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后处理方法对纳米介孔SiO_2形貌结构的影响
- 1
-
-
作者
杨应娟
何文涛
黄金
于杰
-
机构
贵州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
国家复合改性聚合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出处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8-140,共3页
-
基金
贵州省省工业攻关[黔科合外GY字(2013)3033]
贵阳市科技计划项目[筑科合同(2012HK)209-20]
-
文摘
采用十四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作为表面活性剂,四乙氧基硅烷(TEOS)为无机硅源,在碱性条件下合成纳米介孔SiO2(MSN),并采用回流和煅烧两种不同的后处理方法去除表面活性剂,探讨了不同的后处理方法对纳米介孔SiO2结构形貌的的影响。通过红外、小角X射线衍射、低温N2吸附与脱附以及透射电镜检测。实验表明:回流和煅烧都能得到粒径在100nm左右的圆球状的介孔SiO2,煅烧得到的纳米介孔SiO2的BET比表面积、BJH孔径和孔容均大于回流法得到的样品,且通过小角XRD显示,煅烧得到的材料具有一定的长程有序性,而回流法得到的材料则是完全无序的,并通过TEM证实,煅烧比回流得到的样品的孔结构清晰,有序度高。
-
关键词
结构形貌
回流法
煅烧法
纳米介孔二氧化硅
-
Keywords
structure and morphology reflux calcination 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msn)
-
分类号
TQ127.2
[化学工程—无机化工]
TB383.4
[一般工业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