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基于数字孪生和深度学习的结构损伤识别 |
唐和生
王泽宇
陈嘉缘
|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7
|
|
2
|
结合传递比与栈式自编码器的结构损伤识别 |
方圣恩
刘洋
张笑华
|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3
|
钢结构损伤识别中Db族小波函数选择 |
杨晓楠
唐和生
陈镕
薛松涛
|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16
|
|
4
|
小波函数的选择对结构损伤识别的影响 |
杨晓楠
姜绍飞
唐和生
陈镕
王远功
|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
2005 |
6
|
|
5
|
基于小波能量传递函数谱的结构损伤识别 |
毛晨曦
周文松
欧进萍
|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4
|
|
6
|
基于小波传递性函数的结构损伤识别研究 |
范哲
冯新
周晶
|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7
|
随机海洋环境下基于互相关函数和主成分分析的平台结构损伤辨识 |
李伟
黄焱
|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3
|
|
8
|
结构损伤模式识别与试验分析 |
张茂雨
陈联盟
杨克家
陈跃
|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9
|
基于点谱相关函数的悬臂结构损伤识别 |
杨朝山
程华
王仲刚
周凌
李迎涛
|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10
|
结构连接刚度损伤的识别方法 |
王莹
李兆霞
钱方
|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11
|
基于全连接神经网络与传递率函数相结合的钢结构损伤检测方法 |
艾青林
林小贝
徐巧宁
|
《高技术通讯》
CAS
|
2021 |
7
|
|
12
|
基于多重测点数目标函数族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 |
张立涛
李兆霞
费庆国
|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13
|
结合静力测试与基频变化的PSO二阶段结构损伤识别 |
张伟
|
《科学技术与工程》
|
2011 |
1
|
|
14
|
基于AQSSE方法的基础隔震结构损伤识别 |
穆腾飞
周丽
尹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15
|
基于云模型相似性度量的结构不确定性损伤识别 |
骆勇鹏
郑金铃
刘远贵
黄方林
鲁四平
刘景良
|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4
|
|
16
|
结构损伤识别的样条函数方法 |
崔飞
袁万城
史家钧
|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1
|
|
17
|
改进粒子群算法在桥梁结构损伤识别传感器优化布设中的应用 |
戴乐诚
俞阿龙
周星宇
范广济
|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
2019 |
5
|
|
18
|
基于改进Jaya算法和组合相关函数的结构损伤识别 |
张广才
赵文龙
万春风
|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23 |
2
|
|
19
|
结构损伤识别中的生物地理学优化算法 |
张家超
杨海霞
|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2
|
|
20
|
环境激励下基于波动能量法的结构损伤识别 |
李旭
谢艳
殷翅
常军
|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