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T1R印花定位双模式并联机器人机构设计与分析
1
作者 王琰 郭飞飞 +3 位作者 梁俊侨 闫刚 张楠 刘伟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77,共7页
针对目前纺织印花重复叠印次数多时,印花装置重复定位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双模式2T1R并联定位机器人机构。通过机构完全解耦的特性设计该机构各部分支链的结构,用螺旋理论求解机构的运动螺旋系以分析机构的自由度,利用闭环矢... 针对目前纺织印花重复叠印次数多时,印花装置重复定位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双模式2T1R并联定位机器人机构。通过机构完全解耦的特性设计该机构各部分支链的结构,用螺旋理论求解机构的运动螺旋系以分析机构的自由度,利用闭环矢量法建立机构的运动学逆解方程,用MATLAB求解运动学逆解和正解,对比Adams虚拟样机的运动学仿真结果,验证所建立运动学方程的准确度。利用ANSYS分析机构的承载能力。结果表明,该双模式并联定位机构具有两移动一转动(2T1R)的自由度,可以实现预期的双模式定位运动,且受力时变形量较小。2T1R双模式并联定位机器人具有较好的运动学性能,可以实现精准的平面定位功能,完全解耦的结构特点使得机构的定位精度更高。该定位装置在纺织印花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t1r 并联机器人机构 完全解耦 运动学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味觉受体T1R1和T1R3在从江香猪附睾不同区段的差异表达 被引量:1
2
作者 蒙利洁 黄梦婷 +3 位作者 徐永健 冯贤辀 刘文娇 龚婷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60-1169,共10页
【目的】明确从江香猪附睾中不同区段味觉受体T1R1和T1R3的定位及表达情况,为揭示猪附睾不同区段形成特殊微环境保障精子成熟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初情期(30d)和性成熟期(180d)从江香猪附睾组织样品,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 【目的】明确从江香猪附睾中不同区段味觉受体T1R1和T1R3的定位及表达情况,为揭示猪附睾不同区段形成特殊微环境保障精子成熟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初情期(30d)和性成熟期(180d)从江香猪附睾组织样品,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组织化学、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等检测从江香猪附睾不同区段味觉受体T1R1和T1R3的定位及表达情况。【结果】味觉受体T1R1/T1R3的编码基因TAS1R1/TAS1R3均表现为附睾Ⅳ区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区段(P<0.05,下同),而Ⅰ区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其他区段,具体排序为Ⅳ区>Ⅴ区>Ⅱ区>Ⅲ区>Ⅰ区。免疫组织化学定位分析结果显示,在从江香猪附睾不同区段均检测到T1R1/T1R3不同程度的免疫阳性信号。其中,T1R1在附睾Ⅰ区主要定位于肌样细胞层与基细胞核;在附睾Ⅱ区主要定位于附睾上皮细胞、肌样细胞和精子细胞;在附睾Ⅲ区强烈定位于附睾管腔和微绒毛根部;附睾Ⅳ区为5个区段中表达最强烈的部位,定位于附睾管腔精子、管腔内缘和狭窄细胞膜上;在附睾Ⅴ区主要定位于附睾间质组织和狭窄细胞膜上。T1R3定位于附睾Ⅰ区血管内皮细胞、脱落生精细胞和附睾上皮细胞(尤其是基细胞);在附睾II区的精子、晕细胞和狭窄细胞上有较强表达;在附睾Ⅲ区和Ⅳ区主要定位于空泡化的附睾上皮细胞;在附睾Ⅴ区定位于附睾管不规则处和空泡化附睾上皮细胞,其表达强度仅次于Ⅲ区。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从江香猪附睾Ⅳ区的T1R1/T1R3表达水平最高,其次是Ⅱ区,二者显著高于其他区段。【结论】初情期从江香猪附睾T1R1和T1R3的表达具有区段特异性和细胞特异性,以Ⅳ区的表达水平最高,且主要定位于附睾上皮细胞顶端、狭窄细胞和微绒毛根部,提示T1R1/T1R3在建立促进猪附睾精子成熟和储存的特殊腔内微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江香猪 附睾 味觉受体 t1r1/t1r3 区段特异性 细胞特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28nm MOSFET集成RNVM的1T1R纳米阵列器件可靠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徐顺 陈冰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8-25,共8页
针对下一代新型纳米电子器件应用可靠性,设计制备了基于28 nm CMOS工艺MOSFET有源集成RNVM的存算一体化1T1R纳米阵列器件,测试评价了其在开关比(107-8)、操作电压(±1 V)、存储窗口等方面的综合电学性能,并设计实施了专门的可靠性... 针对下一代新型纳米电子器件应用可靠性,设计制备了基于28 nm CMOS工艺MOSFET有源集成RNVM的存算一体化1T1R纳米阵列器件,测试评价了其在开关比(107-8)、操作电压(±1 V)、存储窗口等方面的综合电学性能,并设计实施了专门的可靠性试验。结果表明1T1R纳米阵列器件存在MOSFET Ion、Ileak应力退化-44.90%、751.64%以及RRAM循环耐受过程反向硬击穿等不单独出现于分立器件的特有失效现象。分析微观器件物理,得出1T1R纳米阵列器件因其独特结构特征和操作模式下复杂微观交互机制引发高源漏电压和弱栅控条件下特有可靠性原理的结论。提出了专门测试调控方案以提高1T1R纳米阵列器件可靠性。为解决28 nm及以下节点CMOS逻辑器件集成纳米RNVM技术引发的特有可靠性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纳米电子器件 1t1r存算一体化 MOSFEt rNVM 28nm制程 可靠性测试 器件物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皂苷R1调节炎性T细胞亚群保护血管内皮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8
4
作者 郭钰琪 齐冬梅 +5 位作者 郝钰 王丽 李霞 周宪宾 李运伦 姚成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0-244,共5页
目的探讨炎性T细胞亚群在胶原酶诱导的血管内皮损伤早期的变化状态及三七皂苷R1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扫描电镜观察ApoE-/-小鼠动脉内皮损伤程度;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中CD62Phi、CD62P+CD62E+脱落内皮细胞的比例;胞内外因子染... 目的探讨炎性T细胞亚群在胶原酶诱导的血管内皮损伤早期的变化状态及三七皂苷R1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扫描电镜观察ApoE-/-小鼠动脉内皮损伤程度;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中CD62Phi、CD62P+CD62E+脱落内皮细胞的比例;胞内外因子染色法检测炎性T细胞亚群分泌TNF-α、IL-17的水平。结果扫描电镜下,内皮损伤模型组小鼠血管内膜受损明显,内皮脱落面积明显增加,实验组经三七皂苷R1处理后血管内皮偶有脱落(P均<0.05);另外,模型组脱落内皮细胞CD62Phi、CD62P+CD62E+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同时,T细胞分泌TNF-α、IL-17的能力明显升高,而实验组脱落内皮细胞比例明显低于模型组,T细胞分泌IL-17的比例下降(P均<0.05)。结论 Th17细胞亚群比例升高与血管内皮早期损伤密切相关,三七皂苷R1在保护血管内皮的同时,可选择性地下调Th17细胞亚群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皂苷r1 ApoE-/- 胶原酶Ⅱ 内皮损伤 CD62P t细胞亚群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MC1R基因T105A基因座多态性及与毛色性状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郭多 苏玉虹 +5 位作者 巴彩凤 朱宝芹 张轶博 李宁 陈清华 谷学静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55-459,共5页
为了检测犬MC1R基因T105A基因座的多态性,并分析该多态性与犬毛色表型的相关性,抽取111只外科手术学实验用杂种犬血液并提取DNA,记录毛色表型。采用PCR RFLP技术,对MC1R基因T105A基因座进行基因多态性分析,并对该基因座DNA进行克隆测序... 为了检测犬MC1R基因T105A基因座的多态性,并分析该多态性与犬毛色表型的相关性,抽取111只外科手术学实验用杂种犬血液并提取DNA,记录毛色表型。采用PCR RFLP技术,对MC1R基因T105A基因座进行基因多态性分析,并对该基因座DNA进行克隆测序;用二元变量相关分析的统计学方法分析基因座多态性与毛色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经PCR RFLP分析结果表明,T105A基因座序列具有多态性,表现为A、B二个等位基因和AA、AB及BB3种基因型。A、B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72.97%和27.03%,基因杂合度(H)为0.39。基因型AA频率为55.86%,BB为9.91%,AB为34.23%。对T105A多态性片段DNA克隆测序后发现,MC1R基因在编码第105位氨基酸的密码子第一个碱基存在由G到A的单碱基突变,该突变导致第105位氨基酸发生由丙氨酸向苏氨酸的改变。统计分析结果表明,MC1R基因T105A基因座的多态性与毛色性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这可能是由于外科手术学实验用犬是杂种犬,其遗传背景不同所致,尚须在纯种犬群体中进一步研究MC1R基因对毛色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1r基因 t105A基因座 PCr-rFLP 毛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解析式位置正解的2T1R并联机构运动性能分析 被引量:17
6
作者 沈惠平 周金波 +1 位作者 尤晶晶 杨廷力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98-409,共12页
求解具有解析式位置正解且部分运动解耦的并联机构,有利于后续的误差分析、动力学分析、运动轨迹规划与控制等。基于方位特征方程(POC)的并联机构设计理论与方法,设计了两种具有解析式位置正解且部分运动解耦的2T1R并联机构,并对这两种... 求解具有解析式位置正解且部分运动解耦的并联机构,有利于后续的误差分析、动力学分析、运动轨迹规划与控制等。基于方位特征方程(POC)的并联机构设计理论与方法,设计了两种具有解析式位置正解且部分运动解耦的2T1R并联机构,并对这两种机构进行了方位特征、自由度及耦合度等主要拓扑性能分析;提出基于拓扑特征的运动学建模与求解方法,并据此求解了两种机构的解析式位置正解;基于导出的位置反解,分析了两种机构工作空间、奇异位形、动平台的速度与加速度变化规律。最后比较了两种机构的运动性能,选择了优选机型。为优选机型的动力学分析与样机研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构 2t1r 解析解 拓扑设计 工作空间 奇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李群理论的2R1T并联机构构型综合 被引量:8
7
作者 付铁 韩信 +1 位作者 朱涯涯 丁洪生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06-1109,1119,共5页
应用李群理论,对2R1T(两转动—移动)并联机构的型综合问题进行了系统地研究.通过分析满足2R1T自由度性质的动平台的李群代数结构,并依据李群代数结构与刚体运动的对应关系,确定出各支链的李群代数结构和它们的等效运动链,最终综合出4394... 应用李群理论,对2R1T(两转动—移动)并联机构的型综合问题进行了系统地研究.通过分析满足2R1T自由度性质的动平台的李群代数结构,并依据李群代数结构与刚体运动的对应关系,确定出各支链的李群代数结构和它们的等效运动链,最终综合出4394种2R1T并联机构新构型,并绘制了支链机构简图和部分机构简图.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规范、有效,可作为构型评价及优化的基础,也适用于其他类型并联机构的型综合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构 李群理论 2r1t 型综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个1R2T绳牵引并联机构的工作空间质量之比较 被引量:5
8
作者 郑亚青 刘雄伟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84-389,共6页
  引入比例系数、质量系数和全局质量系数来衡量工作空间的大小和形状,针对 4 个1R2T机构,比较了动平台处于相同 2 个姿态时工作空间的大小和形状。结果表明:绳与滑轮(或动平台)的连接点重合时,通常会增大转动工作空间; 以转动工作空...   引入比例系数、质量系数和全局质量系数来衡量工作空间的大小和形状,针对 4 个1R2T机构,比较了动平台处于相同 2 个姿态时工作空间的大小和形状。结果表明:绳与滑轮(或动平台)的连接点重合时,通常会增大转动工作空间; 以转动工作空间的大小为准,发现了1R2T的完全约束定位机构中最好的构型;m=2n的冗余约束定位机构对大的转角提供一个大的平动工作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绳牵引 并联机构 1r2t 工作空间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GM(1,1)模型的T/R组件故障率预测 被引量:2
9
作者 侯晓东 杨江平 +1 位作者 张宇 徐佳婧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1-75,共5页
针对传统灰色模型GM(1,1)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首先对原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建立了离散灰色模型;然后,引入优化因子对背景值进行了优化,并增加了预测模型的线性形式,提出了线性回归的改进离散灰色模型;最后,通过实例进行了仿真... 针对传统灰色模型GM(1,1)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首先对原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建立了离散灰色模型;然后,引入优化因子对背景值进行了优化,并增加了预测模型的线性形式,提出了线性回归的改进离散灰色模型;最后,通过实例进行了仿真和模型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文中所提出的方法具有更高的精度且求解简便,适用范围更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控阵雷达 t/r组件 线性回归 GM(1 1)模型 故障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Fβ1、TGFβ2和TβRⅡ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和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金晓明 李金荣 +1 位作者 李雅馨 李祖兵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11-213,共3页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1、TGFβ2及其Ⅱ型受体TβRⅡ与口腔鳞癌发生和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 40例口腔鳞癌术后标本和 2 0例正常口腔粘膜中TGFβ1、TGFβ2及其受体TβRⅡ的表达。 结果 :口腔鳞癌和正常口腔粘...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1、TGFβ2及其Ⅱ型受体TβRⅡ与口腔鳞癌发生和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 40例口腔鳞癌术后标本和 2 0例正常口腔粘膜中TGFβ1、TGFβ2及其受体TβRⅡ的表达。 结果 :口腔鳞癌和正常口腔粘膜中均表达TGFβ1、TGFβ2和TβRⅡ ,但程度不同。与正常口腔粘膜相比 ,TGFβ1、TGFβ2在口腔鳞癌中呈过表达 ,而TβRⅡ则表达下降。口腔鳞癌临床分期、有无颈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级与TGFβ1、TGFβ2过表达及TβRⅡ表达下降有关。 结论 :TGFβ1、TGFβ2和TβRⅡ可能参与了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及颈淋巴结转移过程 ,是口腔鳞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一个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GFΒ1 tGFΒ2 tβr 口腔鳞癌 转化生长因子Β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Fβ1、TβRⅠ和TβRⅡ在膀胱癌中表达的临床及病理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姚欣 张莉 +4 位作者 刘岩雪 陈华 李文录 畅继武 马腾骧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27-230,共4页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 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1,TGFβ1)及其相关受体蛋白表达与人膀胱移行细胞癌 (TCCs)生物行为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74例TCCs中TGFβ1及其受体TβRⅠ、TβRⅡ和PCNA蛋白表达。结果 :TGF...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 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1,TGFβ1)及其相关受体蛋白表达与人膀胱移行细胞癌 (TCCs)生物行为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74例TCCs中TGFβ1及其受体TβRⅠ、TβRⅡ和PCNA蛋白表达。结果 :TGFβ1、TβRⅠ和TβRⅡ在TCCs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89.2 %、70 .3%和 4 8.6 % ,浸润性生长的膀胱癌TGFβ1过表达率为 83.8% ,明显高于表浅性生长组 (33.3% ) (P <0 .0 5 ) ;TGFβ1过表达与TCCs术后复发有关 (P <0 .0 5 ) ;TGFβ1表达强度与PCNA指数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0 5 ) ;TβRⅡ阳性表达与TCCs浸润程度负相关 (P <0 .0 0 5 ) ,TGFβ1及其受体的共同表达与TCCs浸润程度有密切关系 (P <0 .0 0 5 )。 结论 :TGFβ1在TCC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双向调节作用 ,其负性调节作用的丧失与TβRⅡ失表达有关 ;TGFβ1过度表达与肿瘤细胞增殖、浸润性生长、复发等生物学行为关系密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GFΒ1 tβr tβr 膀胱移行细胞癌 转化生长因子Β1 PCNA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TGF-β_1和TβR_1基因的表达及意义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陶秀娟 隋承光 +1 位作者 陈红 王新楠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53-355,共3页
目的 :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 )及其受体 I(TβR1 )基因在人类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抗 TGF-β1 和 TβR1 多克隆抗体对 10 7例胃癌组织中的 TGF-β1 和 97例胃癌组织中的 TβR1 基因表达... 目的 :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 )及其受体 I(TβR1 )基因在人类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抗 TGF-β1 和 TβR1 多克隆抗体对 10 7例胃癌组织中的 TGF-β1 和 97例胃癌组织中的 TβR1 基因表达蛋白进行了 S- 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结果 :TGF-β1 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 (75 % )明显高于癌旁组织 (2 4.4% )及正常组织 (2 9.2 % ) ,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 ;TRβ1 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 (19.6 % )明显低于癌旁组织 (79.6 % )和正常组织 (75 .6 %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TGF-β1 和 TβR1 基因的异常表达与胃癌的发展及恶性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tGF-Β1基因 tβr1基因 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u-LTR PCR检测整合型HIV-1实验方法的优化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娟 焦艳梅 +3 位作者 画伟 张彤 吴昊 高艳青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31-634,共4页
目的对Alu-LTRPCR检测整合型HIV-1的实验方法进行优化。方法收集20例HIV-1感染患者及10例健康对照者的抗凝血标本,纯化CD4+T细胞并提取DNA,根据整合型HIV-1DNA的特点设计引物,首轮PCR5′端引物来自于人类保守的Alu序列,3′端引物来自于H... 目的对Alu-LTRPCR检测整合型HIV-1的实验方法进行优化。方法收集20例HIV-1感染患者及10例健康对照者的抗凝血标本,纯化CD4+T细胞并提取DNA,根据整合型HIV-1DNA的特点设计引物,首轮PCR5′端引物来自于人类保守的Alu序列,3′端引物来自于HIV-1LTRU5区序列,扩增片段包含了整合位点上游的人类基因组DNA序列和整合的HIV-1LTR的序列。第二轮引物针对HIV-1LTRU3区的序列。在首轮PCR基础上,PCR产物稀释后进行第二轮PCR。结果经过优化的Alu-LTRPCR,20例HIV病人全部检测到整合的HIV-1。结论经优化后,Alu-LTRPCR检测整合型HIV-1的实验方法的灵敏度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u-PCr 整合型HIV-1 CD4+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u-LTR PCR方法检测HAART治疗系列各细胞亚群的整合型HIV-1 DNA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娟 焦艳梅 +3 位作者 高艳青 寇卜心 张彤 吴昊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49-452,共4页
目的应用Alu-LTR PCR方法对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系列的CD4+T,CD8+T及B细胞进行检测,明确不同细胞亚群及HAART治疗的不同阶段是否存在整合的HIV-1 DNA。方法收集20例HIV-1感染患者HAART治... 目的应用Alu-LTR PCR方法对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系列的CD4+T,CD8+T及B细胞进行检测,明确不同细胞亚群及HAART治疗的不同阶段是否存在整合的HIV-1 DNA。方法收集20例HIV-1感染患者HAART治疗过程中0、4、12周及10例健康对照的抗凝血标本,纯化CD4+T,CD8+T及B细胞并提取DNA,应用Alu-LTR PCR方法进行检测。结果 20例HIV-1感染者HAART治疗系列中CD4+T细胞及CD8+T细胞成功扩出目的片段,CD8+T细胞所扩条带亮度均低于CD4+T细胞,HAART治疗系列0、4、12周标本所扩条带亮度没有明显差异。B细胞及10例健康者均为阴性。结论 CD4+T及CD8+T细胞存在整合型HIV-1 DNA,HIV储藏库主要存在于CD4+T细胞内。B细胞内不存在整合型HIV-1 DNA。随着HAART治疗的进程,整合型HIV-1 DNA仍然存在,进一步证明HAART不能根除HIV储藏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u-Ltr PCr 整合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 CD4+t细胞 CD8+t细胞 B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形虫pcDNA3/T.g-R1的构建与保护性效果观察
15
作者 蒋立平 舒衡平 +2 位作者 吴翔 蔡力汀 王丹静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45-546,555,共3页
弓形虫能感染几乎所有的温血动物,但对各种动物易感性各不相同:大鼠和绵羊对弓形虫有较高的天然抵抗力;人对弓形虫不太敏感,有较强的天然抵抗力,人感染弓形虫后绝大多数为隐性感染.
关键词 弓形虫 pcDNA3/t.g—r1 构建 保护性效果 研制 弓形虫病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1R1和T1R3在从江香猪附睾发育中的表达模式 被引量:4
16
作者 蒙利洁 王维勇 +5 位作者 杨艺 徐永健 冯贤辀 黄泳 高艺 龚婷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720-2730,共11页
为研究味觉受体第一家族亚型1(T1R1)和3(T1R3)在从江香猪附睾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模式,探讨味觉受体在哺乳动物雄性生殖机能中可能发挥的作用及潜在医学价值,本试验以从江香猪附睾组织为研究对象,分析附睾发育4个关键时期:初情前(15 d)、... 为研究味觉受体第一家族亚型1(T1R1)和3(T1R3)在从江香猪附睾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模式,探讨味觉受体在哺乳动物雄性生殖机能中可能发挥的作用及潜在医学价值,本试验以从江香猪附睾组织为研究对象,分析附睾发育4个关键时期:初情前(15 d)、初情时(30 d)、初情后(60 d)和性成熟期(180 d)T1R1与T1R3的差异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组织化学(IHC)和Western blot检测两个味觉受体在不同日龄从江香猪附睾组织中转录、翻译水平的变化及其分布情况。RT-qPCR结果表明:TAS1R1与TAS1R3 mRNA在从江香猪附睾初情前(15 d)至性成熟期(180 d)表达量逐渐增加,且任意两个时期间差异极显著(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T1R1/T1R3蛋白在180 d表达量最高,在15 d表达量最低,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平均表达丰度依次为180 d>30 d>60 d>15 d。IHC结果显示,T1R1和T1R3蛋白在各日龄组从江香猪附睾组织均有分布,其中T1R1蛋白主要在上皮细胞膜上,尤其是基细胞和窄细胞;而T1R3蛋白主要在微绒毛、环状空泡和精子呈强阳性表达。综上,本研究发现不同日龄从江香猪附睾的T1R1/T1R3表达从15 d逐渐增加,至性成熟达到峰值,这一表达变化与附睾上皮基细胞和窄细胞及微绒毛的T1R1/T1R3的差异表达有关,这些特殊的表达模式与附睾生理功能存在时间关联,故推测T1R1和T1R3参与附睾内精子成熟和储存的调节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江香猪 附睾 t1r1/t1r3 基因表达 蛋白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表达甜味受体蛋白T1R2/T1R3的HEK293细胞系的建立 被引量:2
17
作者 钱玲玲 秦玉梅 邓少平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2-147,共6页
以小鼠舌组织为对象,提取总mRNA,并以此为模板,使用自行设计的引物通过RT-PCR扩增Gα15、T1R2和T1R3目的片段。构建重组质粒pEGFP-C1-Gα15、pDsRed1-N1-T1R2、pcDNATM6.2/N-YFP-DEST-T1R3。以脂质体介导的方法转染HEK293细胞,经抗性筛... 以小鼠舌组织为对象,提取总mRNA,并以此为模板,使用自行设计的引物通过RT-PCR扩增Gα15、T1R2和T1R3目的片段。构建重组质粒pEGFP-C1-Gα15、pDsRed1-N1-T1R2、pcDNATM6.2/N-YFP-DEST-T1R3。以脂质体介导的方法转染HEK293细胞,经抗性筛选后,通过极限稀释法获得稳定表达T1R2/T1R3的HEK293细胞系,最后通过RT-PCR,荧光显微镜及Western blot方法在基因及蛋白质水平上对建立的稳定表达细胞系进行鉴定。基因及蛋白质水平上的结果均表明,目的基因Gα15、T1R2/T1R3成功导入HEK293细胞中,并且稳定表达。该细胞系的建立为细胞水平上甜味机理的体外研究(如甜味识别热动力学等)提供了稳定的细胞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味觉 甜味受体蛋白t1r2 t1r3 HEK293 稳定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T1R并联机构拓扑设计及其运动学、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华耀 沈惠平 +3 位作者 李菊 李涛 陈炳伟 邓嘉鸣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424-1432,共9页
为了研发和推广应用一平移一转动(1T1R)并联机构(PM),提出了一种新型1T1R并联机构,并对该并联机构进行了运动学和动力学性能分析。首先,根据基于方位特征(POC)方程的并联机构拓扑设计理论与方法,设计出了一种具有符号式位置正解,且运动... 为了研发和推广应用一平移一转动(1T1R)并联机构(PM),提出了一种新型1T1R并联机构,并对该并联机构进行了运动学和动力学性能分析。首先,根据基于方位特征(POC)方程的并联机构拓扑设计理论与方法,设计出了一种具有符号式位置正解,且运动解耦的两自由度一平移一转动并联机构,并对该机构进行了拓扑分析,计算出了其方位特征(POC)、自由度、耦合度等拓扑特征;然后,根据基于拓扑特征的运动学建模方法,求解了机构的符号式位置正反解;基于雅可比矩阵分析了机构的奇异性,基于位置正解公式计算分析了机构的工作空间;最后,采用基于虚功原理的序单开链法,对该机构进行了动力学建模,求解了该机构的驱动力矩和两个SKC连接处运动副的支反力。研究结果表明:相比基于反解计算工作空间,基于位置正解计算工作空间的效率可提高30.7%;对该机构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研究,可以为其结构设计及样机研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t1r并联机构 方位特征 自由度 机构工作空间 机构奇异性 序单开链法 运动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瘤的全外显子组测序显示转录因子YY1中频繁出现T372R基因突变 被引量:2
19
作者 Cao Y Gao Z +3 位作者 Li L 王晶晶 许春伟 张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27-327,共1页
功能性胰腺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s,PNETs)主要以胰岛素瘤为表现,其不依靠血糖变化分泌胰岛导致低血糖。但散发性胰岛素瘤中主要的基因改变仍然未知。本组对10组散发的胰岛素瘤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发现转录因子YY... 功能性胰腺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s,PNETs)主要以胰岛素瘤为表现,其不依靠血糖变化分泌胰岛导致低血糖。但散发性胰岛素瘤中主要的基因改变仍然未知。本组对10组散发的胰岛素瘤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发现转录因子YY1中经常有体细胞T372R基因突变。进一步筛选另外103例胰岛素瘤显示这个热点突变基因约占所有筛选肿瘤的30%(34/1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瘤 t372r基因 YY1 外显子组 基因突变 血糖变化 转录因子 NEUrOENDOCrINE 突变基因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βR1和p-Smad2/3蛋白在哈萨克族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铭 李梅 +8 位作者 孙畅 郑士耀 梁伟华 苗婷婷 胡浇浇 胡建明 曹玉文 李锋 杨兰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9-244,共6页
目的探讨TGF-β信号通路关键分子转化生长因子β-1型受体(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receptor 1,TβR1)和磷酸化Smad2/3(phosphorylated Smad2/3,p-Smad2/3)蛋白在哈萨克族(哈族)食管鳞状细胞癌(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 目的探讨TGF-β信号通路关键分子转化生长因子β-1型受体(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receptor 1,TβR1)和磷酸化Smad2/3(phosphorylated Smad2/3,p-Smad2/3)蛋白在哈萨克族(哈族)食管鳞状细胞癌(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GEO和TCGA数据库分析食管鳞癌标本与癌旁正常组织中TβR1和p-Smad2/3的表达;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27例哈族食管鳞癌组织和82例癌旁正常组织中TβR1和p-Smad2/3的蛋白表达状况,分析及探讨TβR1、p-Smad2/3蛋白表达水平与哈族食管鳞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TβR1和p-Smad2/3蛋白在哈族食管鳞癌中表达上调(P=4.79×10^(-7);P=2.21×10^(-9)),且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r=0.322,P=0.002);TβR1、p-Smad2/3蛋白表达水平与食管鳞癌的浸润深度密切相关(P=0.003;P=0.005),且有淋巴结转移的样本中TβR1、p-Smad2/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样本(P=0.028;P<0.001),而TβR1、p-Smad2/3蛋白表达与食管鳞癌患者年龄、性别和肿瘤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均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TβR1和p-Smad2/3蛋白高表达食管鳞癌患者生存时间明显短于低表达患者(P=0.0013;P=0.0017)。结论TβR1和p-Smad2/3蛋白表达与哈族食管鳞癌患者的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tβr1 P-SMAD2/3 浸润转移 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