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从街道场所到城市区域:美国城市宜居性的研究与实践 |
蒋敏
刁游
卢峰
|
《中国城市林业》
|
2024 |
1
|
|
2
|
生活性街道研究进展及量化方法综述 |
姚祺
于琬芊
于文波
|
《建筑与文化》
|
2024 |
0 |
|
3
|
日常生活视角下小城镇街道空间更新设计策略研究——以枝江市董市镇为例 |
黄艳雁
张颖
|
《建筑与文化》
|
2024 |
0 |
|
4
|
历史街区的生活方式保护与文化传承——看苏州古街坊改造 |
张曦
葛昕
|
《规划师》
|
2003 |
27
|
|
5
|
面向开放街区的公共服务设施绩效评价及规划策略 |
闫永涛
曾堃
萧敬豪
|
《规划师》
北大核心
|
2017 |
6
|
|
6
|
兰州市生活性街道空间互动性研究 |
李鸿飞
张晶晶
|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
2015 |
6
|
|
7
|
城市街道更新设计方法探析 |
刘仁义
|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
2004 |
4
|
|
8
|
快节奏·漫生活:基于轨道站点的社区营造——以宁波地铁1号线TOD社区设计为例 |
柏巍
|
《规划师》
北大核心
|
2015 |
13
|
|
9
|
城市街道重塑——激发步行化公共生活 |
黄晶
贾新锋
|
《城市交通》
北大核心
|
2015 |
8
|
|
10
|
街道公共生活中摊贩活动回归研究 |
高芙蓉
李和平
|
《新建筑》
|
2020 |
3
|
|
11
|
关于保护历史街区传统社会生活的思考 |
刘昀
邓蜀阳
|
《山西建筑》
|
2008 |
12
|
|
12
|
通道抑或场所?——城市“街"与“道”的辨析 |
邱枫
陈芳
|
《华中建筑》
|
2006 |
2
|
|
13
|
对城市街道空间设计的思考 |
刘亚文
|
《山西建筑》
|
2002 |
8
|
|
14
|
“市井文化”下的旧城改造研究——论厦门市营平第八市场片区街巷系统与街头生活 |
刘莎
姚敏峰
|
《中外建筑》
|
2013 |
3
|
|
15
|
基于步行化公共生活的旧城区街道共享改造研究 |
黄晶
杨大亮
蔡晓敏
|
《城市建筑》
|
2019 |
3
|
|
16
|
开源数据环境下城市街道绿色基础设施感知供需分异识别与提升策略研究——以济南市西部新城社区生活圈为例 |
盛硕
肖华斌
安淇
匡邵帅
|
《城市建筑》
|
2018 |
4
|
|
17
|
现代城市中的场所与人文精神传承——以南阳市宛城区民主街为例 |
王宇
刘富余
张陶成
|
《城市建筑》
|
2021 |
1
|
|
18
|
基于环境介置理论的当代传统老街生活重构——建筑学二年级暑期“在地化”实践教学研究 |
郑剑艺
王樱澔
马诗琪
蔡承泽
代悦
|
《建筑与文化》
|
2014 |
0 |
|
19
|
促进适老性为导向的生活型街道品质提升策略——以上海市黄浦区半淞园社区为例 |
白舸
窦逗
刘雨柔
|
《华中建筑》
|
2022 |
0 |
|
20
|
基于MAX16832长寿命低纹波LED路灯电源的设计 |
周有平
陈国杰
崔如春
吴臣
|
《电子器件》
CAS
北大核心
|
201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