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2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erimental study and analysis on fatigue stiffness of RC beams strengthened with CFRP and steel plate 被引量:13
1
作者 卢亦焱 胡玲 +1 位作者 李杉 王康昊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3期701-707,共7页
The objective of this work is to investigate the fatigue behavior of reinforced concrete(RC) beams strengthened with externally bonded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CFRP) and steel plate.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 The objective of this work is to investigate the fatigue behavior of reinforced concrete(RC) beams strengthened with externally bonded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CFRP) and steel plate.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were made on the law of deflection development and stiffness degradation, as well as the influence of fatigue load ranges. Test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law of three-stage change under fatigue loading is followed by both midspan deflection and permanent deflection, which also have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fatigue load amplitude. Fatigue stiffness of composite strengthened beams degrades gradually with the increasing of number of cycles.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 theoretical model by effective moment of inertia method is developed for calculating the sectional stiffness of such composite strengthened beams under fatigue loading, and the calculated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 steel plate composite strengthening technique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s fatigue stiffne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iffness identification of four-point-elastic-support rigid plate 被引量:2
2
作者 彭利平 刘初升 +1 位作者 武继达 王帅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期159-167,共9页
As the stiffness of the elastic support varies with the physical-chemical erosion and mechanical friction, model catastrophe of a single degree-of-freedom(DOF) isolation system may occur. A 3-DOF four-point-elastic-su... As the stiffness of the elastic support varies with the physical-chemical erosion and mechanical friction, model catastrophe of a single degree-of-freedom(DOF) isolation system may occur. A 3-DOF four-point-elastic-support rigid plate(FERP) structure is presented to describe the catastrophic isola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newly-established structure, theoretical derivation for stiffness matrix calculation by free response(SMCby FR) and the method of stiffness identification by stiffness matrix disassembly(SIby SMD)are proposed. By integrating the SMCby FR and the SIby SMD and defining the stiffness assurance criterion(SAC), the procedures for stiffness identification of a FERP structure(SIFERP) are summarized. Then, a numerical example is adopted for the SIFERP validation, in which the simulated tested free response data are generated by the numerical methods, and operation for filtering noise is conducted to imitate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Results in the numerical example demonstrate the feasibility and accuracy of the developed SIFERP for stiffness identif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iffness identification four-point-elastic-support rigid plate free response stiffness matrix disassembl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mproving behavior of semi-supported steel plate shear walls
3
作者 Ali GHAMARI Abbas AKBARPOUR Ali GHANBAR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10期2891-2905,共15页
In spite of the good performance of the steel plate shear wall(SPSW)in recent earthquakes and experimental studies,the need for huge columns to surround the infill plate is a major shortcoming of the system.This short... In spite of the good performance of the steel plate shear wall(SPSW)in recent earthquakes and experimental studies,the need for huge columns to surround the infill plate is a major shortcoming of the system.This shortcoming can be resolved by using semi-supported SPSW.The semi-supported SPSW has secondary columns that prevent the transfer of stress from the infill plate to the main columns.In spite of extensive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investigations on SPSWs,there are many ambiguities regarding the behavior of the semi-supported SPSW.Although stress in the columns is reduced,incomplete diagonal tension field action is formed in the infill plate that creates new problems.In this paper,a new type of semi-supported SPSW is presented in which the steel plate and the secondary columns are angled.The creation of the angle of the plate and the secondary column makes it possible to use the full capacity of the steel plate as well as the capacity of the secondary columns.Numeric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wall with a 60°angle has a favorable performance relative to the semi-supported wall.Moreover,with the 60°angle,stiffness,strength and energy absorption is increased.The angle of the secondary columns has little effect on the non-elastic stiffness.Nevertheless,using a wall with an angle of more than 90°can neutralize the wall’s behavior relative to conventional walls.Therefore,the wall with a 60°angle as an optimal angle is recommen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el plate shear wall(SPSW) DUCTILITY stiffness ultimate strength R fact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0 km/h地铁不同减振垫刚度下浮置板轨道减振特性
4
作者 任娟娟 罗磊 +3 位作者 张亦弛 张琦 章恺尧 邓世杰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1-156,178,共7页
目前国内地铁的最高运行时速已经达到160 km,而现有研究主要针对列车速度120 km/h及以下的减振垫浮置板轨道进行时域分析、频响应分析及减振效果评价,但对160 km/h更高时速下减振垫浮置板轨道研究较少,因此本文针对减振垫浮置板轨道核... 目前国内地铁的最高运行时速已经达到160 km,而现有研究主要针对列车速度120 km/h及以下的减振垫浮置板轨道进行时域分析、频响应分析及减振效果评价,但对160 km/h更高时速下减振垫浮置板轨道研究较少,因此本文针对减振垫浮置板轨道核心部件减振垫进行研究,主要分析不同减振垫及刚度下轨道结构的动力特性及减振特性。利用ABAQUS分析不同减振垫刚度下轨下结构的动力学性能,通过动力响应及减振计算分析发现,随着减振垫刚度的减小,钢轨和轨道板垂向位移和加速度有所增加,轨道结构减振效果有所增加;通过谐响应分析揭示垂向共振是轨道结构出现垂向振动波峰的根本原因。综合考虑轨道结构动力特性和减振性能,推荐选用面刚度0.012~0.024 N/mm3减振垫进行减振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地铁 浮置板 减振垫 减振性能 动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点弯曲下FRP板增强SHCC梁的剥离分析模型与试验研究
5
作者 胡继洪 孙明清 +2 位作者 王应军 陈建中 黄维 《工程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8-217,共10页
应变硬化水泥基复合材料(strain hardening cement-based composites,SHCC,也称ECC)在直拉和弯曲时呈现与普通混凝土不同的多条细裂纹依次开裂的力学特性,为研究外黏FRP板(采用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制得)增强SHCC梁(简称FRP-SHCC梁)在弯曲... 应变硬化水泥基复合材料(strain hardening cement-based composites,SHCC,也称ECC)在直拉和弯曲时呈现与普通混凝土不同的多条细裂纹依次开裂的力学特性,为研究外黏FRP板(采用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制得)增强SHCC梁(简称FRP-SHCC梁)在弯曲承载时的剥离行为,开展了FRP-SHCC梁的弯曲试验与理论分析。基于SHCC分段刚度折减的方法量化SHCC细密裂纹对其与FRP板黏结应力的影响,提出一种先分段变刚度,再联合界面应力分析与截面力系平衡分析的求解方法:首先,将SHCC开裂后的FRP-SHCC梁分为弹性区和开裂区;然后,将开裂区细分成若干小段,假设开裂区梁段的抗弯刚度与压区高度从跨中到弹性区分段线性变化;随后,结合FRP板与SHCC界面的黏结应力-滑移关系、材料本构关系、梁横截面的静力平衡和FRP板的轴力控制微分方程等因素,得出各梁段FRP板的轴力和界面切应力的方程,并根据梁段边界条件和连续条件,采用MATLAB软件编程求解;最后,得出界面切应力、荷载-应变关系、荷载-挠度关系和FRP板剥离的起始位置等。结果表明:计算的FRP剥离起始点位置与试验观察位置基本一致,峰值荷载与试验值相比的偏差范围为-7.79%~7.45%,FRP应变与试验值相比的偏差范围为-11.52%~8.13%;在加载过程中,梁的荷载-挠度关系、荷载-应变关系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本文研究可为此类新型复合土木工程结构的设计和弯曲行为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P板增强SHCC梁 剥离 梁段 弯曲刚度 界面 黏结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载高性能信号处理平台热设计
6
作者 徐晓瑶 魏来 +1 位作者 袁俊 高林杰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98-102,共5页
星载信号处理设备对高带宽、强处理能力、集成化的要求日益提高,信号处理平台的功耗也日益增加,热设计已经成为处理平台设计的难点。文中利用FLOTHERM分析软件建立某星载高性能信号处理平台的热分析模型,分析导热衬垫、盒体材料和厚度... 星载信号处理设备对高带宽、强处理能力、集成化的要求日益提高,信号处理平台的功耗也日益增加,热设计已经成为处理平台设计的难点。文中利用FLOTHERM分析软件建立某星载高性能信号处理平台的热分析模型,分析导热衬垫、盒体材料和厚度、印制电路板对散热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数字处理板功耗达到120 W时,结合高效导热衬垫和均温板新型结构材料的方法,其核心高功耗器件结温可满足航天产品I级降额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载 高性能信号处理 热设计 数字处理板 导热衬垫 印制电路板 均温板 结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的虚拟磁共振弹性成像在髌下脂肪垫中的可重复性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樊秋菊 谭辉 +3 位作者 郭炎兵 申利 于楠 于勇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157,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IVIM-DWI)的虚拟磁共振弹性成像(virtual magnetic resonance elastography,vMRE)测量髌下脂肪垫(infrapatellar fat pad,IPFP)硬... 目的探讨基于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IVIM-DWI)的虚拟磁共振弹性成像(virtual magnetic resonance elastography,vMRE)测量髌下脂肪垫(infrapatellar fat pad,IPFP)硬度的可重复性。材料与方法共50名受试者接受了两次使用10个b值的IVIM-DWI检查,检查间隔为30~60 min,采用18通道膝关节线圈。从两组不同的b值(200~800 s/mm^(2)和200~1500 s/mm^(2))中计算出移位表观扩散系数(shift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sADC),随后转换为基于IVIM-DWI的虚拟剪切模量(μdiff_800和μdiff_1500)。两名观察者独立地在v MRE硬度图上勾勒出整个IPFP的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以获得μdiff的平均值和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使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oV)和Bland-Altman一致性界限(limits of agreement,LoA)评估短期重测可重复性、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一致性。结果μdiff_1500的平均值和SD值的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一致性优异(ICC≥0.90,P<0.001),SD值观察者内Co V>10%。μdiff_800平均值的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ICC分别为0.926和0.910(P<0.001),而μdiff_800的SD值的ICC分别为0.841和0.855(P<0.001),所有Co V>10%。与μdiff_800相比(ICC=0.886;Co V=13.7%),μdiff_1500的平均值重测可重复性优异(ICC=0.932;Co V=7.5%)。μdiff_1500的两次扫描间的平均偏差及SD为-0.01(0.37),而μdiff_800的两次扫描间的平均偏差及SD为0.05(0.79);μdiff_1500的95%LoA为-0.88~0.87,而μdiff_800的95%LoA为-0.63~0.73。结论基于IVIM-DWI的v MRE在评估IPFP组织弹性方面具有显著的潜力,b值组合为200~1500 s/mm^(2)所拟合的虚拟弹性值具有更好的观察者内、观察者间一致性和短期重测可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下脂肪垫 硬度 磁共振成像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扩散加权成像 虚拟磁共振弹性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域铁路12号减振道岔刚度均匀化研究
8
作者 任西冲 胡佳怡 +2 位作者 李秋义 徐井芒 郑兆光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52,共7页
为减轻市域铁路12号道岔区因轨道刚度不均匀所造成的结构振动,考虑市域铁路中等减振需求及区间线路刚度取值,通过有限元法建立了市域铁路12号减振道岔的刚度计算模型,模型中充分考虑了铁垫板、扣件系统、钢轨类型等道岔结构非线性因素... 为减轻市域铁路12号道岔区因轨道刚度不均匀所造成的结构振动,考虑市域铁路中等减振需求及区间线路刚度取值,通过有限元法建立了市域铁路12号减振道岔的刚度计算模型,模型中充分考虑了铁垫板、扣件系统、钢轨类型等道岔结构非线性因素的影响,研究轨道刚度分布规律。根据市域铁路的运行条件,通过合理设置板下胶垫刚度,在满足提出的均匀化准则前提下,将整个道岔区分为四个分区进行均匀化方案设计。结果表明:市域铁路12号减振道岔的轨道刚度在纵向分布上表现出显著的不均匀性,其中辙叉部分的最大刚度约为连接部分最小刚度的1.8倍;通过合理刚度设计,直股、侧股线路的轨道刚度在纵向、横向的平顺性显著提高,轨道整体刚度、里轨与基本轨的整体刚度比、纵向刚度变化率、钢轨挠度变化率的最大值均大幅降低,其中里轨的钢轨纵向刚度变化率最大值从183.2%减至111.5%,钢轨挠度变化率全部降至0.3 mm/m以下,满足市域铁路的运营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域铁路 轨道刚度 数值计算 减振道岔 均匀化 板下胶垫刚度 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隔振垫浮置板结构动力参数试验研究
9
作者 李沛成 曾志平 +4 位作者 郭无极 李桩 李秋义 吴达 曾强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48-1657,共10页
隔振垫浮置板轨道动力参数是评价隔振垫浮置板轨道减振效果的重要指标,也是浮置板轨道动力仿真的关键参数。为了对隔振垫浮置板轨道的动刚度和阻尼比进行系统测定,对组装和零置状态下的隔振垫进行循环加载,基于滞回曲线法探究考虑轨道... 隔振垫浮置板轨道动力参数是评价隔振垫浮置板轨道减振效果的重要指标,也是浮置板轨道动力仿真的关键参数。为了对隔振垫浮置板轨道的动刚度和阻尼比进行系统测定,对组装和零置状态下的隔振垫进行循环加载,基于滞回曲线法探究考虑轨道结构的不同层间结构的轨道动力参数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在钢轨、浮置板和隔振垫上分别施加简谐荷载,整体浮置板、无钢轨浮置板和隔振垫的平均动刚度分别为230.6、224.6、1.99 kN/mm,转化为隔振垫动力地基模量分别为0.021 3、0.020 7、0.022 1 N/mm^(3);对各位移测点的位移-加载力滞回曲线环进行面积积分,在钢轨、浮置板和隔振垫上分别施加简谐荷载时,3种状态下隔振垫的平均等效阻尼比分别为0.110、0.096、0.122;直接对隔振垫施加循环荷载所测得的隔振垫动力地基模量和阻尼比最大,在钢轨上施加循环荷载的情况次之,在浮置板上施加循环荷载的隔振垫动力地基模量和阻尼比最小,说明在隔振垫、钢轨和浮置板上施加循环荷载时,隔振垫参与压缩变形程度依次减小,直接对隔振垫施加循环荷载所测得的隔振垫动力地基模量和阻尼比能准确描述隔振垫的实际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振垫浮置板轨道 滞回曲线 动刚度 阻尼比 动力地基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挂式单轨交通工程轨道梁钢腹板结构设计参数优化
10
作者 庞林 顾骁 +1 位作者 陶奇 曾永平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3-37,共5页
[目的]悬挂式单轨交通工程轨道梁采用开口箱梁截面。为了兼顾经济效益和列车运行平稳性,有必要优化悬挂式单轨交通工程轨道梁钢腹板的结构设计参数。[方法]采用了一种格构式钢腹板设计和加工制造方案,并选定其关键几何尺寸作为优化设计... [目的]悬挂式单轨交通工程轨道梁采用开口箱梁截面。为了兼顾经济效益和列车运行平稳性,有必要优化悬挂式单轨交通工程轨道梁钢腹板的结构设计参数。[方法]采用了一种格构式钢腹板设计和加工制造方案,并选定其关键几何尺寸作为优化设计参数。基于ABAQUS软件建立轨道梁有限元模型,并利用ISIGHT软件进行最优参数求解。[结果及结论]采用格构式钢腹板的设计方案,能够显著增大梁高,在提升轨道梁的刚度的同时,减小钢材用量和节约成本。确定了最佳的参数范围:格构式钢腹板下缘到开孔六边形下边界取325~425 mm,开孔六边形斜边与中轴线夹角为30°~60°。相较于整体钢腹板方案,格构式钢腹板方案可以节省用钢量百分比约16%~24%。联合应用ABAQUS软件+ISIGHT软件进行结构优化,避免了人工调参繁琐过程,提升了设计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挂式单轨交通 轨道梁 格构式腹板 尺寸优化 竖向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薄板刚度可定制的双分辨率晶格结构智能生成方法
11
作者 潘万彬 占钰琪 +2 位作者 王姝钫 王毅刚 陶秀挺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63-779,共17页
晶格化是生成轻质高刚度薄板的理想方法,具有大幅度减少材料消耗和提升产品性能的巨大潜力.为了快速有效且通用地对薄板进行晶格化,使其成为满足刚度需求的轻质薄板,提出一种智能的双分辨率晶格化方法.首先对给定的标准形状的薄板(矩形... 晶格化是生成轻质高刚度薄板的理想方法,具有大幅度减少材料消耗和提升产品性能的巨大潜力.为了快速有效且通用地对薄板进行晶格化,使其成为满足刚度需求的轻质薄板,提出一种智能的双分辨率晶格化方法.首先对给定的标准形状的薄板(矩形横截面)采用不同的双分辨率晶格单元数量比例,并以均匀随机采样布局的方式构建一系列双分辨率晶格化薄板;然后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它们进行力学分析,计算相关的刚度;再收集上述数据,基于人工神经网络(ANN)构建刚度预测模型,准确地预测给定的薄板在不同双分辨率晶格结构下的刚度(相互之间具有复杂的非线性关系);最后以生成满足刚度需求的双分辨率晶格化薄板为目标,构造数学规划问题,通过在粒子群优化算法中融入上述刚度预测模型对上述问题实施求解,获得优化的双分辨率晶格结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快速有效且通用地生成刚度满足要求的轻质薄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分辨率晶格 刚度可定制 薄板 神经网络 增材制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里兹法的任意形状Mindlin板弯曲分析
12
作者 景钊 王思齐 刘彦杰 《计算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97-606,共10页
里兹法需构造满足边界条件的全域试函数并在板域上对应变能积分,求解定义在复杂几何域上的变分问题极为困难.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离散能量的新型无网格数值方法,即离散里兹法(DRM).该方法将任意几何构型板置入一个可覆盖它的最小标准矩... 里兹法需构造满足边界条件的全域试函数并在板域上对应变能积分,求解定义在复杂几何域上的变分问题极为困难.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离散能量的新型无网格数值方法,即离散里兹法(DRM).该方法将任意几何构型板置入一个可覆盖它的最小标准矩形域,通过在标准矩形域内板的真实几何边界内外开孔模拟其几何构型;之后,基于勒让德多项式构造满足位移边界条件的全域试函数;再建立标准矩形域上的能量泛函并用高斯积分点对板域进行离散,其中任意几何构型板的能量分布可通过标准矩形域开孔内高斯积分点处刚度置零模拟,即通过扩展区间积分、全域高斯积分点离散、全域变刚度表征与全域试函数模拟任意几何构型板的应变能;最后,基于最小势能原理求泛函驻值获得任意几何构型板弯曲问题的数值解.离散里兹法解决了里兹法在复杂几何域上无法求解的问题,且求解公式与计算程序完全标准.基于离散里兹法对复杂几何构型Mindlin板进行弯曲分析,并与已有文献和有限元法(FEM)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稳定性和通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里兹法 弯曲 数值方法 任意形状板 变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ZⅢ型扣件系统组装横向刚度测试与仿真
13
作者 谢朝川 韦凯 +2 位作者 王显 刘延滨 谭滔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7-64,共8页
为探明扣件系统的横向刚度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以更好地控制实际的钢轨横向变形。以DZⅢ型扣件系统为例,通过室内试验测得DZⅢ型扣件系统铁垫板以上结构以及板上与板下均考虑的组合结构的横向力-位移曲线,对比分析板上结构与组合结构横向... 为探明扣件系统的横向刚度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以更好地控制实际的钢轨横向变形。以DZⅢ型扣件系统为例,通过室内试验测得DZⅢ型扣件系统铁垫板以上结构以及板上与板下均考虑的组合结构的横向力-位移曲线,对比分析板上结构与组合结构横向刚度的差异性以及弹性垫板对扣件系统横向刚度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扣件系统的横向刚度具有明显的非线性特征,板下垫板及其设计特征对扣件系统的横向刚度有显著影响。以轨底产生滑移的装配B型弹性垫板的扣件系统为例,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在仿真与试验验证的基础上,研究板下垫板的摩擦系数与板下垫板的表面结构形式对扣件系统横向刚度的影响规律。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增大板下垫板的摩擦系数可以显著提高常见横向荷载范围内扣件系统抵抗横向荷载的能力,以钢轨横向位移达到1.5 mm时扣件系统抵抗的横向荷载为例,板下垫板的摩擦系数从0.2增大至0.8,扣件系统所能抵抗的横向荷载从3.26 kN增大至6.40 kN,扣件系统能够抵抗的横向荷载达到了原先的两倍;(2)采用沟槽型的板下垫板可以有效控制常见的横向荷载范围内钢轨横向位移,提高扣件系统抵抗横向荷载的能力,以钢轨横向位移达到1.5 mm时扣件系统所能抵抗的横向荷载为例,采用沟槽型的板下垫板相比于凸台阵列结构的板下垫板其扣件系统抵抗的横向荷载分别提高了47.3%与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扣件系统 横向刚度 弹性垫板 板下垫板 室内试验 仿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叉簧片型弹性组件的力学建模和实验分析
14
作者 李琦 高宏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6-33,共8页
基于柔性关节的弹性组件设计以及其研究现状,提出一种交叉簧片型弹性组件的设计思路。采用简化柔性梁模型和假设广义力的方法,引入4个曲线积分参数,推导交叉簧片型弹性组件的单元刚度矩阵,对全局刚度矩阵和柔度矩阵计算和建模。结果表明... 基于柔性关节的弹性组件设计以及其研究现状,提出一种交叉簧片型弹性组件的设计思路。采用简化柔性梁模型和假设广义力的方法,引入4个曲线积分参数,推导交叉簧片型弹性组件的单元刚度矩阵,对全局刚度矩阵和柔度矩阵计算和建模。结果表明:引入4个参数的理论值与仿真值误差小于9%,随着组件数量的增加,参数误差均小于1.24%,证明可用引入的参数表示统一单元刚度矩阵,使单元刚度矩阵简单化、统一化,为交叉簧片型弹性组件构建单元刚度矩阵提供了一种通用的方法。然后,应用单元刚度矩阵模型对变截面簧片型弹性组件进行理论分析,同时进行有限元分析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施加单一作用力,位移和角度的理论值、仿真值和实验值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误差小于5%,证明文中所提统一单元刚度矩阵模型应用于交叉簧片型弹性组件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簧片型弹性组件 单元刚度矩阵 柔度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提高刚架拱桥刚度的方法及其应用
15
作者 邓声丙 谢肖礼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3-220,共8页
针对现役刚架拱桥刚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在两侧刚架拱片上增设钢桁架、在原桥面重新铺设桥面钢筋和新浇筑桥面板,从而形成板桁组合结构以抵抗荷载的加固方法——板桁组合结构加固法。以柳城县某桥为例,用该方法对桥梁进行加固改造,通... 针对现役刚架拱桥刚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在两侧刚架拱片上增设钢桁架、在原桥面重新铺设桥面钢筋和新浇筑桥面板,从而形成板桁组合结构以抵抗荷载的加固方法——板桁组合结构加固法。以柳城县某桥为例,用该方法对桥梁进行加固改造,通过荷载试验测出加固后桥梁在荷载试验下的挠度和无障碍跑车试验下的冲击系数,并用Midas Civil建立有限元模型,对比加固改造前后结构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该加固方法能大幅度提高结构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架拱桥 刚度 钢桁架 板桁组合结构加固法 荷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0 km/h高速铁路扣件系统适应性分析
16
作者 孙林林 闫子权 +3 位作者 崔树坤 肖俊恒 张欢 李子睿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2,共6页
研究既有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配套扣件系统对400 km/h运营条件的适应性,提出扣件系统需优化的性能指标。建立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仿真分析模型,研究动车组以350、400、450 km/h运营时既有WJ-8型扣件系统垫板刚度的适应性。同时,分析400... 研究既有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配套扣件系统对400 km/h运营条件的适应性,提出扣件系统需优化的性能指标。建立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仿真分析模型,研究动车组以350、400、450 km/h运营时既有WJ-8型扣件系统垫板刚度的适应性。同时,分析400 km/h运营条件下轮轨周期性磨耗引起的轮轨激励频率,研究既有扣件弹条固有频率的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配套既有WJ-8型扣件系统,动车组以350~450 km/h通过线路时,轮重减载率和轮轨垂向力呈增大趋势,脱轨系数和轮轴横向力无显著变化,各项指标均未超出相应标准限值;既有速度350 km/h线路存在轮轨周期性磨耗时,当列车速度提高至400 km/h,轮轨激励频率将提高至571~743 Hz,与既有扣件弹条固有频率接近,易产生弹条共振伤损。因此,无砟轨道扣件垫板静刚度23±3 kN/mm可满足开行速度400 km/h动车组的需要,弹条固有频率应提升至800 Hz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0 km/h高速铁路 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 扣件系统 垫板刚度 弹条固有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扣件弹性垫层高频动刚度及阻尼特性试验研究
17
作者 刘炳彤 崔树坤 +4 位作者 蔡世生 李彦山 张欢 肖俊恒 闫子权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7-31,共5页
为了准确获取扣件弹性垫层在服役工况下的高频动刚度和阻尼特性,以常用的WJ-8B和WJ-7B型弹性垫层为研究对象,利用自主搭建的激励频响法试验设备进行试验,记录预荷载、激励力和响应加速度,进而得到测试频响函数;对测试频响函数进行多元... 为了准确获取扣件弹性垫层在服役工况下的高频动刚度和阻尼特性,以常用的WJ-8B和WJ-7B型弹性垫层为研究对象,利用自主搭建的激励频响法试验设备进行试验,记录预荷载、激励力和响应加速度,进而得到测试频响函数;对测试频响函数进行多元非线性曲线拟合,得到不同预荷载作用下被测弹性垫层的高频动刚度和黏性阻尼,并拟合得到高频动刚度-预荷载的关系式。结果表明:预荷载在20~70 kN时,WJ-8B和WJ-7B型弹性垫层的高频动刚度均随着预荷载的增大而近似线性增大,其关系式分别为y=2.237x+31.163和y=3.478x+32.081,两种弹性垫层的高频动刚度均远大于静刚度和低频动刚度;WJ-8B和WJ-7B型弹性垫层的黏性阻尼均随着预荷载先降低再增加,其黏性阻尼分别在3 400~5 200 N·s/m和3 800~4 900 N·s/m。在进行轮轨系统动力学分析时,弹性垫层不应被视为常刚度元件,应考虑高频激励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高频特性 试验研究 激励频响法 弹性垫层 高频动刚度 黏性阻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拉扭耦合谐振的超结构板设计与减振特性研究
18
作者 桂文涛 赵建雷 +1 位作者 马谦 朱睿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41,共7页
目前以航空航天为代表的极端环境领域对板结构的静态和动态力学性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保证结构承载能力的同时,还需要实现轻质化以及使其具有多频带减隔振功能。针对上述要求,设计了一种拉扭耦合超结构板,利用由两个自由度耦合谐... 目前以航空航天为代表的极端环境领域对板结构的静态和动态力学性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保证结构承载能力的同时,还需要实现轻质化以及使其具有多频带减隔振功能。针对上述要求,设计了一种拉扭耦合超结构板,利用由两个自由度耦合谐振产生的两个低频弯曲波带隙,实现超结构板的低频双频带减振。首先提出一种具有拉扭双自由度的单胞等效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平面波展开(Plane Wave Expansion,PWE)法进行超结构板带隙特性的计算,最后通过有限元分析(Finite Element Analysis,FEA)验证了带隙计算方法的正确性。研究发现,相比于拉压平动单自由度谐振子,拉扭耦合双自由度谐振子会在板结构中打开一个新的弯曲波带隙。进一步分析归一化等效刚度系数对两个带隙位置和带宽的影响。最后,利用有限元方法计算10'5阵列超结构板的振动传递率,得出的振动衰减区域与由理论计算所得的带隙位置一致。有关结论可为轻质超结构板的多频带减振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拉扭耦合超结构板 等效刚度系数 平面波展开法 弯曲波带隙 双频带减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ate reinforced square hollow section X-joints subjected to in-plane moment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希湘 陈誉 陈栋芬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3期1002-1015,共14页
The static test of 13 square hollow section(SHS) X-joints with different β and different types of plate reinforcement under in-plane moment in brace was carried out. Experimental test schemes, failure modes of specim... The static test of 13 square hollow section(SHS) X-joints with different β and different types of plate reinforcement under in-plane moment in brace was carried out. Experimental test schemes, failure modes of specimens, moment-vertical displacement curves, moment-deformation of the chord, and strain strength distribution curves were presented. The effect of β and plate reinforcement types on in-plane flexural property of SHS X-joints was studied. Results show that punching shear of chord face disappears, brace material fracture appears and concave and convex deformation of chord decrease when either collar plates or doubler plates were welded on chord face. Moment-vertical displacement curves of all specimens have obvious elastic, elastic-plastic and plastic stages. As β increases, the in-plane flexural ultimate capacity and initial stiffness of joints of the same plate reinforcement type increase, but ductility of joints decreases. With the same β, the in-plane flexural initial stiffness and ultimate capacity of doubler plate reinforced joints, collar plate reinforced joints, and unreinforced joints decrease progressively. Thickness of reinforcement plate has no obvious effect on in-plane flexural initial stiffness and ultimate capacity of joints. As thickness of reinforcement plate increases, the ductility of reinforced X-joints decreases. The concave and convex deformation of every specimen has good symmetry;as β increases, the yield and ultimate deformation of chord decr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ilure analysis square hollow section(SHS) X-joints plate reinforcement types in-plane flexural property ultimate capacity initial stiffness strain strength distribution ductil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号道岔区铺设减振垫浮置板的行车安全性及舒适性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曾志平 曾强 +4 位作者 郭无极 王卫东 李秋义 何永春 岑尧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15-1024,共10页
地铁道岔区在基本轨、尖轨处以及道岔钢轨接头处存在大量钢轨不连续地段,轮轨相互作用强烈,轨道系统振动明显,减振垫浮置板轨道作为一种高等减振措施已应用于地铁线路道岔区。为探究减振垫浮置板应用于9号道岔的适用性,并作为减振地段... 地铁道岔区在基本轨、尖轨处以及道岔钢轨接头处存在大量钢轨不连续地段,轮轨相互作用强烈,轨道系统振动明显,减振垫浮置板轨道作为一种高等减振措施已应用于地铁线路道岔区。为探究减振垫浮置板应用于9号道岔的适用性,并作为减振地段与普通无砟轨道的过渡段的可行性,以某地铁高架9号道岔为研究对象,建立桥上道岔三维有限元模型,仿真分析地铁B型车在120 km/h直向过岔和30 km/h侧向过岔的情况下,列车的行车安全性、舒适性以及轨下结构形变。对比在9号单开道岔区域设置的2种刚度过渡方式的优劣及其减振效果,较为系统地论证了在9号道岔区域铺设减振垫浮置板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1)列车通过铺设减振垫浮置板的9号道岔区域时,浮置板位移极值出现在转辙区域和心轨区域,最大位移出现在尖轨位置,可增大尖轨处单板橡胶垫支承刚度,以保证轨道结构变形均匀;2)列车逆向侧向通过设置过渡段的减振垫浮置板道岔区时,2级过渡方式的车体最大垂向加速度、最大横向加速度、最大脱轨系数、最大轮重减载率、轨道刚度变化率以及减振效果等指标均优于1级过渡方式;3)在道岔区铺设减振垫浮置板,列车直向和侧向通过时的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均能满足相关评价指标,且2级过渡方式更优。研究结果可为后续道岔区减振设计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振垫浮置板 道岔 过渡段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 轨道刚度变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