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elical Wire Stress Analysis of Unbonded Flexible Riser Under Irregular Response 被引量:3
1
作者 Kunpeng Wang Chunyan Ji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CSCD 2017年第2期208-215,共8页
A helical wire is a critical component of an unbounded flexible riser prone to fatigue failure. The helical wire has been the focus of much research work in recent years because of the complex multilayer construction ... A helical wire is a critical component of an unbounded flexible riser prone to fatigue failure. The helical wire has been the focus of much research work in recent years because of the complex multilayer construction of the flexible riser. The present study establishes an analytical model for the axisymmetric and bending analyses of an unbonded flexible riser. The interlayer contact under axisymmetric loads in this model is modeled by setting radial dummy springs between adjacent layers. The contact pressure is constant during the bending response and applied to determine the slipping friction force per unit helical wire. The model tracks the axial stress around the angular position at each time step to calculate the axial force gradient, then compares the axial force gradient with the slipping friction force to judge the helical wire slipping region, which would be applied to determine the bending stiffness for the next time step. The proposed model is verified against the experimental data in the literature. The bending moment-curvature relationship under irregular response is also qualitatively discussed. The stress at the critical point of the helical wire is investigated based on the model by considering the local flexur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esent model can well simulate the bending stiffness variation during irregular response, which has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stress of helical wi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BONDED flexible RISER interlayer interaction HELICAL wire stress local flexure bending stiffness variation IRREGULAR RESPON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Cr17Ni7Al弹簧钢丝的残余应力分析与翘距控制
2
作者 黄磊 耿长建 +6 位作者 赵吉庆 岳琦 郭燕飞 苏孺 马海坤 吴大勇 康杰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为了解决0Cr17Ni7Al弹簧钢丝在拉拔过程中出现的残余应力问题及钢丝卷曲后的回弹现象,通过实验观测和有限元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拉拔工艺参数对残余应力及钢丝翘距的影响,并构建了残余应力与翘距之间的量化关系模型。结果表明:卷丝... 为了解决0Cr17Ni7Al弹簧钢丝在拉拔过程中出现的残余应力问题及钢丝卷曲后的回弹现象,通过实验观测和有限元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拉拔工艺参数对残余应力及钢丝翘距的影响,并构建了残余应力与翘距之间的量化关系模型。结果表明:卷丝过程中丝圈轴向的塑性变形是翘距产生的主要原因,而残余应力的分布特征对翘距有显著影响;通过调整拉拔参数可以有效控制翘距;翘距与残余应力之间的关系模型准确度高达0.97。研究结果深化了对拉拔工艺中残余应力影响的理解,为钢丝的后续加工和应用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金属及其合金 0Cr17Ni7Al弹簧钢丝 残余应力 拉拔工艺 翘距 有限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弧增材5356铝合金微观组织结构及耐腐蚀行为
3
作者 梁景恒 郑自芹 +2 位作者 徐智宝 王帅 韩晗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5-124,共10页
电弧增材制造铝合金材料微观组织调控以及耐腐蚀性是其工程应用过程中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采用冷金属过渡(cold metal transfer,CMT)电弧增材制造技术制备5356铝合金堆积体,借助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显微硬度... 电弧增材制造铝合金材料微观组织调控以及耐腐蚀性是其工程应用过程中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采用冷金属过渡(cold metal transfer,CMT)电弧增材制造技术制备5356铝合金堆积体,借助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显微硬度计等对其微观组织结构进行表征和硬度测试,并通过电化学工作站、慢应变速率应力腐蚀试验机等研究其耐腐蚀行为。结果表明:5356铝合金CMT电弧增材制造样件微观组织结构为α-Al基体+β(Al_(3)Mg_(2))相,沉积层中晶粒为长径比≤2的柱状晶,β(Al_(3)Mg_(2))相以弥散细小颗粒状为主,结合层晶粒为较细小的再结晶化等轴晶,β(Al_(3)Mg_(2))相以大块不连续沿晶分布为主,晶粒内部细小颗粒状β(Al_(3)Mg_(2))相分布较少,基体强化作用减弱。沉积层自腐蚀电流密度为结合层的23%,这主要与其内部β(Al_(3)Mg_(2))相的含量以及形态有关。5356铝合金电弧增材制造样件慢应变速率应力腐蚀敏感指数为0.57,在硅油和3.5%NaCl介质中均断裂失效于结合层,这是由于结合层基体强度较低,且大块沿晶分布的β(Al_(3)Mg_(2))相在硅油惰性介质中对基体有割裂作用,在3.5%NaCl腐蚀性介质中大块β(Al_(3)Mg_(2))相优先溶解,试样在拉应力作用下加速沿晶腐蚀开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356铝合金 电弧增材 微观组织结构 极化曲线 应力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断裂力学的腐蚀钢丝疲劳S-N曲线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叶华文 叶杨帆 +2 位作者 邓雪峰 杨军川 徐勋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90-2000,共11页
高强冷拔钢丝因其优异的力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缆索承重结构,服役过程中钢丝腐蚀与断裂威胁着结构安全。钢丝腐蚀后表面的蚀坑因应力集中效应易产生疲劳裂纹,因此腐蚀钢丝剩余疲劳寿命主要取决于裂纹的扩展阶段,且裂纹扩展受到腐蚀程度(... 高强冷拔钢丝因其优异的力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缆索承重结构,服役过程中钢丝腐蚀与断裂威胁着结构安全。钢丝腐蚀后表面的蚀坑因应力集中效应易产生疲劳裂纹,因此腐蚀钢丝剩余疲劳寿命主要取决于裂纹的扩展阶段,且裂纹扩展受到腐蚀程度(初始损伤)的显著影响。精确表征腐蚀程度并准确评估服役期钢丝腐蚀后的剩余寿命,仍是亟待解决的维修难题。首先采用蚀坑最大深度表征钢丝腐蚀程度,以应力强度因子幅作为裂纹扩展驱动力指标,基于断裂力学的Paris公式建立受拉钢丝裂纹扩展理论模型,进而推导腐蚀钢丝的疲劳S-N曲线。大量既有的腐蚀钢丝疲劳试验结果与理论预测值的比较验证了所提理论模型及疲劳S-N曲线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含多个蚀坑的钢丝裂纹扩展有限元模拟表明,等效单裂纹适用于多腐蚀坑钢丝疲劳寿命的简化分析。参数分析表明,蚀坑深度和腐蚀环境是腐蚀钢丝疲劳强度的关键影响因素,而应力比和疲劳加载频率影响较小,所提出的S-N曲线在钢丝常规服役条件下适用于评估其剩余寿命,可得到合理的预测结果。基于断裂力学所提的理论方法和疲劳S-N曲线可为腐蚀钢丝的疲劳强度和寿命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拔钢丝 腐蚀 剩余寿命 S-N曲线 蚀坑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search on Cutting Trajectory of Electroplated Diamond Wire Saw
5
作者 张辽远 王超 +1 位作者 王建光 杨勇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CAS 2012年第2期124-128,共5页
The cutting process of electroplated diamond wire saw was researched on the basis of impulse and vibration machining theories. The different contact states in the cutting process were analyzed by using the finite elem... The cutting process of electroplated diamond wire saw was researched on the basis of impulse and vibration machining theories. The different contact states in the cutting process were analyzed by using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It shows that the cutting stress is uniformly distributed along the direction of the workpiece width in the steady state. A mathematical equation of sawing trajectory was established by using the superposition principle and the cutting experiment of wire saw to calculate the cutting trajectory. The comparison of the theoretical trajectory with the calculated one indicates that the error is less than 15%. The research results provide a theoretic basis for optimization of the saw's cutting process parame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nufacturing technique and equipment electroplated diamond wire saw sawing trajectory stress analysis trajectory equ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接触网弹性吊索疲劳仿真研究
6
作者 刘继冬 陈俊卿 +2 位作者 关金发 韩峰 吴积钦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16,29,共9页
为研究弹性吊索的服役状态与疲劳寿命,对高铁接触网出现的弹性吊索断线现象进行调研并开展疲劳研究。基于武广高铁的线路设计参数构建了弓网动态仿真模型,对300 km/h速度下的弹性吊索振动状态进行分析。由于受电弓运行通过时对接触悬挂... 为研究弹性吊索的服役状态与疲劳寿命,对高铁接触网出现的弹性吊索断线现象进行调研并开展疲劳研究。基于武广高铁的线路设计参数构建了弓网动态仿真模型,对300 km/h速度下的弹性吊索振动状态进行分析。由于受电弓运行通过时对接触悬挂的抬升作用,弹性吊索主要沿竖直方向振动,并在线夹位置不断承受交变弯曲载荷。在UG软件中建立了弹性吊索绞线(1×7)及其线夹的实体模型并将其导入到LS-DYNA软件中进行了应力载荷计算;其应力集中位置位于弹性吊索与其线夹连接处。将应力历程数据导入到ANSYS nCode DesignLife软件中分析弹性吊索在指定载荷下的疲劳寿命。最后,根据Miner累积损伤原则计算了300 km/h运行速度下武广高铁弹性吊索的疲劳寿命为4.58×10^(6)弓架次;当运行速度增加至350 km/h时,疲劳寿命为1.17×10^(6)弓架次;当运行速度增加至400 km/h时,疲劳寿命为4.80×10^(5)弓架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接触网 弹性吊索 应力载荷 疲劳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材制造金属结构件残余应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温飞娟 谭春梅 +2 位作者 温奇飞 龙樟 邓荣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6-78,共13页
增材制造技术近年来取得了重大进展,金属增材制造可以三维成型精度高的复杂形状零件,在各行业的应用中具有独特优势。然而,增材制造金属零件成形时由于高温度梯度会引起复杂残余应力。简要分析了增材制造技术的特点,重点总结了激光选区... 增材制造技术近年来取得了重大进展,金属增材制造可以三维成型精度高的复杂形状零件,在各行业的应用中具有独特优势。然而,增材制造金属零件成形时由于高温度梯度会引起复杂残余应力。简要分析了增材制造技术的特点,重点总结了激光选区熔化和电弧增材制造的工艺原理。在此基础上,详细综述了增材制造过程中残余应力的产生机制及测量方法,其中,温度梯度机制是解释残余应力产生机制最常用的方法。针对残余应力的测量,分别从无损检测和破坏性检测两方面进行归纳,最常用的破坏性检测残余应力的方法是轮廓法和钻孔法,而无损检测的方法是X射线衍射法。并且总结了残余应力的调控方法,包括工艺参数调控、预热缓冷及重熔调控、结构设计调控、辅助外场调控、后处理调控。最后简要总结增材制造金属结构件残余应力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展望了金属增材制造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材制造 残余应力 应力调控 激光选区熔化 电弧增材制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型直升机尾桨操纵钢索断丝问题研究分析
8
作者 李先锋 吴晨 殷云浩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42-44,共3页
某型直升机在外场使用过程中发现批量性尾桨操纵钢索断丝现象,严重影响飞行安全。依据钢索技术标准及工作机理,通过对收集的尾桨操纵钢索断丝时机和断丝数量进行分析,并对钢索断丝进行技术检查,确定为因清洁润滑不到位、装配调整不符合... 某型直升机在外场使用过程中发现批量性尾桨操纵钢索断丝现象,严重影响飞行安全。依据钢索技术标准及工作机理,通过对收集的尾桨操纵钢索断丝时机和断丝数量进行分析,并对钢索断丝进行技术检查,确定为因清洁润滑不到位、装配调整不符合标准等原因导致受力不均,应力集中磨损加剧从而疲劳断丝,疲劳裂纹萌生于钢丝表面微动磨损处,部分钢丝为过载断裂。通过原因分析,制定实用有效的日常维护措施,减少钢索非正常损耗,延长钢索使用寿命,从而避免因钢索断丝导致尾桨操纵失效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操纵钢索 应力集中 疲劳断丝 维护 技术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塑封集成电路HAST影响因素探讨
9
作者 杨永兴 张强 +3 位作者 侯旎璐 武玉杰 许春强 高海龙 《电子质量》 2024年第8期42-47,共6页
随着塑封集成电路在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其面临长时间加电连续工作的需求,因此需要对其长期可靠性进行研究。结合试验实例,分别从设备、试验硬件和导线材质等方面对塑封集成电路高加速应力试... 随着塑封集成电路在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其面临长时间加电连续工作的需求,因此需要对其长期可靠性进行研究。结合试验实例,分别从设备、试验硬件和导线材质等方面对塑封集成电路高加速应力试验(HAST)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高纯水、优化温湿度控制程序可避免凝露引发的集成电路试验过程失效;导电性阳极丝(CAF)和电化学迁移(ECM)是HAST中常见失效问题,试验硬件与工艺需做好CAF和ECM防控;试验线材会影响HAST,线材绝缘层与线芯材质要定期监测,适时更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封集成电路 可靠性 高加速应力试验 影响因素 凝露 试验用水 试验硬件 导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3Cr18Ni16Mo5奥氏体不锈钢录井钢丝断裂失效分析
10
作者 靳俊娅 钱国元 +3 位作者 许莞琪 刘西西 史交齐 姬丙寅 《石油管材与仪器》 2024年第5期74-79,共6页
某油田录井用03Cr18Ni16Mo5奥氏体不锈钢钢丝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了断裂失效。为了确定其断裂失效的原因,对失效录井钢丝样品进行了宏观形貌分析、理化性能试验、金相组织分析、微观形貌分析和腐蚀产物能谱分析,并对该录井钢丝服役过程中... 某油田录井用03Cr18Ni16Mo5奥氏体不锈钢钢丝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了断裂失效。为了确定其断裂失效的原因,对失效录井钢丝样品进行了宏观形貌分析、理化性能试验、金相组织分析、微观形貌分析和腐蚀产物能谱分析,并对该录井钢丝服役过程中承受的载荷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该失效不锈钢录井钢丝材料的化学成分中Cr、Ni和Mo元素的含量不符合订货技术协议的要求,其最小破断力和扭转性能均不符合API Spec 9A—2020标准的要求。由于失效录井钢丝表面的腐蚀坑和断口裂纹表面均含有S和Cl元素,因而钢丝在含有Cl^(-)的腐蚀性介质中使用时产生了应力腐蚀裂纹,并在交变载荷作用下疲劳扩展,最后发生了断裂。建议根据油气井内环境介质中的化学成分及其腐蚀性选择适用的录井钢丝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氏体不锈钢 录井钢丝 应力腐蚀 断裂失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处典型缺陷引发对高速铁路接触网疲劳寿命管理的思考
11
作者 张宝奇 胡晓磊 +2 位作者 袁远 张忠义 高峰 《电气化铁道》 2024年第S01期75-80,共6页
接触线在受电弓作用下抬升并产生上下振动,抬升和振动使接触线弯曲并引起内部应力变化,形成接触线应力疲劳。基于经典力学金属材料应力疲劳断裂理论和日本新干线对接触线疲劳应变管理经验,分析一起典型的接触线疲劳裂纹缺陷案例,警示加... 接触线在受电弓作用下抬升并产生上下振动,抬升和振动使接触线弯曲并引起内部应力变化,形成接触线应力疲劳。基于经典力学金属材料应力疲劳断裂理论和日本新干线对接触线疲劳应变管理经验,分析一起典型的接触线疲劳裂纹缺陷案例,警示加强高速铁路接触线疲劳寿命研究试验工作,掌握接触线疲劳断裂规律,从而加强接触网维修管理,确保高速铁路运行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接触线 应力疲劳 寿命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进水球阀单钩翻身技术及其应用
12
作者 何永清 彭硕群 吴道科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7-150,共4页
抽水蓄能电站进水阀通常采用球阀型式来有效阻断上游水流,由于进水球阀尺寸大,从工厂到电站的运输途中受道路尺寸限制,一些电站的球阀在运输时需采用卧式姿态,这就需要其在电站翻转90°从卧姿调整为立姿。通过对目前的球阀翻身技术... 抽水蓄能电站进水阀通常采用球阀型式来有效阻断上游水流,由于进水球阀尺寸大,从工厂到电站的运输途中受道路尺寸限制,一些电站的球阀在运输时需采用卧式姿态,这就需要其在电站翻转90°从卧姿调整为立姿。通过对目前的球阀翻身技术进行调研,发现一旦球阀重量突破桥机副钩承重,考虑单钩摆动冲击,只能租用汽车吊或其他辅助装置来配合厂房桥机主钩进行球阀翻身。因此,以句容抽水蓄能电站进水球阀为例,提出大型进水球阀单桥机单钩翻身技术,进行了钢丝绳长度调整计算和球阀应力变形分析,确保球阀能够平稳翻转并且过程中不发生应力变形,摆脱了球阀翻身对于汽车吊的依赖,对类似电站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钩翻身 进水球阀 钢丝绳计算 应力变形分析 水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力比对高强钢丝疲劳寿命影响试验研究
13
作者 曾懿 颜东煌 +1 位作者 许红胜 杨盈 《中外公路》 2024年第5期166-172,共7页
为明确应力比对钢丝疲劳寿命的影响,验证断裂力学模型对钢丝疲劳寿命评估的适用性。在将钢丝点蚀坑等效为缺口的假设基础上,开展了不同应力比下不同预制深度缺口钢丝样本的疲劳试验,建立了考虑应力比效应的疲劳寿命经验方程。试验结果表... 为明确应力比对钢丝疲劳寿命的影响,验证断裂力学模型对钢丝疲劳寿命评估的适用性。在将钢丝点蚀坑等效为缺口的假设基础上,开展了不同应力比下不同预制深度缺口钢丝样本的疲劳试验,建立了考虑应力比效应的疲劳寿命经验方程。试验结果表明:钢丝样本的疲劳寿命受应力比的影响明显,随应力比的增大而明显减小。预制缺口深度和应力比的增大均会导致钢丝样本疲劳强度的下降。采用考虑应力比效应的断裂力学模型对钢丝样本进行了疲劳寿命预测,预测结果处于±2倍误差带内。断裂力学模型对于不同应力比下的缺口钢丝疲劳寿命预测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钢丝 疲劳试验 应力比 预制缺口 疲劳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行钢丝斜拉索更换施工新索无应力长度确定方法研究
14
作者 余忠儒 邓力文 +1 位作者 蒋建军 单德山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8-155,共8页
为准确确定平行钢丝斜拉索更换施工新索无应力长度,基于悬链线法和无应力状态法,并结合斜拉索索力、锚点间距、斜拉索原始加工长度和实际锚固位置等数据,综合提出5种针对不同数据场景下的平行钢丝斜拉索新索无应力长度快速计算方法。以... 为准确确定平行钢丝斜拉索更换施工新索无应力长度,基于悬链线法和无应力状态法,并结合斜拉索索力、锚点间距、斜拉索原始加工长度和实际锚固位置等数据,综合提出5种针对不同数据场景下的平行钢丝斜拉索新索无应力长度快速计算方法。以攀枝花炳草岗大桥为背景,采用5种方法计算该桥新索无应力长度,分析其合理性,并进一步提出6项新索无应力长度复核计算准则。结果表明:在充分研判炳草岗大桥基础资料并对照6项复核计算准则的合理性后,基于无应力状态法,并结合旧索加工总长和实测锚具伸出量,准确给出了新索无应力长度。该桥新索张拉锚固完成后,塔、梁端实际锚固位置合理、可控,成功解决了其基础资料混乱、斜拉索锚固位置不当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平行钢丝斜拉索 斜拉索更换 无应力长度 悬链线法 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0级高强钢丝高温蠕变性能试验研究
15
作者 张绅 陈伟 +4 位作者 叶继红 姜健 邹威 张宗星 许丽丽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22,共9页
随着大跨结构的跨度不断提升,材料强度接近或超过2000MPa的超高强钢丝的应用日益增多,有关其蠕变性能的研究仍十分有限。文章对直径5mm的1960级高强钢丝开展30个持时4h的高温蠕变试验工况。以插拔高温引伸计的方式测得在200~600℃、0.06... 随着大跨结构的跨度不断提升,材料强度接近或超过2000MPa的超高强钢丝的应用日益增多,有关其蠕变性能的研究仍十分有限。文章对直径5mm的1960级高强钢丝开展30个持时4h的高温蠕变试验工况。以插拔高温引伸计的方式测得在200~600℃、0.06~0.95应力比下的全过程蠕变应变曲线,蠕变应变最大测试值为50.67%。对比公称抗拉强度在1670~1960MPa的5种高强钢丝(钢绞线)的高温蠕变曲线,表明不同等级高强钢丝高温蠕变特性差异明显。给出1960级钢丝稳态蠕变速率与高温蠕变断裂临界应力比,其中350~450℃时,蠕变断裂临界应力比随温度升高下降速度急剧加快,需特别注意450℃时已下降至0.25;此外,基于Filed&Filed模型建立了1960级钢丝高温蠕变预测模型,提出蠕变模型的终止时间表达式,由此较为保守地预测1960级钢丝的高温蠕变发展,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60级高强钢丝 高温 全过程蠕变 蠕变断裂临界应力比 蠕变模型终止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张法折线形预应力梁钢绞线摩擦损失试验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刘立新 胡丹丹 +1 位作者 于秋波 冯辉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2006年第4期6-9,共4页
弯起器是实现先张法折线预应力配筋的关键部件,通过量测6根钢绞线在不同弯起角度5°、9°、13°下穿过弯起器后预应力筋的摩擦损失,分析影响钢绞线摩擦损失的主要因素,提出试验所采用的弯起器预应力筋摩擦损失的计算方法及... 弯起器是实现先张法折线预应力配筋的关键部件,通过量测6根钢绞线在不同弯起角度5°、9°、13°下穿过弯起器后预应力筋的摩擦损失,分析影响钢绞线摩擦损失的主要因素,提出试验所采用的弯起器预应力筋摩擦损失的计算方法及相关建议.试验结果表明,钢绞线的摩擦损失同弯起角度成正比关系且与张拉控制应力呈线性关系,弯起器钢绞线孔洞上方的钢板挤压应力仅为张拉控制应力的2.1%,表明弯起器具有可靠的强度和安全保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张法顸应力钢绞线 摩擦损失 张拉控制应力 弯起角度 弯起器 减摩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丝过程中的缺陷模拟及其在拉拔工艺优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徐贵娥 孙正华 +2 位作者 方峰 李兆霞 蒋建清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09-414,共6页
模拟了无缺陷时盘条在高形变区的应力场分布,说明了芯部人字形裂纹形成的机理.然后针对芯部圆盘状裂纹提出轴对称计算模型,基于此计算模型研究模具顶角、摩擦系数等工艺参数对形变区内裂纹尖端应力场分布的影响,得出随着拉丝模具顶角的... 模拟了无缺陷时盘条在高形变区的应力场分布,说明了芯部人字形裂纹形成的机理.然后针对芯部圆盘状裂纹提出轴对称计算模型,基于此计算模型研究模具顶角、摩擦系数等工艺参数对形变区内裂纹尖端应力场分布的影响,得出随着拉丝模具顶角的增大和摩擦系数的减小,裂纹尖端应力集中区域与拉丝轴之间的夹角变小,即形成笔尖状断口的斜角变大,笔尖变得更细长.最后定量研究了模具顶角、摩擦系数、裂纹尺寸对J积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裂纹尺寸的增加、模具顶角的增大和摩擦系数的增大,J积分值随之增大;在摩擦系数为0.1时,对于相同尺寸的裂纹,J积分值随着模具顶角的减小而减小,当达到模具顶角8°后,J积分值变化较小,趋于一定值.研究结果应用于拉丝工艺优化,为进一步改进工艺提出了指导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拔 钢丝 人字形裂纹 临界尺寸 J积分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弯曲钢丝绳股内钢丝应力应变数值模拟 被引量:16
18
作者 吴娟 寇子明 +1 位作者 刘玉辉 吴国雄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63-1468,共6页
以右交互捻钢丝绳为例,根据弯曲钢丝绳结构特点及股内钢丝的缠绕关系,应用微分几何理论建立了Frenet-Serret标架图,推导出弯曲状态二次螺旋线空间矢量表达式。构建了12-6×7IWRC右同向捻和右交互捻钢丝绳有限元分析模型。以钢丝绳... 以右交互捻钢丝绳为例,根据弯曲钢丝绳结构特点及股内钢丝的缠绕关系,应用微分几何理论建立了Frenet-Serret标架图,推导出弯曲状态二次螺旋线空间矢量表达式。构建了12-6×7IWRC右同向捻和右交互捻钢丝绳有限元分析模型。以钢丝绳一端约束3个方向自由度,另一端施加轴向集中载荷作为加载工况,确立模型求解的边界条件,分析2种捻向钢丝绳等效应力及变形分布规律。仿真结果表明:弯曲状态下右交互捻钢丝绳等效应力变化幅度高于右同向捻钢丝绳等效应力,右同向捻钢丝绳变形大于右交互捻钢丝绳变形。进行弯曲右交互捻钢丝绳拉伸试验,比较了钢丝绳的试验值、仿真值和Costello理论计算值,最大误差为10%。在误差允许范围内试验结果与模拟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曲 钢丝绳 应力 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复合芯导线股线应力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秦力 刘芳卉 宋阳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82-186,共5页
考虑碳纤维复合芯导线的结构、材料特性,针对JRLX/T-315/40碳纤维导线进行了静力线形分析,并利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导线实体模型,模拟分析了导线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受到拉力、剪力和弯矩以及线夹的挤压力时外层股线与线夹接触部位的应力... 考虑碳纤维复合芯导线的结构、材料特性,针对JRLX/T-315/40碳纤维导线进行了静力线形分析,并利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导线实体模型,模拟分析了导线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受到拉力、剪力和弯矩以及线夹的挤压力时外层股线与线夹接触部位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导线夹持区的应力集中部位主要在U型螺栓出口处和悬垂线夹出口处;在线夹出口处,T_0=0.15Tp时导线与悬垂线夹接触位置的外层中间一根股线的应力损伤最严重;在弯矩和拉力共同的作用下,碳纤维复合芯棒承担导线63%左右的应力,是碳纤维导线的主要承力部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复合芯导线 接触应力 股线应力 应力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变应力恢复法地应力测试及装置 被引量:24
20
作者 张芳 刘泉声 +1 位作者 张程远 蒋景东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506-1513,共8页
深部软岩体应力测试难度大,尚无有效测试技术。对此,研制了一种适用于软岩体应力测试的三向压应力传感器,提出了相应的解算方法,并对传感器进行了标定试验、干扰试验和室内模型试验。标定试验结果表明,传感器的线性度、重复性等静态性... 深部软岩体应力测试难度大,尚无有效测试技术。对此,研制了一种适用于软岩体应力测试的三向压应力传感器,提出了相应的解算方法,并对传感器进行了标定试验、干扰试验和室内模型试验。标定试验结果表明,传感器的线性度、重复性等静态性能良好。当荷载不断增大时,传感器的测量误差先逐渐减小,直至为0,而后又逐渐增大,但误差基本上都在10%以内,说明传感器能较精确地测量量程范围内的应力大小。干扰试验结果表明,传感器3个传感面之间的相互干扰可以忽略不计。模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加载次数的增加,传感器所感知的力越来越接近所施加的力,最后趋近于相等,进一步表明了该传感器基本满足工程实践要求。此外,初步探讨了传感器的优化设计方向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应力测试 软岩 应力恢复 振弦式传感器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