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进金字塔算法用于小视场星图识别 被引量:9
1
作者 李辉 王安国 张磊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67-272,共6页
为实现小视场星图的全天自主识别,规避星矢量内积在小角距范围内区分度欠佳的问题,提出以星矢量外积作为匹配特征量对金字塔算法进行改进。分析了匹配特征量改进策略,并对改进金字塔算法涉及的基本星表预处理、匹配特征量数据库及K矢量... 为实现小视场星图的全天自主识别,规避星矢量内积在小角距范围内区分度欠佳的问题,提出以星矢量外积作为匹配特征量对金字塔算法进行改进。分析了匹配特征量改进策略,并对改进金字塔算法涉及的基本星表预处理、匹配特征量数据库及K矢量构建、星图降噪与质心提取、星图识别流程等问题进行讨论。采用Visual C++编程实现该算法,通过仿真对其进行性能测试,并应用于小视场星敏感器。结果表明,对于小视场星图,改进金字塔算法识别成功率达96.7%,需载入内存的数据文件约26.4 MByte,识别时间平均约131.8 ms,能够满足全天自主星图识别算法的准确率高、占用资源适度、识别速度快、稳健性强等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敏感器 星图识别 金字塔算法 小视场 K矢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视频测量机器人高噪声小视场星图的星点提取 被引量:4
2
作者 张超 时春霖 +5 位作者 吴建霖 于广瑞 陈少杰 焦博 陈长远 汤进九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3-202,共10页
星图识别提取是自动天文测量数据处理的关键环节.针对视频测量机器人拍摄的小视场星图具有高噪声的特性,提出了利用基于合理阈值分割的连通算法来处理此类星图;分析了4种不同星图的图形特征,对比了常见的星点提取算法对真实星图的识别效... 星图识别提取是自动天文测量数据处理的关键环节.针对视频测量机器人拍摄的小视场星图具有高噪声的特性,提出了利用基于合理阈值分割的连通算法来处理此类星图;分析了4种不同星图的图形特征,对比了常见的星点提取算法对真实星图的识别效果;在定性定量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验证,得到了阈值分割下的连通算法要优于边缘检测和聚类算法的结论,并获得理想的星点提取效果.真实星空半仿真星图的室内试验表明:利用该算法可以准确可靠地计算恒星质心坐标,其水平和垂直方向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025和0.021像素,可满足高精度的天文测量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天文测量 小视场星图 星点提取 阈值分割 边缘检测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天时多视场星图仿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3
作者 韩艳丽 郭晓军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711-1715,共5页
为了对大气层内全天时短波红外三视场天文导航系统的软件开发及功能和性能测试,提出了一种全天时三视场星图仿真算法。该算法为本天文导航系统提供任一时刻、任一指向下的仿真星图。短波红外2MASS星表数据量巨大,为此,采取了分区检索视... 为了对大气层内全天时短波红外三视场天文导航系统的软件开发及功能和性能测试,提出了一种全天时三视场星图仿真算法。该算法为本天文导航系统提供任一时刻、任一指向下的仿真星图。短波红外2MASS星表数据量巨大,为此,采取了分区检索视场恒星的方法。为了使仿真星图更接近真实情况,研究并分析三视场天空背景辐射及三视场恒星——背景对比度;建立了星点成像模型和系统噪声模型。充分考虑了同一时刻、不同视场间背景辐射的变化情况,采用蒙特卡罗方法随机产生平台姿态,以便更好的测试恒星检测与识别算法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波红外 天文导航 三视场 星图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ittler最小误差分割算法的小视场星图分割 被引量:7
4
作者 时春霖 杨培章 +5 位作者 张超 杜兰 叶凯 范承啸 李建 祖安然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8-175,共8页
小视场星图易受光照不均和噪声影响,常用阈值分割算法存在处理效果不佳或效率较低的不足.针对星图灰度的高斯分布特征,基于贝叶斯最小误差理论,提出利用Kittler最小误差分割算法处理小视场星图.以视频测量机器人为测量平台,以"优度... 小视场星图易受光照不均和噪声影响,常用阈值分割算法存在处理效果不佳或效率较低的不足.针对星图灰度的高斯分布特征,基于贝叶斯最小误差理论,提出利用Kittler最小误差分割算法处理小视场星图.以视频测量机器人为测量平台,以"优度法"、区域一致性、区域对比度和时间复杂度为评价指标,对比了常用的阈值分割算法和一维最大熵法,验证了Kittler算法在确保星图良好分割的同时,星图处理效率可以提高70%左右.基于半仿真星图和真实星图的室内试验表明,Kittler算法可以准确提取星点质心坐标,水平和垂直方向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25像素和0.019像素;采用该算法的野外天文定位实测表明,经纬度内符合平均精度分别优于0.015 s和0.22″,外符合精度分别优于0.025 s和0.35″,可以满足一等天文测量的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测量 高斯分布 图像分割 Kittler最小误差法 小视场星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视场纳型星敏光学系统公差灵敏度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坤 钟兴(指导) +1 位作者 孟遥 刘江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1-82,共12页
通过分析光学系统结构参数变化对像差的影响,提出通过优化各光学表面的曲率进行光焦度合理分配来减小各表面产生的初级像差,从而实现降低各加工装调公差灵敏度的方法.利用该方法优化了一个小像差相互补偿的焦距为25mm,全视场角为26... 通过分析光学系统结构参数变化对像差的影响,提出通过优化各光学表面的曲率进行光焦度合理分配来减小各表面产生的初级像差,从而实现降低各加工装调公差灵敏度的方法.利用该方法优化了一个小像差相互补偿的焦距为25mm,全视场角为26°,入瞳孔径为18mm,光谱范围为500~800nm的大视场纳型星敏感器光学系统,系统全长40mm,光学系统成像质量满足指标要求.与所设计的大像差相互补偿光学系统进行了公差灵敏度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光焦度合理分配后的光学系统,第5片透镜的厚度公差对均方根弥散斑半径的影响从3.75μm降低到0.17μm;第5和第6元件间隔公差对均方根弥散斑半径的影响也分别从4.36μm和4.74μm降低到0.25μm和0.18μm.蒙特卡罗分析表明,均方根弥散斑半径小于7.59μm的概率从23%增加到了80%.实验测试结果表明,星敏感器在全视场范围内,能量集中度在Φ17μm范围内优于80%,满足星敏感器的指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型星敏感器 公差灵敏度 光焦度分配 曲率 小像差相互补偿 大视场 公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