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13
篇文章
<
1
2
…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可控刚度支承结构动力学特性实验研究
1
作者
龚存忠
王贵龙
+2 位作者
国阳
徐科繁
张广辉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84-288,298,共6页
为研究支承结构的刚度特性及其对转子系统动力学性能的影响,设计并搭建了可控刚度支承结构试验台。针对某船用汽轮给水机组转子,利用有限元方法建立其模化转子模型,依次开展了模化转子临界转速及模态振型仿真、支承刚度敏感性仿真、不...
为研究支承结构的刚度特性及其对转子系统动力学性能的影响,设计并搭建了可控刚度支承结构试验台。针对某船用汽轮给水机组转子,利用有限元方法建立其模化转子模型,依次开展了模化转子临界转速及模态振型仿真、支承刚度敏感性仿真、不平衡响应试验等。研究结果表明:可控刚度支承结构有效调节了转子临界转速,减少了转子振动峰值;通过调整鼠笼和金属橡胶环的刚度范围,实现了对转子不平衡响应的显著减振效果,减振效果达到39.22%。该研究为舰船动力装置转子系统的减振优化设计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和工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刚度支承结构
模化转子
刚度调节
临界转速
不平衡响应
减振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磁流变的推进轴系全工况变刚度变阻尼减振控制
2
作者
吴源良
李雨铮
+1 位作者
黄惠
陈淑梅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90-199,共10页
针对磁流变液吸振器在推进轴系纵振控制应用时面临的单频、多频及刚度阻尼超范围等问题,该研究基于变刚度变阻尼磁流变液吸振器提出了一种能够实现频率同调且阻尼寻优的半主动控制方法,以拓宽推进轴系减振频宽。首先,构建推进轴系-磁流...
针对磁流变液吸振器在推进轴系纵振控制应用时面临的单频、多频及刚度阻尼超范围等问题,该研究基于变刚度变阻尼磁流变液吸振器提出了一种能够实现频率同调且阻尼寻优的半主动控制方法,以拓宽推进轴系减振频宽。首先,构建推进轴系-磁流变吸振器耦合模型并建立动力学方程,分析推进轴的纵振特性;其次,以刚度阻尼最优控制准则为约束和被控对象位移零追踪为控制目标,设计积分滑模控制器,并进行Lyapunov稳定性分析;然后,对推进轴系进行振动控制仿真,分析半主动吸振效果,验证积分滑模控制的有效性;最后,搭建试验平台进行缩比吸振试验。试验表明,该吸振方法能使不同工况下的推进轴系快速达到稳态,并且有效降低推进轴系激振频率6.0~30.0 Hz内传递至推力轴承基座的振动加速度级。该吸振新方法不仅有望突破变工况下推进轴系减振瓶颈,也将丰富振动控制领域理论基础,为同类吸振问题提供共性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进轴系
纵振控制
变刚度变阻尼
磁流变吸振器
半主动控制
积分滑模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双层准零刚度隔振系统吸引子迁移控制特性
3
作者
马召召
余永华
+2 位作者
杨庆超
周瑞平
柴凯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0-739,共10页
非线性隔振系统普遍存在多稳态吸引子共存现象,运行在不同吸引子上时则具有不同的隔振效果.为保证非线性隔振系统处于最优的隔振状态,以双层准零刚度隔振(two-stage quasi-zero stiffness vibration isolation,TQZS VI)系统为对象,对其...
非线性隔振系统普遍存在多稳态吸引子共存现象,运行在不同吸引子上时则具有不同的隔振效果.为保证非线性隔振系统处于最优的隔振状态,以双层准零刚度隔振(two-stage quasi-zero stiffness vibration isolation,TQZS VI)系统为对象,对其吸引子迁移控制特性展开分析.首先,建立了TQZS VI系统动力学模型,采用参数延拓跟踪方法和并行胞映射方法分别揭示了TQZS VI系统全局分岔特性和吸引子共存特性,在不同激励力幅值作用下TQZS VI系统具有显著的分岔特性,包括周期运动(周期1,2和3等)以及混沌运动.然后,基于吸引子迁移控制理论,采用经典指数趋近律提出了一种基于滑模变结构的吸引子迁移控制方法,其无需建立非线性控制项且目标轨道函数传输域具备全局性.最后,采用所提出的吸引子迁移控制方法构建了TQZS VI系统迁移控制项,并揭示了TQZS VI系统在不同目标轨道以及吸引子之间的迁移控制特性.结果表明,基于滑模变结构的吸引子迁移控制方法能够有效控制TQZS VI系统的运动状态,可为非线性隔振系统状态控制和减振降噪提供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隔振
准零刚度
吸引子
滑模变结构
迁移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变刚度支承的转子系统振动控制策略
4
作者
金福艺
臧朝平
+3 位作者
邢广鹏
马钰祥
袁善虎
贾志刚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57-665,共9页
为了解决航空发动机转子结构工作过程中经历多阶共振对结构可靠性带来的不利影响,研究了基于主动变刚度支承的转子系统振动控制策略.在最优控制的框架内,分别设计了基于Bang-Bang控制和支承刚度梯度控制两种变刚度策略,其中支承刚度梯...
为了解决航空发动机转子结构工作过程中经历多阶共振对结构可靠性带来的不利影响,研究了基于主动变刚度支承的转子系统振动控制策略.在最优控制的框架内,分别设计了基于Bang-Bang控制和支承刚度梯度控制两种变刚度策略,其中支承刚度梯度控制又分为带转速保持控制和不带转速保持控制两种情况,将各控制策略应用在多支承柔性转子的振动控制中,仿真分析了减振效果.结果表明,Bang-Bang控制的变刚度策略下共振峰值衰减率最高可达80%,但该种控制策略对控制器响应的快速性要求很高.支承刚度梯度控制允许支承刚度渐变,同种工况下减振率最高可达25%.最后选择更适合工程应用的支承刚度梯度控制策略,利用形状记忆合金(SMA)变刚度支承-转子试验器进行了控制策略的有效性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刚度支承
转子系统
控制策略
振动抑制
BANG-BANG控制
刚度梯度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磁流变弹性体隔振器设计及其变刚度减振特性研究
5
作者
张宇
冷鼎鑫
+2 位作者
金俊龙
孙松磊
秦彤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66-973,1012,共9页
近年来,磁流变弹性体(MRE)隔振器在减振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为进一步探究该隔振器的系统性能,开展了智能叠层MRE隔振器设计,以及MRE隔振器的变刚度减振特性(振动控制)研究。首先,制备了MRE材料,并将制备好的MRE材料置于流变仪中,进行...
近年来,磁流变弹性体(MRE)隔振器在减振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为进一步探究该隔振器的系统性能,开展了智能叠层MRE隔振器设计,以及MRE隔振器的变刚度减振特性(振动控制)研究。首先,制备了MRE材料,并将制备好的MRE材料置于流变仪中,进行了不同磁场强度下的磁致弹性模量测试;然后,开发了智能叠层MRE隔振器,使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叠层MRE隔振器进行了磁场数值模拟,并对其进行了动力学测试及非线性力学建模;最后,搭建了基于叠层MRE隔振器的变刚度半主动隔振系统,设计了基于模糊控制算法的控制器,并分别仿真分析了近场地震波和远场地震波激励下,基于叠层MRE隔振器对被控系统的减振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从零场升至饱和磁感应强度,MRE的最大磁流变效应可增至220%;当线圈电流从0 A变化为3 A时,设计的叠层MRE隔振器的等效刚度从11.84 kN/m增加至37.15 kN/m,增量达214%;采用设计模糊控制器,叠层MRE隔振器能够显著衰减被控结构在外界随机激励下的动态响应,被控结构位移减振效果超过80.6%。由此可见,叠层MRE隔振器可有效应用于变刚度半主动振动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隔振器
磁流变弹性体
变刚度
振动控制
动力学建模
磁致力学特性
半主动隔振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分散式多通道振动主动控制算法稳定性分析及改进策略研究
6
作者
刘长猛
史鲲
+1 位作者
韩玉迎
傅晓晗
《固体火箭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0-315,共6页
分散式多通道振动主动控制技术具有计算量低、组合灵活等优势。然而,由于忽略了受控结构的部分信息,传统分散式多通道控制系统的稳定性难以得到保障,并且其稳定性与控制效果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基于对分散式多通道振动主动控制系...
分散式多通道振动主动控制技术具有计算量低、组合灵活等优势。然而,由于忽略了受控结构的部分信息,传统分散式多通道控制系统的稳定性难以得到保障,并且其稳定性与控制效果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基于对分散式多通道振动主动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分散式多通道振动主动控制算法,结合仿真对比了改进前后的抑振性能。结果表明:改进的分散式多通道振动主动控制算法实现了限制参数的实时估计与动态优化,使分散式多通道控制系统在抑振效果与稳定性之间达到最佳平衡,有效抑制次级通道特性发生突变结构的振动响应,两个通道的振动响应幅值分别降至控制前的11.8%和2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振动
多通道
分散式控制
振动主动控制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MRE耗能阻尼器力学性能及半主动控制分析
7
作者
杜永峰
屠旭松
韩博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03-709,826,共8页
根据磁流变弹性体(magnetorheological elastomer,简称MRE)的可调力学特性提出了基于MRE的新型耗能阻尼器,并对制备完成的硅橡胶基磁流变弹性体及阻尼器分别进行力学性能试验。利用Matlab/Simulink对各层均装有MRE阻尼器的7层框架结构...
根据磁流变弹性体(magnetorheological elastomer,简称MRE)的可调力学特性提出了基于MRE的新型耗能阻尼器,并对制备完成的硅橡胶基磁流变弹性体及阻尼器分别进行力学性能试验。利用Matlab/Simulink对各层均装有MRE阻尼器的7层框架结构进行建模仿真分析,将被动控制与基于半主动控制策略的经典最优控制和序列最优控制进行比较。力学测试结果表明:MRE在0~500 mT磁感应强度下其剪切模量变化值达到132.43 kPa,磁流变效应约提高274%;增大加载幅值和加载速率,均能提高MRE阻尼器的力学性能;对阻尼器施加电流激励,在0~10 A增大过程中其等效刚度和阻尼可以实现连续可调。仿真结果表明:基于MRE阻尼器的半主动控制系统可以有效减小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3种控制均能对结构动力响应起到良好的控制效果,其中序列最优控制算法的控制效果最为显著且精确度更高;系统在实际测试中需考虑多方面因素影响,尽可能减小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尼器
振动控制
磁流变弹性体
变刚度变阻尼
半主动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SMA支承的转子振动控制方法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
1
8
作者
马钰祥
臧朝平
+3 位作者
邢广鹏
金福艺
袁善虎
贾志刚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69-79,共11页
提出了基于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MA)可控刚度支承的转子系统过临界转速振动控制方法,并试验验证了其有效性。首先,通过对SMA弹簧开展刚度测试得到弹簧的变刚度特性,建立SMA弹簧温度-刚度模型,设计了SMA变刚度支承结构。然...
提出了基于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MA)可控刚度支承的转子系统过临界转速振动控制方法,并试验验证了其有效性。首先,通过对SMA弹簧开展刚度测试得到弹簧的变刚度特性,建立SMA弹簧温度-刚度模型,设计了SMA变刚度支承结构。然后,提出了一种基于变刚度支承的转子系统振动响应控制方法,以带有多个变刚度支承的柔性转子系统为例,对支承的变刚度策略进行优化设计。最后,开展了基于SMA可控刚度支承的转子系统振动控制试验,过1、2阶临界最大振幅减振率分别可达到39.84%和57.93%,验证了转子系统支承刚度变化策略对过临界转速时振动抑制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子
形状记忆合金
振动控制
变刚度
可控刚度支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多自由度结构-串并联调谐质量阻尼器减震性能
被引量:
1
9
作者
王振洲
安子凡
+1 位作者
曹黎媛
李春祥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8-325,共8页
针对提出的串并联调谐质量阻尼器(TTMD)减震系统,采用粒子群算法,在频域内对多自由度结构⁃TTMD系统进行优化分析。建立多自由度结构⁃TTMD系统减震控制仿真分析模型,分别考虑不同类型实际地震记录,在时域内研究了TTMD对结构地震响应的控...
针对提出的串并联调谐质量阻尼器(TTMD)减震系统,采用粒子群算法,在频域内对多自由度结构⁃TTMD系统进行优化分析。建立多自由度结构⁃TTMD系统减震控制仿真分析模型,分别考虑不同类型实际地震记录,在时域内研究了TTMD对结构地震响应的控制效率,并与相同总质量比的调谐质量阻尼器(TMD)进行比较。进一步考虑了结构刚度发生10%和30%退化的情况,分析了TTMD系统对刚度退化结构的减震效果。数值结果表明,TTMD系统减震性能和鲁棒性能优于TMD系统,且具有阻尼需求小、安装简单、易于实现等优势,是一种增强型减震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振动控制
串并联调谐质量阻尼器
刚度退化
动力时程分析
减震鲁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变刚度半主动结构振动控制
被引量:
20
10
作者
刘季
李敏霞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1999年第2期166-172,共7页
变刚度半主动控制是通过改变结构的刚度来减小结构的振动反应。本文提出了变刚度半主动控制系统及其理论,并研制了该系统,成功地实现了变刚度半主动控制振动台试验。试验与分析表明,所提出和研制的半主动控制系统能够有效地减小结构...
变刚度半主动控制是通过改变结构的刚度来减小结构的振动反应。本文提出了变刚度半主动控制系统及其理论,并研制了该系统,成功地实现了变刚度半主动控制振动台试验。试验与分析表明,所提出和研制的半主动控制系统能够有效地减小结构的振动反应。该系统可实现全部硬件化、构造简单、造价低、健壮性好、鲁棒性好,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振动
振动控制
变刚度
半主动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三轴稳定挠性卫星姿态机动时变滑模变结构和主动振动控制
被引量:
22
11
作者
胡庆雷
马广富
+1 位作者
姜野
刘亚秋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2-126,共5页
针对带有控制受限的挠性卫星的姿态机动和振动控制问题,给出了一类仅利用输出信息的变结构控制和基于智能材料的主动振动控制技术相结合的复合控制方法.首先给出变结构姿态控制器的设计来完成卫星姿态机动,并给出一种切换机制以实现挠...
针对带有控制受限的挠性卫星的姿态机动和振动控制问题,给出了一类仅利用输出信息的变结构控制和基于智能材料的主动振动控制技术相结合的复合控制方法.首先给出变结构姿态控制器的设计来完成卫星姿态机动,并给出一种切换机制以实现挠性卫星快速姿态机动;其次,采用分布式压电元件作为作动器,设计了应变速率反馈补偿器以增加挠性结构的阻尼,使其振动能够很快衰减.最后,将本文提出的方法应用于三轴稳定挠性卫星的姿态机动控制,仿真结果表明:在推力器的控制受限条件下,完成姿态机动的同时,有效地抑制挠性附件的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挠性卫星
变结构控制
姿态机动
控制受限
主动振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变刚度半主动结构振动控制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
15
12
作者
李敏霞
刘季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90-95,共6页
本文成功地完成了五层框架(1:4模型)的变刚度半主动结构振动控制的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这不仅是我国的第一个变刚度半主动结构振动控制的试验,在国际上也是少数几例之一。本文介绍了试验系统的构成、试验内容、试验结果的分析及试验结...
本文成功地完成了五层框架(1:4模型)的变刚度半主动结构振动控制的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这不仅是我国的第一个变刚度半主动结构振动控制的试验,在国际上也是少数几例之一。本文介绍了试验系统的构成、试验内容、试验结果的分析及试验结论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控制
半主动控制
变刚度
试验研究
结构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电液式变刚度结构振动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
8
13
作者
李敏霞
刘季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1999年第2期81-83,共3页
本文首先介绍了电液式可变刚度系统的原理,然后给出了其结构振动控制系统的方程,最后对该控制系统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结构振动控制
可变刚度
稳定性
电液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考虑机端电压限制的多重非线性变结构励磁控制
被引量:
21
14
作者
万黎
邓长虹
陈允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86-92,共7页
针对电力系统暂态过程的非线性特性,设计了一种考虑电压限制的多重非线性变结构励磁控制器,根据控制目标将控制器分2层设计。下层控制器由稳定控制和电压限制控制组成。稳定控制通过计算系统的暂态能量函数,得到稳定流形作为切换面,然...
针对电力系统暂态过程的非线性特性,设计了一种考虑电压限制的多重非线性变结构励磁控制器,根据控制目标将控制器分2层设计。下层控制器由稳定控制和电压限制控制组成。稳定控制通过计算系统的暂态能量函数,得到稳定流形作为切换面,然后设计相应的变结构非线性励磁控制律,将系统限制在所设计的稳定流形上,以稳定系统;电压限制控制则利用零动态原理,使电压回复到限制区内。上层控制器通过适当的切换律,将下层控制器进行切换,在稳定系统和限制机端电压之间进行协调。在设计时考虑了系统参数不确定性,从而控制律具有一定的鲁棒性。稳定控制设计中未使用任何线性化方法,因而控制律对系统的非线性特性完全适应。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器在稳定系统的同时,有效的限制了机端电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结构控制
李雅普诺夫函数
暂态稳定
零动态
励磁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SVC与发电机励磁的非线性变结构协调控制
被引量:
12
15
作者
康忠健
勾松波
+1 位作者
孟繁玉
刘宝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95-1000,共6页
针对电力系统的强非线性和不确定性特点及精确反馈线性化的不足,引入自抗扰控制技术设计了能同时改善电力系统功角稳定和电压动态特性的静止无功补偿(SVC)与发电机励磁的变结构协调控制器。扩张状态观测器的动态补偿作用不仅使励磁控制...
针对电力系统的强非线性和不确定性特点及精确反馈线性化的不足,引入自抗扰控制技术设计了能同时改善电力系统功角稳定和电压动态特性的静止无功补偿(SVC)与发电机励磁的变结构协调控制器。扩张状态观测器的动态补偿作用不仅使励磁控制与SVC控制实现解耦,而且使二者均能实现当地信号控制。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非线性鲁棒变结构协调控制器能有效地改善系统的动态稳定性。所设计的控制器对系统运行点和网络结构的变化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稳定
静止无功补偿器
励磁控制
变结构控制
扩张状态观测器
非线性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滑模扰动观测器的磁轴承主动振动控制
被引量:
19
16
作者
韩邦成
崔华
汤恩琼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63-570,共8页
由于磁悬浮控制力矩陀螺转子的不平衡振动会造成控制力矩陀螺系统的同频扰动,影响卫星姿态控制精度与卫星载荷精度,本文提出了基于滑模变结构扰动观测器的磁轴承主动振动控制方法。首先,对不平衡扰动力和力矩作用下的磁轴承-转子系统进...
由于磁悬浮控制力矩陀螺转子的不平衡振动会造成控制力矩陀螺系统的同频扰动,影响卫星姿态控制精度与卫星载荷精度,本文提出了基于滑模变结构扰动观测器的磁轴承主动振动控制方法。首先,对不平衡扰动力和力矩作用下的磁轴承-转子系统进行建模;接着,设计了滑模变结构扰动观测器观测不平衡扰动力和力矩;然后,利用跟踪微分器估计位移传感器输出信号的微分获取速度信号,降低观测器的阶数;最后,将滑模扰动观测器的输出引入磁轴承控制器,对观测得到的同频不平衡扰动力和力矩进行补偿。仿真和试验结果均表明,设计的滑模变结构观测器实现了对不平衡扰动的观测,通过控制器有效地实现了对不平衡扰动的补偿,减少了72%的同频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轴承
振动控制
扰动观测器
变结构控制
微分跟踪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独立驱动电动汽车稳定性的滑模变结构控制
被引量:
38
17
作者
林程
彭春雷
曹万科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2-138,共7页
为充分利用双电机独立驱动电动汽车两侧电机独立可控这个特点来提高车辆稳定性,在研究汽车动力学与稳定性特点的基础上,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了包括任意路径下的单点预瞄驾驶员模型和"魔术公式"轮胎模型在内的8自由度的&qu...
为充分利用双电机独立驱动电动汽车两侧电机独立可控这个特点来提高车辆稳定性,在研究汽车动力学与稳定性特点的基础上,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了包括任意路径下的单点预瞄驾驶员模型和"魔术公式"轮胎模型在内的8自由度的"人-车"闭环动力学仿真平台。运用滑模变结构控制原理,分别设计了以两侧电机为执行机构,以横摆角速度、质心侧偏角和横摆角速度与质心侧偏角联合为控制变量的3种等速趋近滑模变结构控制器,在仿真平台进行了稳定性控制的仿真。结果表明,3种控制器均可有效提高汽车极端工况下的操纵稳定性,其中,又以横摆角速度与质心侧偏角为联合控制变量的控制器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驱动电动车
稳定性控制
驾驶员模型
滑模变结构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空间飞行器大角度机动递阶饱和控制律设计
被引量:
6
18
作者
董朝阳
华莹
+1 位作者
陈宇
王青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74-978,共5页
针对以飞轮为执行机构的空间飞行器进行姿态大角度机动递阶饱和控制。在初始状态任意,反作用轮输出力矩受限、速率饱和约束条件下,提出递阶饱和的变结构机动策略,即针对飞行器的运动学模型,利用飞行器的误差四元数和角速度,通过绕瞬时...
针对以飞轮为执行机构的空间飞行器进行姿态大角度机动递阶饱和控制。在初始状态任意,反作用轮输出力矩受限、速率饱和约束条件下,提出递阶饱和的变结构机动策略,即针对飞行器的运动学模型,利用飞行器的误差四元数和角速度,通过绕瞬时欧拉轴旋转,引入误差四元数限幅器,对姿态偏差进行逐次消除,提出了不需事先规划轨迹的绕欧拉轴逐次逼近控制算法。并且引入模糊推理规则来改进递阶饱和变结构控制设计,使得系统轨迹既能快速趋近滑动面又能降低抖振,有效减弱了一般变结构控制律中抖振问题,从而提高了变结构控制律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飞行器姿态控制
变结构控制
模糊控制
LYAPUNOV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陀螺稳定平台的滑膜变结构控制实验研究
被引量:
8
19
作者
姚兆
刘杰
+2 位作者
李允公
衣英刚
高飞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019-1024,共6页
针对高精度陀螺稳定平台快速隔离扰动、稳定视轴的要求,设计了以挠性陀螺为惯性传感器的双轴陀螺稳定平台。介绍了该平台的结构,分析了影响平台稳定精度的因素,并针对速率陀螺反馈加传统PID控制不能实现稳定角度无静差的问题,尝试了一...
针对高精度陀螺稳定平台快速隔离扰动、稳定视轴的要求,设计了以挠性陀螺为惯性传感器的双轴陀螺稳定平台。介绍了该平台的结构,分析了影响平台稳定精度的因素,并针对速率陀螺反馈加传统PID控制不能实现稳定角度无静差的问题,尝试了一种滑膜变结构控制策略。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滑膜变结构控制方法后,陀螺稳定平台精度可提高5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控制论
陀螺稳定平台
瞄准线稳定
滑膜变结构控制
挠性陀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非线性能量阱技术研究综述
被引量:
37
20
作者
鲁正
王自欣
吕西林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6,26,共17页
结构振动问题普遍存在于各个工程领域,有效地抑制结构振动对提高零件的加工质量、延长机械的使用寿命以及增加结构的安全性与舒适度至关重要。非线性能量阱(NES)以其轻质,鲁棒性强,减振频带宽等优点,在非线性消能减振方面具有良好的应...
结构振动问题普遍存在于各个工程领域,有效地抑制结构振动对提高零件的加工质量、延长机械的使用寿命以及增加结构的安全性与舒适度至关重要。非线性能量阱(NES)以其轻质,鲁棒性强,减振频带宽等优点,在非线性消能减振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介绍了非线性能量阱的基本概念、发展与研究现状,综述了非线性能量阱在土木工程、航空航天领域、机械领域、生命线工程以及能量采集中的应用进展。在此基础上,对非线性能量阱的设计与应用进行了评述,指出其在工程应用中的优势与不足,并针对实际工程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对非线性能量阱技术的后续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能量阱(NES)
非线性阻尼器
刚度非线性
消能减振
结构振动控制
颗粒阻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可控刚度支承结构动力学特性实验研究
1
作者
龚存忠
王贵龙
国阳
徐科繁
张广辉
机构
上海船舶设备研究所
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工程与科学学院
出处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84-288,298,共6页
文摘
为研究支承结构的刚度特性及其对转子系统动力学性能的影响,设计并搭建了可控刚度支承结构试验台。针对某船用汽轮给水机组转子,利用有限元方法建立其模化转子模型,依次开展了模化转子临界转速及模态振型仿真、支承刚度敏感性仿真、不平衡响应试验等。研究结果表明:可控刚度支承结构有效调节了转子临界转速,减少了转子振动峰值;通过调整鼠笼和金属橡胶环的刚度范围,实现了对转子不平衡响应的显著减振效果,减振效果达到39.22%。该研究为舰船动力装置转子系统的减振优化设计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和工程参考。
关键词
可控刚度支承结构
模化转子
刚度调节
临界转速
不平衡响应
减振效果
Keywords
control
lable
stiffness
support structure
modeled rotor
stiffness
adjustment
critical speed
unbalance response
vibration
reduction
分类号
V245.3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飞行器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磁流变的推进轴系全工况变刚度变阻尼减振控制
2
作者
吴源良
李雨铮
黄惠
陈淑梅
机构
福州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福州大学流体动力与电液智能控制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出处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90-199,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105053)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1J0130060)。
文摘
针对磁流变液吸振器在推进轴系纵振控制应用时面临的单频、多频及刚度阻尼超范围等问题,该研究基于变刚度变阻尼磁流变液吸振器提出了一种能够实现频率同调且阻尼寻优的半主动控制方法,以拓宽推进轴系减振频宽。首先,构建推进轴系-磁流变吸振器耦合模型并建立动力学方程,分析推进轴的纵振特性;其次,以刚度阻尼最优控制准则为约束和被控对象位移零追踪为控制目标,设计积分滑模控制器,并进行Lyapunov稳定性分析;然后,对推进轴系进行振动控制仿真,分析半主动吸振效果,验证积分滑模控制的有效性;最后,搭建试验平台进行缩比吸振试验。试验表明,该吸振方法能使不同工况下的推进轴系快速达到稳态,并且有效降低推进轴系激振频率6.0~30.0 Hz内传递至推力轴承基座的振动加速度级。该吸振新方法不仅有望突破变工况下推进轴系减振瓶颈,也将丰富振动控制领域理论基础,为同类吸振问题提供共性理论指导。
关键词
推进轴系
纵振控制
变刚度变阻尼
磁流变吸振器
半主动控制
积分滑模控制
Keywords
propulsion shafting
longitudinal
vibration
control
variable
stiffness
and
variable
damping
magnetorheological
vibration
absorber
semi-active
vibration
control
integral sliding mode
control
分类号
U664.2 [交通运输工程—船舶及航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双层准零刚度隔振系统吸引子迁移控制特性
3
作者
马召召
余永华
杨庆超
周瑞平
柴凯
机构
武汉理工大学船海与能源动力工程学院
海军工程大学舰船与海洋学院
出处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0-739,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839005,52201389)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3YFB2503905)
+1 种基金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2022CFB405)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24M762518)资助项目.
文摘
非线性隔振系统普遍存在多稳态吸引子共存现象,运行在不同吸引子上时则具有不同的隔振效果.为保证非线性隔振系统处于最优的隔振状态,以双层准零刚度隔振(two-stage quasi-zero stiffness vibration isolation,TQZS VI)系统为对象,对其吸引子迁移控制特性展开分析.首先,建立了TQZS VI系统动力学模型,采用参数延拓跟踪方法和并行胞映射方法分别揭示了TQZS VI系统全局分岔特性和吸引子共存特性,在不同激励力幅值作用下TQZS VI系统具有显著的分岔特性,包括周期运动(周期1,2和3等)以及混沌运动.然后,基于吸引子迁移控制理论,采用经典指数趋近律提出了一种基于滑模变结构的吸引子迁移控制方法,其无需建立非线性控制项且目标轨道函数传输域具备全局性.最后,采用所提出的吸引子迁移控制方法构建了TQZS VI系统迁移控制项,并揭示了TQZS VI系统在不同目标轨道以及吸引子之间的迁移控制特性.结果表明,基于滑模变结构的吸引子迁移控制方法能够有效控制TQZS VI系统的运动状态,可为非线性隔振系统状态控制和减振降噪提供一种新思路.
关键词
非线性隔振
准零刚度
吸引子
滑模变结构
迁移控制
Keywords
nonlinear
vibration
isolation
quasi-zero
stiffness
attractor
sliding mode
variable
structure
migration
control
分类号
O328 [理学—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变刚度支承的转子系统振动控制策略
4
作者
金福艺
臧朝平
邢广鹏
马钰祥
袁善虎
贾志刚
机构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
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发动机研究院
出处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57-665,共9页
文摘
为了解决航空发动机转子结构工作过程中经历多阶共振对结构可靠性带来的不利影响,研究了基于主动变刚度支承的转子系统振动控制策略.在最优控制的框架内,分别设计了基于Bang-Bang控制和支承刚度梯度控制两种变刚度策略,其中支承刚度梯度控制又分为带转速保持控制和不带转速保持控制两种情况,将各控制策略应用在多支承柔性转子的振动控制中,仿真分析了减振效果.结果表明,Bang-Bang控制的变刚度策略下共振峰值衰减率最高可达80%,但该种控制策略对控制器响应的快速性要求很高.支承刚度梯度控制允许支承刚度渐变,同种工况下减振率最高可达25%.最后选择更适合工程应用的支承刚度梯度控制策略,利用形状记忆合金(SMA)变刚度支承-转子试验器进行了控制策略的有效性验证.
关键词
变刚度支承
转子系统
控制策略
振动抑制
BANG-BANG控制
刚度梯度控制
Keywords
variable
stiffness
support
rotor system
control
strategy
vibration
reduction
Bang-Bang
control
stiffness
gradient
control
分类号
V231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磁流变弹性体隔振器设计及其变刚度减振特性研究
5
作者
张宇
冷鼎鑫
金俊龙
孙松磊
秦彤
机构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三研究所
河南省水下智能装备重点实验室
中国海洋大学工程学院
出处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66-973,1012,共9页
基金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ZR2022ME001)。
文摘
近年来,磁流变弹性体(MRE)隔振器在减振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为进一步探究该隔振器的系统性能,开展了智能叠层MRE隔振器设计,以及MRE隔振器的变刚度减振特性(振动控制)研究。首先,制备了MRE材料,并将制备好的MRE材料置于流变仪中,进行了不同磁场强度下的磁致弹性模量测试;然后,开发了智能叠层MRE隔振器,使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叠层MRE隔振器进行了磁场数值模拟,并对其进行了动力学测试及非线性力学建模;最后,搭建了基于叠层MRE隔振器的变刚度半主动隔振系统,设计了基于模糊控制算法的控制器,并分别仿真分析了近场地震波和远场地震波激励下,基于叠层MRE隔振器对被控系统的减振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从零场升至饱和磁感应强度,MRE的最大磁流变效应可增至220%;当线圈电流从0 A变化为3 A时,设计的叠层MRE隔振器的等效刚度从11.84 kN/m增加至37.15 kN/m,增量达214%;采用设计模糊控制器,叠层MRE隔振器能够显著衰减被控结构在外界随机激励下的动态响应,被控结构位移减振效果超过80.6%。由此可见,叠层MRE隔振器可有效应用于变刚度半主动振动控制。
关键词
智能隔振器
磁流变弹性体
变刚度
振动控制
动力学建模
磁致力学特性
半主动隔振控制
Keywords
smart
vibration
isolator
magnetorheological elastomer(MRE)
variable
stiffness
vibration
control
dynamic modeling
magnetic properties
semi-active
vibration
isolation
control
分类号
TH113.1 [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分散式多通道振动主动控制算法稳定性分析及改进策略研究
6
作者
刘长猛
史鲲
韩玉迎
傅晓晗
机构
西安航天动力技术研究所
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
出处
《固体火箭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0-315,共6页
文摘
分散式多通道振动主动控制技术具有计算量低、组合灵活等优势。然而,由于忽略了受控结构的部分信息,传统分散式多通道控制系统的稳定性难以得到保障,并且其稳定性与控制效果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基于对分散式多通道振动主动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分散式多通道振动主动控制算法,结合仿真对比了改进前后的抑振性能。结果表明:改进的分散式多通道振动主动控制算法实现了限制参数的实时估计与动态优化,使分散式多通道控制系统在抑振效果与稳定性之间达到最佳平衡,有效抑制次级通道特性发生突变结构的振动响应,两个通道的振动响应幅值分别降至控制前的11.8%和24.9%。
关键词
结构振动
多通道
分散式控制
振动主动控制
稳定性
Keywords
structural
vibration
multi-channel
decentralized
control
active
vibration
control
stability
分类号
V414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MRE耗能阻尼器力学性能及半主动控制分析
7
作者
杜永峰
屠旭松
韩博
机构
兰州理工大学防震减灾研究所
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减震隔震技术研发甘肃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出处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03-709,826,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778276)。
文摘
根据磁流变弹性体(magnetorheological elastomer,简称MRE)的可调力学特性提出了基于MRE的新型耗能阻尼器,并对制备完成的硅橡胶基磁流变弹性体及阻尼器分别进行力学性能试验。利用Matlab/Simulink对各层均装有MRE阻尼器的7层框架结构进行建模仿真分析,将被动控制与基于半主动控制策略的经典最优控制和序列最优控制进行比较。力学测试结果表明:MRE在0~500 mT磁感应强度下其剪切模量变化值达到132.43 kPa,磁流变效应约提高274%;增大加载幅值和加载速率,均能提高MRE阻尼器的力学性能;对阻尼器施加电流激励,在0~10 A增大过程中其等效刚度和阻尼可以实现连续可调。仿真结果表明:基于MRE阻尼器的半主动控制系统可以有效减小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3种控制均能对结构动力响应起到良好的控制效果,其中序列最优控制算法的控制效果最为显著且精确度更高;系统在实际测试中需考虑多方面因素影响,尽可能减小误差。
关键词
阻尼器
振动控制
磁流变弹性体
变刚度变阻尼
半主动控制策略
Keywords
damper
vibration
control
magnetorheological elastomer
variable
stiffness
and damping
semiactive
control
strategy
分类号
TU352.11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TU375.4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TH145.9 [一般工业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SMA支承的转子振动控制方法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
1
8
作者
马钰祥
臧朝平
邢广鹏
金福艺
袁善虎
贾志刚
机构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
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发动机研究院
出处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69-79,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2072146)。
文摘
提出了基于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MA)可控刚度支承的转子系统过临界转速振动控制方法,并试验验证了其有效性。首先,通过对SMA弹簧开展刚度测试得到弹簧的变刚度特性,建立SMA弹簧温度-刚度模型,设计了SMA变刚度支承结构。然后,提出了一种基于变刚度支承的转子系统振动响应控制方法,以带有多个变刚度支承的柔性转子系统为例,对支承的变刚度策略进行优化设计。最后,开展了基于SMA可控刚度支承的转子系统振动控制试验,过1、2阶临界最大振幅减振率分别可达到39.84%和57.93%,验证了转子系统支承刚度变化策略对过临界转速时振动抑制的有效性。
关键词
转子
形状记忆合金
振动控制
变刚度
可控刚度支承
Keywords
rotor
shape memory alloy
vibration
control
variable
stiffness
control
lable
stiffness
support
分类号
V231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多自由度结构-串并联调谐质量阻尼器减震性能
被引量:
1
9
作者
王振洲
安子凡
曹黎媛
李春祥
机构
上海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
出处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8-325,共8页
基金
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扬帆计划资助项目(21YF14127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978391)。
文摘
针对提出的串并联调谐质量阻尼器(TTMD)减震系统,采用粒子群算法,在频域内对多自由度结构⁃TTMD系统进行优化分析。建立多自由度结构⁃TTMD系统减震控制仿真分析模型,分别考虑不同类型实际地震记录,在时域内研究了TTMD对结构地震响应的控制效率,并与相同总质量比的调谐质量阻尼器(TMD)进行比较。进一步考虑了结构刚度发生10%和30%退化的情况,分析了TTMD系统对刚度退化结构的减震效果。数值结果表明,TTMD系统减震性能和鲁棒性能优于TMD系统,且具有阻尼需求小、安装简单、易于实现等优势,是一种增强型减震系统。
关键词
结构振动控制
串并联调谐质量阻尼器
刚度退化
动力时程分析
减震鲁棒性
Keywords
structural vibration control
tuned tandem mass dampers
stiffness
degradation
dynamic time-history analysis
earthquake attenuation robustness
分类号
TU352.1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变刚度半主动结构振动控制
被引量:
20
10
作者
刘季
李敏霞
机构
哈尔滨建筑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华南建设学院工程抗震研究中心
出处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1999年第2期166-172,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文摘
变刚度半主动控制是通过改变结构的刚度来减小结构的振动反应。本文提出了变刚度半主动控制系统及其理论,并研制了该系统,成功地实现了变刚度半主动控制振动台试验。试验与分析表明,所提出和研制的半主动控制系统能够有效地减小结构的振动反应。该系统可实现全部硬件化、构造简单、造价低、健壮性好、鲁棒性好,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结构振动
振动控制
变刚度
半主动控制系统
Keywords
structural
vibration
vibration
control
variable
stiffness
semiactive
control
system
分类号
TU311.3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轴稳定挠性卫星姿态机动时变滑模变结构和主动振动控制
被引量:
22
11
作者
胡庆雷
马广富
姜野
刘亚秋
机构
哈尔滨工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系
东北林业大学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
出处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2-126,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0774062)
高校博士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070213061)
+1 种基金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
黑龙江省留学回国人员科学基金资助项目(LC08C01).
文摘
针对带有控制受限的挠性卫星的姿态机动和振动控制问题,给出了一类仅利用输出信息的变结构控制和基于智能材料的主动振动控制技术相结合的复合控制方法.首先给出变结构姿态控制器的设计来完成卫星姿态机动,并给出一种切换机制以实现挠性卫星快速姿态机动;其次,采用分布式压电元件作为作动器,设计了应变速率反馈补偿器以增加挠性结构的阻尼,使其振动能够很快衰减.最后,将本文提出的方法应用于三轴稳定挠性卫星的姿态机动控制,仿真结果表明:在推力器的控制受限条件下,完成姿态机动的同时,有效地抑制挠性附件的振动.
关键词
挠性卫星
变结构控制
姿态机动
控制受限
主动振动控制
Keywords
flexible satellite
variable
structure
control
attitude maneuver
control
input constraint
active
vibration
control
分类号
V448.2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飞行器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变刚度半主动结构振动控制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
15
12
作者
李敏霞
刘季
机构
华南建设学院(西院)
哈尔滨建筑大学
出处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90-95,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文摘
本文成功地完成了五层框架(1:4模型)的变刚度半主动结构振动控制的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这不仅是我国的第一个变刚度半主动结构振动控制的试验,在国际上也是少数几例之一。本文介绍了试验系统的构成、试验内容、试验结果的分析及试验结论等。
关键词
振动控制
半主动控制
变刚度
试验研究
结构振动
Keywords
vibration
control
, Semiactive
structural
control
,
variable stiffness
, Test
分类号
TU311.3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P315.9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电液式变刚度结构振动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
8
13
作者
李敏霞
刘季
机构
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工程抗震研究中心
哈尔滨建筑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出处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1999年第2期81-83,共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文摘
本文首先介绍了电液式可变刚度系统的原理,然后给出了其结构振动控制系统的方程,最后对该控制系统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结构振动控制
可变刚度
稳定性
电液式
Keywords
structural vibration control
,
variable stiffness
,
stability
分类号
TB123 [理学—工程力学]
O328 [理学—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考虑机端电压限制的多重非线性变结构励磁控制
被引量:
21
14
作者
万黎
邓长虹
陈允平
机构
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出处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86-92,共7页
基金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6ABA214)
文摘
针对电力系统暂态过程的非线性特性,设计了一种考虑电压限制的多重非线性变结构励磁控制器,根据控制目标将控制器分2层设计。下层控制器由稳定控制和电压限制控制组成。稳定控制通过计算系统的暂态能量函数,得到稳定流形作为切换面,然后设计相应的变结构非线性励磁控制律,将系统限制在所设计的稳定流形上,以稳定系统;电压限制控制则利用零动态原理,使电压回复到限制区内。上层控制器通过适当的切换律,将下层控制器进行切换,在稳定系统和限制机端电压之间进行协调。在设计时考虑了系统参数不确定性,从而控制律具有一定的鲁棒性。稳定控制设计中未使用任何线性化方法,因而控制律对系统的非线性特性完全适应。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器在稳定系统的同时,有效的限制了机端电压。
关键词
变结构控制
李雅普诺夫函数
暂态稳定
零动态
励磁控制
Keywords
variable
structure
control
Lyapunov function transient
stability
zero dynamic
excitation
control
分类号
TM761 [电气工程—电力系统及自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SVC与发电机励磁的非线性变结构协调控制
被引量:
12
15
作者
康忠健
勾松波
孟繁玉
刘宝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电气工程系
胜利油田石油管理局电力管理总公司
山东理工大学电气工程系
出处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95-1000,共6页
基金
教育部博士点新教师资助(20070425518)~~
文摘
针对电力系统的强非线性和不确定性特点及精确反馈线性化的不足,引入自抗扰控制技术设计了能同时改善电力系统功角稳定和电压动态特性的静止无功补偿(SVC)与发电机励磁的变结构协调控制器。扩张状态观测器的动态补偿作用不仅使励磁控制与SVC控制实现解耦,而且使二者均能实现当地信号控制。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非线性鲁棒变结构协调控制器能有效地改善系统的动态稳定性。所设计的控制器对系统运行点和网络结构的变化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鲁棒性。
关键词
电力系统稳定
静止无功补偿器
励磁控制
变结构控制
扩张状态观测器
非线性控制
Keywords
power system
stability
SVC
excitation
control
variable
structure
control
extended-states-observer
nonlinear
control
分类号
TM73 [电气工程—电力系统及自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滑模扰动观测器的磁轴承主动振动控制
被引量:
19
16
作者
韩邦成
崔华
汤恩琼
机构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惯性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出处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63-570,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61174134)
国家973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资助项目(No.2009CB72400103)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No.YWF-11-02-255)
文摘
由于磁悬浮控制力矩陀螺转子的不平衡振动会造成控制力矩陀螺系统的同频扰动,影响卫星姿态控制精度与卫星载荷精度,本文提出了基于滑模变结构扰动观测器的磁轴承主动振动控制方法。首先,对不平衡扰动力和力矩作用下的磁轴承-转子系统进行建模;接着,设计了滑模变结构扰动观测器观测不平衡扰动力和力矩;然后,利用跟踪微分器估计位移传感器输出信号的微分获取速度信号,降低观测器的阶数;最后,将滑模扰动观测器的输出引入磁轴承控制器,对观测得到的同频不平衡扰动力和力矩进行补偿。仿真和试验结果均表明,设计的滑模变结构观测器实现了对不平衡扰动的观测,通过控制器有效地实现了对不平衡扰动的补偿,减少了72%的同频振动。
关键词
磁轴承
振动控制
扰动观测器
变结构控制
微分跟踪器
Keywords
magnetic bearing
vibration
suppression
disturbance observer
variable
structure
control
tracking-differentiator
分类号
V448.22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飞行器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独立驱动电动汽车稳定性的滑模变结构控制
被引量:
38
17
作者
林程
彭春雷
曹万科
机构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出处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2-138,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75043)资助
文摘
为充分利用双电机独立驱动电动汽车两侧电机独立可控这个特点来提高车辆稳定性,在研究汽车动力学与稳定性特点的基础上,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了包括任意路径下的单点预瞄驾驶员模型和"魔术公式"轮胎模型在内的8自由度的"人-车"闭环动力学仿真平台。运用滑模变结构控制原理,分别设计了以两侧电机为执行机构,以横摆角速度、质心侧偏角和横摆角速度与质心侧偏角联合为控制变量的3种等速趋近滑模变结构控制器,在仿真平台进行了稳定性控制的仿真。结果表明,3种控制器均可有效提高汽车极端工况下的操纵稳定性,其中,又以横摆角速度与质心侧偏角为联合控制变量的控制器效果最好。
关键词
独立驱动电动车
稳定性控制
驾驶员模型
滑模变结构控制器
Keywords
independent drive electric vehicles
stability
control
driver model
sliding mode
variable
structure
control
ler
分类号
U469.72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空间飞行器大角度机动递阶饱和控制律设计
被引量:
6
18
作者
董朝阳
华莹
陈宇
王青
机构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自动控制系
出处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74-978,共5页
文摘
针对以飞轮为执行机构的空间飞行器进行姿态大角度机动递阶饱和控制。在初始状态任意,反作用轮输出力矩受限、速率饱和约束条件下,提出递阶饱和的变结构机动策略,即针对飞行器的运动学模型,利用飞行器的误差四元数和角速度,通过绕瞬时欧拉轴旋转,引入误差四元数限幅器,对姿态偏差进行逐次消除,提出了不需事先规划轨迹的绕欧拉轴逐次逼近控制算法。并且引入模糊推理规则来改进递阶饱和变结构控制设计,使得系统轨迹既能快速趋近滑动面又能降低抖振,有效减弱了一般变结构控制律中抖振问题,从而提高了变结构控制律的品质。
关键词
空间飞行器姿态控制
变结构控制
模糊控制
LYAPUNOV稳定性
Keywords
Spacecraft attitude
control
variable
structure
control
Fuzzy
control
Lyapunov
stability
分类号
V448.22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飞行器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陀螺稳定平台的滑膜变结构控制实验研究
被引量:
8
19
作者
姚兆
刘杰
李允公
衣英刚
高飞
机构
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装甲兵技术学院
出处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019-1024,共6页
文摘
针对高精度陀螺稳定平台快速隔离扰动、稳定视轴的要求,设计了以挠性陀螺为惯性传感器的双轴陀螺稳定平台。介绍了该平台的结构,分析了影响平台稳定精度的因素,并针对速率陀螺反馈加传统PID控制不能实现稳定角度无静差的问题,尝试了一种滑膜变结构控制策略。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滑膜变结构控制方法后,陀螺稳定平台精度可提高50%以上。
关键词
工程控制论
陀螺稳定平台
瞄准线稳定
滑膜变结构控制
挠性陀螺
Keywords
engineering cybernetics
gyro stabilized platform
line of sight stabilization
sliding mode
variable
structure
control
flexible gyro
分类号
TP273.2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非线性能量阱技术研究综述
被引量:
37
20
作者
鲁正
王自欣
吕西林
机构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
同济大学结构防灾减灾工程系
出处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6,26,共17页
基金
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2018YFC07056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922080)
+1 种基金
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计划(18XD1403900)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
文摘
结构振动问题普遍存在于各个工程领域,有效地抑制结构振动对提高零件的加工质量、延长机械的使用寿命以及增加结构的安全性与舒适度至关重要。非线性能量阱(NES)以其轻质,鲁棒性强,减振频带宽等优点,在非线性消能减振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介绍了非线性能量阱的基本概念、发展与研究现状,综述了非线性能量阱在土木工程、航空航天领域、机械领域、生命线工程以及能量采集中的应用进展。在此基础上,对非线性能量阱的设计与应用进行了评述,指出其在工程应用中的优势与不足,并针对实际工程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对非线性能量阱技术的后续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非线性能量阱(NES)
非线性阻尼器
刚度非线性
消能减振
结构振动控制
颗粒阻尼
Keywords
nonlinear energy sink(NES)
nonlinear damper
nonlinear
stiffness
vibration
energy dissipation
structural vibration control
particle damping
分类号
TU352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TB535 [理学—声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可控刚度支承结构动力学特性实验研究
龚存忠
王贵龙
国阳
徐科繁
张广辉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磁流变的推进轴系全工况变刚度变阻尼减振控制
吴源良
李雨铮
黄惠
陈淑梅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双层准零刚度隔振系统吸引子迁移控制特性
马召召
余永华
杨庆超
周瑞平
柴凯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基于变刚度支承的转子系统振动控制策略
金福艺
臧朝平
邢广鹏
马钰祥
袁善虎
贾志刚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磁流变弹性体隔振器设计及其变刚度减振特性研究
张宇
冷鼎鑫
金俊龙
孙松磊
秦彤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分散式多通道振动主动控制算法稳定性分析及改进策略研究
刘长猛
史鲲
韩玉迎
傅晓晗
《固体火箭技术》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MRE耗能阻尼器力学性能及半主动控制分析
杜永峰
屠旭松
韩博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基于SMA支承的转子振动控制方法与试验研究
马钰祥
臧朝平
邢广鹏
金福艺
袁善虎
贾志刚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多自由度结构-串并联调谐质量阻尼器减震性能
王振洲
安子凡
曹黎媛
李春祥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变刚度半主动结构振动控制
刘季
李敏霞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1999
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三轴稳定挠性卫星姿态机动时变滑模变结构和主动振动控制
胡庆雷
马广富
姜野
刘亚秋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2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变刚度半主动结构振动控制的试验研究
李敏霞
刘季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1998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电液式变刚度结构振动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李敏霞
刘季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1999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考虑机端电压限制的多重非线性变结构励磁控制
万黎
邓长虹
陈允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
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SVC与发电机励磁的非线性变结构协调控制
康忠健
勾松波
孟繁玉
刘宝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基于滑模扰动观测器的磁轴承主动振动控制
韩邦成
崔华
汤恩琼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独立驱动电动汽车稳定性的滑模变结构控制
林程
彭春雷
曹万科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
3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空间飞行器大角度机动递阶饱和控制律设计
董朝阳
华莹
陈宇
王青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陀螺稳定平台的滑膜变结构控制实验研究
姚兆
刘杰
李允公
衣英刚
高飞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非线性能量阱技术研究综述
鲁正
王自欣
吕西林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
3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1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