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阶段空场嗣后充填法凿岩硐室矿柱对顶板稳定性的影响
1
作者 向伟华 路燕泽 +5 位作者 刘志义 王社光 王立杰 甘德清 陈彦亭 杨志强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9-76,共8页
以河北钢铁集团沙河中关铁矿南区为研究对象,基于普氏地压理论和卡斯特纳方程构建凿岩硐室矿柱稳定性计算模型,探讨阶段空场嗣后充填法凿岩硐室各因素对顶板稳定性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分析了凿岩硐室内不留矿柱(方案1)与先留设矿柱后与... 以河北钢铁集团沙河中关铁矿南区为研究对象,基于普氏地压理论和卡斯特纳方程构建凿岩硐室矿柱稳定性计算模型,探讨阶段空场嗣后充填法凿岩硐室各因素对顶板稳定性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分析了凿岩硐室内不留矿柱(方案1)与先留设矿柱后与矿体一起崩落(方案2)条件下的顶板稳定性。结果表明:采场开采长度27~45 m时,方案2的凿岩硐室顶板失稳风险较大;采场开采长度大于45 m时,2种方案顶板均存在失稳风险;方案2会使凿岩硐室内应力集中,顶板和侧帮出现应力加速释放现象;方案1的凿岩硐室应力释放和分布较为稳定,破坏时间相对滞后;矿岩稳固性较差时,选择方案1更利于顶板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段空场嗣后充填法 凿岩硐室 矿柱 顶板稳定性 敏感性分析 采场结构 顶板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rthogonal design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room and pillar configurations in fractured stopes 被引量:7
2
作者 吴爱祥 黄明清 +3 位作者 韩斌 王贻明 于少峰 缪秀秀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8期3338-3344,共7页
Room and pillar sizes are key factors for safe mining and ore recovery in open-stope mining.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room and pillar configurations on stope stability in highly fractured and weakened areas, an... Room and pillar sizes are key factors for safe mining and ore recovery in open-stope mining.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room and pillar configurations on stope stability in highly fractured and weakened areas, an orthogonal design with two factors, three levels and nine runs was proposed, followed by three-dimensional numerical simulation using ANSYS and FLAC3~. Results show that surface settlement after excavation is concentrically ringed, and increases with the decrease of pillar width and distances to stope gobs. In the meantime, the ore-control fault at the ore-rock boundary and the fractured argillaceous dolomite with intercalated slate at the hanging wall deteriorate the roof settlement. Additionally, stope stability is challenged due to pillar rheological yield and stress concentration, and both are induced by redistribution of stress and plastic zones after mining. Following an objective function and a constraint function, room and pillar configuration with widths of 14 m and 16 m, respectively, is presented as the optimization for improving the ore recovery rate while maintaining a safe working enviro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thogonal design numerical simulation surface movement roof settlement stope stability room and pillarconfigur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NSYS程序下的采场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39
3
作者 王新民 王长军 +2 位作者 张钦礼 袁节平 陈丙强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7-20,25,共5页
采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柿竹园矿III矿带矿体典型采场顶板的稳定性及其对采场围岩力学状态的影响进行数值模拟、非线性分析,对9种典型采场结构模型的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结合采掘效率和开采成本等因素确定了采... 采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柿竹园矿III矿带矿体典型采场顶板的稳定性及其对采场围岩力学状态的影响进行数值模拟、非线性分析,对9种典型采场结构模型的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结合采掘效率和开采成本等因素确定了采场最优结构参数,并对当前采矿方案提出修正和调整建议,以便更清楚地掌握采场地压发展变化规律,有效地进行地压管理,实现矿体的安全高效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板 稳定性 采场结构参数 有限元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路法回采顶柱人工假顶的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8
4
作者 赵伏军 李夕兵 +2 位作者 赵国彦 刘国富 王剑波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7-29,共3页
针对用进路法回采顶柱的人工假顶暴露形状为矩形的矿山地下结构 ,应用薄板理论和能量原理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通过建立进路结构力学模型 ,得出了假顶变形阶段的挠曲、应力与假顶的强度、受力及工程尺寸等参数的关系式 ,并具体应用于新... 针对用进路法回采顶柱的人工假顶暴露形状为矩形的矿山地下结构 ,应用薄板理论和能量原理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通过建立进路结构力学模型 ,得出了假顶变形阶段的挠曲、应力与假顶的强度、受力及工程尺寸等参数的关系式 ,并具体应用于新城金矿的顶柱回采实践中 ,结果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路法 回采顶柱 人工假顶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家湾矿深部难采矿体采场稳定性及结构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王新民 曹刚 +1 位作者 张钦礼 龚正国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6期634-640,共7页
采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康家湾矿深部难采矿体典型采场顶板的稳定性及其对采场围岩力学状态的影响进行数值模拟、非线性分析,对9种典型采场结构模型的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结合采掘效率和开采成本等因素确定... 采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康家湾矿深部难采矿体典型采场顶板的稳定性及其对采场围岩力学状态的影响进行数值模拟、非线性分析,对9种典型采场结构模型的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结合采掘效率和开采成本等因素确定了采场最优结构参数,并对当前采矿方案提出修正和调整建议,以便更清楚地掌握深部地压变化规律,有效地进行地压管理,实现深部破碎带矿体及顶板不稳固矿体的安全高效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板 稳定性 采场结构参数 有限元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格搜索-支持向量机的采场顶板稳定性预测 被引量:18
6
作者 郭超 宋卫华 魏威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31-36,共6页
为准确、快速地预测采场顶板稳定性(SRS),建立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理论的SRS评价法。考虑煤-岩石介质与环境条件和工程因素,研究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岩石质量指标(RQD)、煤体抗压强度、顶板水文状况和工作面月推进速度对SRS的影响。建立... 为准确、快速地预测采场顶板稳定性(SRS),建立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理论的SRS评价法。考虑煤-岩石介质与环境条件和工程因素,研究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岩石质量指标(RQD)、煤体抗压强度、顶板水文状况和工作面月推进速度对SRS的影响。建立SRS识别的SVM模型。为提高预测模型的泛化能力和预测精度,利用网格搜索法(GSM)及10折交叉确认寻优方法对SVM模型的参数进行优化。用该模型对5组待判工程实例进行判别。研究结果表明,模型训练样本10折交叉确认准确率达91.3%,对测试样本识别正确率为80%,识别结果与实际较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场顶板稳定性(srs) 支持向量机(SVM) 网格搜索法(GSM) 10折交叉确认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量纲分析的缓倾斜空区顶板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姚囝 叶义成 +2 位作者 王其虎 岳哲 罗斌玉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232-4241,共10页
缓倾斜薄-中厚矿床开采过程中,影响空区顶板稳定性的因素较多,多因素影响条件下的影响规律较为复杂且难以定量化。针对以上问题,以上横山矿为研究对象,根据单因素试验数值模拟结果确定了缓倾斜空区顶板拉应力最大值3max?和沉降量最大值m... 缓倾斜薄-中厚矿床开采过程中,影响空区顶板稳定性的因素较多,多因素影响条件下的影响规律较为复杂且难以定量化。针对以上问题,以上横山矿为研究对象,根据单因素试验数值模拟结果确定了缓倾斜空区顶板拉应力最大值3max?和沉降量最大值maxZDISP的影响因素并分析了其影响特征,基于各影响因素的物理含义分别构建了3max?量纲模型和maxZDISP量纲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缓倾斜空区顶板稳定性影响因素的数值模拟均匀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定义了顶板3max?和maxZDISP的无量纲函数关系式;选取了缓倾斜矿床空区顶板沉降的实例对maxZDISP无量纲函数关系式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与实测值基本吻合,平均误差为9.68%,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该成果可为缓倾斜矿床采矿参数的选取、空区顶板的管理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倾斜 顶板稳定性 拉应力 沉降 量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砂充填连续开采采场顶板稳定性数值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江兴元 史俊伟 +2 位作者 张新国 李杨杨 江宁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7-40,共4页
针对金属矿山上向分尾砂充填连续采矿法开采条件的复杂性,通过运用弹塑性有限单元分析方法,建立平面应变数学模型,对采场顶板稳定性及采场结构参数进行分析和优化计算。结果表明,控制采场跨度或暴露面积是维系采场顶板稳定的根本措施;... 针对金属矿山上向分尾砂充填连续采矿法开采条件的复杂性,通过运用弹塑性有限单元分析方法,建立平面应变数学模型,对采场顶板稳定性及采场结构参数进行分析和优化计算。结果表明,控制采场跨度或暴露面积是维系采场顶板稳定的根本措施;单层矿体开采时,随着采场跨度的加大,顶板预应力拉应力也相应增大,但伴随采高的增加,围岩内部的最大主应力、最大剪应力逐渐增大,顶板下沉量也逐渐增大,而顶板内拉应力却逐渐减小。相对1#脉脉矿体,推荐采场顶板极限暴露面积为600 m2左右,以此为基础确定的采场长、宽尺寸采场顶板稳定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填 采场顶板 稳定性 有限元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thew稳定图的采场顶板持续冒落临界阀值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黄英华 徐必根 吴亚斌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2-124,126,共4页
采场顶板的稳定性关系到矿山安全生产及经济效益,同时也是选择采矿方法和地压控制方法的主要依据之一。通过采场顶板冒落规律的研究,针对香炉山钨矿目前采空区特点及范围,运用Mathews稳定图法确定采空区顶板持续冒落水力半径,并由此反... 采场顶板的稳定性关系到矿山安全生产及经济效益,同时也是选择采矿方法和地压控制方法的主要依据之一。通过采场顶板冒落规律的研究,针对香炉山钨矿目前采空区特点及范围,运用Mathews稳定图法确定采空区顶板持续冒落水力半径,并由此反算得出不同采场跨度下的顶板临界暴露面积阀值,为矿山安全开采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场顶板 冒落规律 临界阀值 水力半径 Mathews稳定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残矿回采结构模型及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姜立春 赵东利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11,共5页
基于某矿山残矿回采工程,选取典型的残采工程体构建结构模型,运用梁理论和FLAC3D软件,结合容许极限位移量破坏理论研究采场顶板的稳定性,对比梁理论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的异同,对模型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价,并进行现场校验。研究结果表明:... 基于某矿山残矿回采工程,选取典型的残采工程体构建结构模型,运用梁理论和FLAC3D软件,结合容许极限位移量破坏理论研究采场顶板的稳定性,对比梁理论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的异同,对模型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价,并进行现场校验。研究结果表明:残采结构模型基本能客观反映残采作业紧邻采空区、崩落区的情况;残采模型Ⅰ和模型Ⅱ处于稳定状态,模型Ⅲ则处于不稳定状态;验证得出,模型Ⅰ相应的回采方案是可行的,模型Ⅱ相应区域的岩体是稳定的,模型Ⅲ相应的回采方案需作出调整;梁理论和数值模拟两者的分析结果差异不显著,与现场调研结果基本一致,两者结合可达到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矿回采 采场顶板 梁理论 数值模拟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板理论在采场假顶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周建华 李朝晖 《江西有色金属》 2001年第1期1-4,共4页
应用岩石力学薄板理论 ,结合现场实测 ,研究了武山铜矿下向分层进路式充填采矿法采场暴露后的假顶下沉规律及其稳定性影响因素 ,得出了维护采场假顶稳定的有益结论 。
关键词 充填采矿法 薄板理论 假顶 稳定性 下沉 采场 铜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填开采下顶板-间柱支撑体系的突变失稳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刘轩廷 陈从新 +4 位作者 刘秀敏 夏开宗 张褚强 王田龙 王月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461-2471,共11页
对于采用充填法开采的金属矿山,在实际开采过程中往往会形成顶板-间柱支撑体系。为了保证矿山的安全生产,探究充填开采下顶板-间柱支撑体系的破坏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在考虑了充填体对间柱侧压作用的基础上,建立了充填开采下顶板-间柱支... 对于采用充填法开采的金属矿山,在实际开采过程中往往会形成顶板-间柱支撑体系。为了保证矿山的安全生产,探究充填开采下顶板-间柱支撑体系的破坏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在考虑了充填体对间柱侧压作用的基础上,建立了充填开采下顶板-间柱支撑体系的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应用突变理论探究了充填体作用下支撑体系的破坏机制,分析了充填前后支撑体系的结构参数对于采场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岩体力学性质一定的情况下,充填开采下的顶板-间柱支撑体系的稳定性由采场结构参数(顶板厚度、采场跨度、间柱宽度、间柱高度)和上覆荷载、充填体侧压作用共同控制;充填体的加入会降低支撑体系的刚度比,进而提高采场的稳定性;在对支撑体系的结构参数进行优化时,当采场处于未充填状态时,优化顺序应为顶板厚度、采场跨度、间柱宽度、间柱高度;当采场处于充填状态时,优化顺序应为顶板厚度、间柱宽度、采场跨度、间柱高度。将理论推导与数值模拟相结合应用在工程实例上,验证了理论推导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充填 突变理论 顶板 间柱 采场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似膏体充填开采采场稳定性及顶板移动变形的数值模拟与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史晓勇 范军 《煤矿开采》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6-78,89,共4页
以济宁矿业集团太平煤矿工程概况为试验背景,借助于FLAC3D数值模拟程序数值模拟似膏体充填开采工艺,揭示了似膏体充填开采采场稳定性及顶板移动变形规律,为似膏体充填开采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持。
关键词 似膏体充填开采 采场稳定性 顶板移动变形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向进路胶结充填顶板稳定性数值模拟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健 高卫红 +1 位作者 龚囱 赵奎 《江西有色金属》 2008年第4期4-7,11,共5页
针对大断面胶结充填体稳定性问题,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分级尾砂充填体变形规律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如下结论:充填体内布筋后可有效减小顶板拉应力区域,提高顶板的稳定性;灰砂比为1∶4的充填体可以作为承载层,其变形、应力分布规律与承载... 针对大断面胶结充填体稳定性问题,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分级尾砂充填体变形规律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如下结论:充填体内布筋后可有效减小顶板拉应力区域,提高顶板的稳定性;灰砂比为1∶4的充填体可以作为承载层,其变形、应力分布规律与承载梁基本吻合,可替代钢筋混凝土人工假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结充填 数值模拟 顶板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控顶分段嗣后充填采矿法的优化及应用实践 被引量:12
15
作者 刘晓辉 曾宪涛 谭伟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7-92,共6页
本文以某缓倾斜中厚破碎磷矿床为研究对象,提出了预控顶分段嗣后充填的开采方案。为解决生产过程中采切比大、护顶工艺复杂、生产能力低等问题,研究了脉内采准的工程布置方式,借助数值模拟手段分析采场围岩的稳定性,确定了合理的开采结... 本文以某缓倾斜中厚破碎磷矿床为研究对象,提出了预控顶分段嗣后充填的开采方案。为解决生产过程中采切比大、护顶工艺复杂、生产能力低等问题,研究了脉内采准的工程布置方式,借助数值模拟手段分析采场围岩的稳定性,确定了合理的开采结构参数,同时结合树脂锚杆+湿喷砼的锚喷联合护顶、磷石膏基复合材料嗣后充填等工艺,最终实现了资源的安全、高效、绿色回采。工程应用表明:采用分段高16m,矿房宽度6m,上部切顶高度4m,下部回采段高12m的开采结构,可保证采场围岩的稳定性,采场生产能力约3 000t/d,贫化率约5%,回收率约86%,采切比约61m3/kt,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倾斜中厚矿体 预控顶 分段嗣后充填 开采结构参数 采场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理岩矿体房柱式采场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孙万明 《煤矿开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3-86,共4页
根据某大理岩矿体房柱式采场工程技术条件,结合矿柱、顶板失稳机理,分别采用极限强度理论和分载面积法、厚跨比法和结构力学法等理论计算方法对矿柱和顶板的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大理岩矿体及顶板强度高、完整性好,采用采10m、... 根据某大理岩矿体房柱式采场工程技术条件,结合矿柱、顶板失稳机理,分别采用极限强度理论和分载面积法、厚跨比法和结构力学法等理论计算方法对矿柱和顶板的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大理岩矿体及顶板强度高、完整性好,采用采10m、留8m的采留尺寸能够保证采场的长期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理岩矿 房柱式 采场稳定性 矿柱 顶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