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tegrated Product and Process Design Using a Reverse Engineering System
1
作者 A Ajmal T S Tat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184-185,共2页
Computer-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and revers e engineering (RE) have changed drastically the concept of product re-design, pla nning and manufacture of components. However, the main problems currently facing the... Computer-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and revers e engineering (RE) have changed drastically the concept of product re-design, pla nning and manufacture of components. However, the main problems currently facing the developers of reverse engineering system, is the time consuming digitis ation of 3D data and the conversion of large amounts of data into a concise and manageable format and linking it to a CAD/CAM system. Automated 3-D profile gen eration, measurements and inspection of manufactured component represents one of the important functions in reverse engineering and in the improvements in produ ct quality in rapid product developments. The paper presents a novel methodolog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reverse enginee ring technique for use in the rapid product development in a CIM environment . The system developed provides integration, data capture and manipulation, dat a transfer between a CAD, CAM, Computer-aided inspection (CAI) and a 3-D profi le scanning system. An efficient scanning strategy has been developed for scann ing and surfaces data acquisition. The products were scanned using a laser scann ing system with a dedicated scan control card and the associated software packag es. A versatile rig was developed for the ease of data gathering of the profile scanning process. The surface data collected was then used to build a mathematic al surface model, which was then used to develop a virtual 3-D model of the pro duct. The resulting surface model provides the geometrical input to the subseque nt machining operation using either a CNC system or other manufacturing operatio n e.g. dies casting/mould casting etc. The prototypes developed were inspected u sing a state-of-the art CNC-CMM that was integrated to the CAD/CAM system. Si nce the scanning/digitised data captured by laser scanning probes requires no ma nual editing, significant time saving over most non-contact probe systems was a chieved. Since the creation of an accurate CAD model of a redesigned component o r a prototype constitute a major element of the total turnaround time; maximum r eturn can be achieved by increasing the efficiency of the redesigning process. T he paper also outlines with a case study the application of the developed system . The system developed offers the flexibility of using the concept of reverse en gineering of a variety of components with the complimentary facility of integrat ion between CAD/CAM Computer-aided Inspection (CAI) systems and a scanning syst em. The developed revers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in an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 can increase the consistency, improve cost-efficiency, reduce produ ct turn around and skill levels required to redesign, reengineer and prototyping components and produ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pid product development reverse engineering C omputer-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RE-ENGINEERING Co-ordinate Measuring Machines (CM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串并联镜像加工装备的线激光安装位姿高精度标定方法
2
作者 刘海波 李文杰 +5 位作者 丁悦 王鹏飞 梁润 薄其乐 谢福贵 肖世宏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4-20,共7页
针对现有串并联机床线激光传感器测量位姿准确标定难题,提出一种适用于串并联机床的线激光安装位姿标定方法。基于标准球特性,求取球心坐标后利用标准球球心不变性建立等式,提出求取旋转矩阵的目标函数;通过扫描标准球表面,获取其点云... 针对现有串并联机床线激光传感器测量位姿准确标定难题,提出一种适用于串并联机床的线激光安装位姿标定方法。基于标准球特性,求取球心坐标后利用标准球球心不变性建立等式,提出求取旋转矩阵的目标函数;通过扫描标准球表面,获取其点云数据并拟合出球心,与球心坐标真值比较并建立平移矩阵的求取模型。与传统手眼标定方法相比,所提方法沿X、Y、Z 3个方向的标定误差分别降低了88.9%、83.6%、82.1%。所提方法无须改变串并联机构的姿态,有效避免了串并联机床定位误差对测量位姿标定的影响,提高了标定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并联机床 标准球 线激光传感器 位姿标定 测量加工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旋量理论的镜像加工运动学建模及轨迹自动修调研究
3
作者 刘海波 王鹏飞 +4 位作者 李文杰 丁悦 薄其乐 肖世宏 王永青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8-34,共7页
针对镜像加工过程中结构变形致使加工精度难以控制的问题,建立了基于旋量理论的镜像加工剩余壁厚运动学模型,综合考虑零件加工要求及镜像约束关系,提出了镜像加工“支撑-铣削”轨迹生成方法,建立了针对工件变形补偿的镜像支撑轨迹修调模... 针对镜像加工过程中结构变形致使加工精度难以控制的问题,建立了基于旋量理论的镜像加工剩余壁厚运动学模型,综合考虑零件加工要求及镜像约束关系,提出了镜像加工“支撑-铣削”轨迹生成方法,建立了针对工件变形补偿的镜像支撑轨迹修调模型,实现了镜像加工“支撑-铣削”轨迹自动修调。栅格壁板镜像加工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镜像加工“支撑-铣削”轨迹生成和自动修调方法可以满足镜像加工剩余壁厚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像加工 运动学建模 轨迹修调 薄壁件 测量-加工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在机测量的薄壁叶片加工误差建模与补偿方法
4
作者 葛广言 周德润 +2 位作者 马骋 冯晓冰 杜正春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8-76,共9页
薄壁叶片具备结构复杂、刚度弱、材料难加工等特性,且在加工过程中受到力导致变形、刀具磨损及机床精度演变等多源影响,造成其加工精度差、周期长。针对此问题,提出了基于在机测量的薄壁叶片加工误差建模与补偿方法,建立了基于机器学习... 薄壁叶片具备结构复杂、刚度弱、材料难加工等特性,且在加工过程中受到力导致变形、刀具磨损及机床精度演变等多源影响,造成其加工精度差、周期长。针对此问题,提出了基于在机测量的薄壁叶片加工误差建模与补偿方法,建立了基于机器学习的加工误差模型以及基于迭代系数的补偿值修正计算方法,开发了基于数控系统原点偏移功能的加工误差实时补偿系统,实现了复杂工况下薄壁叶片加工误差的在机检测、自动建模与实时补偿。薄壁叶片铣削加工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在机测量-补偿加工后的薄壁叶片无论是弹性变形为主的背部还是塑性变形为主的前部,其加工误差均得到较好的抑制,有效提高了其加工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壁叶片 在机测量 误差建模 实时补偿 一体化制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由曲面光学的超精密加工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26
5
作者 李荣彬 张志辉 +2 位作者 杜雪 孔令豹 蒋金波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0-115,共6页
突破传统光学成像系统设计理论和方法,将自由曲面引入光学成像系统中,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成像质量和能量的传输效率;采用先进数控超精密制造技术加工自由曲面光学元件,解决了自由曲面光学元件加工的技术瓶颈。开发了自由曲面控制网格的... 突破传统光学成像系统设计理论和方法,将自由曲面引入光学成像系统中,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成像质量和能量的传输效率;采用先进数控超精密制造技术加工自由曲面光学元件,解决了自由曲面光学元件加工的技术瓶颈。开发了自由曲面控制网格的节点矢量的精确计算方法,以及多轴超精密数控加工光学自由曲面的自动编程及其刀具轨迹仿真系统,建立了自由曲面三维拓扑预测模型与优化系统,研发了多个自由曲面测量及评估方法,并搭建了自由曲面光学设计、加工、测试一体化的集成平台。上述核心技术有助解决国际上对复杂自由曲面光学元件在超精密加工及纳米级表面测量中的关键技术难题。研究成果推动了超精密加工及纳米测量领域内的技术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自由曲面 超精密加工 曲面测量 光学设计 集成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Virt:基于虚拟机自省的运行环境完整性度量机制 被引量:13
6
作者 林杰 刘川意 方滨兴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91-203,共13页
完整性度量是检测程序篡改的重要方法,但是在虚拟化环境下传统的检测方法已体现出不足.例如,度量软件与被度量对象处于相同操作系统中易受攻击.该文从安全性和性能两方面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机自省的完整性度量机制IVirt(Integrity ... 完整性度量是检测程序篡改的重要方法,但是在虚拟化环境下传统的检测方法已体现出不足.例如,度量软件与被度量对象处于相同操作系统中易受攻击.该文从安全性和性能两方面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机自省的完整性度量机制IVirt(Integrity for Virtualization).该机制从虚拟机外部通过地址转换和内容定位得到所需的虚拟机内存数据,从而对虚拟机内部的程序进行完整性度量,以检验程序是否遭到篡改.该文以典型的虚拟机监视器Xen为例实现了IVirt原型系统.相比于同类工作,IVirt一方面将度量软件与被度量对象分离,防止度量软件遭到攻击;另一方面采用地址转换来度量运行时状态,这区别于采用事件拦截机制的度量方法,以降低性能开销.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检测出虚拟机运行时的软件篡改,而且在性能上不会引入过高的代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机自省 完整性度量 虚拟化 虚拟机监视器 运行时间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AD的三坐标测量机检测规划系统的开发 被引量:20
7
作者 赵韩 刘达新 +1 位作者 董玉德 王万龙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846-1853,共8页
为了提高检测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提出基于CAD平台的三坐标测量机检测规划系统的开发方法。系统结构由外至里分为界面层、功能层、服务层和数据层四层,外层的操作和功能通过里层的支撑服务和数据实现。关键技术中检测几何信息的提取分... 为了提高检测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提出基于CAD平台的三坐标测量机检测规划系统的开发方法。系统结构由外至里分为界面层、功能层、服务层和数据层四层,外层的操作和功能通过里层的支撑服务和数据实现。关键技术中检测几何信息的提取分为直接获取和元素离散点拟合两种方式;采样规划采用以规则分布为基础的步长自适应再分策略;路径规划主要涉及表面求交线的碰撞检查及基于启发式规则的碰撞规避;自动编程根据功能和规划信息依DMIS格式实现。整套系统基于三维CAD平台Open CASCADE进行了实现,相关实例表明该系统能很好地完成常见零件的自动检测规划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坐标测量机(CMM) CAD/CMM集成 OPEN CASCADE 检测规划 尺寸测量接口标准(DM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测量-操作-加工一体化技术研究及其应用 被引量:25
8
作者 陶波 赵兴炜 +1 位作者 李汝鹏 丁汉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9-56,共8页
阐述了机器人加工的发展现状与面临的挑战,回顾了机器人测量操作加工一体化所需要的关键技术。以典型的机器人加工过程为例,分析了机器人测量操作加工一体化过程中误差的来源,建立了加工误差及其传递模型,并分别计算分析了测量误差、坐... 阐述了机器人加工的发展现状与面临的挑战,回顾了机器人测量操作加工一体化所需要的关键技术。以典型的机器人加工过程为例,分析了机器人测量操作加工一体化过程中误差的来源,建立了加工误差及其传递模型,并分别计算分析了测量误差、坐标变换误差与机器人执行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将机器人测量加工一体化方案用于飞机机翼和机身装配垫片的磨削加工,由点云数据得到工业机械臂的加工轨迹和工艺参数规划数据,通过在机械臂末端安装顺应打磨头来消除工件法向的位置误差,实现恒力打磨。实验结果表明,该机器人加工方案能够实现飞机装配垫片的变厚度磨削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加工 测量加工一体化 误差模型 飞机装配垫片打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分利用三坐标测量机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被引量:16
9
作者 赵天婵 冯俊 胡珺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2008年第6期152-155,共4页
三坐标测量机是一种通用性强、自动化程度高、精度高的测量系统,目前在先进制造技术和科学研究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在实践教学环节中通过三坐标测量机的综合运用开展工科大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形成以综合实验、设计实验(反求设计... 三坐标测量机是一种通用性强、自动化程度高、精度高的测量系统,目前在先进制造技术和科学研究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在实践教学环节中通过三坐标测量机的综合运用开展工科大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形成以综合实验、设计实验(反求设计、测量方案比较设计、逆向、正向设计)为主体的教学方案,经实践证明效果良好,提高了学生就业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坐标测量机 工程能力培养 综合实验 设计实验 UG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CAD和CMM的计算机辅助检测规划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达新 董玉德 +1 位作者 赵韩 王万龙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2207-2213,共7页
对基于三维CAD和三坐标测量机的计算机辅助检测规划(CAIP)系统的各项关键技术进行研究,给出了相关的实现算法、原理及解决思路,着重解决采样及路径规划中的相关问题。对于采样规划,指出了决定采样点数量及分布的相关因素,并提出了一种... 对基于三维CAD和三坐标测量机的计算机辅助检测规划(CAIP)系统的各项关键技术进行研究,给出了相关的实现算法、原理及解决思路,着重解决采样及路径规划中的相关问题。对于采样规划,指出了决定采样点数量及分布的相关因素,并提出了一种以规则采样为基础的步长自适应再分采样方法;对于路径规划,先对测量点采用按参数加权和大小排序的方法进行检测顺序规划以形成初始路径,再以碰撞检查及规避对其进行改进,生成无碰撞的检测路径。采用Microsoft Visual C++开发环境开发了CAIP系统,计算机试验验证了相关算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该系统能高效率、智能化地完成常见零件的自动检测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坐标测量机(CMM) CAD/CMM集成 采样策略 路径规划 碰撞规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传感器集成的智能测量与加工一体化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华 吴世雄 +2 位作者 王文 徐立军 陈子辰 《机电工程》 CAS 2003年第5期1-2,共2页
阐述了多传感器集成的智能化测量、建模和加工一体化技术创新性研究思路,并对系统模型和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智能测量 智能加工 一体化 数控机床 传感器 集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精密加工在线检测与误差补偿的理论与方法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世民 梁建成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8-14,共7页
超精密加工技术是高新技术、现代机械、电子产业以及国防工业的重要支柱,已成为技术发达国家重要的竞争目标。我系自1982年以来开展超精密加工技术的研究已有十多个年头了,取得了重要进展和重大突破。本文就所进行的研究工作,综... 超精密加工技术是高新技术、现代机械、电子产业以及国防工业的重要支柱,已成为技术发达国家重要的竞争目标。我系自1982年以来开展超精密加工技术的研究已有十多个年头了,取得了重要进展和重大突破。本文就所进行的研究工作,综合介绍了超精密加工中的若干理论与方法,包括形状误差在线检测的误差分离、误差补偿控制、微进给机构的非线性建模、微位移检测等内容,最后介绍了我系所取得的主要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精密加工 在线检测 误差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坐标测量机与线结构光传感器集成系统的测量模型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雪荣 张湘伟 +1 位作者 成思源 唐克伦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020-1023,1028,共5页
提出了一种三坐标测量机(coordinate measure machine,CMM)与线结构光传感器的集成系统及其测量模型的标定方法。该系统有效地结合了两种测量方法的优点,可实现高效、高精度测量。测量模型的标定包括摄像机内外参数、光平面结构参数的... 提出了一种三坐标测量机(coordinate measure machine,CMM)与线结构光传感器的集成系统及其测量模型的标定方法。该系统有效地结合了两种测量方法的优点,可实现高效、高精度测量。测量模型的标定包括摄像机内外参数、光平面结构参数的标定和坐标的全局统一。用CMM测头作为标定物对摄像机进行标定,无需制作摄像机标定物,可灵活设置标定点的个数和位置。用自制简单靶标对线结构光的结构参数进行标定,可以获取光平面上任意数量的高精度的三维标定点,解决了三维标定点不易获取且数量少的难题。测量模型的标定方法简单,可一次实现CMM和线结构光传感器的全局坐标统一,标定精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坐标测量机 线结构光 集成系统 测量模型 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精密蜗轮副加工成套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彭东林 石照耀 +3 位作者 郑永 周启武 杨继森 徐是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051-1056,共6页
介绍了一种新型超精密蜗轮副加工成套工艺,该工艺以“误差诱导重塑与自我精准抵消”为核心思想。为实现传动误差的精准检测,开发了机械传动误差检测智能iFMT仪器;研发了嵌入iFMT仪器可实现加工测量一体化功能的新型蜗轮母机;配合刀具、... 介绍了一种新型超精密蜗轮副加工成套工艺,该工艺以“误差诱导重塑与自我精准抵消”为核心思想。为实现传动误差的精准检测,开发了机械传动误差检测智能iFMT仪器;研发了嵌入iFMT仪器可实现加工测量一体化功能的新型蜗轮母机;配合刀具、新标准等配套技术,加工得到双面同时达到DIN标准1级精度的超精密蜗轮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动误差 超精密蜗轮副 加工测量一体化 蜗轮母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环制造中兼容STEP-NC的在机测量系统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雷沛 郑联语 徐景亮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25-1034,共10页
针对闭环制造对测量任务执行及时性和测量结果集成性的要求,提出兼容STEP-NC的在机测量系统。参考支持闭环制造的相关信息模型(STEP-NC和先进集成数学系统)建立了在机测量系统的信息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分层的在机测量工艺规划技术,利... 针对闭环制造对测量任务执行及时性和测量结果集成性的要求,提出兼容STEP-NC的在机测量系统。参考支持闭环制造的相关信息模型(STEP-NC和先进集成数学系统)建立了在机测量系统的信息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分层的在机测量工艺规划技术,利用面向对象的宏程序实现了工艺规划信息的后置处理,采用多线程方式实现了测量程序执行和测量数据反馈的并行处理,并对测量项和测量点进行统一标志,从而保证了测量数据与设计模型关联的可靠性。在CATIA平台上开发了原型系统,并通过一个飞机零件验证了所建立的系统及其技术的有效性和可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环制造 在机测量 STEP-NC标准 先进集成数学系统 宏程序 信息集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横磁通发电机的永磁直驱风力发电系统 被引量:3
16
作者 包广清 郑文鹏 毛开富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9-44,共6页
为满足直驱式风力发电机组的低速、大转矩要求,对新型横磁通永磁多相发电机的转矩密度、模块化结构及其系统建模进行深入分析,针对此类电机电枢绕组和主磁路在空间结构上的相对独立性和各相绕组间的电磁解耦特点,进行变速恒频风力发电... 为满足直驱式风力发电机组的低速、大转矩要求,对新型横磁通永磁多相发电机的转矩密度、模块化结构及其系统建模进行深入分析,针对此类电机电枢绕组和主磁路在空间结构上的相对独立性和各相绕组间的电磁解耦特点,进行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控制系统设计,根据风力机输出特性,提出基于最优电磁转矩特性曲线的发电机最大功率跟踪方案。并搭建了10kVA样机系统,通过全功率逆变器完成电能转换与并网控制,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发电系统馈入电网的电流THD为2.8%,功率因数为0.98,电能质量达到了风电入网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系统 同步发电机 永磁电机 功率变换器 并网 电能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测控系统在全自动包装机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吕玉明 孔令来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7-60,共4页
温度测量与控制系统是全自动包装机不可缺少的温度测控部件,研究要求较高的控制精度和成本较低的测控模块,采用单片机作为数字控制器,并将温度仪表的分散控制转换为集中管理,即双路温度测量和控制于一体,实现真正意义上温度测量及控制... 温度测量与控制系统是全自动包装机不可缺少的温度测控部件,研究要求较高的控制精度和成本较低的测控模块,采用单片机作为数字控制器,并将温度仪表的分散控制转换为集中管理,即双路温度测量和控制于一体,实现真正意义上温度测量及控制的综合管理。克服了传统温度测控系统体积大、测控精度低、电路较复杂及测试困难、价格较高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装机 温度测量 综合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件在机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铁钢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4-66,共3页
为提高飞机结构件的加工质量和效率,实现结构件的快速数控编程加工,提出了在机检测的方法,构建了检测系统的体系结构。首先,提出了基于STEP的集成结构件在机检测流程,论述了检测数据规划、测量程序后处理、测头误差标定和测量误差分析... 为提高飞机结构件的加工质量和效率,实现结构件的快速数控编程加工,提出了在机检测的方法,构建了检测系统的体系结构。首先,提出了基于STEP的集成结构件在机检测流程,论述了检测数据规划、测量程序后处理、测头误差标定和测量误差分析等关键技术,最后通过实例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提高了结构件数控编程的效率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机检测 系统集成 误差分析 结构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体式立铣刀螺旋角在机测量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锐 陈思远 +1 位作者 江磊 马术文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0-154,共5页
为了测量立铣刀的螺旋角,基于接触式测量设计了一种在机测量方法。该方法在五轴磨床上通过测头与立铣刀接触获取探测点的坐标,根据这些坐标值计算螺旋角。研究了在机测量系统软硬件组成。针对螺旋角的测量,建立了螺旋线模型。通过测量... 为了测量立铣刀的螺旋角,基于接触式测量设计了一种在机测量方法。该方法在五轴磨床上通过测头与立铣刀接触获取探测点的坐标,根据这些坐标值计算螺旋角。研究了在机测量系统软硬件组成。针对螺旋角的测量,建立了螺旋线模型。通过测量路径生成算法对螺旋线数学模型进行分析确定探测点和运动矢量,通过测量代码生成算法根据探测点和运动矢量生成测量数控代码,通过数据处理算法对探测点坐标进行计算求得螺旋角。经过测量验证,实测螺旋角绝对误差不超过0.218°,相对误差不超过0.8%,方差不超过0.006平方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式测量 整体式立铣刀 螺旋角 在机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计算机辅助检测规划系统——ICAIP 被引量:3
20
作者 葛巧琴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2年第5期91-99,共9页
智能计算机辅助检测规划ICAIP是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控制坐标测量机CAD/CMM集成的纽带,也是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文中提出了智能计算机辅助检测规划ICAIP的总体结构组成,较详细地叙述了其中的主要功能模块... 智能计算机辅助检测规划ICAIP是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控制坐标测量机CAD/CMM集成的纽带,也是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文中提出了智能计算机辅助检测规划ICAIP的总体结构组成,较详细地叙述了其中的主要功能模块,还简单地介绍了该系统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坐标测量仪 公差/计算机辅助测量 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