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水泥土软化特性的劲性复合桩加固路基破坏机理与稳定性研究
1
作者 张超哲 刘松玉 +3 位作者 章定文 王振 张国凯 赖丰文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346-2358,共13页
劲性复合桩作为一种新型复合桩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软土地基处理,而路堤荷载下劲性复合桩可能发生失稳破坏,明晰桩体的破坏特征对路堤稳定性计算具有关键作用。考虑水泥土软化特性和混凝土塑性损伤特性,采用施加超载和强度折减这2种方法对... 劲性复合桩作为一种新型复合桩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软土地基处理,而路堤荷载下劲性复合桩可能发生失稳破坏,明晰桩体的破坏特征对路堤稳定性计算具有关键作用。考虑水泥土软化特性和混凝土塑性损伤特性,采用施加超载和强度折减这2种方法对劲性复合桩承载路堤稳定性进行数值分析,探究路堤边坡失稳破坏机理,揭示超载作用下桩体塑性区发展规律和桩身力学响应;阐明强度折减过程中桩体承载特性,并确定路堤的稳定安全系数。研究结果表明:在超载作用下,路堤发生典型的圆弧滑动破坏,可将路面和坡面下的桩体分为受压区和受弯区;水泥土桩作为劲性复合桩外芯对内芯管桩起到加固作用,相比于传统管桩承载路堤,劲性复合桩承载路堤的稳定安全系数可提高13.7%,而且劲性复合桩承载路堤中各桩的最大水平位移仅为传统管桩承载路堤的76%~82%。研究成果可为劲性复合桩承载路堤的设计、工程应用和推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基 劲性复合桩 桩承路堤 水泥土软化 破坏机理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地基水泥土复合桩近场主动隔振的BEM-FEM耦合分析
2
作者 时刚 郜新军 张浩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2-264,282,共14页
人工振动污染是当前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难题,单排或多排桩是人工振动污染防治的一种重要方式。传统基桩施工容易造成泥浆污染、振动等各种负面环境问题,而水泥土复合桩是一种低振动、低噪声、无挤土、少排泥浆的新型基桩,特别适... 人工振动污染是当前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难题,单排或多排桩是人工振动污染防治的一种重要方式。传统基桩施工容易造成泥浆污染、振动等各种负面环境问题,而水泥土复合桩是一种低振动、低噪声、无挤土、少排泥浆的新型基桩,特别适合在城区构建排桩屏障。针对饱和地基中单排水泥土复合桩的近场主动隔振问题,建立了动力机器基础环境振动影响的半解析BEM方程;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半解析BEM对饱和地基、FEM对水泥土复合桩进行建模,根据饱和地基-水泥土桩接触面的平衡和相容条件,建立了水泥土复合桩近场主动隔振的半解析BEM-FEM耦合方程,给出了耦合方程稀疏矩阵的存储策略,并对单排水泥土复合桩的近场主动隔振效果进行了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单排水泥土复合桩能够有效地对动力机器基础引起环境振动进行隔振;等长芯桩复合桩的隔振效果要优于短芯桩。单排水泥土复合桩的隔振效果随着桩数的增加而逐渐提高;较小桩间距并不一定取得更好的隔振效果,建议相邻桩桩间净距取2.0~2.5λ_(R)(Rayleigh波波长)。随着单排水泥土复合桩距振源距离的增加,屏障隔振效果逐渐降低,但降低幅度相对较小。此外,对水泥土复合桩而言,当内插预制桩的外轮廓尺寸相同时,预制芯桩型式对水泥土复合桩隔振效果影响相对较小,可根据实际工程条件选择合适的芯桩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地基 水泥土复合桩 近场主动隔振 隔振效果 半解析BEM-F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土地基中劲性复合桩抗压承载特性与荷载传递机制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文磊 刘钟 +1 位作者 马晓华 张振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1-524,共14页
劲性复合桩(stiffened deep cement mixing pile,简称SDCM桩)兼具高强度芯桩的轴向荷载传递能力与搅拌桩较高的桩侧摩阻力优势,施工效率高、性价比高,在土木建筑领域中得到推广应用。然而,由于其荷载传递机制尚缺乏统一认识,现有计算方... 劲性复合桩(stiffened deep cement mixing pile,简称SDCM桩)兼具高强度芯桩的轴向荷载传递能力与搅拌桩较高的桩侧摩阻力优势,施工效率高、性价比高,在土木建筑领域中得到推广应用。然而,由于其荷载传递机制尚缺乏统一认识,现有计算方法与实测承载力差异较大。基于此,开展了粉土地基中SDCM桩现场足尺试验,研究了其抗压承载特性与荷载传递机制。搅拌桩固化剂采用普通水泥和GS固化剂(gypsum-slag soil hardening agent)。依据实测荷载-位移曲线分析了单桩抗压极限承载力及不同固化剂的影响,并通过现场桩身取芯及芯样无侧限抗压试验分析了现场施工水泥土与室内试样强度的差异。建立了考虑芯桩-水泥土、水泥土-土体接触面的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模型,分析了竖向下压荷载条件下桩身轴力、接触面的剪切应力分布规律,探讨了SDCM桩的荷载传递机制与承载力提高原因。研究结果表明:粉土地基中SDCM桩抗压承载力大于纯搅拌桩和单独芯桩抗压承载力之和的1.5倍;在端阻力发挥作用后,桩底水泥土由于轴向受压变形,芯桩-水泥土之间的剪切变形会大幅增加,该位置易产生剪切破坏。水泥土固化后与地基土接触面性能的改善是SDCM桩相对传统灌注桩具有更高的承载力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劲性复合桩 粉土地基 抗压承载力 现场试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深层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卓杰 周佳锦 +2 位作者 陈伟乐 刘健 龚晓南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97-1406,共10页
基于深中通道沉管隧道深层水泥搅拌(DCM)桩复合地基现场试验结果,考虑厚垫层和高置换率DCM桩对复合地基荷载传递机理及沉降特性的影响,将碎石垫层、DCM桩复合地基和桩端下卧层作为协同作用的系统,考虑系统各部分在接触面上的应力与变形... 基于深中通道沉管隧道深层水泥搅拌(DCM)桩复合地基现场试验结果,考虑厚垫层和高置换率DCM桩对复合地基荷载传递机理及沉降特性的影响,将碎石垫层、DCM桩复合地基和桩端下卧层作为协同作用的系统,考虑系统各部分在接触面上的应力与变形协调,通过分析典型单元体,推导海底DCM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和沉降的理论计算公式.将理论计算得到的DCM桩复合地基荷载-位移曲线和桩土应力比变化曲线与现场静载试验实测曲线进行对比,相对误差均不超过±10%,验证了所提理论计算公式的合理性.分析置换率和垫层柔度系数对海底DCM桩复合地基的荷载传递机理及沉降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复合地基沉降随垫层柔度系数的增大而增大,随置换率的增大而减小;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随置换率的增大而增大,随垫层柔度系数的增大而减小;置换率对复合地基沉降和桩土应力比的影响较垫层柔度系数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管隧道 海底深层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 碎石垫层 置换率 沉降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桩承载力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1
5
作者 刘杰 王忠海 邵立国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24-128,共5页
根据大量的试验资料,对水泥土插入预制混凝土芯组合桩(简称组合桩)的荷载传递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将组合桩在相同条件下与混凝土钻孔灌注桩、预制桩的单桩承载力和经济指标等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此种桩型在多层建筑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关键词 组合桩 单桩承载力 试验研究 深层水泥搅拌桩 预制芯桩 荷载传递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淤泥质酸性土水泥土强度试验研究 被引量:30
6
作者 焦志斌 刘汉龙 蔡正银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1期57-60,共4页
水泥搅拌桩加固有机质含量较高和呈酸性的土层时,我国规范建议采用现场试验的方法。通过深层搅拌法加固太湖应天河工程富含有机质的淤泥质酸性土地基的多组现场水泥土强度试验,分析了淤泥质酸性土中影响水泥土强度的各种因素。试验和工... 水泥搅拌桩加固有机质含量较高和呈酸性的土层时,我国规范建议采用现场试验的方法。通过深层搅拌法加固太湖应天河工程富含有机质的淤泥质酸性土地基的多组现场水泥土强度试验,分析了淤泥质酸性土中影响水泥土强度的各种因素。试验和工程实践表明,使用高标号水泥(525#)并掺入适量的外加剂可大幅提高酸性淤泥水泥土的强度,复合地基承载力可达120kPa以上,水泥搅拌桩可以加固淤泥质酸性土地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搅拌桩 淤泥质土 水泥土 外加剂 无侧限抗压强度 复合地基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阻率测试技术在水泥土深层搅拌法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2
7
作者 于小军 刘松玉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92-597,共6页
通过水泥土电阻率试验研究分析,可知水泥土电阻率与无侧限抗压强度、水泥掺入比、龄期成正相关,即随着无侧限抗压强度、水泥掺入比、龄期的增大而增大;水泥土电阻率与含水量负相关,即随着含水量增大而降低;影响水泥土电阻率的主要因素... 通过水泥土电阻率试验研究分析,可知水泥土电阻率与无侧限抗压强度、水泥掺入比、龄期成正相关,即随着无侧限抗压强度、水泥掺入比、龄期的增大而增大;水泥土电阻率与含水量负相关,即随着含水量增大而降低;影响水泥土电阻率的主要因素依次为含盐量、水泥掺入比、天然含水量、粉煤灰含量、石灰含量。进行了水泥土电阻率和喷粉搅拌桩桩身抗压强度、芯样力学性状和标贯击数的对比研究以及野外电测井、电测深剖面勘探,探索了电阻率测试技术在水泥土深层搅拌法工程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土 电阻率 正交分析 水泥搅拌桩 地基加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搅拌桩加固挤土效应及在地铁隧道保护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8
作者 付艳斌 廖少明 朱合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005-2010,共6页
在减小地基变形进行的深层搅拌桩加固时,加固本身的挤土效应对隧道变形产生了影响。为此,模拟了搅拌桩(DCM)侧向挤土效应的4种荷载模式,结合实测资料并采用数值试验验证了侧向挤土荷载模式的合理性。进一步应用该模式,通过有限元模拟了... 在减小地基变形进行的深层搅拌桩加固时,加固本身的挤土效应对隧道变形产生了影响。为此,模拟了搅拌桩(DCM)侧向挤土效应的4种荷载模式,结合实测资料并采用数值试验验证了侧向挤土荷载模式的合理性。进一步应用该模式,通过有限元模拟了搅拌桩的加固挤土效应,分析讨论了不同加固顺序对地面变形,隧道变形以及长期蠕变变形的影响,结论表明,搅拌桩加固对地面环境影响是不可忽略,隧道周围搅拌桩施工顺序对隧道变形影响较大,搅拌桩加固后长期蠕变效应相对加固过程的变形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搅拌桩 侧向荷载模式 挤土效应 地铁隧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黏土中劲性复合桩水平承载特性p–y曲线研究 被引量:21
9
作者 王安辉 章定文 谢京臣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81-389,共9页
劲性复合桩(SC桩)是一种将高强度混凝土桩与水泥土桩相结合的新型桩基。为研究软黏土中SC桩水平承载力理论计算方法,将水泥土视为硬黏土,基于现有软黏土和硬黏土中桩基的p–y曲线形式,考虑水平荷载作用下桩周水泥土和软黏土的土抗力分... 劲性复合桩(SC桩)是一种将高强度混凝土桩与水泥土桩相结合的新型桩基。为研究软黏土中SC桩水平承载力理论计算方法,将水泥土视为硬黏土,基于现有软黏土和硬黏土中桩基的p–y曲线形式,考虑水平荷载作用下桩周水泥土和软黏土的土抗力分担比例,推导了p–y曲线中两个重要参数pu和y50的修正因子,进而建立了软黏土中SC桩水平承载特性p–y曲线计算方法。通过与3个现场试验的实测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所建立的p–y曲线法的准确性与可靠性,继而开展SC桩水平受荷性能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理论计算方法可以有效预测SC桩的水平承载特性,且当桩身变形较大时应考虑混凝土芯桩的非线性影响。水泥土桩桩径(D)对SC桩水平承载性能影响显著,当水泥土桩与混凝土芯桩的桩径比(D/d)从1.0增至3.0时,120 kN水平荷载下的桩头位移从25.8 mm减至5.1 mm,且桩身最大弯矩值减小51.0%;桩身水平承载性能受水泥土桩桩长(L)的影响较大,但当长径比(L/d)超过10后,桩身内力位移趋于稳定值;适当地增加水泥土桩强度与混凝土芯桩弹性模量也可提高SC桩的水平承载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劲性复合桩 水平承载特性 p–y曲线 软黏土 水泥土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力式水泥搅拌桩挡墙在深基坑支护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钱同辉 文兵 齐甦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S1期111-116,共6页
本文从水泥搅拌桩与软土之间的物理化学反应过程以及水泥搅拌桩的力学特性两方面,分析了重力式水泥搅拌桩支护技术的作用机理,归纳分析了重力式水泥搅拌桩挡土墙的设计方法和施工技术特点。结合工程实例,对重力式水泥搅拌桩挡土墙的土... 本文从水泥搅拌桩与软土之间的物理化学反应过程以及水泥搅拌桩的力学特性两方面,分析了重力式水泥搅拌桩支护技术的作用机理,归纳分析了重力式水泥搅拌桩挡土墙的设计方法和施工技术特点。结合工程实例,对重力式水泥搅拌桩挡土墙的土压力计算、墙体稳定性验算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对比分析了公式计算与电算结果,同时体会到深基坑支护工程除了优化设计外,采用信息化施工,对工程进行监测,及时反馈信息指导施工是工程成功的关键之一。实例表明无支撑重力式水泥搅拌桩挡墙作为7m以内基坑的围护结构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值得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搅拌桩 深基坑支护 挡土墙 重力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性基础下劲性搅拌桩复合地基固结解析解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涛 唐凤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05-511,共7页
根据轴对称固结模型,推导出瞬时加荷刚性基础下劲性搅拌桩复合地基的固结方程,基于双层地基一维固结理论建立了固结解析解。通过与有限元法计算的固结度进行比较,证明了解析解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利用建立的固结解析解对劲性搅拌桩复合... 根据轴对称固结模型,推导出瞬时加荷刚性基础下劲性搅拌桩复合地基的固结方程,基于双层地基一维固结理论建立了固结解析解。通过与有限元法计算的固结度进行比较,证明了解析解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利用建立的固结解析解对劲性搅拌桩复合地基的固结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劲性搅拌桩复合地基的固结速率远大于传统的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它随芯桩芯长比、劲性搅拌桩置换率和水泥搅拌桩外壳压缩模量的增加而增大,芯桩弹性模量和截面含芯率对劲性搅拌桩复合地基固结速率的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劲性搅拌桩复合地基 固结 解析解 芯长比 截面含芯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土搅拌桩的施工质量问题和解决方法 被引量:85
12
作者 何开胜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78-781,共4页
介绍了水泥土搅拌桩在我国的应用情况和可行性、危机性,指出了当前搅拌桩施工质量上存在的搅拌不均和桩身不连续问题,分析了出现质量问题的3方面原因:规范检测方法严重滞后;成桩工艺不合理;施工管理混乱,并针对性的提出了3大对策和9项... 介绍了水泥土搅拌桩在我国的应用情况和可行性、危机性,指出了当前搅拌桩施工质量上存在的搅拌不均和桩身不连续问题,分析了出现质量问题的3方面原因:规范检测方法严重滞后;成桩工艺不合理;施工管理混乱,并针对性的提出了3大对策和9项工艺改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土搅拌桩 施工工艺 质量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地基水泥深层搅拌加固土物理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63
13
作者 宫必宁 李淞泉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01-105,共5页
通过对水泥深层搅拌桩加固土的各种影响因素和大量物理力学性质的试验研究 ,得出如下主要结论 :(a)影响加固效果的主要因素依次为水泥掺入比、含水量、龄期等 ;(b)水泥掺入比一般应为10 %~ 15% ,不宜低于 8% ;(c)土壤含水量较高时宜选... 通过对水泥深层搅拌桩加固土的各种影响因素和大量物理力学性质的试验研究 ,得出如下主要结论 :(a)影响加固效果的主要因素依次为水泥掺入比、含水量、龄期等 ;(b)水泥掺入比一般应为10 %~ 15% ,不宜低于 8% ;(c)土壤含水量较高时宜选用粉喷搅拌工艺 ,含水量小于 30 %宜采用浆喷湿搅工艺 ;(d)水泥土声波速度与其强度之间有很好的相关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搅拌桩 水泥土 地基加固 物理性质 力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在深层搅拌桩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4
作者 张明 白晓红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1期78-80,共3页
通过对粉煤灰等量取代水泥后的试块所进行的室内压缩试验 ,得出了其抗压强度和应力应变曲线 ,并对影响掺有粉煤灰的水泥土的力学性能的因素进行了探讨 。
关键词 粉煤灰 深层搅拌桩 水泥土 抗压强度 取代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土搅拌桩设计计算方法探讨 被引量:30
15
作者 何开胜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1-35,共5页
针对因室内和现场拌制的水泥土强度差异很大而产生的搅拌桩工程事故 ,提出了按现场水泥土强度设计的思想 ,从而避免了用室内拌制水泥土强度设计与现场施工质量脱节的弊端。讨论了水泥土搅拌桩地基沉降计算的几种方法 ,特别对实体深基础... 针对因室内和现场拌制的水泥土强度差异很大而产生的搅拌桩工程事故 ,提出了按现场水泥土强度设计的思想 ,从而避免了用室内拌制水泥土强度设计与现场施工质量脱节的弊端。讨论了水泥土搅拌桩地基沉降计算的几种方法 ,特别对实体深基础法中的人为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建议了合理的水泥土搅拌桩基础沉降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土 搅拌桩 设计 承载力 沉降 复合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软弱路基土的水泥稳定 被引量:3
16
作者 钱玉林 汤开明 +1 位作者 丁毅 胡顺洋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6期51-53,共3页
软弱路基土的处理是公路建设的关键问题 ,本文在论述软土的工程性状的基础上 ,侧重研究了水泥稳定土的加固机理。同时 ,结合水泥加固土的室内配比试验和工程应用 ,论述了水泥稳定土的工程性状 。
关键词 软土地基 路基 水泥土 深层搅拌桩 公路 路基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骅港地区深层水泥土搅拌桩施工工艺研究 被引量:32
17
作者 陈富 李海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156-160,共5页
水泥土搅拌桩是黄骅港地区广泛使用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但容易出现施工质量问题。结合黄骅港地区水泥土搅拌桩现场检测结果,系统分析了两种主要水泥土搅拌桩施工质量问题。为探究水泥搅拌桩施工质量问题的原因,通过室内3种水泥掺量不同... 水泥土搅拌桩是黄骅港地区广泛使用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但容易出现施工质量问题。结合黄骅港地区水泥土搅拌桩现场检测结果,系统分析了两种主要水泥土搅拌桩施工质量问题。为探究水泥搅拌桩施工质量问题的原因,通过室内3种水泥掺量不同龄期的室内水泥土试验排除了水泥掺量及土质等因素。通过比较室内水泥土配合比试验与水泥搅拌桩现场施工的差异,指出施工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现场施工工艺因素。最后介绍了两个有效的水泥搅拌桩施工工艺改进,首先介绍双向搅拌工艺在该地区的成功应用并提供了相关检测数据以供参考,然后介绍扇形后喷浆钻头施工工艺能够有效解决上述两种施工质量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骅港 水泥土搅拌桩 现场检测 室内配合比试验 双向搅拌 搅拌钻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深层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合理布置形式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许昱 徐国平 +1 位作者 陈伟乐 宋神友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944-1953,共10页
深层水泥搅拌桩(DCM)复合地基应用于沉管隧道工程在国内尚无先例,其在沉管隧道工程的适应性、受力特点及布置形式方面有待深入研究。针对深中通道沉管隧道深层水泥搅拌桩(DCM)的合理布置形式,通过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出4种不同的布... 深层水泥搅拌桩(DCM)复合地基应用于沉管隧道工程在国内尚无先例,其在沉管隧道工程的适应性、受力特点及布置形式方面有待深入研究。针对深中通道沉管隧道深层水泥搅拌桩(DCM)的合理布置形式,通过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出4种不同的布置形式,得出沉管隧道深层水泥搅拌桩(DCM)复合地基的合理布置形式,并开展现场载荷板试验验证。研究表明:1)深层水泥搅拌桩(DCM)浅层成桩质量较差、桩身强度较低,采用壁式布置时,短桩部分质量难以保证;2)在置换率相近的条件下,单桩式布置比壁式布置数值计算得到的沉降小,因此深层水泥搅拌桩(DCM)采用单桩式布置较壁式布置优;3)横纵向桩间距3 m×4 m布置方案的复合地基容许承载力不小于158.3 kPa,横纵向桩间距3 m×3 m布置方案的复合地基容许承载力不小于211.1 kPa,试验结果与三维有限元计算结果规律一致;4)根据沉管隧道基底荷载的分布模式及载荷板试验,3~5 m不等间距布置方案是深中通道沉管隧道深层水泥搅拌桩(DCM)复合地基最优布置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中通道 沉管隧道 深层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 有限元 载荷板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深层搅拌桩止水帷幕几个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1
19
作者 贺为民 固龚培 +2 位作者 魏风华 刘飞 尚红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91-94,共4页
推导了深层搅拌桩止水帷幕水泥掺入比计算公式。简要地对比分析了相邻桩之间不同视搭接宽度的两种方案。提出了仅考虑主动土压力作用情况下止水帷幕厚度计算方法。给出了止水帷幕与支护桩之间的距离及桩间土保护措施的建议。
关键词 深层搅拌桩 止水帷幕 水泥掺入比 视搭接宽度 厚度 土压力 支护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头小搅拌桩截渗墙技术在堤坝防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朱术云 姜振泉 李义军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161-1165,共5页
首次选定了多头小直径水泥土搅拌桩截渗墙方案用于解决中运河张庄-窑湾和柳林两险工段堤坝渗漏问题。在正式施工之前,通过做截渗围井试验和生产性试验进行了论证;通过探地雷达分析表明两段墙体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较好,墙体对周边坝体的疏... 首次选定了多头小直径水泥土搅拌桩截渗墙方案用于解决中运河张庄-窑湾和柳林两险工段堤坝渗漏问题。在正式施工之前,通过做截渗围井试验和生产性试验进行了论证;通过探地雷达分析表明两段墙体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较好,墙体对周边坝体的疏松土体有明显的改善;通过截渗墙施工前后断面两测压管水头差和渗透系数的计算分析与对比,也说明了这两段所施工的水泥土截渗墙具有明显的截渗效果,满足了设计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土搅拌桩 截渗围井试验 生产性试验 堤坝防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