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1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gularized inversion for coseismic slip distribution with active constraint balancing 被引量:2
1
作者 TONG Xiao-zhong XIE Wei GAO Da-we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2期2961-2968,共8页
Estimating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oseismic slip is an ill-posed inverse problem, and solutions may be extremely oscillatory due to measurement errors without any constraints on the coseismic slip distribution. I... Estimating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oseismic slip is an ill-posed inverse problem, and solutions may be extremely oscillatory due to measurement errors without any constraints on the coseismic slip distribution. In order to obtain stable solution for coseismic slip inversion, regularization method with smoothness-constrained was imposed. Trade-off parameter in regularized inversion, which balances the minimization of the data misfit and model roughness, should be a critical procedure to achieve both resolution and stability. Then, the active constraint balancing approach is adopted, in which the trade-off parameter is regarded as a spatial variable at each model parameter and automatically determined via the model resolution matrix and the spread function. Numerical experiments for a synthetical model indicate that regularized inversion using active constraint balancing approach can provides stable inversion results and have low sensitivity to the knowledge of the exact character of the Gaussian noise. Regularized inversion combined with active constraint balancing approach is conducted on the 2005 Nias earthquake. The released moment based on the estimated coseismic slip distribution is 9.91×1021 N·m, which is equivalent to a moment magnitude of 8.6 and almost identical to the value determined by USGS. The inversion results for synthetic coseismic uniform-slip model and the 2005 earthquake show that smoothness-constrained regularized inversion method combined with active constraint balancing approach is effective, and can be reasonable to reconstruct coseismic slip distribution on faul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SEISMIC SLIP inversion trade-off parameter ACTIVE constraint balancing model resolution matrix spread fun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bust elastic impedance inversion using L1-norm misfit function and constraint regularization 被引量:1
2
作者 潘新朋 张广智 +3 位作者 宋佳杰 张佳佳 王保丽 印兴耀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期227-235,共9页
The classical elastic impedance (EI) inversion method, however, is based on the L2-norm misfit function and considerably sensitive to outliers, assuming the noise of the seismic data to be the Guassian-distribution.... The classical elastic impedance (EI) inversion method, however, is based on the L2-norm misfit function and considerably sensitive to outliers, assuming the noise of the seismic data to be the Guassian-distribution. So we have developed a more robust elastic impedance inversion based on the Ll-norm misfit function, and the noise is assumed to be non-Gaussian. Meanwhile, some regularization methods including the sparse constraint regularization and elastic impedance point constraint regularization are incorporated to improve the ill-pose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ismic inversion problem. Firstly, we create the Ll-norm misfit objective function of pre-stack inversion problem based on the Bayesian scheme within the sparse constraint regularization and elastic impedance point constraint regularization. And then, we obtain more robust elastic impedances of different angles which are less sensitive to outliers in seismic data by using the IRLS strategy. Finally, we extract the P-wave and S-wave velocity and density by using the more stable parameter extraction method. Tests on synthetic data show that the P-wave and S-wave velocity and density parameters are still estimated reasonable with moderate noise. A test on the real data set shows that compared to the results of the classical elastic impedance inversion method, the estimated results using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get better lateral continuity and more distinct show of the gas, verifying the feasibility and stability of the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astic impedance (EI) inversion Ll-norm misfit function sparse constraint regularization elastic impedance point constraint regularization IRLS strateg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渗流方程求解方法
3
作者 郭布民 徐延涛 +5 位作者 武广瑷 张雯 杨浩 王金伟 王倩 李道伦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17-1124,共8页
基于深度学习的正演与反演是当前研究热点,而渗流方程是描述流体在多孔介质中运动的数学模型,该方程存在非线性和源汇项,给深度学习求解带来了很大挑战。文章提出基于物理约束的深度学习的渗流方程求解方法,并将其应用在油藏参数反演中... 基于深度学习的正演与反演是当前研究热点,而渗流方程是描述流体在多孔介质中运动的数学模型,该方程存在非线性和源汇项,给深度学习求解带来了很大挑战。文章提出基于物理约束的深度学习的渗流方程求解方法,并将其应用在油藏参数反演中。针对非线性强和源汇项的问题,提出多级残差框架用于学习井周围压力变化特征,从而更好地符合物理规律;对输入的时间与空间坐标进行非线性变换,引入自适应参数,增加网络的灵活性和模型的表达能力,实现渗流方程的智能求解。该求解方法仅依赖于井底的压力数据,无需传统的数值计算即可实现正演与参数高效反演。数值实验结果表明,无论在均质储层还是在非均质油藏中,该方法都能够精确求解变井流量条件下的井底压力,并有效反演出储层中的多个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自动反演 物理约束 非均质油藏 多参数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海洋环境电磁资料的节点约束遗传算法反演流速剖面
4
作者 裴建新 王琪 +1 位作者 陈家林 吉芙蓉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8-88,共11页
海水运动切割地磁场产生的感应电磁场,是海洋环境电磁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丰富海洋动力环境参数求取方法,并进一步验证实际海洋环境电磁场观测结果的可靠性,本文以模拟磁场与实测磁场的差值构建目标函数,提出基于垂向阵列节点观测值... 海水运动切割地磁场产生的感应电磁场,是海洋环境电磁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丰富海洋动力环境参数求取方法,并进一步验证实际海洋环境电磁场观测结果的可靠性,本文以模拟磁场与实测磁场的差值构建目标函数,提出基于垂向阵列节点观测值约束遗传算法实现由海水运动感应电磁场反演流速剖面的方法。根据南海实际流速观测资料构建海水运动模型,反演测试结果表明,节点约束下的反演流速与模型流速有较高的相关性和较好的抗噪性能。对南海实测海洋环境电磁资料的反演结果表明,反演流速剖面与ADCP观测资料在总体变化趋势和细节刻画方面均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验证了该反演方法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电磁场 遗传算法 节点约束 流速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性参数初始模型约束的深度学习储层物性参数反演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怀震 罗任 +2 位作者 张明 姜晓宇 王本锋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307-2319,共13页
储层物性参数(孔隙度、泥质含量及含水饱和度)反演是油气地球物理勘探的关键问题.利用叠前角道集反演弹性参数,进而结合岩石物理模型可对储层物性参数进行预测.然而,弹性参数反演的精度对物性参数反演有着重要影响;弹性参数和物性参数... 储层物性参数(孔隙度、泥质含量及含水饱和度)反演是油气地球物理勘探的关键问题.利用叠前角道集反演弹性参数,进而结合岩石物理模型可对储层物性参数进行预测.然而,弹性参数反演的精度对物性参数反演有着重要影响;弹性参数和物性参数之间的关系复杂,传统手段很难建立精确的岩石物理模型.本文基于深度学习方法直接捕捉叠前角道集和物性参数之间的隐式关系,建立了一种弹性参数初始模型约束的深度学习物性参数直接反演方法,进行高精度储层物性参数直接预测.网络输入由分窗处理后的部分入射角叠加地震数据和弹性参数初始模型组成,输出为输入数据中心点对应的参数预测结果,网络整体实现2D-to-1D的非线性映射过程.多口带标签测井数据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无弹性参数初始模型约束的深度学习物性参数反演方法,提出的弹性参数初始模型约束方法取得了更优的储层物性参数预测效果.将提出方法应用于3D实际数据,取得了较好的储层物性参数反演效果,与测井解释结果的吻合度较高,验证了弹性参数初始模型约束的深度学习储层物性参数直接反演方法的有效性与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度 泥质含量 含水饱和度 模型约束 深度学习 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综合IDW插值和MSC的电离层层析算法
6
作者 张旭焱 李厚朴 +2 位作者 王警 郑敦勇 罗小敏 《导航定位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4-105,共12页
为了进一步求解基于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的电离层层析成像的不适定逆问题,在联合迭代重构算法(SIRT)和均值平滑约束(MSC)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的SIRT-IDW-MSC算法:利用反向距离加权(IDW)插值来改善SIRT算法的初值依赖性和MSC的过度... 为了进一步求解基于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的电离层层析成像的不适定逆问题,在联合迭代重构算法(SIRT)和均值平滑约束(MSC)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的SIRT-IDW-MSC算法:利用反向距离加权(IDW)插值来改善SIRT算法的初值依赖性和MSC的过度平滑现象,从而提高电离层电子密度(IED)的重建精度和成像效果。数值模拟实验中,SIRT-IDW-MSC算法的重建精度均表现最优,其中重建IED的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AE)较SIRT算法可提高72.32%和72.43%,较SIRT-MSC算法可提高57.60%和61.26%。实测数据实验中对于独立测站重建斜总电子含量(STEC)的RMSE和MAE,湖南区域实验中SIRT-IDW-MSC算法比SIRT算法可提高44.33%和47.50%,比SIRT-MSC算法可提高42.62%和47.37%;欧洲区域实验中可分别提高34.34%和26.60%、40.11%和38.70%。将3种算法的重建IED剖面与IRI2016模型参考值和测高仪实测数据作对比,SIRT-IDW-MSC算法均能呈现出更好的符合度。结果证明SIRT-IDW-MSC算法具有可行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层析 电离层电子密度 联合迭代重构算法(SIRT) 均值平滑约束 反向距离加权(IDW)插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对数全变分稀疏约束的地震波阻抗反演方法
7
作者 彭文绪 韩文明 +2 位作者 程涛 尹川 侯波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3-176,共14页
基于稀疏约束的波阻抗反演方法广泛用于油气勘探,但由于传统稀疏约束方法提取的稀疏信息有限,且未考虑道间的相关性,导致反演结果中存在伪层且横向连续性差。为此,提出了基于对数全变分稀疏约束的地震波阻抗反演方法。首先,采用纵向对... 基于稀疏约束的波阻抗反演方法广泛用于油气勘探,但由于传统稀疏约束方法提取的稀疏信息有限,且未考虑道间的相关性,导致反演结果中存在伪层且横向连续性差。为此,提出了基于对数全变分稀疏约束的地震波阻抗反演方法。首先,采用纵向对数惩罚因子提取稀疏信息,相较于传统稀疏约束,纵向对数惩罚因子不仅能够提取更多的稀疏信息,而且保证了目标函数的凸性,减少了反演结果的伪层,提高了反演精度;其次,采用横向对数惩罚因子将道间的相似信息引入到反演中,增强反演结果的横向连续性;然后,为了提高反演稳定性,将初始模型约束与对数全变分稀疏约束组合构成目标函数,并采用交替方向乘子法对目标函数进行求解;最后,利用Marmousi2模型和实际数据对所提方法与几种常规方法进行测试对比。测试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更好地去除伪层、提高横向连续性和反演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数全变分 稀疏约束 波阻抗反演 惩罚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侧扫声纳图像反演三维地形方法
8
作者 戴光耀 夏显文 黄超 《海洋测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47,共4页
为实现海底地形的高分辨率呈现,准确还原海底地貌特征,提出了一种创新的侧扫声纳图像地形反演方法,该方法通过单波束测深数据的约束来实现海底地形的高分辨率重建。首先利用稀疏的单波束测深数据构建了初始海底地形模型,然后在海底反射... 为实现海底地形的高分辨率呈现,准确还原海底地貌特征,提出了一种创新的侧扫声纳图像地形反演方法,该方法通过单波束测深数据的约束来实现海底地形的高分辨率重建。首先利用稀疏的单波束测深数据构建了初始海底地形模型,然后在海底反射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迭代优化算法,实现了高分辨率海底地形的反演。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显著提高了地形分辨率(提升60倍),而且确保了地形反演的高精度(误差小于15 cm)。这一研究成果不仅为海底地形的获取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侧扫声纳技术的应用开辟了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扫声纳图像 海底地形反演 明暗形状恢复 朗伯体模型 约束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重加权L1的ATpV正则化叠前反演方法
9
作者 潘树林 陈耀杰 +2 位作者 尹成 苟其勇 张洞君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26,共14页
地震叠前反演能够准确获取地下储层介质的各类参数,是油气的勘探与开发中重要技术之一。然而,地震反演是典型的病态问题,为了克服此问题,通常使用正则化约束目标函数,来减轻反演问题的病态性。但是正则化约束忽略了地层边界的振幅信息,... 地震叠前反演能够准确获取地下储层介质的各类参数,是油气的勘探与开发中重要技术之一。然而,地震反演是典型的病态问题,为了克服此问题,通常使用正则化约束目标函数,来减轻反演问题的病态性。但是正则化约束忽略了地层边界的振幅信息,使用重加权方法可以很好地克服这一问题,更好地恢复稀疏性。提出了一种基于重加权L1的ATpV正则化叠前三参数反演方法(ATpV-L1方法),首次将重加权L1方法与ATpV方法结合,并引入到叠前反演中。采用交替方向乘子算法(ADMM)建立反演框架,对目标函数进行分块优化,有效提高了收敛速度。首先,介绍ATpV-L1方法,建立了基于ATpV-L1的叠前反演目标函数;然后,应用理论模拟数据对比新方法和ATpV方法反演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效果;最后,使用实际数据进行实验分析,进一步验证了ATpV-L1方法的反演精度及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ATpV-L1方法可以有效恢复反演结果的稀疏性,提高反演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加权L1方法 ATpV正则化 叠前反演 稀疏约束 交替方向乘子法 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控地质统计学去硅质反演方法在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区块灯四段的应用
10
作者 朱正平 周自强 +2 位作者 潘仁芳 罗文军 翁雪波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4-134,共11页
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区块震旦系灯影组灯四段因储层埋藏深、厚度薄及硅质层的发育,导致常规反演方法精度低,多解性强。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相控地质统计学的去硅质的反演方法:首先结合测井曲线及岩石物理分析来明确各岩性段波阻抗特征;... 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区块震旦系灯影组灯四段因储层埋藏深、厚度薄及硅质层的发育,导致常规反演方法精度低,多解性强。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相控地质统计学的去硅质的反演方法:首先结合测井曲线及岩石物理分析来明确各岩性段波阻抗特征;其次将储层波阻抗替换为硅质+基质波阻抗来重构新的波阻抗趋势(Pimp_Trend),并通过统计分析明确Pimp_Trend与样本井硅质含量曲线的共性结构,构建硅质波阻抗初始模型;最后将此模型作为约束条件参与地质统计学反演,求出与反演背景波阻抗相耦合的储层波阻抗,达到“去硅质”储层预测的目的。结果表明:相控地质统计学反演方法成功剔除了硅质层对于储层预测的干扰,凸显出储层波阻抗特征,即通过低波阻抗表征储层;与常规反演相比,相控地质统计学反演方法降低了反演结果的多解性,提高了储层识别精度。研究成果为研究区油气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控约束 硅质层 地质统计学反演 灯四段 储层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INNs算法的一维潜水流方程的渗流参数反演 被引量:3
11
作者 舒伟 孟胤全 +2 位作者 邓芳 蒋建国 吴吉春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7-327,共11页
在地下水领域中,渗流参数反演有助于了解地下水流动的性质,帮助确定地下水资源的分布、移动和质量,这对于地下水资源管理、水文模型开发和地下水补给的可持续性非常重要.近年来,神经网络方法快速发展,然而其针对潜水流渗流参数反演的研... 在地下水领域中,渗流参数反演有助于了解地下水流动的性质,帮助确定地下水资源的分布、移动和质量,这对于地下水资源管理、水文模型开发和地下水补给的可持续性非常重要.近年来,神经网络方法快速发展,然而其针对潜水流渗流参数反演的研究较少.基于此,首次将物理信息神经网络(Physics-Informed Neural Networks,PINNs)方法结合软硬约束设置来解决潜水含水层渗透系数反演问题,以一维稳态非均质潜水流以及非稳态均质潜水流(含溶质运移)的渗透系数反演为例,对比了不同问题中PINNs软约束方法(PINNs-S)和硬约束方法(PINNs-H)反演渗透系数的表现.PINNs算例结果表明,PINNs算法反演渗透系数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此外,PINNs硬约束算法和软约束算法各有优劣,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问题和实验效果来合理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信息神经网络 潜水 硬约束 软约束 渗流参数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约束的裂缝密度反演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袁敬一 蔡振忠 +3 位作者 张银涛 谢舟 孙冲 张小红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9-310,共12页
常规利用法向弱度、切向弱度间接预测裂缝密度的方法存在较大误差。为此,提出一种针对碳酸盐岩(HTI介质)裂缝密度直接反演的方法。在振幅随炮检距和方位角变化(AVAZ)反演的基础上,引入反距离加权插值法(IDW)以优化传统各向异性全变分(A... 常规利用法向弱度、切向弱度间接预测裂缝密度的方法存在较大误差。为此,提出一种针对碳酸盐岩(HTI介质)裂缝密度直接反演的方法。在振幅随炮检距和方位角变化(AVAZ)反演的基础上,引入反距离加权插值法(IDW)以优化传统各向异性全变分(ATV)多道反演的横向差分算子,充分利用相邻多个地震道之间的相关性,提高反演算法的横向连续性和稳定性;将横向约束、低频约束及稀疏约束共同用于构建反演目标函数,采用交替方向乘子法(ADMM)优化求解。利用裂缝密度直接反演和反距离加权插值的优点,先对Marmousi II模型测试,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抗噪性;再将该方法应用于塔里木盆地YM区块的实际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该方法对裂缝密度预测结果更准确、可靠,可在类似地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异性 裂缝密度 反距离加权 横向约束 ADM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移电阻率法三维反演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陶涛 韩鹏 +1 位作者 马欢 谭捍东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973-3988,共16页
时移电阻率法是监测浅地表物性参数动态变化的有效方法之一.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观测噪声随时间变化,基于不同时刻观测数据单独反演所得的电性结构变化可能存在虚假信息.这些时变噪声引起的虚假信息增加了时移电阻率法解释的难度.本文通... 时移电阻率法是监测浅地表物性参数动态变化的有效方法之一.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观测噪声随时间变化,基于不同时刻观测数据单独反演所得的电性结构变化可能存在虚假信息.这些时变噪声引起的虚假信息增加了时移电阻率法解释的难度.本文通过在传统的正则化反演目标函数中增加时移约束来调控相邻时刻同一位置的电性差异,以抑制时变噪声产生的虚假变化.在此基础上,采用有限内存拟牛顿法实现了时移电阻率法三维反演.合成数据反演结果表明,相对于不同时刻监测数据单独反演的结果,时移反演可更好的抑制噪声影响,获取更准确的电性结构及其动态变化.野外实验数据反演结果表明,时移反演能更真实刻画实验区域的电性结构变化.上述结果表明,时移反演可以更好的压制由背景噪声引起的假异常,提高反演结果的准确性和解释的可靠性.本研究为时移电阻率法监测浅地表电性结构动态变化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移电阻率法 三维反演 时移约束 有限内存拟牛顿法 电性结构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PA算法的螺栓连接硬涂层圆柱壳弹性约束刚度逆辨识
14
作者 刘鑫 张月 杨建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164-172,共9页
针对螺栓连接硬涂层圆柱壳弹性约束刚度的逆辨识问题,如何在提高逆辨识精度及效率的基础上有效降低振动测试和时间成本仍面临挑战。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海洋捕食者算法(marine predators algorithm,MPA)和模态振型识别的螺栓连接硬涂层... 针对螺栓连接硬涂层圆柱壳弹性约束刚度的逆辨识问题,如何在提高逆辨识精度及效率的基础上有效降低振动测试和时间成本仍面临挑战。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海洋捕食者算法(marine predators algorithm,MPA)和模态振型识别的螺栓连接硬涂层圆柱壳弹性约束刚度逆辨识方法,该方法通过建立螺栓连接硬涂层圆柱壳动力学虚拟样机和弹性约束硬涂层圆柱壳动力学有限元模型,利用ANSYS-MATLAB联合仿真技术对不同预紧力条件下的约束刚度进行迭代辨识,数值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逆辨识综合性能且成本较低。同时,以NiCoCrAlY+YSZ硬涂层圆柱壳为例,着重从单变量和多变量约束刚度影响分析方面进一步完善螺栓连接条件下约束刚度对硬涂层圆柱壳结构振动特性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各向约束刚度的增大,结构固有频率呈现先快速增加后逐渐稳定的变化趋势,当较大的刚度数值将使螺栓连接弹性约束转变为固支约束,且低周向波数固有频率对约束刚度变化较为敏感;轴向约束刚度k u对结构固有频率影响较为显著,而径向约束刚度k_(w)和扭转约束刚度k t影响相对较小,且影响幅度取决于其周向波数n,当扭转约束刚度k t≥1×10^(4)N·m/rad时对结构固有频率影响可忽略不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涂层圆柱壳 逆辨识 螺栓连接 弹性约束 海洋捕食者算法(MPA)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属性约束的烃源岩地震反演定量预测 被引量:1
15
作者 牛聪 崔维 王建花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33-134,共2页
烃源岩评价是含油气盆地、凹陷勘探研究的基础。目前常用的地球化学、测井、地震识别三大类评价方法,均能实现烃源岩的评价,但又受资料制约,存在各自局限性。笔者等结合地质、沉积、地化及测井、地震等数据探索了多属性约束下基于地震... 烃源岩评价是含油气盆地、凹陷勘探研究的基础。目前常用的地球化学、测井、地震识别三大类评价方法,均能实现烃源岩的评价,但又受资料制约,存在各自局限性。笔者等结合地质、沉积、地化及测井、地震等数据探索了多属性约束下基于地震反演的烃源岩定量预测技术研究,确定了研究区内文昌组烃源岩的发育规模,并对其进行了烃源岩等级评价和生烃量的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属性约束 地震反演 烃源 定量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力三维密度光滑反演软件设计与实现
16
作者 彭衍武 陈文进 +1 位作者 谭小龙 洪国庆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3-286,共4页
采用科学计算语言MATLAB开发一个基于光滑约束的重力三维密度反演软件,包含三维密度反演、重力场正演、数据分析和可视化等功能。测试结果表明,该软件能够反演得到合理的地质体密度分布,具有可靠性和实用性。
关键词 光滑约束 三维密度反演 MATLAB 软件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导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在联合反演综合解释中的应用
17
作者 陈易周 刘江 +2 位作者 涂齐催 李炳颖 娄敏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65-874,共10页
不同地球物理方法的反演结果常常存在差异,根据不同方法的联合反演结果得到最终合理解释是了解地下结构的关键。为此,提出了一种引导式模糊C均值(FCM)聚类算法,即在FCM聚类算法的基础上,结合现有地质认识,引入先验约束信息指导聚类中心... 不同地球物理方法的反演结果常常存在差异,根据不同方法的联合反演结果得到最终合理解释是了解地下结构的关键。为此,提出了一种引导式模糊C均值(FCM)聚类算法,即在FCM聚类算法的基础上,结合现有地质认识,引入先验约束信息指导聚类中心的确定,对地球物理联合反演结果进行综合定量解释,旨在降低传统人工解释的主观性和局限性。模型测试表明,与传统FCM聚类技术相比,引导FCM聚类技术效果更好,特别是处理复杂地质结构的反演数据时,能够有效地区分不同地质体。实际数据的应用结果证明了引导FCM聚类技术在多属性地球物理联合反演结果综合解释中的应用潜力较大。该技术不仅提升了地球物理数据解释的科学性,而且为地下资源勘探提供了一个更可靠和精确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C均值聚类 联合反演 综合解释 先验约束信息 多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步法定量预测烃源岩技术在珠江口盆地L区块的应用
18
作者 崔维 李欣 +3 位作者 叶云飞 王志红 牛聪 凌云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94-1202,共9页
珠江口盆地L区块勘探程度相对较低,而周缘已钻井证实文昌组发育半深—深湖相烃源岩,此套烃源岩的发育规模是L区块资源潜力评价的关键。为了准确预测总有机碳(TOC)含量,以研究区地化取心数据、测井数据和地震数据为基础,利用Δlog R法预... 珠江口盆地L区块勘探程度相对较低,而周缘已钻井证实文昌组发育半深—深湖相烃源岩,此套烃源岩的发育规模是L区块资源潜力评价的关键。为了准确预测总有机碳(TOC)含量,以研究区地化取心数据、测井数据和地震数据为基础,利用Δlog R法预测TOC曲线,并建立TOC曲线与敏感弹性参数间的关系,联合应用多属性约束的地震反演技术,以提高少井区反演结果的可靠性,最终将对地化参数TOC的预测转变为对弹性参数的预测。依次从点、线、面、体四方面逐步实现烃源岩的剖面预测到空间展布特征的雕刻,并通过计算优质烃源岩的体积,实现对烃源岩的定量刻画。该技术被称为“点线面体”四步法定量预测烃源岩技术或四步法定量预测烃源岩技术。L区块的应用结果表明,利用四步法定量预测烃源岩技术预测的TOC含量与已钻井处的TOC值吻合度高,并且有效预测了文昌组优质烃源岩及中等烃源岩的发育规模及体积,为L区块资源潜力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多属性约束地震反演 “点线面体”四步法 空间展布 定量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正柯西约束地震盲反褶积方法 被引量:38
19
作者 张繁昌 刘杰 +1 位作者 印兴耀 杨培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91-396,364,共7页
文中从贝叶斯稀疏反演理论出发,结合Canadas提出的地震盲反褶积数学框架,采用修正的柯西准则建立反射系数稀疏约束进行地震盲反褶积处理,不仅能较好地恢复反射系数序列的稀疏性,同时能在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和减小对弱反射信息的压制... 文中从贝叶斯稀疏反演理论出发,结合Canadas提出的地震盲反褶积数学框架,采用修正的柯西准则建立反射系数稀疏约束进行地震盲反褶积处理,不仅能较好地恢复反射系数序列的稀疏性,同时能在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和减小对弱反射信息的压制之间达到一个平衡,并采用松弛交替迭代求解方案同时求取反射系数和混合相位的地震子波。在有井资料或其他地质资料可用的情况下,引入波阻抗作为反射系数的先验约束,降低了反演问题的多解性,增加了反演结果的精度和可信度。数值模拟和实例分析表明,文中算法收敛快、精度高,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盲反褶积 贝叶斯稀疏反演 柯西约束 波阻抗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精确Zoeppritz方程三变量柯西分布先验约束的广义线性AVO反演 被引量:34
20
作者 张丰麒 魏福吉 +2 位作者 王彦春 王伟俊 李岩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098-2115,共18页
常规AVO三参数反演是通过Zoeppritz方程的近似公式来建立AVO正演模拟的过程,然而在P波入射角过临界角和弹性参数在纵向上变化剧烈的情况下,Zoeppritz方程近似公式精度有限.针对这种情况,可以使用精确的Zoeppritz方程来构建反演目标函数... 常规AVO三参数反演是通过Zoeppritz方程的近似公式来建立AVO正演模拟的过程,然而在P波入射角过临界角和弹性参数在纵向上变化剧烈的情况下,Zoeppritz方程近似公式精度有限.针对这种情况,可以使用精确的Zoeppritz方程来构建反演目标函数,由于精确Zoeppritz方程中P波反射系数和弹性参数之间是一种复杂的非线性关系,通常解决途径是利用非线性的优化算法来进行数值计算,但是非线性优化算法的缺点是计算量过大;另外一种途径是利用广义线性反演的方法,通过泰勒一阶展开式将P波反射振幅展开后,用线性关系近似表达非线性关系,经过几次迭代后,在理论上可以达到很高的精度,但是广义线性反演算法的核心部分——Jacobian矩阵由于矩阵条件数过大,往往会造成反演算法的不稳定,其应用范围得到了限制.贝叶斯反演方法是通过引入模型参数的先验分布结合噪声的似然函数,生成模型参数的后验分布,通过求取模型参数的最大后验概率分布来得到模型参数的反演解,由于引入模型参数的先验分布信息,可以有效的降低反演的不适定问题.本文将两种反演算法的思想相结合,利用广义线性反演算法的思想,构建AVO正演模拟的过程来提高大角度地震数据反演的精度,同时结合贝叶斯理论,通过引入模型参数的先验分布信息构建反演目标函数的正则化项,可以有效降低由于Jacob矩阵条件数过大带来的反演不适定问题,该算法假设模型参数服从三变量柯西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确Zoeppritz方程 广义线性反演 贝叶斯反演 先验分布 三变量柯西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