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RF模式中参数化方案对新疆北部不同地形地区风场模拟的影响
1
作者 葛苏鞍 李阳 +3 位作者 杨仕轩 李博伦 秦若木 孟现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1期13277-13287,共11页
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中参数化方案的选择与近地面风场的仿真模拟结果关系密切。为解决新疆北部不同地形地区风场模拟准确性的问题,采用WRF中尺度气象模式,探究4类参数化方案(边界层、微物理、陆面过程、近地面层... 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中参数化方案的选择与近地面风场的仿真模拟结果关系密切。为解决新疆北部不同地形地区风场模拟准确性的问题,采用WRF中尺度气象模式,探究4类参数化方案(边界层、微物理、陆面过程、近地面层)以及次网格地形方案对新疆北部不同地形地区风场模拟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每组试验均能模拟出风速的变化趋势;陆面过程RUC(rapid update cycle)方案和微物理Lin(Purdue Lin)方案对平原地区模拟结果较好,陆面过程Noah方案和微物理WSM6(WRF single moment 6 class)方案对山区地形模拟结果较好,且对于平原和山谷地形,次网格地形方案对模拟地区均能起到较好的修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场数值模拟 WRF模式 参数化方案 次网格地形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次网格地形动力效应参数化及其对降水模拟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沈玉伟 张耀存 钱永甫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55-665,共11页
地形对气流的动力抬升作用是地形降水的重要产生机制之一,为了在模式中考虑地形对气流的动力抬升作用,改进模式对复杂地形区域的降水模拟效果,本文提出了一个次网格地形动力效应参数化方案。在模式中首先利用高分辨率的地形高度资料计... 地形对气流的动力抬升作用是地形降水的重要产生机制之一,为了在模式中考虑地形对气流的动力抬升作用,改进模式对复杂地形区域的降水模拟效果,本文提出了一个次网格地形动力效应参数化方案。在模式中首先利用高分辨率的地形高度资料计算出次网格格点处的地形坡度、坡向,这些微观地形参数可以较为精细地描述次网格尺度地形信息;然后再根据地面气压与地形对气流动力抬升作用的关系,对地面气压倾向进行次网格修正;最后利用p-σ区域气候模式进行了三个数值试验,检验该方案对模式模拟降水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次网格地形动力效应参数化方案的引入,对中国区域的降水模拟有明显改进,尤其对冬、春季的降水模拟,无论是分布范围还是中心最大强度都与实况比较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网格地形 地形坡度 坡向 参数化方案 降水的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WDO参数化方案及地形对一次大别山暴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王莉 丁治英 刘蕾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7期16854-16858,共5页
[目的]研究GWDO参数化方案及地形对一次大别山暴雨的影响。[方法]利用NCEP/NCAR 1°×1°分析资料和常规、非常规的地面观测资料以及WRFV3.1.1版本非静力平衡中尺度模式,对发生在2008年6月21日05:00~14:00大别山地区的一... [目的]研究GWDO参数化方案及地形对一次大别山暴雨的影响。[方法]利用NCEP/NCAR 1°×1°分析资料和常规、非常规的地面观测资料以及WRFV3.1.1版本非静力平衡中尺度模式,对发生在2008年6月21日05:00~14:00大别山地区的一次中尺度切变线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和数值试验,控制试验中加入了地形重力波拖曳系数(GWDO)的参数化方案,通过敏感性试验分别讨论了GWDO参数化方案和地形对此次暴雨过程的影响。[结果]地形拖曳系数对暴雨的强度或落区有很好的改进作用,考虑或不考虑地形拖曳系数得到的结果存在很大的差异。加入该参数化方案后无论暴雨的强度或落区均较未加入之前好;没有拖曳系数时,切变线扰动强,重力波活动明显,降水在重力波明显区较强。大别山以及周围的地形对此次切变线降水也有重要的作用,当去除大别山地形时,切变线上的降水强度均有显著的增加,雨带西部增强最明显;当去除大别山东南部的地形时,东部降水有明显的增幅作用,地形不利于此次暴雨的加强。雨带上雨强的变化,不仅与地形有关,且与切变线上的扰动变化也有关。[结论]该研究为暴雨的预测预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GWDO参数化方案 地形 大别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正WRF次网格地形方案及其对风速模拟的影响 被引量:22
4
作者 刘郁珏 苗世光 +1 位作者 刘磊 胡非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0-81,共12页
复杂地形区域风场模拟的准确率一直是风能研究领域的难点和重点。WRF模式是目前风能评估领域应用最广泛的天气数值模式之一,但该模式在复杂地形区域存在对平原、山谷风速高估且对山顶风速低估的系统性误差,并有研究建立次网格地形方案... 复杂地形区域风场模拟的准确率一直是风能研究领域的难点和重点。WRF模式是目前风能评估领域应用最广泛的天气数值模式之一,但该模式在复杂地形区域存在对平原、山谷风速高估且对山顶风速低估的系统性误差,并有研究建立次网格地形方案以订正误差。而次网格地形方案在不同水平分辨率下常出现错误的修正结果,该文基于高精度地形高程数据分析了方案失效的主要原因,发现其方程组中判断山体形态特征的阈值-20在过低和过高水平分辨率下均失去参考性。针对这一原因.将方案中影响关键参数C_t的地形高度算子与模式水平分辨率进行拟合,形成地形高度算子与水平分辨率相依赖的线性关系,获得不同分辨率下更适合的山体形态阈值。通过与自动气象站10 m风速对比分析了修正前后WRF对低层风速的模拟效果,结果显示:修正后的次网格地形方案能够分别在较低和较高分辨率下,部分矫正原方案错误的订正结果,使低层风速模拟更接近实况。修正后的次网格地形方案可为复杂地形区域开展高分辨率风场模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 复杂地形 次网格地形方案 高分辨率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