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浙江省域生态足迹分析
被引量:81
- 1
-
-
作者
张恒义
刘卫东
林育欣
单娜娜
王世忠
-
机构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厦门大学
新疆农业科学研究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浙江财经学院
-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738-2748,共11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471055)
-
文摘
在全球公顷和国家公顷的模型基础上,建立了省公顷生态足迹模型。采用2005年浙江省平均土地单位产量核算了浙江省各地的生态足迹,并与全球公顷和国家公顷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从省公顷模型的结果可以看出,浙江省生态足迹达1.18 s-nhm2/人(省公顷,记为:s-nhm2),而生物承载力只有0.24 s-nhm2/人,生态赤字达0.94 s-nhm2/人,生态压力指数达4.91,是典型的生态赤字地区。另外,浙江省各地生态足迹空间差异较大,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舟山和温州处于高强度生态压力,宁波、杭州、台州、金华和绍兴处于中强度生态压力,而丽水、衢州、湖州和嘉兴处于低强度生态压力。最后借助IPAT的分析,发现杭州、金华、嘉兴、湖州和衢州等地的万元GDP占用足迹不同程度地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并指出在一定条件下,应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程度合理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的技术水平。
-
关键词
省公顷
生态足迹
空间差异
可持续发展
-
Keywords
sub-national hectare
ecological footprint
spatial differenc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分类号
X2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
-
题名基于“省公顷”生态足迹的宁夏中部干旱带承载力研究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刘亚亚
朱志玲
贾国平
-
机构
宁夏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
出处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57-362,共6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宁夏中部干旱带生态移民与生态建设互动关系研究"(41161078)
-
文摘
人口承载力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选取宁夏中部干旱带盐池县、红寺堡区、同心县、海原县为研究区,运用"省公顷"生态足迹模型测算研究区各县(区)的人口承载力,即在生态承载标准下研究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研究表明:盐池县处于生态盈余状态,有4.1万生态人口承载空间。红寺堡区、同心县、海原县均处于不同程度的生态超载状态。其中海原县生态超载最严重,超载人口达5.1万人,同心县次之,超载人口3.84万人,红寺堡区的生态超载最小,超载人口仅2.12万。从生态人口承载力来看,在该区域人口数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影响研究区域生态人口承载力的因素主要为人均的消费水平和耕地的生产能力,在当前的科学技术水平下,耕地的生产能力主要受水资源的限制。因此,在水资源有限的条件下,要缓解该区域的生态压力,只能从改进生产技术,减少区域人口数量方面进行。
-
关键词
“省公顷”生态足迹
人口承载力
宁夏中部干旱带
-
Keywords
sub-national hectare ecological footprint
population carrying capacity
arid zone in central Ningxia
-
分类号
X2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
-
题名甘肃省生态安全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解析
被引量:38
- 3
-
-
作者
杨雪荻
白永平
车磊
乔富伟
周亮
-
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兰州交通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
-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4785-4793,共9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771054)
甘肃省重点研发计划(18YF1FA052)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联合资助课题(20106203110002)。
-
文摘
生态安全是维持经济社会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西部大开发与"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西部城镇发展迅速,经济效益大幅提高,生态环境却面临极大挑战。因此,以西北地区重要生态屏障区甘肃省为研究对象,基于"省公顷"概念改进传统生态足迹模型,评价2005—2015年甘肃省生态环境演变特征和生态安全状况,定量解析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2005—2015年甘肃省人均生态足迹与人均生态承载力分别由0.51 hm^2/人和0.22 hm^2/人增加至0.69 hm^2/人和0.47 hm^2/人,生态承载力增加速度较快,但自然资源依旧呈"供小于求"的状态。(2)甘肃省人均生态赤字由-0.20 hm^2/人变化至-0.33 hm^2/人,生态恶化程度不断加深。生态压力也由2.07升至2.74,生态安全处于很不安全状态,总体"西北高、东南低"的格局与城镇化布局相一致。(3)各影响因素对生态安全变化的决定力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人均GDP对生态安全扰动最强,其余因素影响程度依次为"人均能源消费>第二产业占GDP比重>城镇化率>人口密度>科教支出占总支出比"。
-
关键词
生态安全
“省公顷”
时空格局
地理探测器
甘肃省
-
Keywords
ecological security
“sub-national hectare”
spatio⁃temporal pattern
GeoDetector
Gansu Province
-
分类号
X32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
-
题名基于“省公顷”的福建省域生态承载力计算与分析
被引量:1
- 4
-
-
作者
林翠珍
-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
出处
《林业勘查设计》
2014年第4期36-42,共7页
-
文摘
为了更真实地反映中小尺度区域的生态容量现状,利用2010年福建省相关数据资料,基于生态足迹模型,在确定基于"省公顷"的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的基础上,测算了2010年福建省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省公顷"模型更能客观地反映福建省的实际情况,更适合于省域层面的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研究;耕地是福建省生态生产力最强的土地类型,各设区市的耕地生产力与全省平均生产力接近;2010年福建省生态生产性土地的省公顷面积总和大于其现状面积总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不同设区市的生态承载力存在着显著差异。
-
关键词
省公顷
生态承载力
均衡因子
产量因子
福建省
-
Keywords
sub - national hectare
ecological capacity
equivalence factor
yield factor
Fujian
-
分类号
S75
[农业科学—森林经理学]
-
-
题名“省公顷”下渭河干流甘肃段生态安全评价及预测
被引量:2
- 5
-
-
作者
邵月花
杨调调
谈存峰
-
机构
甘肃农业大学财经学院
-
出处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22年第4期32-37,共6页
-
基金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JR10RA442)。
-
文摘
摸清流域生态需求和生态供给是流域生态治理和促进其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文中应用改进生态足迹法对2009—2018年渭河干流甘肃段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核算,并运用GM(1,1)模型对流域未来的生态供需趋势进行预测。结果显示,2009—2018年渭河干流甘肃段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呈波动下降趋势,生态足迹下降2.26%,下降趋势低于生态承载力的4.18%;生态赤字以每年0.58%的速率波动减小。如果继续当前的发展模式,那么预计到2028年,生态赤字较2018年降低16.27%,流域生态安全状况将得到缓解。
-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GM(1
1)模型
省公顷
渭河干流甘肃段
-
Keywords
Ecological footprint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GM(1,1)model
sub-national hectares
Gansu section of Weihe River
-
分类号
X171.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F062.2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