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离散元的钢渣透水沥青混合料疲劳损伤数值仿真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振辉 陈雪琴 +2 位作者 董侨 姚波 范进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8-104,共7页
采用钢渣替换透水沥青混合料中部分玄武岩粗集料,开展室内疲劳试验及数值仿真,研究钢渣透水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性能.基于CT扫描获取图像,通过阈值分割将混合料中钢渣、玄武岩、沥青砂浆和孔隙进行区分,导入颗粒流程序(PFC),建立颗粒直径为... 采用钢渣替换透水沥青混合料中部分玄武岩粗集料,开展室内疲劳试验及数值仿真,研究钢渣透水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性能.基于CT扫描获取图像,通过阈值分割将混合料中钢渣、玄武岩、沥青砂浆和孔隙进行区分,导入颗粒流程序(PFC),建立颗粒直径为0.4 mm的钢渣透水沥青混合料离散元模型,基于宏观和细观力学参数转换及虚拟强度试验进一步校正细观力学参数,开展虚拟疲劳损伤数值模拟,得到重复荷载作用下试件微裂纹扩展路径及疲劳寿命.结果表明:虚拟强度试验能够较好地模拟钢渣透水沥青混合料试件荷载与位移关系曲线,试件裂纹扩展路径符合实际断裂情况,裂纹的分布主要沿着模型内部孔隙处扩展;虚拟疲劳损伤模型能够较好地描绘平行黏结模型的黏结直径随荷载作用次数的增加而减小、随着平行黏结接触颗粒间的拉应力增大而加速减小的趋势,虚拟疲劳损伤模型计算结果和室内疲劳损伤试验结果较为接近,误差不到10%,可有效预测高应力比下钢渣透水沥青混合料的疲劳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渣 透水沥青混合料 疲劳损伤 离散元方法 裂纹扩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渣/煤矸石粉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赵涛 袁化强 +2 位作者 王欣宇 李博文 惠迎新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89-297,共9页
为了给钢渣粉和煤矸石粉在沥青混合料中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通过高温车辙、浸水马歇尔、冻融劈裂、低温弯曲等试验分别研究了不同掺量(0%、25%、50%、75%、100%)的钢渣粉和煤矸石粉对SMA-13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并结合SEM和XR... 为了给钢渣粉和煤矸石粉在沥青混合料中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通过高温车辙、浸水马歇尔、冻融劈裂、低温弯曲等试验分别研究了不同掺量(0%、25%、50%、75%、100%)的钢渣粉和煤矸石粉对SMA-13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并结合SEM和XRD揭示了强度形成机制。结果表明,沥青混合料的物理力学指标(空隙率、稳定度、流值)均随着钢渣粉和煤矸石粉掺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钢渣粉与煤矸石粉掺量的增加,SMA-13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先提升后略有下降,当掺量为75%时,高温稳定性最佳,动稳定度提高25.7个百分点;提高混合料中煤矸石粉或钢渣粉掺量,SMA-13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能逐步提高,但低温抗裂性略有下降,100%掺量沥青混合料的残留稳定度和残留强度比分别提高约4.5个百分点和5.5个百分点,而最大破坏应变由2861με降低为2721με,但仍能满足现行规范中破坏应变≥2000με的要求。微观表征证实,钢渣/煤矸石粉对混合料性能的改善作用源于其独特的微观形貌、活性化学成分及优化的矿物组成,这些因素共同促进了沥青-集料界面的粘结性能与整体力学强度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合料 钢渣粉 煤矸石粉 高温稳定性 水稳定性 低温抗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渣热阻沥青路面的抗车辙性能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争奇 张璟业 +2 位作者 郑文章 徐玉峰 谈俊卿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5,共8页
为了研究钢渣替代天然集料对沥青混合料高温抗车辙性能的影响,首先,用钢渣等体积替代玄武岩粗集料制备了不同钢渣掺量沥青混合料,对其热物性参数进行了测试,并通过室内等效热辐射试验对钢渣沥青混合料降温效果进行评价;其次,采用数值模... 为了研究钢渣替代天然集料对沥青混合料高温抗车辙性能的影响,首先,用钢渣等体积替代玄武岩粗集料制备了不同钢渣掺量沥青混合料,对其热物性参数进行了测试,并通过室内等效热辐射试验对钢渣沥青混合料降温效果进行评价;其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不同钢渣掺量沥青路面面层对温度场分布的影响,并利用单轴静载蠕变试验获取沥青混合料蠕变参数,建立基于上述温度场的车辙分析模型,对钢渣沥青路面的抗车辙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钢渣的掺入使沥青混合料的导热系数降低,比热容增大,变化幅度最大可以达到40%以上;随着钢渣掺量增大,路表温度小幅度上升,而中下面层温度逐渐降低,其中4 cm深度处降温效果最为明显;当钢渣掺量为100%时,温度相较于纯玄武岩沥青路面降低了3.4℃,而75%掺量沥青混合料钢渣的车辙变形量最小,相较于玄武岩沥青混合料下降幅度达到43%,可有效提高路面抗车辙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钢渣沥青混合料 热阻性能 抗车辙 有限元分析 热物性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钢渣-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及机理 被引量:2
4
作者 高颖 陈萌 王长龙 《材料导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0-156,共7页
采用甲基硅酸钠溶液、二氧化硅胶体溶液、聚丙烯酸酯乳液对钢渣进行浸泡改性处理,通过性能测试、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声发射等测试方法研究了改性钢渣的物理、力学性能,改性钢渣-沥青混合料的性能,钢渣的改性机理和改性钢渣-沥青混合... 采用甲基硅酸钠溶液、二氧化硅胶体溶液、聚丙烯酸酯乳液对钢渣进行浸泡改性处理,通过性能测试、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声发射等测试方法研究了改性钢渣的物理、力学性能,改性钢渣-沥青混合料的性能,钢渣的改性机理和改性钢渣-沥青混合料的抗裂机理。结果表明,4.75~19 mm钢渣经1%~4%浓度溶剂改性后,物理性能得到明显改善;经3%浓度溶剂改性后的钢渣制备的改性钢渣-沥青混合料的体积稳定性较未改性钢渣-沥青混合料(RSAM)提高了27.92%~39.09%;改性钢渣表面包裹着不同状态的不溶于水的改性保护层,经二氧化硅改性后的钢渣(SMS)表面呈现出致密的层状结构且保持表面粗糙,改性效果最优;二氧化硅改性钢渣-沥青混合料(SMSAM)的裂纹宽度减小,主裂纹出现的时间较晚,SMS对SMSAM的断裂破坏起到了一定的减缓作用,提高了混合料的抗开裂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钢渣 改性钢渣-沥青混合料 性能 改性机理 抗开裂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化钢渣集料特性和其沥青混合料性能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博皓 王耀正 +3 位作者 任晓健 孙佳 庄维 罗桑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0期13145-13152,共8页
为推动钢渣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缓解钢渣堆放造成的土地占用与环境污染问题,对钢渣陈化过程中的理化特征及钢渣沥青混合料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粒度粒形、X射线荧光光谱试验探究钢渣陈化前后的形貌特征和矿物组成。随后,利用未处理钢渣... 为推动钢渣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缓解钢渣堆放造成的土地占用与环境污染问题,对钢渣陈化过程中的理化特征及钢渣沥青混合料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粒度粒形、X射线荧光光谱试验探究钢渣陈化前后的形貌特征和矿物组成。随后,利用未处理钢渣、陈化钢渣和玄武岩制备了沥青混合料,对比评价了3种沥青混合料的体积膨胀性、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能。此外,通过灰色关联法分析了集料特性与混合料性能的关联性。结果表明,钢渣的高粗糙度、高棱角性使其成为玄武岩等天然集料的理想替代品。然而,未陈化钢渣体积稳定性差,遇水易膨胀,导致无法满足路面使用要求。值得注意的是,CaO和Fe 2 O 3含量是影响钢渣体积稳定性的重要因素,而陈化处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这些负面影响,从而改善钢渣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综合各项分析,陈化钢渣沥青混合料具有较好综合路用性能,钢渣的二次利用对于实现道路基础设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化钢渣 理化特性 钢渣沥青混合料 灰色关联分析 路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随机集料的钢渣沥青混合料微波加热和冷却过程温度模拟 被引量:3
6
作者 陈雪琴 万保才 +2 位作者 王宇豪 董侨 姚辉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6-477,共12页
为研究钢渣透水沥青混合料在微波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的温度分布以及不同材料之间的传热机理,采用钢渣集料部分替换玄武岩粗集料(4.75~9.50 mm、9.50~13.20 mm),基于三维随机集料构建沥青混合料试件的细观模型,分别模拟了普通玄武岩集料试... 为研究钢渣透水沥青混合料在微波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的温度分布以及不同材料之间的传热机理,采用钢渣集料部分替换玄武岩粗集料(4.75~9.50 mm、9.50~13.20 mm),基于三维随机集料构建沥青混合料试件的细观模型,分别模拟了普通玄武岩集料试件(PAC-B)、普通钢渣粗集料试件(PAC-US)及改性钢渣粗集料试件(PAC-MS)3种沥青混合料在连续微波加热和冷却过程的温度分布,并将数值模拟结果与室内试验相互验证。结果表明:无论是加热过程还是冷却过程,沥青砂浆的表面温度分布区域与集料表面温度分布区域均一致,且集料表面的最高温度要大于沥青砂浆的表面最高温度,说明集料吸波能力强于沥青砂浆。在冷却过程中,集料向沥青砂浆传导热量,二者之间温差不断减小。对于同一种试件,集料(2.36~4.75 mm、4.75~9.50 mm、9.50~13.20 mm)粒径在4.75~9.50 mm范围内的体积平均温度最高。加热和冷却过程中,2种钢渣集料试件PAC-US、PAC-MS温度均高于PAC-B。将非均质数值模拟结果与室内试验结果对比,二者吻合度较好,用非均质模型模拟微波加热与冷却过程温度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渣 三维随机集料 沥青混合料 微波加热 冷却 温度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钢渣沥青混合料体积膨胀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溪唯 胡力群 +1 位作者 成岩 王培恩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6901-6906,共6页
钢渣作为中国存量较大的工业固体废弃物,目前对其利用率仅为30%,限制钢渣大规模资源化利用的主要原因在于钢渣所含的非稳定性物质在富水条件下易发生水化反应,造成钢渣体积膨胀。通过采用直线位移传感器(linear variable displacement t... 钢渣作为中国存量较大的工业固体废弃物,目前对其利用率仅为30%,限制钢渣大规模资源化利用的主要原因在于钢渣所含的非稳定性物质在富水条件下易发生水化反应,造成钢渣体积膨胀。通过采用直线位移传感器(linear variable displacement transducer, LVDT)测试法对掺钢渣沥青混合料小梁试件膨胀率进行测定,探究钢渣掺配比例、混合料油石比以及掺入钢渣粒径对混合料膨胀率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料中钢渣掺入不超过50%,混合料实际油石比在最佳油石比基础上提高1.5%,且使用大粒径钢渣,能更有效控制混合料膨胀率。此外,钢渣中的活性物质不断进行水化反应,将导致局部膨胀和集料剥落等损害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面材料 体积膨胀性 钢渣 沥青混合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渣磨细粉对沥青胶浆及混合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徐新强 韩方元 +2 位作者 陈维斌 徐腾飞 崔宇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53-1161,共9页
为探究钢渣磨细粉(SSFP)对沥青胶浆及其混合料性能的影响,使用粒径小于5 mm的钢渣制备SSFP。以石灰岩矿粉(LP)作为对照,对不同粉胶比(F/A)下SSFP沥青胶浆的性能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探究了SSFP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LP... 为探究钢渣磨细粉(SSFP)对沥青胶浆及其混合料性能的影响,使用粒径小于5 mm的钢渣制备SSFP。以石灰岩矿粉(LP)作为对照,对不同粉胶比(F/A)下SSFP沥青胶浆的性能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探究了SSFP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LP,SSFP对沥青胶浆及混合料的高、低温及疲劳性能均有所提升,其中低温性能提升幅度最大,SSFP沥青胶浆的蠕变劲度模量提升了190.57%,SSFP沥青混合料的低温弯曲破坏应变提升了9.93%;增大F/A可提升沥青胶浆的高温性能,但会损伤其疲劳性能和低温性能;SSFP应用于沥青混合料中具备较强的可行性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渣磨细粉 沥青胶浆 沥青混合料 粉胶比 双因素方差分析 临界破坏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渣骨料多孔结构对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的影响机制 被引量:3
9
作者 曾辉 沈泽涵 +4 位作者 郅晓 黄毅 李婷玉 陈宇亮 肖源杰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2-93,共12页
钢渣骨料的多孔结构对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影响的宏细观机制尚不掌握,不利于钢渣骨料沥青路面长期性能的有效保持。针对此不足,基于室内低温弯曲试验,构建了可表征钢渣骨料多孔结构的沥青混合料小梁试样精细化离散元模型,进而开展了... 钢渣骨料的多孔结构对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影响的宏细观机制尚不掌握,不利于钢渣骨料沥青路面长期性能的有效保持。针对此不足,基于室内低温弯曲试验,构建了可表征钢渣骨料多孔结构的沥青混合料小梁试样精细化离散元模型,进而开展了不同的钢渣孔隙率和开口孔隙沥青填充度下的虚拟低温弯曲试验,量化分析了钢渣多孔结构对试样整体强度和细观断裂性能的影响规律及机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多孔钢渣骨料仅可替代粒径大于2.36 mm的粗骨料,控制钢渣加热温度并延长湿拌时间可确保沥青胶浆充分填充钢渣骨料表面孔隙;离散元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钢渣骨料表面开口孔隙附近出现应力集中,裂缝贯通钢渣开口孔隙;钢渣骨料表面孔隙率越高,则峰值应力越低,裂缝越易从开口孔隙处发育;峰值应力随钢渣骨料表面开口孔隙沥青胶浆填充度的降低而显著降低;钢渣骨料表面孔隙对沥青胶浆的吸收作用会显著影响裂缝萌生路径及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裂缝易在钢渣孔洞附近萌生,且开口孔隙无沥青填充时此裂缝扩展特征更明显;钢渣骨料表面孔隙可增强沥青-钢渣界面的黏结性能,但开口孔隙过大会导致应力集中且易萌生裂缝。在实际工程中建议控制大孔隙钢渣骨料含量,并确保沥青砂浆充分填充钢渣骨料表面孔隙,以提高其低温抗裂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渣 多孔结构 沥青混合料 低温开裂 细观损伤 离散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渣集料-沥青界面的水稳定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彩利 李松 +3 位作者 王犇 王亦飞 李天豪 孟庆营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9-107,152,共10页
为研究水长期作用对钢渣集料-沥青界面行为特性影响及相关机理,采用原子力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以及浸水马歇尔试验、车辙试验等从宏、微观角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水长期侵蚀改变了钢渣表面化学特性,使得钢渣表面粗糙度... 为研究水长期作用对钢渣集料-沥青界面行为特性影响及相关机理,采用原子力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以及浸水马歇尔试验、车辙试验等从宏、微观角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水长期侵蚀改变了钢渣表面化学特性,使得钢渣表面粗糙度、表面积及黏附力增大;相比石灰岩沥青混合料,钢渣沥青混合料的残留稳定度和动稳定度具有可成长性,但热闷钢渣和冷弃陈渣膨胀性不同,冷弃陈渣沥青混合料膨胀量大于热闷钢渣沥青混合料,在应用过程中应注意区别对待;冷弃陈渣集料中f-CaO消解速度慢,造成试件后期体积膨胀过大,加剧了试件表面微裂缝产生,致使冷弃陈渣沥青混合料冻融劈裂强度后期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水时间 粗糙度 黏附力 钢渣沥青混合料 路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渣沥青混凝土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89
11
作者 李超 陈宗武 +2 位作者 谢君 吴少鹏 肖月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6-95,122,共11页
钢渣常被当成工业废弃物处置,但其碱性强、棱角丰富,兼具有优异的力学特性,可以改善沥青混凝土的抗水损害、抗高温变形以及耐磨和抗滑等性能,被认为是可替代天然矿质集料的理想筑路材料。近年来道路建设对集料用量的高需求与天然集料短... 钢渣常被当成工业废弃物处置,但其碱性强、棱角丰富,兼具有优异的力学特性,可以改善沥青混凝土的抗水损害、抗高温变形以及耐磨和抗滑等性能,被认为是可替代天然矿质集料的理想筑路材料。近年来道路建设对集料用量的高需求与天然集料短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钢渣沥青混凝土技术因而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概述了钢渣的材料特性以及钢渣沥青混凝土的设计与性能,介绍了钢渣沥青混凝土的实际应用情况,研究了钢渣沥青混凝土长期应用后的路面性能变化,最后对钢渣沥青混凝土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渣 沥青混凝土 路用性能 工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路面钢渣沥青混合料抗滑性能衰减试验研究 被引量:21
12
作者 申爱琴 刘波 +2 位作者 郭寅川 于澎 喻沐阳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84-291,共8页
利用室内加速磨耗仪模拟了隧道钢渣沥青路面的抗滑性能衰减过程,研究了钢渣沥青混合料(SSAM)在不同钢渣掺量、不同荷载和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抗滑性能衰减规律,并且结合扫描电镜(SEM)及压汞(MIP)试验,分析了SSAM抗滑性能衰减过程及机理.结... 利用室内加速磨耗仪模拟了隧道钢渣沥青路面的抗滑性能衰减过程,研究了钢渣沥青混合料(SSAM)在不同钢渣掺量、不同荷载和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抗滑性能衰减规律,并且结合扫描电镜(SEM)及压汞(MIP)试验,分析了SSAM抗滑性能衰减过程及机理.结果表明:钢渣的掺入从衰减终值、损失率和衰减速率3个方面提高了沥青混合料的抗滑性能;SSAM抗滑性能随钢渣掺量的增加呈现先升后降趋势,在50%钢渣掺量处出现拐点;荷载对SSAM抗滑性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衰减过程的第2阶段至第5阶段,温度对SSAM抗滑性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第1阶段;钢渣集料表面纹理丰富,孔结构和孔级配更合理,从而改善了SSAM沥青膜的黏结性,提高了SSAM抗滑性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隧道路面 钢渣沥青混合料 抗滑性能 衰减规律 衰减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渣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及改善机理 被引量:33
13
作者 申爱琴 喻沐阳 +2 位作者 郭寅川 崔涛 刘波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27-334,共8页
采用钢渣替代部分粗集料,制备了4种钢渣掺量的沥青混合料,并对其进行不同应变水平下的四点弯曲疲劳试验,分析钢渣掺量和应变水平对混合料疲劳性能的影响,以揭示疲劳性能改善机理.结果表明:随着钢渣掺量的增加,沥青混合料疲劳寿命呈先增... 采用钢渣替代部分粗集料,制备了4种钢渣掺量的沥青混合料,并对其进行不同应变水平下的四点弯曲疲劳试验,分析钢渣掺量和应变水平对混合料疲劳性能的影响,以揭示疲劳性能改善机理.结果表明:随着钢渣掺量的增加,沥青混合料疲劳寿命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峰值出现在钢渣掺量为30%(质量分数)时;钢渣沥青混合料初始劲度模量和疲劳寿命均随着应变水平的增大而降低;疲劳损伤演化过程可分为失稳、平衡、失效3个发展阶段,疲劳失效劲度模量衰减比S_r/S_(50)小于50%,并随着应变水平的增大而逐渐减小;疲劳裂纹扩展主要发生在矿料-沥青界面处,且受应变水平影响较大;钢渣的化学性质和表面构造在改善界面相结构方面起到了交互黏附和嵌入锚固作用,用钢渣作为粗集料可显著提升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渣沥青混合料 疲劳性能 改善机理 钢渣掺量 界面相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渣开级配透水沥青混合料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7
14
作者 李灿华 向晓东 周溪滢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8-171,共4页
以钢渣作为粗集料,石灰岩为细集料,采用SBS改性沥青配制开级配钢渣透水沥青混合料(OGFC-16).在最佳油石比下,该混合料的析漏值、肯塔堡飞散损失量均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其马歇尔稳定度为8.6kN,动稳定度为3 316,劈裂强度比为83.5%,渗水系数... 以钢渣作为粗集料,石灰岩为细集料,采用SBS改性沥青配制开级配钢渣透水沥青混合料(OGFC-16).在最佳油石比下,该混合料的析漏值、肯塔堡飞散损失量均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其马歇尔稳定度为8.6kN,动稳定度为3 316,劈裂强度比为83.5%,渗水系数为41.2,车辙摩擦系数(摆式)为70.7,可以保证道路长年使用的行车安全性,节约大量的道路养护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渣 开级配磨耗层(OGFC) 沥青混合料(A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靶决策理论的钢渣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评价 被引量:22
15
作者 申爱琴 陈祥 +1 位作者 郭寅川 李鹏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45-1252,共8页
为研究钢渣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通过采用钢渣替代部分天然粗集料的方式制备钢渣沥青混合料,对钢渣沥青混合料的高温、低温以及水稳定性能进行研究,并基于室内加速磨耗试验,系统分析钢渣沥青混合料的长期抗滑性能。结果表明,钢渣替代部... 为研究钢渣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通过采用钢渣替代部分天然粗集料的方式制备钢渣沥青混合料,对钢渣沥青混合料的高温、低温以及水稳定性能进行研究,并基于室内加速磨耗试验,系统分析钢渣沥青混合料的长期抗滑性能。结果表明,钢渣替代部分辉绿岩粗集料可显著改善沥青混合料的各项路用性能;钢渣掺量为50%时,钢渣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达到最优;经低温弯曲试验表明,钢渣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性能明显优于普通辉绿岩沥青混合料;且钢渣的掺入可显著提升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与长期抗滑性能;基于灰靶决策模型,最终确定钢渣沥青混合料中钢渣的最优掺量为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渣沥青混合料 路用性能 灰靶决策 最优掺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渣OGFC-13型排水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向晓东 周溪滢 +2 位作者 李灿华 华洲连 焦立新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6期424-427,共4页
以钢渣为粗集料、石灰岩为细集料、矿粉为填料、SBS改性沥青为结合料配制OGFC-13型开级配钢渣排水沥青混合料,其配合比为m((13.2~19)mm钢渣)∶m((9.5~13.2)mm钢渣)∶m((4.75~9.5)mm钢渣)∶m((0~4.75)mm石灰岩)∶m(矿粉... 以钢渣为粗集料、石灰岩为细集料、矿粉为填料、SBS改性沥青为结合料配制OGFC-13型开级配钢渣排水沥青混合料,其配合比为m((13.2~19)mm钢渣)∶m((9.5~13.2)mm钢渣)∶m((4.75~9.5)mm钢渣)∶m((0~4.75)mm石灰岩)∶m(矿粉)=13∶28∶45∶13∶1,最佳油石比为4.5%,聚脂纤维用量为0.3%。该沥青混合料的钢渣用量高达86%,且不用提高改性沥青和纤维用量,有利于钢渣的综合利用,节约道路建设成本。通过马歇尔稳定度、冻融劈裂强度和车辙试验得出,该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稳定度为9.8kN,劈裂强度比为89.8%,动稳定度为5753次/mm,均优于技术规范要求。该沥青混合料的渗水系数为37.0mL/s,摩擦系数(BPN值)为70.7,表明其渗水能力很强,抗滑性能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合料 钢渣 开级配磨耗层 排水沥青路面 配合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渣AC-10C型改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及性能 被引量:7
17
作者 向晓东 习嘉晨 李灿华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2-146,共5页
以钢渣为粗集料,砂和石屑为细集料,矿粉为填料,SBS(I-D)改性沥青为结合料配制钢渣AC-10C型沥青混合料用于沥青路面层.目标配合比为:w(5~10mm钢渣)∶w(0~5mm石屑)∶w(砂)∶w(矿粉)=61∶24∶10∶5.基于此配合比,调整得到生产... 以钢渣为粗集料,砂和石屑为细集料,矿粉为填料,SBS(I-D)改性沥青为结合料配制钢渣AC-10C型沥青混合料用于沥青路面层.目标配合比为:w(5~10mm钢渣)∶w(0~5mm石屑)∶w(砂)∶w(矿粉)=61∶24∶10∶5.基于此配合比,调整得到生产配合比为:w(6~11mm钢渣)∶w(3~6mm钢渣)∶w(0~3mm钢渣)∶w(矿粉)=50∶16∶30∶4.经马歇尔试验、高温车辙实验、冻融劈裂试验,得知按生产配合比配制的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稳定度为10.98kN,动稳定度为3 071次/mm,冻融劈裂强度比为88.7%;该混合料路面抗滑性能较传统路面好,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渣 沥青混合料 配合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渣沥青混合料微波加热自愈合性能研究 被引量:22
18
作者 向阳开 刘威震 +2 位作者 赵毅 张庆宇 张艳娟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67-677,共11页
为了研究钢渣沥青混合料微波加热自愈合性能,制备了全石型、粗石细钢型、粗钢细石型、全钢型4种沥青混合料,采用热常数分析仪和矢量网络分析仪测试了沥青混合料的热参数和电磁参数,利用热电偶温度传感器和红外测温仪测试了沥青混合料的... 为了研究钢渣沥青混合料微波加热自愈合性能,制备了全石型、粗石细钢型、粗钢细石型、全钢型4种沥青混合料,采用热常数分析仪和矢量网络分析仪测试了沥青混合料的热参数和电磁参数,利用热电偶温度传感器和红外测温仪测试了沥青混合料的温度分布,并对比分析了COMSOL软件数值模拟温度场与试验温度分布;最后,采用三点弯曲破坏试验评价了沥青混合料的自愈合性能。结果表明:4种沥青混合料具有不同的微波吸收性能和传热性能,会对沥青混合料的加热速率产生一定影响;钢渣的掺入大大提高了沥青混合料的微波加热性能,且3种钢渣沥青混合料中粗石细钢型表现出较好的加热均匀性;COMSOL软件能够较好地模拟沥青混合料在微波加热下的温度分布;相比于全石型沥青混合料,粗石细钢型、粗钢细石型、全钢型沥青混合料的自愈合性能分别提高了1.11倍、1.14倍、1.11倍,钢渣的掺入较好地提高了沥青混合料的自愈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钢渣 沥青混合料 微波加热 数值模拟 自愈合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渣沥青混合料超薄磨耗层路用性能及其时变性 被引量:11
19
作者 张争奇 谢菲 +2 位作者 张天天 徐玉峰 谈俊卿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75-482,共8页
结合钢渣特性,采用浸渍法实测钢渣的有效相对密度.采用体积替代法,制备不同钢渣掺量的沥青混合料来替代粗集料.根据超薄磨耗层技术要求,对钢渣沥青混合料磨耗层的路用性能和表面功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钢渣掺... 结合钢渣特性,采用浸渍法实测钢渣的有效相对密度.采用体积替代法,制备不同钢渣掺量的沥青混合料来替代粗集料.根据超薄磨耗层技术要求,对钢渣沥青混合料磨耗层的路用性能和表面功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钢渣掺量的增加,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破坏弯拉应变及劈裂强度比等路用性能指标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且当钢渣掺量为50%时,混合料综合性能最优;钢渣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具有时变性,随着试件放置时间的增加,其高温性能指标略有上升,低温抗裂性能指标和水稳定性指标均有所衰减;钢渣的掺入能够显著提升沥青混合料的抗滑和抗磨耗性能,虽然抗渗性能有所下降,但仍满足JTG E20—2011《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的技术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合料 超薄磨耗层 钢渣 配合比设计 路用性能 表面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渣微粉特性及其用于沥青混合料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孙家瑛 蒋华钦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4期576-579,共4页
首先选用多种分析方法对钢渣微粉的化学成分、相成分和微观形貌等进行分析;然后在沥青混合料中掺加钢渣微粉,研究用钢渣微粉部分或全部替代矿粉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加钢渣微粉明显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和高温稳定性... 首先选用多种分析方法对钢渣微粉的化学成分、相成分和微观形貌等进行分析;然后在沥青混合料中掺加钢渣微粉,研究用钢渣微粉部分或全部替代矿粉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加钢渣微粉明显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和高温稳定性,而对沥青混合料的抗裂性影响不大;钢渣微粉的适宜掺量为沥青混合料总质量的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合料 钢渣微粉 高温稳定性 水稳定性 抗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