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4篇文章
< 1 2 7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uzzy logic for large mining bucket wheel reclaimer motion control—from an engineer's perspective 被引量:4
1
作者 LU Tienfu 《智能系统学报》 2011年第1期85-94,共10页
The bucket wheel reclaimer(BWR) is a key piece of equipment which has been widely used for stacking and reclaiming bulk materials(i.e.iron ore and coal) in places such as ports,iron-steel plants,coal storage areas,and... The bucket wheel reclaimer(BWR) is a key piece of equipment which has been widely used for stacking and reclaiming bulk materials(i.e.iron ore and coal) in places such as ports,iron-steel plants,coal storage areas,and power stations from stockpiles.BWRs are very large in size,heavy in weight,expensive in price,and slow in motion.There are many challenges in attempting to automatically control their motion to accurately follow the required trajectories involving uncertain parameters from factors such as friction,turbulent wind,its own dynamics,and encoder limitations.As BWRs are always heavily engaged in production and cannot be spared very long for motion control studies and associated developments,a BWR model and simulation environment closely resembling real life conditions would be beneficial.The following research focused mainly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fuzzy logic to a BWR motion control from an engineer's perspective.First,the modeling of a BWR including partially known parameters such as friction force and turbulence to the system was presented.This was then followed by the design of a fuzzy logic-based control built on a model-based control loop.The investigation provides engineers with an example of applying fuzzy logic in a model based approach to properly control the motion of a large BWR following defined trajectories,as well as to show possible ways of further improving the controller performance.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fuzzy logic can be applied easily by engineers to overcome most motion control issues involving a large BW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cket wheel reclaimer modeling simulation motion control fuzzy log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SSI效应的吹填岛礁场地风机地震响应研究
2
作者 蒲武川 田永强 朱泽奇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54-764,共11页
吹填珊瑚岛礁是我国南海疆域的重要陆地屏障,风机作为岛礁场地的供电设施,确保其地震安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珊瑚砂的力学性质与一般陆相沉积物有明显区别,珊瑚砂土与风机结构的相互作用是影响风机结构地震响应的潜在因素之一,但目... 吹填珊瑚岛礁是我国南海疆域的重要陆地屏障,风机作为岛礁场地的供电设施,确保其地震安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珊瑚砂的力学性质与一般陆相沉积物有明显区别,珊瑚砂土与风机结构的相互作用是影响风机结构地震响应的潜在因素之一,但目前还缺乏相关研究。本文采用Matasovic本构模型开发珊瑚砂的动力非线性本构,建立局部成层的三维吹填岛礁场地和NREL 5MW风机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模型,设计刚性基础风机模型和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Soil-Structure-Interaction,SSI)的风机-基础-地基整体模型,按持续时间和卓越频率选取四条代表性地震动,基于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不同地震动作用下风机的动力响应。计算分析表明:包含显著高频分量的地震动引起的吹填岛礁自由场的加速度响应更为显著,短持时的近断层地震动水平加速度放大系数平均为3.8,长持时的远断层地震动的平均放大系数为1.7;珊瑚岛礁和风机基础之间的SSI效应会增大风机的动力响应,在设防地震作用下,考虑SSI效应的塔筒位移最大增加0.24倍,应力增大0.87倍,剪力增大1.54倍,弯矩增大0.45倍,轴力增大0.23倍。吹填岛礁场地的风机地震响应分析应考虑SSI效应,以实现更可靠的抗震性能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砂 吹填岛礁 风机 土—结构相互作用 场地地震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水利用与工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研究
3
作者 吴凤平 郝思宇 王传轶 《水利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39,共12页
基于2011—2020年全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了再生水利用和工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二者的综合评价指数及耦合协调度;引入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揭示两者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分布差... 基于2011—2020年全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了再生水利用和工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二者的综合评价指数及耦合协调度;引入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揭示两者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分布差异和来源;最后采用核密度估计法分析两者耦合协调度的动态演进趋势。结果表明:我国再生水利用与工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呈上升态势,但整体水平尚有待提高;在不同区域间该耦合协调度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并且整体上呈现多极化的发展特征。建议应加大再生水技术研发投入,加强区域内协同并建立区域间资源共享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水利用 工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耦合协调度 空间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垦丘陵山地不同施肥处理对甘薯土壤大型动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牛天新 查燕 +2 位作者 马华升 熊伟 黄雨晴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502-506,共5页
在新垦丘陵山地地力提升试验中分别施用猪粪、羊粪和菌渣3种不同有机肥配施无机肥种植甘薯。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料比空白处理明显提高土壤的细菌和真菌群落的数量,土壤肥力的提高促使土壤微生物数量剧增,并且可改善因施用化肥而导致的... 在新垦丘陵山地地力提升试验中分别施用猪粪、羊粪和菌渣3种不同有机肥配施无机肥种植甘薯。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料比空白处理明显提高土壤的细菌和真菌群落的数量,土壤肥力的提高促使土壤微生物数量剧增,并且可改善因施用化肥而导致的土壤酸化问题。在甘薯生长过程中进行了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大型动物分布情况调查和土壤大型动物多样性分析,共捕获到8个类群的大型动物,其中猪粪商品有机肥处理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最高,分别比空白处理提高40.91%和15.66%,比纯化肥处理提高158.33%和88.23%,而空白处理和纯化肥处理的个体数和类群数偏低,纯化肥处理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甘薯 土壤大型动物 新垦丘陵山地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的新旧沥青融合及均质化程度研究
5
作者 邹桂莲 焦有晴 +2 位作者 张园 虞将苗 韩骜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6-131,共6页
废旧沥青混合料再生过程中新旧沥青的融合程度会直接影响混合料的性能。针对热再生混合料中新旧沥青融合程度不易表征的问题,采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对热再生过程中新旧沥青的融合程度进行研究。利用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热塑性弹性体... 废旧沥青混合料再生过程中新旧沥青的融合程度会直接影响混合料的性能。针对热再生混合料中新旧沥青融合程度不易表征的问题,采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对热再生过程中新旧沥青的融合程度进行研究。利用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热塑性弹性体(SBS)改性沥青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图像中的红色荧光效应,将SBS荧光粒子作为示踪剂;基于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无损获取了拌合后的再生沥青混合料表面融合层内的所有图像,并对每个分层图像的荧光强度数据变化进行分析处理,得到了整个融合层内SBS浓度衰减曲线;通过浓度变化曲线提出了融合程度计算公式,并引入均质化指标来量化再生沥青混合料中新旧沥青的分散程度。依据所提出的方法以两种不同掺配比例下的热再生混合料为例进行计算,结果表明仅在拌合结束后新旧沥青无法达到理想的融合扩散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新旧沥青融合 均质化程度 再生沥青混合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15 MHz微波对RAP加热厚度与加热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6
作者 马登成 刘双鹤 +2 位作者 李泽业 孙关一 王硕杨 《微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81,共11页
为了研究915 MHz微波在沥青路面大功率微波再生加热设备上的应用与加热效果的影响因素,通过仿真建模进行了该频率微波对沥青路面回收料(RAP)在不同厚度与多因素耦合下的加热效果的影响分析,得到了微波天线不同排布方式下多因素与加热效... 为了研究915 MHz微波在沥青路面大功率微波再生加热设备上的应用与加热效果的影响因素,通过仿真建模进行了该频率微波对沥青路面回收料(RAP)在不同厚度与多因素耦合下的加热效果的影响分析,得到了微波天线不同排布方式下多因素与加热效果间的数学关系,并搭建了单磁控管实验装置进行加热厚度实验。结果发现RAP加热厚度、天线排布方式、加热参数发生变化时,加热效果的变化呈现出复杂的规律,其中RAP厚度与天线排布方式对加热效果影响明显。当厚度为250 mm、天线并排排布时,RAP温度处于120℃~180℃的区间占比达98.10%,180℃以上的仅占0.60%,温度离散系数为0.089,加热均匀性好,具有最优加热效果。但是,随着RAP厚度增加,交错排布可表现出更好的加热效果。实验确定了RAP的最佳加热厚度范围在150 mm~250 mm,最大不宜超过450 mm,为该频率微波在沥青路面大型微波再生加热设备加热腔设计与制造提供理论与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15 MHz微波 沥青路面回收料加热 多因素耦合 加热厚度 大功率 微波再生加热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对煤矿区复垦土壤微生物固碳潜力的促升机制 被引量:1
7
作者 马静 邹铭 +3 位作者 骆占斌 朱燕峰 杨永均 陈浮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49-1262,共14页
生物炭对贫瘠土壤质量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但生物炭对煤矿区复垦土壤理化性状、酶活性及多样性的影响尚不清晰,尤其是微生物固碳潜力的促升。本研究将3种不同秸秆源生物炭(水稻秸秆、小麦秸秆和玉米秸秆)施入到矿区复垦土壤中,测定不同质... 生物炭对贫瘠土壤质量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但生物炭对煤矿区复垦土壤理化性状、酶活性及多样性的影响尚不清晰,尤其是微生物固碳潜力的促升。本研究将3种不同秸秆源生物炭(水稻秸秆、小麦秸秆和玉米秸秆)施入到矿区复垦土壤中,测定不同质量分数生物炭添加对复垦土壤理化、酶活性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固碳功能基因等变化。主要结论如下:①生物炭添加处理组土壤pH、电导率、铵态氮、硝态氮、有效磷和有效钾含量均有所增加(P<0.05),β–葡萄糖苷酶(BG)、纤维二水解酶(CBH)和亮氨酸氨基肽酶(LAP)的活性得以提升,而β–N–乙酰基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的活性降低。②生物炭添加提高了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的相对丰度(P<0.05),降低了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的相对丰度。同时降低了真菌中子囊菌门(Ascomycota)的相对丰度,显著提高了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的相对丰度(P<0.05)。3种生物炭处理增强了细菌网络复杂性,但对真菌网络复杂性并未产生显著影响。③水稻秸秆、小麦秸秆、玉米秸秆等不同生物炭处理的碳库管理指数分别提升了4.7%、4.8%、24.0%。与对照组相比,添加生物炭组的固碳功能基因CBBL绝对丰度均显著提高(P<0.05),其中玉米秸秆处理的固碳功能基因PMOA绝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生物炭添加显著提高了环境因子与固碳功能基因、碳库管理指数的相关性,微生物是调控土壤固碳潜力的主控因子,为未来矿山生态修复固碳增汇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垦土壤 生物炭 微生物群落 功能基因 固碳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水处理厂再生水排放及回用的环境与生态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小芳 沈剑 +2 位作者 殷雪梅 封吉猛 王欣泽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9-258,共10页
污水处理厂再生水是宝贵的水资源,再生水回用既可以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又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虽然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可以达到相关水质标准,但仍含有较多的营养物质、盐分、有机物和重金属,是河湖水体的重要污染源,并通过补给河湖水体... 污水处理厂再生水是宝贵的水资源,再生水回用既可以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又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虽然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可以达到相关水质标准,但仍含有较多的营养物质、盐分、有机物和重金属,是河湖水体的重要污染源,并通过补给河湖水体及农业灌溉途径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潜在风险。综述了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回用于河湖生态补水以及农业灌溉场景下,对河流水环境、水生态、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群落、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1)再生水回补河流能够改善河流水环境质量并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2)再生水灌溉能够有效减少肥料的施用量并增加土壤养分,提高土壤肥力;3)长期再生水灌溉能够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活性,并改变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4)再生水中富含的营养物质能够为作物提供生长所需的养分并促进作物的生长和产量,但应避免养分过量供应。在当前水资源日益短缺的背景下,再生水有很大的利用前景,但应充分评估其环境风险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从而安全高效地利用再生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水 生态补水 农业灌溉 微生物群落 农作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取料机液压防爆阀组优化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春辉 郭锐 赵静一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0-144,共5页
针对取料机俯仰液压系统防爆阀频繁失效损坏带来的重大安全风险,对原系统防爆阀组的结构原理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分析防爆阀流量和阀芯开度变化对其性能的影响,得到合理的防爆阀阀口开度,在此基础上对原防爆阀组结构进行改进;采... 针对取料机俯仰液压系统防爆阀频繁失效损坏带来的重大安全风险,对原系统防爆阀组的结构原理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分析防爆阀流量和阀芯开度变化对其性能的影响,得到合理的防爆阀阀口开度,在此基础上对原防爆阀组结构进行改进;采用CFD仿真软件对防爆阀进口并联单向阀以及各种流道参数下的防爆阀组进行仿真,得到最优的结构参数,从而使油液流动状态更加平稳。对比优化前后防爆阀组的现场应用,可知:优化后的防爆阀组在作业过程中可以有效降低防爆阀的压差,从而减少误动作,提高防爆阀的使用寿命,为同类产品的设计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料机液压系统 防爆阀组 CFD仿真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生植物修复改善再生水补给水体水质效能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谭丽琼 朱正 +4 位作者 于亚男 索思雨 赵梦云 王赭枫 梁文艳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2-220,共9页
再生水已成为缺水地区的重要非常规水源.但是,再生水中的营养性污染物质往往高于地表水水质要求,易导致受纳水体出现富营养化污染.本文选取了一个仅以再生水为水源补充的城市水体进行研究.根据水生植物生长状况,划分为修复程度不同的区... 再生水已成为缺水地区的重要非常规水源.但是,再生水中的营养性污染物质往往高于地表水水质要求,易导致受纳水体出现富营养化污染.本文选取了一个仅以再生水为水源补充的城市水体进行研究.根据水生植物生长状况,划分为修复程度不同的区域,使用普通克里金插值法获取了再生水流入后的总氮(T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等污染物的空间分布与变化,分析了水生植物修复的效能与机制.结果显示,水生植物能够在再生水流入下游之前削减57.9%的TN,且在春、夏季修复效果更加突出.植物修复区域最高削减了78.3%的TP,挺水植物区对TP的修复效果较为稳定.但受高温影响,沉水植物区对TP的削减率从最高的63.4%下降到了夏季的6.61%.由于沉积物的持续释放,植物修复对COD的去除效率比对TN和TP低,仅在沉水植物区表现了相对较好的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水 城市水体 植物修复 地表水污染 地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北京市再生水利用潜力与生态网络特征分析
11
作者 陈银花 姜丰 +1 位作者 王赛鸽 陈彬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0-295,共16页
为应对再生水利用的潜在风险,有必要对再生水利用与再生水系统网络稳定性之间的不确定性关系展开研究。以北京市为研究区域,基于2015—2020年再生水需求、供给、利用及其影响因素,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了再生水供需模型,揭示了2020—2... 为应对再生水利用的潜在风险,有必要对再生水利用与再生水系统网络稳定性之间的不确定性关系展开研究。以北京市为研究区域,基于2015—2020年再生水需求、供给、利用及其影响因素,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了再生水供需模型,揭示了2020—2050年再生水供需变化特征,并确定了7种工业再生水使用情景下的生态环境、生活、工业、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部门间用水变化。此外,基于生态网络分析方法,分析了再生水系统网络系统代谢效率、冗余和部门关系特征,揭示了再生水系统鲁棒性水平和互惠程度。研究结果表明:(1)再生水系统模拟值与现实值的误差小于10%,所构建再生水系统动力学模型能准确反馈再生水各变量间因果关系。经模拟发现,北京市2015—2050年再生水供给量增幅(2.55%)远低于再生水需求量增幅(2.82%)。(2)2020—2050年各情景下再生水系统平均鲁棒性指数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3)在工业再生水比例为0.45时,再生水系统平均鲁棒性指数达到最大值0.28。此时再生水大量流入工业部门,形成工业对再生水的依赖,从而大大减少工业用水压力。通过结合系统动力学与生态网络方法,明晰了工业再生水潜力,为北京市工业部门节约用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水利用 再生水利用潜力 再生水网络 工业再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陶粒混凝土高温后力学性能研究
12
作者 李国珲 张丽娟 +1 位作者 赵军 王志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0-184,191,共6页
由于轻骨料混凝土具有自重轻、保温隔热以及抗震耐火等优良性能,因此近些年来逐渐在高层建筑、桥梁工程等建筑工程中获得应用。分4个温度水平(常温、200℃、300℃、400℃),对全再生陶粒混凝土试件进行高温试验。待自然冷却后,测试经历... 由于轻骨料混凝土具有自重轻、保温隔热以及抗震耐火等优良性能,因此近些年来逐渐在高层建筑、桥梁工程等建筑工程中获得应用。分4个温度水平(常温、200℃、300℃、400℃),对全再生陶粒混凝土试件进行高温试验。待自然冷却后,测试经历不同温度后再生陶粒混凝土的表观密度、抗压和劈拉强度。通过超声波分析高温后陶粒混凝土内部损伤,研究全再生陶粒混凝土高温后性能的退化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全再生陶粒混凝土试块的表观密度均随受热温度升高而降低;试件超声波速在200℃升至300℃过程中损失幅度最大;试件的抗压强度和劈拉强度值均在从常温加热到200℃过程中呈现一定幅度的上升,受热温度为400℃时,试件的相对残余劈拉强度值远小于相对应的立方体相对残余抗压强度值。这些力学特征的变化反映了随着温度的升高,混凝土内部逐渐劣化并且损伤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陶粒混凝土 表观密度 抗压强度 劈拉强度 损伤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复垦耕地不同有机物料培肥效果及其评价指标优化
13
作者 尤赛雅 王新雅 +8 位作者 秦碧蓉 蔡汶延 朱练峰 孔亚丽 朱春权 田文昊 张均华 金千瑜 曹小闯 《中国水稻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90-702,共13页
【目的】通过评价不同外源有机物料在新复垦丘陵红壤和黄泥田上的培肥效果,构建基于土壤质量指数的最小数据集,以期为新复垦耕地地力培育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方法】试验设7个处理:不施肥(No fertilizer,CK),常规施肥(Chemical fertil... 【目的】通过评价不同外源有机物料在新复垦丘陵红壤和黄泥田上的培肥效果,构建基于土壤质量指数的最小数据集,以期为新复垦耕地地力培育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方法】试验设7个处理:不施肥(No fertilizer,CK),常规施肥(Chemical fertilizers,NPK),常规施肥+2250 kg/hm^(2)秸秆(NPK+2250 kg/hm^(2)秸秆,NPKS1),常规施肥+4500 kg/hm^(2)秸秆(NPK+4500 kg/hm^(2)秸秆,NPKS2),常规施肥+3000 kg/hm^(2)腐熟秸秆-畜禽粪便(NPK+3000 kg/hm^(2)腐熟秸秆-畜禽粪便,NPKSM),常规施肥+1773 kg/hm^(2)木本泥炭(NPK+1773 kg/hm^(2)木本泥炭,NPKW1),常规施肥+3546 kg/hm^(2)木本泥炭(NPK+3546 kg/hm^(2)木本泥炭,NPKW2),研究了不同培肥处理下的水稻产量、土壤团聚体结构、各形态碳氮含量、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和土壤酶活性等指标,筛选土壤质量评价最小数据集,并对评价指标进行优化验证。【结果】1)与NPK处理相比,丘陵红壤中NPKSM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大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有机质含量、碳氮比以及土壤酶活性(如β-1,4-葡萄糖苷酶、β-1,4-N-乙酰基氨基葡萄糖苷酶)等指标;黄泥田中NPKS2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易氧化有机碳、矿物结合态有机碳及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而NPKW2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颗粒态有机碳、矿物结合态有机碳和可溶性有机碳含量。2)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平均重量直径、铵态氮和矿物结合态有机碳可作为丘陵红壤土壤质量评价的最小数据集,而黄泥田则为土壤碳氮比、矿物结合态有机碳和β-1,4-N-乙酰基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3)基于全量数据集和最小数据集的土壤质量指数评价结果表明,丘陵红壤中NPKSM以及黄泥田NPKS2、NPKW2处理土壤质量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处理。4)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全量数据集和最小数据集构建的土壤质量指数在丘陵红壤和黄泥田中均呈极显著正相关,验证了最小数据集可作为有机培肥效果的评价指标。【结论】不同培肥模式对新复垦丘陵红壤和黄泥田培肥效果及其评价指标差异显著,腐熟秸秆-畜禽粪便可通过显著提高丘陵红壤有机质含量、易氧化有机碳含量、酶活性(BG、NAG)和团聚体稳定性提高其土壤质量指数,而木本泥炭主要通过提高黄泥田有机质含量和矿物结合态有机碳含量提高其土壤质量。综合考虑,建议配施3000 kg/hm^(2)腐熟秸秆-畜禽粪便、3546 kg/hm^(2)木本泥炭作为区域新复垦丘陵红壤和黄泥田的适宜有机培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复垦农田 有机培肥 土壤质量指数 主成分分析 最小数据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水残余有机物富集浓缩方法的优化与构建——以微量有机污染物和生物毒性检测为导向
14
作者 王永坤 姚宇 +4 位作者 雷振 马晓妍 陈荣 王晓昌 张广胜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311-4321,共11页
以微量有机污染物(OMPs)和生物毒性检测为导向,系统考察4种水样预处理和7种不同活化洗脱溶剂组合对有机组分富集浓缩的影响,筛选并确立优化方法.结果表明,调节水样pH值为酸性(2.5)同时加入体积分数为5%的甲醇,活化洗脱溶剂组合为10mL甲... 以微量有机污染物(OMPs)和生物毒性检测为导向,系统考察4种水样预处理和7种不同活化洗脱溶剂组合对有机组分富集浓缩的影响,筛选并确立优化方法.结果表明,调节水样pH值为酸性(2.5)同时加入体积分数为5%的甲醇,活化洗脱溶剂组合为10mL甲醇、10mL乙酸乙酯和正己烷混合液(1:1),HLB(500mg/6mL)和LC-18(500mg/6mL)串联使用时,综合性指标DOC回收率可达88%;与传统甲醇方法相比,优化方法对10种不同logK_(ow)的OMPs回收效果均有提高,提高的倍数范围为1.3~15.9;获取的再生水有机物浓缩液用于发光细菌急性毒性检测分析时,生物毒性效应达到EC50所需要的水样体积可减少4.4倍,显著提高检测有效度和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水 固相萃取 溶解性有机物 微量有机污染物 生物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结构变形及动力特性的堆取料机安全检测方法研究
15
作者 刘钰 黄正均 +2 位作者 张栋 张磊 陈倩男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6-121,共6页
为保障堆取料机运行安全、延长使用寿命、降低维修成本,提出从堆取料机结构变形、立柱基础混凝土强度、堆取料机动力特性3个方面对堆取料机进行安全评价的方法。该方法利用全站仪进行中心立柱垂直度和取料机的水平度测量;利用回弹仪进... 为保障堆取料机运行安全、延长使用寿命、降低维修成本,提出从堆取料机结构变形、立柱基础混凝土强度、堆取料机动力特性3个方面对堆取料机进行安全评价的方法。该方法利用全站仪进行中心立柱垂直度和取料机的水平度测量;利用回弹仪进行混凝土强度测量;对自由振动的速度时程曲线进行傅里叶变换,根据速度响应的频谱曲线识别结构阻尼比。通过对中国石化达州天然气净化有限公司的天然气净化厂硫磺料仓堆取料机进行安全检测,验证该检测方法的优越性和可行性。该方法可以为堆取料机的结构稳定性和运行安全性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取料机 结构变形 强度 动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尖山铁尾矿坝复垦地不同人工植被下草本植物群落特征
16
作者 韩锦涛 李素清 张云芳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39-650,共12页
铁尾矿坝的植被恢复是当前国内外生态恢复关注的热点,研究不同人工植被类型下草本植物群落特征,筛选适合铁尾矿坝生态恢复的草本植物种类,对提高人工植被的生态恢复成效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TWINSPAN分类、CCA排序、物种多样性、M.G... 铁尾矿坝的植被恢复是当前国内外生态恢复关注的热点,研究不同人工植被类型下草本植物群落特征,筛选适合铁尾矿坝生态恢复的草本植物种类,对提高人工植被的生态恢复成效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TWINSPAN分类、CCA排序、物种多样性、M.Gordon群落稳定性和种间关系分析方法,对尖山铁尾矿坝复垦地不同人工植被下草本植物群落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TWINSPAN分类将96个样方划分为11个群丛,各群丛特征因恢复年限和植被配置模式不同而差异明显。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不同人工植被下草本植物种生活型由旱生向中生逐渐过渡,多年生植物种类明显增加。(2)CCA排序反映出不同草本植物群落恢复年限、放牧干扰和土壤水分等的梯度变化,即沿CCA第1轴从左到右,放牧干扰强度逐渐减弱,而土壤含水量逐渐增加;沿第2轴从下到上,各群丛恢复年限逐渐增加。这说明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铁尾矿坝的生境条件得到逐渐改善。(3)物种多样性与群落稳定性的变化趋势一致,恢复年限、所在人工植被类型、放牧干扰强度和土壤水分是影响不同人工植被下草本植物群落特征的主要环境因子。豆科植物紫花苜蓿与禾本科沙生冰草人工牧草地受放牧干扰和土壤水分缺乏影响退化严重,未来应加强其科学管护。优势种对柠条幼苗与沙棘幼苗以及白羊草与糙隐子草呈极显著正相关,其生态适应性强,可在未来铁尾矿坝生态恢复中进行混合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尾矿坝复垦地 草本植物 分类与排序 物种多样性 群落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水灌溉下环丙沙星对生菜生长和抗氧化性的影响
17
作者 迟雁冰 杨培岭 +1 位作者 许济凡 黎朋红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9-94,103,共7页
针对再生水灌溉下抗生素(环丙沙星)对生菜抗氧化性和生长的影响,采用生菜盆栽试验,设置再生水灌溉下4种环丙沙星[5(T1)、50(T2)、100(T3)、200(T4) mg/kg]浓度为处理组,再生水(T0)和地下水灌溉(CK)不加环丙沙星为对照组,对生菜鲜重、叶... 针对再生水灌溉下抗生素(环丙沙星)对生菜抗氧化性和生长的影响,采用生菜盆栽试验,设置再生水灌溉下4种环丙沙星[5(T1)、50(T2)、100(T3)、200(T4) mg/kg]浓度为处理组,再生水(T0)和地下水灌溉(CK)不加环丙沙星为对照组,对生菜鲜重、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叶片全氮含量、生菜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抗氧化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再生水灌溉可以显著增加生菜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鲜重,并对生菜叶片SPAD值和全氮含量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同时再生水灌溉对生菜地上和部分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均有一定促进作用。再生水灌溉下环丙沙星浓度的增加可显著抑制生菜鲜重,叶片SPAD值和全氮含量随环丙沙星浓度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对于抗氧化酶活性而言,T1和T0处理之间地上和地下部分SOD、POD和CAT活性无显著差异,在定植第18 d时,地上和地下部分SOD和POD活性随环丙沙星浓度增加而增大,地上部分CAT活性不同浓度之间无显著差异,地下部分随环丙沙星浓度增加而增大;在定植48 d时,地上和地下部分SOD随环丙沙星浓度增加而减小,CAT活性与SOD活性差异随环丙沙星浓度增加而增大。综上所述,再生水灌溉有助于生菜生长和抗氧化性提升,抗生素适当地累积有助于提升生菜生长,但高浓度环丙沙星下氧化酶活性过高,会扰乱正常的细胞信号,影响植物生长。为合理利用再生水灌溉提供了理论支持,同时对维持土壤-作物系统的健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水灌溉 环丙沙星 生菜生长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AO+MBR工艺用于城镇污水近零排放工程案例研究
18
作者 王靖 杨毅 +3 位作者 白文龙 李智 陈乐 夏四清 《水处理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7-151,共5页
非常规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被广泛认为是缓解城镇水资源短缺的重要解决方案。本研究以鄂尔多斯某再生水厂为案例,详细探讨了AAO+MBR工艺在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中的应用,包括工艺选择依据、工艺流程设计及运行效果分析。通过对2024年运行... 非常规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被广泛认为是缓解城镇水资源短缺的重要解决方案。本研究以鄂尔多斯某再生水厂为案例,详细探讨了AAO+MBR工艺在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中的应用,包括工艺选择依据、工艺流程设计及运行效果分析。通过对2024年运行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出水COD、NH_(3)-N和TP的均值分别为14.4、0.21、0.13 mg/L,均显著优于地表Ⅳ类水体标准;出水TN浓度为11.8 mg/L,低于15 mg/L,符合再生水回用要求。此外,处理后的再生水全部用于工业循环用水,实现了污水近零排放的目标。再生水的售卖价格为4.28元/m^(3),运行费用为1.62元/m^(3),体现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和资源利用价值,为类似地区提供了示范性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水 AAO 污水处理 近零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有机肥配施化肥对复垦耕地土壤团聚体构成及稻田产量的影响
19
作者 王一梓 宋文杰 +5 位作者 张欢 李天鹏 毛伟 杨洪建 赵海涛 居静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3-112,共10页
为促进农村宅基地复垦耕地土壤的快速培肥与水稻产量的协同提升,基于持续4年(2019—2022年)有机肥配施化肥定位试验,设置5个处理:不施氮(N)肥(T0)、100%化肥N(T1)、40%鸡粪肥N+60%化肥N(T2)、40%蚯蚓粪肥N+60%化肥N(T3)、40%菜籽饼肥N+... 为促进农村宅基地复垦耕地土壤的快速培肥与水稻产量的协同提升,基于持续4年(2019—2022年)有机肥配施化肥定位试验,设置5个处理:不施氮(N)肥(T0)、100%化肥N(T1)、40%鸡粪肥N+60%化肥N(T2)、40%蚯蚓粪肥N+60%化肥N(T3)、40%菜籽饼肥N+60%化肥N(T4),测定水稻产量、不同粒径团聚体的含量及其有机碳(OC)、全氮(TN)含量,并评估团聚体稳定性。结果表明:与T1处理相比,各有机肥配施化肥处理均提高了水稻产量,增幅为3.15%~9.93%。同时,各有机肥配施化肥处理还促进了土壤团聚体从微团聚体(<0.25 mm)向中团聚体(0.25~2 mm)转变。此外,这些处理还提高了全土及>2和0.25~2 mm粒径团聚体OC、TN含量,增幅分别为6.95%~24.68%及4.03%~58.28%和23.38%~57.14%(OC)、10.00%~31.85%及19.14%~78.95%和28.44%~71.25%(TN)。相关分析表明,0.25~2 mm粒径团聚体的比例以及>2和0.25~2 mm粒径团聚体OC和TN含量越高,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越强。相关和冗余分析表明,>2和0.25~2 mm粒径团聚体的OC和TN与水稻产量之间的相关性更强,而<0.25 mm粒径团聚体的OC、TN与水稻产量相关性则相对较弱。综上所述,在农村宅基地复垦耕地土壤上,采用40%有机肥N+60%化肥N不仅有助于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还能提升水稻产量,在3种有机肥中,蚯蚓粪和菜籽饼肥的效果优于鸡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配施化肥 农村宅基地复垦耕地土壤 土壤团聚体 土壤碳氮含量 水稻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水灌溉对土壤连通孔隙特征及水力性质的影响
20
作者 佘凌宇 孙枭沁 +1 位作者 田卓 王洪德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664-2670,共7页
以宿迁市某再生水农业灌溉区域开展,选择长期地表水灌溉(S1)、再生水短期灌溉(S2)与再生水长期灌溉(S3)区域,采用塑料环刀和铁环刀取0~20cm和20~40cm的原状土,通过CT扫描和图像处理技术获取不同处理下土壤连通孔隙及其结构特征,同步测... 以宿迁市某再生水农业灌溉区域开展,选择长期地表水灌溉(S1)、再生水短期灌溉(S2)与再生水长期灌溉(S3)区域,采用塑料环刀和铁环刀取0~20cm和20~40cm的原状土,通过CT扫描和图像处理技术获取不同处理下土壤连通孔隙及其结构特征,同步测试土壤的水力性质,探究再生水灌溉对土壤孔隙结构与水力参数的影响,分析引起水力性质变化的关键孔隙参数.结果表明:短期再生水灌溉破坏孔隙结构,使得孔隙结构趋向于简单化.再生水长期灌溉后,土壤孔隙结构较短期灌溉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与长期地表水灌溉土壤相比没有显著差异.再生水灌溉对表层土壤和深层土壤孔隙结构与水力性质无显著影响.再生水灌溉显著降低土壤的导水性.与长期地表水灌溉相比,再生水短期灌溉与长期灌溉土壤的KS分别降低20.81%与20.18%.再生水灌溉对于土壤的持水性能影响不大.再生水灌溉后孔隙结构的变化显著影响土壤的水力性质,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孔隙参数共解释了83.30%的水力性质变异,其中表面分形维数对水力性质的影响最大,孔隙形状与所有的水力参数都没有显著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水 连通孔隙 图像处理 水力性质 冗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