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据缺失对GNSS时间序列分析的影响 被引量:22
1
作者 占伟 黄立人 +1 位作者 刘志广 孟宪纲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9-53,共5页
以GNSS连续站高程分量观测时间序列为例,讨论了不同噪声水平和数据缺失情况对GNSS时间序列分析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同样的数据缺失,噪声水平越高,对分析结果的影响越大;同样的数据缺失总数,数据缺失连续对分析结果的影响最大;在观测... 以GNSS连续站高程分量观测时间序列为例,讨论了不同噪声水平和数据缺失情况对GNSS时间序列分析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同样的数据缺失,噪声水平越高,对分析结果的影响越大;同样的数据缺失总数,数据缺失连续对分析结果的影响最大;在观测噪声较大的情况下,如果缺数天数超过一定的数量,通常无法用数据插补的方法弥补得到与观测时间长度相当的周期信号的较为可靠的结果。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不同的可靠性需求下对观测数据的要求。并指出,如果顾及年及更短周期变化的情况下,要保证用一年的时间序列观测值求得的线性速率偏差在10%内,例如当噪声水平为9 mm时,则连续缺数应不超过11天,离散缺数应不超过12天。因此在用GNSS连续站高程时间序列研究地壳垂直运动时,应对GNSS连续站的运行状况进行严格的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ss连续站 高程分量 观测噪声 数据缺失 时间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观测环境中基于TEQC的GNSS数据质量分析 被引量:27
2
作者 杨哲 戴吾蛟 +1 位作者 余文坤 廖建平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5-139,共5页
为进一步了解多路径效应、衍射误差、电磁波信号干扰对GNSS信号的影响,利用TEQC软件对7种典型观测环境的实测数据进行了质量分析,结果表明:1)树林环境下能够接收到GNSS信号,但周跳、衍射误差及多路径效应最严重,数据质量差;2)无线通讯... 为进一步了解多路径效应、衍射误差、电磁波信号干扰对GNSS信号的影响,利用TEQC软件对7种典型观测环境的实测数据进行了质量分析,结果表明:1)树林环境下能够接收到GNSS信号,但周跳、衍射误差及多路径效应最严重,数据质量差;2)无线通讯基站与雷达站附近的电磁波对GNSS信号有一定的干扰,而高压线形成的磁场对GNSS信号干扰影响很小;3)现代测地型天线可有效抑制位于天线水平以下水面的反射信号,但对来自玻璃幕墙的反射信号无抗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测环境 数据质量 gnss 多路经效应 TEQC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基GNSS和天基掩星观测对全球电离层数据同化效果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欧明 陈龙江 +3 位作者 王妍 许娜 吴家燕 甄卫民 《电波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19-628,共10页
电离层的精确现报预报对装备系统效应减缓及空间科学研究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地基GNSS和天基掩星是电离层数据同化最为重要的数据来源之一.通过观测系统仿真试验(observation system simulation experiments,OSSE)对四种不同的观测系... 电离层的精确现报预报对装备系统效应减缓及空间科学研究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地基GNSS和天基掩星是电离层数据同化最为重要的数据来源之一.通过观测系统仿真试验(observation system simulation experiments,OSSE)对四种不同的观测系统条件下的全球电离层数据同化效果进行了定量分析,数据同化的总电子含量(total electron content,TEC)及三维电子密度参量技术得分(skill score,SKS)的评估结果表明:1)观测构型对数据同化现报和预报精度均具有重要影响.2)仅仅同化地基GNSS数据,其同化的TEC精度相比背景模型会有较明显的改善,TEC现报、提前1 h预报、提前2 h预报和提前3 h预报的SKS分别为0.45、0.39、0.32和0.25;但电子密度的现报和预报结果相比背景模型的改善则相对有限,电子密度现报、提前1 h预报、提前2 h预报和提前3 h预报的SKS仅为0.05、0.04、0.03和0.02;通过融合掩星观测数据,其电子密度的精度会有明显提升.3)在掩星卫星数量较多且观测数据的覆盖性较好的条件下,仅同化掩星TEC观测数据就可以获得准确的TEC和电子密度现报与短期预报结果;大规模掩星星座的观测比仅利用地基GPS观测进行同化,其TEC现报、提前1 h预报、提前2 h预报和提前3 h预报的SKS分别提高了0.2、0.17、0.14和0.12;电子密度SKS分别提高了0.39、0.35、0.28和0.22,电子密度SKS的提升幅度要优于TEC.4)现有的观测系统布局对中低纬区域的数据同化精度的提升效果要优于高纬区域;5)随着预报时间的增加,数据同化的精度呈现下降的趋势.随着未来微小卫星数量的快速增加,天基掩星观测将对电离层状态的精确表征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相关研究可为我国天地基电离层观测系统的设计和构建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 数据同化 地基gnss 掩星 观测系统仿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观测误差确定方法对地基GNSS-ZTD资料同化预报效果影响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公颖 李得勤 +3 位作者 仲跻芹 周晓珊 杨森 潘晓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26-839,共14页
利用2016年6—8月华北—东北地区的地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天顶总延迟(GNSS-ZTD)观测资料、东北区域中尺度数值预报系统,以2016年6—8月的13 d强降水为例,开展基于Desroziers等(2005)理论的Des方法和传统方法进行观测误差确定的天顶总... 利用2016年6—8月华北—东北地区的地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天顶总延迟(GNSS-ZTD)观测资料、东北区域中尺度数值预报系统,以2016年6—8月的13 d强降水为例,开展基于Desroziers等(2005)理论的Des方法和传统方法进行观测误差确定的天顶总延迟资料同化对比试验研究,探讨Des方法相对于传统观测误差确定方法对天顶总延迟资料同化预报效果的影响,并以未做天顶总延迟资料同化的试验为对照试验,考察天顶总延迟资料在数值模式中的同化应用效果。结果表明:(1)Des方法得到的天顶总延迟观测误差诊断值较为合理,诊断值站点间差别较大,说明逐站进行观测误差诊断的必要性;(2)天顶总延迟资料同化使强降水的强度、落区预报性能得到提高,使温、湿、风等要素的预报与观测接近,Des方案同化分析、预报效果优于传统方案;(3)对2016年7月25日华北—东北强降水过程进行了同化预报分析,整体而言,天顶总延迟资料同化有效增强了对流层中低层初始湿度场,修正了积分初期水凝物含量与位置,进而改善了降水预报效果,修正了对照试验对辽宁东部地区强降水的明显漏报,且通过降水的反馈作用改进了温度与风场预报效果。基于Des方法逐站诊断观测误差相比传统方法得到的观测误差更为合理,因此能够提高天顶总延迟资料的同化预报效果,同化天顶总延迟资料能够提高降水及温、湿、风等气象要素的预报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测误差确定 地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天顶总延迟(gnss-ZTD)数据 资料同化 三维变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NSS观测网的双差和非差解算结果比较分析
5
作者 王朝阳 周兴华 张化疑 《海洋测绘》 2014年第5期16-19,共4页
利用BERNESE软件双差定位模块与PANDA软件非差精密单点定位模块,处理了中国沿海GNSS观测网2009年120天~365天的数据资料,分别从外符合和内符合精度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BERNESE软件双差定位解算出的坐标精度要优于PANDA软件... 利用BERNESE软件双差定位模块与PANDA软件非差精密单点定位模块,处理了中国沿海GNSS观测网2009年120天~365天的数据资料,分别从外符合和内符合精度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BERNESE软件双差定位解算出的坐标精度要优于PANDA软件精密单点定位,但相差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ss观测网 双差 非差 数据处理 精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位平滑伪距辅助GNSS三频非差数据实时周跳探测与修复 被引量:5
6
作者 孟令东 陈俊平 +1 位作者 王解先 张益泽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73-581,共9页
针对目前几乎所有三频周跳探测与修复方法都会受到伪距噪声和多路径效应影响的问题,提出了采用相位平滑伪距方法来辅助三频周跳探测与修复.采用GPS/QZSS和BDS实测三频数据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大幅削弱伪距噪声和多路... 针对目前几乎所有三频周跳探测与修复方法都会受到伪距噪声和多路径效应影响的问题,提出了采用相位平滑伪距方法来辅助三频周跳探测与修复.采用GPS/QZSS和BDS实测三频数据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大幅削弱伪距噪声和多路径效应对周跳修复的影响,提高周跳确定成功率.经过相位平滑伪距后,周跳浮点值与真值之间的均方根(RMS)误差,对于GPS/QZSS三个频点L1,L2,L5 平均分别降低40.389%、40.758%和 40.023%,对于BDS三个频点B1,B2,B3 平均分别降低12.083%、14.290%和 18.7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频 gnss 非差数据 周跳探测与修复 相位平滑伪距 观测值去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陆地壳形变GNSS站网简述及数据产品应用现状
7
作者 王阅兵 师宏波 +4 位作者 李瑜 王坦 邹锐 张锐 谭凯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16-530,共15页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GNSS技术在高精度地壳运动观测与构造形变研究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大地测量、地球动力学研究和防震减灾等诸多领域的业务深化和应用拓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本文在回顾中国大陆地壳形变GNSS站网发展历程的...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GNSS技术在高精度地壳运动观测与构造形变研究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大地测量、地球动力学研究和防震减灾等诸多领域的业务深化和应用拓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本文在回顾中国大陆地壳形变GNSS站网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阐述该网络产出的中国大陆长期构造运动速度场、中国大陆应变率场、位移时间序列、基线时间序列和多边形应变时间序列等几类基础产品,分析这些产品在中国大陆构造运动动态趋势和地震预测分析中的应用情况以及所面临的瓶颈问题,最后展望未来GNSS在高精度地壳运动监测应用中的发展方向。以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为基础,大力推进国内海量GNSS观测数据的共享,提升GNSS多系统融合定位精度,将产出更为精细的科学产品,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大陆地壳运动和地震预测分析等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 地壳形变 gnss数据产品 数据共享 融合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NSS观测成果标准化技术的实现
8
作者 韩雪峰 郑国庆 《导航定位学报》 CSCD 2017年第4期110-112,118,共4页
针对在野外GNSS作业中,手簿记录仍采用人工手写、观测资料整理不能自动化、数据检查效率低下的问题,研发出GNSS观测成果标准化系统,给出GNSS观测成果标准化系统电子化手簿记录技术、自动化观测资料整理技术、批量数据检查技术要点,阐述... 针对在野外GNSS作业中,手簿记录仍采用人工手写、观测资料整理不能自动化、数据检查效率低下的问题,研发出GNSS观测成果标准化系统,给出GNSS观测成果标准化系统电子化手簿记录技术、自动化观测资料整理技术、批量数据检查技术要点,阐述系统结构,并对系统部分功能进行探讨。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辅助控制GNSS作业生产过程,提高观测资料的可靠性和成果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ss观测成果标准化系统 电子化手簿记录方式 自动化观测资料整理 批量数据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黏弹性球体位错理论研究2004年苏门答腊地震震后效应对华南块体的影响
9
作者 刘泰 邹镇宇 +3 位作者 吴伟伟 佘雅文 付广裕 孟国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424-3435,共12页
本文基于黏弹性球体位错理论和GNSS观测资料,约束东南亚地区大范围地幔黏滞性结构,探讨该地震的震后形变及其对华南块体的影响.首先收集泰国地区震后位移资料,考虑兼顾稳态和瞬态震后形变的Burgers黏弹性体,利用黏弹性球体位错理论进行... 本文基于黏弹性球体位错理论和GNSS观测资料,约束东南亚地区大范围地幔黏滞性结构,探讨该地震的震后形变及其对华南块体的影响.首先收集泰国地区震后位移资料,考虑兼顾稳态和瞬态震后形变的Burgers黏弹性体,利用黏弹性球体位错理论进行模拟,得到软流圈麦克斯韦黏滞性系数(η_(m))为5×10^(18)Pa·s,开尔文体黏滞性系数与麦克斯韦体比值(α)为0.3,开尔文体剪切模量与麦克斯韦体比值(γ)为0.33.进而收集和模拟华南块体及其周边区域震后形变,GNSS流动站观测资料显示震后2年形变主要集中于华南块体南部,观测与模拟震后位移方向整体一致,往西南方向指向震中,震后形变量上存在明显差异,云南地区模拟值偏大,而华南块体南部模拟值偏小.GNSS连续站观测资料显示,华南块体受苏门答腊地震震后形变的影响在2010年后明显减弱.后续地壳变形研究以华南块体为参考基准时,建议基于2016年以后的观测提取速度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4年苏门答腊地震 黏弹性体 华南块体 gnss观测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年新疆于田M_S7.3地震的地壳构造变形背景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博 朱爽 +1 位作者 楼关寿 周海涛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84-388,共5页
利用2011~2013年的流动GNSS观测资料及处理结果,获得了2014年于田MS7.3地震区域水平形变场。结果显示:(1)于田MS7.3地震发生在构造活动较强烈的阿尔金断裂带西端,其两侧的形变差异运动为8~9 mm/a,左旋运动是差异运动的主要成份;(2... 利用2011~2013年的流动GNSS观测资料及处理结果,获得了2014年于田MS7.3地震区域水平形变场。结果显示:(1)于田MS7.3地震发生在构造活动较强烈的阿尔金断裂带西端,其两侧的形变差异运动为8~9 mm/a,左旋运动是差异运动的主要成份;(2)发震区域的主应变是全区最突出的区域,张压大小相对均等,主张方向为南东东—北西西;(3)该地震发生在左旋形变的高梯度带上,其北部的塔里木盆地为较弱的右旋形变,其南部约150 km以外几乎无旋形变;(4)地震发生的部位为面应变性质转变的过渡带,其西为面膨胀区,其东为面收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ss观测资料 于田Ms7.3地震 构造形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野外试验站现状分析及网络化体系构建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兮之 葛剑平 《生态科学》 CSCD 2003年第3期213-217,共5页
为了推动筹建国家级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网络化管理的工作,充分发挥野外试验站所观测数据的作用。我们选取了25个野外试验站作为试点站,并于2002年8月至10月主要采用调查表、网上查询和电子邮件交流的方式进行调查,调研的主要内容涉... 为了推动筹建国家级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网络化管理的工作,充分发挥野外试验站所观测数据的作用。我们选取了25个野外试验站作为试点站,并于2002年8月至10月主要采用调查表、网上查询和电子邮件交流的方式进行调查,调研的主要内容涉及各野外台站的基本情况、软硬什和网络以及数据集现状,以及国外野外台站的运行状况和发展趋势。通过调查结果的分析,表明目前我国野外台站在数据监测、管理以及数据标准化与共享方面存在较多的不足之处。据此提出建立网络台站管理体系的框架,为实现我国国家级野外试验站数据标准化与信息共事的目标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外台站 数据集 标准化:数据共享 网络化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理可观测下DES的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开颜 张鹏 +1 位作者 邓高明 赵强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389-2395,共7页
利用物理观测效应进行的旁路攻击,是通过对密码设备工作时泄漏的时间、功耗等信息的分析,获取密码系统的密钥或相关秘密信息.已有大量防护对策但并没有从根本上阻止攻击.本文在AT89C52上加载了DES算法,并在该平台上对差分功耗旁路攻击... 利用物理观测效应进行的旁路攻击,是通过对密码设备工作时泄漏的时间、功耗等信息的分析,获取密码系统的密钥或相关秘密信息.已有大量防护对策但并没有从根本上阻止攻击.本文在AT89C52上加载了DES算法,并在该平台上对差分功耗旁路攻击与防护方法进行了实验和验证.根据Micali和Reyzin建立的物理观测密码术理论模型,将该模型具体化,对可以抵抗黑盒攻击的密码要素进行修正以抵抗基于物理泄漏的旁路攻击,将RO(random ora-cle)模型用于物理观测现实世界的安全性证明,给出了对称加密方案物理可观测下安全性定义,并对DES定义了在DPA攻击下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加密标准 差分功耗分析 随机预言模型 可证安全 旁路分析(侧信道分析) 物理观测密码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penSearch的对地观测数据统一集成发现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静 李国庆 于文洋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0-67,共8页
对地观测(EO)数据源分散与异构的特点导致数据获取耗时费力。为此,提出一种集成Open Search EO数据服务的统一数据发现系统。基于Open Search规范对EO数据源进行集成,并提供统一的发现接口,解决数据不易获取的问题。通过建立标准元数据... 对地观测(EO)数据源分散与异构的特点导致数据获取耗时费力。为此,提出一种集成Open Search EO数据服务的统一数据发现系统。基于Open Search规范对EO数据源进行集成,并提供统一的发现接口,解决数据不易获取的问题。通过建立标准元数据模型,扩展查询模式为任意关键字查询,利用Trie树和映射机制实现海量关键字集的高效请求响应与多源结果一致呈现。使用JET2技术并对外源数据服务进行XML文件描述,实现外源数据的轻便扩增,保持系统中数据集成的完备性。对系统进行原型实现,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正确反馈多源数据集查询结果,提供统一元数据模型,与逐次单个查询方式相比可节约40%的耗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enSearch规范 对地观测 数据集成 元数据模型 JET2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土流失观测设施问题与对策--以河北崇陵流域为例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洁 张广英 +2 位作者 刘凤婵 胡维银 潘彦波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8-73,共6页
水土流失监测是国家水土保持规划和部署的基础。目前我国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水土流失监测网络。针对我国水土流失监测中遇到的普适性问题,以河北崇陵观测站为代表,提出相应对策。1)径流小区:径流泥沙自动观测仪量程有限制,建议布设水沙... 水土流失监测是国家水土保持规划和部署的基础。目前我国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水土流失监测网络。针对我国水土流失监测中遇到的普适性问题,以河北崇陵观测站为代表,提出相应对策。1)径流小区:径流泥沙自动观测仪量程有限制,建议布设水沙观测复合设备;自动设备精密度高,受野外环境影响大,建议安装报警装置,人工及时处理设备故障;自动设备专业性强,后期自主维护难,探索设备模块化组装,便于后期自主维护;自动设备数据量大,整编数据任务重,管理部门可统一要求,规范厂家数据库,减小数据整理量。2)小流域:控制站观测设施单一、量程范围窄,建议结合实际,布设复合堰;观测设施依据标准不统一、建设不规范,管理部门可统一设计标准、建设规范;控制站水沙自动观测协同难,建议多点观测,增设多探头自动监测设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观测 设施设备 多点控制测流 水沙协同观测 复合监测 制式数据汇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用高粱田间试验的记载项目及标准 被引量:13
15
作者 何振富 贺春贵 +3 位作者 杨发荣 刘陇生 王国栋 葛玉彬 《甘肃农业科技》 2016年第9期57-61,共5页
提出了饲用高粱品种在试验研究过程中的记载项目指标及其具体观测标准,包括物候期、主要农艺性状、饲草性状、经济性状、抗性性状及饲用品质性状等。
关键词 饲用高粱 描述 记载项目 数据 观测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多模卫星系统仿真数据建立区域电离层模型 被引量:1
16
作者 何倩倩 张瑞 刘杨 《导航定位学报》 2013年第3期74-78,共5页
目前已有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包括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系统,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欧盟的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以及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对于导航用户而言,采用多模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以显著增加测站可视卫星、观测值的数量,并... 目前已有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包括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系统,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欧盟的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以及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对于导航用户而言,采用多模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以显著增加测站可视卫星、观测值的数量,并能改善卫星分布,更加有利于区域电离层模型的建立。因为目前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尚未全面建成,无法获得多模系统实测数据,本文使用卫星工具软件包仿真全球定位系统、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双频观测值,采取多种策略构建中国区电离层球谐函数模型,并对区域模型结果进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对于中国区域,利用全球卫星导航多系统观测值建立中国区域电离层球谐函数模型的平均精度要优于单一系统,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单系统观测值的建模精度与全球卫星导航多系统建模精度相近,模型误差最大时仅有实际延迟量的14%,二者均优于全球定位系统单系统观测值的建模精度,其模型误差最大可达20%,而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单系统观测值建模精度最差,模型误差最大时达实际延迟量的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电离层延迟 观测值仿真 卫星工具软件包 球谐函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板块边界观测(PBO)中的钻孔应变观测数据管理计划
17
作者 张宝红 陈征 +1 位作者 吴立恒 李涛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B11期81-85,共5页
介绍美国的板块边界观测(PBO)项目中的钻孔应变观测数据管理计划,包括数据库主要内容及命名协定、数据传输流程、产品模式、数据分析要求以及存档等。
关键词 PBO 钻孔应变仪 数据管理 标准 观测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农业观测数据共享元数据标准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樊景超 满芮 +1 位作者 张翔鹤 周国民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20年第4期14-19,共6页
国家农业基础性长期性科技工作在全国构建工作体系汇聚了10个不同领域的农业观测数据,为我国农业科学数据建设奠定了长期坚实的基础,该工作与研究对于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支撑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重大。通过系统布局国家农业科学试验站、... 国家农业基础性长期性科技工作在全国构建工作体系汇聚了10个不同领域的农业观测数据,为我国农业科学数据建设奠定了长期坚实的基础,该工作与研究对于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支撑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重大。通过系统布局国家农业科学试验站、观测站,加强农业数据的观测、监测、搜集、分析、整理、挖掘与共享利用,为农业科研和科技推广、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农业政策制定提供重要的基础支撑。开展农业观测数据共享元数据的标准研究,对农业生产要素及其动态变化进行科学观察、观测和分析,阐明内在联系及其发展规律,是管当前、利长远的研究,是把握农业生产要素发展变化的基本途径,是推动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的必要基础,是制定农业政策的重要参考农业观测数据共享是国家农业数据共享、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数据的整理分析不难发现,农业观测数据涉及范围广、种类多、语义多、共享难度大,农业野外观测数据又具有不可重复性的典型特征。本文以共享数据科学研究为基础,在分析农业观测数据元数据的标准、结构、管理体系以及元数据的互操作性的基础上,探讨农业观测数据元数据的特点及管理应用体系,为促进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发展与国际合作交流提出可借鉴的参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测数据 科学数据管理 元数据 数据共享 元数据标准 科学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渔业科学观测数据的开放共享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薛沐涵 刘慧媛 +1 位作者 鲁峰 蒋庆朝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20年第4期29-37,共9页
渔业科学观测数据是渔业日常观测工作中积累的基础性数据,它直接反映了渔业科学观测工作的整体水平,在渔业资源评估、捕捞生产、生态环境、加工养殖、病害防治和管理决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广泛的保存、开发应用价值,渔业科学... 渔业科学观测数据是渔业日常观测工作中积累的基础性数据,它直接反映了渔业科学观测工作的整体水平,在渔业资源评估、捕捞生产、生态环境、加工养殖、病害防治和管理决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广泛的保存、开发应用价值,渔业科学观测数据的分类、共享和应用对推动渔业产业的绿色发展和提高科学数据的管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在渔业科学观测数据方面的应用研究起步较晚,研究进展与成果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存在数据资源各自孤立、信息缺乏共享、数据利用率低等问题,为提升渔业科学观测数据的开放共享能力和数据利用价值,本文以渔业科学观测数据的共享与应用需求为背景,基于数据分类、共享标准、体系建设、服务模式、大数据分析、典型应用等方法,对数据资源结构、共享体系构建和应用服务分析展开研究,梳理了渔业科学观测数据的标准化结构,提出了渔业科学观测数据的共享体系建设方案,设计了渔业科学观测数据共享服务平台的总体技术架构,加强了渔业科学观测数据的资源整合和汇聚处理。渔业科学观测数据是支撑渔业科技创新、发展现代渔业的战略性、基础性资源,本研究对共享服务内容和数据应用提出合理建议,为充分发挥渔业科学观测数据的应用价值,进一步开展渔业科学观测数据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业科学观测数据 科学数据管理 数据汇聚 数据共享 标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S观测数据质量评价指标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郑广伟 徐思达 +1 位作者 贾国宪 郑战辉 《海洋测绘》 2012年第3期37-40,共4页
对GPS观测数据质量进行评价是作业中一项重要环节,现有分级评价模型中的阈值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影响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分析了2011年陆态网络工程2000个点位GPS观测数据的主要质量元素的数学精度分布规律,根据正态分布的数学模型,确定了... 对GPS观测数据质量进行评价是作业中一项重要环节,现有分级评价模型中的阈值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影响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分析了2011年陆态网络工程2000个点位GPS观测数据的主要质量元素的数学精度分布规律,根据正态分布的数学模型,确定了分级评价指标。并以GPS综合检定场的实测数据为例,验证了评价指标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观测数据质量 评价指标 数学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