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洲黑石斑鱼(Centropristis striata)“突眼症”的病原菌分离鉴定 被引量:8
1
作者 陈建国 陈超 +5 位作者 李炎璐 孙曙光 邵彦翔 张廷廷 刘莉 孙涛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2-40,共9页
养殖中患有"突眼症"的美洲黑石斑鱼(Centropristis striata)的症状表现为眼球白浊、充血、异常增生。从眼球病灶部位分离纯化得到1株优势菌,在TCBS培养基上生长迅速,菌落中部隆起,黄色,有黏性,杆状菌,端生单鞭毛,属于革兰氏... 养殖中患有"突眼症"的美洲黑石斑鱼(Centropristis striata)的症状表现为眼球白浊、充血、异常增生。从眼球病灶部位分离纯化得到1株优势菌,在TCBS培养基上生长迅速,菌落中部隆起,黄色,有黏性,杆状菌,端生单鞭毛,属于革兰氏阴性菌,定名为CJG01。人工感染实验证实,其对美洲黑石斑鱼有较强的致病性,可引起幼鱼眼球突出、脱落,肌肉溃烂,骨胳外露。解剖感染组的幼鱼发现,患病幼鱼的肝脏、肾脏红肿,脾脏肿大,肠道内有淡黄色液体。其半致死浓度LD50为2.67×10~5 CFU/ml。API 20NE快速鉴定及相关生理生化实验结果显示,菌株CJG01的生长温度为28–37℃,最适温度为28℃,在含盐量为0–5%之间的TSB培养基可生长,对弧菌抑制剂O/129敏感,氧化酶反应阳性,鸟氨酸脱羧酶反应阳性,V-P反应阴性,可同化甘露醇、麦芽糖、苹果酸,不能同化葡萄糖、阿拉伯糖、甘露糖、癸酸、已二酸、柠檬酸、苯乙酸等,菌株CJG01的生理生化特性与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一致。对病原菌的16S r DNA序列对比分析及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菌株CJG01与哈维氏弧菌序列同源性最高,达99%。药敏实验证实,该菌株对氨苄西林、头孢氨苄、头孢拉定、诺氟沙星、青霉素、多粘菌素B、阿奇霉素等药物不敏感,对头孢唑林、恩诺沙星、链霉素、红霉素、克拉霉素等药物中度敏感,对抗生素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他啶、氧氟沙星、洛美沙星、氟罗沙星、环丙沙星、氯霉素、新生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呋喃唑酮、利福平、四环素、米诺环素等种药物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黑石斑鱼 “突眼症” 分离鉴定 哈维氏弧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度对条纹锯鮨(Centropristis striata)仔鱼的活力、开口、摄食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张春禄 陈超 +4 位作者 李炎璐 张廷廷 刘莉 曲江波 孙涛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7-82,共6页
观察研究了10个盐度梯度(7、12、17、22、27、32、37、42、47和52)对条纹锯(Centropristis striata)仔鱼的活力、开口和摄食情况的影响,记录分析其在不同盐度条件下不投饵存活系数、开口率、摄食率及摄食强度等指标。结果显示,盐度对条... 观察研究了10个盐度梯度(7、12、17、22、27、32、37、42、47和52)对条纹锯(Centropristis striata)仔鱼的活力、开口和摄食情况的影响,记录分析其在不同盐度条件下不投饵存活系数、开口率、摄食率及摄食强度等指标。结果显示,盐度对条纹锯仔鱼的活力、摄食及存活有明显影响,其存活和摄食的适宜盐度范围为12–37,最适盐度范围为27–32。盐度低于12时,仔鱼存活率、开口率和摄食强度随盐度的降低而降低,盐度高于37时,仔鱼存活率、开口率及摄食强度则随盐度的升高而降低。不同盐度条件下,条纹锯仔鱼SAI值的波动范围为0.034–6.401,盐度为12–37的实验组与7、42、47、52实验组的SAI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盐度为32时,仔鱼的SAI值最大,为6.041,SAI值与盐度之间符合三次曲线函数关系,其表达式为y=–5.894+1.155x–0.034x^2+0.000x^3,R^2=0.895,其中,y代表SAI,x代表盐度。盐度为7、42、47和52时,仔鱼的存活率均低于50%,盐度为52、47时,仔鱼在第3、4天存活率分别降为0。盐度为22、27、32时,培育至第5天,仔鱼的存活率均在80%以上。盐度在17–37范围内,仔鱼开口率为60%–85%,且仔鱼均能较好摄食,盐度为32时,仔鱼开口率达到最大值,为85%,仔鱼摄食亦达到最佳状态,摄食率为85%,8日龄仔鱼摄食强度为5.45个轮虫/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度 条纹锯鲐 仔鱼 生存活力指数 存活率 开口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条纹锯(Centropristis striata)仔、稚、幼鱼形态发育的异速生长模式 被引量:5
3
作者 贾瑞锦 陈超 +7 位作者 李炎璐 孙曙光 王鲁 于欢欢 孔祥迪 吴坚 曲江波 赵从明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8-134,共7页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对条纹锯仔、稚、幼鱼形态发育的异速生长模式进行研究。对条纹锯(0–80日龄)的可量性状进行测量并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0–80日龄条纹锯全长的生长符合Y=4.529-(9.227×10-5)X3+0.015X2-0.18...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对条纹锯仔、稚、幼鱼形态发育的异速生长模式进行研究。对条纹锯(0–80日龄)的可量性状进行测量并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0–80日龄条纹锯全长的生长符合Y=4.529-(9.227×10-5)X3+0.015X2-0.189X(R2=0.994),干重增长符合Y=0.002X3-0.151X2+3.257X-18.232(R2=0.993),其变化曲线呈"J"型增长。多数功能器官具有异速生长的特性,与摄食、运动相关的功能器官的生长拐点相对较早,在拐点之前,相对于全长呈正异速生长,拐点之后相对于全长呈负异速生长或等速生长。口裂、吻长、眼径、胸鳍、尾鳍的生长拐点分别为20、44、32、36、19日龄,其他相关器官的生长拐点相对较晚,头长、头高、腹长、体高的生长拐点分别为56、37、44、60日龄,其中头长相对于全长在拐点之前呈负异速生长,拐点之后呈等速生长。条纹锯部分功能器官的优先发育保证了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的早期摄食能力和对敌害的躲避能力的完善,有效地提高了其生存能力。条纹锯异速生长模型的建立,有助于针对性地为其提供适宜条件,从而获得其最适和最大生长效能,为人工繁育和养殖条纹锯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纹锯 早期发育 形态特征 异速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洲黑石斑鱼(Centropristis striata)消化系统胚后发育的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廷廷 陈超 +2 位作者 邵彦翔 陈建国 孙涛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8-85,共8页
通过形态学与连续组织切片的方法,对美洲黑石斑鱼(Centropristis striata)1–34 d仔鱼消化系统的胚后发育进行系统观察,分析描述鱼体消化道(食道、胃与肠道)以及消化腺(肝脏与胰腺)的发育过程。对1–15 d仔鱼连续取样,每次取样30尾,15 ... 通过形态学与连续组织切片的方法,对美洲黑石斑鱼(Centropristis striata)1–34 d仔鱼消化系统的胚后发育进行系统观察,分析描述鱼体消化道(食道、胃与肠道)以及消化腺(肝脏与胰腺)的发育过程。对1–15 d仔鱼连续取样,每次取样30尾,15 d后隔天取样,每次取样15尾。结果显示,在水温为(24±1)℃、盐度为30–32的条件下,初孵仔鱼卵黄囊体积很大,消化管为封闭的管状结构。美洲黑石斑鱼孵出3 d后,口裂形成、开始摄食,肛门与外界连通,消化道逐渐分化形成食道、胃及肠道,肝脏、胆囊和胰腺也逐渐形成。7 d后,卵黄囊与油球基本消失,食道、胃部以及肠道黏膜褶皱开始形成,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逐渐分化,肝脏出现脂肪颗粒,仔鱼具备了基本的摄食能力。11 d时,仔鱼食道可见黏液细胞,随日龄的增加上皮组织中黏液细胞数量迅速增多,褶皱日益丰富;胃部分化形成贲门部、胃本体与幽门部,胃壁褶皱不断增多、伸长;肝脏血窦与中央静脉明显。20 d时,鱼体胃腺形成,说明胃部消化、吸收蛋白质的能力增强;肠道次级黏膜褶皱出现,肠圈与褶皱更加复杂化;胰脏分布有大量酶原颗粒。32 d时,仔鱼消化道组织结构分明,自腔面向内依次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与浆膜层,消化道与消化腺结构和功能逐步完善。仔鱼3–7 d为内源性营养向外源性营养过渡期,应及时提供充足适口的生物饵料,仔鱼20 d后可以逐渐驯化投喂微型配合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黑石斑鱼 仔鱼 消化系统 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纹地蜂(Andrena striata Wu)采访油茶花的行为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学文 苏睿 +2 位作者 蓝绍华 秦毅恒 梁铖 《中国蜂业》 2016年第10期14-15,共2页
油茶是我国一种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对确保我国食用油安全具有重大意义。然而,目前油茶产量偏低,极大制约了油茶产业的发展。花粉限制机制是导致油茶产量较低的重要诱因,解决油茶花期花粉限制机制是大幅提高油茶产量的... 油茶是我国一种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对确保我国食用油安全具有重大意义。然而,目前油茶产量偏低,极大制约了油茶产业的发展。花粉限制机制是导致油茶产量较低的重要诱因,解决油茶花期花粉限制机制是大幅提高油茶产量的关键。纹地蜂是油茶的一种重要传粉昆虫,利用纹地蜂授粉对提高油茶产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简要介绍了纹地蜂采访油茶花的行为,以期为解决油茶花期花粉限制机制提供一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纹地蜂 访花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及多糖单糖组成及其抑制酪氨酸酶动力学机制
6
作者 梁珊珊 吴俊秋 +4 位作者 熊巧玲 薛娟 杨武德 孟宪群 魏晴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5年第1期9-16,共8页
该文采用硫酸-苯酚法测定白及多糖含量,通过离子色谱法测定白及多糖单糖组成,使用酶标仪得到白及多糖抑制酪氨酸酶活力系列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复合酶法提取白及多糖含量为(51.97±1.52)%。离子色谱法得到白及多糖单糖组成为鼠李... 该文采用硫酸-苯酚法测定白及多糖含量,通过离子色谱法测定白及多糖单糖组成,使用酶标仪得到白及多糖抑制酪氨酸酶活力系列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复合酶法提取白及多糖含量为(51.97±1.52)%。离子色谱法得到白及多糖单糖组成为鼠李糖、阿拉伯糖、半乳糖、葡萄糖、甘露糖、半乳糖醛酸和葡萄糖醛酸共7种,其单糖组成比例分别为0.17%、0.36%、1.86%、41.81%、54.21%、0.71%和0.88%。白及多糖对酪氨酸酶抑制作用的IC_(50)为59.31 mg/mL,白及多糖可以降低酪氨酸酶反应初速度,表明白及多糖对酪氨酸酶的催化作用存在迟滞影响,且随着白及多糖质量浓度的增加,对酪氨酸酶活力的抑制作用越强,具有剂量依赖性。此外,白及多糖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具有可逆性,Lineweaver-Burk双倒数曲线图结果显示,随着白及多糖质量浓度的增加,米氏常数K_(m)值整体逐渐增大,而Vmax值整体逐渐降低,表明白及多糖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表现为非竞争性与竞争性混合的抑制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及多糖 离子色谱 单糖组成 酪氨酸酶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梭鱼(Liza haematocheila)、黑石斑鱼(Centropristis striata)的营养成分及加工品质比较 被引量:6
7
作者 赵睿 娄方瑞 +2 位作者 丁福红 马爱军 王婷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2-67,共6页
本研究对不同养殖环境和食性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梭鱼(Liza haematocheila)、黑石斑鱼(Centropristis striata)的营养成分和加工品质进行了分析比较。对鱼体的解剖测量结果显示,梭鱼头重占体重的比例为17.09%,低于黑石... 本研究对不同养殖环境和食性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梭鱼(Liza haematocheila)、黑石斑鱼(Centropristis striata)的营养成分和加工品质进行了分析比较。对鱼体的解剖测量结果显示,梭鱼头重占体重的比例为17.09%,低于黑石斑鱼和草鱼。对3种鱼的胶原蛋白和氨基酸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黑石斑鱼肌肉可溶性与不可溶性胶原蛋白含量均为最高,分别为0.22 mg/ml和2.12 mg/ml,梭鱼含量次之,分别为0.05 mg/ml和0.82 mg/ml。黑石斑鱼的鲜味氨基酸含量最高(44.37%),梭鱼为32.80%,均显著高于草鱼(24.50%)。6种必需氨基酸总含量:草鱼最低,为53.31%,梭鱼为57.14%,黑石斑鱼最高,为62.64%,三者之间差异显著。肌肉脂肪酸检测显示,梭鱼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最高,为41.26%(P<0.05);黑石斑鱼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PUFA)最高,为34.58%(P<0.05)。梭鱼二十碳五烯酸(EPA)的含量为8.27%,与黑石斑鱼(7.85%)无显著差异。黑石斑鱼的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最高,为13.51%,显著高于草鱼(3.84%)和梭鱼(3.02%)。3种鱼肌肉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有显著差异,梭鱼最强,黑石斑鱼最弱。丙二醛(MDA)含量检测结果显示,黑石斑鱼的MDA含量为19.98 nmol/mg,显著高于草鱼和梭鱼,草鱼和梭鱼差异不显著,可见梭鱼肌肉抗氧化能力较强,有利于进行长期保存、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梭鱼 黑石斑鱼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优化硒化白及多糖的制备工艺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涂玲飞 李焱 张振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44-253,共10页
通过优化硒化白及多糖的制备工艺,探究是否获得较高抗氧化活性的硒化白及多糖。以白及多糖(Bletilla striata polysaccharide,BSP)为原料,亚硒酸钠(Na_(2)SeO_(3))为硒化剂,冰乙酸为催化剂对白及多糖进行硒化修饰制备硒化白及多糖(Selen... 通过优化硒化白及多糖的制备工艺,探究是否获得较高抗氧化活性的硒化白及多糖。以白及多糖(Bletilla striata polysaccharide,BSP)为原料,亚硒酸钠(Na_(2)SeO_(3))为硒化剂,冰乙酸为催化剂对白及多糖进行硒化修饰制备硒化白及多糖(Selenized Bletilla striata polysaccharide,BSP-Se)。以硒含量为指标,利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确定白及多糖是否硒化成功,并通过测定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以及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综合评价硒化白及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在最佳工艺条件为Na_(2)SeO_(3)与BSP的质量比1.5、冰乙酸与BSP用量比3、反应时间6 h、反应温度80℃的条件下制备的BSP-Se硒含量最高,可达到7.831 mg/g。FT-IR分析显示硒与多糖通过Se-O-C和O-Se-O结合,表明白及多糖已被成功硒化;自由基清除能力分析显示BSP-Se对DPPH、ABTS^(+)和·OH自由基的IC_(50)值分别为2.875、4.431和0.314 mg/mL,显著低于BSP的IC_(50)值5.828、8.475和0.833 mg/mL(P<0.05),表明硒化修饰提高了BSP的抗氧化能力。因此,通过硒化修饰可以提高BSP的抗氧化能力,为进一步研究硒多糖作为新型抗氧化剂在食药领域、保健品领域、日化领域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及多糖 硒化改性 响应面优化 制备工艺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播条件下水分胁迫对白及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吴英兰 龙运兰 +3 位作者 邓超 胡毅 王永 韩见宇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4年第2期73-77,共5页
为解决白及直播种子萌发不稳定的问题,本研究以椰糠为基质,设置4个含水量梯度,研究直播条件下水分胁迫对白及种子萌发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直播后主要经历吸水膨胀成球状体(a)、球状体转绿(b)、球状体一端长出第一片叶(c)、长出丛... 为解决白及直播种子萌发不稳定的问题,本研究以椰糠为基质,设置4个含水量梯度,研究直播条件下水分胁迫对白及种子萌发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直播后主要经历吸水膨胀成球状体(a)、球状体转绿(b)、球状体一端长出第一片叶(c)、长出丛毛状假根(d)、长第二片叶(e)和长根(f)6个阶段。不同含水量基质上,最高萌发率为68.3%,最低萌发率为0,总体趋势为随着基质含水量增加萌发率提高,从不同阶段转化率来看,水分条件影响的关键阶段为b和e阶段;从萌发时间看,最终完成长根需要82.3~86.7 d,总体趋势随着基质含水量的增加萌发时间减少,其中从播种到c阶段转化时间随基质含水量增加而减少,e到f阶段转化时间随基质含水量增加而增加。基于以上结果,在白及种子直播育苗生产中,可以在萌发前期增加基质含水量,最后阶段适当降低基质含水量来提高萌发率,缩短萌发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及 种子 水分条件 萌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杀菌剂在白及初加工过程中的残留变化
10
作者 石贵远 黄文源 +3 位作者 段婷婷 李明 郭怡卿 张盈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77-1685,共9页
为明确白及初加工过程中多菌灵、三唑酮、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的残留变化规律和加工因子,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白及的清洗、水煮和烘干3个初加工过程,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ltra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 为明确白及初加工过程中多菌灵、三唑酮、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的残留变化规律和加工因子,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白及的清洗、水煮和烘干3个初加工过程,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ltra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HPLC-MS/MS)检测白及初加工各阶段的农药残留浓度,并计算加工因子。结果表明,白及不同加工过程对4种杀菌剂残留浓度的影响差异较大。清洗过程使农药残留浓度降低4.6%~57.8%,加工因子为0.42~0.95,在清水中分别添加质量分数2%淀粉、2%食盐和2%小苏打对农药的去除效果可提升1.4~7.3倍;水煮过程使农药残留浓度降低38.6%~67.8%,加工因子为0.32~0.61;烘干过程由于浓缩效应使农药残留浓度升高2.1~3.2倍,加工因子为2.08~3.23。白及依次经2%食盐水清洗、水煮4 min、60℃烘干的初加工全过程对4种杀菌剂的降解作用大于因脱水造成的浓缩作用,可降低4种杀菌剂在干白及产品中的残留风险,全过程加工因子为0.34~0.67。因此,以鲜白及中4种杀菌剂残留评价经此初加工后干白及中4种杀菌剂残留的安全性是可行的,研究结果可为白及产品的安全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及 杀菌剂 残留变化 初加工 加工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酿酒酵母发酵白芨产水溶性多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11
作者 高超 刘姝 +2 位作者 高志贤 张磊 张财顺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6-172,共7页
探究耐高温酿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发酵白芨产多糖工艺,以水溶性多糖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与响应面试验优化发酵工艺条件,并考察了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时间24 h,接种量10%,发酵... 探究耐高温酿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发酵白芨产多糖工艺,以水溶性多糖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与响应面试验优化发酵工艺条件,并考察了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时间24 h,接种量10%,发酵温度38℃,摇床转速120 r/min,初始pH值5.5,此优化条件下水溶性多糖含量达到了2.80 mg/mL。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提取物具有多糖类物质的特征吸收峰;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抗氧化试验表明,发酵组的最大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66.5%,高于水提对照组,当多糖质量浓度为4 mg/mL时,其是水提对照组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2.15倍。总之,与水提组相比,酵母菌液体发酵白芨产水溶性多糖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高温酵母菌 白芨 多糖 发酵工艺 优化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技术的白及中菲类化学成分分析
12
作者 张天姣 魏丽超 +5 位作者 朱晓慧 夏雯昕 张桂彬 周地 李宁 孙璐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8期1026-1038,共13页
目的采用UPLC-Q-TOF/MS技术结合整合定性策略对白及中菲类化学成分进行快速定性分析。方法采用ACQUITY UPLC HSS T3柱(100 mm×2.1 mm,1.8μm),以乙腈溶液(A)-体积分数为0.1%甲酸溶液(B)为流动相体系进行梯度洗脱,柱温为40℃,流速为... 目的采用UPLC-Q-TOF/MS技术结合整合定性策略对白及中菲类化学成分进行快速定性分析。方法采用ACQUITY UPLC HSS T3柱(100 mm×2.1 mm,1.8μm),以乙腈溶液(A)-体积分数为0.1%甲酸溶液(B)为流动相体系进行梯度洗脱,柱温为40℃,流速为0.4 mL·min^(-1);采用Xevo G2 Q-TOF质谱,ESI离子源,负离子检测模式;整合了质量亏损过滤技术、产物离子过滤技术、中性丢失过滤技术和化学结构-色谱保留关联技术,对白及的质谱测试结果进行数据挖掘,通过化学成分数据库建立、UNIFI平台自动筛查、对照品比对和人工校验核实等步骤对菲类化学成分进行表征。结果在白及中共表征了104种化学成分。结论该方法能够快速准确的表征白及中菲类化学成分,为阐明白及的药效物质基础和建立质量控制标准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及 菲类 UPLC-Q-TOF/MS技术 整合定性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权TOPSIS模型对白芨多糖脱蛋白体系的评价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袁高阳 秦心睿 +5 位作者 聂晓兵 金文芳 杨玉玉 刘诗菡 范宝磊 苗潇磊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6-85,共10页
利用熵权TOPSIS模型对比Sevage法、乙腈法和三氯乙酸(TCA)法脱除粗白芨多糖(BSP)蛋白的效果,探究熵权TOPSIS用于BSP脱蛋白体系评价的合理性。以BSP保留率和蛋白质脱除率综合评分,筛选出最佳处理条件;构建出包括单糖组分、氧化自由基清... 利用熵权TOPSIS模型对比Sevage法、乙腈法和三氯乙酸(TCA)法脱除粗白芨多糖(BSP)蛋白的效果,探究熵权TOPSIS用于BSP脱蛋白体系评价的合理性。以BSP保留率和蛋白质脱除率综合评分,筛选出最佳处理条件;构建出包括单糖组分、氧化自由基清除能力(ORAC)、DPPH自由基半数清除浓度(IC_(50))在内的9个具体评价指标的白芨多糖脱蛋白评价体系,以紫外分光光度计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为辅,以熵权TOPSIS对三种白芨多糖除蛋白方案的结果进行评价。经过综合评分,Sevage法最佳萃取次数为1次,此时的蛋白质脱除率为22.9%,多糖保留率为99.11%;乙腈法最佳质量浓度为60%,蛋白质脱除率为89.11%,多糖保留率为97.36%;TCA法最佳质量浓度为10%,蛋白质脱除率为70.64%,多糖保留率为70.03%;对比同浓度下三种多糖的ORAC值和IC_(50)发现,乙腈法处理的多糖ORAC值高于阳性对照组(P<0.05),Sevage法处理后的多糖具有最强的抗氧化活性;白芨多糖脱蛋白评价体系经熵权TOPSIS模型分析结果表明Sevage法脱蛋白效果最优与预期结果相符。研究结果表明熵权TOPSIS模型可用于白芨多糖脱蛋白体系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芨 多糖 体外抗氧化活性 白芨多糖脱蛋白评价体系 熵权TOPSI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及多糖锌的结构表征及其抗氧化活性评价
14
作者 涂玲飞 陈迎丽 +1 位作者 李焱 张振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18-225,245,共9页
该试验以白及多糖(Bletilla striata polysaccharide,BSP)和ZnSO_(4)为原料制备白及多糖锌(Bletilla striata polysaccharide-zinc,BSP-Zn),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并考察其体外抗氧化活性。以BSP-Zn的复合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结... 该试验以白及多糖(Bletilla striata polysaccharide,BSP)和ZnSO_(4)为原料制备白及多糖锌(Bletilla striata polysaccharide-zinc,BSP-Zn),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并考察其体外抗氧化活性。以BSP-Zn的复合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结合响应面法优化BSP-Zn的制备工艺,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热重分析对BSP-Zn进行结构表征,通过测定DPPH自由基、ABTS阳离子自由基以及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来综合评价BSP-Zn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最佳工艺条件为BSP与锌的质量比25∶1、反应体系pH值为7.8、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2 h,此条件下制备的BSP-Zn中锌含量为(27.96±0.84)mg/g。红外光谱以及扫描电镜结果表明,多糖中O—H、C—H、C—O—C和C O等官能团与Zn^(2+)发生复合,X射线衍射结果显示BSP和BSP-Zn均为无定型结构,热重分析结果显示,多糖与Zn^(2+)结合提高了其自身的热稳定性。抗氧化实验结果显示,与BSP相比,BSP-Zn对各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均有显著性增加,表明BSP与Zn^(2+)结合,使BSP-Zn抗氧化活性增强。研究结果可为BSP的高效利用以及BSP-Zn功能性膳食补充剂的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及多糖 白及多糖锌 工艺优化 结构表征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林下植物多样性对套种黄精和白及的响应 被引量:3
15
作者 叶丽敏 叶子豪 +2 位作者 周肄智 陈郑璐 许元科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4年第1期42-47,共6页
林下套种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白及Bletilla striata等中药材是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之一,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套种对林下植物多样性影响尚不明确。以浙西南杉木林下套种多花黄精、白及4年后和未套种原生态(CK)林... 林下套种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白及Bletilla striata等中药材是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之一,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套种对林下植物多样性影响尚不明确。以浙西南杉木林下套种多花黄精、白及4年后和未套种原生态(CK)林地为对象,通过标准地法研究林下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的组成、种类、数量。结果表明:套种多花黄精和白及4年后,杉木林下草本植物种类显著增加了17.4%~26.1%(P<0.05),而藤本植物种类显著减少了33.3%(P<0.05);物种优势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einer、均匀度指数Pielou的变化表现为草本植物显著提高了26.4%~36.1%(P<0.05),而藤本植物则显著下降了29.0%~39.3%(P<0.05);林下灌木植物种类和多样性指数对套种的响应不明显;套种后,林下木质型灌木、藤本和株型较高的植物种类减少,而株型较小的植物种类增加。今后需建立长期定位监测,以掌握套种中药材对林下植物多样性的长期影响,为林下种植的效益评估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林下套种 多花黄精 白及 植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林分下白及的农艺性状及光合作用比较
16
作者 杨平飞 刘筱 +9 位作者 宋智琴 杨丽丽 张金霞 罗鸣 郑治洪 彭竹晶 陈娅娅 胡兴平 窦友习 吴明开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5期22-24,40,共4页
分别将白及(Bletilla striata)栽培于杂木林(zml)、杉木林(sml)、松树林(sl)、喀斯特坡地杂木林(kzml)4种林分下,并对不同林分类型下白及的农艺性状和光合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郁闭度林分白及农艺性状、光合指标间存在差异,不同... 分别将白及(Bletilla striata)栽培于杂木林(zml)、杉木林(sml)、松树林(sl)、喀斯特坡地杂木林(kzml)4种林分下,并对不同林分类型下白及的农艺性状和光合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郁闭度林分白及农艺性状、光合指标间存在差异,不同林分的白及农艺性状随月份的增大均呈增加趋势;6月,各处理株高、叶片宽从大到小依次为zml、sml、kzml、sl,zml显著高于sl;茎粗、叶片宽、新生块茎径、新生块茎厚、光合有效辐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从大到小依次为sml、zml、kzml、sl,sml显著高于sl;分叉茎总长从大到小依次为sml、kzml、zml、sl,各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sml显著高于其他3个处理。综合农艺性状和光合指标的表现,杉木林较适宜白及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及(Bletilla striata) 不同林分 农艺性状 光合指标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树冠覆盖度成龄核桃园套种白及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胜成 肖良俊 +2 位作者 谭岷山 马婷 宁德鲁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8-144,共7页
以核桃-白及复合经营模式作为研究对象,揭示不同树龄核桃冠层下辐射能与白及生长、产量和品质关系,为核桃白及高效复合经营提供依据。采用数字植物冠层分析仪采集漾濞泡核桃不同树龄(10、20、30、40 a)样树的冠层图像,使用分析软件获取... 以核桃-白及复合经营模式作为研究对象,揭示不同树龄核桃冠层下辐射能与白及生长、产量和品质关系,为核桃白及高效复合经营提供依据。采用数字植物冠层分析仪采集漾濞泡核桃不同树龄(10、20、30、40 a)样树的冠层图像,使用分析软件获取冠层下辐射能参数,同时对林下白及叶绿素SPAD值(Soil and Plant Analyzer Development)及各部分生物量、块茎折干率进行测定,并对相关数据进行整理、比较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5—10月4个树龄核桃树冠层下的辐射能均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各树龄下白及叶绿素SPAD和整株生物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林下白及生长状况受核桃树冠层和林下辐射能影响较大,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白及叶绿素SPAD值及各部分生物量与核桃树冠层下的辐射能显著负相关。30 a和40 a生核桃林下白及有较大的生物量,10 a和其他树龄核桃树林下白及的生物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随着树龄的增长核桃树冠幅变大,林下的光照和辐射能则随之减弱,相对较弱的核桃林下的光照环境更有利于白及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白及 不同树龄 复合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及叶多糖脱色脱蛋白质方法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郑婷婷 吕建彪 +3 位作者 龚婉莹 王礼中 张文杰 严亮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6-90,105,共6页
以水提醇沉法提取白及叶粗多糖,通过比较活性炭、H_(2)O_(2)、大孔吸附树脂法脱色,三氯乙酸、Sevage、盐析法脱蛋白质,筛选出白及叶精多糖的最佳制备方法,并对白及叶精多糖进行结构表征和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白及叶精多糖的最佳... 以水提醇沉法提取白及叶粗多糖,通过比较活性炭、H_(2)O_(2)、大孔吸附树脂法脱色,三氯乙酸、Sevage、盐析法脱蛋白质,筛选出白及叶精多糖的最佳制备方法,并对白及叶精多糖进行结构表征和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白及叶精多糖的最佳制备方法为以AB-8大孔吸附树脂法脱色,以三氯乙酸法脱蛋白质。结构表征结果显示,白及叶精多糖由9种单糖组成,以半乳糖、阿拉伯糖、甘露糖为主。抗氧化活性试验表明,白及叶精多糖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及 多糖 蛋白质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苷Rg3减轻帕金森病小鼠神经系统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倩 王灿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9期25-29,共5页
目的:探究人参皂苷Rg3减轻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小鼠神经系统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C57BL/6小鼠分为对照组、PD组、低剂量干预组和高剂量干预组,每组15只。通过腹腔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 目的:探究人参皂苷Rg3减轻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小鼠神经系统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C57BL/6小鼠分为对照组、PD组、低剂量干预组和高剂量干预组,每组15只。通过腹腔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1-4-phenvl-1,2,3,6-tetrahvdropvridine,MPTP)构建PD小鼠模型,建模前3天,低、高剂量干预组小鼠分别腹腔注射3、12 mg/kg人参皂苷Rg3,造模后继续干预28天,对照组和PD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小鼠腹腔注射第4、8、12天时进行爬杆实验和旋转实验评估运动能力;末次腹腔注射完成后,断颈处死小鼠取脑组织制成冰冻切片,免疫组化分析黑质纹状体中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黑质纹状体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水平;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黑质纹状体中TH、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醌氧化还原酶1(quinoneoxidoreductase 1,NQO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D组小鼠爬杆时间延长、旋转停留时间缩短、MDA水平升高,TH阳性率、SOD、GSH-PX活性、TH、Nrf2、HO-1、NQO1蛋白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D组比较,低、高剂量干预组小鼠爬杆时间缩短,旋转停留时间延长,MDA水平降低,TH阳性率、SOD、GSH-PX活性、TH、Nrf2、HO-1、NQO1蛋白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参皂苷Rg3可能通过激活黑质纹状体中Nrf2/HO-1/NQO1通路,减轻PD小鼠神经系统氧化应激损伤,而改善其病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黑质纹状体 氧化应激损伤 人参皂苷RG3 小鼠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茎类中药材全程机械化现状与对策——以白及为例
20
作者 柳亚峰 向伟 +3 位作者 颜波 段益平 曲永波 方志超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共7页
随着中药材产业的蓬勃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的日益紧缺,根茎类中药材生产全程机械化成为必然趋势,而白及是典型的根茎类中药材。为此,深入分析了白及全程机械化现状,总结其存在农艺农机融合不够、播种与收获重点环节适用机具创新不足、农机... 随着中药材产业的蓬勃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的日益紧缺,根茎类中药材生产全程机械化成为必然趋势,而白及是典型的根茎类中药材。为此,深入分析了白及全程机械化现状,总结其存在农艺农机融合不够、播种与收获重点环节适用机具创新不足、农机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并从农田宜机化改造、适用性农机装备创新、推进特色产业发展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推动根茎类中药材生产全程机械化和丘陵山区农业现代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茎类中药材 全程机械化 白及 现状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