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带田残茬带宽度及高度对土壤风蚀模数影响的风洞试验 被引量:23
1
作者 赵沛义 妥德宝 +5 位作者 李焕春 段玉 魏富所 安昊 贾有余 崔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06-210,共5页
为了探究带宽和残茬高度对土壤风蚀模数的影响,利用野外移动式风洞对阴山北麓地区带田土壤风蚀模数进行了原位测试。结果表明:作物残茬带对间作翻耕地具有保护作用,土壤风蚀模数在全部留茬时最小,全部裸露时最大,残茬与耕翻裸露地间作... 为了探究带宽和残茬高度对土壤风蚀模数的影响,利用野外移动式风洞对阴山北麓地区带田土壤风蚀模数进行了原位测试。结果表明:作物残茬带对间作翻耕地具有保护作用,土壤风蚀模数在全部留茬时最小,全部裸露时最大,残茬与耕翻裸露地间作时居中。不同残茬降低风蚀模数程度不同,莜麦茬可以降低48.92%~67.39%,油菜茬可以降低5.22%~34.36%。不同带宽和残茬高度的间作组合,土壤风蚀模数都随风速的增加而增大,呈指数曲线变化规律。在一定风速吹蚀下,残茬带宽从0.5~3.0m变化,土壤风蚀模数随带宽的增加而减小,符合幂函数曲线变化规律;残茬高度从5~25cm变化,土壤风蚀模数随残茬高度增加而线性降低。研究说明减少耕翻和作物留茬是控制风蚀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保护 风洞 带状间作 带田宽度 残茬高度 土壤风蚀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山北麓残茬间作带田土壤风蚀规律 被引量:12
2
作者 赵沛义 妥德宝 +6 位作者 康暄 李焕春 段玉 张君 安昊 姚俊卿 付贵锁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5-58,共4页
为了探究带状间作农田残茬带宽度对土壤风蚀模数的影响,进一步验证野外移动式风洞对研究区带田土壤风蚀模数进行的原位测试结果,采用风蚀圈和陷阱诱捕的方法对研究区土壤风积和风蚀情况进行监测。风积量结果表明,不同宽度莜麦残茬带宽小... 为了探究带状间作农田残茬带宽度对土壤风蚀模数的影响,进一步验证野外移动式风洞对研究区带田土壤风蚀模数进行的原位测试结果,采用风蚀圈和陷阱诱捕的方法对研究区土壤风积和风蚀情况进行监测。风积量结果表明,不同宽度莜麦残茬带宽小于6m时,风积量随带宽增加而减小,带宽6~10m风积量随带宽增加而增加,带宽大于10m后风积量开始下降;与残茬带等宽间作裸地中,随带宽加大风积量不断降低,带宽在3.6m左右时达到最低值,带宽大于3.6m后风积量随带宽增加而不断增加。风蚀量结果表明,不同宽度莜麦残茬带中,5m带宽内土壤风蚀量显著降低,5~10m范围缓慢上升,带宽超出10m土壤风蚀量又呈现稳中有降的变化趋势;不同带宽间作裸地中,土壤风蚀量基本在带宽3m之内呈直线下降,带宽在3m左右时土壤风蚀量最低,带宽在3~7m时土壤风蚀量呈直线上升趋势,在7~10m时土壤风蚀量基本保持稳定,带宽大于10m后土壤风蚀量又呈直线上升趋势;不同带宽残茬+等宽秋翻地的土壤风蚀量变化规律,基本与间作裸地的变化趋势相同;不同带宽间作裸地带中不同位置土壤风蚀量随距莜麦残茬距离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间作 带田宽度 风蚀规律 风蚀圈 陷阱诱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状留茬间作对防治干旱地区农田风蚀沙化的生态效应 被引量:37
3
作者 妥德宝 段玉 +3 位作者 赵沛义 郑大玮 陈铭 赵举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3-67,共5页
对内蒙古阴山北麓旱农区不同类型耕地土壤风蚀及其影响因素的野外观察与室内分析,揭示了该地区风蚀气候侵蚀力的特点及风蚀作用对农田生态环境的主要危害。观察研究了粮草、粮薯和灌草带状间作及其残茬覆盖度对减轻农田土壤风蚀的作用,... 对内蒙古阴山北麓旱农区不同类型耕地土壤风蚀及其影响因素的野外观察与室内分析,揭示了该地区风蚀气候侵蚀力的特点及风蚀作用对农田生态环境的主要危害。观察研究了粮草、粮薯和灌草带状间作及其残茬覆盖度对减轻农田土壤风蚀的作用,指出在农田防护林不完善的阴山北麓旱农区,采用带状留茬间作轮作具有良好生态效应,可以有效地控制农田风蚀沙化,减轻风蚀危害,进而明确了不同类型退化农田应采用的带状留茬间作轮作方式与增产增收配套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留茬间作 防治 干旱地区 农田风蚀沙化 生态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薯带状间作农田地表土壤抗风蚀效应研究 被引量:33
4
作者 陈智 麻硕士 +1 位作者 范贵生 赵永来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1-54,共4页
该文探讨了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区麦薯带状间作农田土壤的抗风蚀效果.研究表明,有88.46%~98.56%的翻耕带土壤风蚀物能够被保护性耕作带截留,是一种既可以保护间作翻耕带,又能满足地区种植结构要求的防风抗蚀的种植方式.在定量研究的基础上... 该文探讨了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区麦薯带状间作农田土壤的抗风蚀效果.研究表明,有88.46%~98.56%的翻耕带土壤风蚀物能够被保护性耕作带截留,是一种既可以保护间作翻耕带,又能满足地区种植结构要求的防风抗蚀的种植方式.在定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保护性耕作带截留风蚀物的标准留茬高度和植被覆盖度分别为30 cm和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区 土壤风蚀 保护性耕作 带状间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风蚀气候侵蚀力的计算与分析 被引量:29
5
作者 王永 赵举 程玉臣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F12期57-60,共4页
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的气候条件是造成风蚀重要因素,年平均气候侵蚀力为154.5,属于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侵蚀力水平强的地区,超过风蚀气候侵蚀力“极重”级(C≥100)的分级标准。在季节上的气候侵蚀力分析,春季最... 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的气候条件是造成风蚀重要因素,年平均气候侵蚀力为154.5,属于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侵蚀力水平强的地区,超过风蚀气候侵蚀力“极重”级(C≥100)的分级标准。在季节上的气候侵蚀力分析,春季最强为80.3,以下依次是冬季38.7、夏季18.9、秋季1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带 风蚀 气候侵蚀力 分级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留茬高度对带状留茬间作农田土壤防风蚀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高婕 李倩 +3 位作者 刘景辉 李立军 崔凤娟 李军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9-32,共4页
针对内蒙古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土壤风蚀严重的问题,研究了带状留茬间作的防风蚀效果,通过测定风速、地表粗糙度和土壤风蚀量,揭示不同留茬高度对留茬地和相邻裸露地的防风蚀效果。结果表明,随着留茬高度的增加,作物残茬带近地表风速降低... 针对内蒙古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土壤风蚀严重的问题,研究了带状留茬间作的防风蚀效果,通过测定风速、地表粗糙度和土壤风蚀量,揭示不同留茬高度对留茬地和相邻裸露地的防风蚀效果。结果表明,随着留茬高度的增加,作物残茬带近地表风速降低,且留高茬(30cm)效果最明显;随着测定高度的增加,同一留茬高度对风速的降低程度减小。地表粗糙度随留茬高度的增加而增大,留高茬地(30cm)和邻高茬裸地的地表粗糙度分别较对照增加了466.67%和126.98%。土壤风蚀量随留茬高度的增加而减少,留高茬地(30cm)和邻高茬裸地的风蚀量分别较对照减少了90.21%和65.51%。因此,作物残茬既增强了自身带的防风蚀效果,又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邻茬裸露带,留茬高度30cm时防风蚀效果最好,对相邻裸露带的保护作用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留茬间作 留茬高度 风速 地表粗糙度 风蚀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区麦薯带状间作农田土壤抗风蚀能力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陈智 麻硕士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70-374,共5页
对麦薯带状间作农田土壤的抗风蚀能力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该措施能够减少水分蒸发,增加地表土壤含水率0.22%~2.6%,增大地表空气动力学粗糙度0.03~3.81cm,降低近地表风速6%~46%,减少土壤风蚀0.5%~84%.在定量研究的... 对麦薯带状间作农田土壤的抗风蚀能力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该措施能够减少水分蒸发,增加地表土壤含水率0.22%~2.6%,增大地表空气动力学粗糙度0.03~3.81cm,降低近地表风速6%~46%,减少土壤风蚀0.5%~84%.在定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翻耕带有效抗风蚀宽度为5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区 土壤风蚀 保护性耕作 带状间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状间作残茬高度抗风蚀效应的测试 被引量:1
8
作者 董立江 赵士杰 +2 位作者 赵彦军 贾清华 徐志成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34-136,共3页
通过风蚀风洞试验,针对农田采用带状间作种植时保护性耕作带的防风效应进行了研究。通过改变中心风速以及茬高,分析了保护性耕作带对风速降低的影响程度。试验结果表明:以作物留茬形成保护带可有效降低相邻传统耕作带的风速值,但随着风... 通过风蚀风洞试验,针对农田采用带状间作种植时保护性耕作带的防风效应进行了研究。通过改变中心风速以及茬高,分析了保护性耕作带对风速降低的影响程度。试验结果表明:以作物留茬形成保护带可有效降低相邻传统耕作带的风速值,但随着风速的增大,保护性耕作带降低风速的幅度有所减小;留茬越高,对相邻传统耕作带的保护作用越明显;沿地表垂直方向基本上呈现出越接近地表的位置风速降低率越大的规律。为保证其具有一定的防护效应,建议保留残茬高度不低于25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间作 风蚀风洞 风速 田间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状间作留茬地表农田抗风蚀效应试验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韩亚雄 赵满全 +1 位作者 陈智 陈建强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62-164,共3页
根据目前保护性耕作的技术规范,选择留茬高度为30cm,研究保护性耕作带状间作的抗风蚀机理。利用可移动式风蚀风洞在野外定点原位试验,研究了在不同风速、植被覆盖度分别为45%,76%和90%情况下的近地表土壤抗风蚀能力,分析了影响土壤风蚀... 根据目前保护性耕作的技术规范,选择留茬高度为30cm,研究保护性耕作带状间作的抗风蚀机理。利用可移动式风蚀风洞在野外定点原位试验,研究了在不同风速、植被覆盖度分别为45%,76%和90%情况下的近地表土壤抗风蚀能力,分析了影响土壤风蚀因素,提出了具体技术措施,从而为在干旱和半干旱寒冷易沙化农牧交错区实施保护性耕作,有效抑制土壤风蚀及大风条件下的农田地表起沙扬尘提供一定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带状间作 植被覆盖度 风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垄向带状留茬间作农田防风蚀能力的风洞试验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彦军 赵士杰 +2 位作者 董立江 贾清华 徐志成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37-139,共3页
在内蒙古自治区武川县旱作农业区进行带状留茬间作农田防风蚀能力的风洞试验,主要讨论了不同带宽下的留茬带针对不同吹蚀风向的保护效果。试验表明:短带宽条件下,风向角为90°时收集的输沙量大于风向角为45°时收集的输沙量;在... 在内蒙古自治区武川县旱作农业区进行带状留茬间作农田防风蚀能力的风洞试验,主要讨论了不同带宽下的留茬带针对不同吹蚀风向的保护效果。试验表明:短带宽条件下,风向角为90°时收集的输沙量大于风向角为45°时收集的输沙量;在带宽大于2.5m条件下,风向角为45°时引起的输沙量大于90°的输沙量;且当带宽大于2.5m时,风向角为45°条件下试验段内的留茬带基本不具备保护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留茬间作农田 可移动式风蚀风洞 输沙量 风向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