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储藏主要危害真菌生长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32
1
作者 唐芳 程树峰 伍松陵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37-140,共4页
采用储粮真菌孢子计数法,对不同含水量的玉米在储藏期间,主要危害真菌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将新玉米清理、除杂后,采用喷雾法将水分调至14%、15%、16%、17%、18%五个梯度,于30℃恒温恒湿箱中储藏,定期取样,检测孢子数、水分、温度等指标... 采用储粮真菌孢子计数法,对不同含水量的玉米在储藏期间,主要危害真菌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将新玉米清理、除杂后,采用喷雾法将水分调至14%、15%、16%、17%、18%五个梯度,于30℃恒温恒湿箱中储藏,定期取样,检测孢子数、水分、温度等指标,实验为期60 d。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玉米储藏危害真菌以灰绿曲霉和白曲霉为主;在水分16%下,以灰绿曲霉生长为主,随着水分和储藏时间增加,与其危害程度有明显的规律性;在水分17%、18%时,以白曲霉生长为主,其对储粮的危害与储藏时间和水分有明显的相关性;两种曲霉具有典型的储粮真菌生长特征,即孢子—菌丝—孢子,随着储藏时间延长,孢子呈动态上升趋势,与玉米危害程度有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储藏 危害真菌 生长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谷储藏危害真菌生长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28
2
作者 唐芳 程树峰 伍松陵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8-101,共4页
采用真菌孢子计数法,模拟不同含水量的稻谷,对储藏期间主要危害真菌的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30℃,13.5%、14.1%、15.0%、16.1%、16.7%5个水分的试验稻谷样品,其中13.5%水分的样品储藏80 d时,发现有危害真菌生长迹象,但其生长... 采用真菌孢子计数法,模拟不同含水量的稻谷,对储藏期间主要危害真菌的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30℃,13.5%、14.1%、15.0%、16.1%、16.7%5个水分的试验稻谷样品,其中13.5%水分的样品储藏80 d时,发现有危害真菌生长迹象,但其生长速度很慢;14.1%和15.0%水分的样品,危害真菌感染时间为20 d,其生长速度较为缓慢;而16.1%和16.7%水分的样品,危害真菌10 d即可检出,且生长迅速。稻谷储藏期间主要危害真菌,以灰绿曲霉和白曲霉为主,储粮水分在16.0%左右时,为两种曲霉生长优势的转折点,灰绿曲霉生长由强变弱,白曲霉生长由弱变强,它们的生长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在本试验期间,样品水分的变化与真菌的生长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谷储藏 危害真菌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谷储藏危害真菌生长与CO_2浓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18
3
作者 唐芳 程树峰 伍松陵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1-74,共4页
采用危害真菌孢子计数法和便携式储粮危害生物快速检测仪法,研究了稻谷储藏过程中危害真菌生长与CO2浓度的关系。选择不同水分的稻谷样品,在不同温度下储藏60 d,采用两种方法对各稻谷样品真菌生长与CO2浓度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相... 采用危害真菌孢子计数法和便携式储粮危害生物快速检测仪法,研究了稻谷储藏过程中危害真菌生长与CO2浓度的关系。选择不同水分的稻谷样品,在不同温度下储藏60 d,采用两种方法对各稻谷样品真菌生长与CO2浓度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其相关系数分别为,r2=0.959 1(25℃)和r2=0.943 9(30℃)。在我国南方某地,选择了3个储藏稻谷的平房仓作为实验仓,每仓设30个采样点,采样深度为0.35 m,对各采样点的真菌生长与粮堆和仓内环境中CO2浓度进行了研究,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分别为r2=0.998 4和r2=0.988 7。研究表明,稻谷储藏过程中危害真菌的生长与CO2浓度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谷储藏 真菌生长 危害真菌孢子计数 CO2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储藏危害真菌生长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程树峰 唐芳 伍松陵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8-121,共4页
采用真菌孢子计数法,对不同含水量的小麦在储藏期间,危害真菌生长的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30℃,13.3%、14.2%、15.7%、16.4%四个水分的小麦样品,除13.3%水分储藏90d未检出有危害真菌生长外,14.2%水分储藏80d时... 采用真菌孢子计数法,对不同含水量的小麦在储藏期间,危害真菌生长的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30℃,13.3%、14.2%、15.7%、16.4%四个水分的小麦样品,除13.3%水分储藏90d未检出有危害真菌生长外,14.2%水分储藏80d时,可检出有真菌生长迹象,但生长很慢。15.7%和16.4%两个水分,储藏20d时,检出有真菌生长,这些真菌初期生长速度较快,当达到一定的值时,生长逐步减缓,整个生长呈动态变化过程,即:孢子-菌丝-孢子;经初步鉴定表明:在本试验中以灰绿曲霉生长为主,另外还有少量的白曲霉和青霉。整个试验期间样品的水分变化幅度为0.3%~0.9%,温度变化幅度为0.3~1.1℃,其变化大小与危害真菌生长有明显的关系;本方法与感染粒法比较,两者研究的结果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储藏危害真菌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储藏粉尘的变化与真菌生长 被引量:1
5
作者 程树峰 唐芳 伍松陵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3-116,共4页
小麦储藏过程中,真菌在粮食中生长,会产生大量的孢子、菌丝及真菌分解物,它们可直接引起小麦中粉尘的变化。采用比浊法研究了13.3%、14.2%、15.7%、16.4%、18.2%水分的小麦在15、20、25、30℃下储藏90 d,粉尘的变化与真菌生长的关系。... 小麦储藏过程中,真菌在粮食中生长,会产生大量的孢子、菌丝及真菌分解物,它们可直接引起小麦中粉尘的变化。采用比浊法研究了13.3%、14.2%、15.7%、16.4%、18.2%水分的小麦在15、20、25、30℃下储藏90 d,粉尘的变化与真菌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13.3%和14.2%的小麦储藏90 d,未发现有真菌的生长,浊度值变化均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小于0.250 A);15.7%、16.4%和18.2%水分的样品储藏中有部分检出有真菌的生长,初期浊度值在0.260~0.308 A,随着储藏时间的增加,被感染样品的真菌生长和浊度值的变化均呈上升趋势,两者有良好的相关性。在储粮过程中通过对小麦粉尘变化的检测,可对储粮真菌的生长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储藏 粉尘变化 真菌生长 比浊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储藏水分、温度和真菌生长危害进程预测 被引量:9
6
作者 陈畅 丁伟 +1 位作者 唐芳 程树峰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9,26,共6页
对小麦储藏水分、温度、真菌最初生长时间和危害进程进行了初步探索性研究。采用喷雾着水方法将样品水分调至13.2%、13.6%、14.0%、14.5%、15.1%、15.5%、16.9%,分别于10、15、20、25、30、35℃恒温箱模拟储藏,定期检测各样品真菌生长... 对小麦储藏水分、温度、真菌最初生长时间和危害进程进行了初步探索性研究。采用喷雾着水方法将样品水分调至13.2%、13.6%、14.0%、14.5%、15.1%、15.5%、16.9%,分别于10、15、20、25、30、35℃恒温箱模拟储藏,定期检测各样品真菌生长变化情况,周期为120 d。结果表明,小麦在不同温度储藏,随着温度增加,真菌生长速度加快,30℃时达到最高,35℃时生长速度降低。在6个试验温度中,从安全和经济角度评价,最佳储藏温度为20℃;16.9%水分的小麦,由于出现一些青霉生长,即使低温储藏,这个水分仍存在着较大风险;根据上述研究结果,研究首次提出了小麦储藏水分、温度和真菌最初生长关系曲线,小麦在不同温度下储藏,真菌危害进程所需的时间。由于储粮真菌生长影响因素的复杂性,本试验数据仅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储藏 水分 温度 真菌危害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