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南某城镇河道水体污染现状分析及修复 被引量:5
1
作者 张同祺 李勇 +1 位作者 李大鹏 刘玉杰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4-117,共4页
通过多次监测,分析了引起江南某河道污染黑臭的原因,通过采取人工曝气、投加微生物菌剂、底泥控制、种植水生植物等措施对该河道进行深度处理。实际运行结果表明,工程能够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有机物、氨氮、磷等污染物,起到应急修复河流污... 通过多次监测,分析了引起江南某河道污染黑臭的原因,通过采取人工曝气、投加微生物菌剂、底泥控制、种植水生植物等措施对该河道进行深度处理。实际运行结果表明,工程能够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有机物、氨氮、磷等污染物,起到应急修复河流污染、长效保持河流水质的作用,达到预期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污染 修复 人工曝气 微生物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还田夏玉米秸秆快速启动腐熟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杨莉琳 丁新泉 +1 位作者 张晓媛 刘小京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3-138,共6页
通过连续2年的室内试验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探索玉米秸秆快速腐熟启动的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是秸秆腐熟的主要载体,玉米秸秆在有土壤的环境中比相同条件下没有土壤培养100 d的腐熟率高45%。厌氧条件比好氧条件下玉米秸秆腐熟提... 通过连续2年的室内试验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探索玉米秸秆快速腐熟启动的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是秸秆腐熟的主要载体,玉米秸秆在有土壤的环境中比相同条件下没有土壤培养100 d的腐熟率高45%。厌氧条件比好氧条件下玉米秸秆腐熟提高1.1~1.3个百分点。施用37.5 kg/hm^2腐熟配方E(主效成分为纤维素菌和真菌的菌剂以及保水剂、氮素、和微生物磷钾肥的助剂),在夏玉米秸秆还田4周和8周时腐解率为23.6%和33.1%,比不施用腐熟配方的处理高14和17.4个百分点。至下茬小麦收获期,还田玉米秸秆的腐解率为87.1%~88.4%,一年后腐解率达94%~99%。与不施用腐熟配方的处理相比,玉米秸秆腐熟配方可促使小麦的出苗率提高9.7%;有效分蘖数增加19.5%;幼苗冻死率降低1.64个百分点;小麦的株高、穗长和千粒重分别提高0.8 cm、0.25 mm和1.3 g。连续施用腐熟配方E 2年,可提高冬小麦产量5.2%~12.5%,提高玉米产量5.7%~10.1%。腐熟配方E是值得在华北平原高产区推广应用的高效腐熟配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微生物 快速腐解 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解嗪草酮微生物菌剂的制备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刘萌萌 侯志广 +4 位作者 赵晓峰 逯忠斌 王岩 王鑫宏 张浩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45-249,共5页
通过富集培养分离出嗪草酮降解菌N1,降解菌在固体平板上培养,菌落大,表面粗糙,扁平,不规则,为质地软、稍有光泽的白色菌落,直径为5-7 mm。菌体细胞为杆状,末端方,成短或长链,菌体大小为1.0-1.2μm×3.0-5.0μm。将N1降解菌制成菌剂... 通过富集培养分离出嗪草酮降解菌N1,降解菌在固体平板上培养,菌落大,表面粗糙,扁平,不规则,为质地软、稍有光泽的白色菌落,直径为5-7 mm。菌体细胞为杆状,末端方,成短或长链,菌体大小为1.0-1.2μm×3.0-5.0μm。将N1降解菌制成菌剂,用气相色谱法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菌剂中载体配比、接种菌液量、加入营养液量、发酵时间、烘干温度等影响因子的优势条件,设计正交试验确定最优菌剂制备条件:m(豆粕)∶m(麦麸)∶m(木屑)∶m(硅藻土)比例为60∶20∶15∶5,接种菌液量为15%,营养液量为10%,发酵时间为48 h,烘干温度为30℃。在上述条件制备的菌剂对嗪草酮的降解率为79%。该菌剂在25℃下保存50 d后对嗪草酮仍有较高的降解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菌剂 嗪草酮 降解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畜禽粪便无害化生物处理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盛力伟 潘亚东 陈伟旭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1-62,共2页
畜禽粪便排泄物虽然是一种污染源,但如果将其合理有效地处理,进行开发利用,变废为宝,会成为一项重要的和可利用的资源。其中,应用微生物无害化活菌制剂发酵技术处理畜禽粪便,是比较科学的、理想的和经济实用的方法,所产生的无害化生物... 畜禽粪便排泄物虽然是一种污染源,但如果将其合理有效地处理,进行开发利用,变废为宝,会成为一项重要的和可利用的资源。其中,应用微生物无害化活菌制剂发酵技术处理畜禽粪便,是比较科学的、理想的和经济实用的方法,所产生的无害化生物有机肥是一种重要的肥料。畜禽粪便年排放量按19亿t计,折算成标准化学氮肥为570万t,标准磷肥420万t,标准钾肥330万t,合计折算标准化肥总量约为1320万t,并可提供有机质约为2850万t。同时,畜禽粪便通过生物发酵处理后消除了病菌和虫卵等有害微生物,使环境得到改善和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牧学 畜禽粪便处理 理论研究 无害化 微生物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菌肥对生菜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16
5
作者 黄伟 张俊花 +4 位作者 刘倩男 张珍珍 王卫忠 李凤荣 李刚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22期54-57,64,共5页
为了研究微生物菌肥对冀西北坝上地区生菜田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以生菜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10个处理,在生菜收获时取土样测定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结果表明,各处理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均多于CK,真菌数量则少于CK,以底施木美... 为了研究微生物菌肥对冀西北坝上地区生菜田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以生菜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10个处理,在生菜收获时取土样测定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结果表明,各处理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均多于CK,真菌数量则少于CK,以底施木美土里复合微生物菌肥1 200 kg/hm2+苗期喷施育苗宝贝菌剂(浓度1∶200)(处理M2Y2)的效果最明显,其次为底施木美土里复合微生物菌肥600 kg/hm^2+苗期喷施育苗宝贝菌剂(浓度1∶200)(处理M1Y2),二者细菌和放线菌数量较CK分别增加了58.81%、63.93%和117.55%、95.91%,二者真菌数量较CK分别减少了68.98%和65.56%;土壤脲酶、转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以处理M2Y2最高,M1Y2次之,底施木美土里复合微生物菌肥1 800 kg/hm2+苗期喷施育苗宝贝菌剂(浓度1∶200)(M3Y2)位居第三,且三者均显著高于CK,其他处理酶活性或高于CK,或低于CK,只有菌肥和菌剂配比适宜(浓度1∶200)时,对酶活性的促进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菌肥 菌剂 生菜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施不同腐秆剂对还稻田麦秸腐解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黄薇 吴凉萍 +6 位作者 宋路遥 柴如山 刘梦丽 陆银萍 曹小闯 邬刚 马超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0-46,共7页
为阐明沿淮地区秸秆还田配施不同腐秆剂在秸秆腐解和水稻产量方面的差异,遴选出适合该区域使用的腐秆剂。本研究通过安徽省霍邱县的麦秆促腐还田定位试验,深入分析了秸秆还田和氮磷钾优化平衡施肥后不施腐秆剂(SF)、施腐秆剂1号(SFD1)... 为阐明沿淮地区秸秆还田配施不同腐秆剂在秸秆腐解和水稻产量方面的差异,遴选出适合该区域使用的腐秆剂。本研究通过安徽省霍邱县的麦秆促腐还田定位试验,深入分析了秸秆还田和氮磷钾优化平衡施肥后不施腐秆剂(SF)、施腐秆剂1号(SFD1)、施腐秆剂2号(SFD2)和施腐秆剂3号(SFD3)等处理连续两年在秸秆腐解和水稻产量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①不同处理间秸秆累积腐解率连续两年的差异均不大,但秸秆腐解速率第一年存在较大差异,其中SFD2处理的最大,较SF、SFD1和SFD3处理分别增加了70.6%、262.5%和93.3%;②水稻产量连续两年也均以SFD2处理为最高,分别为8592.84 kg/hm^(2)和7538.70 kg/hm^(2),显著高于其余腐秆剂施用处理(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水稻产量与秸秆腐解速率之间相关性最高(第一年,r=0.45;第二年,r=0.48);③不同处理对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在两年间均表现出显著作用,但无明显规律可循;偏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显示,两年的还田麦秸腐解速率均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的调控。综上,沿淮地区麦秸促腐还稻田配施2号腐秆剂最利于秸秆促腐和作物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腐秆剂 秸秆腐解 水稻生产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M菌液处理富营养化水体的条件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陈里晋 丁学锋 +1 位作者 林可聪 杨肖娥 《湖南农业科学》 2012年第2期62-67,共6页
研究了不同条件下EM菌液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以COD为主要处理目标的水体中,EM菌液的最适条件为V(EM)∶V(污水)=1/1 000、连续曝气、T>25℃;以脱氮为主要处理目标的水体中,其最适条件为V(EM)∶V(污水)=8/1 000、间歇... 研究了不同条件下EM菌液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以COD为主要处理目标的水体中,EM菌液的最适条件为V(EM)∶V(污水)=1/1 000、连续曝气、T>25℃;以脱氮为主要处理目标的水体中,其最适条件为V(EM)∶V(污水)=8/1 000、间歇曝气、T>25℃、pH为中性偏碱;以除磷为主要处理目标的水体中,EM菌液最适条件为V(EM)∶V(污水)=8/1 000、间歇曝气、T>25℃、pH为中性偏碱。考虑到整体性、经济性和实用性,EM菌处理富营养化水体的最佳条件为V(EM)∶V(污水)=1/1 000、间歇曝气、T>25℃、pH为中性偏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微生物群(EM) 接种量 PH值 曝气时间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秆菌和C/N对水稻秸秆田间堆腐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尹众 王鑫 +3 位作者 鲁梦醒 卫正宇 王时聪 马超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831-1840,共10页
为明确腐秆菌和C/N对秸秆田间堆腐效果的影响,以水稻秸秆为研究对象,设置2×3(以不接菌处理作为对照CK处理,2种腐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SQR9、纤维化纤维微细菌Cellulosimicrobium cellulans MC29,3个C/N... 为明确腐秆菌和C/N对秸秆田间堆腐效果的影响,以水稻秸秆为研究对象,设置2×3(以不接菌处理作为对照CK处理,2种腐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SQR9、纤维化纤维微细菌Cellulosimicrobium cellulans MC29,3个C/N:15∶1、25∶1、35∶1)交互试验,研究了腐秆菌和C/N在堆腐第7天和第120天时对水稻秸秆的腐解率、化学组成、酶活性和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堆腐第7天,C/N对秸秆的腐解度有显著影响(P<0.05),在SQR9处理和MC29处理下均以C/N 25∶1最高。堆腐第120天,不同腐秆菌和C/N对腐解率有显著影响(P<0.05),MC29处理下C/N 25∶1能显著提升秸秆腐解率(P<0.05);不同腐秆菌和C/N对纤维素酶活性均有显著影响(P<0.05),不同腐秆菌对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C/N会显著影响细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P<0.05),总体呈现出随C/N升高而上升的趋势。研究表明,腐秆菌和C/N可以影响水稻秸秆的田间堆腐效果,相比SQR9,MC29的腐解效果较好且对应的最佳C/N为25∶1,腐秆菌对水稻秸秆纤维素酶和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有显著影响,而C/N对水稻秸秆纤维素酶活性和细菌群落多样性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秆菌 C/N 田间堆腐 腐解率 化学组成 酶活性 细菌群落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