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配筋方钢管再生混凝土短柱轴压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1
作者 阿里甫江·夏木西 邵金兰 史露江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9-187,共9页
目的为改善再生混凝土不均匀性产生的不利影响,实现再生粗骨料利用,进行了配筋钢管再生混凝土承载力的计算方法研究。方法基于统一理论思想,充分考虑钢管和钢筋对核心再生混凝土的双重约束作用,对既有核心再生混凝土本构模型中的套箍系... 目的为改善再生混凝土不均匀性产生的不利影响,实现再生粗骨料利用,进行了配筋钢管再生混凝土承载力的计算方法研究。方法基于统一理论思想,充分考虑钢管和钢筋对核心再生混凝土的双重约束作用,对既有核心再生混凝土本构模型中的套箍系数等指标进行修正,得到适合配筋钢管再生混凝土的非线性数值模拟模型,并采用现有试验数据验证模型的可靠性,以修正后的套箍系数为参数对不同钢管壁厚、纵筋直径和混凝土强度等级正交得到的90根模型试件进行参数化分析。结果随着混凝土强度和钢管壁厚的增加,组合抗压强度对应的荷载值和峰值荷载后的塑性变形能力均呈现增加趋势,而纵筋直径的增加对此影响不大。基于此,以现有T/CECS625-2019规程中钢管再生混凝土短柱承载力公式为参考,提出基于统一理论思想的R-RACFST(reinforced and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e)短柱承载力计算公式。为验证该计算公式的可靠性,对100组既有试验和模型试件的试验值和公式计算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直接采用CECS408-2015中的配筋钢管混凝土公式得到的试验值与计算值之比的平均值为0.95,标准偏差为0.05,采用本文推荐的配筋钢管再生混凝土短柱承载力公式试验值与计算值之比的平均值为1.11,标准偏差为0.06。结论本文提出的配筋钢管再生混凝土短柱承载力公式安全可靠,符合工程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筋钢管再生混凝土 套箍系数 承载力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轴受压下钢纤维再生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关系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谢汉梁 梁炯丰 +2 位作者 何春锋 鲁圣鹏 杨文瑞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49,55,共4页
为了研究单轴受压下钢纤维的掺量对再生混凝土的影响,制作了48个100 mm×100 mm×300 mm的棱柱体试件(钢纤维体积掺量分别为0、0.6%、0.9%、1.2%,再生骨料取代率分别为0、25%、50%、100%),分析了钢纤维再生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 为了研究单轴受压下钢纤维的掺量对再生混凝土的影响,制作了48个100 mm×100 mm×300 mm的棱柱体试件(钢纤维体积掺量分别为0、0.6%、0.9%、1.2%,再生骨料取代率分别为0、25%、50%、100%),分析了钢纤维再生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随着钢纤维掺量的增加,钢纤维再生混凝土的峰值应力、峰值应变和弹性模量逐步增加;但是,随着再生骨料取代率的增加钢纤维再生混凝土的峰值应力和弹性模量均会下降,峰值应变增加。同时基础试验数据的分析,提出钢纤维再生混凝土单轴受压下应力-应变曲线关系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纤维再生混凝土 应力-应变曲线 抗压强度 峰值应变 弹性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声发射的钢纤维再生混凝土动态损伤研究
3
作者 魏天宇 刘鑫 +2 位作者 杨大海 任赟昊 叶雨霞 《建筑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36-543,共8页
为进一步探究再生粗骨料在绿色建筑中的可持续应用,本文采用巴西圆盘劈拉试验和声发射技术,研究了动态荷载下钢纤维体积分数(0%、0.5%、1.0%、1.5%)、再生粗骨料取代率(0%、30%、50%、100%)和加载速率(0.02、0.20、2.00 mm/s)对钢纤维... 为进一步探究再生粗骨料在绿色建筑中的可持续应用,本文采用巴西圆盘劈拉试验和声发射技术,研究了动态荷载下钢纤维体积分数(0%、0.5%、1.0%、1.5%)、再生粗骨料取代率(0%、30%、50%、100%)和加载速率(0.02、0.20、2.00 mm/s)对钢纤维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和内部损伤演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再生粗骨料会降低再生混凝土的动态劈拉强度,而掺入1.0%和1.5%钢纤维不仅可以有效改善这种负面影响,还能增强混凝土的韧性和吸能能力;钢纤维再生混凝土动态劈拉强度增幅最大可达17%。此外,利用上升角和平均频率的变化来反映混凝土的动态裂纹形态演变过程,发现剪切裂纹数量占比随加载速率增大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发射 巴西圆盘劈拉试验 损伤演化 力学性能 钢纤维再生混凝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筋钢管再生混凝土中长柱的轴心受压试验
4
作者 吴佳艺 阿里甫江·夏木西 +3 位作者 邵金兰 薄天义 尹喆 阿卜杜萨拉木·艾合太木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4,共14页
为了探究钢管壁厚和纵筋直径组合作用对圆形配筋钢管再生混凝土(R-RACFST)中长柱受力性能的影响机制,进行了3根钢管混凝土、3根钢管再生混凝土和9根R-RACFST中长柱的轴压试验,其中再生骨料替代率为100%。根据试验结果,通过对比分析破坏... 为了探究钢管壁厚和纵筋直径组合作用对圆形配筋钢管再生混凝土(R-RACFST)中长柱受力性能的影响机制,进行了3根钢管混凝土、3根钢管再生混凝土和9根R-RACFST中长柱的轴压试验,其中再生骨料替代率为100%。根据试验结果,通过对比分析破坏模式、荷载位移和荷载应变响应、刚度退化和延性系数等指标,明确了钢管壁厚和纵筋直径的组合机制,修正了稳定承载力计算公式。结果表明:钢管壁厚和纵筋直径的增加对中长柱的破坏形态影响较小,但对稳定承载力和延性性能的提升作用显著;钢管壁厚和纵筋直径的增加对力学性能的改善不成正比,并且两者均较大时,组合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反而呈现下降趋势;修正的R-RACFST稳定承载力计算公式安全可靠,可用于工程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筋钢管再生混凝土 试验研究 钢管壁厚 纵筋 稳定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复荷载下圆钢管型钢再生混凝土组合柱恢复力模型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马辉 刘一 +1 位作者 赵艳丽 白恒宇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0-327,共8页
为建立圆钢管型钢再生混凝土组合柱的恢复力模型,对11根圆钢管型钢再生混凝土组合柱试件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考虑了再生骨料取代率、配钢率及钢管径厚比等不同设计参数的影响,分析了组合柱的地震破坏形态及滞回性能。基于组合... 为建立圆钢管型钢再生混凝土组合柱的恢复力模型,对11根圆钢管型钢再生混凝土组合柱试件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考虑了再生骨料取代率、配钢率及钢管径厚比等不同设计参数的影响,分析了组合柱的地震破坏形态及滞回性能。基于组合柱的力学特征及曲线形状,提出了圆钢管型钢再生混凝土组合柱骨架曲线的三折线参数模型,采用理论推导与数据拟合的方法确定了组合柱骨架曲线的模型参数。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组合柱的滞回规则和卸载规律,构建了组合柱的恢复力模型,计算滞回曲线与试验滞回曲线吻合良好,表明该恢复力模型较好地反映了反复荷载下组合柱的受力特征点及滞回性能,可为此类组合柱的推广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钢再生混凝土 钢管再生混凝土柱 恢复力模型 骨架曲线 滞回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复荷载下圆钢管型钢再生混凝土组合柱耗能能力及延性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马辉 胡杰江 +2 位作者 赵艳丽 刘方达 席嘉诚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5-64,共10页
对11个圆钢管型钢再生混凝土组合柱试件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观察了组合柱的破坏形态及特征,获取了组合柱的滞回曲线、等效粘滞阻尼系数、延性系数及侧向位移角等性能指标,分析了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型钢截面形式、轴压比、型钢配钢... 对11个圆钢管型钢再生混凝土组合柱试件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观察了组合柱的破坏形态及特征,获取了组合柱的滞回曲线、等效粘滞阻尼系数、延性系数及侧向位移角等性能指标,分析了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型钢截面形式、轴压比、型钢配钢率和圆钢管径厚比等参数对组合柱耗能能力及延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反复荷载作用下组合柱呈压弯塑性铰破坏模式;组合柱的荷载-位移滞回曲线饱满呈纺梭形,屈服位移后的等效粘滞阻尼系数在0.30~0.48之间,平均位移延性系数大于3.0,极限侧向位移角介于1/30~1/20之间且均大于规范限值1/50,组合柱表现出良好的耗能能力和延性。此外,组合柱的耗能能力和延性受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影响较大,全再生混凝土较普通混凝土耗能能力下降14.5%;增加钢管壁厚或型钢配钢率有利于提升组合柱的耗能能力和延性,而增大轴压比则对组合柱的延性和变形不利;内置型钢采用箱型截面时,组合柱耗能及延性最优,与工字型钢相比,采用箱型截面型钢的组合柱耗能能力和延性分别提升了23.5%和5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钢管再生混凝土柱 型钢再生混凝土 滞回耗能 位移延性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FRP筋回收轮胎钢纤维混凝土黏结性能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范小春 黄祎晨 +1 位作者 张澳 徐伟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9-397,共9页
对玄武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BFRP)筋在回收轮胎钢纤维(RTSF)混凝土中的黏结性能进行了试验和分析研究.对不同RTSF体积掺量、BFRP筋直径和嵌入长度的试件进行了拉拔试验,研究其对黏结破坏模式、黏结滑移响应和黏结强度的影响,并提出了BFRP... 对玄武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BFRP)筋在回收轮胎钢纤维(RTSF)混凝土中的黏结性能进行了试验和分析研究.对不同RTSF体积掺量、BFRP筋直径和嵌入长度的试件进行了拉拔试验,研究其对黏结破坏模式、黏结滑移响应和黏结强度的影响,并提出了BFRP筋RTSF混凝土的黏结滑移理论模型.结果表明:BFRP筋RTSF混凝土黏结破坏类型包括拔出破坏、劈裂破坏以及拔出且劈裂破坏;BFRP筋直径对黏结破坏模式无显著影响,而RTSF体积掺量、BFRP筋直径和嵌入长度均对黏结强度有较大影响,且RTSF体积掺量与极限黏结强度呈正相关,BFRP筋直径和嵌入长度对其影响与之相反;当RTSF体积掺量从0增大至1.5%时,其极限黏结强度最大可提高约23.87%.与已有模型相比,所提出的黏结滑移理论模型对BFRP筋RTSF混凝土的黏结滑移曲线具有更高的拟合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FRP筋 回收轮胎钢纤维(RTSF)混凝土 拉拔试验 黏结应力-滑移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钢管型钢再生混凝土组合柱滞回性能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马辉 张国恒 +2 位作者 白恒宇 席嘉诚 赵艳丽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8-157,共10页
基于圆钢管型钢再生混凝土组合柱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采用OpenSees软件对该组合柱进行了滞回性能数值分析,获取了组合柱的滞回曲线及抗震性能指标,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了组合柱数值模型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对组合柱的滞回... 基于圆钢管型钢再生混凝土组合柱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采用OpenSees软件对该组合柱进行了滞回性能数值分析,获取了组合柱的滞回曲线及抗震性能指标,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了组合柱数值模型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对组合柱的滞回性能开展了参数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再生骨料取代率从0增大到100%,组合柱的峰值荷载下降了7.78%,延性略有降低;提高再生混凝土强度、型钢强度及圆钢管强度,对于提升组合柱的承载力及刚度是有利的,但却使组合柱的脆性增大;随着轴压比的增大,组合柱的承载力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延性逐渐变差;型钢配钢率从5.54%增至9.99%,组合柱的峰值荷载提高了24.34%,但对于改善组合柱的延性不明显;增大钢管壁厚对组合柱的承载力和延性均是有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再生混凝土 型钢再生混凝土 组合柱 滞回性能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复荷载下方钢管型钢再生混凝土组合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9
作者 马辉 胡杰江 +1 位作者 赖志强 刘方达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161-4174,共14页
为研究方钢管型钢再生混凝土组合柱的抗震性能,通过对9个组合柱试件进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对其地震破坏特征进行分析,并详细探究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型钢配钢率、方钢管宽厚比和轴压比等影响参数对组合柱承载力、延性及耗能能力等抗震性... 为研究方钢管型钢再生混凝土组合柱的抗震性能,通过对9个组合柱试件进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对其地震破坏特征进行分析,并详细探究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型钢配钢率、方钢管宽厚比和轴压比等影响参数对组合柱承载力、延性及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反复水平荷载作用下组合柱呈现典型的压弯塑性铰破坏模式。组合柱的荷载-位移滞回曲线呈饱满“纺梭形”,具有较好的耗能能力。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对组合柱的承载力的影响较小,随着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增加,组合柱的延性和耗能能力逐渐下降,延性和耗能能力最大分别下降7.83%和7.6%,组合柱试件承载力先升高后下降,承载力最大变化幅值为1.98%,影响幅值较小。随着方钢管宽厚比的减小或型钢配钢率的提高,组合柱的承载力和延性均得到提高,宽厚比从100降至33,承载力提高了57.44%,而型钢配钢率从4.2%增长至6.3%,承载力和延性则分别提高了21.45%和20.44%,说明方钢管宽厚比和型钢配钢率对组合柱抗震性能影响较大。另外,增大轴压比对组合柱试件的抗震性能不利,随着轴压比的增大,组合柱的滞回曲线饱满度下降,延性降低,轴压比从0.2提高到0.6,延性降低了11.11%。研究结论可为方钢管型钢再生混凝土组合柱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型钢混凝土 方钢管混凝土柱 低周反复荷载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疲劳加载历史对型钢再生混凝土黏结性能的影响
10
作者 白国良 马金凤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0,共10页
型钢再生混凝土结构既可以实现废弃骨料的再生利用,又具有较高的刚度、承载力及良好的抗震性能,是一种兼顾节能环保与结构性能的新型组合结构。为了研究疲劳加载历史对型钢再生混凝土黏结性能的影响,文章设计了梁式试件,并研制了一种带... 型钢再生混凝土结构既可以实现废弃骨料的再生利用,又具有较高的刚度、承载力及良好的抗震性能,是一种兼顾节能环保与结构性能的新型组合结构。为了研究疲劳加载历史对型钢再生混凝土黏结性能的影响,文章设计了梁式试件,并研制了一种带有球铰的梁式加载装置,先对试件进行了以加载频率和应力水平为关键参数的200万次疲劳加载,而后进行静力加载。试验结果表明:试件最终破坏模式为静力荷载作用下的黏结滑移破坏,证明文章的试件设计和加载方案的有效性。经历疲劳加载后,试件的破坏过程与原静力试验相似;型钢应变和滑移沿锚固长度方向上的分布规律与原静力试验相同,均在荷载上升段呈负指数分布,在荷载下降段呈线性分布;一定范围内,增大应力水平和加载速率,试件剩余承载力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钢再生混凝土 梁式试件 疲劳荷载 黏结性能 剩余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复荷载下型钢再生混凝土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42
11
作者 薛建阳 马辉 刘义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6-46,共11页
为研究型钢再生混凝土柱的破坏形态和抗震性能,对10个不同剪跨比、再生粗骨料取代率、轴压比、体积配箍率的型钢再生混凝土柱进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观察其受力过程及破坏形态,分析不同设计参数对荷载-位移滞回曲线、骨架曲线、承载能力... 为研究型钢再生混凝土柱的破坏形态和抗震性能,对10个不同剪跨比、再生粗骨料取代率、轴压比、体积配箍率的型钢再生混凝土柱进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观察其受力过程及破坏形态,分析不同设计参数对荷载-位移滞回曲线、骨架曲线、承载能力、延性、耗能能力及刚度退化等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型钢再生混凝土柱的主要破坏形态为剪切斜压破坏、弯剪破坏以及弯曲型破坏,破坏形态与剪跨比有关;滞回曲线大多呈梭形且较为饱满,说明型钢再生混凝土柱具有较好的延性及耗能能力;取代率对试件承载力影响不明显,延性及耗能能力随取代率的增加而有所降低;随着轴压比的增大,试件承载力有一定提高,但其衰减加快,且延性及耗能能力降低;增大体积配箍率时,试件承载力增大不明显,但延性及耗能能力显著提高。总体上看,型钢再生混凝土柱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可以通过合理的设计将其应用于抗震结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钢混凝土 再生混凝土柱 粗骨料取代率 低周反复加载试验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后型钢再生混凝土梁的受力性能及承载力计算 被引量:17
12
作者 陈宗平 郑巍 陈宇良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9-58,共10页
为了研究高温后型钢再生混凝土梁的受力性能,以温度、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和剪跨比为变化参数,设计32个试件进行高温后的静力加载试验,观察了高温后试件的外观变化和受力破坏形态,获取其荷载-挠度曲线、截面应变分布和极限承载力等重要参数... 为了研究高温后型钢再生混凝土梁的受力性能,以温度、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和剪跨比为变化参数,设计32个试件进行高温后的静力加载试验,观察了高温后试件的外观变化和受力破坏形态,获取其荷载-挠度曲线、截面应变分布和极限承载力等重要参数,分析了各变化参数对高温后型钢再生混凝土梁力学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其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高温后型钢再生混凝土梁的表面颜色由灰色变暗黄、表面龟裂,受力破坏形态与常温下基本相同;随温度的升高,试件的极限承载力和刚度逐渐降低,延性变差;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变化对试件的承载力和刚度影响不大,但对延性有一定的影响;随着剪跨比的增大,试件的承载力和刚度降低,延性却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钢混凝土 再生混凝土 高温后 受力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管再生混凝土柱-钢筋再生混凝土梁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陈宗平 张向冈 +1 位作者 薛建阳 苏益声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2-31,共10页
为了研究钢管再生混凝土框架的抗震性能,以100%为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制作1榀圆钢管再生混凝土柱-钢筋再生混凝土梁框架试件,进行拟静力试验。观察试件受力的全过程和破坏形态,获取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延性、耗能性能和刚度退化等各项抗... 为了研究钢管再生混凝土框架的抗震性能,以100%为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制作1榀圆钢管再生混凝土柱-钢筋再生混凝土梁框架试件,进行拟静力试验。观察试件受力的全过程和破坏形态,获取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延性、耗能性能和刚度退化等各项抗震性能指标。试验结果表明:框架在设计方法上满足了"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构件"等抗震设计要求;框架滞回曲线对称,呈现出比较饱满的梭形;框架位移延性系数均大于3,变形性能良好;破坏位移转角大于1/38,抗倒塌能力强;破坏时等效黏滞阻尼系数为0.243,耗能充分。钢管再生混凝土柱-钢筋再生混凝土梁框架表现出良好的抗震性能,可以应用于高烈度抗震设防区的高层建筑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钢管再生混凝土柱 钢筋再生混凝土梁 框架 拟静力试验 抗震性能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周反复荷载下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中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9
14
作者 薛建阳 鲍雨泽 +1 位作者 任瑞 王刚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8,共8页
为研究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中节点的破坏特征和抗震性能,进行4榀粗骨料取代率分别为0%、30%、70%、100%的1∶2.5模型试件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观察其破坏形态和受力特点,对框架中节点的荷载-位移滞回曲线、骨架曲线、承载能力、强度退化... 为研究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中节点的破坏特征和抗震性能,进行4榀粗骨料取代率分别为0%、30%、70%、100%的1∶2.5模型试件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观察其破坏形态和受力特点,对框架中节点的荷载-位移滞回曲线、骨架曲线、承载能力、强度退化、刚度退化、层间位移角、延性以及耗能能力等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中节点的典型破坏形态是节点核心区剪切斜压破坏;荷载-位移滞回曲线饱满,位移延性系数介于3.95~4.88;弹塑性极限位移角约为1/19~1/26;破坏时节点的等效黏滞阻尼系数介于0.322~0.335;随着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增加,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中节点的抗剪承载力和耗能能力有所降低,延性减小。但是相对于普通型钢混凝土框架中节点而言抗震性能降低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钢混凝土结构 再生混凝土 框架中节点 低周反复加载试验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于低层农房的装配式轻钢边框-薄墙板组合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2
15
作者 贾穗子 曹万林 +2 位作者 王如伟 刘文超 任乐乐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23-329,共7页
为了满足绿色农房产业化的需求,研发了一种装配式轻钢边框-单排配筋薄墙板组合结构受力体系.进行了轻钢框架及组合结构单元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分析了再生混凝土的填充作用对轻钢框架的影响以及墙板钢筋暗支撑、墙板厚度与轻钢边框截面对... 为了满足绿色农房产业化的需求,研发了一种装配式轻钢边框-单排配筋薄墙板组合结构受力体系.进行了轻钢框架及组合结构单元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分析了再生混凝土的填充作用对轻钢框架的影响以及墙板钢筋暗支撑、墙板厚度与轻钢边框截面对组合结构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空钢管框架相比,钢管内填充再生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薄墙板与轻钢框架组合结构在受力过程中呈现出明显的2道抗震防线.建议采用Park-Ang损伤指数来确定该类装配式组合结构在不同受力阶段的损伤指数,为结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绿色农房 轻钢边框单排配筋薄墙板组合结构 抗震防线 钢筋暗支撑 钢管再生混凝土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薛建阳 王刚 +1 位作者 刘辉 任瑞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29-634,共6页
为了研究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的抗震性能,设计了一榀缩尺比为1:2.5的三层两跨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对其进行了低周反复水平荷载试验,观察了框架的破坏过程和破坏形态,获得了框架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分析了框架的承载能力、刚度、延性、... 为了研究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的抗震性能,设计了一榀缩尺比为1:2.5的三层两跨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对其进行了低周反复水平荷载试验,观察了框架的破坏过程和破坏形态,获得了框架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分析了框架的承载能力、刚度、延性、耗能等抗震性能.结果表明: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破坏属于"强柱弱梁"的破坏机制;框架的荷载-位移滞回曲线呈饱满的梭形,具有较好的耗能能力;破坏时试件的整体最大位移角为1/22,正反向平均位移延性系数为4.3,表现出了较好的变形能力和抗倒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钢再生混凝土 框架 抗震性能 拟静力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材料井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12
17
作者 尹昌平 刘钧 +1 位作者 曾竟成 曾建祥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3-45,23,共4页
本文介绍了复合材料井盖的现状 ,分析比较了三种复合材料井盖 (钢纤维混凝土井盖、再生树脂复合材料井盖和FRP井盖 )的优劣 ,并展望了复合材料井盖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复合材料 井盖 钢纤混凝土 再生树脂复合材料 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型钢再生混凝土柱-钢梁组合框架节点地震损伤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马辉 张妮娜 +2 位作者 刘云贺 王振山 梁炯丰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16-623,共8页
为研究型钢再生混凝土柱-钢梁组合框架节点的地震损伤性能,对8个节点试件进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节点核心区主要发生剪切斜压破坏,试件滞回曲线较为饱满,位移延性系数均值大于3.0,节点表现出较好的抗震性能。同时,基于最大... 为研究型钢再生混凝土柱-钢梁组合框架节点的地震损伤性能,对8个节点试件进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节点核心区主要发生剪切斜压破坏,试件滞回曲线较为饱满,位移延性系数均值大于3.0,节点表现出较好的抗震性能。同时,基于最大变形和累积耗能的双参数准则,在Park-Ang地震损伤模型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引入组合系数α对该模型进行修正,计算节点的地震损伤指数,并以此评估分析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和轴压比对节点地震损伤性能的影响。结合试验研究,将节点的地震损伤性态水平划分为正常使用、暂时使用、修复后使用、生命安全和防止倒塌5类,并给出其相应的量化指标;在此基础上,建立不同性态水平下节点的损伤程度、破坏等级与量化指标的一一对应关系。研究结论可为型钢再生混凝土柱-钢梁组合框架节点抗震性能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钢再生混凝土柱 钢梁 节点 性态水平 损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管再生混凝土框架的恢复力模型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张向冈 陈宗平 +1 位作者 薛建阳 苏益声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77-283,共7页
为研究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钢管再生混凝土框架的恢复力模型,进行了1榀圆钢管再生混凝土柱-钢筋再生混凝土梁框架和1榀方钢管再生混凝土柱-钢筋再生混凝土梁框架的拟静力试验。对实测试件的破坏机制和滞回曲线,采用位移幅值承载力突降的... 为研究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钢管再生混凝土框架的恢复力模型,进行了1榀圆钢管再生混凝土柱-钢筋再生混凝土梁框架和1榀方钢管再生混凝土柱-钢筋再生混凝土梁框架的拟静力试验。对实测试件的破坏机制和滞回曲线,采用位移幅值承载力突降的特殊处理方法,建立以相对屈服点、相对峰值点和相对破坏点为特征点并结合滞回曲线和刚度退化的三折线荷载-位移恢复力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试件梁端出现弯剪破坏或弯曲破坏,梁先出铰,柱后出铰;试件的滞回曲线基本对称,呈现出比较饱满的梭形。建立的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钢管再生混凝土框架的恢复力模型可以用于该类新型组合结构的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再生混凝土柱-钢筋再生混凝土梁框架 恢复力模型 拟静力试验 位移幅值承载力突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钢管型钢再生混凝土组合柱偏心受压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马辉 白恒宇 +2 位作者 邹昌明 王德法 张鹏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9-99,共11页
为研究圆钢管型钢再生混凝土组合柱的偏压力学性能,进行了14个组合柱强轴单调偏心受压试验,观察了试件的偏心受压破坏过程及破坏形态,分析了设计参数对试件荷载-位移曲线、荷载-应变曲线、侧向挠度及承载力等偏压性能指标的影响规律。... 为研究圆钢管型钢再生混凝土组合柱的偏压力学性能,进行了14个组合柱强轴单调偏心受压试验,观察了试件的偏心受压破坏过程及破坏形态,分析了设计参数对试件荷载-位移曲线、荷载-应变曲线、侧向挠度及承载力等偏压性能指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组合柱偏心受压破坏始于受压侧中部型钢屈服,随后钢管受压侧达到屈服强度,进而核心再生混凝土被压碎,钢管中部出现局部明显鼓曲,最终导致试件丧失承载力;组合柱的偏压承载力分别随着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和钢管径厚比的增加而逐渐降低;适当增大型钢配钢率可有效提高试件的偏压承载力和变形能力;增大偏心距和长细比对于组合柱的偏压承载力是明显不利的;总体上,圆钢管型钢再生混凝土组合柱具有较高的偏压承载力和良好的变形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偏压性能 型钢再生混凝土 钢管混凝土 组合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