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drought on 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s and C,N,and P stoichiometric characteristics of Pinus yunnanensis seedlings 被引量:1
1
作者 Zhijuan Zhao Lina Wang +7 位作者 Yuanxi Liu Jianli Sun Jiandong Xiao Qiong Dong Lianfang Li Wanjie Zhang Chao Wang Junwen Wu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期90-102,共13页
To study 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 character-istics and nutrient utilization strategies of Pinus yunnanen-sis under continuous drought conditions,2-year-old seed-lings were planted in pots with appropriate water,lig... To study 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 character-istics and nutrient utilization strategies of Pinus yunnanen-sis under continuous drought conditions,2-year-old seed-lings were planted in pots with appropriate water,light and moderate and severe drought treatments[(80±5),(65±5),(50±5),and(35±5)%of field water-holding capacity].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s,carbon(C),nitrogen(N),and phosphorus(P)concentrations were measured in each plant component.The results show that:(1)With increasing drought,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s gradually increased in leaves,stems,and coarse roots,while gradually decreased in fine roots;(2)C concentrations of all were relatively stable under different stress levels.Phosphorous utilization of each component increased under light and moderate drought conditions,while N and P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each plant component decreased under severe drought.Growth was mainly restricted by N,first decreasing and then increasing with increased drought;(3)There was a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evels of 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s and C,N,and P in each component.Changes in N concentration affected the interconversion between soluble sugar and starch,which play a regulatory role in the fluctuation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s;and,(4)Plasticity analysis showed that P.yunnanensis seedlings responded to drought mainly by altering starch concentration,the ratio of soluble sugar to starch in leaves and stems,and further by alter-ing N and P utilization efficiencies.Overall,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physiological activities of all organs of P.yunnanensis seedlings are restricted under drought and that trade-offs exist between different physiological indicators and organs.Our findings are helpful in understanding 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 and nutrient adaptation mechanisms under drought in P.yunnanensis seedlin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nus yunnanensis seedlings DROUGHT 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s c n p stoichiometric characteristi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不同粒级中C、N、P、K的分配及N的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54
2
作者 王岩 沈其荣 杨振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85-94,共10页
本试验首先把7种采自不同省份的耕作土壤进行物理分级,然后测定了土壤C、N、P、K在不同粒级中的分布,同时还进行了不同粒级中N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粒级中C、N含量和分布均随土壤颗粒的加粗而逐渐下降,而C/N比... 本试验首先把7种采自不同省份的耕作土壤进行物理分级,然后测定了土壤C、N、P、K在不同粒级中的分布,同时还进行了不同粒级中N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粒级中C、N含量和分布均随土壤颗粒的加粗而逐渐下降,而C/N比则与此相反。在<2μm粒级中N的有效性最高,随着土壤颗粒粒径的加粗有效性逐渐降低。在酸性土壤中P主要分布在较细的粒级中,而在石灰性土壤中则主要分布在较粗粒级中。土壤交换”性钾和缓效性钾主要分布在<50μm粒级中,表明该组分中K是作物吸收K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粒级 分配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uSCN/n-Si异质结的光电特性研究
3
作者 熊超 朱锡芳 +3 位作者 陈磊 袁洪春 潘雪涛 周祥才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64-468,共5页
采用成本廉价的连续离子层沉积法在n型Si衬底上沉积β相的六方晶体结构的CuSCN薄膜制备了p-CuSCN/n-Si异质结。并通过测试其光照下的I-V和C-V特性对其光电特性以及载流子输运特性与导电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CuSCN/n-Si异质结存在... 采用成本廉价的连续离子层沉积法在n型Si衬底上沉积β相的六方晶体结构的CuSCN薄膜制备了p-CuSCN/n-Si异质结。并通过测试其光照下的I-V和C-V特性对其光电特性以及载流子输运特性与导电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CuSCN/n-Si异质结存在良好的整流特性;由于在p-CuSCN/n-Si异质结界面处的导带补偿与价带补偿相差较大的缘故,在正向电压,无光照下,导电机理为空间电荷限制电流导电,此时空穴电流主导;在光照下,异质结表现出良好的光电响应,因此可以广泛应用在光电探测和太阳电池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uScn n-Si异质结 I-V特性 c-V特性 内建电势 界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BN/SiN-p异质结的电学性质研究
4
作者 陈光华 邓金祥 +3 位作者 宋雪梅 李茂登 于春娜 冯贞健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83-486,共4页
用射频溅射系统成功制备出 c BN/ Si N-p异质结 ,并系统研究了其电学性质。掺硫 (S)的 n型 c-BN薄膜用 1 3 .5 6MHz射频溅射系统沉积在 P型 Si(1 0 0 ) (8~ 1 5 Ω·cm)衬底上 ,靶材为 h-BN靶 (纯度达 99.99% )。溅射气体为氩气和... 用射频溅射系统成功制备出 c BN/ Si N-p异质结 ,并系统研究了其电学性质。掺硫 (S)的 n型 c-BN薄膜用 1 3 .5 6MHz射频溅射系统沉积在 P型 Si(1 0 0 ) (8~ 1 5 Ω·cm)衬底上 ,靶材为 h-BN靶 (纯度达 99.99% )。溅射气体为氩气和氮气混合而成 ,固态硫 (S)通过加热蒸发混入工作气体 ,改变硫的加热温度可改变硫的掺杂剂量。为了测量异质结的电学性质 ,用真空蒸镀法在异质结表面蒸镀了 1 .5 mm× 2 .0 mm的铝电极。实验结果表明 ,c BN/ Si N-p异质结的 I-V曲线具有明显的整流特性 ,其正向导电特性的拟合结果表明异质结的电流输运符合安德森理论 ,c BN/ Si N-p异质结的 C-V曲线也和理想异质结的 C-V特性非常接近。得到的 c BN/ Si N-p异质结的自建势为 4.71 V,c-BN薄膜层中的施主浓度为 6.5 0× 1 0 1 4/ c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方氮化硼/硅n-p异质结 伏-安特性 电容-电压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箱多室波形钢腹板PC组合梁桥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陈水生 张超 桂水荣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22-127,共6页
为了研究单箱多室波形钢腹板PC组合梁桥动力特性,参照南昌市朝阳大桥非通航孔桥,制作了三跨单箱两室PC连续波形钢腹板试验梁,并对模型桥和实桥进行动力测试。分别利用自互功率谱法和传递率法对动力特性进行分析,识别了试验梁前四阶模态... 为了研究单箱多室波形钢腹板PC组合梁桥动力特性,参照南昌市朝阳大桥非通航孔桥,制作了三跨单箱两室PC连续波形钢腹板试验梁,并对模型桥和实桥进行动力测试。分别利用自互功率谱法和传递率法对动力特性进行分析,识别了试验梁前四阶模态参数和实桥前七阶模态参数;同时利用ANSYS程序建立实桥和模型桥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并进行动力特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除因实桥两幅之间横向工字钢连接,导致实桥理论和实测扭转1阶频率相差较大外,实桥各阶理论与实测频率相差较小,振型一致;试验梁低阶频率理论值与实测值能较好吻合。研究设计制作的波形钢腹板缩尺试验梁及测试结果正确,试验梁能较好体现实桥动力特性;传递率法可较好识别该类桥梁结构的模态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形钢腹板 单箱多室 模型实验 动力特性 模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均值聚类的汽车驾驶姿态偏好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张淼 刘明周 +2 位作者 扈静 刘正琼 钱佩伦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87-1191,1222,共6页
驾驶姿态是影响汽车驾驶舒适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旨在结合驾驶员的人体测量数据定量分析其驾驶姿态偏好特征。首先利用线性尺寸参量代替人体关节角度参量来简化描述驾驶姿态,并提取相对尺寸参量以反映驾驶姿态偏好特征;在此基础上,邀... 驾驶姿态是影响汽车驾驶舒适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旨在结合驾驶员的人体测量数据定量分析其驾驶姿态偏好特征。首先利用线性尺寸参量代替人体关节角度参量来简化描述驾驶姿态,并提取相对尺寸参量以反映驾驶姿态偏好特征;在此基础上,邀请50名驾驶员进行驾驶姿态偏好测定实验,采用K-均值聚类法对3项表征上体姿态的样本数据进行聚类分析,最终划分为5类簇群,对应5种上体姿态特征,并运用三维图形对聚类结果进行可视化描述。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在排除驾驶员身材差异影响的基础上,对驾驶姿态偏好特征进行简化描述和快速区分,并结合目标用户的人体测量数据获得相关尺寸参量,为汽车座椅和转向盘布局设计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驾驶姿态 k-均值聚类 相对尺寸参量 可视化聚类描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I标准导流室用岩板密封性实验研究
7
作者 贺庆 樊友君 +1 位作者 李俊南 蒋冬梅 《天然气与石油》 2017年第3期68-71,84,共5页
目前,支撑裂缝导流能力测试都会用到API标准导流室,而API标准导流室在设计的时候没有考虑实验用岩板制作和加工的难度,导致制作的岩板与导流室的设计有出入,影响实验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为深入了解岩板密封性对API标准导流室导流能... 目前,支撑裂缝导流能力测试都会用到API标准导流室,而API标准导流室在设计的时候没有考虑实验用岩板制作和加工的难度,导致制作的岩板与导流室的设计有出入,影响实验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为深入了解岩板密封性对API标准导流室导流能力及实验数据的影响,对多种密封方法进行实验,运用DL-2000型酸蚀裂缝导流能力评价试验仪测试实验前后数据的变化。结果表明:API标准导流室岩板密封不容忽视,岩板密封方法很多,但想要达到完全密封几乎不可能;在无任何密封措施的情况下测试的导流能力偏差率接近20%;推荐使用橡皮加硅橡胶进行密封,制作方便,成本低,可以反复使用,密封性能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板密封 实验研究 导流能力 偏差 支撑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岩茶产区土壤碳氮磷钾生态化学计量比及其对真菌多样性的影响
8
作者 王霖 廖亦阳 +7 位作者 李先德 吴春梅 王佳娜 侯丽 吴琪梦 张永勋 沈长华 王维奇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07-1017,共11页
本文以福建武夷山正岩茶、半岩茶和洲茶产区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并阐明不同岩茶产区土壤碳(C)、氮(N)、磷(P)、钾(K)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对真菌群落组成和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岩茶产区土壤C、N含量差异不显著,半岩茶产区P... 本文以福建武夷山正岩茶、半岩茶和洲茶产区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并阐明不同岩茶产区土壤碳(C)、氮(N)、磷(P)、钾(K)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对真菌群落组成和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岩茶产区土壤C、N含量差异不显著,半岩茶产区P含量显著高于正岩茶及洲茶产区(P<0.05),正岩茶产区K含量最高,3个产区之间K含量均呈现显著差异(P<0.05);(2)在正岩茶、半岩茶和洲茶产区,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被孢霉菌门(Mortierellomycota)分别是主要真菌门类,毛壳菌属(Chaetomium)是正岩茶产区真菌优势属,沙蜥属(Saitozyma)是半岩茶和洲茶产区的真菌优势属;(3)FUNGuild功能预测结果表明,在正岩茶产区中,动物病原–内生–附生–真菌寄生–植物病原–木质腐生真菌相对丰度最高;在半岩茶产区中,内生–凋落物腐生–土壤腐生–未定义腐生真菌丰度最高,而未定义腐生真菌在洲茶产区丰度最高;(4)Mantel检验结果显示,岩茶产区土壤真菌群落主要受C∶K、N∶K和P∶K的影响。K与毛壳菌属、镰刀菌属(Fusarium)和曲霉菌属(Aspergillus),C∶K、N∶K、P∶K与沙蜥属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N与青霉菌属(Penicillium),P与沙蜥属呈显著正相关(P<0.05);C与镰刀菌属,K与沙蜥属,C∶N与毛壳菌属、青霉菌属和木霉属(Trichoderma)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N与镰刀菌属,K与被孢霉属(Mortierella),C∶K、N∶K与毛壳菌属、镰刀菌属和曲霉菌属呈显著负相关(P<0.05)。总之,不同岩茶产区土壤真菌群落主要受C、N、P、K计量比影响,而养分含量对真菌群落影响不显著。本研究对评估茶园土壤健康,提升茶园土壤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氮磷钾 生态化学计量比 真菌 FUnGuild功能预测 岩茶产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生态系统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55
9
作者 程瑞梅 王娜 +2 位作者 肖文发 沈雅飞 刘泽彬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30-136,共7页
【目的】探讨陆地生态系统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进展,以期推动对陆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及能量流动的进一步认识。【方法】利用Web of Science、CNKI等数据库,查阅相关文献,对陆地生态系统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陆地植... 【目的】探讨陆地生态系统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进展,以期推动对陆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及能量流动的进一步认识。【方法】利用Web of Science、CNKI等数据库,查阅相关文献,对陆地生态系统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陆地植被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研究表明,C、N、P是生态化学计量学领域研究的主要对象,其中N和P是陆地植被生长2种最重要的限制元素;土壤中的碳氮磷比值是评价土壤质量重要指标,从全球尺度研究发现,土壤中的碳氮磷比值基本为恒值;陆地生态系统养分限制判断研究表明,N∶P比值是植物生长养分限制的敏感性指数,常被用于确定养分限制的阈值,同时N、P含量也可用于确定养分限制类型;气候、地理、土壤等因子是陆地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在陆地生态系统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进展中,C、N、P是学者们关注的重要因子,其比值在研究土壤质量评价、养分限制阈值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生态系统 cnp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 限制性养分 驱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胁迫对嫁接西瓜幼苗生长及碳、氮、磷、钾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孙小妹 陈思瑾 +3 位作者 杨柳燕 李金霞 周彬 陈年来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0-176,共7页
为探究抗枯萎病嫁接西瓜的盐适应性,获得抗枯萎病的耐盐组合,本研究基于1个自根苗京欣二号和2个嫁接苗[(Bj-6×893)+京欣二号]、[(Bj-9×341)+京欣二号],分析盐分胁迫对西瓜幼苗期叶片C、N、P、K含量及其元素计量比特征、光合... 为探究抗枯萎病嫁接西瓜的盐适应性,获得抗枯萎病的耐盐组合,本研究基于1个自根苗京欣二号和2个嫁接苗[(Bj-6×893)+京欣二号]、[(Bj-9×341)+京欣二号],分析盐分胁迫对西瓜幼苗期叶片C、N、P、K含量及其元素计量比特征、光合特性和生物量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自根苗的根冠比、净光合速率和C∶N显著低于嫁接苗[(Bj-6×893)+京欣二号](9.6%、44.2%和15.5%)和[(Bj-9×341)+京欣二号](21.1%、30.1%和23.0%),而嫁接苗[(Bj-9×341)+京欣二号]的单株生物量、净光合速率、K含量和C∶P分别比嫁接苗[(Bj-6×893)+京欣二号]显著低9.7%、20.2%、70.3%和24.9%。与对照相比,盐胁迫分别使自根苗京欣二号和2个嫁接苗[(Bj-6×893)+京欣二号]、[(Bj-9×341)+京欣二号]的净光合速率显著下降60.3%、45.8%和41.9%,其C∶K显著下降48.2%、35.2%和59.4%,使叶片K含量显著增加44.8%、27.8%和56.8%;嫁接苗[(Bj-6×893)+京欣二号]、[(Bj-9×341)+京欣二号]的水分利用效率(WUE)在盐胁迫下显著提高33.5%和14.3%;盐分胁迫仅使嫁接苗[(Bj-9×341)+京欣二号]的C∶N和C∶P分别显著提高18.7%和15.5%,而对嫁接苗[(Bj-6×893)+京欣二号]影响不显著。基于以上结果和RDA分析表明自根苗京欣二号可能主要通过调节叶片K含量来缓解盐分胁迫,嫁接苗[(Bj-9×341)+京欣二号]和[(Bj-6×893)+京欣二号]可能通过提高叶片K含量和WUE来增强耐盐性,且嫁接苗[(Bj-6×893)+京欣二号]的耐盐性强于[(Bj-9×341)+京欣二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cl胁迫 嫁接西瓜幼苗 碳、氮、磷、钾化学计量比特征 盐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综述 被引量:15
11
作者 邵梅香 覃林 谭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1期6918-6920,共3页
C、N、P的平衡关系对于认识生态系统碳汇潜力和生态系统如何响应未来气候变暖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介绍我国生态化学计量学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生态化学计量学的主要发展趋势。
关键词 生态化学计量学 cnp化学计量比 养分循环 动态平衡理论 生长速率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品种与施肥对次生盐碱地牧草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科元 贾倩民 +3 位作者 陈彦云 刘秉儒 韩润燕 李旺霞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6-202,共7页
通过正交设计L18(61×36)在宁夏盐池次生盐碱地进行草地建植试验,探讨牧草品种、有机肥、NKP肥及苦豆子秸秆对牧草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正交设计方法得到提高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水分利用效率(WUE)、叶绿素含量及... 通过正交设计L18(61×36)在宁夏盐池次生盐碱地进行草地建植试验,探讨牧草品种、有机肥、NKP肥及苦豆子秸秆对牧草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正交设计方法得到提高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水分利用效率(WUE)、叶绿素含量及降低胞间C02浓度(Ci)的最佳组合为草木樨(Melilotus offcinalia)+有机肥36 t·hm-2+NPK(N 165 kg·hm-2、P 135 kg·hm-2和K 135 kg·hm-2)+秸秆15 t·hm-2,这与Pn、Gs、WUE、叶绿素含量最高及Ci最低的处理15相一致,证实了正交设计结果的可靠性;4个因素对蒸腾速率(Tr)、Pn、Gs及Ci的影响程度大小均为品种>有机肥>NPK>秸秆,对WUE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程度大小为品种>NPK>有机肥>秸秆;品种和有机肥对Pn、Tr、Gs、WUE及叶绿素含量影响极显著(P<0.01),NPK对Pn、Gs、WUE及叶绿素含量影响极显著(P<0.01),对Tr和Ci影响显著(P<0.05),苦豆子秸秆对Pn和WUE影响极显著(P<0.01);豆科的Pn、Tr、Gs、WUE及叶绿素含量显著大于禾本科(P<0.05),草木樨的Pn、Gs、WUE及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和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禾本科披碱草(Elymus cylindricus)的Pn、WUE及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扁穗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和蒙古冰草(Agropyron mongolicum Keng);相关分析表明,Pn与Tr、Gs、WUE及叶绿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Ci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草品种 次生盐碱地 光合特性 有机肥 n p k 苦豆子秸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眉县猕猴桃园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 被引量:6
13
作者 范拴喜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3-38,共6页
以眉县猕猴桃园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土壤pH值、含水率、有机碳(SOC)、总氮(TN)、总磷(TP)的分布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猕猴桃园土壤含水率、pH值、SOC、TN和TP含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分别处于1.12%~3.46%、7.1... 以眉县猕猴桃园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土壤pH值、含水率、有机碳(SOC)、总氮(TN)、总磷(TP)的分布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猕猴桃园土壤含水率、pH值、SOC、TN和TP含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分别处于1.12%~3.46%、7.12~8.40、4.22~13.90 g·kg^(-1)、0.77~1.84 g·kg^(-1)和0.73~2.45 g·kg^(-1)之间,均值分别为2.73%、7.83、7.66 g·kg^(-1)、1.20 g·kg^(-1)和1.40 g·kg^(-1),其表现C、N元素相对匮乏,而P元素相对丰富;其次,不同区域及不同品种园区土壤中C、N和P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均存在显著性差异,C/N、C/P和N/P的变异系数分别为28.30%、35.71%和21.15%,变化范围分别为3.06~11.99、2.68~10.90和0.48~1.41,均值分别为6.57、5.91和0.90,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相关分析表明,在0.05水平上,pH值与C/P呈显著正相关性;在0.01水平上,pH值与TN、pH值与TP、TN与C/N、TN与C/P、TP与C/N、TP与C/P、TP与N/P呈显著的负相关性,pH值与C/N、SOC与C/N、SOC与C/P、TN与TP、C/N与C/P及C/P与N/P呈显著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园土壤 c n p 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产力水平毛竹林碳氮磷的分布格局和计量特征 被引量:40
14
作者 郭宝华 刘广路 +2 位作者 范少辉 杜满义 苏文会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9,共9页
以南亚热带中心分布区的毛竹林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生产力水平(Ⅰ:30000±1000 kg·hm -2 a -1;Ⅱ:34000±1000 kg·hm -2 a -1;Ⅲ:37000±1000 kg·hm -2 a -1;Ⅳ:42000±1000 kg·hm -2 a -... 以南亚热带中心分布区的毛竹林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生产力水平(Ⅰ:30000±1000 kg·hm -2 a -1;Ⅱ:34000±1000 kg·hm -2 a -1;Ⅲ:37000±1000 kg·hm -2 a -1;Ⅳ:42000±1000 kg·hm -2 a -1;Ⅴ:47000±1000 kg·hm -2 a -1)毛竹林植被和土壤的碳、氮、磷含量及计量特征,探讨生产力水平对毛竹林及土壤碳、氮、磷分布格局及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生产力水平对毛竹林植被碳和磷元素在不同器官间分配比例的影响较小,对氮素分配比例的影响较大;除竹叶碳元素分配比例在不同生产力水平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外(P <0.01),各器官间碳、磷含量在不同生产力水平间差异均不显著;除竹秆外,毛竹不同器官氮分配比例在不同生产力水平间的差异均极显著(P<0.01);生产力水平对毛竹林植被 C∶N、C∶P、N∶P计量比值的影响较小,在不同生产力水平间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1),毛竹林主要养分元素的计量比具有内在的稳定性,符合“内稳性假说”;生产力水平对林地土壤碳、氮、磷、水解氮和有效磷含量有显著影响,土壤 C∶N、C∶P、N∶P 和 H-N∶A-P 在不同生产力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当土壤N∶P<14时,主要受到氮元素的限制,本研究中土壤N∶P为4.50~13.89,反映了研究区毛竹林主要受到氮元素的限制,受磷元素的限制较少,且 N∶P 比值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呈降低的趋势,有可能成为未来毛竹林退化诊断的生态指示指标;毛竹林植被主要养分计量值与土壤主要养分计量值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二者间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林 分配格局 计量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滩涂围垦区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15
15
作者 朱凤武 徐彩瑶 +2 位作者 濮励杰 陈一铭 王小涵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77-83,共7页
研究目的:分析沿海围垦活动下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变化。研究方法:以江苏省东台围垦区为研究区,基于时空替代法进行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实验室分析。研究结果:在60年的围垦开发活动影响下,(1)0—100 cm土壤TOC含量由0.764 g... 研究目的:分析沿海围垦活动下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变化。研究方法:以江苏省东台围垦区为研究区,基于时空替代法进行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实验室分析。研究结果:在60年的围垦开发活动影响下,(1)0—100 cm土壤TOC含量由0.764 g/kg升至3.660 g/kg,TN含量从0.152 g/kg增至0.534 g/kg,TP含量由0.739 g/kg降至0.681 g/kg,而0—20 cm土壤中TOC、TN和TP含量分别从0.718 g/kg、0.127 g/kg和0.676 g/kg升至8.083 g/kg、1.052 g/kg和0.865 g/kg;(2)0—100 cm土壤C∶N先升高后降低,总体在6.797左右波动,C∶P由1.041升至5.082,N∶P从0.206增至0.752,0—20 cm土壤C∶N、C∶P和N∶P分别由5.581、1.052和0.188增至7.675、9.440和1.221;(3)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TOC和TN含量及C∶N、C∶P和N∶P的总体趋势均为林地>耕地>草地>光滩,土壤深度对TOC、TN和TP含量变化的影响及贡献率高于围垦年限和土地利用方式,围垦年限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TOC和TN含量产生极显著的高度影响效应,但对TP含量无显著影响。研究结论:人类围垦活动促进滩涂土壤TOC和TN的积累,对TP的影响较小,围垦60年后的土壤碳氮含量仍低于全国和全球的平均水平,土壤有机质供肥状况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土壤生态 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 沿海滩涂湿地 围垦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不同生育期吸收氮、磷、钾养分的特点 被引量:27
16
作者 何文寿 何进勤 郭瑞英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89-796,共8页
选择宁夏引黄灌区中等肥力灌淤土,设置施肥与不施肥处理,在相距约5km的3个试验点进行了肥料田间试验,研究春小麦不同生育期氮、磷、钾养分的吸收特点。结果表明,在供试土壤条件下,施肥可明显提高小麦产量、干物质累积茸、体内氮、... 选择宁夏引黄灌区中等肥力灌淤土,设置施肥与不施肥处理,在相距约5km的3个试验点进行了肥料田间试验,研究春小麦不同生育期氮、磷、钾养分的吸收特点。结果表明,在供试土壤条件下,施肥可明显提高小麦产量、干物质累积茸、体内氮、磷、钾含量及其累积量。施肥或不施肥,小麦地上部干物质的累积量随生育期呈典型“S型”曲线增长,其中拔节期和灌浆期出现两个高峰期,各占总累积量的30%左右。植株氮、磷、钾含量随生育期呈曲线下降趋势,特别是从拔节到灌浆中期下降幅度较大;而在分蘖期以前和灌浆中期以后变化幅度较小。植株氮、磷、钾累积吸收量随生育期的延长和施肥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但各生育期相对累积吸收比例,施肥与否差异不大。苗期氮、磷、钾的吸收量约占总吸收越的4%~5%,分蘖期占20%~23%,拔节期分别占30%、41%、34%,抽穗期分别占14%、12%、10%,灌浆期分别占29%、20%、26%,成熟期占1%~3%,其中拔节期是养分吸收的高峰时期。不论施肥与否,地上部氮、磷、钾累积吸收量与其干物质累积量之间均是极显著正相关,而与植株氨、磷、钾含量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生育期 吸收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氮磷钾肥效应研究 被引量:20
17
作者 许征宇 张祥明 +5 位作者 胡润 武际 石涛 郭熙盛 刘春盛 鲁剑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297-2299,共3页
[目的]确定安徽省贵池地区油菜氮磷钾肥平衡施用的适宜用量范围。[方法]试验设CK、OPT-N、OPT-P、OPT-K、农民习惯Farm-erPr.6个处理。油菜成熟时每小区随机抽取6株植株考种,测定株高、一级分枝高、一级分枝数、单株角数、每角粒数、千... [目的]确定安徽省贵池地区油菜氮磷钾肥平衡施用的适宜用量范围。[方法]试验设CK、OPT-N、OPT-P、OPT-K、农民习惯Farm-erPr.6个处理。油菜成熟时每小区随机抽取6株植株考种,测定株高、一级分枝高、一级分枝数、单株角数、每角粒数、千粒重和每小区产量。[结果]在氮、钾、硼肥平衡施用下可以显著提高油菜的生物性状。施用氮肥能明显增加油菜角果总数和提高油菜籽粒产量,同时可以显著提高籽粒和茎秆比值;施用磷肥可以显著提高单株一级分枝数、单株二级分枝数,同时显著提高籽粒产量,明显提高籽粒/茎秆比值;施用钾肥可以显著增加单株角果数,提高产量,同时提高籽粒/茎秆的比值;相比当地农民习惯施肥可以显著提高单株角果数量,显著增加产量,同时提高籽粒和茎秆比值。[结论]施用氮肥180 kg/hm2,磷肥90 kg/hm2,钾肥120 kg/hm2,硼肥用量15 kg/hm2时可以达到产量效益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氮磷钾硼 平衡施肥 产量 生物学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草原不同种植年限人工柠条林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18
18
作者 潘军 宋乃平 +4 位作者 吴旭东 杨新国 陈林 曲文杰 翟德苹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0-168,共9页
以荒漠草原不同林龄(9 a,17 a,27 a)人工柠条林为对象,研究不同土层深度以及柠条灌丛不同部位的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全氮(total nitrogen,TN)和全磷(total phosphorus,T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以荒漠草原不同林龄(9 a,17 a,27 a)人工柠条林为对象,研究不同土层深度以及柠条灌丛不同部位的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全氮(total nitrogen,TN)和全磷(total phosphorus,T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林龄柠条灌丛各部位SOC和TN含量在垂直剖面上的分布具有统计学上的极显著差异(P<0.01);灌丛各部位SOC、TN含量均随林龄增加逐渐增大,且随土层加深逐渐减小,具有明显的表聚性,灌丛各部位均表现为内部>边缘>外部;随着柠条林龄的增长,灌丛各部位土壤TP含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随着林龄的增长,灌丛各部位土壤C/N均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而土壤C/P在灌丛内部和边缘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而在灌丛外部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土壤N/P在灌丛内部和外部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而在灌丛边缘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C/N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而C/P和N/P整体上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N/P与TP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TN和C/P呈极显著正相关.可见,人工柠条林在生长过程中土壤养分呈现明显的表聚性,柠条灌丛出现肥岛效应;由于柠条在生长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还需加强植被与土壤生态系统N/P化学计量特征,土壤N、P养分限制和植被养分适应特征相互关系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人工柠条灌丛 种植年限 土壤 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农田土壤全量养分空间分布 被引量:8
19
作者 吕国红 张玉书 +2 位作者 陈鹏狮 纪瑞鹏 焦晓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3601-3604,共4页
[目的]揭示土壤全量养分空间分布的异质性,为农田的科学管理及提高作物产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GIS技术,分析了辽宁省不同土壤深度全碳、全氮、全磷和全钾的空间分布状况。[结果]不同土壤深度全碳、全氮和全磷呈现出东高西低的分... [目的]揭示土壤全量养分空间分布的异质性,为农田的科学管理及提高作物产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GIS技术,分析了辽宁省不同土壤深度全碳、全氮、全磷和全钾的空间分布状况。[结果]不同土壤深度全碳、全氮和全磷呈现出东高西低的分布趋势,但全钾在辽西分布较高。土壤表层(0-20 cm)全碳、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均高于下层(20-40 cm)。全钾随土壤深度变化量较小,其表层和下层平均含量分别为17.64和17.08 g/kg。[结论]不同土壤深度全量养分的分布特征为农田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碳 全氮 全磷 全钾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秸秆碳氮比调控施用对烟叶氮磷钾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段宗颜 王瑞宝 +3 位作者 鲁耀 殷寿安 胡万里 陈拾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12510-12513,共4页
[目的]研究小麦秸秆碳氮比调控施用对烟叶氮磷钾吸收的影响。[方法]2008~2009夏种季节,于云南省曲靖市板桥镇进行田间小区试验,探讨小麦秸秆及其碳氮比调控后施用对烤烟产量、产值及上、中、下部烟叶对氮、磷、钾含量及累积吸收量的影... [目的]研究小麦秸秆碳氮比调控施用对烟叶氮磷钾吸收的影响。[方法]2008~2009夏种季节,于云南省曲靖市板桥镇进行田间小区试验,探讨小麦秸秆及其碳氮比调控后施用对烤烟产量、产值及上、中、下部烟叶对氮、磷、钾含量及累积吸收量的影响。[结果]小麦秸秆无论单独施用,还是碳氮比调控后施用均能促进烟叶产量、产值显著提高,同时,烟叶钾含量、钾和氮的累积吸收量也均有显著增加,而且小麦秸秆进行碳氮比调控后施用更有利于烟叶钾的吸收。与不施用秸秆相比,小麦秸秆单独施用、小麦秸秆+苕子、小麦秸秆+油枯、小麦秸秆+尿素进行碳氮比调控后施用,烟叶产量分别提高6.59%、3.58%、5.98%、8.80%,烟叶钾含量分别提高3.85%、7.76%、8.82%、11.21%,烟叶钾的总累积量分别提高10.71%、11.62%、15.32%、21.01%,烟叶氮的总累积量分别提高9.76%、1.22%、8.14%、14.00%;而不同处理之间烟叶氮含量无显著差异,烟叶对磷的吸收降低。[结论]在烤烟生产中施用高碳氮比小麦秸秆,即要注意补充氮素调节碳氮比,也要考虑磷素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秸秆 碳氮比调控 烤烟 氮磷钾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