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苯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对聚乳酸/SBS共混物相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博成 刘桅 +4 位作者 涂征 吴崇刚 石彪 胡涛 龚兴厚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3833-3836,共4页
采用苯乙烯(St)-丙烯酸甲酯(MA)无规共聚物(PSMA)(n St∶n MA=75∶25)为增容剂,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将聚乳酸(PLA)与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三嵌段共聚物熔融共混,研究了PSMA的含量对PLA/SBS共混物(m PLA∶m SBS=90∶10)相容性的影响。... 采用苯乙烯(St)-丙烯酸甲酯(MA)无规共聚物(PSMA)(n St∶n MA=75∶25)为增容剂,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将聚乳酸(PLA)与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三嵌段共聚物熔融共混,研究了PSMA的含量对PLA/SBS共混物(m PLA∶m SBS=90∶10)相容性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万能拉伸试验机、差示扫描量热仪和旋转流变仪对共混物的微观形貌、力学性能、热性能和流变性能进行表征。SEM结果表明,加入1%(质量分数)的PSMA使PLA/SBS共混物中SBS相分散更均匀,界面粘接增强。加入1%(质量分数)PSMA的PLA/SBS共混物的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分别是PLA的7.1倍和2.3倍。DSC和流变学结果表明,PSMA的加入增强了PLA和SBS的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 苯乙烯-丙烯酸甲酯无规共聚物 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对改性沥青高温流变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金吉海 《石化技术与应用》 CAS 2018年第6期376-381,共6页
以70#沥青为基质,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SBS)为改性剂,绥中减三线糠醛抽出油为相容剂,HMD-1为稳定剂,制备出改性沥青。结果表明:在发育时间为8 h的条件下,随着改性剂加入质量分数的增加,改性沥青的针入度降低,软化点、延度... 以70#沥青为基质,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SBS)为改性剂,绥中减三线糠醛抽出油为相容剂,HMD-1为稳定剂,制备出改性沥青。结果表明:在发育时间为8 h的条件下,随着改性剂加入质量分数的增加,改性沥青的针入度降低,软化点、延度、弹性恢复和黏度逐渐提高;在发育时间相同的条件下,随着扫描温度的升高,不同试样的车辙因子均降低;在相同的扫描温度及发育时间下,随着改性剂加入质量分数的增加,不同试样的车辙因子提高;随着剪切频率、改性剂加入质量分数及发育时间的增加,不同试样的复数剪切应力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0#沥青 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 改性沥青 动态剪切流变 黏弹特性 车辙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S改性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7
3
作者 敖宁建 王琪 张爱民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874-878,共5页
关键词 SBS 改性 研究 应用 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 嵌段共聚物 热塑性弹性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S和SBR改性沥青对温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何东坡 于泽旭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54-257,262,共5页
为了提高温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针对废旧基质沥青温再生后加入不同掺量的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SBS)和丁苯橡胶(SBR)改性沥青进行再生研究,采用单轴贯入强度试验、弯曲蠕变试验、冻融劈裂试验和四点弯曲疲劳试验,分析其高/... 为了提高温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针对废旧基质沥青温再生后加入不同掺量的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SBS)和丁苯橡胶(SBR)改性沥青进行再生研究,采用单轴贯入强度试验、弯曲蠕变试验、冻融劈裂试验和四点弯曲疲劳试验,分析其高/低温性能、水稳定性以及疲劳性能。结果表明:SBS、SBR改性沥青的加入使温再生混合料各项性能均有较好的提升;SBS掺量为5%时,混合料高温性能最好;SBR掺量为4%时,混合料低温性能最好;SBS掺量为5%时,混合料水稳定性能最好;在改性剂掺量为3%~5%的过程中,相较于基质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5%掺量的SBS改性沥青提高幅度最为显著;综合考虑各项性能建议选用改性剂掺量为5%的SBS改性沥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 丁苯橡胶 改性沥青 沥青混合料 温拌改性再生 路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S粉体预辐射接枝丙烯酸研究
5
作者 李建喜 李林繁 +4 位作者 杨性坤 李吉豪 虞鸣 邓波 李景烨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3期148-152,共5页
以60Coγ射线为辐射源,对SBS粉体在空气中进行预辐照,然后将一定量粉体置于丙烯酸水溶液体系中进行接枝反应。研究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单体浓度和吸收剂量对接枝率的影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结果证明了羧酸基团的成功引入... 以60Coγ射线为辐射源,对SBS粉体在空气中进行预辐照,然后将一定量粉体置于丙烯酸水溶液体系中进行接枝反应。研究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单体浓度和吸收剂量对接枝率的影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结果证明了羧酸基团的成功引入,并对接枝后粉体的热重分析,结晶度和表面形貌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S(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 预辐射接枝 粉体 丙烯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P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和鉴定
6
作者 梁良 应圣康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17-22,共6页
用正丁基锂为引发剂,四氢呋喃为添加剂,按阴离子顺序加料方法合成了聚苯乙烯-丁二烯-4-乙烯吡啶(SBP)嵌段共聚物,经FTIR、UV、DSC、DDV等测试方法表征,证实了所合成的聚合物为聚苯乙烯-丁二烯-4-乙烯基吡啶嵌段共聚物。研究表明4-乙烯... 用正丁基锂为引发剂,四氢呋喃为添加剂,按阴离子顺序加料方法合成了聚苯乙烯-丁二烯-4-乙烯吡啶(SBP)嵌段共聚物,经FTIR、UV、DSC、DDV等测试方法表征,证实了所合成的聚合物为聚苯乙烯-丁二烯-4-乙烯基吡啶嵌段共聚物。研究表明4-乙烯吡啶在聚合体系中聚合反应极为迅速且由于吡啶环上N原子对碳阴离子较为敏感,故嵌段共聚物中含有部分分子量较高的支化高分子。透射电镜表明样品具有精细的微相结构。聚合物的微相结构随聚合物中聚丁二烯含量提高,可以从蜂窝状结构转变成层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改性 聚合 嵌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CPD/SBS互穿聚合物网络制备表征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胡鑫康 陈琦 +1 位作者 陈宬 Francis Verpoort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89-93,共5页
选用3种不同嵌段比的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SBS)分别与双环戊二烯(DCPD)单体共混,在钌系热潜伏催化剂M2的作用下引发DCPD原位聚合,通过反应注射成型工艺制备出了3种不同的PDCPD/SBS复合材料。研究了SBS嵌段比及其质量含量对... 选用3种不同嵌段比的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SBS)分别与双环戊二烯(DCPD)单体共混,在钌系热潜伏催化剂M2的作用下引发DCPD原位聚合,通过反应注射成型工艺制备出了3种不同的PDCPD/SBS复合材料。研究了SBS嵌段比及其质量含量对DCPD聚合反应和制得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嵌段比S/B为30/70的SBS对聚双环戊二烯(PDCPD)的改性效果最好,当含量达到6%时,材料的冲击强度达到153kJ/m^2,与PDCPD相比提高了102.4%,同时热变形温度、拉伸强度、弯曲强度也分别提升了25.7%、24.2%和20.6%。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同步热分析仪和红外光谱仪对复合材料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SBS与PDCPD形成了半互穿聚合物网络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双环戊二烯 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 互穿聚合物网络 原位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氟防酸透湿复合织物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庆乐 邵一卿 +2 位作者 王晨玫孜 王璐 夏鑫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8-42,共5页
为开发环境友好的无氟防酸透湿材料,使用沥青和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SBS)为原料,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沥青/SBS纳米纤维并沉积于基材织物表面,制备出无氟防酸透湿复合织物。探索了球磨处理前后的沥青及沥青含量对复合织物的表面形貌... 为开发环境友好的无氟防酸透湿材料,使用沥青和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SBS)为原料,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沥青/SBS纳米纤维并沉积于基材织物表面,制备出无氟防酸透湿复合织物。探索了球磨处理前后的沥青及沥青含量对复合织物的表面形貌、分子结构、防酸性能、透湿性能、机械强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织物表面均呈现微纳米多级结构。红外测试结果表明:球磨处理后的沥青中侧链长链烷烃数量比未球磨沥青中的多,球磨沥青/SBS复合织物的防酸透湿性能优于未球磨沥青/SBS复合织物。沥青与SBS的质量比为4∶4时,复合织物具有最优的防酸性能,其对质量分数80%硫酸的静态接触角可达133°,透湿量为14127.39 g/(m^2·24 h),透气率为81.75 mm/s,顶破强力为744 N,撕裂强力为14.82 N,拉伸断裂强力为1097 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防酸透湿 球磨沥青 纳米复合织物 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