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2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师生互动的类型、特征及其强化策略——基于P大学通识教育情境的观察与讨论
1
作者 李腾子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7-96,共10页
教师和学生是大学教育中最基础的行动主体,师生互动被认为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通过对国内某大学部分师生开展深度访谈,结合课堂教学持续观察,发现大学生群体在进入特定教育情境后基于其认知结构和主观态度,他们对于所处教育情境... 教师和学生是大学教育中最基础的行动主体,师生互动被认为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通过对国内某大学部分师生开展深度访谈,结合课堂教学持续观察,发现大学生群体在进入特定教育情境后基于其认知结构和主观态度,他们对于所处教育情境作出差异化情境定义,出现了群体内部分化,采取了不同学习行为,逐渐发展出“互动缺失—无连通、弱互动—弱连通、强互动—强连通”三种基本的师生互动状态和关系类型。进一步观察发现,师生互动越强,师生关系越紧密,教学效果越好。为强化师生互动、提升教学效果,可在当期、中期和远期三个层面逐级设定大学生发展目标,激发大学生内生学习动力,及时回应学生呼吁,重塑学生认知结构,建立多维度师生互动支持网络,以实现师生强互动和关系强连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教育 高校教学 师生互动 师生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绩效问责制导向下高校教师评价的指标陷阱及治理策略
2
作者 张继河 周文文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8-75,共8页
高校教师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内生动力,优化高校教师评价是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必然之举。当前高校存在两种典型的教师评价方式:一种是以结果为取向的绩效评价或业绩考核评价;另一种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取向的发展性评价。在绩效... 高校教师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内生动力,优化高校教师评价是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必然之举。当前高校存在两种典型的教师评价方式:一种是以结果为取向的绩效评价或业绩考核评价;另一种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取向的发展性评价。在绩效问责制导向下,高校倾向以结果为取向来评价教师工作表现,容易忽视教师专业成长,过度迷恋量化指标,形成“指标固恋”怪圈,从而落入投机“作弊”、目标排挤和文化破坏等指标陷阱。对此,要通过优化顶层设计、完善监督机制、实施多元评价、加强合作文化建设等措施实现突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绩效问责 高校教师 教师评价 指标陷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作用机制与发展路径
3
作者 梁红梅 吴崇文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0-100,共11页
教师职业认同是师范生坚定从教信念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的关键一环。采用扎根理论的分析方法,从79位在校师范生有关教师职业认同及其影响因素的访谈文本中提炼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具体包括高校培养度、社会... 教师职业认同是师范生坚定从教信念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的关键一环。采用扎根理论的分析方法,从79位在校师范生有关教师职业认同及其影响因素的访谈文本中提炼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具体包括高校培养度、社会支持度、职业成熟度、个性特点、个体传记5个核心范畴,并构建以个性特点、职业成熟度为直接影响因素,高校培养度和社会支持度等为间接影响因素的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的理论模型。据此提出发展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的可行路径:在评估各因素相对影响力的基础上寻找着力点、改善教师职业社会经济和文化地位、设置师范生职业探索期、挖掘基础教育教师榜样的力量、增强高校师范课程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生 教师 职业认同 扎根理论 师范生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学而有术:研究型大学文科学生的读书法
4
作者 林小英 王潇语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99-115,共17页
“读书”是研究型大学人文社科专业学生的日常学习活动,旨在使学生获得学科知识并养成深入思考的求知习惯,然而不少学生有自己的一套可谓“不学而有术”的学习策略。通过访谈和课堂观察,本研究搜集了北京大学某些人文社科专业学生撰写... “读书”是研究型大学人文社科专业学生的日常学习活动,旨在使学生获得学科知识并养成深入思考的求知习惯,然而不少学生有自己的一套可谓“不学而有术”的学习策略。通过访谈和课堂观察,本研究搜集了北京大学某些人文社科专业学生撰写读书报告和做课堂汇报的相关资料,发现“不学而有术”的普遍性读书行为是在社会加速的前提下,审计文化对“可表现能力”和“可迁移能力”的要求与“算法型致知模式”共同催生的结果。长期采用算法型致知的阅读模式将使学生无法深入知识系统的内部,难以在阅读的过程中自然形成文科专业最看重的理解力和判断力,反而容易沦为技术时代承载着某种算法的“工具人”。学生们利用算法所省去的工夫正是文科教育所追求的启迪心智、涵养心性的核心价值,这是当下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的一个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型致知 研究型大学 人文社科 大学生学习 读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枫桥经验”视角下大学生矛盾化解路径研究
5
作者 裘永晓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5期64-68,共5页
高校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具有深厚的价值意蕴,有利于大学生矛盾化解,有利于学校稳定与发展,有利于国家现代化建设。当前,高校大学生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存在处理机制不健全、沟通渠道不顺畅、处理方式不多元和后续跟进不重视等问... 高校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具有深厚的价值意蕴,有利于大学生矛盾化解,有利于学校稳定与发展,有利于国家现代化建设。当前,高校大学生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存在处理机制不健全、沟通渠道不顺畅、处理方式不多元和后续跟进不重视等问题。通过健全矛盾纠纷预防和调解机制、畅通和规范学生诉求表达通道、创新大学生矛盾纠纷化解方式以及构建矛盾纠纷化解效果评价体系等路径,实现大学生矛盾的源头预防与有效化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枫桥经验” 大学生 矛盾 化解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涉农高校大学生“三农”情怀教育体系构建
6
作者 赵伟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3期159-162,共4页
涉农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三农”情怀的教育为实现高等农业教育与乡村人才振兴协同推进的历史使命,是履行其应尽之责。该文从“三农”情怀教育的意义出发,深入分析涉农高校大学生“三农”情怀教育的现状及成因,提出从明确“三农”情怀教... 涉农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三农”情怀的教育为实现高等农业教育与乡村人才振兴协同推进的历史使命,是履行其应尽之责。该文从“三农”情怀教育的意义出发,深入分析涉农高校大学生“三农”情怀教育的现状及成因,提出从明确“三农”情怀教育内容、浓厚培育氛围、“三农”情怀教育认同、整合“三农”情怀教育资源等方面构建“三农”情怀教育科学体系,以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农高校 大学生 人才培养 乡村振兴 “三农”情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学生心理应激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
7
作者 邵超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68-72,共5页
通过对辽宁高校学生问卷调查分析,探究高校学生心理应激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利用SPSS的PRO-CESS宏进行链式中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心理应激水平和应对策略在样本中存在显著差异,且积极应对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而消极应对与心理健康水... 通过对辽宁高校学生问卷调查分析,探究高校学生心理应激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利用SPSS的PRO-CESS宏进行链式中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心理应激水平和应对策略在样本中存在显著差异,且积极应对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而消极应对与心理健康水平呈负相关;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在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之间都起到显著的中介作用。从预防教育、应对能力提升、资源整合和动态监测与干预四个层面提出高校学生心理应激的干预策略,旨在促进高校学生心理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学生 心理应激 积极应对 消极应对 心理健康 干预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伴领导支持教与学:美国高校本科生助教项目的实践与经验 被引量:1
8
作者 段丹阳 孟艳 祁晓 《外国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128,共18页
本科生参与教与学有助于推进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的双重变革,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范式转变,现已经成为美国高校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科生助教具有双重身份,既是教学合作伙伴也是学习合作伙伴。根据角色定位和服务对象的侧重可... 本科生参与教与学有助于推进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的双重变革,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范式转变,现已经成为美国高校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科生助教具有双重身份,既是教学合作伙伴也是学习合作伙伴。根据角色定位和服务对象的侧重可将项目模式分为以服务学生为重点的辅助学习模式和以服务教师为重点的辅助教学模式,不同模式下本科生助教参与教与学的形式、特征及其理论基础存在一定的差异。美国高校本科生助教项目已经形成了包括选拔、培训、考核以及评估在内的完善的制度体系。本科生助教项目能够为教师提供持续的动态反馈及建议,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合作学习,丰富助教的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我国高校应该重视同伴支持的重要作用,促进本科教育由教学范式向学习范式转变;立足于本科教育的改革需求,充分挖掘同伴资源;激发三方群体的内在动力,创建积极的互动关系;抓好教学改革的统筹规划,构建有效的运行保障机制,为我国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高校 同伴领导 本科生助教 本科生参与教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女生12min跑和800m跑体能测试方法比较 被引量:10
9
作者 周映春 裘进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8-60,74,共4页
采用实验法,比较高校女生12min跑和800m跑体能测试方法。结果表明:采用12min跑锻炼,能增强学生心肺功能和有氧耐力水平,且方法简单易行,有利于调动女大学生的锻炼积极性。对于少数无氧耐力素质较好的女生,800m跑同样可以提高耐力水平。... 采用实验法,比较高校女生12min跑和800m跑体能测试方法。结果表明:采用12min跑锻炼,能增强学生心肺功能和有氧耐力水平,且方法简单易行,有利于调动女大学生的锻炼积极性。对于少数无氧耐力素质较好的女生,800m跑同样可以提高耐力水平。建议以12min跑测试项目为主,800m跑作为测试的补充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女生 12Min 800M跑 体能 测试方法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作学习对体育师范生隐性逃课行为的影响: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和生命意义感的链式中介作用
10
作者 郭洪亮 薛瑞 +3 位作者 王永顺 姚蕾 刘惠 许文鑫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6-94,共9页
目的:探讨合作学习与体育师范生隐性逃课行为的内在关系,揭示基本心理需要满足与生命意义感在二者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为干预体育师范生隐性逃课行为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运用合作学习量表、基本心理需要满足量表、生命... 目的:探讨合作学习与体育师范生隐性逃课行为的内在关系,揭示基本心理需要满足与生命意义感在二者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为干预体育师范生隐性逃课行为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运用合作学习量表、基本心理需要满足量表、生命意义感量表、隐性逃课行为量表对904名体育师范生进行调查。运用SPSS26.0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运用AMOS26.0与Bootstrap方法对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和生命意义感的中介作用进行检验与效应分析。结果:①合作学习与隐性逃课行为存在负相关,与基本心理需要满足、生命意义感存在正相关,基本心理需要、生命意义感与隐性逃课行为存在负相关。②基本心理需要满足、生命意义感分别在合作学习与隐性逃课行为之间存在中介作用。③基本心理需要满足与生命意义感在合作学习与隐性逃课行为之间存在链式中介作用。结论:①合作学习对体育师范生隐性逃课行为具有直接负向预测作用。②合作学习可以通过基本心理需要满足与生命意义感间接负向预测体育师范生隐性逃课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师范生 合作学习 隐性逃课行为 基本心理需要满足 生命意义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科高校青年教师“五导师团队”培养机制研究——基于“能者为师、一专多能”视角
11
作者 李玲红 任爱霞 +2 位作者 王秀丽 黄建勋 孙敏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8期46-50,共5页
针对大部分高校青年教师培养中存在的重引进轻培养、科研与实践脱节、跨学科协作不足等问题,该文提出“能者为师、一专多能”的五导师团队创新模式。该模式通过构建“1+N+n”团队梯队、“基地、项目、课程”三层次载体及“人员合作、事... 针对大部分高校青年教师培养中存在的重引进轻培养、科研与实践脱节、跨学科协作不足等问题,该文提出“能者为师、一专多能”的五导师团队创新模式。该模式通过构建“1+N+n”团队梯队、“基地、项目、课程”三层次载体及“人员合作、事项合作、成果共享、奖励分配”四行为协作机制,整合校内外资源,全面提升高校教师科研创新和生产实践等综合能力。实践探索表明,五导师团队模式可有效促进高校青年教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助力农业强国与新农科建设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科高校 青年教师培养 五导师团队 协同育人 机制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体育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融合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红梅 邹秀春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1期41-44,共4页
中华体育精神同高校思政课在培养家国情怀、塑造健全人格、增强民族认同等方面有着高度契合性。将中华体育精神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是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有力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助力思政课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 中华体育精神同高校思政课在培养家国情怀、塑造健全人格、增强民族认同等方面有着高度契合性。将中华体育精神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是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有力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助力思政课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实践路径是:深化对中华体育精神的理解,铸就思政课育人的专业力量;挖掘中华体育精神素材,构建多维立体的课程体系;拓展中华体育精神载体,延展思政课教学的多元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体育精神 高校 思政课 大学生 课程体系 多元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赋能大学生担当乡村振兴责任教育的路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矫壮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30-33,67,共5页
时代赋予青年责任,乡村振兴呼唤大学生助力。高校责任教育是培育担当乡村振兴使命大学生的着力点。高校开展责任教育,唤醒大学生担当乡村振兴责任意识,激活大学生责任行动力并推动责任落实,助推大学生成为乡村振兴的维护者、参与者与贡... 时代赋予青年责任,乡村振兴呼唤大学生助力。高校责任教育是培育担当乡村振兴使命大学生的着力点。高校开展责任教育,唤醒大学生担当乡村振兴责任意识,激活大学生责任行动力并推动责任落实,助推大学生成为乡村振兴的维护者、参与者与贡献者。遵循责任角色定位--责任价值观--责任能力的实践逻辑机理,明晰高校赋能大学生担当乡村振兴责任教育的路径,推动大学生对乡村振兴的责任确认、责任认同以及责任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责任教育 大学生 乡村振兴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五式一体”综合管理模式的创新实践——以大连艺术学院为例
14
作者 王芷琦 张秀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4期60-63,68,共5页
在政策的高位推动下,全国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方兴未艾,成为“三全育人”的重要载体,也成为教育从管理向服务转型的契机。但是,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仍存在党建引领、系统整合、队伍下沉、空间赋能、智慧服务等方面的不足... 在政策的高位推动下,全国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方兴未艾,成为“三全育人”的重要载体,也成为教育从管理向服务转型的契机。但是,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仍存在党建引领、系统整合、队伍下沉、空间赋能、智慧服务等方面的不足。结合大连艺术学院的实践探索,提出了“一站式”学生社区“五式一体”综合管理服务模式,认为“一站式”学生社区管理育人必须把浸润式、创新式、下沉式、场景式、便利式有机融合起来,才能产生更好的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一站式”学生社区 综合管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困境与实施路径探析
15
作者 卢琰 尤长军 +1 位作者 汪轩霆 郝春晖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5期69-72,共4页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治理体系下,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已成为学生管理模式改革的重要实践途径,是高校育人的重要载体。目前,“一站式”学生社区新模式在高校实现基本覆盖。然而,在实际推进过程中面临协同管理困难与评价制度滞后、...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治理体系下,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已成为学生管理模式改革的重要实践途径,是高校育人的重要载体。目前,“一站式”学生社区新模式在高校实现基本覆盖。然而,在实际推进过程中面临协同管理困难与评价制度滞后、育人合力未成与理念共识不同、资源整合不足与信息管理滞后、学生社交疏离与需求供应不足、文化融合与品牌建设存在挑战等诸多困境。为破解这些困境,提出打造多元协同治理生态管理机制、聚焦全生命周期以优化服务体系、技术赋能以构建数字化智能社区、重构学习与生活边界助教育融合、建设文化智慧社区促可持续发展的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 建设困境 实施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赋能高校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价值、困境与路径
16
作者 陈宏建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4期42-45,共4页
高校思政课内涵式发展是新时代新征程上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需要,在高校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过程中,数字化能够赋能教学理念信息化、教学内容定制化、教学模式创新化、教学评价精准化。数字化赋能高校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过... 高校思政课内涵式发展是新时代新征程上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需要,在高校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过程中,数字化能够赋能教学理念信息化、教学内容定制化、教学模式创新化、教学评价精准化。数字化赋能高校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思政课教学内容重点不突出、思政课学生主体地位的减弱、思政课教师主导权的让渡等现实困境,数字化赋能高校思政课内涵式发展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夯实思政课意识形态根基;强化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师生情感互动;提升教师的数字意识和数字胜任能力,锤炼主导本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高校思政课 内涵式发展 马克思主义理论 学生主体 师生互动 教师数字意识 数字胜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家精神引领下的教师教育课程布局:价值跃迁、现实困囿及优化路径
17
作者 周向伟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6-168,共13页
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是《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中的重要战略部署。教师教育课程作为师范人才培养的灵魂,需要与时俱进融入教育家精神重新布局。在教育家精神引领下,教师教育课程的育人价值走向四重跃迁:信念与... 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是《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中的重要战略部署。教师教育课程作为师范人才培养的灵魂,需要与时俱进融入教育家精神重新布局。在教育家精神引领下,教师教育课程的育人价值走向四重跃迁:信念与责任方面从注重“会教”品格走向“乐教”品质;知识与能力方面从培养“合格”教师走向“卓越”追求;实践与体验方面从具有“育人”经历走向“树人”体悟;文化与认同方面从着眼“师道”传承走向“弘道”自信。反观当前的教师教育课程布局,存在职业信仰教育课程不足、课程滞后于时代变局而僵化、跨时空的课程实践阻隔以及本土课程及功能挖掘不够等问题,导致其育人价值未能充分释放。面向未来,教育家精神引领下教师教育课程布局的优化路径包括:思政引领,聚焦课程体系对师范生职业信仰的培育力;要素创新,关注超越物化的课程形态与卓越育人根基;关系重构,走向跨时空的课程整合及终身教育正义;功能升级,挖掘本土特色课程的弘道自信培育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家精神 教师教育课程 课程布局 师范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医文化推动医学院校思政育人的逻辑进路
18
作者 杨卓妍 李中华 +1 位作者 张金凤 程澄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53-860,共8页
红医文化贯穿中国红色卫生事业的发展历程,是革命文化、卫生文化与教育文化的统一体,为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育人资源。从历史逻辑看,红医文化根植于中国古代“医乃仁术”的传统医德思想,流变于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卫生健康事... 红医文化贯穿中国红色卫生事业的发展历程,是革命文化、卫生文化与教育文化的统一体,为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育人资源。从历史逻辑看,红医文化根植于中国古代“医乃仁术”的传统医德思想,流变于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从理论逻辑看,红医文化与习近平文化思想、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文化领导权理论有着紧密关联;从实践逻辑看,须从把准红医文化的马克思主义学理性,突出医学生思政育人导向、善用红医文化现有资源,完善医学生思政育人内容、筑牢红医素养根基,优化医学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三个方面明晰实践理路;从价值旨归看,红医文化利于涵养医学生职业道德精神、满足医学院校思政课教学需求、助力健康中国事业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医文化 医学院校 医学生 医学人文 思想政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需优配:高校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战略选择
19
作者 史秋衡 孙昕妍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8,共8页
基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战略构想与前瞻性思考,高等教育人才供需关系要突破以往“对口”模式与“适应”模式的局限性,升级为主动适应、深度嵌套与适度引领的新型“优配”模式,促进人才培养质量、供给类型与资源结构的优化调整。现实中... 基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战略构想与前瞻性思考,高等教育人才供需关系要突破以往“对口”模式与“适应”模式的局限性,升级为主动适应、深度嵌套与适度引领的新型“优配”模式,促进人才培养质量、供给类型与资源结构的优化调整。现实中,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性滞后、高校人才培养同质化惯性以及教育科技人才离散化倾向,成为影响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关键症结。统筹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新型就业“优配”模式的应然逻辑指向重视知识体系完备与终身成长的能力优配、彰显人才培养特色与过程质量的类型优配以及实现就业育人全要素协同融汇的结构优配。以此为思路指导,以塑造大学生专业知识体系与高质量就业能力为核心进行改革发力,拓展“通专结合、专创融合”与“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育人途径,“分型分类”提供精准化就业服务,是高校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充分就业 供需优配 大学生就业能力 高校分类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赶考”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
作者 龙春霞 荣燕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1-44,共4页
“赶考”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征程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从历史性、本体性和价值性三个方面准确立体把握“赶考”精神的精神实质,是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和基础。进入新时代,大学生面临着理想信念之考、初心使命之考、政... “赶考”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征程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从历史性、本体性和价值性三个方面准确立体把握“赶考”精神的精神实质,是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和基础。进入新时代,大学生面临着理想信念之考、初心使命之考、政治认同之考、意志力、抗压抗挫折力和应变能力之考,“赶考”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进路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对“赶考”精神的认知,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融入“赶考”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贯彻“赶考”精神,丰富能够承载并传播“赶考”精神的教育载体,把“赶考”精神浸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赶考”精神 大学生 理想信念 政治认同 初心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