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AV SfM技术在活动构造研究中的应用——以青藏高原西北部龙木错断裂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江晨轶 潘家伟 +5 位作者 张丽军 李海兵 孙知明 Marie-Luce Chevalier 刘富财 苏强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2-347,共16页
为探讨搭载与未搭载实时动态差分技术/动态后处理技术(RTK/PPK)模块的无人机平台通过运动恢复结构(SfM)方法处理获得的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质量差异,以及建立不同无人机平台野外数据采集和室内数据处理过程的快速流程,利用大疆经纬M 3... 为探讨搭载与未搭载实时动态差分技术/动态后处理技术(RTK/PPK)模块的无人机平台通过运动恢复结构(SfM)方法处理获得的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质量差异,以及建立不同无人机平台野外数据采集和室内数据处理过程的快速流程,利用大疆经纬M 300 RTK无人机(搭载禅思L1激光雷达(LiDAR)和测绘相机)与大疆精灵4 Pro无人机(搭载可见光相机)分别对青藏高原西北部龙木错断裂上1处位错阶地进行了数据采集,获得了该处高分辨率、高精度DEM数据和数字正射影像图(DOM)数据。对比结果显示,M 300 RTK无人机平台L1负载系统获得的LiDAR和SfM地形数据精度接近,两者在约100 m的飞行高度获得的DEM数据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均方差分别为0.135 m、0.111 m和0.201 m、0.180 m;无RTK模块的精灵4 Pro无人机获取的DEM数据虽然绝对精度较差(水平和垂直方向均方差分别为1.707 m和249.280 m),但其反映的相对地形与实际地形接近,经过地面控制点校正后精度可以达到分米级。研究表明,RTK SfM技术克服了使用地面控制点的局限性,为活动构造研究领域微地貌测量提供了更高精度、更高效率的解决方案。当对测区的绝对三维坐标要求不高,仅需相对的地形起伏时,未搭载RTK模块的无人机也能够在无地面控制点约束的情况下满足地貌位错测量基本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运动恢复结构 摄影测量 活动构造 精度评估 龙木错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图像采集的退役零件SfM三维重建精度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岳星宇 张秀芬 何宇奇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69-1275,共7页
运动恢复结构(SfM)是一种单目多视图三维重建技术。针对SfM多视图三维重建的速度及质量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图像采集的退役零件SfM三维重建精度优化方法。首先,构建了图像采集试验平台,以导靴和凸轮轴瓦盖为试验对象,选取图像质量、图... 运动恢复结构(SfM)是一种单目多视图三维重建技术。针对SfM多视图三维重建的速度及质量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图像采集的退役零件SfM三维重建精度优化方法。首先,构建了图像采集试验平台,以导靴和凸轮轴瓦盖为试验对象,选取图像质量、图像数量、拍摄距离及视角数量4个对重建质量有影响的参数为影响因素,每种因素取3个水平,设计了正交试验;然后,根据试验设计方案,对两个试验对象分别进行了9组图像采集,并用Reality Capture软件对其进行了三维建模;最后,根据重建点云和模型的准确性、重建的完整性与重建效率3个指标,对重建结果进行了评价,并进行了正交试验,通过极差分析获得了最优参数组合。研究结果表明:图像数量与视角数量对三维重建质量影响显著,拍摄距离与图像质量对三维重建质量影响不显著。该研究结果可为提高图像三维重建速度及质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目多视图 三维重建质量 三维重建速度 运动恢复结构 正交试验 图像数量 视角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fM方法的高密度点云数据生成及精度分析 被引量:79
3
作者 魏占玉 Arrowsmith Ramon +1 位作者 何宏林 高伟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36-648,共13页
地形数据的质量(精度和分辨率)影响着地球科学的研究水平。Li DAR测量是目前获取高分辨率地形数据的有效技术方法之一,但是其高昂的测量成本和相对复杂的后期数据处理限制了Li DAR技术的大众化应用。近年来,一种被称为Sf M(Structure fr... 地形数据的质量(精度和分辨率)影响着地球科学的研究水平。Li DAR测量是目前获取高分辨率地形数据的有效技术方法之一,但是其高昂的测量成本和相对复杂的后期数据处理限制了Li DAR技术的大众化应用。近年来,一种被称为Sf M(Structure from Motion)的适合大众化使用的新的高精度3维地形数据获取技术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这种新型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可以利用高效的图像特征匹配算法从多视角照片中提取重叠区域的3维地形数据。由于Sf M技术仅需要目标物体的照片,而且对相机拍摄位置、图像尺度及拍摄焦距没有要求,因此利用简单测量平台采集地面照片就可以获取高质量的3维地形数据。与Li DAR技术相比,大大降低了获取高精度数据的成本,使得高精度3维地形数据的使用大众化。文中介绍了Sf M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流程,展示了Sf M技术获取高精度3维地形数据的简单而有效的特性,特别适合于植被稀少的区域。文中利用近千米高空拍摄的、具有约70%重叠度的一套随Li DAR飞行采集的数字航空照片生成具有真彩色的高密度Sf M点云数据,点密度高达25.5个/m2,可生成分辨率0.2m的DEM(数字高程模型)。对比相同区域的LiDAR点云数据,统计分析表明58.3%的Li DAR数据与Sf M数据的垂直偏差<0.1m,88.3%的Li DAR数据的垂直偏差<0.2m;而且发现不同地貌的Sf M数据精度存在差异,平缓地形的Sf M数据精度高于陡峭地形的Sf M数据精度。文中还介绍了以氦气球作为拍摄平台的Sf M测量系统,可以快捷地获取高精度的3D地形数据和正射影像,比目前常用的差分GPS测量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数据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ucture from motion(sfm) LIDAR D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扫描和SFM的非同步点云三维重构方法 被引量:40
4
作者 陈辉 马世伟 Andreas Nuechter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48-1157,共10页
室外场景具有测量数据量大、扫描数据易重叠及建筑物表面信息复杂等特点,单靠激光扫描方法能够获得场景精确的深度信息,但缺乏颜色和纹理信息,利用从运动中恢复结构(SFM)方法可获得丰富的彩色信息,但重构精度不高,若将两种设备固定进行... 室外场景具有测量数据量大、扫描数据易重叠及建筑物表面信息复杂等特点,单靠激光扫描方法能够获得场景精确的深度信息,但缺乏颜色和纹理信息,利用从运动中恢复结构(SFM)方法可获得丰富的彩色信息,但重构精度不高,若将两种设备固定进行在线实时同步测量,易受到测量环境和系统制约不易实现。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激光扫描和SFM结合的非同步点云数据融合的三维重构方法。首先,提出利用手动选择控制点进行7自由度初始配准,再利用迭代最近点(ICP)算法对初始配准结果进行精确配准,最后利用最近点搜索算法将分布在经基于面片的多视图立体视觉(PMVS)算法优化后的SFM数据中的颜色信息与激光扫描的点云坐标进行融合。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显示,本文的方法能有效地将激光扫描与SFM点云数据进行融合,实现了室外大场景的三维彩色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激光扫描 sfm 点云配准 数据融合 三维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Gabor特征的SFM算法三维人脸建模 被引量:3
5
作者 吴从中 张凌华 詹曙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0-185,共6页
采用运动恢复结构(structure from motion,SFM)算法进行三维人脸建模一直以来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但其对错误的匹配点比较敏感,因此,文章提出了一种融合Gabor特征的SFM算法三维人脸建模方法。该方法利用Gabor滤波器提取纹理特征,判别轮廓... 采用运动恢复结构(structure from motion,SFM)算法进行三维人脸建模一直以来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但其对错误的匹配点比较敏感,因此,文章提出了一种融合Gabor特征的SFM算法三维人脸建模方法。该方法利用Gabor滤波器提取纹理特征,判别轮廓特征点匹配的准确性;针对图像数增多,传统因子分解法不易修正旋转矩阵的问题,利用旋转矩阵的性质求得修正矩阵,避开方程组的求解;提出引入迭代最近点算法将稀疏三维特征点与三维模型进行配准,缩小空间距离,并结合薄板样条函数插值生成特定的三维人脸模型,为增强真实感,进行纹理映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提高了匹配点的准确性,能够重建出具有较强真实感的三维人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恢复结构(sfm) GABOR滤波器 因子分解 修正矩阵 迭代最近点(IC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切沟形态特征对放水流量的响应
6
作者 杨扬 陈薪伊 +2 位作者 黄烨 王健衡 刘瑛娜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41,共9页
切沟侵蚀是黄土丘陵沟壑区的主要泥沙来源。系统研究不同放水流量条件下的切沟形态特征,对于理解切沟侵蚀机理、构建和完善切沟侵蚀预报模型,以及制定水土保持措施和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在黄土丘陵沟壑区选取典型坡面开展野外原位冲刷试... 切沟侵蚀是黄土丘陵沟壑区的主要泥沙来源。系统研究不同放水流量条件下的切沟形态特征,对于理解切沟侵蚀机理、构建和完善切沟侵蚀预报模型,以及制定水土保持措施和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在黄土丘陵沟壑区选取典型坡面开展野外原位冲刷试验,设计5个放水流量水平(0.25、0.50、0.75、1.00和1.50 L/s),利用运动恢复结构(structure from motion,SfM)摄影测量法测量不同放水流量条件下的切沟形态,分析各形态参数与流量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1)切沟形态趋于稳定所需冲刷时长为69~168 min,且该时长随放水流量总体缩短;2)切沟整体形状因放水流量而异,当流量≤0.50 L/s时,小区上坡发育的多条支沟在下坡合并形成1或2条切沟;当流量≥0.75 L/s时,切沟呈简单、连贯的长条状;3)不同流量处理发育的切沟平均表面宽度为0.16~0.29 m,面积为1.30~2.49 m^(2),均随流量呈幂函数增大,幂指数分别为0.406和0.416;切沟周长-面积比为8.42~26.22,随流量呈对数函数减小。研究结果可为当地的切沟侵蚀.预报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沟侵蚀 切沟形态特征 野外原位冲刷试验 sfm摄影测量法 黄土丘陵沟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fM摄影测量方法在活动构造定量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5
7
作者 毕海芸 郑文俊 +2 位作者 曾江源 俞晶星 任治坤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56-674,共19页
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地形地貌数据是活动构造定量研究的基础。摄影测量方法的出现和快速发展为获取高精度地形地貌数据提供了一种经济有效的技术手段。相比于传统的测量方法,摄影测量方法可在大范围内同时进行,不受地面通视条件的限制,... 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地形地貌数据是活动构造定量研究的基础。摄影测量方法的出现和快速发展为获取高精度地形地貌数据提供了一种经济有效的技术手段。相比于传统的测量方法,摄影测量方法可在大范围内同时进行,不受地面通视条件的限制,且测量成本相对较低。尤其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视觉理论及高效的自动特征匹配算法的发展,一种名为"Structure from Motion"(SfM)的三维重建技术被引入摄影测量方法中,极大地提高了摄影测量的自动化程度。文中介绍了摄影测量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发展历程,并综述了摄影测量方法在活动构造研究中的应用,最后通过SfM摄影测量方法在活动构造研究中的1个具体应用实例,展示了摄影测量方法在活动构造定量研究中的巨大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摄影测量 structure from motion(sfm) 高精度地形地貌数据 活动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和SfM的天津港堆场散料体积测量 被引量:11
8
作者 阮琼瑶 李文达 +1 位作者 张尚弘 王龙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98-205,共8页
随着智慧港口的快速发展,露天堆场的自动化、智能化管控越来越重要,其中准确快速测量露天堆场散装物料体积、堆场占用率等物理量是堆场智能化管理发展的重要工作。以天津港典型堆场为例,应用大疆悟二飞行器、禅思X5S云台相机、Agisoft M... 随着智慧港口的快速发展,露天堆场的自动化、智能化管控越来越重要,其中准确快速测量露天堆场散装物料体积、堆场占用率等物理量是堆场智能化管理发展的重要工作。以天津港典型堆场为例,应用大疆悟二飞行器、禅思X5S云台相机、Agisoft Metashape软件,基于无人机摄影测量与SfM技术,建立了堆场散装物料的数字高程模型,得到了堆场料堆分布图,计算了料堆总体积和堆场占用率,研究了模型参数设置对测量精度和效率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快速准确地获得堆场料堆总体积和堆场占用率,每平方千米堆场的测量内外业耗时1h左右,料堆体积测量相对误差小于3%,堆场占用率测量绝对误差小于0.5%,满足堆场测量的实际需求。模型参数对最终的计算结果精度没有显著影响,但是模型参数设置越高,生成模型耗费的时间就越长,因此模型参数设置为最低时,时间成本最低,在大范围堆场测量中具有实用意义。基于无人机和SfM快速测量堆场散料体积的方法可改变传统的大型堆场管理模式。研究成果可以为堆场散料体积快速测量与堆场智能管控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sfm(structure from motion) 大型散料堆场 体积测量 快速测量 大疆悟二飞行器 应用 智能化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SfM摄影测量的潮间带牡蛎礁地貌调查 被引量:4
9
作者 庄佳铨 罗科 +4 位作者 彭雲 樊一阳 林杭杰 王韫玮 于谦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5-54,共10页
牡蛎礁是一种重要的海岸地貌系统,礁体的空间分布格局,深刻影响着周围的水动力和沉积动力过程,进而反作用于牡蛎礁自身演化。江苏海门蛎蚜山牡蛎礁为中国海岸重要且稀有的生态系统,近年来,沉积物覆盖和人为捕捞导致牡蛎礁退化严重。本... 牡蛎礁是一种重要的海岸地貌系统,礁体的空间分布格局,深刻影响着周围的水动力和沉积动力过程,进而反作用于牡蛎礁自身演化。江苏海门蛎蚜山牡蛎礁为中国海岸重要且稀有的生态系统,近年来,沉积物覆盖和人为捕捞导致牡蛎礁退化严重。本文利用无人机对蛎蚜山牡蛎礁进行地貌观测,基于运动恢复结构(SfM,Structure from Motion)摄影测量技术重建出航拍区域的高分辨率三维模型,包括正射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DEM),并对重建的模型进行目视解译和剖面分析。结果表明,位于航拍区域的牡蛎礁主要有三种形态:条带状、斑块状和环状。条带状牡蛎礁脊线整体上呈南北走向,可能由环状牡蛎礁退化或牡蛎的生物自组织过程形成。航拍区域的地貌面高差可达5 m以上,地势最高处高程为0.5 m(85高程,下同),最低处高程为−4.7 m。礁区内的礁体仍处于退化状态,其演化过程主要为:礁体表面出现坑洼→坑洼进一步扩张、延伸→形成溶槽→礁体分隔、分解,同时伴有沉积物对礁体的掩埋。本研究表明,无人机SfM技术可以高效获取牡蛎礁的地貌信息,为研究牡蛎礁演化过程提供了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恢复结构 牡蛎礁 地貌观测 空间分布 礁体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fM的城市电缆隧道三维重建方法优化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葛海明 张维 +3 位作者 王小龙 朱晶晶 贾非 薛亚东 《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40-550,共11页
三维重建技术常被应用于城市地铁隧道、铁路隧道等场景,用来进行隧道形态的可视化展观以及隧道性态的分析。对于城市电缆隧道,由于其内部障碍物较多,断面较小等特点,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等传统的三维重建方式存在一定的困难。摄影测量由... 三维重建技术常被应用于城市地铁隧道、铁路隧道等场景,用来进行隧道形态的可视化展观以及隧道性态的分析。对于城市电缆隧道,由于其内部障碍物较多,断面较小等特点,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等传统的三维重建方式存在一定的困难。摄影测量由于其设备的便携性,应用于电缆隧道的三维重建具有优势。基于摄影测量理论,对影响电缆隧道三维重建效果的各种因素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建立了针对电缆隧道场景三维重建的模型评价方法。于南通滨江路GIL电缆隧道内开展现场实验,对于原始图像存在的明暗不均问题,选用直方图均衡化+伽马变换进行增强化预处理,恢复隧道图像暗部的衬砌细节。基于运动恢复结构(SfM)三维重建方法,构建了具有完整内部纹理信息的电缆隧道三维模型。同时以模型评价方法为判断标准,对图像采集方法和建模参数等关键因素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使用200张图像、中等质量建模能够保证较高的点云密度(1.0×10^(5)m)、合理的中心特征点数量(321个)、较低的均方根重投影误差(1.36pix),同时又兼顾了较高的建模效率(177s),满足隧道三维重建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缆隧道 摄影测量 三维重建 运动恢复结构 伽马变换 直方图均衡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fM摄影测量法测定切沟的精度评价 被引量:4
11
作者 史扬子 黄婷婷 +2 位作者 罗建勇 杨扬 刘宝元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9-46,共8页
选取河北省滦平县两间房村的一条典型切沟,以实时动态差分(Real-time Kinematic,RTK)GPS的测量结果为基准,评估了断面测量法与SfM方法对该切沟的测量精度,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不同地面控制点(Ground Control Point,GCP)布设方案对SfM测量... 选取河北省滦平县两间房村的一条典型切沟,以实时动态差分(Real-time Kinematic,RTK)GPS的测量结果为基准,评估了断面测量法与SfM方法对该切沟的测量精度,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不同地面控制点(Ground Control Point,GCP)布设方案对SfM测量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SfM测量法可作为一种高精度的方法运用于切沟测量,与RTK GPS相比,断面测量法的体积测量误差高达37.28%;而SfM方法的误差仅为2.40%,且相对RTK GPS所测切沟DEM的差值主要集中于-0.2~0.2 m。此外,轻便、小巧的激光测距仪可有效替代RTK GPS用于GCP坐标的测量,在此基础上得到的切沟体积误差仅为0.23%。将切沟沟缘与沟底共18个GCP抽稀至4~16个,并利用SfM方法重建该切沟的三维形态。各方案所得切沟DEM相比未抽稀结果的差值主要集中于-0.05~0.05 m,且体积差值百分比均低于5%。研究结果证实,SfM摄影测量法在切沟测量中具有较高的精度,可应用于野外切沟的快速、精确测量,对于切沟定量监测与切沟侵蚀规律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fm摄影测量法 切沟测量 实时动态差分GPS 地面控制点 数字高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fM摄影测量法对黄土高原典型切沟的测量精度评价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薪伊 史扬子 +3 位作者 杨扬 黄婷婷 刘瑛娜 张光辉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5-36,共12页
在黄土高原六道沟小流域选择7条代表性切沟,以激光扫描法(laser scanning,LS)和实时动态差分(real-time kinematic,RTK)GPS的测量结果为基准,评估运动恢复结构(structure from motion,SfM)摄影测量法对切沟及切沟侵蚀的测量精度。与LS和... 在黄土高原六道沟小流域选择7条代表性切沟,以激光扫描法(laser scanning,LS)和实时动态差分(real-time kinematic,RTK)GPS的测量结果为基准,评估运动恢复结构(structure from motion,SfM)摄影测量法对切沟及切沟侵蚀的测量精度。与LS和RTK GPS相比,SfM摄影测量法所测各切沟DEM总体差异不大,平均高程差值为-0.162~0.436 m;SfM摄影测量法对切沟长度、表面宽度、周长和面积的测量精度较高,相对误差基本不超过±7%;所测深度和体积的相对误差较大,介于-37.4%~18.0%。与RTK GPS所测切沟侵蚀相比,SfM摄影测量法测得的切沟侵蚀空间分布和形态参数变化均十分接近。研究结果证实,SfM摄影测量法可作为一种高精度测量方法应用于黄土高原的切沟和切沟侵蚀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沟 切沟侵蚀 sfm摄影测量法 激光扫描法 实时动态差分GPS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规模场景运动恢复结构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3
作者 高翔 李梦晗 申抒含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69-994,共26页
运动恢复结构旨在基于图像间的局部特征匹配解算相机在全局统一坐标系下的绝对位姿,是基于图像的三维重建中的关键问题.近年来,随着采集设备、计算资源以及理论方法的发展,运动恢复结构研究已逐渐由实验室小规模可控场景向室内外大规模... 运动恢复结构旨在基于图像间的局部特征匹配解算相机在全局统一坐标系下的绝对位姿,是基于图像的三维重建中的关键问题.近年来,随着采集设备、计算资源以及理论方法的发展,运动恢复结构研究已逐渐由实验室小规模可控场景向室内外大规模实际场景扩展,并取得了成果显著的理论方法与实际应用.文中从实际应用出发,综述了面向大规模场景三维重建的运动恢复结构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专注于运动恢复结构中相机位姿解算核心问题,并全面介绍了其中的最新成果按照解析式与学习式方法进行;在此基础上,为助力社区发展,讨论与分析的运动恢复结构当前研究进展与未来发展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恢复结构 大规模场景三维重建 解析式sfm方法 学习式sfm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摄影测量数据与差分GPS数据的对比分析--以祁连山北麓洪水坝河东岸断层陡坎为例 被引量:15
14
作者 杨海波 杨晓平 +2 位作者 黄雄南 黄伟亮 罗佳宏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30-1046,共17页
随着获取高分辨率数字地形数据技术的成熟化,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地球科学研究中。一种低成本且操作简单的获取高分辨率地形数据的新技术——SfM(Structure from Motion)的出现,将使得活动构造研究中高分辨率数据的使用更加广泛。文中首... 随着获取高分辨率数字地形数据技术的成熟化,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地球科学研究中。一种低成本且操作简单的获取高分辨率地形数据的新技术——SfM(Structure from Motion)的出现,将使得活动构造研究中高分辨率数据的使用更加广泛。文中首先介绍了SfM技术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流程,选取祁连山北缘洪水坝河东岸进行数据采集,生成DEM数据的点云平均密度为220.667点/m^2,像素分辨率达6.73cm,覆盖面积达0.286km^2。其次,详细对比了SfM数据与差分GPS数据之间的精度。结果表明,SfM数据经过高程误差垂向校正和倾斜校正以后,与DGPS数据之间的高程差值基本上集中在约20cm左右,倾斜校正将高程差降低了约50%。90%置信区间内2种数据之间的高程差为10~15cm,局部误差在30cm左右,但所占比例不足10%,若采用更加精确的校正方法,可能误差还会更低。基于SfM数据提取的断层陡坎高度沿断裂走向分布显示,洪水坝河东岸最新一次构造活动垂直位移量在1m左右。因此,具有较高垂直精度的SfM数据,在植被稀少地区能够替代DGPS进行高精度地形测量。2种数据之间仍然存在的高程误差可能与生成DEM的方式以及SfM数据精度有关,SfM数据精度还受控于地面控制点数量、相机分辨率、照片密度、拍摄高度等条件,同时也与地表形态等内在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fm DGPS数据 DEM 佛洞庙-红崖子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影像的露天矿工程量监测分析方法 被引量:38
15
作者 许志华 吴立新 +1 位作者 陈绍杰 王植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4-88,共5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无人机影像序列的露天矿工程量(采剥量、堆放量等)计算方法.该方法利用旋翼无人机搭载低成本便携式数码摄像机获取露天矿山不同时间的视频帧或影像序列.基于运动恢复结构(Sf M)和多目立体视觉(PMVS)算法,自动生成矿山完... 提出了一种基于无人机影像序列的露天矿工程量(采剥量、堆放量等)计算方法.该方法利用旋翼无人机搭载低成本便携式数码摄像机获取露天矿山不同时间的视频帧或影像序列.基于运动恢复结构(Sf M)和多目立体视觉(PMVS)算法,自动生成矿山完整、致密的三维点云.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形态不变区的点云配准方法进行两期点云空间配准,并采用DTM三角网差值法计算矿山工程量.矿堆体积变化无人机监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重建点云模型的点间相对误差小于±1%,堆放体积变化监测精度接近92%,基本达到地面Li DAR扫描的堆放体积变化监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露天矿 运动恢复结构(sfm) 多目立体视觉(PMVS) 工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目视觉的障碍物检测 被引量:6
16
作者 杜歆 周围 +1 位作者 朱云芳 刘济林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13-917,共5页
将基于因子分解的运动估计结构(structure from motion,SFM)算法延伸至室外环境障碍物检测,提出了一种基于单相机的障碍物检测方法.通过图像序列特征点的匹配和跟踪,运用基于因子分解的运动估计结构算法得到场景的投影重建;通过满足绝... 将基于因子分解的运动估计结构(structure from motion,SFM)算法延伸至室外环境障碍物检测,提出了一种基于单相机的障碍物检测方法.通过图像序列特征点的匹配和跟踪,运用基于因子分解的运动估计结构算法得到场景的投影重建;通过满足绝对二次曲面(dual absolute quadric,DAQ)约束的自标定升级至欧式重建,同时得到相机的运动;通过将图像分割为等面积的区域,每个独立的区域通过从欧氏重建得到的深度信息来区分是障碍物还是背景.室外真实场景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室外环境下获得比较好的障碍物检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障碍物检测 运动估计结构(sfm) 欧氏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凸优化改进的相机全局位置估计方法 被引量:3
17
作者 谢理想 万刚 +2 位作者 曹雪峰 王庆贺 王龙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06-516,共11页
相机全局位置估计作为运动恢复结构算法(Structure from motion,SfM)中的核心内容一直以来都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研究热点.现有相机全局位置估计方法大多对外点敏感,在处理大规模、无序图像集时表现的尤为明显.增量式SfM中的迭代优化步... 相机全局位置估计作为运动恢复结构算法(Structure from motion,SfM)中的核心内容一直以来都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研究热点.现有相机全局位置估计方法大多对外点敏感,在处理大规模、无序图像集时表现的尤为明显.增量式SfM中的迭代优化步骤可以剔除大部分的误匹配从而降低外点对估计结果的影响,而全局式SfM中没有有效地剔除误匹配的策略,估计结果受外点影响较大.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提出一种改进的相机全局位置估计方法:首先,结合极线约束提出一种新的对误匹配鲁棒的相对平移方向估计算法,减少相对平移方向估计结果中存在的外点;然后,引入平行刚体理论提出一种新的预处理方法将相机全局位置估计转化为一个适定性问题;最后,在此基础上构造了一个对外点鲁棒的凸优化线性估计模型,对模型解算获取相机位置估计全局最优解,本文方法可以很好地融合到当下的全局式SfM流程中,与现有典型方法的对照实验结果表明:在处理大规模、无序图像时,本文方法能显著提高相机全局位置估计的鲁棒性,并保证估计过程的高效性和估计结果的普遍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运动恢复结构 全局位置估计 平行刚体 凸优化 极线几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空无人机平台应用于海滩地形监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奇 张阳 +4 位作者 唐雯雯 朱永兰 何方婷 宗羿冰 贾建军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5-68,共14页
消费级无人机的普及使得海滩监测有新的选择,但不同无人机平台的监测精度与适用情景各异,有必要进行适用性评价。本研究利用两种无人机平台(精灵4 RTK、经纬M300 RTK)与两种地形监测技术(SFM摄影测量、激光雷达)在象山县大沙海滩进行海... 消费级无人机的普及使得海滩监测有新的选择,但不同无人机平台的监测精度与适用情景各异,有必要进行适用性评价。本研究利用两种无人机平台(精灵4 RTK、经纬M300 RTK)与两种地形监测技术(SFM摄影测量、激光雷达)在象山县大沙海滩进行海滩地形监测,计算低空无人机监测海滩地形的平面误差与高程误差,分析不同无人机平台准同步监测结果之间的差异及其原因;利用无人机监测结果分析大沙海滩的地形特征,讨论海滩地形冬季前后变化。分析结果显示,无人机平台能胜任高精度的海滩地形变化监测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滩监测 sfm摄影测量 激光雷达 精度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视几何无人机影像堆体体积量算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春森 张奇源 南轲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4-129,共6页
针对形态不规则、大规模或不便于近距离实测的堆体体积的计算问题,借助低空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搭载非量测的普通数码相机对堆体进行倾斜摄影,获取堆体多视角的倾斜影像。利用运动恢复结构和基于面片的多视角立体视觉(S... 针对形态不规则、大规模或不便于近距离实测的堆体体积的计算问题,借助低空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搭载非量测的普通数码相机对堆体进行倾斜摄影,获取堆体多视角的倾斜影像。利用运动恢复结构和基于面片的多视角立体视觉(Sf M-PMVS)技术处理由无人机获取的倾斜影像。在引入地面像控点后,首先对影像进行特征点提取和基于最近邻距离比率(Nearest Neighbor Distance Ratio,NNDR)算法的SIFT粗匹配,采用随机抽样一致算法(Random Sample Consensus,RANSAC)剔除误匹配点对进而精确求得影像的基本矩阵F完成影像匹配。引入经相机检校得到的相机内参数精确求解本质矩阵E,恢复相机运动姿态后由投影矩阵P计算稀疏点云在物方坐标系下的坐标,采用PMVS算法进行点云密集匹配,经光束法平差后得到堆体在物方坐标系下精确的三维密集点云。对三维密集点云做点云分割,剔除非堆体表面点后构建Delaunay三角网,利用数字地面模型(Digital Terrain Model,DTM)法计算堆体的体积。与用GNSS-RTK均匀测得堆体表面三维坐标点采用DTM法计算堆体体积的结果对比证明,所给方法计算堆体的体积在准确性上能满足实际生产中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摄影测量计算机视觉 低空无人机 运动恢复结构 密集点云 体积量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对大规模点集三维重建问题的分布式捆绑调整方法
20
作者 刘鑫 孙凤梅 胡占义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428-1438,共11页
捆绑调整(Bundle adjustment,BA)是三维重建中的关键步骤,它需要消耗大量的计算时间和内存存储空间.本文旨在处理三维点数比相机模型数多很多的捆绑调整问题,我们称之为针对大规模三维点集的捆绑调整(Massive-points bundleadjustment,M... 捆绑调整(Bundle adjustment,BA)是三维重建中的关键步骤,它需要消耗大量的计算时间和内存存储空间.本文旨在处理三维点数比相机模型数多很多的捆绑调整问题,我们称之为针对大规模三维点集的捆绑调整(Massive-points bundleadjustment,MPBA)问题.此类问题在对高分辨率图像进行三维重建时会经常出现.为了高效地解决MPBA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分布式的捆绑调整算法.通过基于三维点集划分的分解方法,原MPBA问题被分成若干子问题.该分解方法不依赖于输入参数的内在联系,因而分解结果与具体BA问题无关.算法被映射于两个集群上,一个集群有5台计算机,另一个集群有3台计算机,其中每台机器都配置一块图形处理器(Graphic processing unit,GPU).通过对若干MPBA问题的实验,与经典捆绑调整算法SBA(Sparse bundle adjustment)相比,本文算法获得了最高达75倍的加速比,并保持了算法的高精确度.而且,本文算法的两个实现所消耗的单机内存存储空间,仅为SBA实现的1/7和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捆绑调整 计算机集群 图形处理器 运动相机重建三维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