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9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fluence of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cold deformation on aging precipitation behavior of high nitrogen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s 被引量:1
1
作者 李花兵 姜周华 +2 位作者 冯浩 朱红春 张祖瑞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12期3354-3362,共9页
The influence of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cold deformation on aging precipitation behavior of 18Cr-16Mn-2Mo-I.IN (HNS-A), 18Cr-16Mn-I.3N (HNS-B), 18Cr-18Mn-2Mo-0.96N (HNS-C) and 18Cr-18Mn-2Mo-0.77N (I-INS-D) h... The influence of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cold deformation on aging precipitation behavior of 18Cr-16Mn-2Mo-I.IN (HNS-A), 18Cr-16Mn-I.3N (HNS-B), 18Cr-18Mn-2Mo-0.96N (HNS-C) and 18Cr-18Mn-2Mo-0.77N (I-INS-D) high nitrogen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s wa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ose" temperatures and incubation periods of the initial time-temperature-precipitation (TTP) curves of aged HNSs are found to be 850 ℃, 60 s; 850 ℃, 45 s; 850 ℃, 60 s and 900 ℃, 90 s, respectivel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SAD patterns, the coarse cellular Cr2N precipitate which presents a lamellar structure has a hexagonal structure of a=0.478 nm and c=0.444 nm. The Z phase corresponding to a composition of Fe36Cr^2Mo10, is determined to be a body-centered cubic structure ofa=0.892 nm. The precipitating sensitivity presents no more difference with the nitrogen content increasing from 0.77% to 0.96%, but exhibits so obviously that the cellular precipitates nearly overspread the whole field. The addition of Mo element can restrain the TTP curves moving left and down, which means decreasing the sensitivity of aging precipitation. With increasing the cold deformation, the sensitivity of precipitation increases obvious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 nitrogen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 aging precipitation time-temperature-precipitation curve chemical composition cold deform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volution of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in multi-layer 316L-TiC composite fabricated by selective laser melting additive manufacturing
2
作者 Sasan YAZDANI Suleyman TEKELI +2 位作者 Hossein RABIEIFAR Ufuk TASCI Elina AKBARZADEH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9期2973-2991,共19页
In this study,the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 multi-layered 316L-TiC composite material produced by 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additive manufacturing process are investigated.Three different layers,... In this study,the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 multi-layered 316L-TiC composite material produced by 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additive manufacturing process are investigated.Three different layers,consisting of 316L stainless steel,316L-5 wt%TiC and 316L-10 wt%TiC,were additively manufactured.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se layers was characterized by optical microscopy(OM)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X-ray diffraction(XRD)was used for phase analysis,and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were evaluated by tensile and nanoindentation tests.The microstructural observations show epitaxial grain growth within the composite layers,with the elongated grains growing predominantly in the build direction.XRD analysis confirms the successful incorporation of the TiC particles into the 316L matrix,with no unwanted phases present.Nanoindentation results indicate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hardness and modulus of elasticity of the composite layers compared to pure 316L stainless steel,suggesting improved mechanical properties.Tensile tests show remarkable strength values for the 316L-TiC composite samples,which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embedded TiC particles.These results highlight the potential of SLM in the production of multi-layer metal-ceramic composites for applications that require high strength and ductility of metallic components in addition to the exceptional hardness of the ceramic partic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layer metal-ceramic composites selective laser melting functionally graded materials 316 L stainless steel T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等离子弧复合沉积316L不锈钢的组织及性能
3
作者 赵宇辉 贺晨 +1 位作者 赵吉宾 张宏伟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9-113,共5页
为了验证激光-等离子弧/复合沉积成形工艺的可行性,首先采用等离子弧增材制造后,在其基础上采用激光沉积工艺复合成形了316L块体试样。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显微硬度仪、拉伸试验机等设备,研究了不同沉积层位置的宏观形貌、微观... 为了验证激光-等离子弧/复合沉积成形工艺的可行性,首先采用等离子弧增材制造后,在其基础上采用激光沉积工艺复合成形了316L块体试样。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显微硬度仪、拉伸试验机等设备,研究了不同沉积层位置的宏观形貌、微观组织特征、力学性能、断口形貌等。结果表明:等离子弧沉积成形试验的沉积层厚度是激光沉积层的3倍以上。等离子弧沉积层内组织显著粗化,二次枝晶发达,而激光沉积层的硬度高于等离子弧沉积层;两种工艺沉积层形成了良好的冶金结合,界面热影响区厚度小于100μm。虽然,激光-等离子弧复合工艺可以实现316L复合沉积成形,与等离子弧沉积工艺相比,沉积效率有一定优势,但是,复合工艺成形试样的强度和伸长率等性能参数低于等离子弧沉积成形试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等离子弧复合成形 316L不锈钢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变磁场对激光-电弧复合焊316L接头组织及腐蚀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温志刚 田雷 +2 位作者 沈楠楠 宋付成 檀财旺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7-162,共6页
以6 mm厚度316L不锈钢板为对象,开展了磁场辅助激光-电弧复合焊接研究。通过改变磁场强度,对比分析了焊后成形、截面形貌、焊缝组织和焊缝的腐蚀性能。结果表明,交变磁场的引入增大了激光-电弧复合焊的熔透能力,熔透状态由局部未熔透转... 以6 mm厚度316L不锈钢板为对象,开展了磁场辅助激光-电弧复合焊接研究。通过改变磁场强度,对比分析了焊后成形、截面形貌、焊缝组织和焊缝的腐蚀性能。结果表明,交变磁场的引入增大了激光-电弧复合焊的熔透能力,熔透状态由局部未熔透转变为熔透良好。此外,焊缝组织明显均匀化,一方面焊缝电弧区和激光区内奥氏体的Cr元素差异降低,另一方面电弧区和激光区的晶粒尺寸差显著降低。交变磁场提高了接头焊缝的抗腐蚀性能,提高了自腐蚀电位,降低了自腐蚀电流密度,焊缝腐蚀速率减慢,点蚀坑密度显著减小。研究表明,对于激光-电弧复合焊,磁场的引入有利于提高熔透能力和焊缝均匀化,改善焊缝的成形和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16L不锈钢 激光-电弧复合焊接 磁场辅助 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沫混凝土-索氏体不锈冷弯型钢拼合柱轴压性能与承载力计算方法
5
作者 郭风琪 关博友 +2 位作者 龙秋亮 蒋丽忠 徐瑾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034-3049,共16页
为提升冷弯型钢拼合柱的耐腐蚀性能与承载能力,设计一种新型泡沫混凝土填充−索氏体不锈冷弯型钢拼合柱。进行8根新型拼合柱轴压试验,系统研究试件的破坏模式、性能指标、荷载−位移及荷载−应变关系等。建立试件的精细有限元模型,考虑板... 为提升冷弯型钢拼合柱的耐腐蚀性能与承载能力,设计一种新型泡沫混凝土填充−索氏体不锈冷弯型钢拼合柱。进行8根新型拼合柱轴压试验,系统研究试件的破坏模式、性能指标、荷载−位移及荷载−应变关系等。建立试件的精细有限元模型,考虑板件屈曲、螺钉及接触等复杂力学行为,在试验验证基础上对比研究不同参数对试件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以GB 50936—2014《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为基础,考虑冷弯型钢拼合柱发生局部屈曲而约束效应受限的本构特点,提出新型拼合柱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泡沫混凝土与冷弯型钢的相互支撑作用未达到钢管混凝土柱的约束效果,但延缓了屈曲的发展;绝大部分试件发生局部−畸变屈曲变形,未出现整体失稳现象;泡沫混凝土的填充可显著提升拼合柱的轴压承载力,增幅达21.8%~87.8%;现行规范的计算方法高估了新型拼合柱的承载能力,且结果呈现明显离散性,而采用本文考虑屈曲约束效应的承载力计算方法所得结果与试验和有限元结果更吻合,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6%和8%,均偏于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氏体不锈冷弯型钢 泡沫混凝土 拼合柱 轴压性能 承载力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电单侧不锈钢双钢板组合剪力墙平面外受力性能研究
6
作者 吴丽丽 王兴鸽 +2 位作者 武海鹏 杨雨轩 于跃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6-78,共13页
核电站反应堆水池采用单侧不锈钢双钢板组合剪力墙,为研究该类型组合剪力墙平面外受力性能,设计了两个栓钉和拉筋配置不同的1∶2.5缩尺试件,进行了平面外的低周往复荷载试验,分析了单侧不锈钢双钢板剪力墙平面外受力的破坏模式、滞回性... 核电站反应堆水池采用单侧不锈钢双钢板组合剪力墙,为研究该类型组合剪力墙平面外受力性能,设计了两个栓钉和拉筋配置不同的1∶2.5缩尺试件,进行了平面外的低周往复荷载试验,分析了单侧不锈钢双钢板剪力墙平面外受力的破坏模式、滞回性能、刚度退化、耗能等指标以及栓钉和拉筋减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加载过程中普通钢板先于不锈钢板发生鼓曲,侧封钢板焊缝开裂,随后多处栓钉、拉筋断裂,混凝土压碎至试件破坏.两个试件的滞回曲线饱满,抗震性能良好,普通低合金钢板的塑性发展更为充分.栓钉间距由80 mm增至90 mm后试件的平均延性系数降低了8.3%,平面外正反两方向的承载力下降幅度在10%以内.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单侧不锈钢双钢板组合剪力墙有限元模型,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两者吻合良好.基于有限元模型进一步分析了混凝土强度、含钢率、两侧钢板抗拉承载力差值等参数对单侧不锈钢双钢板组合剪力墙平面外受力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混凝土强度对剪力墙承载力影响较小;试件的单侧含钢率由0.5%增至2.5%时,试件低合金钢板受拉方向承载力增大了160%,不锈钢板受拉方向承载力增大了176%;当两侧钢板的抗拉承载力差值超过30%时,试件两个方向的承载力差值超过了15%,结合试验给出了各参数的建议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钢板组合剪力墙 双相不锈钢 平面外受力性能 栓钉布置 含钢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RP不锈钢珊瑚海水混凝土T形梁受弯性能试验及承载力计算
7
作者 陈宗平 黄禹铭 +2 位作者 周济 李柏均 区王生 《土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64-85,共22页
为研究碳纤维增强聚合物(CFRP)-不锈钢海洋混凝土组合梁受弯力学性能,以腹板嵌入式外包U形不锈钢-珊瑚海水混凝土组合梁为基础,并以CFRP布粘贴层数与粘贴部位为变化参数,共制作6根组合梁,统称CFRP不锈钢珊瑚海水混凝土T形梁。进行静力... 为研究碳纤维增强聚合物(CFRP)-不锈钢海洋混凝土组合梁受弯力学性能,以腹板嵌入式外包U形不锈钢-珊瑚海水混凝土组合梁为基础,并以CFRP布粘贴层数与粘贴部位为变化参数,共制作6根组合梁,统称CFRP不锈钢珊瑚海水混凝土T形梁。进行静力加载试验,观察受力演变过程,获得各试验参数对试件受弯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试件表现为典型的弯曲破坏,均展现出较高水平的延展性,其中外贴2层CFRP布可使试件延性系数增长至4.98。不锈钢腹板开孔穿筋实现抗剪连接件-型钢一体化的设计方式使得所有试件满足平截面假定与全剪切连接,进而表现出优秀的协调性与整体性。随着内贴层数为1~2层,试件极限承载能力提升12.30%与30.38%,弹性刚度提升27.37%与134.54%,延性系数提升37.33%与46.67%,综上结果建议内贴CFRP布。此外,试验得出的内贴1层与外贴1层CFRP布所带来的试件极限承载能力与弹性刚度增强值,可作为准确预估粘贴多层CFRP布工况下对应力学性能影响参数的基本量。最后,简化连续强度法计算不锈钢珊瑚海水混凝土T形梁极限抗弯承载能力,建立CFRP布不同粘贴工况下试件的极限抗弯承载能力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 CFRP 组合梁 受弯性能 承载力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热处理温度对Ni60合金涂层耐蚀性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吴景玉 杨德明 +3 位作者 徐秋爽 王红哲 孙成琪 高阳 《腐蚀与防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共8页
为了提高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不锈钢双极板的耐蚀性,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技术在316 L不锈钢表面制备了Ni60合金涂层,并对涂层进行不同温度的真空热处理,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以及电化学测试,研究了真空热处理温度对涂层耐蚀... 为了提高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不锈钢双极板的耐蚀性,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技术在316 L不锈钢表面制备了Ni60合金涂层,并对涂层进行不同温度的真空热处理,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以及电化学测试,研究了真空热处理温度对涂层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真空热处理温度的提高,涂层内部的微裂纹及孔隙数量大大降低,涂层致密度提高,内部结构缺陷对涂层耐蚀性的影响降低;涂层内部的CrB发生了明显聚合,这对涂层的耐蚀性有正面影响;当真空热处理温度达到1100℃时,CrB相上出现颜色较深的Cr_(7)C_(3)沉淀,使涂层耐蚀性进一步提高,此时涂层试样的自腐蚀电位达到最高值,涂层发生腐蚀的倾向较低,涂层试样的Nyquist图高频区域出现较大电容环,且涂层电容和涂层中微孔的电阻分别达到最大值和最小值,即涂层的耐蚀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 不锈钢双极板 大气等离子喷涂 NI60合金 真空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钢复合板制油冷器钎焊工艺研究
9
作者 何鹏 徐瑞 +7 位作者 龙飞 王策 张峣 施清清 陆青松 林盼盼 林铁松 赵岩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18,共10页
目的针对不锈钢油冷器存在的制造成本高、导热性能不足、重量过大等问题,开发了基于铝钢复合板材料的油冷器新型钎焊工艺。方法采用4343铝合金钎料,在氮气保护条件下通过连续钎焊工艺(CAB),将铝钢复合板芯板与3003铝合金翅片进行钎焊连... 目的针对不锈钢油冷器存在的制造成本高、导热性能不足、重量过大等问题,开发了基于铝钢复合板材料的油冷器新型钎焊工艺。方法采用4343铝合金钎料,在氮气保护条件下通过连续钎焊工艺(CAB),将铝钢复合板芯板与3003铝合金翅片进行钎焊连接,成功制备出油冷器,系统研究了网带运行速度、钎焊温度等关键工艺参数对油冷器内部连接接头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网带运行速度决定了产品实际连接温度,直接影响了焊合率,网带运行速度与产品内实际连接温度成反比,当网带运行速度过高时,实际连接温度较低,会导致部分钎料无法充分熔化造成虚焊等缺陷;而当网带运行速度过低时,实际连接温度较高,易导致钎料流失与母材熔蚀。同时,当临界温度超过610℃时,复合板保护层Al-Si合金与芯层SPCC钢的界面处形成由τ5相、过渡层与η相所组成的界面反应层,此界面反应层呈金属间化合物脆性质,厚度增加会导致复合板强度降低。结论当网带运行速度为360 mm/min时,油冷器内部钎焊部位无虚焊、空洞等缺陷,铝钢复合板未发生严重的界面反应,油冷器整体焊接质量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钢复合板 油冷器 氮气保护连续钎焊 网带传送速度 界面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16L+Q345R双金属复合板压力容器的点蚀
10
作者 陈庆国 谭川江 +2 位作者 童根 宋成立 王瑶 《腐蚀与防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47,共5页
通过在316L不锈钢+Q345R碳钢双金属复合板上预制不同深度的点蚀坑,探讨在典型CO_(2)腐蚀条件下点蚀坑的发展。结果表明:预制的点蚀坑处于不锈钢层时,腐蚀较轻微,未萌生新的点蚀;当点蚀坑底部触及碳钢层时,碳钢优先发生腐蚀,形成孔洞,点... 通过在316L不锈钢+Q345R碳钢双金属复合板上预制不同深度的点蚀坑,探讨在典型CO_(2)腐蚀条件下点蚀坑的发展。结果表明:预制的点蚀坑处于不锈钢层时,腐蚀较轻微,未萌生新的点蚀;当点蚀坑底部触及碳钢层时,碳钢优先发生腐蚀,形成孔洞,点蚀速率达到3.911 mm/a,点蚀坑底部附着了一层不均匀且较薄的腐蚀产物,其成分主要为FeCO_(3);当点蚀坑完全穿透至碳钢层时,碳钢层优先发生腐蚀并向周围不断扩大,形成凹凸不平的金属损失形貌,点蚀速率达到4.954 mm/a,点蚀坑底部附着了一层较厚且相对紧密的腐蚀产物,其成分主要是FeCO_(3)。由此表明,该双金属复合板表面一旦形成穿透至不锈钢层的点蚀,将会引发显著的电偶腐蚀,碳钢层优先腐蚀并向周围快速扩展,从而危及复合板的承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16L不锈钢 双金属复合板 点蚀 电偶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应力比下316L/2Cr13多层不锈钢复合板高周疲劳行为研究
11
作者 周鑫 马景平 +2 位作者 曹睿 蒋小霞 闫英杰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9-218,共10页
采用升降法与成组法对316L/2Cr13多层不锈钢复合板进行应力比R为-1、-0.5、0、0.1和0.5的室温高周疲劳试验,获得了316L/2Cr13多层不锈钢复合板的S-N曲线,并对断口及起裂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多层钢在不同应力比下S-N曲线出现明显... 采用升降法与成组法对316L/2Cr13多层不锈钢复合板进行应力比R为-1、-0.5、0、0.1和0.5的室温高周疲劳试验,获得了316L/2Cr13多层不锈钢复合板的S-N曲线,并对断口及起裂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多层钢在不同应力比下S-N曲线出现明显的水平段,有确定的疲劳极限。在同样的应力幅下,应力比越大,施加的平均应力越大,疲劳极限随着应力比的增加而降低。316L/2Cr13多层不锈钢复合板具有较高的强度与塑性。在循环载荷的加载过程中,多层钢通常会在脆性较高的2Cr13层起裂,且2Cr13层中铁素体相产生的滑移带是疲劳起裂的主要原因。在316L/2Cr13多层不锈钢复合板的断口中,由于316L层具有较好的塑性,可观察到大量的疲劳辉纹,而2Cr13层以脆性穿晶断裂为主。在拉-压循环载荷下,断口会出现大量的磨损面,且316L层磨损更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16L/2Cr13多层不锈钢复合板 高周疲劳 应力比 断口形貌 开裂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弹冲击四方蜂窝夹芯板的动态特性数值模拟
12
作者 付岳 俞润霈 +3 位作者 郑建军 张志家 张钱城 金峰 《应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2-338,共7页
为探究四方蜂窝夹芯板在爆炸冲击波和高速破片联合载荷作用下的动态响应过程及变形破坏模式,通过发射由泡沫铝子弹和破片模拟弹组成的复合弹以模拟联合载荷加载的新方法,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Explicit开展了复合弹冲击载荷作用下30... 为探究四方蜂窝夹芯板在爆炸冲击波和高速破片联合载荷作用下的动态响应过程及变形破坏模式,通过发射由泡沫铝子弹和破片模拟弹组成的复合弹以模拟联合载荷加载的新方法,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Explicit开展了复合弹冲击载荷作用下304不锈钢四方蜂窝夹芯板的动态响应数值模拟,通过已有文献中的实验结果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可靠性,阐述了四方蜂窝夹芯板受复合弹冲击后动态响应过程的5个阶段,讨论了在不同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动态响应。结果表明:不同工况下,夹芯板受不同冲击载荷作用后动态响应的整体趋势相似;无论冲击载荷如何变化,该结构各部件中蜂窝芯体对防护效果的贡献最大,下面板次之,上面板最小;保持初速度不变,破片模拟弹的内置深度越小,夹芯板的下面板越易发生撕裂破坏,但对破片模拟弹的防护能力反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弹 联合载荷 304不锈钢 四方蜂窝夹芯板 动态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箱型门槽安装焊接工艺及问题处理
13
作者 曾宇波 王志国 王德强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51-153,共3页
清原抽水蓄能电站在尾水洞内设有尾水事故闸门,闸门门槽为方形钢衬结构,衬板材料为不锈钢复合板(Q355B+06Cr19Ni10),板厚30 mm,其中基层厚度26 mm,不锈钢复合层厚度4 mm,衬板外侧结构为普通低合金钢和碳素钢材料。门槽上下游均为方形接... 清原抽水蓄能电站在尾水洞内设有尾水事故闸门,闸门门槽为方形钢衬结构,衬板材料为不锈钢复合板(Q355B+06Cr19Ni10),板厚30 mm,其中基层厚度26 mm,不锈钢复合层厚度4 mm,衬板外侧结构为普通低合金钢和碳素钢材料。门槽上下游均为方形接口,采用焊接方式与尾水管钢衬相连,其余部位为封闭结构。尾水事故闸门操作方式为动闭静启。闸门挡水水头为128 m,动水闭门水头为114 m。根据门槽结构特点,研究制定了焊接工艺方案,改进了门槽复合板焊接接头设计,对门槽仰角焊缝焊接提出了改进的焊接工艺,门槽衬板连接焊缝质量达到设计规定的一类焊缝要求,焊接质量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箱型门槽 不锈钢复合板 焊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钢爆炸焊接复合板结合界面不均匀性分析
14
作者 代闯 丁旭 +3 位作者 田晓东 田锦 罗海龙 马誉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52,共10页
爆炸焊接制备铝-钢复合板,结合界面的不同位置服役寿命不同。为探究沿爆轰方向组织性能差异,用低爆速炸药逼近焊接窗口下限,采用平行安装、均匀布药法一次爆炸制备13 mm+41 mm厚1070/Q235B层状复合板,并结合ANSYS/LS-DYNA进行三维数值... 爆炸焊接制备铝-钢复合板,结合界面的不同位置服役寿命不同。为探究沿爆轰方向组织性能差异,用低爆速炸药逼近焊接窗口下限,采用平行安装、均匀布药法一次爆炸制备13 mm+41 mm厚1070/Q235B层状复合板,并结合ANSYS/LS-DYNA进行三维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沿爆轰方向结合界面均呈平直状,钢侧变形程度加剧,界面处出现更多的绝热剪切带,Fe、Al元素扩散距离增加,生成厚度约为3μm的金属间化合物FeAl_(3),界面处显微硬度最高;沿爆轰方向接头的拉脱强度和剪切强度均增加,而弯曲性能则先增后降。沿爆轰方向基板的碰撞速度不完全处于设计位置,而因爆轰波、爆轰产物能量及基覆板振动能量的叠加而升高,导致碰撞压力和塑性变形程度明显增大。因此,应采用梯形布药法,使碰撞速度为450~550 m/s,避免平直状的结合界面生成大于3μm的连续熔化层,以满足工业中对铝-钢接头均匀性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焊接 铝-钢复合板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单层铝合金网壳结构施工过程的关键问题研究
15
作者 郝贤哲 武启宇 +4 位作者 闫亚杰 陈冉 王时贵 郭昱 张泽平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5-245,共11页
【目的】针对山西首个单层铝合金网壳结构现场施工的关键问题,开展了下部悬挑长度12.9 m雨篷结构与上部直径58.3 m单层铝合金网壳结构现场施工顺序相互影响分析。【方法】基于现场施工场地条件,建立施工全过程FE模型,进行了4种顶升点布... 【目的】针对山西首个单层铝合金网壳结构现场施工的关键问题,开展了下部悬挑长度12.9 m雨篷结构与上部直径58.3 m单层铝合金网壳结构现场施工顺序相互影响分析。【方法】基于现场施工场地条件,建立施工全过程FE模型,进行了4种顶升点布置的对比分析。【结果】确定了“单圈12个顶升点”布置方案、当顶升点水平投影圆的直径取网壳水平投影圆直径的3/5时顶升方案最佳。通过开展同步顶升仿真分析,选取了顶升支架、给出了顶升点临时构造措施,计算确定了不锈钢螺栓的初拧扭矩27 N∙m,给出了首次顶升时对网壳缺口应采取的临时措施。通过对“悬空”网壳的分析,给出了网壳落架前后杆件安装顺序及相关临时措施;根据近9年的气象资料及网壳施工月份,选取了11.3℃作为网壳结构的理论“合拢”温度,并分析了升温、降温对网壳内力及变形的影响。研究成果可为铝合金网壳施工方案的制订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单层网壳 不锈钢螺栓 安装顺序 同步顶升 支座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4不锈钢/5052铝合金软钎焊用钎剂及钎料研究
16
作者 刘雅佳 薛忠明 +2 位作者 杜会桥 黄宁 陈树海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89,共9页
目的通过设计不同成分配比的钎剂和钎料,分别对Sn-Zn钎料在304不锈钢和5052铝合金表面的润湿性进行分析,优化钎剂及钎料成分,以实现304不锈钢/5052铝合金异种金属的软钎焊。方法选取不同NaF含量的ZnCl_(2)-NH_(4)Cl-NaF钎剂辅助Sn-20Zn... 目的通过设计不同成分配比的钎剂和钎料,分别对Sn-Zn钎料在304不锈钢和5052铝合金表面的润湿性进行分析,优化钎剂及钎料成分,以实现304不锈钢/5052铝合金异种金属的软钎焊。方法选取不同NaF含量的ZnCl_(2)-NH_(4)Cl-NaF钎剂辅助Sn-20Zn钎料润湿304不锈钢和5052铝合金,以Sn-20Zn在基底金属表面的润湿铺展面积为判断依据,获得最佳钎剂成分配比。采用最佳钎剂成分配比的ZnCl_(2)-NH_(4)Cl-NaF钎剂辅助不同配比的Sn-Zn钎料润湿304不锈钢和5052铝合金,对Sn-Zn钎料的成分进行优化。结果随着钎剂中NaF含量的增加,Sn-20Zn在304不锈钢表面的润湿铺展面积逐渐减小,在5052铝合金表面的润湿铺展面积先增大后减小,且当NaF含量(质量分数)为2%时,润湿铺展面积最大,综合考虑,其最佳钎剂成分为88ZnCl_(2)-10NH_(4)Cl-2NaF。在采用88ZnCl_(2)-10NH_(4)Cl-2NaF钎剂辅助钎焊的基础上,当Zn含量(质量分数)为10%时,Sn-10Zn在较低的加热温度下不能在5052铝合金表面实现润湿,除此之外,Sn-20Zn、Sn-30Zn、Sn-40Zn和Sn-50Zn均能很好地在304不锈钢和5052铝合金表面实现润湿。结论采用ZnCl_(2)-NH_(4)Cl-NaF反应型钎剂实现了Sn-20Zn、Sn-30Zn、Sn-40Zn和Sn-50Zn在300~390℃温度范围内在304不锈钢和5052铝合金表面的润湿,最佳钎剂成分配比为88ZnCl_(2)-10NH_(4)Cl-2Na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4不锈钢 5052铝合金 Sn-Zn钎料 钎剂 软钎焊 润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锈钢电泳镀铝-高温氧化两步法制备氧化铝涂层
17
作者 彭嘉豪 孙威 +1 位作者 申雨竹 熊翔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625-2638,共14页
为解决水煤浆不锈钢喷嘴抗氧化性能较差的问题,本文采用电泳沉积镀铝-高温氧化两步法在316L不锈钢上制备氧化铝涂层,重点研究了电泳沉积工艺参数对铝镀层沉积量的影响。将镀铝后的试样在氩气中700℃热处理使铝镀层均匀致密,再将热处理... 为解决水煤浆不锈钢喷嘴抗氧化性能较差的问题,本文采用电泳沉积镀铝-高温氧化两步法在316L不锈钢上制备氧化铝涂层,重点研究了电泳沉积工艺参数对铝镀层沉积量的影响。将镀铝后的试样在氩气中700℃热处理使铝镀层均匀致密,再将热处理后的铝镀层进行高温氧化,之后对氧化铝涂层的形貌、成分和硬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沉积液中PVB为40 g/L、铝粉为100 g/L、九水硝酸铝为120 g/L,在沉积电压100 V下沉积5 min时,所得到的铝镀层沉积量最大。在基体和氧化铝涂层之间还存在一个过渡层,过渡层与基体间产生了冶金结合,氧化铝涂层硬度最高可达932.8HV。在1000℃下氧化15 h后,氧化铝涂层试样无任何变化,而不锈钢裸样增重0.43%且出现脱皮和变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16L不锈钢 电泳沉积镀铝 氧化铝涂层 抗氧化性能 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薄铁素体不锈钢电处理辅助多步成形工艺研究
18
作者 谭劲军 张翔鹭 闵峻英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0-77,共8页
目的针对超薄铁素体不锈钢(厚度为0.1 mm)在常温下成形极限低的问题,提出一种电处理辅助的多步成形工艺,并研究电处理参数对超薄铁素体不锈钢成形性能的影响。方法进行电处理辅助多步单向拉伸实验,调节电处理时间(2~8 s)和功率(0~10.5 k... 目的针对超薄铁素体不锈钢(厚度为0.1 mm)在常温下成形极限低的问题,提出一种电处理辅助的多步成形工艺,并研究电处理参数对超薄铁素体不锈钢成形性能的影响。方法进行电处理辅助多步单向拉伸实验,调节电处理时间(2~8 s)和功率(0~10.5 kW),分析电处理时间及处理温度对超薄铁素体不锈钢加工硬化指数和延伸率的影响。基于拉伸实验确定的电处理参数,进行电处理辅助的多步冲压成形实验,验证新工艺对超薄铁素体不锈钢双极板的极限成形深度和厚度均匀性的提升效果。结果与未经电处理的超薄铁素体不锈钢相比,经1000℃电处理后试样的加工硬化指数由0.013提升至0.069,总延伸率由0.203增加至0.305。在冲压成形实验中,与未经电处理的双极板相比,经1000℃电处理的双极板流道极限成形深度由250μm提升至325μm,且成形后双极板的厚度均匀性显著改善。结论电处理辅助多步成形工艺显著提升了超薄铁素体不锈钢的成形性能,增强了其加工硬化能力并提高了总延伸率,从而改善了双极板的极限成形深度和厚度均匀性。该工艺克服了传统常温冲压工艺中易开裂的问题,为超薄铁素体不锈钢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双极板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薄铁素体不锈钢 多步冲压 电处理 双极板 精密成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轧变形量对含铌446铁素体不锈钢组织与耐铝液腐蚀性能的影响
19
作者 宋佳敏 廖劲成 杨弋涛 《机械工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4-29,37,共7页
采用真空熔炼、1150℃均匀化退火、1000℃热轧、950℃退火等工艺制备含质量分数0.20%铌的446铁素体不锈钢,研究了热轧变形量(20%,40%,60%)对试验钢组织和耐铝液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热轧变形量的增加,试验钢的晶粒尺寸明显细化... 采用真空熔炼、1150℃均匀化退火、1000℃热轧、950℃退火等工艺制备含质量分数0.20%铌的446铁素体不锈钢,研究了热轧变形量(20%,40%,60%)对试验钢组织和耐铝液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热轧变形量的增加,试验钢的晶粒尺寸明显细化,析出相析出位置由晶界转变为晶界和晶内,小角度晶界含量先增后减,当热轧变形量为40%时,小角度晶界占比最高,为27.2%。20%热轧变形量下的析出相主要为TiN和(Ti,Nb)C,40%和60%热轧变形量下主要为(Ti,Nb)(C,N)、(Ti,Nb)C和Fe_(2)Nb,60%热轧变形量下Fe_(2)Nb相的含量更多。随着热轧变形量的增加,770℃铝液中浸蚀1 h后试验钢表面形成的金属间化合物层厚度先减小后增大,40%热轧变形量下的厚度最小,为54.04μm,同时金属间化合物层中存在弥散分布的(Ti,Nb)C析出相,此时试验钢具有最优异的耐铝液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铌铁素体不锈钢 热轧变形量 显微组织 耐铝液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布-不锈钢复合管海水海砂柱轴压行为
20
作者 黄哲 魏洋 +2 位作者 周思源 郑开启 丁明珉 《林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7-135,共9页
未来的工程建设项目面向远洋,传统建筑材料在生产、运输上不具备价格优势,使用海水海砂配制混凝土具有经济潜力。为充分发挥不锈钢高延性、碳纤维布(CFRP)轻质高强的特性,设计24根圆形CFRP-不锈钢复合管海水海砂柱并开展轴压试验,研究... 未来的工程建设项目面向远洋,传统建筑材料在生产、运输上不具备价格优势,使用海水海砂配制混凝土具有经济潜力。为充分发挥不锈钢高延性、碳纤维布(CFRP)轻质高强的特性,设计24根圆形CFRP-不锈钢复合管海水海砂柱并开展轴压试验,研究不锈钢管厚度和CFRP层数对试件破坏形态及荷载-应变关系的影响。研究表明:与FRP-碳素钢约束混凝土柱相比,不锈钢的应用使组合柱的极限应变提升23.6%~43.6%;CFRP断裂后,不锈钢厚度较大的组合柱多呈现局部鼓曲破坏,反之呈现剪切破坏;CFRP-不锈钢复合管海水海砂柱的荷载-应变曲线包含弹性、过渡、强化、平台4个阶段,且走势与含钢率相关;组合柱的初始刚度受不锈钢厚度影响较大,残余刚度受CFRP层数影响较大;不锈钢厚度增大和CFRP层数增加,都会提升组合柱的极限承载力和极限应变,提升幅度与两种材料在约束中的贡献度相关:不锈钢厚度由3.0 mm增加到4.5和6.0 mm,组合柱极限荷载分别提升11.0%~20.2%和8.3%~22.0%;CFRP层数由2层增加到4层,组合柱极限荷载提升35.5%~38.6%。结合试验数据采用3个指标对既有FRP-钢复合管混凝土柱计算模型进行评估,建议适用于CFRP-不锈钢复合管海水海砂柱的模型,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P-不锈钢复合管 海水海砂混凝土 轴压 约束 计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