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dels of steam-assisted gravity drainage(SAGD) steam chamber expanding velocity in double horizontal wells and its application
1
作者 ZHOU You LU Teng +3 位作者 WU Shouya SHI Lanxiang DU Xuan WANG Junling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9年第2期347-354,共8页
The development of steam chamber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steam-assisted gravity drainage(SAGD) performance. The velocity of steam chamber expanding is the key parameter for evalu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team chamber.... The development of steam chamber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steam-assisted gravity drainage(SAGD) performance. The velocity of steam chamber expanding is the key parameter for evalu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team chamber. Based on SAGD technology theory and heat transfer theory, two calculation model methods, observation well temperature method and steam chamber edge method for estimating the horizontal expanding velocity of steam chamber, were presented. Through analyzing the monitoring data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of a typical super heavy oil block developed by SAGD in Fengcheng oilfield in Xinjiang, NW China, the development patterns of steam chamber and temperature variation law in the observation well at different stages are determined. The observed temperature data was used to calculate steam chamber expanding velocity. The calculated chamber velocity at different time was applied to predict 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of oil drainage zone at the edge of steam chamber and SAGD oil rat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emperature function of high temperature zone in the observation well temperature curve has a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measuring depth.The characteristic section can be used to calculate key parameters such as the angle of the drainage interface, expanding edge and velocity of steam chamber. The field production data verify that the results of the two proposed methods of steam chamber growth are reliable and practical, which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efficient development of SAG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am-assisted gravity drainage observation well temperature STEAM CHAMBER STEAM CHAMBER EXPANDING VELOCITY oil drainage zo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stable displacement mechanism and oil recovery enhancement of oxygen-reduced air assisted gravity drainage 被引量:2
2
作者 CHEN Xiaolong LI Yiqiang +4 位作者 LIAO Guangzhi ZHANG Chengming XU Shanzhi QI Huan TANG Xiang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20年第4期836-845,共10页
The effects of gravity,capillary force,and viscous force on the mig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oil and gas interface in oxygen-reduced air-assisted gravity drainage(OAGD)were studied through a two-dimensional visualizat... The effects of gravity,capillary force,and viscous force on the mig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oil and gas interface in oxygen-reduced air-assisted gravity drainage(OAGD)were studied through a two-dimensional visualization model.The effects of bond number,capillary number and low-temperature oxidation on OAGD recovery were studied by long core displacement experiments.On this basis,the low-temperature oxidation number was introduced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OAGD recovery was establish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hape and changing law of oil and gas front are mainly influenced by gravity,capillary force and viscous force.When the bond number is constant(4.52×10-4),the shape of oil-gas front is controlled by capillary number.When the capillary number is less than 1.68×10-3,the oil and gas interface is stable.When the capillary number is greater than 2.69×10-2,the oil and gas interface shows viscous fingering.When the capillary number is between 1.68×10-3 and 2.69×10-2,the oil and gas interface becomes capillary fingering.The core flooding experiments results show that for OAGD stable flooding,before the gas breakthrough,higher recovery is obtained in higher gravity number and lower capillary number.In this stage,gravity is predominant in controlling OAGD recovery and the oil recovery could be improved by reducing injection velocity.After gas breakthrough,higher recovery was obtained in lower gravity and higher capillary numbers,which means that the viscous force had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recovery.Increasing gas injection velocity in this stage is an effective measure to improve oil recovery.The low-temperature oxidation number has a good correlation with the recovery and can be used to predict the OAGD recov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xygen-reduced air drainage gravity drainage experiment oil displacement mechanism recovery influence fact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diction of oil recovery in naturally fractured reservoirs subjected to reinfiltration during gravity drainage using a new scaling equation
3
作者 AGHABARARI Amirhossein GHAEDI Mojtaba RIAZI Masoud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20年第6期1307-1315,共9页
By compar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of single-porosity and dual-porosity models,the significant effect of reinfiltration to naturally fractured reservoirs was confirmed.A new governing equation was proposed for ... By compar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of single-porosity and dual-porosity models,the significant effect of reinfiltration to naturally fractured reservoirs was confirmed.A new governing equation was proposed for oil drainage in a matrix block under the reinfiltration process.Utilizing inspectional analysis,a dimensionless equation suitable for scaling of recovery curves for matrix blocks under reinfiltration has been obtained.By the design of experiments,test cases with different rock and fluid properties were defined to confirm the scope of the presented equation.The defined cases were simulated using a realistic numerical simulation approach.This method can estimate the oil amount getting into the matrix block through reinfiltration,help simulate the oil drainage process in naturally fractured reservoirs accurately,and predict the recovery rate of matrix block in the early to middle periods of production.Using the defined scaling equation in the dual-porosity model can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the predicted recovery r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urally fractured reservoir gravity drainage reinfiltration scaling equation dual-porosity simulation inspectional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油田浅层超稠油SAGD高效低碳开发技术研究与展望 被引量:2
4
作者 孙新革 罗池辉 +2 位作者 张胜飞 张文胜 罗双涵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针对“双碳”目标背景下超稠油开发高能耗与油田高质量发展矛盾日益加剧的问题,新疆油田通过SAGD机理研究与现场实践,在维持蒸汽腔高效扩展,突破储层渗流屏障遮挡,提高浅薄层驱泄复合效率,实现水平井长水平段高效均衡产液等方面持续攻关... 针对“双碳”目标背景下超稠油开发高能耗与油田高质量发展矛盾日益加剧的问题,新疆油田通过SAGD机理研究与现场实践,在维持蒸汽腔高效扩展,突破储层渗流屏障遮挡,提高浅薄层驱泄复合效率,实现水平井长水平段高效均衡产液等方面持续攻关,取得显著效果。采用气体辅助技术,实现蒸汽腔隔热保压增能,油汽比可提高20%;利用立体井网及储层升级扩容技术,改善Ⅲ类超稠油油藏渗流特征,泄油速度可增大20%~40%;采用全密闭生产方式,VHSD产液温度由100℃上升至150℃,采油速度提高50%;深化热采流量控制器(FCD)机理研究,完善油藏-井筒耦合优化设计方法,水平井水平段动用程度可提高20%。“十四五”期间,新疆油田将深化溶剂辅助SAGD、无水SAGD和控温水热裂解等技术研究,逐步完善浅层超稠油低碳高效开发技术系列,该研究可为稠油油藏开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超稠油 重力泄油 驱泄复合 气体辅助 储层扩容 低碳开发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移微重力监测技术的SAGD蒸汽腔扩展规律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郑爱萍 刘欢 +4 位作者 黄后传 赵婧含 杨登杰 马建强 李玄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80-686,共7页
为揭示稠油油藏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蒸汽腔扩展规律,利用时移微重力监测技术,对新疆重油油田H井区侏罗系齐古组稠油油藏的蒸汽腔扩展规律进行研究。通过时移微重力监测获取了反映油藏剩余密度的剩余重力异常数据,利用该数据进行三维... 为揭示稠油油藏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蒸汽腔扩展规律,利用时移微重力监测技术,对新疆重油油田H井区侏罗系齐古组稠油油藏的蒸汽腔扩展规律进行研究。通过时移微重力监测获取了反映油藏剩余密度的剩余重力异常数据,利用该数据进行三维最小二乘反演,确定了蒸汽腔的纵向分布,并提出了解释蒸汽腔扩展规律与剩余重力异常关系的方法。该方法能够有效解释H井区5个井组蒸汽腔的扩展规律,把蒸汽腔的演变过程划分为上升阶段、横向扩展阶段及向下扩展阶段,并利用井温监测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与可靠性。该方法揭示了SAGD蒸汽腔在油藏中的扩展规律,为稠油油藏的高效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有助于优化稠油油藏的生产调控措施,也为同类型油藏开发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时移微重力 蒸汽辅助重力泄油 蒸汽腔 扩展规律 重力异常 剩余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油藏热溶剂辅助重力泄油开采机理及参数优化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松岩 程浩 +3 位作者 韩瑞 魏耀辉 李明鹤 冯世博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4-80,共7页
针对稠油油藏开采过程中存在的热损失大、含水率高及开发效率低等问题,以加拿大Mackay River油藏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热溶剂辅助重力泄油技术的数值模拟模型,分别对SAGD、VAPEX和热溶剂辅助重力泄油开采特征进行对比,对热溶剂辅助重力泄... 针对稠油油藏开采过程中存在的热损失大、含水率高及开发效率低等问题,以加拿大Mackay River油藏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热溶剂辅助重力泄油技术的数值模拟模型,分别对SAGD、VAPEX和热溶剂辅助重力泄油开采特征进行对比,对热溶剂辅助重力泄油开采技术的生产压力、注入速度和注入温度进行参数优化。研究结果表明:热溶剂辅助重力泄油技术在注采压差、采油速度和采收率方面优于SAGD与VAPEX技术;在实际开发过程中,热溶剂辅助重力泄油技术的最佳应用条件为:井底生产压力为700 kPa,注入速度为160 m^(3)/d,注入温度为275℃;三维实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数值模拟运算结果的可行性。该研究可为后续浅层稠油油藏的高效开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开采 重力泄油 参数优化 数值模拟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盆地江苏油田CO_(2)驱油技术进展及应用
7
作者 唐建东 王智林 葛政俊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5,F0002,共9页
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对绿色低碳转型、实现“双碳”目标意义重大,而CO_(2)驱油埋存是其重要内容。苏北盆地江苏油田针对复杂断块油藏提高采收率的技术瓶颈开展CO_(2)驱油技术攻关及多种类型矿场试验,形成了以重力稳定驱、驱吐... 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对绿色低碳转型、实现“双碳”目标意义重大,而CO_(2)驱油埋存是其重要内容。苏北盆地江苏油田针对复杂断块油藏提高采收率的技术瓶颈开展CO_(2)驱油技术攻关及多种类型矿场试验,形成了以重力稳定驱、驱吐协同等为特点的复杂断块油藏CO_(2)驱油的4种差异化模式,成功开展了花26断块“仿水平井”重力稳定驱等技术先导试验,建成了10×10^(4) t的复杂断块油藏CCUS示范工程。江苏油田累计注入液碳量30.34×10^(4) t,累计增油量9.83×10^(4) t,实现了较好的增产效果及经济效益。技术研究及试验可为其他复杂断块油藏的CO_(2)驱开发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断块 CO_(2)驱油模式 重力稳定驱 提高采收率 CO_(2)封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雷达波的非侵入式排水管道流量测量 被引量:1
8
作者 吴静 吕婧 +1 位作者 李小玲 路瑞利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11-1817,共7页
依据连续波雷达测位移原理和雷达波穿透性强的特点,在建立了传播路径与雷达波信号强度的关系模型的基础上,确立了液位与雷达波中频信号的关系,提出了一种非侵入式管道中水流的液位测量方法,并根据曼宁公式计算重力流排水管道水流流速,... 依据连续波雷达测位移原理和雷达波穿透性强的特点,在建立了传播路径与雷达波信号强度的关系模型的基础上,确立了液位与雷达波中频信号的关系,提出了一种非侵入式管道中水流的液位测量方法,并根据曼宁公式计算重力流排水管道水流流速,实现了基于雷达波的非侵入式排水管道流量测量。通过与参考电磁流量计测量数据比对,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非侵入式流量测量方法的平均误差在3.5%以内,能满足绝大多数重力流的流量测量准确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量测量 排水管道 非侵入式 雷达波 重力流 曼宁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倾角煤层中煤层气井压降传播规律
9
作者 王小东 石军太 +3 位作者 王田多奕 郝鹏灵 吴嘉仪 黄红星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45-53,共9页
新疆局部地区煤层倾角可达50°,与水平煤层不同,大倾角煤层中流体受重力影响较大,且煤层气井压力传播规律具有特殊性,最佳排采井位有待优化。考虑地层水重力效应,建立了大倾角煤层单相排水阶段的压力传播模型,并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新疆局部地区煤层倾角可达50°,与水平煤层不同,大倾角煤层中流体受重力影响较大,且煤层气井压力传播规律具有特殊性,最佳排采井位有待优化。考虑地层水重力效应,建立了大倾角煤层单相排水阶段的压力传播模型,并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计算了倾斜煤层中裂缝井在稳定渗流状态下的产水量,并优化了最佳排采井位;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别研究了单井和井组在非均质有界倾斜储层中的压力传播规律。结果表明,在倾角为45°的大倾角煤层中,排采井与上边界和下边界的距离之比为3∶1的位置为最佳排采井位;在定压排采模式下,下倾方向和上倾方向的压力下降幅度差别不大;在恒速降压排采模式下,上倾方向的压力下降幅度远远大于下倾方向的压力下降幅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大倾角煤层 压力传播 重力效应 井位优化 排采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排水系统与重力流排水系统技术经济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林宇澄 《工程技术研究》 2024年第10期50-52,共3页
近年来,部分排水项目选择负压排水系统,以期有效解决老集镇和农村地区施工作业面小、建筑物密集、地下管线复杂、污水排放点多带来的问题。文章以启东市某项目为例,对比分析重力流排水系统和负压排水系统,发现负压排水系统具有施工简单... 近年来,部分排水项目选择负压排水系统,以期有效解决老集镇和农村地区施工作业面小、建筑物密集、地下管线复杂、污水排放点多带来的问题。文章以启东市某项目为例,对比分析重力流排水系统和负压排水系统,发现负压排水系统具有施工简单、工期短、工程造价低、群众矛盾小等优点。但是,负压排水系统也存在设备数量多和检查维修难度大等问题,其在运维期的运行效果、系统稳定性和运营成本也有待进一步分析。文章建议设计院可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结合重力流排水系统和负压排水系统的优缺点,因地制宜选择技术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排水系统 重力流排水系统 技术经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沫协同注气重力驱提高采收率实验
11
作者 陈小龙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3-131,共9页
针对泡沫协同注气重力驱(GAGD)提高采收率效果及机理认识不清的问题,通过三维物理模拟岩心驱替实验,研究泡沫与注气重力驱的协同增油效果;采用大尺寸微观模型开展微观驱替实验,分析油、气、泡沫间的驱替关系与驱油机制。从宏、微观角度... 针对泡沫协同注气重力驱(GAGD)提高采收率效果及机理认识不清的问题,通过三维物理模拟岩心驱替实验,研究泡沫与注气重力驱的协同增油效果;采用大尺寸微观模型开展微观驱替实验,分析油、气、泡沫间的驱替关系与驱油机制。从宏、微观角度,全面揭示泡沫与GAGD组合驱的驱油潜力。结果表明:泡沫与GAGD组合驱替方式可以有效解决GAGD气窜后产油量急剧下降的问题,组合驱岩心实验采收率高达59.4%,远高于GAGD岩心实验采收率(44.9%);气体突破后注泡沫时机越早,泡沫与GAGD组合驱的驱替效果越好;注入泡沫量越多,泡沫与GAGD组合驱效果越好,但这种增幅作用会随着注入量的增多逐渐减小;泡沫与GAGD组合驱的微观驱油机制表现为泡沫封堵主要流动通道,而非主流通道内的泡沫“遇油消泡”,泡沫在孔隙中会残留表面活性剂溶液,形成气-表面活性剂-油模式下的多重驱替方式,将GAGD扩大波及体积的作用与表面活性剂提高驱油效率的作用相结合,协同增效,极大地提高了原油采收率。研究成果为泡沫协同注气重力驱的技术优化与矿场实践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气驱 泡沫驱 微观驱替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汽辅助重力泄油转燃烧关键参数研究
12
作者 邬青鑫 李乐泓 +4 位作者 任梓寒 胡清萍 张懿帆 辛文宾 徐顺义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4年第11期55-60,共6页
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技术开发后期蒸汽腔扩散消耗能量大。为了提高SAGD后期的开采效果,在现有的双水平井条件下进行转燃烧辅助重力泄油(CAGD)技术关键参数研究。通过油藏数值模拟,分析不同开发方式的产能效率,驱油方式转换的时机以... 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技术开发后期蒸汽腔扩散消耗能量大。为了提高SAGD后期的开采效果,在现有的双水平井条件下进行转燃烧辅助重力泄油(CAGD)技术关键参数研究。通过油藏数值模拟,分析不同开发方式的产能效率,驱油方式转换的时机以及转换后燃烧方式、注气速度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现有井网条件,采用SAGD+CAGD接替开发注入能量减少了73.86%,同时稳产期延长了1年。(2)在SAGD生产后期,以20 000 m3/d的注气速度进行接替,采用干式燃烧与湿式燃烧结合的方式进行开发,采收率提高了3.25%,有效提高了SAGD后期的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重力泄油 提高采收率 接替时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故宫官式古建筑保护中火灾报警系统冷凝水问题研究
13
作者 李月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24年第5期10-16,共7页
冷凝水反流是吸气式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在古建筑展厅中使用经常遇到的问题。为解决因冷凝水反流导致的设备故障,采用对故宫某展馆温度、湿度现场实时监测,以便为解决问题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7、8月间,空气相对湿度大多超过60%,且古建筑... 冷凝水反流是吸气式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在古建筑展厅中使用经常遇到的问题。为解决因冷凝水反流导致的设备故障,采用对故宫某展馆温度、湿度现场实时监测,以便为解决问题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7、8月间,空气相对湿度大多超过60%,且古建筑闷顶的上、下空间温差较大,容易在火灾报警系统吸气过程中形成冷凝水,由此提出加装重力疏水装置的优化改造方案,可有效控制冷凝水倒流至报警机。通过2年的实际使用情况验证,有效地解决了冷凝水回流的问题,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宫古建筑 冷凝水反流 温湿度监测 重力疏水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油田超稠油油藏开采方式研究 被引量:57
14
作者 刘尚奇 包连纯 马德胜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80-81,共2页
辽河油田杜84 块兴隆台油层是一个超稠油油藏。由于地下原油粘度大,流动性差,因此常规直井蒸汽吞吐效果很差,平均周期油汽比只有0.35。为了提高蒸汽吞吐开采效果,在油田现场采取了一系列技术措施,包括采用高效真空隔热油管... 辽河油田杜84 块兴隆台油层是一个超稠油油藏。由于地下原油粘度大,流动性差,因此常规直井蒸汽吞吐效果很差,平均周期油汽比只有0.35。为了提高蒸汽吞吐开采效果,在油田现场采取了一系列技术措施,包括采用高效真空隔热油管、加深注汽管柱、采用大泵抽油等,措施后,周期油汽比提高到了0.559。同时,根据该油藏地质特征及原油性质,研究并试验了水平井注蒸汽开采、成对水平井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水平裂缝辅助蒸汽驱及垂向燃烧辅助水平井重力泄油等新技术及开采方式。结果表明,水平井技术与重力泄油相结合,将是提高厚层超稠油开采效果的一种主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油藏 开采 采油方式 辽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稠油油藏直井与水平井组合SAGD技术研究 被引量:71
15
作者 刘尚奇 王晓春 +2 位作者 高永荣 杨立强 由世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34-238,共5页
辽河油田曙一区杜84块兴隆台油层兴Ⅵ组为厚层块状超稠油油藏,50℃下脱气原油黏度大于100Pa.s。针对该油藏的地质特征、原油性质与开发现状,分析了直井与水平井组合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技术的适应性,在现有直井已吞吐多个周期、地层... 辽河油田曙一区杜84块兴隆台油层兴Ⅵ组为厚层块状超稠油油藏,50℃下脱气原油黏度大于100Pa.s。针对该油藏的地质特征、原油性质与开发现状,分析了直井与水平井组合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技术的适应性,在现有直井已吞吐多个周期、地层压力已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应用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直井与水平井组合SAGD技术的水平井部署方式并对SAGD注采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直井与水平井组合SAGD技术是杜84块兴Ⅵ油层组超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的有效接替技术,可提高原油采收率30%,累计油汽比可达到0.296。最佳的布井方式为水平生产井在两排垂直井中间,且位于侧下方,垂向距离为20m,水平井段长度为280m;井底注汽干度必须大于70%,且生产井排液速度必须与注汽井注汽速度相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稠油 接替技术 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 水平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对油藏及流体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20
16
作者 王选茹 程林松 +2 位作者 刘双全 关宇 贺永利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7-60,共4页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双水平井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对油藏及流体的适应性及范围进行了研究,给出了 SAGD对原油粘度、油层水平渗透率、垂向与水平渗透率比值、油层埋藏深度的适应性界限,制作了累积油汽比及平均日产油量随上述因素变化...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双水平井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对油藏及流体的适应性及范围进行了研究,给出了 SAGD对原油粘度、油层水平渗透率、垂向与水平渗透率比值、油层埋藏深度的适应性界限,制作了累积油汽比及平均日产油量随上述因素变化的关系图版,并得出上述影响因素的定量关系式,进而得到三维关系曲面。利用这些图版和关系式可以对类似油藏SAGD的开发效果及适应性进行分析预测,为同类油藏开展SAGD技术应用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辅助重力泄油 适应性 数值模拟 稠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室内实验看火驱辅助重力泄油技术风险 被引量:33
17
作者 关文龙 吴淑红 +1 位作者 梁金中 张霞林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7-72,共6页
将水平井引入特、超稠油油藏火烧油层技术中,可以实现火驱辅助重力泄油,其原理类似于水平井条件下的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与SAGD相比,火驱辅助重力泄油技术对操作程序的要求更为苛刻,油藏和工程风险更大。室内三维物理模拟实验表明... 将水平井引入特、超稠油油藏火烧油层技术中,可以实现火驱辅助重力泄油,其原理类似于水平井条件下的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与SAGD相比,火驱辅助重力泄油技术对操作程序的要求更为苛刻,油藏和工程风险更大。室内三维物理模拟实验表明,在直井做为注气点火井、水平井做为火驱生产井时,可以实现连续稳定泄油,并能有效提高储层纵向动用程度。但如果注采关系控制失当,特别是在火驱中后期,有可能出现燃烧前缘沿着水平井突进的现象,会在地层中形成大范围死油区并可能损毁水平井段,带来油藏和工程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烧油层 三维物理模拟 稠油油藏 水平井 重力泄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井火驱辅助重力泄油燃烧前缘展布与调控 被引量:20
18
作者 梁金中 关文龙 +3 位作者 蒋有伟 席长丰 王伯军 李晓玲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20-727,共8页
通过三维物理模拟实验研究水平井火驱辅助重力泄油过程中不同阶段燃烧前缘和结焦带的展布规律,并分析各阶段燃烧前缘稳定推进机理及影响因素。燃烧前缘的扩展可分为点火启动、径向扩展和向前推进3个阶段。点火启动阶段,油层上部最先实... 通过三维物理模拟实验研究水平井火驱辅助重力泄油过程中不同阶段燃烧前缘和结焦带的展布规律,并分析各阶段燃烧前缘稳定推进机理及影响因素。燃烧前缘的扩展可分为点火启动、径向扩展和向前推进3个阶段。点火启动阶段,油层上部最先实现点火,点火温度、点火时间和注气速率是该阶段的关键操作参数。径向扩展阶段,燃烧前缘呈"漏斗状"继续向四周和下部扩展,此时调控的关键在于注气速率与燃烧前缘的面积相匹配。燃烧前缘推进到水平井趾端射孔段后,以一定的倾角朝水平井跟部方向推进,超覆式燃烧和结焦带对水平井筒的封堵是该阶段实现稳定泄油的重要原因。在矿场试验中,应从井网模式、点火参数和注采制度等方面采取优化措施来维持燃烧前缘的稳定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驱辅助重力泄油 水平井 燃烧前缘 展布特征 物理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稠油直井-水平井组合蒸汽辅助重力泄油物理和数值模拟 被引量:73
19
作者 杨立强 陈月明 +1 位作者 王宏远 田利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4-69,共6页
研究了中深层超稠油油藏在直井蒸汽吞吐中后期,用直井注汽水平井采油的方式转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team as-sisted gravity drainage,SAGD)开发的机理。应用高温高压比例物理模拟方法,研究了水平井布于直井斜下方时SAGD蒸汽腔的形成和扩... 研究了中深层超稠油油藏在直井蒸汽吞吐中后期,用直井注汽水平井采油的方式转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team as-sisted gravity drainage,SAGD)开发的机理。应用高温高压比例物理模拟方法,研究了水平井布于直井斜下方时SAGD蒸汽腔的形成和扩展过程。结果表明,转SAGD的初期以蒸汽驱动作用为主并逐步向重力泄油作用过渡,并可划分为蒸汽吞吐预热、驱替泄油、稳定泄油、衰竭开采4个开采阶段。利用数值模拟优选了布井方式、井网井距、水平井段长度、转SAGD时机和注采参数。该模拟方法在辽河油田杜84块超稠油油藏开发中取得了较好的现场试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GD 超稠油 物理模拟 数值模拟 蒸汽吞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氧空气重力稳定驱驱替机理及与采收率的关系 被引量:20
20
作者 陈小龙 李宜强 +4 位作者 廖广志 张成明 徐善志 齐桓 汤翔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80-788,共9页
采用二维可视化模型开展减氧空气重力驱(OAGD)实验,分析重力、毛细管力与黏滞力对油气界面运移特征的影响;开展了长岩心驱替实验,研究邦德数、毛细管数、低温氧化反应对OAGD采收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引入低温氧化数并建立了其与采收率的... 采用二维可视化模型开展减氧空气重力驱(OAGD)实验,分析重力、毛细管力与黏滞力对油气界面运移特征的影响;开展了长岩心驱替实验,研究邦德数、毛细管数、低温氧化反应对OAGD采收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引入低温氧化数并建立了其与采收率的关系。研究表明,油气前缘形态与变化规律主要受重力、毛细管力与黏滞力的综合影响,邦德数一定(4.52×10^−4)时,油气前缘形态受毛细管数大小控制:毛细管数小于1.68×10^−3时,油气前缘稳定;毛细管数大于2.69×10^−2时,油气前缘呈黏性指进;毛细管数为1.68×10^−3~2.69×10^−2时,油气前缘呈毛细管指进。OAGD稳定驱气体突破前,重力数越高、毛细管数越低,采收率越高,采收率主要受重力影响,可通过降低注气速度提高采收率;气体突破后,重力数越低、毛细管数越高,采收率越高,采收率主要受黏滞力影响,可通过提高注气速度提高采收率。低温氧化数与采收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可用于预测OAGD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氧空气驱 重力驱实验 驱油机理 采收率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