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6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proving autoencoder-based unsupervised damage detection in uncontrolled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under noisy conditions
1
作者 Yang Kang Wang Linyuan +4 位作者 Gao Chao Chen Mozhi Tian Zhihui Zhou Dunzhi Liu Yang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1-100,共10页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is widely utilized in outdoor environments,especially under harsh conditions,which can introduce noise into the monitoring system.Therefore,designing an effective denoising strategy to enh...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is widely utilized in outdoor environments,especially under harsh conditions,which can introduce noise into the monitoring system.Therefore,designing an effective denoising strategy to enhance the performance of guided wave damage detection in noisy environments is crucial.This paper introduces a local temporal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reconstruction approach for denoising guided waves prior to implementing unsupervised damage detection,achieved through novel autoencoder-based reconstruction.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proposed denoising method significantly enhances damage detection performance when guided waves are contaminated by noise,with SNR values ranging from 10 to-5 dB.Follow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posed denoising approach,the AUC score can elevate from 0.65 to 0.96 when dealing with guided waves corrputed by noise at a level of-5 dB.Additionally,the paper provides guidance on selecting the appropriate number of components used in the denoising PCA reconstruction,aiding in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damage detection in noisy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guided wave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deep learning DENOISING dynamic environmental condi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inite element model updating of existing steel bridge based on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被引量:4
2
作者 何旭辉 余志武 陈政清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8年第3期399-403,共5页
Based on the physical meaning of sensitivity,a new finite element(FE) model updating method was proposed. In this method,a three-dimensional FE model of the Nanjing Yangtze River Bridge(NYRB) with ANSYS program was es... Based on the physical meaning of sensitivity,a new finite element(FE) model updating method was proposed. In this method,a three-dimensional FE model of the Nanjing Yangtze River Bridge(NYRB) with ANSYS program was established and updated by modifying some design parameters. To further validate the updated FE model,the analytical stress-time histories responses of main members induced by a moving train were compared with the measured on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lative error of maximum stress is 2.49% and the minimum relative coefficient of analytical stress-time histories responses is 0.793. The updated model has a good agreement between the calculated data and the tested data,and provides a current baseline FE model for long-term health monitoring and condition assessment of the NYRB. At the same time,the model is validated by stress-time histories responses to be feasible and practical for railway steel bridge model upda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el bridge model updating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condition assessment sensitiv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tigue damage reliability analysis for Nanjing Yangtze river bridge using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data 被引量:2
3
作者 何旭辉 陈政清 +1 位作者 余志武 黄方林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6年第2期200-203,共4页
To evaluate the fatigue damage reliability of critical members of the Nanjing Yangtze river bridge, according to the stress-number curve and Miner’s rule, the corresponding expressions for calculating the structural ... To evaluate the fatigue damage reliability of critical members of the Nanjing Yangtze river bridge, according to the stress-number curve and Miner’s rule, the corresponding expressions for calculating the structural fatigue damage reliability were derived. Fatigue damage reliability analysis of some critical members of the Nanjing Yangtze river bridge was carried out by using the strain-time histories measured by the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system of the bridge. The corresponding stress spectra were obtained by the real-time rain-flow counting method. Results of fatigue damage were calculated respectively by the reliability method at different reliability and compared with Miner’s rul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atigue damage of critical members of the Nanjing Yangtze river bridge is very small due to its low live-load stress lev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tigue damage reliability evaluation railway steel bridge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real-time rainflow counting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deep autoencoder model for structural condition monitoring
4
作者 PATHIRAGE Chathurdara Sri Nadith LI Jun +2 位作者 LI Ling HAO Hong LIU Wanquan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8年第4期873-880,共8页
Damage detection in structures is performed via vibra-tion based structural identification. Modal information, such as fre-quencies and mode shapes, are widely used for structural dama-ge detection to indicate the hea... Damage detection in structures is performed via vibra-tion based structural identification. Modal information, such as fre-quencies and mode shapes, are widely used for structural dama-ge detection to indicate the health conditions of civil structures.The deep learning algorithm that works on a multiple layer neuralnetwork model termed as deep autoencoder is proposed to learn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odal information and structural stiff-ness parameters. This is achieved via dimension reduction of themodal information feature and a non-linear regression against thestructural stiffness parameters. Numerical tests on a symmetri-cal steel frame model are conducted to generate the data for thetraining and validation, and to demonstrate the efficiency of theproposed approach for vibration based structural damage det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o encoder non-linear regression deep auto en-coder model damage identification VIBRATION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chnology of structure damage monitoring based on multi-agent 被引量:2
5
作者 Hongbing Sun Shenfang Yuan +2 位作者 Xia Zhao Hengbao Zhou Dong Lia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0年第4期616-622,共7页
The health monitoring for large-scale structures need to resolve a large number of difficulties,such as the data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ng information handling.To solve these problems,the technology of multi-agent... The health monitoring for large-scale structures need to resolve a large number of difficulties,such as the data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ng information handling.To solve these problems,the technology of multi-agent is a good candidate to be used in the field of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A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system architecture based on multi-agent technology is proposed.The measurement system for aircraft airfoil is designed with FBG,strain gage,and corresponding signal processing circuit.The experiment to determine the location of the concentrate loading on the structure is carried on with the system combined with technologies of pattern recognition and multi-agent.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ystem can locate the concentrate loading of the aircraft airfoil at the accuracy of 9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multi-agent technology flexible transmission collabor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combined finite element and deep learning network for structural dynamic response estimation on concrete gravity dam subjected to blast loads 被引量:1
6
作者 Xin Fang Heng Li +3 位作者 She-rong Zhang Xiao-hua Wang Chao Wang Xiao-chun Luo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6期298-313,共16页
Social infrastructures such as dams are likely to be exposed to high risk of terrorist and military attacks,leading to increasing attentions on their vulnerability and catastrophic consequences under such events.This ... Social infrastructures such as dams are likely to be exposed to high risk of terrorist and military attacks,leading to increasing attentions on their vulnerability and catastrophic consequences under such events.This paper tries to develop advanced deep learning approaches for structural dynamic response prediction and dam health diagnosis.At first,the improved 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networks are proposed for data-driven structural dynamic response analysis with the data generated by a single degree of freedom(SDOF)and the finite numerical simulation,due to the unavailability of abundant practical structural response data of concrete gravity dam under blast events.Three kinds of LSTM-based models are discussed with the various cases of noise-contaminated signals,and the results prove that LSTM-based models have the potential for quick structural response estimation under blast loads.Furthermore,the damage indicators(i.e.,peak vibration velocity and domain frequency)are extracted from the predicted velocity histories,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the dam damage status from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is established.This study provides a deep-learning based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SHM)framework for quick assessment of dam experienced underwater explosions through blastinduced monitoring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 learning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Dynamic response Concrete gravity da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目标优化策略的最佳无线传感器布置 被引量:1
7
作者 安葳鹏 刘镕飞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51-758,共8页
无线传感网络消除了物理电缆,降低了结构健康监测系统收集信息的难度,但通常具有较低的带宽和有限的能量.为了使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获得最有效的信息和最高的网络性能,将最佳无线传感器布置问题表述为一个多目标优化问题,其中信息有效性... 无线传感网络消除了物理电缆,降低了结构健康监测系统收集信息的难度,但通常具有较低的带宽和有限的能量.为了使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获得最有效的信息和最高的网络性能,将最佳无线传感器布置问题表述为一个多目标优化问题,其中信息有效性被指定为模态保证准则,网络性能通过能量效率与网络连接性相结合来衡量.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多种群自动学习的鲸鱼优化算法,用整数编码代替二进制编码对解进行编码;采用多种群策略搜索最优解;最后通过自动学习机制加快寻找帕累托最优解集.数值实验表明,优化准则可以在信息有效性和网络性能之间进行权衡,算法能够有效解决最佳无线传感器布置问题,并且优于常用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网络 结构健康监测 鲸鱼优化算法 最佳传感器布置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多目标粒子群算法的码头结构传感器优化布置 被引量:1
8
作者 周鹏飞 张雍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3-251,共9页
为解决码头结构健康监测领域的传感器优化布置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多目标粒子群(IMOPSO)的传感器优化布置算法。针对传统方法寻优效率低、优化目标单一,难以同时满足模态识别、损伤识别等复杂的健康监测需求的问题,构建了以损伤敏... 为解决码头结构健康监测领域的传感器优化布置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多目标粒子群(IMOPSO)的传感器优化布置算法。针对传统方法寻优效率低、优化目标单一,难以同时满足模态识别、损伤识别等复杂的健康监测需求的问题,构建了以损伤敏感性和冗余性、损伤识别不适定性以及模态线性独立性的多目标优化函数;改进多目标粒子群算法获取Pareto解集,利用TOPSIS熵权法确定最优传感器布置方案。在某高桩码头试验表明:与有效独立法和有效独立-模态动能法相比,IMOPSO得到的布设方案测点分布更均匀,在灵敏度矩阵条件数、MAC最大非对角元、损伤冗余性指标分别优化了45%、90%、5%以上;多种工况下的损伤位置和程度识别准确率在不同噪声下平均提高5%和7%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码头结构健康监测 传感器优化布置 损伤识别 改进多目标粒子群(IMOPS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基线重构的复合材料T型接头导波损伤监测
9
作者 刘国强 王莉 +1 位作者 王霞光 刘钢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80-287,共8页
结构载荷会影响导波传播,从而会增加导波损伤识别的不确定性,以致可能引起损伤误判。为了减弱结构载荷对导波损伤识别的影响,提出了改进的基线重构载荷补偿方法。该方法可以将基线信号相位补偿到与当前信号相位一致。通过铝板静力拉伸... 结构载荷会影响导波传播,从而会增加导波损伤识别的不确定性,以致可能引起损伤误判。为了减弱结构载荷对导波损伤识别的影响,提出了改进的基线重构载荷补偿方法。该方法可以将基线信号相位补偿到与当前信号相位一致。通过铝板静力拉伸试验和复合材料T型接头在拉伸载荷下的损伤监测,对该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弱载荷对导波监测信号相位的影响,且能对拉伸载荷作用下复合材料T型接头损伤进行准确的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波 载荷补偿 复合材料 T型接头 结构健康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运动放大的风力机结构动力特性识别
10
作者 李万润 赵文海 +1 位作者 李清 杜永峰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20-31,共12页
为了有效解决基于视觉监测方法中出现的监测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运动放大技术结合视觉监测方法的风力机动力特性识别方法。首先,采用编码器、操控器和解码器构建运动放大深度学习网络框架,实现视频中运动信息的任... 为了有效解决基于视觉监测方法中出现的监测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运动放大技术结合视觉监测方法的风力机动力特性识别方法。首先,采用编码器、操控器和解码器构建运动放大深度学习网络框架,实现视频中运动信息的任意放大倍率生成;其次,运用Lucas-Kanade光流法结合Shi-Tomasi角点检测,增强了对放大视频的视觉鲁棒监测能力;最后,采用风力机模型进行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基于深度学习的运动放大技术结合视觉监测方法可以在风力机不同环境下有效识别风力机动力特性,精确度高达98%以上。通过基于深度学习的运动放大技术与视觉监测方法相结合,可以实现小振动、远距离、非接触、低成本的结构健康监测,可为风力机等大型结构状态评估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健康监测 风力机结构 运动放大 动力特性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海洋平台基础环境监测方法
11
作者 张超 熊春宝 连思达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17,共6页
针对海洋平台基础海底环境监测人工工作效率低,时间成本高,依赖具有先验知识的技术人员的主观判断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化海洋平台基础环境监测算法。该算法能够有效避免人工主观因素对图像判读的干扰,实现全天候、... 针对海洋平台基础海底环境监测人工工作效率低,时间成本高,依赖具有先验知识的技术人员的主观判断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化海洋平台基础环境监测算法。该算法能够有效避免人工主观因素对图像判读的干扰,实现全天候、自动化、实时的海洋平台基础环境灾害初步预警。首先,通过试验从目前基于深度学习(DL)的主流计算机视觉(CV)算法中筛选出最适合海底三维实时声呐图像分类的基础网络结构。然后,对试验选出的VGG-11算法,使用通道优先卷积注意力(CPCA)模块改进,并通过Grad-CAM热力图验证了CPCA-VGG算法的有效性。试验结果表明,CPCA-VGG算法对海洋平台基础各类环境分类评价指标分别达到了Acc_(Top-1) 97.35%、Acc_(Top-5) 100.00%,平均精确率和平均召回率分别为98.62%、98.44%。该算法能较好地满足对海洋平台基础各类环境的实时监测,以及对灾害进行初步预警的实际工程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健康监测 海洋平台 海底环境监测 计算机视觉 深度学习 三维实时声呐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iLSTM和注意力机制的结构振动响应重构
12
作者 王昊 胡志祥 张一赛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321-332,共12页
在结构健康监测系统中重构缺失响应数据对于准确评估结构工作状况至关重要。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和注意力机制的缺失振动响应重构网络——序列到序列-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注意力模型。该网络在序列到序列(sequence to sequ... 在结构健康监测系统中重构缺失响应数据对于准确评估结构工作状况至关重要。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和注意力机制的缺失振动响应重构网络——序列到序列-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注意力模型。该网络在序列到序列(sequence to sequence,Seq2Seq)架构的基础上,将响应重构问题建模为序列生成问题,利用数据间潜在的时空关系显著提高模型的重构性能。此外,提出了一种基于均值平滑的损失计算方法评估模型的整体性能。通过对八自由度振动系统数值算例以及道林厅人行桥实际监测数据的研究,验证了所提出模型的鲁棒性与准确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在不同噪声环境下均能胜任响应重构任务,在低信噪比的情况下仍表现出优异的重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健康监测 响应重构 深度学习 序列到序列 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盐侵蚀前后叠堆型压电智能骨料的俘能特性试验研究
13
作者 兰成明 雷富杰 王建军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84-96,160,共14页
压电智能骨料是一种具备优异力电耦合性能的智能器件,已经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领域的结构健康监测。然而,目前主要侧重于器件的驱动和传感特性,而对于器件的俘能特性尚未研究。此外,器件嵌入到混凝土结构或土体中工作时可能会受到硫酸盐... 压电智能骨料是一种具备优异力电耦合性能的智能器件,已经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领域的结构健康监测。然而,目前主要侧重于器件的驱动和传感特性,而对于器件的俘能特性尚未研究。此外,器件嵌入到混凝土结构或土体中工作时可能会受到硫酸盐的侵蚀,进而影响其工作性能,但关于器件抗侵蚀能力的研究鲜有报道。基于此,以叠堆型压电智能骨料为研究对象,首先测试了器件在简谐荷载和轨枕力作用下的俘能特性,然后开展了121 d的硫酸钠溶液侵蚀试验,并对侵蚀后的器件俘能特性以及承载能力进行了测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叠堆型压电智能骨料具有良好的俘能水平,但受硫酸盐侵蚀影响较大;侵蚀后的器件仍具备良好的电导特征,并且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承载力均保持在75 kN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阻抗法 硫酸盐侵蚀 俘能 结构健康监测 叠堆型压电智能骨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导管架海洋平台结构损伤识别
14
作者 严谨 陆建成 +1 位作者 龙洋辉 赵云开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6-145,共10页
【目的】实现海洋导管架平台结构损伤智能识别。【方法】基于海洋工程分析软件SACS建立南海涠洲海域11-2 WHPC导管架平台数值模型,通过整合平台结构参数与目标海域环境数据,开展静力学分析以识别结构薄弱构件。基于分析结果,构建了包含... 【目的】实现海洋导管架平台结构损伤智能识别。【方法】基于海洋工程分析软件SACS建立南海涠洲海域11-2 WHPC导管架平台数值模型,通过整合平台结构参数与目标海域环境数据,开展静力学分析以识别结构薄弱构件。基于分析结果,构建了包含384组完好工况和1920组损伤工况的加速度响应数据库。针对结构损伤识别问题,提出一种结合变分模态分解-希尔伯特(VMD-Hilbert)变换和双向长短时记忆(BiLSTM)神经网络的损伤诊断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VMD-Hilbert变换实现信号时频特征提取,随后利用BiLSTM网络挖掘响应信号的深层时序特征。针对传统结构损伤诊断人工特征提取困难和步骤繁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散射变换时频图像和视觉转换器(Vision Transformer)的损伤诊断方法,实现结构损伤状态的智能诊断。【结果与结论】通过提取的损伤敏感特征,使用BiLSTM处理时变序列数据,实现了超过92%的分类准确率。基于小波散射变换时频图像和Vision Transformer的方法能够突出损伤前后的特征变化,分类准确率超过96%。通过缩尺模型实验模拟平台损伤状态,收集不同结构状态下的振动信号,经过VMD降噪处理后验证上述两种诊断方法,均能实现良好的损伤分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架海洋平台 结构健康监测 损伤诊断 双向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 视觉转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结构对应学习的大跨桥梁涡激振动识别方法研究
15
作者 万春风 赵文龙 +2 位作者 周珍伟 曹素功 胡皓 《桥梁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80,共8页
为解决部分大跨桥梁缺少历史涡激振动数据而无法进行涡激振动识别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结构对应学习(Structural Correspondence Learning,SCL)的大跨桥梁涡激振动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将含有涡激振动数据与标签的参考桥梁数据集设为源域... 为解决部分大跨桥梁缺少历史涡激振动数据而无法进行涡激振动识别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结构对应学习(Structural Correspondence Learning,SCL)的大跨桥梁涡激振动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将含有涡激振动数据与标签的参考桥梁数据集设为源域,需要识别的目标桥梁数据作为目标域,在时间序列上截取加速度数据提取涡激振动特征;然后使用SCL方法对领域间特征样本进行对齐,将源域变为自适应源域;最后使用自适应源域样本训练实现目标桥梁的实时涡激振动智能识别。选取内陆地区某一较少发生涡激振动的钢-混组合大跨悬索桥作为目标桥梁,沿海地区某一较为频繁发生涡激振动的大跨悬索桥作为参考桥梁,采用所提方法对目标桥梁进行涡激振动智能识别与早期预警,以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利用其它已发生涡激振动桥梁的振动信号,通过迁移学习来识别目标桥梁的涡激振动;相较于不使用迁移学习的基准模型,所提方法取得了更优的结果,且更早地探测到了涡激振动的发生,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与准确性,可为大跨桥梁涡激振动早期预警与控制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桥梁 涡激振动 结构健康监测 结构对应学习 迁移学习 特征向量 识别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嵌式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器智能钢绞线有效预应力监测技术的工程应用
16
作者 贾俊峰 侯智献 +3 位作者 杜瑞民 王蕾 白石 李小龙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8-237,244,共11页
为了解决实际工程中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体内有效预应力无法监测的问题,根据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器在结构健康监测中具有精度高、实时性强等优点,探讨内嵌式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器智能钢绞线有效预应力监测技术的工程应用;通过对该智能钢绞... 为了解决实际工程中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体内有效预应力无法监测的问题,根据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器在结构健康监测中具有精度高、实时性强等优点,探讨内嵌式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器智能钢绞线有效预应力监测技术的工程应用;通过对该智能钢绞线开展拉伸试验,检验智能钢绞线的拉伸强度、线性度等参数;以云南省某高速公路预应力混凝土T梁桥示范工程为例,同时监测预应力混凝土T梁桥正、负弯矩区智能钢绞线张拉过程中智能钢绞线内的有效预应力,得到正弯矩区混凝土弹性压缩、智能钢绞线与孔道间摩擦、锚具变形和智能钢绞线内缩造成的预应力损失,并与千斤顶张拉应力及预应力损失的规范理论计算值对比。结果表明:该智能钢绞线力学性能和线性度良好,并且应变灵敏度系数即每微应变波长的变化值为1.22~1.26 pm,与应变灵敏度系数的理论值1.21 pm相差较小;相对于千斤顶张拉应力及有效预应力的规范理论计算值,预应力混凝土T梁桥正、负弯矩区智能钢绞线张拉过程中各测点处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器监测应力的最大误差不超过3.86%,并且与预应力损失的规范理论计算值相比,该智能钢绞线在各测点处的预应力损失监测值误差较小;该智能钢绞线表现出良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能满足实际工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健康监测 有效预应力 智能钢绞线 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器 工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基础设施表面裂纹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胡翔坤 李华 +3 位作者 冯毅雄 钱松荣 李键 李少波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3,共23页
民用基础设施在长期使用后容易发生物理结构或性能状态的改变,对其功能和使用安全造成一定的损害,因此,对这类设施的结构健康监测是十分必要的。裂纹检测是结构健康监测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及时检测并识别这类损伤,能有效避免事故的发... 民用基础设施在长期使用后容易发生物理结构或性能状态的改变,对其功能和使用安全造成一定的损害,因此,对这类设施的结构健康监测是十分必要的。裂纹检测是结构健康监测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及时检测并识别这类损伤,能有效避免事故的发生。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表面裂纹检测方法操作简单、检测速度快、准确率高,被广泛应用于民用基础设施的表面裂纹检测。从图像分类、目标检测、语义分割三个不同的检测方向综述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基础设施表面裂纹检测方法,总结了常见的数据采集方法和常用的公共裂纹数据集。最后讨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基础设施表面裂纹检测方法存在的困难与挑战,并展望了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健康监测 裂纹检测 计算机视觉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视觉与振动数据融合的结构层间位移响应识别 被引量:3
18
作者 单伽锃 张宏泽 +1 位作者 白子轩 周德源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50,共10页
利用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接触式位移识别技术分析结构振动视频来捕捉结构层间位移响应,可以解决极端荷载作用下结构层间位移观测困难的问题。结合结构层间变形机理与多特征检测算法,提出了结构弯剪耦合变形识别方法,并在理论上验证了该方... 利用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接触式位移识别技术分析结构振动视频来捕捉结构层间位移响应,可以解决极端荷载作用下结构层间位移观测困难的问题。结合结构层间变形机理与多特征检测算法,提出了结构弯剪耦合变形识别方法,并在理论上验证了该方法在结构发生多种变形情况下的适用性。该方法利用倾角仪数据与视觉识别结果计算得到结构的层间位移、有害层间位移、无害层间位移及部分位移在总位移中的占比,并在缩尺模型振动台试验中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与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用于建筑结构在地震过程中的关键变形监测,即通过结构不同层间变形成分的比例可以准确判断结构各层实际受力状态。该方法通过多数据计算显著提高了层间位移的识别精度,为建筑层间受力状态评估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健康监测 变形识别 层间位移 计算机视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栓连接松动的监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龚裕 唐国良 +1 位作者 王孝然 刘增华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2-213,共22页
螺栓连接的完整性维护仍然是一个面临众多挑战的问题,特别是在遭受外部干扰(如振动)时,连接界面表面可能会发生大面积或局部的滑移。这种滑移现象会加剧界面间的相对运动,导致预紧力水平下降,也就是螺栓连接的松动。在过去的10年中,诸... 螺栓连接的完整性维护仍然是一个面临众多挑战的问题,特别是在遭受外部干扰(如振动)时,连接界面表面可能会发生大面积或局部的滑移。这种滑移现象会加剧界面间的相对运动,导致预紧力水平下降,也就是螺栓连接的松动。在过去的10年中,诸如振动法、导波法和机电阻抗法等检测方法已逐渐应用于检测螺栓连接的松动。伴随着计算能力的显著提升,机器学习算法包括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已被开发出来,用于进一步提升螺栓松动检测方法的准确性。这些方法的融合为螺栓连接的实时健康监测提供了新的途径。该文综述了基于声弹性效应、振动、导波和机电阻抗的方法,以及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信号分析方法在螺栓连接松动检测和监测领域的应用,旨在展示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栓连接 螺栓松动 机器学习 信号分析 无损检测 结构健康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斯过程的高空间分辨率振型识别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宾宾 叶挺 兰春光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58,共8页
为解决有限数量传感器条件下的结构全场振型识别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高斯过程先验的贝叶斯模态识别方法。该方法基于贝叶斯推断原理,有效融合了有限元模型与模态识别数据。首先,通过不确定性有限元分析或工程经验,考虑多物理约束,建立... 为解决有限数量传感器条件下的结构全场振型识别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高斯过程先验的贝叶斯模态识别方法。该方法基于贝叶斯推断原理,有效融合了有限元模型与模态识别数据。首先,通过不确定性有限元分析或工程经验,考虑多物理约束,建立了全场振型的高斯过程先验模型。其次,引入振动测量数据,在高斯过程先验基础上融合贝叶斯模态识别结果,构建全场振型的后验概率分布模型。最后,利用实验室剪切模型和广州塔标准模型进行全场振型识别,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利用有限振动测点获得结构的高空间分辨率振型,并实现其不确定性定量分析,可有效应用于结构健康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健康监测 高斯过程 振型扩展 不确定性量化 物理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