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oaded multi-tooth contact analysis and calculation for contact stress of face-gear drive with spur involute pinion 被引量:9
1
作者 唐进元 刘艳平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2期354-362,共9页
The analytical method based on "Hertz theory on normal contact of elastic solids" and the numerical method based on 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 calculating the contact stress of face-gear drive with spur inv... The analytical method based on "Hertz theory on normal contact of elastic solids" and the numerical method based on 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 calculating the contact stress of face-gear drive with spur involute pinion were introduced, and their relative errors are below 10%, except edge contact, which turns out that these two methods can compute contact stress of face-gear drive correctly and effectively. An agreement of the localized bearing contact stress is gotten for these two methods, making sure that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of FEM are reliable. The loaded meshing simulations of multi-tooth FEM model were developed, and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transmission error and the maximal load distribution factor of face-gear drive under torques were given. A formula for the maximal load distribution factor was proposed. By introducing the maximal load distribution factor in multi-tooth contact zone, a method for calculating the maximal contact stress in multi-tooth contact can be given. Compared to FEM, the results of these formulae are proved to be reliable, and the relative errors are below 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ce gear contact stress finite element method loaded meshing simulation load distribution factor multi-tooth conta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交错位下人字齿轮非赫兹接触闪温计算方法
2
作者 徐向阳 樊林放 +2 位作者 姚璐 贾涵杰 古代辉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6-343,共8页
针对人字齿轮抗胶合设计中轴交错位引起载荷分配不均和缺乏有效闪温计算方法的问题,本文基于影响系数法,综合考虑几何传动误差和轴交错位误差对齿面初始接触间隙的影响,提出轴交错位下人字齿轮非赫兹接触分析方法,获得二维分布的接触应... 针对人字齿轮抗胶合设计中轴交错位引起载荷分配不均和缺乏有效闪温计算方法的问题,本文基于影响系数法,综合考虑几何传动误差和轴交错位误差对齿面初始接触间隙的影响,提出轴交错位下人字齿轮非赫兹接触分析方法,获得二维分布的接触应力和沿齿宽变化的接触半宽,并改进Blok闪温公式,建立了轴交错位下人字齿轮齿面闪温动态计算模型,对比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准确性。研究表明:随着错位角增大,左右侧齿面偏载现象逐渐加重;随着滚动角度增大,齿面闪温和两侧闪温差值均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随着转速增大,除节点外闪温差值增大,越靠近啮入啮出两侧,增大速率越快。研究成果可为人字齿轮抗胶合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字齿轮 轴交错位误差 载荷分配 非赫兹接触 接触应力 接触半宽 齿面闪温 抗胶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NSYS软件的拖拉机轴承和齿轮接触载荷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宏 王芸 潘江如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40-244,共5页
变速箱是重型履带拖拉机的核心部件,随着现代拖拉机吨位和速度的不断提高,对变速箱齿轮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提高拖拉机变速箱齿轮设计的效率和准确性,将ANSYS有限元分析引入到了拖拉机齿轮设计过程中,并建立了齿轮接触的三维有限元模型... 变速箱是重型履带拖拉机的核心部件,随着现代拖拉机吨位和速度的不断提高,对变速箱齿轮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提高拖拉机变速箱齿轮设计的效率和准确性,将ANSYS有限元分析引入到了拖拉机齿轮设计过程中,并建立了齿轮接触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自由网格对网格进行了划分,并设置接触体后对齿轮的接触载荷和固有频率特性进行了有限元数值计算,得到了应力分布和固有频率特征数据。为了验证有限元计算的可靠性,以齿轮的失效性检验为例,采用实际检测和有限元分析计算两种方法对失效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采用实际检测和有限元分析的结果吻合,从而验证了有限元分析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SYS有限元分析 啮合齿轮 接触载荷 应力分布 拖拉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合金高速铣削加工的有限元模拟与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明海 王京刚 +2 位作者 郑耀辉 李世永 高蕾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98-902,共5页
采用有限元法建立了更接近实际的铣刀结构模型及三维铣削模型,模拟了钛合金Ti6Al4V高速铣削切屑的形成过程,得到了铣削过程的温度分布云图,分析了切削过程中残余应力的分布,并提出了采用有限元仿真铣削工件表面的位移大小,把表面的轮廓... 采用有限元法建立了更接近实际的铣刀结构模型及三维铣削模型,模拟了钛合金Ti6Al4V高速铣削切屑的形成过程,得到了铣削过程的温度分布云图,分析了切削过程中残余应力的分布,并提出了采用有限元仿真铣削工件表面的位移大小,把表面的轮廓算数平均偏差作为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的方法。结果表明:切屑区最高温度出现在距离刀尖0.01~0.03 mm的刀-屑接触处,当主轴转速为9 500 r/min时,温度有所下降。工件的残余应力在表层由拉应力迅速的转变为压应力,在100~200μm之间出现残余压应力的最大值。当主轴转速为9 500 r/min,每齿进给量为0.02 mm时,表面粗糙度取得最小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铣削 切屑 温度 残余应力 表面粗糙度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齿差行星齿轮齿根弯曲应力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斌彬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31-233,237,共4页
少齿差齿轮副在啮合时由于轮齿受载产生变形可能引发多对齿同时接触承载的情况[1],啮合齿对实际承担的载荷将下降。少齿差齿轮副啮合时存在多对齿同时接触承载的现象,且由于内外齿轮齿廓的凹凸曲率非常接近,啮合时齿面接触面积较大,接... 少齿差齿轮副在啮合时由于轮齿受载产生变形可能引发多对齿同时接触承载的情况[1],啮合齿对实际承担的载荷将下降。少齿差齿轮副啮合时存在多对齿同时接触承载的现象,且由于内外齿轮齿廓的凹凸曲率非常接近,啮合时齿面接触面积较大,接触力为分布力,在计算齿根弯曲应力时不宜按集中力处理,这些情况使得准确计算少齿差齿轮副的齿根弯曲应力变得复杂。现以大量有限元计算分析为基础,综合考虑多对齿同时接触承载这一情况,建立了适用于少齿差齿轮副齿根弯曲应力的计算方法,并进行了实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齿差 齿根弯曲应力 多对齿 分布力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形渐开线斜齿轮啮入冲击计算 被引量:4
6
作者 贾超 姚立纲 +1 位作者 张俊 方宗德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58-65,80,共9页
为更精确计算修形渐开线斜齿轮的啮入冲击力,提出了一种修形渐开线斜齿轮啮入冲击力的计算方法。基于齿面接触仿真,建立了综合考虑齿面修形和负载变形引起的基节差条件下未发生边缘接触时的齿轮副齿面-齿面接触仿真模型,以及发生边缘接... 为更精确计算修形渐开线斜齿轮的啮入冲击力,提出了一种修形渐开线斜齿轮啮入冲击力的计算方法。基于齿面接触仿真,建立了综合考虑齿面修形和负载变形引起的基节差条件下未发生边缘接触时的齿轮副齿面-齿面接触仿真模型,以及发生边缘接触时的齿轮副顶点-齿面接触仿真模型,计算了修形斜齿轮啮入冲击位置随负载在修形齿面齿廓和齿向两个方向上的变化结果,并根据轮齿接触瞬时的能量守恒原则来求解啮入冲击力。基于提出的啮入冲击力计算方法和遗传优化算法建立了齿面修形优化设计模型,结合算例完成了啮入冲击力最小的齿面修形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转速和负载对啮入冲击力产生较大的影响,在设定的载荷范围内,修形齿轮副啮入冲击力得到了有效减小;齿轮副边缘接触会导致啮入冲击力迅速增大,修形设计中应避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开线斜齿轮 齿面修形 边缘接触 啮入冲击位置 啮入冲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量法计算齿根具有裂纹的齿轮啮合刚度 被引量:10
7
作者 于耀庭 何芝仙 时培成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16-720,共5页
计算齿根具有裂纹的齿轮啮合刚度是求解含裂纹的齿轮传动系统动力学问题的基础。提出一种计及齿根裂纹表面自由能的计算齿轮啮合刚度的能量方法,该法将法向力作用下裂纹齿轮的弹性势能视为无裂纹齿轮的弹性势能与裂纹产生过程中释放的... 计算齿根具有裂纹的齿轮啮合刚度是求解含裂纹的齿轮传动系统动力学问题的基础。提出一种计及齿根裂纹表面自由能的计算齿轮啮合刚度的能量方法,该法将法向力作用下裂纹齿轮的弹性势能视为无裂纹齿轮的弹性势能与裂纹产生过程中释放的裂纹表面自由能之和。裂纹表面自由能通过裂纹应力强度因子与能量释放率之间的关系获得,齿根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用权函数法求解。计算结果表明:齿根裂纹对齿轮啮合刚度影响很大;随着裂纹长度增加,裂纹齿轮啮合刚度减小,其求解结果与ANSYS软件计算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啮合刚度 权函数法 应力强度因子 能量释放率 裂纹表面自由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啮合斜齿轮副齿面接触应力与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国政 韩江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44-550,共7页
针对数控内齿珩轮强力珩齿时被珩工件齿面应力分布规律问题,首次提出采用内啮合斜齿轮传动模型模拟替代内齿珩轮强力珩齿运动。以典型的Hertz接触理论为基础,首先计算节点P处齿面应力,其次通过计算内啮合传动啮合线上不同啮合点位置的... 针对数控内齿珩轮强力珩齿时被珩工件齿面应力分布规律问题,首次提出采用内啮合斜齿轮传动模型模拟替代内齿珩轮强力珩齿运动。以典型的Hertz接触理论为基础,首先计算节点P处齿面应力,其次通过计算内啮合传动啮合线上不同啮合点位置的综合曲率,引入压比系数,分析齿数为123的内齿轮分别与齿数为13、33、73、103的外圆柱斜齿轮在不同啮合线上的齿面应力分布情况。建立内啮合斜齿轮三维模型,利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分别分析齿数为123的内齿轮分别与齿数为13、33、73的外圆柱斜齿轮的三个内啮合齿轮副在啮合线任意位置上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表明:一对内啮合的齿轮副齿数差越大,且重合度小于2时,齿根处应力最大、节线附近处突然变大;齿数差越小时,齿根处应力最大。为此,内齿珩轮强力珩齿时尽可能采用齿数差较小的珩齿形式,以便控制被珩齿轮齿形挖根和中凹误差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啮合 斜齿轮 三维有限元 综合曲率 应力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双曲圆弧齿线圆柱齿轮齿面接触应力分布和啮合位置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马登秋 叶振环 +1 位作者 冯前军 安玉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53-58,共6页
以变双曲圆弧齿线圆柱齿轮为研究对象。根据齿面方程建立齿轮数学模型,进而建立齿轮副的动力学模型,并通过有限元对变双曲圆弧齿线圆柱齿轮齿面动态接触应力分布和齿轮副啮合位置的变化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在齿宽方向,越靠近中截面,接... 以变双曲圆弧齿线圆柱齿轮为研究对象。根据齿面方程建立齿轮数学模型,进而建立齿轮副的动力学模型,并通过有限元对变双曲圆弧齿线圆柱齿轮齿面动态接触应力分布和齿轮副啮合位置的变化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在齿宽方向,越靠近中截面,接触应力越大,且其离中截面较远时,接触应力增速较快,靠近中截面时,增速变缓;齿轮进入和退出啮合时存在冲击现象,分度圆偏上和齿根附近区域的啮入冲击较大,且在齿宽方向,总体上越远离中截面,啮入冲击越大;啮入时啮合点从端面逐渐过渡到中截面,啮出时逐渐从中截面过渡到端面,但此过程非常短暂。研究结果为变双曲圆弧齿线圆柱齿轮的设计和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双曲圆弧齿线圆柱齿轮 齿面接触应力分布 啮合位置 啮合冲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