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2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ternal Force Distribution in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Structure for Pylon of Cable-Stayed Bridge 被引量:5
1
作者 蒲黔辉 白光亮 《Journal of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2009年第2期95-101,共7页
Adopting a steel-anchor beam and steel corbel composite structure in the anchor zone on pylon is one of the key techniques for the design of Jintang bridge, a cable-stayed bridge in Zhoushan, China. In order to ensure... Adopting a steel-anchor beam and steel corbel composite structure in the anchor zone on pylon is one of the key techniques for the design of Jintang bridge, a cable-stayed bridge in Zhoushan, China.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the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structure, a stud connector model for the joint section was put forwar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obtain the relation between load and slip of specimen, the failure pattern of stud connector, the yield bearing capacity and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of a single stud, etc.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structural behavior of the specimen was comprehensively analyzed. The features of the internal force distribution in the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structure and the strain distribution of stud connector under different loads were emphatically studied.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ud connector is applicable for the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structure for pylon of Jintang bridge. The stud has a good ductility performance and a obvious yield process before its destruction. The stud connector basically works in a state of elasticity under a load less than the yield lo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ud connector Experimental research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structure Cable-stayed bridge Internal force distribu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engineered geopolymer composite for structural strengthening against blast loads
2
作者 Shan Liu Chunyuan Liu +3 位作者 Yifei Hao Yi Zhang Li Chen Zhan Li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496-509,共14页
The recent increase in blast/bombing incidents all over the world has pushed the development of effective strengthening approaches to enhance the blast resistance of existing civil infrastructures.Engineered geopolyme... The recent increase in blast/bombing incidents all over the world has pushed the development of effective strengthening approaches to enhance the blast resistance of existing civil infrastructures.Engineered geopolymer composite(EGC)is a promising material featured by eco-friendly,fast-setting and strain-hardening characteristics for emergent strengthening and construction.However,the fiber optimization for preparing EGC and its protective effect on structural elements under blast scenarios are uncertain.In this study,laboratory tests were firstly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fiber types on the properties of EGC in terms of workability,dry shrinkage,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in compression,tension and flexure.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EGC containing PE fiber exhibited suitable workability,acceptable dry shrinkage and superior mechanical properties compared with other types of fibers.After that,a series of field tests were carried out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EGC retrofitting layer on the enhancement of blast performance of typical elements.The tests include autoclaved aerated concrete(AAC)masonry walls subjected to vented gas explosion,reinforced AAC panels subjected to TNT explosion and plain concrete slabs subjected to contact explosion.It was found that EGC could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blast resistance of structural elements in different scenarios.For AAC masonry walls and panels,with the existence of EGC,the integrity of specimens could be maintained,and their deflections and damage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For plain concrete slabs,the EGC overlay could reduce the diameter and depth of the crater and spallation of specime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gineered geopolymer composites Fiber optimization Strengthening material Blast resistance Masonry wall Reinforced AAC panel Plain concrete sl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tunable corner-pumped Nd:YAG/YAG composite slab CW laser
3
作者 刘欢 巩马理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10期290-294,共5页
A corner-pumped Nd:YAG/YAG composite slab continuous-wave laser operating at 1064 nm,1074 nm,1112 nm,1116 nm,and 1123 nm simultaneously and a laser that is tunable at these wavelengths are reported for the first time... A corner-pumped Nd:YAG/YAG composite slab continuous-wave laser operating at 1064 nm,1074 nm,1112 nm,1116 nm,and 1123 nm simultaneously and a laser that is tunable at these wavelengths are reported for the first time.The maximum output power of the five-wavelength laser is 5.66 W with an optical-to-optical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11.3%.After a birefringent filter is inserted in the cavity,the five wavelengths can be separated successfully by rotating the filter.The maximum output powers of the 1064 nm,1074 nm,1112 nm,1116 nm,and 1123 nm lasers are 1.51 W,1.3 W,1.27 W,0.86 W,and 0.72 W,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ner-pumped SOLID-STATE composite slab tunable las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向螺栓连接密拼叠合板受弯性能试验
4
作者 关虓 程豪杰 +6 位作者 秦卿 师红杰 唐丽云 程亮 任翔 张程华 高志刚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0-350,共11页
为解决传统后浇带叠合板工序复杂、模板消耗量大以及底部不出筋密拼叠合板附加钢筋不易固定、拼缝截面处承载力偏低等问题,设计了3块竖向螺栓连接密拼叠合板和1块15G310-1图集做法密拼叠合板试件,开展受弯性能试验研究竖向螺栓的排列方... 为解决传统后浇带叠合板工序复杂、模板消耗量大以及底部不出筋密拼叠合板附加钢筋不易固定、拼缝截面处承载力偏低等问题,设计了3块竖向螺栓连接密拼叠合板和1块15G310-1图集做法密拼叠合板试件,开展受弯性能试验研究竖向螺栓的排列方式、数量对密拼叠合板的承载力、变形以及破坏机制等的影响规律,并验证其竖向螺栓密拼连接的有效性,提出竖向螺栓连接密拼叠合板受弯承载力计算模型。结果表明:竖向螺栓连接密拼叠合板的受弯承载力和变形能力均优于现阶段15G310-1图集底部不出筋密拼叠合板,竖向螺栓连接能更好保证预制层与现浇层的整体性;采用单排竖向螺栓连接时,随着螺栓数量的增加,叠合板的开裂荷载和极限荷载均提高,与单排螺栓连接相比,采用双排竖向螺栓连接的密拼叠合板的开裂荷载和极限荷载亦随之提高;经承载力验算竖向螺栓连接密拼叠合板拼缝位置处仍能满足规范要求。研究成果丰富了装配式叠合板的连接构造形式以及为计算竖向螺栓连接叠合板承载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合板 拼缝 螺栓连接 受弯性能 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槽式密拼钢管桁架混凝土叠合板受弯性能研究
5
作者 林彦 倪浩冉 +1 位作者 赵志捷 周学军 《土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49,共12页
为了研究开槽式密拼钢管桁架混凝土叠合板的受弯性能,对7个钢管桁架叠合板试件进行静力加载试验,考察各试件的破坏形态、应力分布、承载力和刚度,分析拼缝钢筋与底板钢筋的传力机理,研究拼缝钢筋配置、拼缝钢筋搭接长度、钢管桁架距拼... 为了研究开槽式密拼钢管桁架混凝土叠合板的受弯性能,对7个钢管桁架叠合板试件进行静力加载试验,考察各试件的破坏形态、应力分布、承载力和刚度,分析拼缝钢筋与底板钢筋的传力机理,研究拼缝钢筋配置、拼缝钢筋搭接长度、钢管桁架距拼缝距离对开槽式密拼钢管桁架叠合板受弯性能的影响。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试验试件进行有限元分析,将试验结果与有限元结果进行对比,两者吻合较好。基于验证的有限元模型,深入研究开槽式密拼钢管桁架混凝土叠合板受力性能的影响因素和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开槽式密拼钢管桁架叠合板未发生沿叠合面的撕裂破坏,其受弯承载力和刚度与后浇带式叠合板接近,可实现整体式拼缝叠合板的受力性能;增大拼缝钢筋的配筋率可有效控制裂缝开展,显著提高叠合板承载力;增加拼缝钢筋搭接长度可减少拼缝两侧钢筋搭接范围混凝土板裂缝,提高叠合板承载力,但当拼缝钢筋搭接长度大于1.6la时,承载力提高幅度降低;减少钢管桁架距拼缝的距离可限制裂缝开展,但对叠合板承载力影响不明显。最后给出开槽式密拼钢管桁架叠合板拼缝处受弯承载力验算方法,并提出开槽式密拼拼缝的构造要求和设计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拼 钢管桁架 混凝土叠合板 受弯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洪奇沥公铁两用大桥主桥边跨组合梁设计及施工方案研究
6
作者 刘振标 夏正春 +3 位作者 印涛 胡方杰 徐伟伟 姜洪劲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5-102,共8页
洪奇沥公铁两用大桥是新建深圳至江门铁路的关键性控制工程,公铁分层布置,上层为8车道城市快速路,下层为4线铁路。主桥采用(3×100+808+3×100) m超短边跨钢混箱-桁组合梁斜拉桥,一跨跨越洪奇沥水道,无工程先例可借鉴。结合建... 洪奇沥公铁两用大桥是新建深圳至江门铁路的关键性控制工程,公铁分层布置,上层为8车道城市快速路,下层为4线铁路。主桥采用(3×100+808+3×100) m超短边跨钢混箱-桁组合梁斜拉桥,一跨跨越洪奇沥水道,无工程先例可借鉴。结合建设条件、结构特点以及技术经济性,对边跨主梁结构设计及施工方案展开研究。结果表明,主梁采用矩形钢管混凝土叠合板-桁组合梁,将结构受力和对拉索的锚固压重融于一体,并在边跨施工阶段充分发挥连续钢桁梁自身高承载力特性和叠合板现浇层以预制板为底模的优势,节省模板和临时工程,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钢桁梁采用“纵向分段横向分块安装+多点步履式顶推”的施工方案,有效解决超宽、超高钢桁梁水运运输受通航条件限制的难题,并适应边跨位于岸上的大吨位钢梁架设;边跨施工采用部分支撑临时墩方案,临时墩反力较完全支撑临时墩方案减小46.2%,临时工程量少,并且避免了不设临时墩方案中主跨架设对边跨混凝土浇筑的扰动影响,叠合板-桁组合梁施工质量高;现浇混凝土采用“先受压区后受拉区、先管内后管外”的分段浇筑方案,较一次浇筑方案,上、下层桥面板最大名义拉应力分别减小81.8%、76.0%,有效改善混凝土结构受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铁合建桥 斜拉桥 叠合板-桁组合梁 结构设计 施工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采用高强高延性PE-ECC的RC板-柱节点拟静力试验研究
7
作者 张耀庭 万一凡 +3 位作者 朱大壮 武建辉 黄冰峰 杨锐 《土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26,共13页
为提高钢筋混凝土(RC)板-柱节点的抗冲切承载力,课题组采用自主开发的高强高延性PE-ECC材料,提出一种在节点核心及柱边区域内局部替换普通混凝土的新型板-柱节点。为研究此类节点的抗震性能,针对某实际工程板-柱结构的中柱节点,采用1∶... 为提高钢筋混凝土(RC)板-柱节点的抗冲切承载力,课题组采用自主开发的高强高延性PE-ECC材料,提出一种在节点核心及柱边区域内局部替换普通混凝土的新型板-柱节点。为研究此类节点的抗震性能,针对某实际工程板-柱结构的中柱节点,采用1∶2.5缩尺,主要考虑板纵筋配筋率的影响,设计制作4个板-柱节点试件,其中3个为节点核心及柱边2倍板厚区域采用PE-ECC替换的新型板-柱节点,1个为RC板-柱节点,并对其进行拟静力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RC板-柱节点相比,新型板-柱节点的抗震性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在板底纵筋配筋率相同的情况下,新型板-柱节点的极限荷载提升约29%,延性提升约94%,耗能能力提升约39%;RC节点发生的是局部冲切破坏,其他3个新型板-柱节点发生的是弯曲破坏;随着新型板-柱节点试件纵筋配筋率的提高,试件的极限荷载提高,但其耗能能力及延性均有所降低;根据试验得到的力-位移曲线,建立适用于新型板-柱节点的恢复力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用水泥基复合材料 板-柱节点 抗震性能 拟静力试验 恢复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拆卸支架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试验研究及有限元分析
8
作者 边广生 侍述鑫 +2 位作者 王令强 袁昌鲁 李佳琦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25年第1期20-28,共9页
可拆卸支架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是由可拆卸钢管桁架与预应力混凝土底板组成预制底板,在现场后浇叠合层的一种叠合楼板,具有抗弯刚度大、承载力高、经济可靠等特点。对1块预制底板和1块叠合板试件进行了静力加载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 可拆卸支架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是由可拆卸钢管桁架与预应力混凝土底板组成预制底板,在现场后浇叠合层的一种叠合楼板,具有抗弯刚度大、承载力高、经济可靠等特点。对1块预制底板和1块叠合板试件进行了静力加载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可拆卸钢管桁架能显著提高预制底板的开裂荷载,在施工荷载作用下预制底板承载力和短期刚度满足规范要求,并具有较高的安全储备;预制层与叠合层结合良好,叠合层内的腹杆钢筋增强了预制底板和叠合层的协同性,有助于叠合板整体受力。基于试验结果和数值模拟对叠合板受弯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和数值模拟结果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拆卸钢管桁架 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 静力试验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口型再生混凝土组合楼板受弯性能
9
作者 王杰堂 王蕊 +2 位作者 赵晖 刘发起 张志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8-156,共9页
闭口型压型钢板-再生混凝土组合板在充分利用组合板优点的同时实现废弃混凝土再利用,为此,针对该新型组合板,开展受弯性能试验,考察不同粗骨料取代率下再生混凝土组合板的破坏形态、荷载-位移曲线和跨中截面应变发展情况。建立闭口型压... 闭口型压型钢板-再生混凝土组合板在充分利用组合板优点的同时实现废弃混凝土再利用,为此,针对该新型组合板,开展受弯性能试验,考察不同粗骨料取代率下再生混凝土组合板的破坏形态、荷载-位移曲线和跨中截面应变发展情况。建立闭口型压型钢板-再生混凝土组合板有限元模型,重点分析粗骨料取代率、净跨度与钢板厚度对受弯承载力的影响。最后,基于试验与有限元参数分析结果提出该新型组合板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结果表明:受弯过程中,中和轴上移幅度随着取代率的增大而减小;不同取代率的闭口型组合板整体呈弯曲破坏形态;再生混凝土组合板的受弯承载力较普通混凝土板下降6.6%~8.9%;考虑钢材截面部分塑性发展及再生骨料取代率影响的简化计算公式可较好预测组合板的受弯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板 再生混凝土 闭口型压型钢板 抗弯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叠合剪力墙抗震性能研究
10
作者 李书蓉 郭智远 +2 位作者 张鑫 周广强 王恒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20-227,共8页
提出一种新型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叠合剪力墙,通过在预制板内布置水平预应力钢筋,降低板厚,方便运输和吊装。对剪跨比为1.5的现浇剪力墙和预应力叠合剪力墙进行了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对比分析了其破坏模式、承载力、延性和耗能能力,结果表明... 提出一种新型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叠合剪力墙,通过在预制板内布置水平预应力钢筋,降低板厚,方便运输和吊装。对剪跨比为1.5的现浇剪力墙和预应力叠合剪力墙进行了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对比分析了其破坏模式、承载力、延性和耗能能力,结果表明叠合剪力墙与现浇剪力墙的抗震性能一致。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建立了剪力墙的非线性数值分析模型,基于试验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并进行了轴压比、剪跨比、初始预应力等参数分析。结果表明,高轴压比及小剪跨比下叠合剪力墙的承载力及延性优于现浇剪力墙。随着初始预应力的增大,承载力提高,试件由剪切破坏转换为弯曲破坏。水平预应力筋延缓了叠合剪力墙斜向裂缝的发展,提高了抗剪承载力,改变了剪力墙的破坏模式,建议张拉控制应力取值为0.50 f pt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合剪力墙 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板 拟静力试验 有限元模拟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地下车站大跨度预制带肋混凝土叠合板受弯性能研究
11
作者 颜慧 徐前卫 +3 位作者 路林海 武朝军 韩宇峰 龚杰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2-176,190,共6页
[目的]地铁地下车站大跨度预制带肋混凝土叠合板存在板厚、跨度大、自重大的问题,且目前相关研究较少,对此有必要对其力学性能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方法]针对济南地铁8号线某装配式地铁车站叠合顶板,采用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式... [目的]地铁地下车站大跨度预制带肋混凝土叠合板存在板厚、跨度大、自重大的问题,且目前相关研究较少,对此有必要对其力学性能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方法]针对济南地铁8号线某装配式地铁车站叠合顶板,采用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设计了2块叠合板试件和1块整浇板试件进行静力加载试验,对试件的裂缝分布和发展、荷载-跨中挠度曲线等进行了分析。对试验工况进行了数值模拟,在验证有限元模型可行性的前提下对影响叠合板受力性能的关键因素进行了扩展分析。[结果及结论]3块试件在加载过程中的受力状态类似,叠合板试件在加载过程中未出现沿着叠合面滑移的情况,板侧裂缝贯通发展,叠合面黏结性能和试件整体工作性能良好;底板肋板上部钢筋承担了部分受拉钢筋的作用,提高了叠合板的承载能力;设置桁架钢筋对于叠合板的承载力提升效果有限,可根据实际情况降低桁架钢筋的密度或取消桁架钢筋的设置;通过采用空心底板可有效减少叠合板自重且对其受力性能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地下车站 叠合板 受弯性能 数值模拟 室内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桁架混凝土空心叠合板静力性能试验与破坏分析
12
作者 陈旭东 马芹永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0-487,共8页
结合现浇空心板与预制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的优点,提出内置空心薄壁箱的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进行5块钢筋桁架混凝土空心叠合板、1块钢筋桁架混凝土现浇空心板在单调荷载作用下的静力足尺模型受弯性能试验.分析板的破坏形态、受弯承... 结合现浇空心板与预制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的优点,提出内置空心薄壁箱的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进行5块钢筋桁架混凝土空心叠合板、1块钢筋桁架混凝土现浇空心板在单调荷载作用下的静力足尺模型受弯性能试验.分析板的破坏形态、受弯承载力、截面整体工作性能、裂缝分布、钢筋应变、混凝土应变等.结果表明:空心叠合板在正常使用状态下,未出现沿叠合面开展的水平裂缝,预制层与现浇层协调工作性能良好;破坏过程符合适筋破坏的破坏特征;板底出现多条均匀分布的裂缝,整体变形性能较好;空心叠合板在开裂后仍有充分的承载力安全储备;极限承载力的试验值和理论值基本一致,误差均小于6.0%,满足规范规定;同一尺寸规格的预制空心叠合板与现浇空心板的整体受力性能较接近,均可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叠合板 钢筋桁架 静力试验 受弯性能 破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免支撑底板挠度控制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隆郅 王晓锋 +1 位作者 赵广军 祝磊 《施工技术(中英文)》 2025年第4期132-136,共5页
为探讨免施工阶段支撑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挠度的影响因素,根据相关设计方法并结合有限元分析,通过调整叠合层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模拟施工活荷载卸载后,现浇叠合层混凝土刚度变化对预制底板弹性阶段挠度恢复的影响。并根据模拟结果提出叠... 为探讨免施工阶段支撑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挠度的影响因素,根据相关设计方法并结合有限元分析,通过调整叠合层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模拟施工活荷载卸载后,现浇叠合层混凝土刚度变化对预制底板弹性阶段挠度恢复的影响。并根据模拟结果提出叠合板静载试验挠度测量的建议,根据参数计算分析得出施工阶段挠度验算中活荷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预应力 叠合板 挠度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桁架叠合板施工阶段参数分析
14
作者 张俊豪 贺君 +2 位作者 谭超 奉思东 王梓桐 《中外公路》 2025年第1期235-243,共9页
为明确钢筋桁架叠合板在吊装和后浇层浇筑等施工关键阶段的受力性能,该文以格鲁吉亚E60高速公路上某主跨60 m组合梁桥为研究对象,采用ABAQUS建立有限元模型开展施工过程模拟,分析预制底板材料、吊点数量、板厚和钢筋桁架榀数等参数对混... 为明确钢筋桁架叠合板在吊装和后浇层浇筑等施工关键阶段的受力性能,该文以格鲁吉亚E60高速公路上某主跨60 m组合梁桥为研究对象,采用ABAQUS建立有限元模型开展施工过程模拟,分析预制底板材料、吊点数量、板厚和钢筋桁架榀数等参数对混凝土主应力和跨中挠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制底板使用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材料时,未出现塑性损伤,且能有效提高预制底板刚度;普通混凝土(NC)预制底板宜采用6个及以上吊点进行吊装,而UHPC预制底板则只需使用4个吊点;增加预制底板厚度会增加吊装阶段混凝土最大主应力,但对后浇层浇筑阶段的混凝土最大主应力几乎没有影响;增加预制底板中钢筋桁架榀数可降低吊装阶段中的混凝土最大主应力,后浇层浇筑阶段中混凝土最大主应力及跨中挠度随钢筋桁架榀数的增加而减小。该研究结果可为钢筋桁架叠合板的吊装和后浇层浇筑提供参考,并为UHPC-NC叠合板的实际应用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钢筋桁架叠合板 脱模吊装 后浇层浇筑:超高性能混凝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挖隧道免支架施工的叠合板结构体系及创新应用
15
作者 王文渊 姜弘 缪仑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3-622,共10页
为解决传统明挖现浇隧道建设效率低、劳动力成本高,以及装配整体式结构在应用中未考虑简化模板支撑体系,导致施工过程中满堂支架布设造成施工功效较低、施工环境较差等问题,开展对新型结构体系及施工工艺的研究。基于“无支撑叠合板”... 为解决传统明挖现浇隧道建设效率低、劳动力成本高,以及装配整体式结构在应用中未考虑简化模板支撑体系,导致施工过程中满堂支架布设造成施工功效较低、施工环境较差等问题,开展对新型结构体系及施工工艺的研究。基于“无支撑叠合板”的理念,选取典型明挖车行隧道断面,提出一种新型装配整体式结构。该结构由预制底板钢筋笼、钢筋桁架型预制墙板及顶板等现场拼装并后浇混凝土而成,采用一种可循环利用的角部连接构件,使底板、侧墙、顶板在施工阶段互为支座,将预制板及贴壁式围护作为现场浇筑的模板,实现不设支架、无需模板的施工新模式。对施工和使用阶段的结构受力转换模式进行分析,将顶板和侧墙在施工阶段简化为简支梁,使用阶段简化为二维框架结构。通过无支撑叠合板2阶段受力验算及连接节点的承载性能分析,论证该结构方案的可行性。经技术经济分析,该结构方案与常规明挖现浇法隧道相比,可有效提升施工效率、降低人工成本;与采用满堂支架的装配整体式明挖隧道相比,施工功效更高、施工环境更好;与全预制装配式结构相比,更易于施工、造价更低、更适应软土地区的基坑支护要求,具有较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整体式结构 明挖隧道 无支撑叠合板 钢筋桁架 混凝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配式钢梁-EPP组合楼盖平面内变形与刚性性能研究
16
作者 苏群山 周超锋 王庆伟 《建筑施工》 2025年第2期188-191,共4页
提出了一种装配式钢梁-预应力空心板(EPP板)降板连接组合楼盖,在单调水平荷载下对其顺板向、横板向的平面内变形进行研究,并引入指标λASCE对其刚性性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水平加载初期,近载轴、远载轴变形较小且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 提出了一种装配式钢梁-预应力空心板(EPP板)降板连接组合楼盖,在单调水平荷载下对其顺板向、横板向的平面内变形进行研究,并引入指标λASCE对其刚性性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水平加载初期,近载轴、远载轴变形较小且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说明楼盖具有良好的整体协同变形能力;继续加载至位移角1/50,远载轴变形发生突变,最大相对变形分别达到0.010、0.178 mm,楼板局部破坏;评估指标λASCE远小于0.5,说明结构设计中该组合楼盖可认定为刚性楼盖。研究成果可为装配式组合楼盖的工程设计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钢结构 预应力空心板 组合楼盖 变形性能 刚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复合顶板巷道围岩支护技术研究与实践
17
作者 刘彦辰 万福志 刘豹 《煤矿现代化》 2025年第4期114-117,123,共5页
针对东滩煤矿复合顶板巷道掘进过程中顶板下沉严重、加固支护不佳的问题,通过现场监测、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复合顶板巷道的变形破坏特性及支护原理,并对巷道原支护方案中锚索间排距“2400 mm×2400 mm、2-2”布... 针对东滩煤矿复合顶板巷道掘进过程中顶板下沉严重、加固支护不佳的问题,通过现场监测、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复合顶板巷道的变形破坏特性及支护原理,并对巷道原支护方案中锚索间排距“2400 mm×2400 mm、2-2”布置调整为“1600 mm×1600 mm、2-3-2”布置,并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支护参数的可行性。通过现场实测,巷道顶板下沉量及锚索受力分别控制在56 mm、260 kN以内,有效控制了巷道顶板的变形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顶板 变形破坏特征 支护参数 有效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复合顶板回采巷道围岩控制技术研究
18
作者 张志永 鲁学恭 《煤矿现代化》 2025年第3期29-33,共5页
在我国煤层开采的过程中,复合顶板煤层较为常见。随着煤矿开采进程的推进,浅部资源日益枯竭,开采活动向深部发展,深部“三高一扰动”条件下,复合顶板的维护更加困难,经常出现离层、顶板下沉量大,甚至发生冒顶事故。基于此,本文以5723工... 在我国煤层开采的过程中,复合顶板煤层较为常见。随着煤矿开采进程的推进,浅部资源日益枯竭,开采活动向深部发展,深部“三高一扰动”条件下,复合顶板的维护更加困难,经常出现离层、顶板下沉量大,甚至发生冒顶事故。基于此,本文以5723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应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锚杆锚索参数对复合顶板岩层的控制效果,并改进工作面原始支护方案,经现场实践验证,巷道围岩变形情况满足煤矿相关作业规程的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深部 复合顶板 数值模拟 围岩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混组合梁桥桥面板等效简支板计算方法研究
19
作者 李志忠 乔文庭 +1 位作者 高沅沅 何甘霖 《公路工程》 2025年第1期61-71,共11页
为研究车辆荷载作用下组合梁桥桥面板简化计算方法,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组合梁桥4种横截面布置方式的横向受力模型进行了参数分析,探究各因素对组合梁桥桥面板正弯矩和负弯矩等效换算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跨径、混凝土板厚对组合梁桥面... 为研究车辆荷载作用下组合梁桥桥面板简化计算方法,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组合梁桥4种横截面布置方式的横向受力模型进行了参数分析,探究各因素对组合梁桥桥面板正弯矩和负弯矩等效换算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跨径、混凝土板厚对组合梁桥面板正弯矩和负弯矩等效换算系数的影响较小,而是否采用变厚板、是否采用横向加劲肋、钢梁高度、加劲肋尺寸对换算系数都有一定的影响;采用横向加劲肋、降低钢梁高度和增大横向加劲肋尺寸都能有效提高组合梁钢梁的抗扭刚度。当钢梁的抗扭刚度增大时,会减小桥面板的最大正弯矩,但对支点最大负弯矩的影响则较为复杂;基于跨中和支点弯矩值的分析提出组合梁桥桥面板等效简支板的计算方法,其中组合梁桥桥面板跨中弯矩为等跨度简支板跨中弯矩的0.68倍,组合梁桥钢梁支点处弯矩为等跨度简支板跨中弯矩的-0.53倍,通过该等效计算方法可以将组合梁桥面板等效至等跨度简支板。研究成果可为组合梁桥桥面板的疲劳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梁桥 桥面板 简支板 等效计算方法 疲劳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连接高强钢筋带肋叠合板受弯性能试验研究
20
作者 张梓欣 戎贤 黄会明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84-90,共7页
为了提高拼接叠合板的施工效率和受弯性能,本文提出板与板之间采用角钢或钢板间断连接2种拼缝连接方式,开展2种钢连接高强钢筋带肋叠合板试件三等分点静力加载对比试验,研究新型钢连接带肋叠合板的整体受弯性能,分析带肋叠合板试件的破... 为了提高拼接叠合板的施工效率和受弯性能,本文提出板与板之间采用角钢或钢板间断连接2种拼缝连接方式,开展2种钢连接高强钢筋带肋叠合板试件三等分点静力加载对比试验,研究新型钢连接带肋叠合板的整体受弯性能,分析带肋叠合板试件的破坏特征、荷载-挠度曲线、混凝土应变、钢筋应变。研究结果表明:钢连接高强钢筋带肋叠合板的底板采用超高性能混凝土可以有效延缓裂缝开展;钢连接高强钢筋带肋叠合板在对称荷载作用下,符合平截面假定;钢连接高强钢筋带肋叠合板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超高性能混凝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提高叠合板的抗弯刚度和极限承载能力,角钢和钢板连接件起到有效连接作用。此外,提出钢连接高强钢筋带肋叠合板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模型并推导出受弯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其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说明计算公式的可靠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肋叠合板 钢连接 高强钢筋 静力试验 受弯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