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3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ateral load-carrying capacity analyses of composite shear walls with double steel plates and filled concrete with binding bars 被引量:1
1
作者 周德源 刘凌飞 朱立猛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8期2083-2091,共9页
A method is developed to predict the lateral load-carrying capacity of composite shear walls with double steel plates and filled concrete with binding bars(SCBs). 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models of SCBs were establish... A method is developed to predict the lateral load-carrying capacity of composite shear walls with double steel plates and filled concrete with binding bars(SCBs). 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models of SCBs were established by using the finite element tool, Abaqus. Tie constraints were used to connect the binding bars and the steel plates. Surface-to-surface contact provided by the Abaqus was used to simulat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steel plate and the core concrete. The established models could predict the lateral load-carrying capacity of SCBs with a reasonable degree of accuracy. A calculation method was developed by superposition principle to predict the lateral load-carrying capacity of SCBs for th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The concrete confined by steel plates and binding bars is under multi-axial compression; therefore, its shear strength was calculated by using the Guo-Wang concrete failure criterion. The shear strength of the steel plates of SCBs was calculated by using the von Mises yielding criterion without considering buckling. Results of the developed method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testing and finite element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osite shear wall double steel plate binding bar lateral load-carrying capacity 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mproving behavior of semi-supported steel plate shear walls
2
作者 Ali GHAMARI Abbas AKBARPOUR Ali GHANBAR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10期2891-2905,共15页
In spite of the good performance of the steel plate shear wall(SPSW)in recent earthquakes and experimental studies,the need for huge columns to surround the infill plate is a major shortcoming of the system.This short... In spite of the good performance of the steel plate shear wall(SPSW)in recent earthquakes and experimental studies,the need for huge columns to surround the infill plate is a major shortcoming of the system.This shortcoming can be resolved by using semi-supported SPSW.The semi-supported SPSW has secondary columns that prevent the transfer of stress from the infill plate to the main columns.In spite of extensive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investigations on SPSWs,there are many ambiguities regarding the behavior of the semi-supported SPSW.Although stress in the columns is reduced,incomplete diagonal tension field action is formed in the infill plate that creates new problems.In this paper,a new type of semi-supported SPSW is presented in which the steel plate and the secondary columns are angled.The creation of the angle of the plate and the secondary column makes it possible to use the full capacity of the steel plate as well as the capacity of the secondary columns.Numeric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wall with a 60°angle has a favorable performance relative to the semi-supported wall.Moreover,with the 60°angle,stiffness,strength and energy absorption is increased.The angle of the secondary columns has little effect on the non-elastic stiffness.Nevertheless,using a wall with an angle of more than 90°can neutralize the wall’s behavior relative to conventional walls.Therefore,the wall with a 60°angle as an optimal angle is recommen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el plate shear wall(SPSW) DUCTILITY STIFFNESS ultimate strength R fact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ismic behavior and mechanism analysis of innovative precast shear wall involving vertical joints 被引量:3
3
作者 孙建 邱洪兴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4期1536-1547,共12页
To study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and load-transferring mechanism of an innovative precast shear wall(IPSW) involving vertical joints,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were successively conducted ... To study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and load-transferring mechanism of an innovative precast shear wall(IPSW) involving vertical joints,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were successively conducted on two test walls. The test results confirm the feasibility of the novel joints as well as the favorabl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the walls, even though certain optimization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improve the ductility. The load-transferring mechanism subsequently is theoretically investigated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study. The theoretical results show the load-transferring route of the novel joints is concise and definite. During the elastic stage, the vertical shear stress in the connecting steel frame(CSF) distributes uniformly; and each high-strength bolt(HSB)primarily delivers vertical shear force. However, the stress in the CSF redistributes when the walls develop into the elastic-plastic stage. At the ultimate state, the vertical shear stress and horizontal normal stress in the CSF distribute linearly; and the HSBs at both ends of the CSF transfer the maximum shear for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cast shear wall vertical joint seismic behavior high-strength bolt connecting steel fram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板套筒溢浆连接抗剪性能试验与有限元分析
4
作者 徐军林 胡新宇 +3 位作者 江佳斐 周燕 胡正波 薛伟辰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9-476,共8页
钢板套筒溢浆连接方式是一种新型的钢筋连接方式,应用前景广阔,其主要特点是将预制构件中钢筋的连接转化为钢板与套筒的连接,从而降低钢筋定位难度、简化连接构造,提高施工效率。为研究钢板套筒溢浆连接的抗剪性能,开展钢板套筒溢浆连... 钢板套筒溢浆连接方式是一种新型的钢筋连接方式,应用前景广阔,其主要特点是将预制构件中钢筋的连接转化为钢板与套筒的连接,从而降低钢筋定位难度、简化连接构造,提高施工效率。为研究钢板套筒溢浆连接的抗剪性能,开展钢板套筒溢浆连接抗剪试验,试验分析的主要参数包括套筒约束形式和剪力键间距。试验结果表明:1)试件破坏以剪力键前灌浆料压溃为特征;2)套筒围合试件的抗剪承载力较套筒不围合试件提高了165.5%;3)当剪力键间距从60 mm增至100 mm和150 mm时,试件抗剪承载力降低了11.1%和35.3%。另外,基于ABAQUS软件,建立考虑界面关系的钢板套筒溢浆连接有限元模型,有限元分析结果与抗剪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剪力键高度(6/8/10 mm)、剪力键间距(60/75/100 mm)、灌浆料强度等级(C60/C85/C100)和灌浆料厚度(25/30/35 mm)等参数对钢板套筒溢浆连接抗剪性能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剪力键高度和灌浆料强度与抗剪承载力呈正相关,剪力键间距与抗剪承载力呈负相关,灌浆料厚度对抗剪承载力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板套筒溢浆连接 剪力键 抗剪试验 有限元分析 抗剪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冷弯薄壁型钢自攻螺钉连接受剪承载力研究
5
作者 吴函恒 王辰 +2 位作者 王涛 隋璐 周天华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5-54,共10页
为了提高冷弯薄壁型钢自攻螺钉连接受剪承载力预测的准确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受剪承载力预测模型。在试验的基础上,以钉头及钉尾处钢板厚度、螺钉直径和钢板屈服强度作为影响因素,基于BP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回归(SVR)算法对... 为了提高冷弯薄壁型钢自攻螺钉连接受剪承载力预测的准确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受剪承载力预测模型。在试验的基础上,以钉头及钉尾处钢板厚度、螺钉直径和钢板屈服强度作为影响因素,基于BP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回归(SVR)算法对试验数据进行训练,得到受剪承载力预测模型,并将模型预测结果与试验值及规范计算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两种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模型均能较为准确地预测自攻螺钉连接的受剪承载力,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并且模型泛化能力强,而规范公式计算值偏为保守;与基于BP神经网络算法的承载力预测模型相比,基于SVR算法的模型预测精度优于BP神经网络,其拟合优度提升了3.5%,均方根误差减小了27%,平均绝对误差减小了13%;研究成果可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弯薄壁型钢 机器学习 自攻螺钉连接 受剪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制型钢混凝土边框柱钢板剪力墙连接及其有限元分析
6
作者 王连广 沈泽军 +1 位作者 高海洋 佟永晨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5-122,共8页
为了满足预制型钢混凝土边框柱钢板剪力墙(SPSW)连接节点的承载能力和变形要求,设计了法兰板-螺栓连接的新型预制型钢混凝土柱-钢板混凝土节点,分别建立预制和现浇节点的有限元模型,对比二者在同一荷载条件下的承载性能,并分析改变混凝... 为了满足预制型钢混凝土边框柱钢板剪力墙(SPSW)连接节点的承载能力和变形要求,设计了法兰板-螺栓连接的新型预制型钢混凝土柱-钢板混凝土节点,分别建立预制和现浇节点的有限元模型,对比二者在同一荷载条件下的承载性能,并分析改变混凝土强度等级、内置钢板强度等级与厚度、法兰板厚度、轴压比和螺栓数量等参数对连接节点承载能力及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制节点和现浇节点的受力性能相似,增加混凝土强度等级、螺栓数量和法兰板厚度均能够提高节点的承载能力,改变内置钢板强度等级与厚度对于节点力学性能影响并不大.设计时建议采用34个螺栓,20 mm厚的内置钢板,15 mm厚的法兰板,轴压比控制在0.7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板剪力墙 预制型钢混凝土 法兰板-螺栓连接 有限元分析 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电单侧不锈钢双钢板组合剪力墙平面外受力性能研究
7
作者 吴丽丽 王兴鸽 +2 位作者 武海鹏 杨雨轩 于跃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6-78,共13页
核电站反应堆水池采用单侧不锈钢双钢板组合剪力墙,为研究该类型组合剪力墙平面外受力性能,设计了两个栓钉和拉筋配置不同的1∶2.5缩尺试件,进行了平面外的低周往复荷载试验,分析了单侧不锈钢双钢板剪力墙平面外受力的破坏模式、滞回性... 核电站反应堆水池采用单侧不锈钢双钢板组合剪力墙,为研究该类型组合剪力墙平面外受力性能,设计了两个栓钉和拉筋配置不同的1∶2.5缩尺试件,进行了平面外的低周往复荷载试验,分析了单侧不锈钢双钢板剪力墙平面外受力的破坏模式、滞回性能、刚度退化、耗能等指标以及栓钉和拉筋减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加载过程中普通钢板先于不锈钢板发生鼓曲,侧封钢板焊缝开裂,随后多处栓钉、拉筋断裂,混凝土压碎至试件破坏.两个试件的滞回曲线饱满,抗震性能良好,普通低合金钢板的塑性发展更为充分.栓钉间距由80 mm增至90 mm后试件的平均延性系数降低了8.3%,平面外正反两方向的承载力下降幅度在10%以内.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单侧不锈钢双钢板组合剪力墙有限元模型,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两者吻合良好.基于有限元模型进一步分析了混凝土强度、含钢率、两侧钢板抗拉承载力差值等参数对单侧不锈钢双钢板组合剪力墙平面外受力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混凝土强度对剪力墙承载力影响较小;试件的单侧含钢率由0.5%增至2.5%时,试件低合金钢板受拉方向承载力增大了160%,不锈钢板受拉方向承载力增大了176%;当两侧钢板的抗拉承载力差值超过30%时,试件两个方向的承载力差值超过了15%,结合试验给出了各参数的建议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钢板组合剪力墙 双相不锈钢 平面外受力性能 栓钉布置 含钢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板混凝土墙-钢筋混凝土楼板连接节点抗剪性能 被引量:1
8
作者 于跃 隋春光 +1 位作者 雷永旺 郭全全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2-100,共9页
模块化技术正在推动新一代核电厂的设计和发展,兼具优良工作性能和工业化施工性能的钢板混凝土(SC)结构在模块化结构具有广泛应用前景。SC墙-RC楼板连接节点作为SC模块结构与RC结构之间的典型传力构件,其结构设计必须既要保证荷载的有... 模块化技术正在推动新一代核电厂的设计和发展,兼具优良工作性能和工业化施工性能的钢板混凝土(SC)结构在模块化结构具有广泛应用前景。SC墙-RC楼板连接节点作为SC模块结构与RC结构之间的典型传力构件,其结构设计必须既要保证荷载的有效传递,又要考虑模块化施工的可行性。为研究SC墙-RC楼板连接节点抗剪性能,设计并完成了2个“薄墙厚板型”SC墙-RC楼板连接节点循环加载试验,包括GB/T 51340—2018建议的钢筋连接器连接、附加抗剪键等两种连接方式。试验结果表明:在剪跨比1.50下试件均发生RC楼板弯剪破坏,节点主要传力破坏路径为加载端至楼板根部的斜压杆区域,说明节点结合面不配置抗剪键仍满足抗剪要求;试验过程中,直螺纹钢筋套筒无滑脱、未发生钢筋或焊缝拉断,延性系数均大于4,说明钢筋连接器连接的传力性能良好,可作为SC墙-RC楼板连接节点的有效连接方式;该节点核心区仍属于抗剪薄弱区域,若要满足“全强度连接”设计准则,核心区对拉筋体积含钢率应不低于0.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板混凝土墙 钢筋混凝土楼板 连接节点 钢筋连接器 抗剪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置开孔钢板-钢筋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9
作者 夏志远 李祎然 +3 位作者 方有珍 姚刚峰 蔡毅敏 徐栋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1-341,共11页
为研究内置开孔钢板-钢筋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抗震性能,以边界条件和平面外屈曲约束条件为参数,设计制作2片开孔钢板剪力墙和1片内置开孔钢板-钢筋混凝土组合剪力墙试件,并进行拟静力试验。根据试验现象和实测数据,对比分析剪力墙的滞回性... 为研究内置开孔钢板-钢筋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抗震性能,以边界条件和平面外屈曲约束条件为参数,设计制作2片开孔钢板剪力墙和1片内置开孔钢板-钢筋混凝土组合剪力墙试件,并进行拟静力试验。根据试验现象和实测数据,对比分析剪力墙的滞回性能、抗侧刚度退化规律及耗能能力。分析结果显示:内置开孔钢板-钢筋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实现了两阶段设计理念,即“小震时由内置钢板与外包混凝土共同抗侧,大震时外包混凝土压溃耗能且为钢板提供面外约束”,抗侧刚度高、耗能能力强,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通过钢板开孔的方式避免屈曲导致的局部折曲撕裂;四边连接开孔钢板试件整体性更好,拉力带发展更充分;内置开孔钢板-钢筋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的极限承载力和抗侧刚度均显著高于开孔钢板剪力墙,且到达极限承载力时,对应的层间侧移已超过框架剪力墙结构弹塑性位移角限值1.0%;而侧移达到4.0%时,承载力和对应抗侧刚度与纯开孔钢板剪力墙趋于一致;内置开孔钢板-钢筋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的黏滞阻尼系数明显大于开孔钢板剪力墙,耗能能力更强;组合剪力墙承载能力约为开孔钢板墙和钢筋混凝土墙的承载能力之和;组合后墙体延性不及开孔钢板剪力墙,但因外包混凝土板的约束,内部钢板仍能继续承载并发挥耗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孔钢板剪力墙 开孔钢板-钢筋混凝土组合剪力墙 抗震性能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复位方钢管混凝土框架-开缝钢板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10
作者 梁王赓 王先铁 +2 位作者 杨博乐 谢川东 吴佳欣 《土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3,91,共14页
文章提出了一种采用后张拉式自复位柱脚节点的自复位方钢管混凝土框架-开缝钢板剪力墙,开缝钢板剪力墙仅与框架梁连接,侧边采用角钢加劲。对3榀1/3比例的单跨两层自复位方钢管混凝土框架-开缝钢板剪力墙进行了拟静力试验研究,对其受力... 文章提出了一种采用后张拉式自复位柱脚节点的自复位方钢管混凝土框架-开缝钢板剪力墙,开缝钢板剪力墙仅与框架梁连接,侧边采用角钢加劲。对3榀1/3比例的单跨两层自复位方钢管混凝土框架-开缝钢板剪力墙进行了拟静力试验研究,对其受力特性进行理论分析,提出了适用于自复位方钢管混凝土框架-开缝钢板剪力墙的恢复力模型。结果表明:自复位方钢管混凝土框架-开缝钢板剪力墙的滞回曲线呈典型的“双旗帜”形;2.00%层间位移角时,各试件的残余变形均在0.20%左右;主体构件完好,结构损伤集中于开缝钢板剪力墙,表现出良好的复位效果和耗能机制;保持开缝钢板剪力墙的厚度不变,增大缝间板带高宽比或宽厚比,结构的耗能能力降低,自复位性能提升;框架扩展导致柱构件变形不协调,梁构件产生额外轴力;恢复力模型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为结构后续分析和设计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复位方钢管混凝土框架 开缝钢板剪力墙 拟静力试验 抗震性能 恢复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焊接多腔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抗震性能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丁发兴 蔡勇强 +3 位作者 王莉萍 孙浩 吕飞 黄修文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5,共11页
大多数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采用螺栓连接或焊接肋的方式使钢板和混凝土协同工作。然而,这种连接方式可能导致整体性和塑性变形效率较低,且制作复杂,焊接多腔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能够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为了深入研究焊接多腔... 大多数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采用螺栓连接或焊接肋的方式使钢板和混凝土协同工作。然而,这种连接方式可能导致整体性和塑性变形效率较低,且制作复杂,焊接多腔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能够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为了深入研究焊接多腔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的抗震性能,基于约束混凝土真三轴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和钢材弹塑性混合强化-韧性损伤本构模型,建立了组合剪力墙的精细化三维实体-壳模型,将模拟所得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刚度退化曲线、弹性刚度、承载力、累积耗能、等效阻尼粘滞系数和延性系数与已有拟静力试验结果相比较,发现两者吻合较好。分析结果表明:轴压比对组合剪力墙模型算例刚度和承载力的影响较小,而随剪跨比增大,组合剪力墙模型算例的刚度和承载力呈线性降低;轴压比对组合剪力墙模型算例总塑性耗能的影响较小,而剪跨比的影响较大,剪力墙总塑性耗能随剪跨比增大而降低;轴压比和剪跨比都不会改变算例各部件的耗能分配机制,即组合剪力墙模型算例以外钢板和内隔板耗能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 抗震性能 塑性耗能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窄翼缘异形柱-波纹钢板剪力墙体系的抗震性能 被引量:1
12
作者 彭晓彤 刘小荟 +1 位作者 高艺源 林晨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0-330,共11页
针对钢结构住宅凸梁、凸柱和抗侧刚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窄翼缘异形柱-波纹钢板剪力墙体系;通过与传统H形钢柱-平钢板剪力墙体系进行对比,确定内嵌波纹钢板布置方式,采用ABAQUS软件建立所提出体系的有限元模型,对所提出体系的抗震... 针对钢结构住宅凸梁、凸柱和抗侧刚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窄翼缘异形柱-波纹钢板剪力墙体系;通过与传统H形钢柱-平钢板剪力墙体系进行对比,确定内嵌波纹钢板布置方式,采用ABAQUS软件建立所提出体系的有限元模型,对所提出体系的抗震性能进行分析,探讨外部框架截面形式与布置方式、波纹钢板厚度与剪跨比等对所提出体系的抗侧承载力、耗能能力和塑性变形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体系具有较大的抗侧承载力和较强的耗能能力、塑性变形能力,极限抗侧承载力为设计值的1.73倍,具备一定的安全储备;横向布置的波纹钢板能有效减小其作用于框架梁柱的荷载;采用十字形异形柱使所提出的体系有更强的塑性变形能力;所提出体系中的异形柱偏肢宜沿剪力墙面内方向布置,内嵌波纹钢板厚度宜取为3~5 mm,剪跨比宜控制在1.2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钢结构 剪力墙体系 窄翼缘异形柱 波纹钢板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PBL剪力键的钢芯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低周往复加载试验研究
13
作者 袁涛涛 蔡玉军 +1 位作者 聂少锋 隋璐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2-51,共10页
为研究带PBL剪力键的钢芯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的抗震性能,对1个型钢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和4个钢芯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进行了循环往复加载试验;观察带PBL剪力键的钢芯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在水平循环荷载下的破坏全过程,并分析该类剪力墙的滞... 为研究带PBL剪力键的钢芯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的抗震性能,对1个型钢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和4个钢芯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进行了循环往复加载试验;观察带PBL剪力键的钢芯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在水平循环荷载下的破坏全过程,并分析该类剪力墙的滞回特征、变形能力、承载能力、耗能性能、刚度和强度退化能力。结果表明:钢芯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的破坏模式主要为弯曲型破坏,滞回曲线较为饱满;配置钢芯板的剪力墙承载力、延性性能和耗能能力较优;PBL剪力键的构造方式可保证钢芯板与混凝土之间的黏结性能完好,PBL剪力键平放会导致剪力墙出现沿PBL剪力键的水平通缝,影响剪力墙承载能力的发挥,建议采用PBL剪力键竖放的构造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芯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 PBL剪力键 抗震性能 拟静力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防火一体板自攻螺钉连接性能试验研究
14
作者 熊刚 折志伟 +3 位作者 李环宇 石宇 刘宜丰 姜雪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4-143,共10页
开展冷弯薄壁型钢-结构防火一体板自攻螺钉连接抗剪性能试验研究,完成35个典型试件单调拉伸及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分析结构防火一体板厚度、螺钉直径、螺钉端距及加载角度等因素对其抗剪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加载角度及螺钉端距的试... 开展冷弯薄壁型钢-结构防火一体板自攻螺钉连接抗剪性能试验研究,完成35个典型试件单调拉伸及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分析结构防火一体板厚度、螺钉直径、螺钉端距及加载角度等因素对其抗剪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加载角度及螺钉端距的试件呈现不同的破坏模式,主要包括板材端部撕裂破坏、板材孔壁承压破坏、板材被拉断破坏等,且破坏时试件的自攻螺钉存在不同程度的倾斜。对于试验端分别采用直径为4.8、5.5 mm螺钉的试件,试件的峰值荷载及延性系数与螺钉直径无明显相关性,弹性刚度随着螺钉直径增大而显著提升;随着螺钉端距由15 mm增大至25 mm,试件的弹性刚度无明显变化,而峰值荷载和延性系数提高了约35%;随着板厚由12 mm增大到20 mm,试件的峰值荷载提高了约40%,弹性刚度提高了约90%,延性系数降低了约30%;与加载角度为0°的试件的特征参数相比,加载角度为45°时,试件弹性刚度提高了约100%,峰值荷载及延性系数无明显差别;加载角度为90°时,试件弹性刚度及峰值荷载无明显差别,延性系数降低了约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弯薄壁型钢 结构防火一体板 螺钉连接 抗剪性能 低周往复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攻螺钉与拉铆钉混合连接受剪承载性能试验
15
作者 褚云朋 伏金蓉 +1 位作者 钟志豪 陈晓强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8-97,共10页
为改善自攻螺钉连接的构件在地震作用下易发生拉脱导致结构严重破坏的缺点,提升冷弯薄壁型钢组合墙体抗破坏能力,分析了组合墙体层间连接处的传力机理,针对自攻螺钉的破坏模式,提出拉铆钉与自攻螺钉混合连接。为研究混合连接的抗剪性能... 为改善自攻螺钉连接的构件在地震作用下易发生拉脱导致结构严重破坏的缺点,提升冷弯薄壁型钢组合墙体抗破坏能力,分析了组合墙体层间连接处的传力机理,针对自攻螺钉的破坏模式,提出拉铆钉与自攻螺钉混合连接。为研究混合连接的抗剪性能,共进行了48组连接接头抗剪性能试验,包含冷弯薄壁型钢结构常用的5种连接板厚度,不同搭接板厚比(变化范围1.0~2.0),包含纯自攻螺钉连接、纯拉铆钉连接及混合连接的连接方式。观察混合连接的破坏模式,自攻螺钉未发现拉脱破坏,其破坏模式主要表现为:板承压破坏与螺钉倾斜组合破坏、铆钉剪断破坏及板承压与铆钉部分剪断组合破坏3种;相较单一连接方式,混合连接荷载–位移曲线表现出更长的塑性阶段;当板厚比大于1.5且组合板厚小于3.0mm,混合连接的承载力及延性较单一连接增长明显;利用现有计算方法对混合连接的承载力进行累加计算,与试验结果对比,计算结果偏保守。研究发现:混合连接能较好地弥补拉铆钉和自攻螺钉受剪过程中的缺陷,有效改善自攻螺钉拉脱破坏,从而提升连接的承载力及延性;板厚和板厚比是影响混合连接破坏模式及承载力的重要因素,与单一连接相比,板厚比越大,承载力提升越大;排布方式对混合连接的力学性能及破坏机理影响有限;在本文试验工况下,结合混合连接的破坏模式,在现有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提出改善后的计算方法,其计算结果更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铆钉连接 拉铆钉-螺钉混合连接 组合墙体 受剪性能 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性能混凝土预制板-叠合剪力墙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常亚峰 尹文哲 +3 位作者 侯亚鹏 曹小杉 师俊平 梁兴文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6-107,共12页
通过对1片现浇混凝土剪力墙和4片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UHPC)预制板-叠合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了其滞回性能、抗弯承载力、延性、刚度和耗能能力等指标,分析了高宽比、聚乙烯泡沫(expanded polystyrene, ... 通过对1片现浇混凝土剪力墙和4片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UHPC)预制板-叠合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了其滞回性能、抗弯承载力、延性、刚度和耗能能力等指标,分析了高宽比、聚乙烯泡沫(expanded polystyrene, EPS)芯模置换和竖向钢筋连接方式对其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现浇混凝土剪力墙相比,UHPC预制板-叠合墙具有优异的抗震性能,最大受弯承载力增大;UHPC预制板和钢筋桁架可较好地与空腔内现浇混凝土协同工作;UHPC叠合墙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和刚度退化曲线与现浇混凝土剪力墙趋势基本一致;在本试验剪力墙的高宽比范围内,高宽比越小,UHPC预制板-叠合墙的受弯承载力和刚度越大,耗能越差;EPS芯模置换可提高叠合剪力墙屈服后的耗能能力,降低了UHPC叠合墙的延性;仅采用暗柱竖向钢筋与底座进行连接,对UHPC叠合墙的受弯承载力和耗能影响较小,但却可以很大程度方便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HPC预制板 叠合剪力墙 抗震性能 置换芯模 连接钢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PEC柱钢板剪力墙结构(弱轴连接)抗震性能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继红 吴宏凯 +2 位作者 殷占忠 冯大哲 赵帅鹏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4-110,共7页
为研究边缘柱为部分外包混凝土组合柱的钢板剪力墙结构(弱轴连接)的抗震性能,使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完成1榀边缘柱为H型钢柱、5榀边缘柱为PEC柱的钢板剪力墙结构(弱轴连接)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有限元数值模拟,得到结构的应力分布、破坏模... 为研究边缘柱为部分外包混凝土组合柱的钢板剪力墙结构(弱轴连接)的抗震性能,使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完成1榀边缘柱为H型钢柱、5榀边缘柱为PEC柱的钢板剪力墙结构(弱轴连接)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有限元数值模拟,得到结构的应力分布、破坏模式、滞回曲线、耗能性能、骨架曲线以及刚度退化曲线,并完成了1榀带PEC柱的钢板剪力墙结构(弱轴连接)的试验,验证了有限元模拟的正确性.分析表明在钢板剪力墙结构中(弱轴连接),将PEC柱作为剪力墙的边缘框架柱,同样可以很好的约束屈曲后的钢板剪力墙,使其充分发挥屈曲后的性能,显著提升整体结构的抗侧刚度、承载力以及耗能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轴连接 PEC柱 钢板剪力墙结构 有限元分析 滞回曲线 耗能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向荷载下夹心保温复合墙板片状金属拉结件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轶琛 陈国新 +1 位作者 郭孟攀 刘健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92-701,共10页
为研究夹心保温复合墙体片状金属拉结件的受力性能,以拉结件的保温层厚度、拉结件高度、拉结件横截面厚度以及偏心距为变量进行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对拉结件弯剪和弯扭性能进行分析。基于第四强度理论,提出考虑保温层厚度、拉结件抗弯... 为研究夹心保温复合墙体片状金属拉结件的受力性能,以拉结件的保温层厚度、拉结件高度、拉结件横截面厚度以及偏心距为变量进行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对拉结件弯剪和弯扭性能进行分析。基于第四强度理论,提出考虑保温层厚度、拉结件抗弯截面系数、偏心距的弯剪及弯扭承载力计算公式,并通过±15%的置信区间对承载力计算公式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墙体在竖向荷载下的破坏模式为拉结件屈服破坏。拉结件的抗弯截面系数对弯剪承载力的影响远大于保温层厚度对其的影响;偏心距及拉结件抗弯截面系数对弯扭承载力的影响远大于保温层厚度对其的影响。推导的承载力公式的计算结果精度较高,为实际工程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心保温墙板 片状金属拉结件 弯剪性能 弯扭性能 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边连接圆形压痕钢板剪力墙的抗侧能力分析
19
作者 陈诚 孙国华 +2 位作者 陈泺舟 杨文侠 黄建维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9-130,共12页
为合理调节或优化传统钢板剪力墙(steel plate shear wall,SPSW)的抗震性能,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带圆形压痕的钢板剪力墙结构(steel plate shear wall with circle dents,SPSW-CD)。基于有限元方法系统研究了压痕孔径、压痕孔距、压痕... 为合理调节或优化传统钢板剪力墙(steel plate shear wall,SPSW)的抗震性能,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带圆形压痕的钢板剪力墙结构(steel plate shear wall with circle dents,SPSW-CD)。基于有限元方法系统研究了压痕孔径、压痕孔距、压痕深度、钢板厚度和钢材强度等参数对SPSW-CD抗侧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四边连接SPSW-CD抗侧刚度及水平承载力的简化计算公式。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压痕孔径增加,SPSW-CD的初始抗侧刚度及水平承载力均呈降低趋势;压痕孔距及钢板厚度越大,SPSW-CD抗侧性能越优。随着钢材强度增加,SPSW-CD水平承载力呈明显的增大趋势,但对其抗侧刚度影响不明显。压痕深度对SPSW-CD抗侧性能的影响可忽略。SPSW-CD抗侧刚度及水平承载力计算公式计算误差均小于10%,研究成果可用于此类结构的工程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痕 钢板剪力墙 抗侧刚度 水平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缝钢制连接的可修复装配式剪力墙结构抗剪性能研究
20
作者 潘钦锋 陈亚辉 +3 位作者 吴应雄 颜桂云 余勇胜 林相春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5-145,共11页
为实现剪力墙结构震损后的快速修复,提出一种水平缝钢制连接的可修复装配式剪力墙结构(Repairable precast shear wall with horizontal steel connections,RPW-HSC),采用ABAQUS软件对高宽比为1.0的RPW-HSC试件进行建模分析,数值模拟结... 为实现剪力墙结构震损后的快速修复,提出一种水平缝钢制连接的可修复装配式剪力墙结构(Repairable precast shear wall with horizontal steel connections,RPW-HSC),采用ABAQUS软件对高宽比为1.0的RPW-HSC试件进行建模分析,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通过有限元参数化建模,研究钢制连接中剪切板的厚度、开缝处小钢柱的高宽比、钢板强度及轴压比对RPW-HSC试件抗剪性能的影响,建立RPW-HSC抗剪承载力设计方法。结果表明:RPW-HSC试件的刚度与抗剪承载力随剪切板厚度、钢材强度及轴压比的增加而增加,但参数过大会导致该试件由钢制剪切板破坏转变为上部预制混凝土墙体破坏;当钢制剪切板开缝处小钢柱高宽比小于3时,试件的破坏由开缝处小钢柱的弯曲破坏变成上部预制混凝土墙体的剪切破坏。因此,需控制合理的设计参数以实现RPW-HSC试件结构损伤可控及震损可修复。RPW-HSC试件抗剪承载力设计方法获得的理论计算值与试验值及有限元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抗剪承载力设计方法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缝钢制连接 装配式剪力墙 有限元分析 参数分析 抗剪承载力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