长的医疗实践中,诊断回避制度出现较晚且限于特定的精神障碍诊断领域缘于其以美德、关怀为核心的现代医学伦理原则吸纳了个体接受医疗服务过程的程序正义要求。比较而言,医疗诊断回避制度不及诉讼回避制度的立法定位和价值高、适用领域和范围广、内容和程序完善、理论和实践成熟。该制度健全须汲取其他领域回避制度的合理成分以恢复其立法预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诊断回避制度 精神卫生法 精神障碍患者 合法权益 程序正义 实体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商事法律冲突的内涵
20
作者 杨威 罗正明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7-59,共3页
冲突法学者将法律冲突界定为民商事法律冲突 ,继而又把民商事法律冲突归结为民商事法律适用冲突。事实上 ,民商事法律冲突不等于民商事法律适用冲突。民商事法律冲突是不同法域的民商事法律之间相互抵触、相互冲撞的社会现象 ,是民商实... 冲突法学者将法律冲突界定为民商事法律冲突 ,继而又把民商事法律冲突归结为民商事法律适用冲突。事实上 ,民商事法律冲突不等于民商事法律适用冲突。民商事法律冲突是不同法域的民商事法律之间相互抵触、相互冲撞的社会现象 ,是民商实体法冲突、冲突法冲突、程序法冲突的三位一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选择 民商事法律冲突 实体法冲突 冲突法冲突 程序法冲突 法律适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