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相变颗粒转鼓中非满充颗粒休止角实验研究
1
作者 李佳鹏 齐晓霓 屈晓航 《应用数学和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82-892,共11页
以水为相变材料制作非满充球形颗粒,搭建转鼓实验装置,通过改变颗粒粒径、颗粒内相变材料的体积含量、转鼓填充率以及转速等参数,来探究颗粒内部相界面运动对转鼓中颗粒动态休止角的影响.其中,休止角大小通过图像采集和MATLAB图像处理获... 以水为相变材料制作非满充球形颗粒,搭建转鼓实验装置,通过改变颗粒粒径、颗粒内相变材料的体积含量、转鼓填充率以及转速等参数,来探究颗粒内部相界面运动对转鼓中颗粒动态休止角的影响.其中,休止角大小通过图像采集和MATLAB图像处理获得.结果表明:相界面的运动会使部分颗粒出现滑移,提高颗粒流动性并使休止角随转速呈波动性变化;而随着体积含量的增加,颗粒流动性增强,休止角减小,转速对颗粒的作用逐渐减弱;此外,随着填充率降低或粒径增大,颗粒床层动态休止角减小,流动能力增强,但更易受相界面运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休止角 非满充颗粒 体积含量 相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元法的面粉颗粒接触参数标定试验 被引量:5
2
作者 陈硕 江礼坚 +3 位作者 林谢昭 唐旭晟 刘晓敏 张龙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9-76,共8页
为设计和优化面粉输送设备,应用离散元法对面粉进行准确地工程建模和分析,需要对其接触参数进行必要的标定。该研究依据颗粒缩放理论,用“Hertz-Mindlin with Johnson-Kendall-Roberts”接触模型表征面粉颗粒间黏性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 为设计和优化面粉输送设备,应用离散元法对面粉进行准确地工程建模和分析,需要对其接触参数进行必要的标定。该研究依据颗粒缩放理论,用“Hertz-Mindlin with Johnson-Kendall-Roberts”接触模型表征面粉颗粒间黏性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静/动态休止角的接触参数标定方法。运用正交试验方法,对接触参数的敏感性和方差分析,表明面粉颗粒间的滚动摩擦系数、面粉颗粒与不锈钢表面间的静摩擦系数、表面能对静态休止角的影响极显著(P<0.01),并且多组接触参数都可以模拟出与试验相同的静态休止角。进一步研究表明,面粉颗粒与不锈钢表面间的静摩擦系数的合理取值范围为0.2~0.4。通过2种填充率、4种转速下基于动态休止角的参数标定,将其中与试验最为吻合的一组参数作为标定结果,其值如下:面粉颗粒之间恢复系数为0.6、面粉颗粒之间静摩擦系数为0.2、面粉颗粒之间滚动摩擦系数为0.1、面粉颗粒与不锈钢容器表面之间恢复系数为0.6、面粉颗粒与不锈钢容器表面之间静摩擦系数为0.6、面粉颗粒与不锈钢容器表面之间滚动摩擦系数为0.5、表面能为0.12 J/m^(2)。使用该组参数对矩形容器中物料自由坍塌试验进行仿真,其结果与试验结果相符,验证了该标定方法的有效性。该研究提出的标定方法简单、易执行,对粉料输送设备的设计及优化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元 正交试验 面粉 接触参数标定 静/动态休止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静组合加载下砂岩剪切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3
作者 龚昌建 冯国瑞 +4 位作者 张玉江 崔炳渊 蔡文浩 崔江慧 张郑军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61,共14页
动载扰动作用是影响遗煤复采过程中围岩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为研究不同预静载水平下动载扰动对砂岩抗剪强度、黏聚力、内摩擦角、应变场及声发射等参数的影响,采用动静载多场耦合试验系统、声发射监测系统和DIC应变监测系统对砂岩进行了... 动载扰动作用是影响遗煤复采过程中围岩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为研究不同预静载水平下动载扰动对砂岩抗剪强度、黏聚力、内摩擦角、应变场及声发射等参数的影响,采用动静载多场耦合试验系统、声发射监测系统和DIC应变监测系统对砂岩进行了动静组合加载变角剪切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组合加载下,随着预静载水平的增大,砂岩抗剪强度和黏聚力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内摩擦角和扰动前后最大主应变差值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均在75%τ预静载水平处达到极值;在组合加载下,声发射累计能量和累计振铃计数整体上可划分为第一稳定增长期、第一突增期、平静期、第二突增期、第二稳定增长期和第三突增期6个阶段,在扰动阶段声发射信号活跃程度随着预静载水平的增大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极值出现在60%τ预静载水平处。研究成果可为动静组合加载下围岩稳定性控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组合加载 变角剪切 黏聚力 内摩擦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际铁路桥上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力学特性
4
作者 王伟华 高梓航 张乾 《铁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49,共6页
研究目的:为优化城际铁路无砟轨道结构设计,本文提出一种桥上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该结构采用单层道床板形式,同时配以新型角钢-双块式轨枕。通过建立桥上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空间耦合力学模型,分析典型荷载作用下轨道静力学特性与... 研究目的:为优化城际铁路无砟轨道结构设计,本文提出一种桥上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该结构采用单层道床板形式,同时配以新型角钢-双块式轨枕。通过建立桥上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空间耦合力学模型,分析典型荷载作用下轨道静力学特性与动力学响应。研究结论:(1)角钢-双块式轨枕与道床板连接良好,在承受荷载作用时,角钢、轨枕与道床板协同变形,且角钢和轨枕的受力均不超过其材料的极限强度;(2)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在承受列车荷载、温度梯度荷载及整体温度荷载作用时,道床板的受力及变形情况较好,结构强度满足城际铁路设计要求;(3)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可以给列车提供平顺稳定的运行面,列车动力响应较小,安全性与平稳性指标均小于限值;(4)单层无砟道床可以提供足够的支承刚度,钢轨垂向位移较小,且由于道床板与梁面连接紧密,道床板动力响应较小;(5)本研究结论可为城际铁路轨道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际铁路 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 角钢-双块式轨枕 静动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芡实机械脱壳中的摩擦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张琴 丁为民 +2 位作者 邓丽君 李毅念 赵亚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6-63,共8页
为给芡实脱壳后的分离工艺和机械设计提供相关的物料性能数据,利用剪切仪、自制的斜面仪、休止角测定装置等设备,对不同成熟度、不同粒径大小的芡实颗粒的内摩擦系数、静滚动稳定角、休止角等摩擦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芡实颗粒越... 为给芡实脱壳后的分离工艺和机械设计提供相关的物料性能数据,利用剪切仪、自制的斜面仪、休止角测定装置等设备,对不同成熟度、不同粒径大小的芡实颗粒的内摩擦系数、静滚动稳定角、休止角等摩擦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芡实颗粒越小、成熟度越低、接触表面粗糙度越大,则颗粒之间的摩擦力越大、颗粒与接触材料的摩擦力越大,其内摩擦系数、静滚动稳定角、休止角越大;利用斜度14.7~21.5°的斜面仪能够分离出芡壳,但不能对芡仁和带壳芡实整粒进行有效分离;采用橡胶板分离芡壳、芡仁效果最好。研究结果可为芡实脱壳、分离等相关机械的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 试验 农产品 芡实 内摩擦系数 静滚动稳定角 休止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瓣式气体箔片径向轴承的静动态特性 被引量:17
6
作者 冯凯 胡小强 +1 位作者 赵雪源 李文俊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1826-1835,共10页
针对一种新型三瓣式气体箔片轴承,考虑接触界面库仑摩擦后提出了相应的刚度计算模型,并通过求解动压气体润滑Reynolds方程,计算并分析了轴承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研究了转速、载荷、轴承预载和轴承安装角对该轴承静动态特性的影响。... 针对一种新型三瓣式气体箔片轴承,考虑接触界面库仑摩擦后提出了相应的刚度计算模型,并通过求解动压气体润滑Reynolds方程,计算并分析了轴承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研究了转速、载荷、轴承预载和轴承安装角对该轴承静动态特性的影响。静态特性方面,轴承预载可以较大程度地提高承载能力,且高转速下承载能力更强;安装角度对承载能力的影响呈正/余弦规律变化,且随着转速增大,最大承载能力所对应的安装角不断减小,并最终稳定在70°。动态方面,轴承动态直接刚度随预载增大而显著增大,阻尼变化较小;轴承动态刚度和阻尼随安装角的变化也表现为正/余弦规律,且随安装角的增大,两直接刚度和两直接阻尼分别呈异步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箔片轴承 静态特性 动态特性 轴承预载 安装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静态接触角计算软件及在硅橡胶憎水性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7
作者 徐志钮 律方成 +1 位作者 刘云鹏 李和明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58-1165,共8页
为了提高接触角计算的准确性和自动化程度,基于MATLAB的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al user interface,GUI)实现了一套动态和静态接触角计算软件系统,实现了手动方式和自动方式获得液滴接触角的方法,自动方式中基于水平集方法自动获得液滴边缘... 为了提高接触角计算的准确性和自动化程度,基于MATLAB的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al user interface,GUI)实现了一套动态和静态接触角计算软件系统,实现了手动方式和自动方式获得液滴接触角的方法,自动方式中基于水平集方法自动获得液滴边缘,该方法基于偏微分方程,能获得全局最优的液滴边缘,抗干扰能力强,后续处理方便,另外还实现了基于阈值的自动边缘提取算法。接触角计算中实现了切线法、圆拟合法、椭圆拟合法、量角法、量高法、多项式拟合法、Young-Laplace拟合法等算法。分析了典型算法的原理、特点和适用范围。拟合和计算结果能以数字、图像方式显示和存储,同时自动存入数据库。将该软件应用于硅橡胶憎水性检测,结果表明在不同情况下该系统均能自动、准确获得动静态接触角,可在很大程度上节省接触角计算的工作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橡胶 憎水性 静态接触角 动态接触角 水平集 自动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加工过程中的物理特性变化规律 被引量:13
8
作者 张哲 牛智有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16-119,123,共5页
为了探讨茶叶加工过程中物理参数的变化规律,以春季茶叶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103°恒重法、量筒法、仪器法、注入法和斜面法,研究探讨鲜叶、萎凋叶、杀青叶、揉捻叶、作形茶及成品茶的含水率、容重、孔隙率和休止角,以及茶叶与不同... 为了探讨茶叶加工过程中物理参数的变化规律,以春季茶叶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103°恒重法、量筒法、仪器法、注入法和斜面法,研究探讨鲜叶、萎凋叶、杀青叶、揉捻叶、作形茶及成品茶的含水率、容重、孔隙率和休止角,以及茶叶与不同茶机材料静摩擦角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绿茶在加工过程中含水率从73.7%一直下降到4.2%,作形过程中含水率下降最显著,揉捻过程中含水率下降最少;绿茶加工过程中成品茶容重最大,鲜叶容重最小,各加工阶段茶叶的容重变化范围为74.5~210.3kg/m3;鲜叶的孔隙率最大,揉捻叶的孔隙率最小,茶叶在制品的孔隙率在0.696~0.732之间变化;在整个茶叶加工过程中,休止角都在50°~60°之间变化;茶叶在铝板上的静摩擦角最大,浸胶帆布带上的次之,而在铜板、镀锌钢、不锈钢和普通钢板上则相差不大,在所有茶机材料上,作形之后茶叶的静摩擦角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容重 孔隙率 休止角 静摩擦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棉纤维表面吸附特性 被引量:16
9
作者 孙向玲 徐广标 王府梅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86-589,共4页
利用OCA15EC光学接触角测量仪测试了不同特性液体(如色拉油、废油、机油)在木棉纤维上的静态接触角和动态接触角,研究表明:木棉纤维是一种优良的疏水亲油性纤维,对水的静态接触角为135.89°,对各种油液的静态接触角均小于60°,... 利用OCA15EC光学接触角测量仪测试了不同特性液体(如色拉油、废油、机油)在木棉纤维上的静态接触角和动态接触角,研究表明:木棉纤维是一种优良的疏水亲油性纤维,对水的静态接触角为135.89°,对各种油液的静态接触角均小于60°,水在木棉纤维表面能够形成完整的液滴接触角并不随时间变化,而不同油液在木棉纤维表面瞬间铺展,尽管因油液不同铺展速度略有差异,但总体规律类似.木棉纤维对各种液体的吸附特性主要取决于纤维表面蜡质和木棉纤维的大中腔结构,同时也与测试液体特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棉纤维 静态接触角 动态接触角 吸附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接触角的硅橡胶憎水性表征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徐志钮 律方成 +1 位作者 李嫚 和明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6-9,15,共5页
当硅橡胶受到侵蚀和染污时,由于表面变得粗糙和溶质沉淀,导致接触角测量存在滞后效应,为了更合理表征硅橡胶的憎水性,将动态接触角方法用于硅橡胶憎水性的表征。该方法对材料表面通过注水/抽水的方式获得前进角/后退角。对洁净、浸泡、... 当硅橡胶受到侵蚀和染污时,由于表面变得粗糙和溶质沉淀,导致接触角测量存在滞后效应,为了更合理表征硅橡胶的憎水性,将动态接触角方法用于硅橡胶憎水性的表征。该方法对材料表面通过注水/抽水的方式获得前进角/后退角。对洁净、浸泡、电晕和表面染污后的室温硫化硅橡胶涂层样本分别使用静态接触角方法、动态接触角方法进行测量。结果发现,浸泡、染污、电晕后的样本两种方法所得结果差别较大,静态接触角测量随机性较大且易受拍照时延的影响,对表面憎水性的表征能力不够,后退角能很好地表征材料的憎水性,后退角越小,则材料表面越容易被浸润。文中同时对浸泡、电晕、染污前后表面的粗糙度增加、溶质沉淀原因进行了分析,理论上解释了接触角测量的滞后效应。笔者的研究对硅橡胶及高分子材料的憎水性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橡胶 憎水性 动态接触角 静态接触角 前进角 后退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接触角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郭同翠 刘明新 +4 位作者 熊伟 曾平 孔丽平 罗彩珍 赵治国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11期36-39,共4页
动态接触角研究是研究流体渗流微观规律的基础,在选择提高采收率的方法及模拟油藏动态试验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国外从分子理论和动力学角度对动态接触角与驱替速率、液体的毛细管数、黏度比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研究,实验研究结论为:较... 动态接触角研究是研究流体渗流微观规律的基础,在选择提高采收率的方法及模拟油藏动态试验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国外从分子理论和动力学角度对动态接触角与驱替速率、液体的毛细管数、黏度比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研究,实验研究结论为:较低驱替速率时,动态接触角的余弦差与驱替速率呈线性关系;较高驱替速率时,动态接触角的正切与驱替速率的对数呈线性关系;表面活性剂使液-液界面的动态接触角变小,滞后接触角增大;固体表面粗糙度对动态接触角的影响不大。国内目前主要采用实验方法研究动态接触角,根据插板法实验得出中性玻璃片在气/水和气/油系统中前进接触角的余弦与驱替速率呈线性关系;后退接触角的余弦与驱替速率呈两段线性关系,驱替速率高时的斜率比驱替速度低时的斜率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接触角 静态接触角 驱替速率 黏度比 毛细管数 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步发电机失磁过程分析与保护方法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林莉 张向伍 +1 位作者 郭文宇 何月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544-3553,共10页
为寻求动作可靠的大容量同步发电机的失磁保护方法,对同步发电机失磁后的动态过程进行了数值仿真计算,提出了基于直测功角来判断发电机的一摆和多摆稳定性的失磁保护新方法,进而提出了该保护的设计原则、配置方案、整定条件和计算方法,... 为寻求动作可靠的大容量同步发电机的失磁保护方法,对同步发电机失磁后的动态过程进行了数值仿真计算,提出了基于直测功角来判断发电机的一摆和多摆稳定性的失磁保护新方法,进而提出了该保护的设计原则、配置方案、整定条件和计算方法,同时,通过动模实验对新的保护判据进行了分析验证。由数值仿真计算和动模实验可得,转子励磁电流的衰减和异步功率分量的出现使失磁后的发电机的动态功角特性与静态功角特性有很大的差别,功角的上升也可使测量阻抗进入异步边界阻抗圆,且失磁后发电机的功率角与转差率变化趋势明显。结果说明电网发生扰动引起功角上升的因素均可导致阻抗保护误动,而新的保护较现行保护能更可靠、更快速地反应励磁故障,减少保护的误动率和拒动率。同时证明了对失磁发电机实施减载控制使之再同步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发电机 失磁保护 功角保护 功角特性 静态稳定性 动态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向水流作用下均匀沙休止角变化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立 宋涛 +1 位作者 李东锋 王俊洲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6,共6页
散体沙动水休止角是表征沙丘、沙洲等散体沙堆积体稳定形态的重要特征参数,在岸坡稳定分析、坝前冲刷漏斗形态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采用室内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侧向水流作用下不同粒径天然均匀散体沙水下休止角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 散体沙动水休止角是表征沙丘、沙洲等散体沙堆积体稳定形态的重要特征参数,在岸坡稳定分析、坝前冲刷漏斗形态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采用室内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侧向水流作用下不同粒径天然均匀散体沙水下休止角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水流流速超过泥沙颗粒起动流速后,天然散体沙水下休止角随流速增大而减小,且减小的速度随着流速的进一步增加而更加迅速;相同流速条件下,粗颗粒泥沙的水下休止角大于细颗粒,其对流速变化的敏感度也低于细颗粒。基于侧向水流边坡上泥沙颗粒的受力分析,引入相对流速概念,初步建立了侧向水流作用下均匀散体沙动水休止角计算公式及其简化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向水流 天然均匀散体沙 相对流速 动水休止角 计算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电机无功功率与系统稳定运行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天然 王正风 司云峰 《现代电力》 2005年第1期37-40,共4页
首先阐述了发电机无功功率的产生, 接着从原理上详细分析发电机无功功率对电力系统的静态功角稳定、静态电压稳定、低频振荡和动态电压稳定的影响, 指出发电机少发无功功率不利于系统的静态功角稳定, 发电机全相或进相运行不利于系统的... 首先阐述了发电机无功功率的产生, 接着从原理上详细分析发电机无功功率对电力系统的静态功角稳定、静态电压稳定、低频振荡和动态电压稳定的影响, 指出发电机少发无功功率不利于系统的静态功角稳定, 发电机全相或进相运行不利于系统的静态电压稳定; 两台电气距离较近的发电机运行方式相差较大, 可能引起系统低频振荡;发电机进相运行将引起系统动态电压稳定的不稳定, 并通过试验系统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 发电机无功功率对系统的静态功角稳定、静态电压稳定、低频振荡和动态电压稳定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系统在实际运行中应该合理调整发电机无功功率, 以保证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电机 无功功率 静态功角稳定 静态电压稳定 低频振荡 动态电压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橡胶非线性干摩擦副的接触作用机理及其仿真结果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宇燕 黄协清 宋凯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7-81,共5页
从金属橡胶材料的干摩擦阻尼产生的机理入手,提出了一种全新的金属橡胶非线性干摩擦结构单元力学模型,该结构单元由一对带有轴向和径向两个方向的弹性元件构成,它们既表示了金属丝之间的摩擦特性,同时也表示了螺线卷线匝在受力变形时的... 从金属橡胶材料的干摩擦阻尼产生的机理入手,提出了一种全新的金属橡胶非线性干摩擦结构单元力学模型,该结构单元由一对带有轴向和径向两个方向的弹性元件构成,它们既表示了金属丝之间的摩擦特性,同时也表示了螺线卷线匝在受力变形时的弹性特征。以建立的金属橡胶材料力学模型为基础,采用多个摩擦副单元串联组成的结构,深入研究了线匝的摩擦接触,通过对结构单元组成系统的计算机模拟仿真,对金属橡胶元件在不同载荷作用下的滞迟回线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和研究,在静态载荷作用下,研究了结构单元的摩擦系数、结构单元的摩擦角对金属橡胶结构摩擦耗能的影响,在动态载荷作用下,研究了载荷的幅值、载荷的频率、载荷的初始相位对摩擦耗能的影响,此项研究工作大大减少了静态和动态试验方面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橡胶 摩擦副 摩擦系数 摩擦角 滞迟回线 静动态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旋挖钻机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肖华 朱建新 文国臣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3313-3317,共5页
以动臂油缸与竖直平面的夹角β作为广义变量,建立了不同工作姿态下旋挖钻机整机重心变化的数学模型,并利用重心变化的方程推导旋挖钻机不同位姿静态稳定角及动态稳定角的数学模型。通过这些数学模型,可以精确地判断旋挖钻机在任意工作... 以动臂油缸与竖直平面的夹角β作为广义变量,建立了不同工作姿态下旋挖钻机整机重心变化的数学模型,并利用重心变化的方程推导旋挖钻机不同位姿静态稳定角及动态稳定角的数学模型。通过这些数学模型,可以精确地判断旋挖钻机在任意工作姿态下的稳定性变化趋势,从而为旋挖钻机前期的设计提供有效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旋挖钻机 稳定性 静态稳定角 动态稳定角 回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速热解对生物质粉体物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巍巍 陈雪莉 +1 位作者 曾国勇 于遵宏 《化学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0-63,共4页
慢速热解方法可以有效地脱除生物质中的氧元素,提高生物质的能量密度,从而提高生物质气流床气化合成气的热值;并可以有效地改善生物质的物性,实现稳定连续的输送。使用直剪仪对不同粒径的生物质和不同热解温度的半焦进行物性分析,结果表... 慢速热解方法可以有效地脱除生物质中的氧元素,提高生物质的能量密度,从而提高生物质气流床气化合成气的热值;并可以有效地改善生物质的物性,实现稳定连续的输送。使用直剪仪对不同粒径的生物质和不同热解温度的半焦进行物性分析,结果表明:热解后,半焦的休止角、内摩擦角和开放屈服强度都明显降低;堆积密度比原料的堆积密度大;从电镜图片分析得出表面结构的变化是物性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400℃半焦的休止角为38.8°,堆积密度为269.4 kg/m3,开发屈服强度为26.8 kPa,并结合半焦气化合成气的热值得出400℃半焦作为气化原料比较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摩擦角 壁摩擦角 休止角 慢速热解 生物质 直剪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弯下简支角钢梁静态和动态不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袁伟斌 徐洁 叶呈敏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6期677-681,共5页
主要涉及角钢梁在纯弯状态下的非线性屈曲失稳.角钢自由两肢翘曲变形曲线采用悬臂梁在均布满荷载、悬臂端受弯矩和悬臂端集中力作用下的三种典型变形曲线,应用能量法研究了在上述三类假定下简支角钢梁在纯弯矩作用下的静状和动态非线性... 主要涉及角钢梁在纯弯状态下的非线性屈曲失稳.角钢自由两肢翘曲变形曲线采用悬臂梁在均布满荷载、悬臂端受弯矩和悬臂端集中力作用下的三种典型变形曲线,应用能量法研究了在上述三类假定下简支角钢梁在纯弯矩作用下的静状和动态非线性失稳.同时也应用ANSYS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对角钢梁纯受弯时非线性失稳状态进行了模拟分析.通过本研究提出的结论、他人实验结果和有限元分析的数据比较,三者吻合较好,证明了提出假定与分析方法的准确性.结果表明:纯弯下简支角钢梁在动力非线性失稳下的极限弯矩是静力状态下极限弯矩的71%,动力状态突加荷载下的纵向的曲率和翘曲变形约是静力状态下的两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曲变形 非线性不稳定 角钢 静态弯曲 动态弯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质材料凸起切向变形动摩擦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关成尧 杜成旺 +3 位作者 刘广虎 白相东 张艳 袁四化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6-92,共7页
基于三角形凸起假设,提出截止研合角、截止位形角等概念,建立不同材料弹性模量下的凸起切向变形摩擦模型。讨论等倾角异质材料弹性模量、凸起变形、摩擦因数三者之间的理论联系。认为坚硬材料副三角形变形符合n/(n+2)原理,软材料副三角... 基于三角形凸起假设,提出截止研合角、截止位形角等概念,建立不同材料弹性模量下的凸起切向变形摩擦模型。讨论等倾角异质材料弹性模量、凸起变形、摩擦因数三者之间的理论联系。认为坚硬材料副三角形变形符合n/(n+2)原理,软材料副三角形变形符合1/(2n+1)原理。异质材料的情况,摩擦因数的"决定因子"主要由坚硬副来决定。弹性模量不同的同粗糙度的两个材料,摩擦因数一般倾向于比同材料的大,摩擦因数倾向于由高刚度材料决定。凸起在长期变形下形成左右不对称的三角形,接触面逐渐平缓,倾角逐渐变小,摩擦因数逐渐变小。这就是三角形凸起的跑合后的摩擦因数变小的重要原因。提出放大系数、细观摩擦因数等概念、计算了理论动静比(理论的动摩擦因数和静摩擦因数之比值)、放大系数和凸起倾角、n、细观摩擦角几者之间的关系。经实例计算分析,材料的动摩擦因数随着凸起倾角和细观摩擦角的增加而增加,细观摩擦角减小,放大系数也明显减小,静摩擦因数大约为动摩擦因数的1.4~1.5者居多,也许导致静摩擦因数存在巨大差异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模量 切向变形 截止位形角 截止研合角 摩擦因数 细观摩擦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感器网络中基于角度域的洪泛路由算法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锦 林亚平 +1 位作者 李超 彭静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2005年第11期59-60,77,共3页
针对传感器网络的特点,在洪泛算法的基础上给出了一种基于角度域的路由算法。其基本思想是使洪泛时产生的分组被限制在一个构造的有限角度域中。新算法有效降低了路由开销,而且实现简单。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均表明新算法具有良好的路由... 针对传感器网络的特点,在洪泛算法的基础上给出了一种基于角度域的路由算法。其基本思想是使洪泛时产生的分组被限制在一个构造的有限角度域中。新算法有效降低了路由开销,而且实现简单。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均表明新算法具有良好的路由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网络 受限洪泛 位置信息 静态角度域 动态角度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