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re-Controlling Structure in Baoshan Cu-Pb-Zn Polymetallic Deposit,Hunan Province 被引量:3
1
作者 QI Fan-yu1,ZHANG Zhi1,2,LI Yong-sheng1,ZHEN Shi-min1,JIA De-long1,GONG Fan-ying1,GONG Xiao-dong1,HE Peng1(1.School of Earth & Resources,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Beijing 100083,China 2.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Center,Beijing 100037 China)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823-824,共2页
The Baoshan Cu-Pb-Zn polymetallic deposit is lied in the central Nanling mineralization zone,and belongs to the junction area of the Chenzhou-Linwu fault zone and the Leiyang-Linwu fault zone.It is a significant part ... The Baoshan Cu-Pb-Zn polymetallic deposit is lied in the central Nanling mineralization zone,and belongs to the junction area of the Chenzhou-Linwu fault zone and the Leiyang-Linwu fault zone.It is a significant part of Nanling polymetallic deposit belt.The outcropping stratas consist of upper Devonian Shetianqiao,Xikuangshan Formation,Lower Carboniferous Menggong’ao,Shidengzi,Ceshui,and Zimenqiao Formation.Igneous rocks in the Baoshan ore area mainly comprise granodiorite porphyry.Furthermore,the radio isotopic age ranges from 123 Ma to 183 Ma,belonging to the early to middle Yanshani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re-controlling structure in Baoshan Cu-Pb-Zn polymetallic deposit Hunan Province ZN C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幕阜山岩体北缘鄂南地区构造特征与构造控矿作用
2
作者 林子晗 夏元 +1 位作者 张航川 徐先兵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7-269,共13页
江南造山带中段幕阜山地区发育规模巨大的早白垩世Li-Be-Cs-Nb-Ta等稀有金属和Pb-Zn-Cu-Au-Sb等有色金属岩浆-热液成矿系统。幕阜山岩体南、北缘的湘东北和鄂南地区具有相同的成矿物质基础,但现有矿产勘探成果差距明显,可能是构造变形... 江南造山带中段幕阜山地区发育规模巨大的早白垩世Li-Be-Cs-Nb-Ta等稀有金属和Pb-Zn-Cu-Au-Sb等有色金属岩浆-热液成矿系统。幕阜山岩体南、北缘的湘东北和鄂南地区具有相同的成矿物质基础,但现有矿产勘探成果差距明显,可能是构造变形差异所致。本研究通过构造解析、古应力场反演以及矿床分布规律,探讨了鄂南地区的构造控矿作用。构造解析表明E-W走向江南断裂形成于新元古代,保存了三叠纪由S向N的逆冲作用、晚白垩世断层上盘向SE的正断作用和古近纪E-W走向左行剪切作用;而NE-SW走向长坪断裂形成于中侏罗世燕山运动,记录了早白垩世晚期左行走滑、晚白垩世正断作用和古近纪晚期右行走滑。基于断层滑移矢量反演的古应力场揭示鄂南地区经历了早白垩世晚期走滑(近N-S向最大主应力)、晚白垩世NW-SE走向伸展、古近纪早期走滑(NE-SW向最大主应力)和古近纪中-晚期NE-SW走向伸展的应力场演化历史。结合研究区的金属矿床分布特征,认为鄂南地区NE-SW走向主干断裂的次级近平行断裂或与其相交的NW-SE走向和近E-W走向断裂具有较好的金属矿产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幕阜山岩体 构造变形 古应力场 构造控矿作用 江南造山带 鄂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西蒲阵沟热液脉型铅锌多金属矿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找矿模型
3
作者 吴煜 豆贯铭 +3 位作者 许保国 岳涛 王建统 李新萍 《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1-333,共13页
豫西崤山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金、银、钼、铜、铅锌多金属成矿区,区内蒲阵沟铅锌矿为热液型矿床,是蒲阵沟岩体西缘发现的首个铅锌多金属矿床,伴生稀散元素铟金属量达到大型规模,铅锌矿规模有望达到中型。多学科、多手段综合找矿方法的应用... 豫西崤山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金、银、钼、铜、铅锌多金属成矿区,区内蒲阵沟铅锌矿为热液型矿床,是蒲阵沟岩体西缘发现的首个铅锌多金属矿床,伴生稀散元素铟金属量达到大型规模,铅锌矿规模有望达到中型。多学科、多手段综合找矿方法的应用,能有效提高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综合异常解释的准确性。本文以豫西蒲阵沟铅锌多金属矿为例,在综合运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多种勘查手段的基础上,首次建立了东秦岭成矿带热液脉型铅锌多金属矿(伴生铟、铊、镉等稀散元素)的综合信息找矿模型,并总结了勘查工作流程,以期为区域上寻找同类型铅锌多金属矿床提供参考和依据。该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是以铅、锌、银为主的元素组合异常,伴生有金、钨、砷、钼等元素异常;地球物理特征以弱极化、低-中电阻率为主的激电异常特征。勘查工作流程及方法选择具体如下:首先,综合研究区域1∶200,000、1∶50,000水系沉积物测量的各类异常,筛选重点找矿靶区。其次,选择土壤化探扫面+激电中梯剖面扫面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找矿方法组合,对水系沉积物异常进行查证,逐步缩小重点靶区的范围;再次,选择岩石化探剖面+槽探的地质-地球化学探测方法组合,基本查明土壤异常产生的原因以及地表断裂构造蚀变带的含矿性;最后,利用大功率时间域激电测深+钻探的地质-地球物理找矿方法组合,查明并验证矿体深部的延伸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蚀变带 物化探异常 找矿模型 热液脉型铅锌多金属矿 蒲阵沟 崤山 豫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球物理场的华阳川铀矿区深部构造特征及其深部找矿潜力 被引量:1
4
作者 郭培虹 耿涛 +2 位作者 冯治汉 唐小平 齐琦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2-190,共9页
华阳川铀多金属矿的勘查工作近年来取得了较大进展,基本查明了浅部矿体的分布情况。然而,由于北秦岭华阳川地区深部构造发育,地形复杂,前期缺乏对深部构造特征的研究,制约了该区深部找矿突破。笔者通过航空重、磁及地面电磁剖面工作,结... 华阳川铀多金属矿的勘查工作近年来取得了较大进展,基本查明了浅部矿体的分布情况。然而,由于北秦岭华阳川地区深部构造发育,地形复杂,前期缺乏对深部构造特征的研究,制约了该区深部找矿突破。笔者通过航空重、磁及地面电磁剖面工作,结合已有的地质资料,对华阳川铀多金属矿区的深部构造特征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华阳川韧性剪切带的深部延伸为铀源的迁移和迁出提供了重要的通道。同时,华山岩体具有铀源迁出特征,其在华阳川矿区北界面变缓,呈现出“靠椅”状的形态,这种地质结构有利于铀源的富集和就位。基于以上,认为华阳川铀矿区深部至少1500 m内仍具有寻找铀矿的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阳川铀多金属矿 地球物理场 深部构造 找矿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地区中生代多金属矿床形成与地幔柱关系 被引量:60
5
作者 毛景文 李红艳 +1 位作者 王登红 彭聪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1998年第2期63-65,共3页
华南地区中生代多金属矿床形成与地幔柱关系毛景文李红艳王登红彭聪(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关键词多金属矿床地幔柱构造华南地区在华南地区,中生代有大量花岗质岩浆的侵位和成矿,形成了以柿竹园钨多金属... 华南地区中生代多金属矿床形成与地幔柱关系毛景文李红艳王登红彭聪(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关键词多金属矿床地幔柱构造华南地区在华南地区,中生代有大量花岗质岩浆的侵位和成矿,形成了以柿竹园钨多金属矿床、大厂和个旧超大型锡多金属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金属矿床 地幔柱构造 华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南段铜多金属矿成矿时空结构 被引量:56
6
作者 王长明 张寿庭 邓军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78-484,共7页
成矿时空结构是将成矿的构造体系、流体系统及矿床定位结合,从时间演化的角度来考察矿床(体)的三维空间分布规律及其与储控矿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的结构关系。对大兴安岭南段铜多金属矿床成矿系统构造演化规律、铜多金属成矿带-锡铅锌铜... 成矿时空结构是将成矿的构造体系、流体系统及矿床定位结合,从时间演化的角度来考察矿床(体)的三维空间分布规律及其与储控矿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的结构关系。对大兴安岭南段铜多金属矿床成矿系统构造演化规律、铜多金属成矿带-锡铅锌铜矿带-铅锌铜矿带的空间展布格局、由燕山早期向中晚期演化的成矿时序结构、二叠系基底岩系和燕山期岩浆岩组成的“二元物质结构”等方面的综合研究,这四者的有机结合构成了大兴安岭南段铜多金属矿的成矿时空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多金属矿床 时空结构 大兴安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林西大井铜锡多金属矿区构造与成矿 被引量:20
7
作者 王永争 覃功炯 欧强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9-23,共5页
内蒙古林西大井铜锡多金属矿区的矿床类型很特殊 ,其特点是脉薄而密集 ,且多金属复杂共生 ,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通过对矿区的构造特征和矿床特征的分析 ,论述了构造的形成机制 ,进而探讨构造与成矿的关系 ,认为构造在成矿过程中起着重... 内蒙古林西大井铜锡多金属矿区的矿床类型很特殊 ,其特点是脉薄而密集 ,且多金属复杂共生 ,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通过对矿区的构造特征和矿床特征的分析 ,论述了构造的形成机制 ,进而探讨构造与成矿的关系 ,认为构造在成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构造 铜锡多金属矿床 形成机制 成矿作用 矿体形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幔枝构造与冀北金银多金属矿产的成矿控矿作用 被引量:20
8
作者 王宝德 牛树银 +2 位作者 李红阳 孙爱群 吴新国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12,共6页
幔枝构造是地幔热柱多级演化的三级单元,其对内生矿产的成矿控矿作用十分明显。文章归纳了幔枝构造的基本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将河北省划分成5个幔枝构造区。提出幔枝构造核部、主次拆离带及上置断陷盆地的成矿控矿规律,总结了"内金... 幔枝构造是地幔热柱多级演化的三级单元,其对内生矿产的成矿控矿作用十分明显。文章归纳了幔枝构造的基本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将河北省划分成5个幔枝构造区。提出幔枝构造核部、主次拆离带及上置断陷盆地的成矿控矿规律,总结了"内金、外铜-银-铅锌"的成矿格局,以期为本区进一步找矿提供思路。同位素数据统计认为:成矿物质主要源自地球深部,通过地幔热柱多级演化迁移到近地表并逐步就位、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幔枝构造 金银多金属矿床 成矿控矿作用 地幔热柱 河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北北衙斑岩型金多金属矿田构造体系及其控矿作用 被引量:12
9
作者 刘飞 王雷 +3 位作者 韩润生 郭钰心玥 王明志 谭威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08-224,共17页
北衙斑岩型金多金属矿床是西南"三江"多金属成矿带新生代斑岩型矿床的典型代表,是滇西北新生代构造-岩浆-成矿事件的产物。北衙金多金属矿田构造发育,构成一套褶皱-断裂-节理控岩控矿构造系统,控制和形成了"五位一体&qu... 北衙斑岩型金多金属矿床是西南"三江"多金属成矿带新生代斑岩型矿床的典型代表,是滇西北新生代构造-岩浆-成矿事件的产物。北衙金多金属矿田构造发育,构成一套褶皱-断裂-节理控岩控矿构造系统,控制和形成了"五位一体"矿床类型组成两大成矿系统:Ⅰ斑岩成矿系统,(1)受斑岩体内断裂、节理裂隙及爆破角砾岩筒控制的斑岩型Cu-Au-(Fe)矿床,(2)受斑岩与围岩接触带构造控制的夕卡岩型Au-Fe-(Cu)矿床,(3)受围岩层间断裂破碎带、断裂、节理裂隙控制的热液脉型Au-Fe矿床,(4)沿北衙组灰岩与青天堡组砂泥岩界面及北衙组层间断裂破碎带产出的中低温热液型Pb多金属矿床;Ⅱ氧化淋滤成矿系统,(5)受岩溶洞穴和不整合面控制的氧化淋滤富集型Au矿床。通过构造形迹的几何学、运动学分析和力学性质鉴定,笔者认为该矿田自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早期印度-欧亚板块碰撞以来主要经历了四期构造活动,其主压应力分别经历了近EW向→近SN向→NW向→近EW向的转变过程,依次形成了南北构造带、东西构造带和北东构造带,分别归属于三江—滇中经向构造体系金沙江—程海南北构造带、云南纬向构造体系汤丹—鹤庆—兰坪东西构造带和丽江北东构造带。笔者认为,早南北构造带构成矿田控岩控矿构造格架,东西构造带是控制与喜马拉雅中期富碱斑岩有关的斑岩成矿系统的主导性构造体系,晚南北构造带既对先前形成的金多金属矿体产生破坏或(和)改造富集,又是控制喜马拉雅晚期氧化淋滤成矿系统的主导性构造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岩控矿构造 构造体系 成矿系统 斑岩型金多金属矿床 滇西北北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北段茶曲帕查矿区构造变形与铅锌矿化 被引量:20
10
作者 张洪瑞 杨天南 +3 位作者 侯增谦 宋玉财 汪元奎 刘群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63-474,共12页
位于青藏高原中部的茶曲帕查铅锌矿床为"三江"复合造山成矿带北段的典型矿床,基础地质研究工作的欠缺制约了控矿机制的探讨。通过详细的野外填图,重新厘定了矿区地层系统,进而修正了矿区构造框架以及变形历史,结合矿石结构的... 位于青藏高原中部的茶曲帕查铅锌矿床为"三江"复合造山成矿带北段的典型矿床,基础地质研究工作的欠缺制约了控矿机制的探讨。通过详细的野外填图,重新厘定了矿区地层系统,进而修正了矿区构造框架以及变形历史,结合矿石结构的显微变形特征,对成矿过程提出了新的认识。矿区近东西向的逆断层和其北侧的正断层(局部为不整合)奠定了矿区的主要构造框架,并将矿区分为3个部分:①渐新世五道梁组;②中二叠世九十道班组;③晚二叠世那益雄组。二叠纪地层褶皱明显,枢纽多变,经历了多期挤压作用叠加,新生代地层产状平缓。铅锌矿化与灰岩关系密切,受新生代伸展构造控制,开放空间充填特征明显。成矿发生在中新世初,为边破碎-边沉积-边成矿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变形 控矿构造 沉积岩型铅锌矿床 茶曲帕查 “三江”北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厂箐斑岩型铜钼金多金属矿床构造控岩控矿作用 被引量:11
11
作者 郭晓东 王治华 +3 位作者 王欣 陈祥 王绍明 覃文明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5-62,共8页
滇西特提斯构造域存在一系列铜钼金铁多金属斑岩型矿床,这类矿床的成矿作用与本区富碱斑岩体(浆)的侵入、演化有关。以往的研究侧重于成矿物质的来源,但对岩浆侵入过程中形成的局部容矿构造的研究相对薄弱,这不利于提高矿床成因研究的... 滇西特提斯构造域存在一系列铜钼金铁多金属斑岩型矿床,这类矿床的成矿作用与本区富碱斑岩体(浆)的侵入、演化有关。以往的研究侧重于成矿物质的来源,但对岩浆侵入过程中形成的局部容矿构造的研究相对薄弱,这不利于提高矿床成因研究的整体水平,也阻碍了该区的地质找矿。本文旨在对马厂箐矿区容矿构造体系研究,揭示岩浆侵入接触构造体系对成矿的控制作用。该矿区是一个铜钼金铁多金属成矿集中区,成矿在时间、空间和物质组成上主要与喜马拉雅期的马厂箐富碱斑岩体有密切关系。由于岩浆侵位的方式、强度、规模等方面的原因,在岩体内、岩体与围岩内外接触带、近接触带围岩中的层间滑脱带和远接触带的围岩中的引张裂隙带等多种岩浆侵入接触构造样式,并为与岩浆作用成矿有关的成矿系列提供有利的成矿场所,分别控制着岩体内斑岩型铜钼矿、岩体与围岩接触带附近的接触交代型铜钼金磁铁矿和围岩地层中的石英脉型、破碎蚀变岩型的金、银、铅锌等矿化类型,并表现出从高温到低温的演化序列。岩浆侵入接触构造体系是该区主要的控岩控矿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金属矿床 岩浆侵入接触构造体系 控岩控矿作用 马厂箐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彭山锡(铅锌)多金属矿田构造地质特征及成矿机理探讨 被引量:24
12
作者 卢树东 杜杨松 +1 位作者 肖锷 徐春伟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97-305,共9页
江西彭山锡 (铅锌 )多金属矿田位于长江中下游多金属成矿带中的九瑞地区。彭山隐伏钙碱性花岗岩体侵位为锡 (铅锌 )多金属矿的形成提供了热动力及成矿物质来源。自晋宁期形成的长期活动的基底深断裂和由彭山岩体底辟侵位形成的穹窿构造 ... 江西彭山锡 (铅锌 )多金属矿田位于长江中下游多金属成矿带中的九瑞地区。彭山隐伏钙碱性花岗岩体侵位为锡 (铅锌 )多金属矿的形成提供了热动力及成矿物质来源。自晋宁期形成的长期活动的基底深断裂和由彭山岩体底辟侵位形成的穹窿构造 ,以及由此派生的次级断裂带 ,诸如环形滑脱断裂、顶脱断裂和节理裂隙 ,都为含矿热液的运移和矿体就位提供了空间。形成彭山岩体 (DI >90 )的岩浆经历了较为充分的分异 ,在岩浆热液对流系统和地下水对流系统的双重作用下 ,含矿热液流体的成分随温度降低而改变 ,导致 6个阶段的成矿作用。各阶段的矿物组合随温度而变化 ,在空间上有一定的叠加 ,在萤石 -硅酸锡阶段 ,还发现了马来亚石。各类矿产在空间上的分布呈环状 ,即由岩体中心向外围依次出现内侧的高温As-Sn带、中间的Sn -Pb和Pb -Zn -Ag带和外围的低温萤石带。文中还以锡为例 ,详细讨论了锡在黑云母与热液流体之间的迁移及其矿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矿构造 隐伏岩体 矿化分带 锡铅锌多金属矿床 江西彭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乌恰县萨热克铜矿床沉积微相与储矿相体结构特征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磊 方维萱 +2 位作者 贾润幸 鲁佳 叶雷 《矿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08-616,共9页
通过对萨热克铜矿床典型勘探线和坑道构造岩相学填图及相体解剖工作,对其沉积相类型、储矿相体结构、成矿作用等进行了研究,认为本区沉积相类型主要为山麓冲积扇相、旱地扇扇中亚相、湿地扇扇中亚相、湖泊沼泽相、滨湖相、浅湖‐半浅湖... 通过对萨热克铜矿床典型勘探线和坑道构造岩相学填图及相体解剖工作,对其沉积相类型、储矿相体结构、成矿作用等进行了研究,认为本区沉积相类型主要为山麓冲积扇相、旱地扇扇中亚相、湿地扇扇中亚相、湖泊沼泽相、滨湖相、浅湖‐半浅湖相、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等。上侏罗统库孜贡苏组形成以旱地扇±残余山间湖泊相(尾闾湖)湿地扇的叠加复合扇扇中亚相(库孜贡苏组上段),叠加复合扇扇中亚相紫红色和灰黑色铁质杂砾岩类为萨热克铜矿床的储矿相体,其微相类型分为水道微相、席状片流微相、叠加复合扇微相、冲刷面微相、筛积微相和泥石流微相。切层断裂‐层间滑动构造形成的碎裂岩化及后期沥青类盆地流体叠加改造部位,矿体具有明显富集作用,显示构造‐岩性‐岩相多重耦合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砾岩型铜矿 微相类型 碎裂岩化 储矿相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及其应用案例 被引量:16
14
作者 吕志成 陈辉 +8 位作者 宓奎峰 张帮禄 谢月桥 庞振山 程志中 薛建玲 公凡影 段彬 吕鑫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42-865,共24页
降低勘查风险、实现科学找矿一直是国内外矿产勘查界不断探索的前缘领域和研究热点,而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该方法将成矿作用内因(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外因(地质作用类型)相结合,构建以成矿地质体、成... 降低勘查风险、实现科学找矿一直是国内外矿产勘查界不断探索的前缘领域和研究热点,而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该方法将成矿作用内因(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外因(地质作用类型)相结合,构建以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与成矿结构面和成矿作用特征标志为主要内容的找矿预测地质模型,通过大比例尺构造蚀变填图、物化探测量和专题研究等综合方法,预测推断矿体赋存位置,最后通过工程施工,发现并查明工业矿体(矿床)。依据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在四川拉拉铜矿、新疆玛尔坎苏锰矿带穆呼-玛尔坎土锰矿及内蒙古大兴安岭南段敖脑达坝地区锡多金属矿开展找矿预测,取得了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 成矿地质体 成矿结构面 成矿作用特征标志 拉拉铜矿 穆呼-玛尔坎土锰矿 敖脑达坝锡多金属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多伦县义盛店银多金属矿控矿构造分析及深部找矿预测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自力 李英杰 +9 位作者 胡建勇 王居松 范剑 金文强 曹锦元 黄小军 陈京玉 孙培周 陈超 张福祥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52-263,共12页
内蒙古多伦县义盛店银多金属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多伦盆地内,以矿带宽、地表延伸稳定而著称。经近几年地质勘查,仅矿区浅部银金属量就已达中型规模,但深部找矿效果欠佳,导致探矿工作陷入困境。本文通过对义盛店矿区主矿带V号带成矿... 内蒙古多伦县义盛店银多金属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多伦盆地内,以矿带宽、地表延伸稳定而著称。经近几年地质勘查,仅矿区浅部银金属量就已达中型规模,但深部找矿效果欠佳,导致探矿工作陷入困境。本文通过对义盛店矿区主矿带V号带成矿控矿构造分析,认为矿区成矿控矿构造为一张性断裂(F5),断裂的形态及运动学特征导致V号矿带中的矿体呈现膨缩相间、尖灭再现的透镜状特征。含矿流体沿断裂向上运移的过程中,由于成矿系统温、压条件的改变,导致流体内的成矿元素沉淀、析出。矿区以往深部勘探效果不佳的原因是钻孔打在了透镜状矿体的窄矿段(或尖灭处),故无法见到预期的厚、富矿体。根据矿体在平面、剖面上的产出特征和空间分布规律,结合48线激电测深反演结果,预测在V号矿带的延深方向上,标高1300m^1200m的空间内存在着另一个透镜状厚大的富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矿构造 找矿预测 华北克拉通北缘 银多金属矿 多伦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北铅锌多金属矿集区成矿构造体系及其控矿机制 被引量:36
16
作者 韩润生 王明志 +2 位作者 金中国 李波 王子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50-868,共19页
黔西北矿集区作为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构造控矿-成矿机制一直是该区深化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针对长期困扰该区铅锌矿床成矿理论提升和制约深部找矿突破的构造研究瓶颈,基于10个主要铅锌矿床的矿体赋存规律研究,运用矿... 黔西北矿集区作为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构造控矿-成矿机制一直是该区深化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针对长期困扰该区铅锌矿床成矿理论提升和制约深部找矿突破的构造研究瓶颈,基于10个主要铅锌矿床的矿体赋存规律研究,运用矿田地质力学理论和方法,解析了成矿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力学等特征,识别和厘定了该区存在五种控矿构造组合样式:正断层-背斜式、双向断层-背斜组合式、同向斜落走滑-断褶构造组合式、反倾断层-背斜式、同向斜冲走滑-断褶构造组合式。结合典型矿床构造控矿规律和地球物理深部探测等信息,研究认为,自印支期以来,该区构造体系呈现从NE构造带→NW构造带→SN构造带(构造体系)的成生发展过程。其中,NE构造带为黔西北铅锌矿集区的成矿构造体系,进而论证了构造控矿作用机制,构建了构造控矿模式,为区域勘查部署和深部找矿突破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构造体系 NE构造带 控矿机制 控矿构造组合样式 黔西北铅锌矿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南雄武地区大际山铀多金属矿床控矿构造解析与找矿预测 被引量:3
17
作者 吴玉 徐伟 +6 位作者 解波 王健 刘开坤 邱林飞 肖昌浩 张文高 彭松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03-1219,共17页
大际山铀多金属矿床地处黔西南碳酸盐岩台地相区,赋矿围岩以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为主。详细的野外观测和构造解析表明,该矿床主要有NE-NEE向张扭性断裂、NNE向压扭性断裂和层间破碎带/层间滑脱构造三种控矿构造类型,形成“断控型”和“层... 大际山铀多金属矿床地处黔西南碳酸盐岩台地相区,赋矿围岩以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为主。详细的野外观测和构造解析表明,该矿床主要有NE-NEE向张扭性断裂、NNE向压扭性断裂和层间破碎带/层间滑脱构造三种控矿构造类型,形成“断控型”和“层控型”两种铀多金属矿体。矿区内构造分级控矿特征显著,区域性NE-NEE向张扭性断裂带控制了成矿区带的整体展布,张扭性断裂带凹凸转换拉张部位决定了矿床的产出位置,与NE-NEE向张扭性断裂贯通的层间破碎带、层间滑脱部位和NNE向压扭性断裂控制了矿体的形态和规模。依据矿区内不同构造行迹的相互穿插关系,厘定出早北东向、晚北东向和北北西向三期构造带。其中,早北东向构造带导致层间破碎带的形成,为成矿流体的侧向贯入提供了先决条件;晚北东向构造带控制了NE-NEE向张扭性断裂的形成和展布,为成矿流体的垂向运移和矿床的就位提供了主要场所和空间;北北西向构造带在促使NNE向压扭性断裂形成的同时,驱动了成矿流体从势能高的地方向势能低的地方运移。由此构建了NE-NEE向张扭性断裂构造与层间破碎带/层间滑脱构造联合控矿模式,并将浅表构造解析与CSAMT地球物理探测相结合,预测了大际山矿区深部及外围黄泥堡‒下银厂地区仍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为下一步铀多金属找矿勘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矿构造 成矿构造体系 找矿预测 大际山铀多金属矿床 黔西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宝山铜铅锌多金属矿床控矿构造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志 齐钒宇 甄世民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9年第A01期39-43,共5页
宝山铜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南岭成矿带中段北缘,分为中区的矽卡岩型铜钼矿、外围的热液型铅锌银矿床,具有明显的水平矿化分带性,矿体受构造控制。通过野外工作及室内综合研究认为,宝山铜铅锌多金属矿床的形成具有多期性。矽卡岩形成时期... 宝山铜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南岭成矿带中段北缘,分为中区的矽卡岩型铜钼矿、外围的热液型铅锌银矿床,具有明显的水平矿化分带性,矿体受构造控制。通过野外工作及室内综合研究认为,宝山铜铅锌多金属矿床的形成具有多期性。矽卡岩形成时期的控矿构造为F0断层,金属硫化物形成时期的控矿构造为F21与F25断层。F0、F21、F25断层为含矿热液运移的主要通道,倒转背斜、向斜构造则为含矿热液的富集成矿提供了良好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山 铜铅锌多金属矿 控矿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南黄沙坪铜锡多金属矿床构造控岩控矿机制及深部找矿勘查启示 被引量:16
19
作者 韩润生 赵冻 +6 位作者 吴鹏 王雷 邱文龙 隆运清 刘凤平 邓安平 宗志宏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99-218,共20页
黄沙坪铜锡多金属矿床是在钦杭成矿带和南岭成矿带叠合构造背景下形成的岩浆热液型多金属成矿系统的典型代表,该区铜多金属矿与锡多金属矿成矿系统复合、多期构造体系联合、深部钨锡矿与浅部铅锌银矿耦合等特点突出。针对该矿床控矿构... 黄沙坪铜锡多金属矿床是在钦杭成矿带和南岭成矿带叠合构造背景下形成的岩浆热液型多金属成矿系统的典型代表,该区铜多金属矿与锡多金属矿成矿系统复合、多期构造体系联合、深部钨锡矿与浅部铅锌银矿耦合等特点突出。针对该矿床控矿构造深部展布格局不清、深部铜锡多金属矿体定位不明的核心问题,基于矿田(床)构造精细解析,开展了多期构造体系控岩控矿作用机理及其控矿构造深延格局的深入研究,表明岩浆侵入接触构造系统与倒转背斜翼部的层间断裂裂隙系统分别控制了脉状不规则SK型铜钨锡多金属矿体群与沿NNE-NE向层间断裂带、NW向断裂带分布的热液脉型铅锌银(金)矿体群,这些矿体群具有不同的侧伏规律;基于矿田、矿床、矿体(脉)尺度控岩控矿构造组合样式的剖析,揭示了构造分级控岩控矿规律和中心对称成矿效应,厘清了成矿前、成矿期和成矿后构造体系,构建了矿田构造控岩控矿模式,进一步论证了坪宝矿田成矿构造动力学背景:中生代以来,坪宝矿田构造应力作用呈现“顺时针式”的运动方式,在燕山早期太平洋板块与华夏板块发生碰撞造山作用,在区内产生SEE-EW向主压应力作用,从而在矿田内形成了中酸性岩浆侵入成岩成矿系统。这些认识为坪宝矿田乃至钦杭、南岭成矿带湘南地区深部找矿勘查提供了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控岩控矿机制 岩浆热液系统 中心对称成矿效应 深部找矿勘查 钦杭、南岭成矿带 黄沙坪铜锡多金属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呼和哈德一带银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2
20
作者 方怀宾 杨俊峰 +3 位作者 李琛 王坤 毛瑞芬 肖万峰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37-144,共8页
内蒙古呼和哈德一带地处西伯利亚板块东南缘,通过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新发现了一批银多金属矿点及找矿线索。根据该区基础地质调查研究成果,分析了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及其成矿专属性,结合区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矿化蚀变等综合... 内蒙古呼和哈德一带地处西伯利亚板块东南缘,通过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新发现了一批银多金属矿点及找矿线索。根据该区基础地质调查研究成果,分析了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及其成矿专属性,结合区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矿化蚀变等综合找矿信息,讨论了该区银多金属矿产的成矿地质特征。针对该区特殊的地形地貌景观,在总结前人找矿经验的基础上,运用地质构造解析、1∶5万航磁测量、1∶1万激电中梯剖面测量、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以及1∶1万土壤剖面测量等技术方法组合,实现了找矿突破,经槽探揭露发现了银多金属矿化体。研究表明:该区银多金属矿化与古生代地层关系密切,明显受控于NE向和NW向2组断裂,尤其是2组断裂交汇部位(视极化率大于1.5%,并伴有Ag、Cu、Pb、Zn、As地球化学异常)为成矿有利地段,指示了进一步的找矿方向,显示出该区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多金属矿 成矿地质特征 控矿构造 找矿靶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