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街道场所到城市区域:美国城市宜居性的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1
1
作者 蒋敏 刁游 卢峰 《中国城市林业》 2024年第2期152-158,共7页
“宜居性”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人本主义城市设计中的重要议题。区别于现代主义带有浓重乌托邦色彩的宏大城市构想,宜居性理论重点关注微小叙事和日常生活。文章通过详细梳理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宜居性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发展历程发现... “宜居性”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人本主义城市设计中的重要议题。区别于现代主义带有浓重乌托邦色彩的宏大城市构想,宜居性理论重点关注微小叙事和日常生活。文章通过详细梳理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宜居性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发展历程发现:1996年以前的宜居性研究聚焦于街道—场所尺度,包含两条研究脉络,即从安全的街道到复合型林荫大道和从交往的场所到公共领域的重塑;1996年以后,新城市主义理论的发展推动了“街道—社区—城市—区域”多尺度融合的宜居性研究和实践。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的宜居城市建设提出3点启示:以人为本,优化步行和公交系统;关注日常生活,鼓励公共参与;注重多尺度空间要素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宜居性 街道生活 人本主义城市设计 公共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性街道研究进展及量化方法综述
2
作者 姚祺 于琬芊 于文波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10期108-110,共3页
街道作为城市设计中以人为本的重要关注点,一直备受研究关注。文章首先概括了生活性街道的概念,强调其根源于日常生活。通过整理相关文献,从客观空间研究、使用者感知、主客观要素交互和新数据技术等方面梳理了当前生活性街道研究的进... 街道作为城市设计中以人为本的重要关注点,一直备受研究关注。文章首先概括了生活性街道的概念,强调其根源于日常生活。通过整理相关文献,从客观空间研究、使用者感知、主客观要素交互和新数据技术等方面梳理了当前生活性街道研究的进展。最后指出,新技术量化手段有助于建立多指标的街道空间量化框架,以及深入理解街道要素和使用者交互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性街道 日常生活 空间感知 研究进展 量化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常生活视角下小城镇街道空间更新设计策略研究——以枝江市董市镇为例
3
作者 黄艳雁 张颖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6期176-179,共4页
文章通过反思目前小城镇街道空间存在的问题,基于日常生活视角,对小城镇街道空间的更新设计进行探讨。以枝江市董市镇街道空间作为研究对象,从日常生活视角的空间、主体、事件三要素出发,立足于董市镇街道的街道空间现状问题、街道使用... 文章通过反思目前小城镇街道空间存在的问题,基于日常生活视角,对小城镇街道空间的更新设计进行探讨。以枝江市董市镇街道空间作为研究对象,从日常生活视角的空间、主体、事件三要素出发,立足于董市镇街道的街道空间现状问题、街道使用主体及其日常活动需求,提出基于小城镇居民日常生活需求的街道空间更新设计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 小城镇 街道空间 更新设计 董市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街区的生活方式保护与文化传承——看苏州古街坊改造 被引量:27
4
作者 张曦 葛昕 《规划师》 2003年第6期15-19,共5页
在苏州历史街区中,富有个性的传统生活方式—庭院与街巷生活方式可以容纳现代社会需要的行为模式与人格需求,进而促进地区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在传统基础上找到合适的契合点,并实现稳定的发展。具有前瞻性的保护工作必须把保护的层次... 在苏州历史街区中,富有个性的传统生活方式—庭院与街巷生活方式可以容纳现代社会需要的行为模式与人格需求,进而促进地区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在传统基础上找到合适的契合点,并实现稳定的发展。具有前瞻性的保护工作必须把保护的层次提到保护生活方式与内涵文化的高度上来。现有的保护工作在概念和方式上都应进行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街区 生活方式 文化特色 苏州市 古街坊 城市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开放街区的公共服务设施绩效评价及规划策略 被引量:6
5
作者 闫永涛 曾堃 萧敬豪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2期134-139,共6页
开放街区的内涵包括空间共享与设施共享两方面,两者同等重要、相互促进。通过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优化,在空间共享的基础上促进设施共享,提升街区活力与品质,是现阶段渐进式塑造开放街区的有效方式。文章选取广州4个街区作为开放街区与非... 开放街区的内涵包括空间共享与设施共享两方面,两者同等重要、相互促进。通过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优化,在空间共享的基础上促进设施共享,提升街区活力与品质,是现阶段渐进式塑造开放街区的有效方式。文章选取广州4个街区作为开放街区与非开放街区的样本,通过大数据技术抓取街区范围内公共服务设施信息,并利用GIS对各街区公共服务设施绩效进行评价,发现开放街区与非开放街区在公共服务设施数量、服务水平与空间模式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基于评价结果,进一步提出面向开放街区的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策略及措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街区 街区活力 社区生活圈 公共服务设施 广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市生活性街道空间互动性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李鸿飞 张晶晶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5年第3期92-95,共4页
公共空间是城市功能的主要组成部分。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为居民提供的公共空间缺日渐匮乏,其中生活性街道空间的消失最为典型。本文以兰州市十二条生活性街道作为研究对象,从居民使用视角入手,结合地域文化特色,通过对城市街... 公共空间是城市功能的主要组成部分。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为居民提供的公共空间缺日渐匮乏,其中生活性街道空间的消失最为典型。本文以兰州市十二条生活性街道作为研究对象,从居民使用视角入手,结合地域文化特色,通过对城市街道生活空间景观的评析,概括总结了当前兰州城市生活性街道存在的主要问题。文章从可识别性、舒适感、安全感与可及性几个方面,提出了建设人性化生活性街道景观的优化建议,力求通过增加空间节点在居民生活中的互动特性,营造充满活力的城市人居空间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空间 生活性街道 互动性 兰州 人居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街道更新设计方法探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刘仁义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7期833-837,共5页
鉴于对城市街道的两种传统设计方法的研究、归纳与继承,文章从方法论的角度,借用城市设计理论,剖析尤以旧城改造为主的现代城市建设中的街道设计问题,着重关于"人"的元素的推敲以及街道空间"人文精神"之探索,进而... 鉴于对城市街道的两种传统设计方法的研究、归纳与继承,文章从方法论的角度,借用城市设计理论,剖析尤以旧城改造为主的现代城市建设中的街道设计问题,着重关于"人"的元素的推敲以及街道空间"人文精神"之探索,进而提出预先设计与意象设计两种思路与方法,旨在将过程与目标相结合的设计取向运用于探讨现代城市街道更新设计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街道 街道空间 街道更新 设计 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节奏·漫生活:基于轨道站点的社区营造——以宁波地铁1号线TOD社区设计为例 被引量:13
8
作者 柏巍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63-68,共6页
文章对国内外TOD社区建设的经验进行总结,针对TOD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漫生活理念的TOD社区营造的五大要素,即复合的社区中心、活力的漫生活街道、便捷的社区公交、强烈的社区归属感和开放的文化漫轴;同时,指出"站点到家... 文章对国内外TOD社区建设的经验进行总结,针对TOD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漫生活理念的TOD社区营造的五大要素,即复合的社区中心、活力的漫生活街道、便捷的社区公交、强烈的社区归属感和开放的文化漫轴;同时,指出"站点到家的最后1公里街道生活"是TOD社区的营造重点,需要充分挖掘社区街道的生活价值、文化价值和环境价值,从而打造生活多彩、服务完善、交通便捷,且具有归属感和认同感的TOD社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D社区 漫生活 街道 归属感 认同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街道重塑——激发步行化公共生活 被引量:8
9
作者 黄晶 贾新锋 《城市交通》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16,59,共7页
伴随着城市机动交通的快速增长,步行活动在街道上受到排挤。基于对城市街道公共生活视角的研究,阐述了街道对城市步行化公共生活具有重要意义,而城市中机动交通对街道的主宰、建筑与街道的疏离等问题导致了街道步行化公共生活的凋敝。... 伴随着城市机动交通的快速增长,步行活动在街道上受到排挤。基于对城市街道公共生活视角的研究,阐述了街道对城市步行化公共生活具有重要意义,而城市中机动交通对街道的主宰、建筑与街道的疏离等问题导致了街道步行化公共生活的凋敝。面对现状,街道对公共生活的意义在理论与实践层面被重新认识与探索。最后提出了以激发步行化公共生活为导向的城市街道重塑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道 步行活动 步行化公共生活 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街道公共生活中摊贩活动回归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高芙蓉 李和平 《新建筑》 2020年第5期134-138,共5页
伴随着里坊制向街坊制转变,古代城市中的摊贩活动作为重要的日常商品售卖行为被街道公共生活接纳;近代时期由于大马路的修建和社会改良者对街头使用方式的控制使得摊贩活动成为城市问题;新中国成立之后,虽然街道公共生活中的摊贩活动经... 伴随着里坊制向街坊制转变,古代城市中的摊贩活动作为重要的日常商品售卖行为被街道公共生活接纳;近代时期由于大马路的修建和社会改良者对街头使用方式的控制使得摊贩活动成为城市问题;新中国成立之后,虽然街道公共生活中的摊贩活动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总的来说,是被街道管理“拒之门外”的。在我国现阶段,从街道公共生活需求和摊贩人群需求来看,摊贩活动在街道公共空间中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应该回归街道公共生活。回归的前提是街道公共空间的包容性,回归的路径包括街道公共空间弹性管理和微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道 公共生活 摊贩 回归 弹性管理 微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保护历史街区传统社会生活的思考 被引量:12
11
作者 刘昀 邓蜀阳 《山西建筑》 2008年第3期21-22,共2页
结合古镇周庄的变化,探讨了历史街区保护中保护传统社会生活的意义,仔细地分析了导致街区社会生活退化的原因,对如何保护历史街区传统社会生活进行了研究,以帮助人们回归对民族文化的再认识。
关键词 历史街区 社会生活 传统文化 本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道抑或场所?——城市“街"与“道”的辨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邱枫 陈芳 《华中建筑》 2006年第6期88-91,共4页
针对我国城市普遍存在的交通拥堵和场所感缺失问题,本文通过对在交通方式的发展变迁中人行与车行的关系演变过程的分析, 辨析了通常被看作一体的“街道”中包含了分别对应于效率与生活的“街”与“道”两个层次,认为城市街道体系应按“... 针对我国城市普遍存在的交通拥堵和场所感缺失问题,本文通过对在交通方式的发展变迁中人行与车行的关系演变过程的分析, 辨析了通常被看作一体的“街道”中包含了分别对应于效率与生活的“街”与“道”两个层次,认为城市街道体系应按“街”与“道”的不同定位和作用,相应地加以适当分工和功能、形态控制,并在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两个层面上加以整体的、系统的梳理和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 城市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城市街道空间设计的思考 被引量:8
13
作者 刘亚文 《山西建筑》 2002年第12期2-3,共2页
通过对城市快速成长时期街道空间受到破坏的反思 ,提出了城市设计中保护和发展城市街道空间需注意的问题及一些改善的建议。阐明了城市设计与社会经济、生活模式的关系。
关键词 街道空间 生活模式 城市设计 城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井文化”下的旧城改造研究——论厦门市营平第八市场片区街巷系统与街头生活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莎 姚敏峰 《中外建筑》 2013年第12期92-97,共6页
通过对厦门市营平第八市场片区进行的实地调研,本文从宏观的街巷系统与微观的社会生活两个角度去剖析八市片区,试图展现经过时间的洗礼,片区中存在的各种街巷类型以及在街巷中发生的真实的街头场景,强调在旧城的"市井文化"片... 通过对厦门市营平第八市场片区进行的实地调研,本文从宏观的街巷系统与微观的社会生活两个角度去剖析八市片区,试图展现经过时间的洗礼,片区中存在的各种街巷类型以及在街巷中发生的真实的街头场景,强调在旧城的"市井文化"片区的改造中不仅仅只是着眼于商业利益的提升更要重视存在历史价值的街巷系统以及居民的街头生活的保护,并提出"分阶段改造"对于旧城更新的重要性,最后本文的研究为日后对于八市片区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平第八市场片区 街巷系统 街头生活 旧城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步行化公共生活的旧城区街道共享改造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黄晶 杨大亮 蔡晓敏 《城市建筑》 2019年第28期15-18,共4页
在当代高密度的城市旧城区,缓解人车冲突和构建可步行化的公共空间备受关注。本文基于对步行化公共生活视角的研究,试图构建人车共享的街道公共空间,提升街道步行体验,缝合建筑与街道的割裂,回归街道为人服务的本质。试图将道路不同使... 在当代高密度的城市旧城区,缓解人车冲突和构建可步行化的公共空间备受关注。本文基于对步行化公共生活视角的研究,试图构建人车共享的街道公共空间,提升街道步行体验,缝合建筑与街道的割裂,回归街道为人服务的本质。试图将道路不同使用者融合到一起,对城市旧城区街道进行共享改造。最后提出了不同人车共享模式下的城市街道共享改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享街道 步行化公共生活 人车融合 街道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源数据环境下城市街道绿色基础设施感知供需分异识别与提升策略研究——以济南市西部新城社区生活圈为例 被引量:4
16
作者 盛硕 肖华斌 +1 位作者 安淇 匡邵帅 《城市建筑》 2018年第33期44-47,共4页
为实现城市绿色共享发展诉求,多地相继提出"15分钟社区生活圈"概念,强调15min步行范围内公共服务设施的均衡性及完备性。社区生活圈作为组织城乡居民社区活动的基本单元,是城市居民日常活动的主要发生空间,其街道步行环境质... 为实现城市绿色共享发展诉求,多地相继提出"15分钟社区生活圈"概念,强调15min步行范围内公共服务设施的均衡性及完备性。社区生活圈作为组织城乡居民社区活动的基本单元,是城市居民日常活动的主要发生空间,其街道步行环境质量应受关注。目前,各地社区生活圈导则中对街道步行网络规划设计要求集中在道路间距、人行道宽度等方面。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街道绿色基础设施感知程度与城市居民步行意愿相关性较高的因素在已有的相关研究中尚未受到重视。本研究在提升社区生活圈步行环境质量目标下,以济南市西部新城社区生活圈为例,识别了街道绿色基础设施感知供给程度、城市居民对街道绿色基础设施感知需求程度及其供需的空间分异,并基于供给—需求匹配提出了空间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生活圈 街道绿色基础设施 供需分异 济南市西部新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城市中的场所与人文精神传承——以南阳市宛城区民主街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宇 刘富余 张陶成 《城市建筑》 2021年第10期46-49,101,共5页
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烙印,无论是历史文化、地理条件,还是人文情怀,都有自己不一样的魅力。正因为这许许多多的不同,才造就了不同城市的地域性。当徜徉于古城老街时,我们会发现建筑是历史留下的印记。而城市老街作为承载集体记忆... 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烙印,无论是历史文化、地理条件,还是人文情怀,都有自己不一样的魅力。正因为这许许多多的不同,才造就了不同城市的地域性。当徜徉于古城老街时,我们会发现建筑是历史留下的印记。而城市老街作为承载集体记忆的容器,反映着人们的文化认同和情感价值。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和旧城大拆大建式的更新方式使得城市传统空间结构和肌理逐渐遭到破坏,导致记忆断层、归属感缺失,场所与人的联系逐渐减弱,人文情感与场所记忆难以建构与重生。针对这样的现象,文章以街区空间与日常生活为出发点,研究当前城市发展阶段下老街空间与民众日常在人文精神传承中的联系,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城市传统街区的保护策略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老街 日常生活 集体记忆 场所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境介置理论的当代传统老街生活重构——建筑学二年级暑期“在地化”实践教学研究
18
作者 郑剑艺 王樱澔 +2 位作者 马诗琪 蔡承泽 代悦 《建筑与文化》 2014年第6期116-118,共3页
本研究以浙江省上虞市丰惠镇老街为实地调研对象,引入环境介质理论,通过在地化的调研、设计、制作、搭建,实地建造一个对老街环境影响最小而又能激发活力的最小个体"新置"——生活组件。经过实地使用情况的调查,初步实现了对... 本研究以浙江省上虞市丰惠镇老街为实地调研对象,引入环境介质理论,通过在地化的调研、设计、制作、搭建,实地建造一个对老街环境影响最小而又能激发活力的最小个体"新置"——生活组件。经过实地使用情况的调查,初步实现了对上虞老街街道环境"微创"式活化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师生探索传统街道与现代生活之间和谐共生的可能性和培养建筑师的社会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虞老街 环境介质理论 街道生活 生活组件 在地化 实践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进适老性为导向的生活型街道品质提升策略——以上海市黄浦区半淞园社区为例
19
作者 白舸 窦逗 刘雨柔 《华中建筑》 2022年第3期93-98,共6页
要上海率先提出“15分钟生活圈”的概念,形成了城市治理的基本单位“智慧社区”。当前我国正面临公共卫生、人口老龄化等问题,如何借助智慧技术缓解社区老年人的生活困境,为老年人打造宜居的环境,成为了“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命题之一... 要上海率先提出“15分钟生活圈”的概念,形成了城市治理的基本单位“智慧社区”。当前我国正面临公共卫生、人口老龄化等问题,如何借助智慧技术缓解社区老年人的生活困境,为老年人打造宜居的环境,成为了“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命题之一。该文通过对上海市黄浦区半淞园社区街道的测绘与街道行为活动的调查,运用POI数据分析、SD语义解析法,从规划层面对街道进行综合评价,以问题为导向提出适老性改进和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社区 智慧街道 公共空间 适老性 生活型街道 品质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16832长寿命低纹波LED路灯电源的设计
20
作者 周有平 陈国杰 +1 位作者 崔如春 吴臣 《电子器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98-1203,共6页
采用滞环型恒流芯片和长寿命电解电容、导热管散热,设计了一种长寿命低纹波的96W LED路灯恒流电源。介绍了低纹波长寿命恒流源的设计方法及电流纹波的测量方法,测量了主要参数,并进行了理论分析。实验表明,电源功率因数0.95,效率85.5%,... 采用滞环型恒流芯片和长寿命电解电容、导热管散热,设计了一种长寿命低纹波的96W LED路灯恒流电源。介绍了低纹波长寿命恒流源的设计方法及电流纹波的测量方法,测量了主要参数,并进行了理论分析。实验表明,电源功率因数0.95,效率85.5%,电流纹波17%,在90 V^265 V交流电压时电流稳定度为±0.5%,导热管使电解电容温度降低了11.9℃,使电源寿命可与LED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D路灯 恒流电源 MAX16832芯片 长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