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分解技术的IZOA-Transformer-BiGRU短期风电功率预测 被引量:2
1
作者 蒲晓云 杨靖 +1 位作者 杨兴 宁媛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48,共10页
准确的风电功率预测对于保障电网平稳运行和提升风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风电功率数据的非平稳性和间歇性等特征,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数据分解技术的IZOA-Transformer-BiGRU组合预测模型,以提升短期风电功率预测的精度和可靠性... 准确的风电功率预测对于保障电网平稳运行和提升风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风电功率数据的非平稳性和间歇性等特征,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数据分解技术的IZOA-Transformer-BiGRU组合预测模型,以提升短期风电功率预测的精度和可靠性。首先,采用能量差值法确定变分模态分解(VMD)的子模态数,将具有较强随机波动性的原始风电功率分解为一系列相对平稳的子序列,从而更加充分地提取时序特征。其次,构建Transformer-BiGRU模型,引入多头注意力机制并行处理多个特征之间的交互关系,并利用BiGRU捕捉时序序列间的前后依赖性,从而提升预测性能。为了进一步优化模型性能,采用融合Singer混沌映射、透镜折射反向学习和单纯形法策略的改进斑马优化算法(IZOA),对Transformer-BiGRU模型的隐藏层神经元数、初始学习率、正则化系数和多头注意力头数四个关键超参数进行优化。最后,通过IZOA-Transformer-BiGRU对分解后的各子序列进行预测,经过叠加重构得到最终的预测结果。实验结果表明,与单一BiGRU模型相比,所提模型的决定系数提升了5.10%,平均绝对误差、均方根误差以及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分别降低了56.17%、54.58%、54.55%,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功率预测 变分模态分解 TRANSFORMER 双向门控循环单元 能量差值法 斑马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棒束通道流动参数实时计算方法研究
2
作者 李翔宇 解衡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86-1396,共11页
针对深度学习求解物理场方程时存在的算法不可解释性,训练模型时所需数据量大、训练时间长,且不能随意修改模型边界条件等问题,本文设计了一个可用于实时计算棒束通道内流速分布的循环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RNN)。该算法以... 针对深度学习求解物理场方程时存在的算法不可解释性,训练模型时所需数据量大、训练时间长,且不能随意修改模型边界条件等问题,本文设计了一个可用于实时计算棒束通道内流速分布的循环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RNN)。该算法以RNN作为基本结构,利用多松弛时间-格子玻尔兹曼方法(multiple relaxation time-lattice Boltzmann method,MRT-LBM)构造RNN的计算单元,利用浸入法和特征线法确定神经元的结构和数量,并利用顶盖驱动流模型、5×5棒束通道仿真计算和PIV测量结果验证算法的有效性。计算结果表明,RNN在计算上述两个模型的无量纲化流速分布时,与MRT-LBM和商业CFD软件相比,残差约为0.1,残差较模型入口处的流速小1个数量级。RNN在计算棒束通道截面的无量纲化流速时,消耗的计算时间约为0.005~0.03 s,仅为MRT-LBM的1/6~1/3,且计算结果基本与PIV的测量结果相符合。同时RNN所有的计算过程都有物理方程对应,因此RNN可以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前提下极大提升计算速度,且具有可解释性。RNN可为反应堆数字孪生系统提供实时模拟流动参数的计算方法,进一步提升数字孪生系统对现实环境的模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堆数字孪生系统 棒束通道 深度学习 循环神经网络 多松弛时间-格子玻尔兹曼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PT的合肥老黏土土性波动范围计算分析
3
作者 吴杰 吴道祥 +1 位作者 林飞 李汶修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3-288,共6页
文章选取合肥市2处相距较远的典型场地进行静力触探试验(cone penetration test,CPT),对合肥老黏土层CPT数据进行去趋势化处理,并对其进行平稳性和各态历经性检验,确定随机场模型的适用性。分析探究取样间距和取样范围对合肥老黏土土性... 文章选取合肥市2处相距较远的典型场地进行静力触探试验(cone penetration test,CPT),对合肥老黏土层CPT数据进行去趋势化处理,并对其进行平稳性和各态历经性检验,确定随机场模型的适用性。分析探究取样间距和取样范围对合肥老黏土土性波动范围的影响,并采用空间递推平均法对合肥老黏土层竖向土性波动范围进行计算统计。结果表明:随着取样间距的增大,土性波动范围计算结果随之增大,标准差也呈增大趋势;随着取样范围增大,土性波动范围计算结果呈先增大后逐渐平稳的趋势;根据两场地的计算结果得出合肥地区老黏土波动范围的均值变化范围为0.57~0.68 m。该研究成果可为合肥地区岩土工程设计和稳定性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力触探试验(CPT) 波动范围 随机场模型 空间递推平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嵌入循环神经网络的损伤识别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翁顺 雷奥琦 +3 位作者 陈志丹 于虹 颜永逸 余兴胜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29,共9页
目前,绝大多数基于深度学习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依靠深度神经网络自动提取结构的损伤敏感特征,并通过损伤状态之间特征的差异实现模式分类识别.然而,这些方法面临着损伤量化难度大的挑战,并且需要大量的模型训练数据.本文提出基于模型嵌... 目前,绝大多数基于深度学习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依靠深度神经网络自动提取结构的损伤敏感特征,并通过损伤状态之间特征的差异实现模式分类识别.然而,这些方法面临着损伤量化难度大的挑战,并且需要大量的模型训练数据.本文提出基于模型嵌入循环神经网络(Model-Embedding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MERNN)的损伤识别方法.首先,通过数据驱动的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建立荷载-响应之间的映射关系,然后,利用龙格库塔法改进传统的循环神经网络,建立基于循环神经网络架构的数值计算单元.最后,基于结构响应计算值与实测响应残差构成的损失函数与神经网络的自动微分机制来实现结构刚度参数的更新,进而实现结构损伤识别.数值模拟框架与实验室的3层剪切型框架的损伤识别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基于少量响应数据准确量化结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神经网络 龙格库塔法 损伤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注意力和门控循环神经网络的雷达回波外推算法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薛丰昌 章超钦 +1 位作者 王文硕 陈笑娟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7-135,共9页
为提升现有神经网络对雷达回波序列的时、空特征提取能力,建立外推性能更优的时、空序列预测模型,开展雷达回波外推算法改进研究。基于深圳市气象局与中国香港天文台共同建立的雷达回波数据集,在数据处理层面,通过改进对雷达回波图像序... 为提升现有神经网络对雷达回波序列的时、空特征提取能力,建立外推性能更优的时、空序列预测模型,开展雷达回波外推算法改进研究。基于深圳市气象局与中国香港天文台共同建立的雷达回波数据集,在数据处理层面,通过改进对雷达回波图像序列归一化的方法,提升了常用的5种时、空序列预测模型对强回波的预测水平;在模型算法层面,将两个联立的自注意力结构引入ST-LSTM结构,组成新的循环门控单元,并将这些循环门控单元进行堆叠,建立ST-SARNN模型。选用CSI和POD作为精度评价指标,进行模型对比分析得到:(1)改进的归一化方法提升了近几年内常用的5种时、空序列预测模型对强回波的预测水平。(2)加入自注意力的ST-SARNN模型对雷达回波的预测性能显著优于ConvLSTM、PredRNN和MIM等模型。改进的归一化方法能改变样本数据分布,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模型外推性能;自注意力结构能够有效挖掘雷达回波序列的时、空特征,进而改进神经网络的外推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回波外推 自注意力机制 循环神经网络 数据归一化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轻量化深度卷积循环网络的MVS方法
6
作者 佘维 孔祥基 +2 位作者 郭淑明 田钊 李英豪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8,共8页
针对基于深度学习的MVS方法存在网络参数量大、显存占用较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轻量化深度卷积循环网络的MVS方法。首先,采用轻量化多尺度特征提取网络提取图像的高层语义特征图,构建稀疏代价体减小计算体积;其次,使用卷积循环网络对... 针对基于深度学习的MVS方法存在网络参数量大、显存占用较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轻量化深度卷积循环网络的MVS方法。首先,采用轻量化多尺度特征提取网络提取图像的高层语义特征图,构建稀疏代价体减小计算体积;其次,使用卷积循环网络对代价体进行正则化,一次平面扫描完成正则化过程,减少显存占用;最后,通过深度图扩展模块扩展稀疏深度图为稠密深度图,并结合优化算法保证重建精度。在DTU数据集上与最近的方法进行对比,包括传统MVS方法Camp、Furu、Tola、Gipuma,基于深度学习的MVS方法SurfaceNet、PU-Net、MVSNet、R-MVSNet、Point-MVSNet、Fast-MVSNet、GBI-Net、TransMVSNet。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精度上与其他方法保持较小差距的前提下,能够将预测时显存开销降低至3.1 G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量化 深度卷积循环网络 MVS方法 正则化 DTU数据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宣肺止咳法治疗风邪犯肺型儿童变应性咳嗽的近期疗效及远期复发率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曼玲 甘婷 陈帅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0-103,共4页
目的探讨宣肺止咳法治疗风邪犯肺型儿童变应性咳嗽的近期疗效及远期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1年12月120例中医辨证为风邪犯肺型变应性咳嗽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布地奈... 目的探讨宣肺止咳法治疗风邪犯肺型儿童变应性咳嗽的近期疗效及远期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1年12月120例中医辨证为风邪犯肺型变应性咳嗽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宣肺止咳法治疗。于治疗前、治疗1周及2周后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及临床疗效差异,并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儿的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治疗时间延长,两组患儿主症、次症及总积分均逐渐降低(P<0.05);治疗1周及2周后观察组主症、次症及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治疗时间延长,两组患儿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及嗜酸粒细胞数均逐渐降低(P<0.05);治疗后1个周及2个周观察组血清总IgE及嗜酸粒细胞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宣肺止咳法治疗风邪犯肺型儿童变应性咳嗽有更好的临床疗效,更快改善患儿咳嗽症状,更好降低气道炎性反应,且大大降低了远期复发率,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宣肺止咳法 风邪犯肺型 儿童 变应性咳嗽 疗效 复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和CNN-BIGRU-Attention模型的液压防水阀故障诊断方法 被引量:3
8
作者 肖遥 向家伟 +1 位作者 汤何胜 任燕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17-1528,共12页
在建筑工程领域,尤其是在工程搅拌设备中,涉及到复杂液压工作介质,液压防水阀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故障。此外,恶劣的工作环境和复杂的噪声背景使得对液压防水阀的故障进行诊断变得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传感器信息... 在建筑工程领域,尤其是在工程搅拌设备中,涉及到复杂液压工作介质,液压防水阀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故障。此外,恶劣的工作环境和复杂的噪声背景使得对液压防水阀的故障进行诊断变得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和卷积神经网络-双向门控循环单元-自注意力机制(CNN-BIGRU-Attention)模型的防水阀故障诊断方法。首先,考虑到单一传感器振动信号难以充分表达故障特征,该方法使用了3个传感器采集含噪声的振动信号,并进行了必要的预处理;其次,提取了信号的16个时域特征、5个频域特征以及3个时频域特征,并利用熵权法进行了特征融合,达到了增强特征的目的;然后,将融合的多维特征集输入到CNN-BIGRU-Attention模型中进行了特征识别;最后,利用实际的液压防水阀故障诊断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多传感器提取的特征更为全面,信息融合有助于捕捉更完整的隐藏数据特征,从而显著提高诊断的准确率;相较于其他特征识别方法,采用CNN-BIGRU-Attention模型的液压防水阀故障诊断准确率可分别提高6.7%、4.6%和14.2%,达到了96.86%,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将先进的机器学习技术与实际工程应用相结合,为建筑工程问题提供了一种新颖、有效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传动系统 液压防水阀 多传感器 滑动时间窗 TEAGER能量算子 熵权法 卷积神经网络-双向门控循环单元-自注意力机制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剖系膜法在胸腔镜食管癌左喉返神经链淋巴结清扫中的应用
9
作者 卢荣鑫 刘锦源 +2 位作者 薛磊 范骏 骆金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7-371,共5页
目的:对比解剖系膜法和传统方法在胸腔镜食管癌左喉返神经链淋巴结清扫中的效果、并发症及愈合。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胸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Mckeown术式)患者168例,其中解剖系膜法行左喉返神... 目的:对比解剖系膜法和传统方法在胸腔镜食管癌左喉返神经链淋巴结清扫中的效果、并发症及愈合。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胸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Mckeown术式)患者168例,其中解剖系膜法行左喉返神经链淋巴结清扫100例,传统手术方法68例,对比2种淋巴结清扫方法患者手术资料、围手术期并发症等,Cox回归分析左喉返神经链淋巴结清扫方式是否为影响食管癌患者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191.5±19.6)min vs(.197.2±16.7)min]、平均住院时间[(12.5±2.4)d vs(.12.1±2.1)d]、术中出血量[(138.8±52.4)mL vs(.132.7±43.3)mL]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改良组左喉返神经链淋巴结清扫数量较传统方式明显增多[(2.93±1.19)个vs(.2.57±0.98)个,P=0.036],而喉返神经损伤比例明显降低(2%vs.13%,P=0.010)。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左侧喉返神经链淋巴结清扫方式、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是影响食管癌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2、0.037、0.045)。结论:解剖系膜法清扫左喉返神经链淋巴结可明显降低食管癌手术后并发症,有效提高食管癌术后无病生存期,解剖系膜法在左喉返神经链淋巴结清扫中具有较大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左侧喉返神经链淋巴结 解剖系膜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A-TCN-BiGRU的坡面泥石流预测研究
10
作者 韦凯 李青 +1 位作者 姚益 周睿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共8页
为解决当前坡面泥石流预测中存在的多因素数建模问题,并提高预测的精确度,提出一种融合双注意力机制、时间卷积神经网络和双向门控循环单元(DA-TCN-BiGRU)的坡面泥石流风险预测方法。通过模拟平台进行坡面泥石流模拟实验,采集多类传感... 为解决当前坡面泥石流预测中存在的多因素数建模问题,并提高预测的精确度,提出一种融合双注意力机制、时间卷积神经网络和双向门控循环单元(DA-TCN-BiGRU)的坡面泥石流风险预测方法。通过模拟平台进行坡面泥石流模拟实验,采集多类传感器数据得到风险度大小,并以此表征所处的风险阶段。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短期预测的均方根误差、平均百分比误差和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分别为0.013 59、0.010 407和1.182 64,中期预测的均方根误差、平均百分比误差和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分别为0.019 01、0.015 17和1.729 46,优于其他比较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面泥石流 风险预测 双注意力机制 时间卷积神经网络 双向门控循环单元 风险评估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平面上升对上海市沿岸设计高潮位的影响
11
作者 刘宏宽 李路 宋永港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6-49,121,共5页
为研究海平面上升对上海市沿岸设计高潮位的影响,选取石洞口、吴淞、金山嘴、芦潮港等7个典型潮位站,依据海平面上升速率及历史序列长度修正P-Ⅲ曲线参数,预估了各典型潮位站在3种温升情景下未来70年100~1000年一遇设计高潮位变化,并评... 为研究海平面上升对上海市沿岸设计高潮位的影响,选取石洞口、吴淞、金山嘴、芦潮港等7个典型潮位站,依据海平面上升速率及历史序列长度修正P-Ⅲ曲线参数,预估了各典型潮位站在3种温升情景下未来70年100~1000年一遇设计高潮位变化,并评估了海塘防御能力。结果表明,海平面上升速率与设计潮位增量显著相关,截至2035年,设计高潮位预计较现状抬升8~12 cm,海塘设计重现期降至100~130年一遇;截至2050年,设计高潮位预计较现状抬升18~26 cm,海塘设计重现期降至50~80年一遇;截至2100年,设计高潮位预计较现状抬升50~91 cm,海塘设计重现期降至5~12年一遇。研究成果可为上海市应对气候变化、加强防洪挡潮能力、持续提高超大城市整体韧性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平面上升 设计高潮位 上海市沿岸 改进参数法 气候变化 设计重现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重建方式治疗四肢原发性恶性骨肿瘤的随访研究
12
作者 流小舟 黎承军 +1 位作者 施鑫 周光新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57-364,共8页
目的通过分析原发性恶性骨肿瘤患者在瘤段切除后经不同重建方式治疗的随访资料,探讨手术方案的选择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以2016年7月1日至2022年7月1日东部战区总医院单中心收治的四肢原发性恶性骨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瘤段切除后... 目的通过分析原发性恶性骨肿瘤患者在瘤段切除后经不同重建方式治疗的随访资料,探讨手术方案的选择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以2016年7月1日至2022年7月1日东部战区总医院单中心收治的四肢原发性恶性骨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瘤段切除后重建方式分为肿瘤型假体置换组和生物重建组。回顾患者的临床随访资料,对比2组患者至随访截止时间的复发率、转移率、生存率以及最终保肢率,并总结生物重建失败的影响因素。同时,采用美国肌肉骨骼肿瘤协会评分(MSTS)、多伦多保肢评分(TESS)评价并比较不同组间患者术后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共收集并筛选入组患者87例,其中男52例,女35例,年龄8~71岁,平均(38.3±21.2)岁。随访15~7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6.5个月。至随访截止时间,共存活67例,死亡20例,总生存率为77.01%;无瘤存活45例,无瘤生存率为51.72%。其中,假体置换组74例、生物重建组13例(瘤体骨灭活再植钢板重建2例、自体腓骨移植钢板重建11例)。生物重建组术后1年的MSTS评分及TESS评分均明显高于假体置换组(28.33±2.09 vs 24.16±4.51、85.62±6.71 vs 80.82±3.85,P<0.01)。假体置换组术后生存率达到了75.68%。而生物重建组患者术后生存率更达到了84.62%,且根据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不同的手术方式对无瘤生存(TFS)、总生存(OS)均无显著影响(P>0.05),复发和转移发生与否才是影响OS的预测因素(P=0.003和P=0.001)。而进一步的研究显示,两种不同手术方式的选择与患者的生存率(P=0.0843)、复发率(P=0.5206)、转移率(P=0.3217)无显著相关性。假体置换组与生物重建组的二次手术率(29.73%vs 38.46%)及最终保肢率(83.78%vs 84.6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瘤段切除后自体腓骨移植钢板重建的患者有11例,其中出现移植骨骨不连2例;愈合时间与年龄、术前肿瘤生长部位、术中截骨长度、取骨部位及植骨量均有相关性(P<0.05)。结论随着治疗理念和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针对原发性恶性骨肿瘤瘤段切除后的骨缺损,采用术前精准测量和周密设计的生物重建手术,可以发挥其在关节稳定、肢体功能、保障疗效等各方面的优势,从而取得较假体置换手术更佳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恶性骨肿瘤 瘤段切除后的重建方式 功能评价 生存和保肢 复发和转移 随访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翼状胬肉根治手术预防结膜复发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9
13
作者 方秋云 沙翔垠 +2 位作者 彭娟 姚达强 陈振谦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46-348,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翼状胬肉切除手术预防结膜复发的效果。方法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本院接受翼状胬肉切除手术的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206例(263眼)分为A、B2组,A组92例(120眼)接受翼状胬肉根治切除手术,即翼状胬肉切除和结膜瓣转移移植术... 目的探讨不同翼状胬肉切除手术预防结膜复发的效果。方法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本院接受翼状胬肉切除手术的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206例(263眼)分为A、B2组,A组92例(120眼)接受翼状胬肉根治切除手术,即翼状胬肉切除和结膜瓣转移移植术联合球筋膜广泛切除和翼状胬肉残留的球结膜尽量切除术;B组114例(143眼)仅接受翼状胬肉切除和结膜瓣转移移植术。术后随访3~69个月,平均18.6个月,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角膜、结膜及巩膜创面情况,比较2组翼状胬肉患者术后结膜复发的眼数和发生率。结果A组巩膜创面主要由转移结膜瓣覆盖,水肿、充血轻,其中16眼结膜复发,发生率为13.33%;B组巩膜创面主要由翼状胬肉残留的球结膜覆盖,充血持续1个月以上,其中66眼结膜复发,发生率为46.15%;用χ2检验分析,2组结膜复发发生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32.75,P〈0.005)。结论翼状胬肉根治切除手术预防结膜复发的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手术方法 结膜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块三对角矩阵方程的追赶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22
14
作者 宫野 龙永兴 +1 位作者 王友年 邓新绿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06-409,共4页
导出了块三对角矩阵方程追赶法的一套递推关系式,并编制出相应的计算机Code.该Code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可供在实际问题中使用.
关键词 三对角矩阵 追赶法 递推关系式 矩阵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电陶瓷迟滞非线性的建模方法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希花 郭书祥 +1 位作者 汝长海 叶秀芬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6-91,共6页
压电陶瓷因其具有的响应速度快,精度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微操作、微纳米定位等系统中,但是由于它具有迟滞特性对其应用的影响,针对压电陶瓷的迟滞特性提出了一种简单的数学建模方法,该模型建模简单,运算量比PI迟滞算子大大减小,拟合方... 压电陶瓷因其具有的响应速度快,精度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微操作、微纳米定位等系统中,但是由于它具有迟滞特性对其应用的影响,针对压电陶瓷的迟滞特性提出了一种简单的数学建模方法,该模型建模简单,运算量比PI迟滞算子大大减小,拟合方法曲线较平滑,克服了PI迟滞算子拟合出现的毛刺问题,且拟合精度较高,拟合误差在1%左右,采用椭圆极坐标方式对迟滞特性进行建模.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建模方法的可行性和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陶瓷 迟滞特性 极坐标建模 递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RBF神经网络优化方法 被引量:42
16
作者 赵志刚 单晓虹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11-212,共2页
提出了一种新的RBF神经网络的训练方法,采用遗传算法对RBF神经网络的隐层中心值和宽度进行了优化,用递推最小二乘法训练隐层和输出层之间的权值。在对非线性函数进行逼近的仿真中,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 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递推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FPGA的新的SVM硬件实现方法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涵 王博 +1 位作者 尹嵩 刘丁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235-2241,共7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递归神经网络的实现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FPGA串行计算方法,与已有的并行计算方法相比,该方法利用了递归神经网络的并行性及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简化的约束条件的优点,在保证计算速度的同时,明显提高了FPGA的硬件资源利用... 提出了一种基于递归神经网络的实现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FPGA串行计算方法,与已有的并行计算方法相比,该方法利用了递归神经网络的并行性及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简化的约束条件的优点,在保证计算速度的同时,明显提高了FPGA的硬件资源利用效率,能够适应大规模训练样本的情况。实验结果表明,由于该方法具有灵活的串行计算、并行传输的特点,在较少使用FPGA硬件资源的同时,计算速度不会有明显变化,可有效地用硬件实现支持向量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行计算方法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递归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广义帕累托分布的地震震级分布尾部特征分析 被引量:17
18
作者 钱小仕 王福昌 盛书中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41-350,450,共10页
极值理论在地震危险性分析中有着重要应用,发震震级超过某一阈值的超出量分布可以近似为广义帕累托分布.基于广义帕累托分布给出了若干地震活动性参数的估计公式,包括强震震级分布、地震复发周期和重现水平、期望重现震级、地震危险性... 极值理论在地震危险性分析中有着重要应用,发震震级超过某一阈值的超出量分布可以近似为广义帕累托分布.基于广义帕累托分布给出了若干地震活动性参数的估计公式,包括强震震级分布、地震复发周期和重现水平、期望重现震级、地震危险性概率和潜在震级上限等;以云南地区震级资料为基础数据,讨论了阈值选取、模型拟合诊断和参数估计;在此基础上计算了该地区的地震活动性参数.结果表明,广义帕累托分布较好地刻画了强震震级分布,通过超阈值(POT)模型计算的复发周期与实际复发间隔统计基本一致,高分位数估计在一定阈值范围内表现稳定,为工程抗震中潜在震级上限的确定提供了一种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帕累托分布 POT模型 期望重现震级 云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二次线性迭代序列的一些恒等式 被引量:2
19
作者 于洪全 贺明峰 梁传广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447-450,共4页
利用形式幂级数的变换技巧,得到了一类关于二次线性迭代序列的恒等式。特别地,可选择恒等式中所涉及的参变量,以得到关于古典Fibonacci数和Lucas数的倒数幂的恒等式。
关键词 递归序列 恒等式 迭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复杂地基动力柔度系数的分段递推方法 被引量:2
20
作者 楼梦麟 王东静 宋浩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4期429-436,共8页
介绍复杂地基动力柔度系数的一个快速有效计算方法——分段递推法。这一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将频率域分为若干子域,利用子域中点频率处的动力柔度系数向前或向后递推子域内其它频率点处的动力柔度系数,以简化计算过程。文中讨论了实施... 介绍复杂地基动力柔度系数的一个快速有效计算方法——分段递推法。这一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将频率域分为若干子域,利用子域中点频率处的动力柔度系数向前或向后递推子域内其它频率点处的动力柔度系数,以简化计算过程。文中讨论了实施这一方法的基本过程,并提出了迭代计算方法,进一步改善计算精度。在算例中,近似解与解析解相比,具有很好的近似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地基 动力柔度 分段递推方法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