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29篇文章
< 1 2 1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nline dynamic measurement of saturation-capillary pressure relation in sandy medium under water level fluctuation 被引量:1
1
作者 李雁 周劲风 +1 位作者 徐军 KAMON M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0年第1期85-92,共8页
An online dynamic method based on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probe, tensiometer and datataker was presented to measure saturation-capillary pressure (S-p) relation in water-light nonaqueous phase liquid (LNAPL) two-p... An online dynamic method based on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probe, tensiometer and datataker was presented to measure saturation-capillary pressure (S-p) relation in water-light nonaqueous phase liquid (LNAPL) two-phase sandy medium under water level fluctuation. Three-electrod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probe (ECP) was used to measure water saturation. Hydrophobic tensiometer was obtained by spraying waterproof material to the ceramic cup of commercially available hydrophilic tensiometer. A couple of hydrophilic tensiometer and hydrophobic tensiometer were used to measure pore water pressure and pore LNAPL pressure of the sandy medium, respectively. All the signals from ECP and tensiometer were collected by a data taker connected with a comput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is method can finish the measurement of S-R relation of a complete drainage or imbibition process in less than 60 min. It is much more timesaving compared with 10-40 d of traditional methods. Two cycles of water level fluctuation were produced, and four saturation-capillary pressure relations including two stable residual LNAPL saturations of the sandy medium were obtained during in 350 h.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is method has a good durable performance and feasibility in the porous medium with complicated multiphase flow. Although further studies are needed on the signal stability and accuracy drift of the ECP, this online dynamic method can be used successfully in the rapid characterization of a LNAPL migration in porous med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 level fluctuation saturation-capillary pressure (S-p) relation online dynamic measure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fety assessment of framed hot launch departure for sea-based rockets in rough sea conditions
2
作者 Deng Wang Jianshuai Shao +2 位作者 Nan Cao Yi Jiang Tong Huang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2025年第8期83-100,共18页
Sea-based rocket launches encounter significant challenges stemming from dynamic marine environmental interactions.During the hot launch phase,characterized by low-velocity ascent,the departure of the rocket from the ... Sea-based rocket launches encounter significant challenges stemming from dynamic marine environmental interactions.During the hot launch phase,characterized by low-velocity ascent,the departure of the rocket from the oscillatory platform exhibits heightened sensitivity to external disturbances.In the development stage,assessing the launch dynamics and the clearance between the rocket and framed launcher are crucial for improving the reliability of sea-based rocket launches in rough sea conditions.This study presents a high-fidelity dynamic model of maritime hot launch system,demonstrating 3.21%prediction error through rigorous validation against experimental datasets from comprehensive modal analyses and the full-scale rocket flight test.To mitigate collision risks,we develop a computational method employing spatial vector analysis for dynamic measurement of rocket-launcher clearance during departure.Systematic investigations reveal that in rough sea conditions,optimal departure dynamics are achieved at θ_(thrust)=270°nozzle azimuth configuration,reducing failure probability compared to conventional orientations.The developed assessment framework not only resolves critical safety challenges in current sea launch systems but also establishes foundational principles for optimizing adapter axial configuration patterns in future desig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a-based rocket Departure safety Clearance measurement Launch dynamics dynamic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novel launch dynamics measurement system for multiple launch rocket system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with numerical simulations 被引量:3
3
作者 Li-lin Gu Xiao-ting Rui +3 位作者 Guo-ping Wang Yi An Fu-feng Yang Min Wei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2期671-681,共11页
In this paper,a novel launch dynamics measurement system based on the photoelectric sensor pair is built.The actual muzzle time(i.e.a time duration that originates from the initial movement to the rocket’s departure ... In this paper,a novel launch dynamics measurement system based on the photoelectric sensor pair is built.The actual muzzle time(i.e.a time duration that originates from the initial movement to the rocket’s departure from the muzzle)and the muzzle velocity are measured.Compared with the classical methods,the actual muzzle time is obtained by eliminating the ignition delay.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method is proposed with numerical simulations established by the transfer matrix method for multibody systems.The experiment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oposed measurement system can effectively measure the actual muzzle time and reduce the error of classical methods,which match well with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ing the launch dynamics model is reliable and helpful for further analysis and design of the ML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ple launch rocket system Photoelectric sensor Launch dynamics measurement system Model verification Transfer matrix method for multibody SYSTE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of Diameter in Large-Scale Part Processing
4
作者 ZHANG Guo-yu, XU Xi-ping, FU Xiu-hua, YANG Lin, LI Cheng -zhi (The Development Center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angchun 130022, China)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144-145,共2页
Based on laser-scanned measuring technology, a met ho d of on-line dynamic non-contact measurement and feedback control of processin g dimension, i.e. the double edges laser-scanned large diameter on-line dynami c mea... Based on laser-scanned measuring technology, a met ho d of on-line dynamic non-contact measurement and feedback control of processin g dimension, i.e. the double edges laser-scanned large diameter on-line dynami c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system is presented, which can be used to measure diam eter in large-scale machine part processing. In this paper, the working princip le, overall structure and microcomputer real-time control and data processing s ystem of the system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the method of double edges scanned large diameter dimension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is theoretically analyzed, its possibility has been verified by experiments of lathing large diameters machine parts by a vertical lathe. The system adopts the measuring scheme of double edge s laser-scanned combined with grating displacement measurement. The two edges c haracteristic information of the measured diameter is given by the double edges laser-scanned measuring system, the non-contact measurement of large diameter dimension is realized to combine with the grating displacement measuring systems . The main controller gives out feedback control signal by means of measured res ults, and controls advance and retreat of lathe tool by the servo-control syste m of a vertical lathe to realize on-line dynamic non-contact measurement and c ontrol in process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uble edges laser-scanned on-line dynamic mea surement DIAMETER grating displacement measurement feedback contro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INS/GNSS动态差分序列的AEKF算法研究
5
作者 蔡庸辉 周凌柯 +1 位作者 李胜 安昱兴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44-53,共10页
针对传统组合导航滤波算法中GNSS量测噪声方差参数不确定问题,本文基于SINS/GNSS动态差分序列原理,对传统Sage-Husa自适应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AEKF)根据残差序列信息估计量测方差阵的方法做改进,利用SINS短期定位高精度特性,并结合平滑... 针对传统组合导航滤波算法中GNSS量测噪声方差参数不确定问题,本文基于SINS/GNSS动态差分序列原理,对传统Sage-Husa自适应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AEKF)根据残差序列信息估计量测方差阵的方法做改进,利用SINS短期定位高精度特性,并结合平滑有界层故障检测算法对GNSS异常观测信息进行隔离,使得改进后的自适应滤波算法能够在GNSS不同噪声环境下保持较高的定位精度。通过实际跑车实验结果表明,在GNSS工作中低密度异常噪声环境下,本文算法相较于EKF算法和传统的Sage-Husa算法平均定位精度提高了39.9%和7.9%,在高密度异常环境下,整体定位精度提升了64.5%和31.9%。因此本文算法有效提高了组合导航系统对不同量测噪声的抗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导航 动态差分序列 自适应扩展卡尔曼滤波 估计量测方差 平滑有界层故障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随钻测量对井眼位置不确定性的影响
6
作者 刁斌斌 高德利 +2 位作者 康广岩 张富磊 高佳雪 《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共7页
动态随钻测量实现了旋转钻进时测量井眼轨迹参数。文章通过介绍动态随钻测量时井眼位置不确定性的计算模型,对比动态随钻测量与常规随钻测量误差源的差异,建立井眼位置不确定性对单个误差源的敏感性分析模型,分析动态随钻测量对井眼位... 动态随钻测量实现了旋转钻进时测量井眼轨迹参数。文章通过介绍动态随钻测量时井眼位置不确定性的计算模型,对比动态随钻测量与常规随钻测量误差源的差异,建立井眼位置不确定性对单个误差源的敏感性分析模型,分析动态随钻测量对井眼位置不确定性的影响。算例表明,动态随钻测量的应用可以降低井眼位置不确定性;动态随钻测量特有的10个误差源对井眼位置不确定性的贡献较小,而且井眼位置不确定性对这些误差源标准差的变化不敏感;起主要贡献作用的是底部钻具组合下垂误差、磁偏角全局误差、井深伸缩型误差、轴向磁干扰误差、井深刻度误差,与地磁场水平分量相关的磁偏角全局误差和XY轴不对中误差,井眼位置不确定性对这些误差源也较敏感。在定向钻井工程中,应用可靠的动态随钻测量技术,并针对主要误差源采取校正措施,可以有效降低井眼位置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钻井 井眼轨迹 动态随钻测量 测量误差 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光学遥感相机伸展支撑机构设计与分析
7
作者 王庆雷 陈亚新 +5 位作者 张鑫 杨路伟 孙德伟 黄巧林 史创 蔺宇辉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4-102,共9页
相机伸展机构展开锁定后需要能够获得并保持足够的刚度及尺寸稳定性,同时针对特定空间光学遥感相机高精度高展收比的需求,设计了一种采用高刚度涡卷弹簧来实现铰链间隙消除及展开后结构高刚度保持的一维空间光学遥感相机高精度高展收比... 相机伸展机构展开锁定后需要能够获得并保持足够的刚度及尺寸稳定性,同时针对特定空间光学遥感相机高精度高展收比的需求,设计了一种采用高刚度涡卷弹簧来实现铰链间隙消除及展开后结构高刚度保持的一维空间光学遥感相机高精度高展收比伸展支撑机构。该伸展支撑机构采用涡卷弹簧驱动折展杆来实现机构展开,控速机构控制展开速度,展开后通过铰链定位面定位,涡卷弹簧剩余驱动力和张力索保持刚度。开展了伸展支撑机构的展开动力学分析、模态分析、考虑构件长度误差与铰链回转间隙的展开精度分析、工作环境下的热变形分析。设计完成相机伸展支撑机构,该机构展开基频在20 Hz以上,对伸展机构样机进行了地面重复展收精度测量,展开精度优于±0.05 mm,伸展支撑机构性能良好,满足空间光学遥感相机特殊任务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伸展支撑机构 动力学 模态分析 精度分析 重复展收精度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风速测量的风力机时空尾流重构
8
作者 王龙滟 陈梦 袁建平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0-267,共8页
为了测量风力机动态尾流详细流场信息,提出了一种物理信息深度学习方法来解决这一困境,该方法通过结合少量稀疏的激光雷达测量和流体动力学方程(Navier-Stokes方程组)来实现动态尾流的时空重构.具体而言,神经网络中嵌入流体动力学方程... 为了测量风力机动态尾流详细流场信息,提出了一种物理信息深度学习方法来解决这一困境,该方法通过结合少量稀疏的激光雷达测量和流体动力学方程(Navier-Stokes方程组)来实现动态尾流的时空重构.具体而言,神经网络中嵌入流体动力学方程组来约束输出的物理量,包括顺风速度、侧风速度和压强,保证输出的可解释性和合理性.以偏航过程中的动态尾流为案例,仅提供少量尾流内部测量数据作为训练集,完成了局部动态尾流的时空重构.该方法成功捕捉偏航过程中尾流动态变化的趋势,准确地预测尾流轨迹和偏转量.在全局尾流的时空重构中,所提出方法完整还原真实流场的流动演变过程,这项技术在风电场智能控制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轴风力机 动态尾流 离散测量 深度学习 时空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布式FBG传感测量的旋翼动载荷工程建模与试飞验证
9
作者 张宏林 程卫真 夏品奇 《应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2-551,共10页
为了应用分布式光纤布拉格光栅(fiber Bragg grating,FBG)传感网络飞行实测直升机旋翼动载荷,综合分析旋翼桨叶的载荷与应变,以及FBG传感器的使用要求,设计了桨叶表面的FBG传感网络布设方案。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FBG应变测量的工程建模... 为了应用分布式光纤布拉格光栅(fiber Bragg grating,FBG)传感网络飞行实测直升机旋翼动载荷,综合分析旋翼桨叶的载荷与应变,以及FBG传感器的使用要求,设计了桨叶表面的FBG传感网络布设方案。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FBG应变测量的工程建模方法和校准试验方法。以单项加载试验建立模型,复合加载试验验证模型,验证分析给出最大的载荷相对误差为3.83%,优于5%的飞行实测工程要求。使用FBG传感器和应变计等2种不同传感器,完成直升机旋翼动载荷对比试飞,测量结果在时域和频域都可以相互验证。试飞结果表明:FBG传感网络测量结果正确有效,基于分布式FBG传感测量的旋翼动载荷工程建模方法合理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FBG传感测量 桨叶 动载荷 工程建模 飞行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渐开线测量过程中的扫描式测头动态响应
10
作者 卢春霞 姜彬 赵威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0-153,共4页
随着齿轮测量中心测量速度的增大,测头的动态响应特性成为影响测量精度的关键因素。本文设计齿轮测量中心的多种测头接口,并基于三种不同的扫描式测头进行渐开线样板测量实验,对齿轮测量中心的联动误差、测头响应和测量结果进行分析。... 随着齿轮测量中心测量速度的增大,测头的动态响应特性成为影响测量精度的关键因素。本文设计齿轮测量中心的多种测头接口,并基于三种不同的扫描式测头进行渐开线样板测量实验,对齿轮测量中心的联动误差、测头响应和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测量误差主要来源于测头的动态响应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测量中心 测量误差 扫描式测头 动态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战略:典型特征、动态测度与实践路径
11
作者 邹薇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25,共14页
新时代新征程,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关键任务。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的重大挑战,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全球经济的大趋势。新型工业化的中国路径体现了既不同于早期发... 新时代新征程,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关键任务。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的重大挑战,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全球经济的大趋势。新型工业化的中国路径体现了既不同于早期发达国家、也不同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典型特征。中国新型工业化指标体系包括规模、结构、创新、效能、低碳、开放六个维度,全国和省级层面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都与经济发展正向相关,各地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具有明显差异,主要影响因素分为工业规模和盈利能力、技术发明与开放水平、高新产业与科技投入、实体经济与绿色发展四大类。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实践路径是以新质生产力赋能新型工业化、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型工业化应用场景和标准体系,以及因地制宜培育新型工业化的新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工业化 中国特色 动态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地震损伤及控制措施分析
12
作者 王军文 刘彦伟 +3 位作者 张钊 李春雨 李勇 郭进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20-726,共7页
为了提高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的抗震性能,本文以某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为工程背景进行研究。考虑施工过程对成桥恒载内力的影响,采用增量动力分析方法,探讨地震作用下预应力钢束应力变化和动轴力对主梁与主墩损伤的影响,分析波形钢腹板代... 为了提高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的抗震性能,本文以某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为工程背景进行研究。考虑施工过程对成桥恒载内力的影响,采用增量动力分析方法,探讨地震作用下预应力钢束应力变化和动轴力对主梁与主墩损伤的影响,分析波形钢腹板代替混凝土腹板对连续刚构桥地震损伤的控制效果,并通过优化桥墩截面尺寸、对主墩局部施加预应力及双柱墩间设置横系梁来控制主墩的地震损伤。研究表明:地震作用下预应力钢束应力变化对主梁混凝土应力影响较小,考虑动轴力后主墩墩顶、墩底在地面峰值加速度分别达到0.4g、0.6g时开裂,墩顶更易损伤;波形钢腹板可提升主梁抗震能力,却降低主墩抗震性能;优化桥墩截面、对桥墩局部施加预应力、双柱墩间设置横系梁等措施均可提升主墩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刚构桥 增量动力分析 地震损伤 控制措施 抗震性能 峰值地面加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多源量测的配电网区间型分区动态状态估计
13
作者 张嫣 丁嘉鑫 +3 位作者 邵振国 林俊杰 陈飞雄 许志彬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850-3859,I0108-I0111,共14页
可再生能源的大量接入使得配电网拓扑频繁变化,由拓扑变化引起的状态估计模型重构将极大降低状态估计效率,且多源量测数据的兼容性问题也会降低状态估计精度。为此,该文提出一种融合多源量测的配电网区间型分区动态状态估计方法。首先,... 可再生能源的大量接入使得配电网拓扑频繁变化,由拓扑变化引起的状态估计模型重构将极大降低状态估计效率,且多源量测数据的兼容性问题也会降低状态估计精度。为此,该文提出一种融合多源量测的配电网区间型分区动态状态估计方法。首先,针对多源量测采样时刻不同步带来的量测偏差,提出计及非同步量测偏差的多源量测数据融合策略;其次,提出基于拓扑信息交互的分区解耦方法,将配电网划分为多个子区,在拓扑变化时交换子区间的拓扑信息并更新等值注入功率,仅需重构拓扑发生变化的子区动态状态估计模型,以提高状态估计效率;之后,构造计及非同步量测偏差不确定性的区间动态状态估计模型,采用改进区间卡尔曼滤波算法对模型求解,通过量测函数线性化与上界优化来抑制求解过程中的区间扩张;最后,基于IEEE 119节点配电系统验证了该文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拓扑变化 动态状态估计 多源量测数据融合 区间卡尔曼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旋转运动激励的线角振动传感器动态校准方法
14
作者 陈光贵 董昱 +1 位作者 胡波 杨明 《计量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50-1155,共6页
为建立统一的线角振动校准系统,研究了一种基于旋转运动激励装置运动控制的校准系统,通过控制旋转运动激励装置在宽低频范围内产生高准确度的线角激励,进而实现高效且可靠的线角振动校准。与传统的线与角振动校准方法相比,所提出方法减... 为建立统一的线角振动校准系统,研究了一种基于旋转运动激励装置运动控制的校准系统,通过控制旋转运动激励装置在宽低频范围内产生高准确度的线角激励,进而实现高效且可靠的线角振动校准。与传统的线与角振动校准方法相比,所提出方法减小重复安装引入的误差因素,构建了统一的线角振动校准体系。在0.01~5 Hz范围内线角振动传感器灵敏度的最大相对标准差分别为0.021%与0.2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计量 线角振动传感器 动态校准 灵敏度 正弦逼近法 旋转运动 数据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遥测信号多站时差测量定位技术
15
作者 张旭 杨峻巍 +1 位作者 卢得龙 金素宇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43-549,共7页
针对海上靶场高精度测量需求,提出了基于遥测信号的海上动平台多站时差定位方法。首先,简要介绍了基于遥测信号测量的多站时差定位基本原理;其次,分析了海上多站测量定位系统各环节主要误差因素,并对测量误差进行了分解及统计;最后,探... 针对海上靶场高精度测量需求,提出了基于遥测信号的海上动平台多站时差定位方法。首先,简要介绍了基于遥测信号测量的多站时差定位基本原理;其次,分析了海上多站测量定位系统各环节主要误差因素,并对测量误差进行了分解及统计;最后,探讨了海上动平台环境下多站时差定位需攻克的关键技术及解决途径。海上靶场试验数据结果表明,海上多站时差定位系统定位性能满足海上靶场测量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站时差定位 海上动平台 站间同步 遥测信号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排放约束下中国城市绿色发展及空间分布特征
16
作者 王婧 杜广杰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0-295,共6页
以279个样本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包含非期望产出的整体SBM(slack-based measured)方向性距离函数模型,以此测度中国城市绿色发展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相比于现有研究,文中从静态视角和动态视角分别测度绿色发展水平和效率,其中静态视角关... 以279个样本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包含非期望产出的整体SBM(slack-based measured)方向性距离函数模型,以此测度中国城市绿色发展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相比于现有研究,文中从静态视角和动态视角分别测度绿色发展水平和效率,其中静态视角关注于城市绿色发展的现状,动态效率测度则有助于理解绿色发展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利用四象限分析法直观地揭示了不同城市的绿色发展状况及趋势,并识别出在绿色发展水平和效率上表现出优势和劣势的城市。从城市层面来看,中国绿色发展状况存在向好趋势,但呈现出较高的空间差异性特征。少部分城市既具有较高的静态发展水平又同时具有高的动态效率,中国城市高质量绿色发展将出现两级分化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展水平 绿色发展效率 测度评价 静态与动态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声学测量的水下高动态航行参数估计
17
作者 张旭 《兵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70-279,共10页
针对水下高动态航行体运动特征难以识别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水声测量的运动参数序列估计方法。该方法通过逐点解算得到位置、速度序列,再进行函数化重构和参数辨识,消除随机误差引起的数据抖动,实现平稳、连续的序贯参数获取。在仿真分... 针对水下高动态航行体运动特征难以识别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水声测量的运动参数序列估计方法。该方法通过逐点解算得到位置、速度序列,再进行函数化重构和参数辨识,消除随机误差引起的数据抖动,实现平稳、连续的序贯参数获取。在仿真分析中,模拟了边长为数百米的海底四元阵对数十米深度垂向航行过程的测量,参数估计结果的垂向精度相对于逐点解算结果明显提升,位置和速度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RMSE)分别减小27.8%和47.2%。经大样本计算,参数序列估计值趋近于真值,垂向位置和速度偏差分别为0.042 m和0.056 m/s。水池试验结果表明,物理模型的高动态航行参数估计结果与惯性传感器数据相吻合,垂向位置和速度RMSE分别为0.024 m和0.141 m/s。新方法可为水下高动态航行体运动性能检验提供准确、平滑、连续的参数估计结果,在海上测试中有一定工程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高动态航行体 多项式函数 运动参数估计 水声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女学生胸腰体型分析与服装号型优化
18
作者 申鸿 黄元菁 +2 位作者 杨文静 张亮 孟虎 《服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3-209,共7页
为完善青年女学生胸腰体型划分方法,辅助优化女性群体服装号型设计,选择1825岁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三维扫描仪采集189个有效样本数据,并选择与胸腰部位紧密相关的25个变量数据进行研究。对比分析发现:被测量女大学生群体胸腰部位较... 为完善青年女学生胸腰体型划分方法,辅助优化女性群体服装号型设计,选择1825岁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三维扫描仪采集189个有效样本数据,并选择与胸腰部位紧密相关的25个变量数据进行研究。对比分析发现:被测量女大学生群体胸腰部位较国家标准中的女子体型偏瘦;通过主成分因子分析得到最能体现胸腰部位特征的8个变量,利用K-means动态聚类将样本中的159组数据进行聚类,划分青年女学生胸腰体型为阔胸偏胖体、平胸偏瘦体、细长偏瘦体3类,并采用组合分类法,将胸腰体型根据胸腰差与胸凸值大小进一步划分为16类。使用剩余的30组数据进行结果验证,发现16类体型的样本总覆盖率为100%。精确的体型分类,可以优化服装号型,提高着装合体性及舒适度,为服装行业挖掘青年女学生消费市场潜力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型分类 体型特征 三维人体测量 主成分因子分析 K-means动态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介入型LCC-HVDC系统阻抗宽频测量
19
作者 王丹 李勇 +2 位作者 张益 付颖 刘泽洪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3460-3475,共16页
为了在不额外增设一次设备的条件下有效监测电网换相换流器型高压直流输电(LCCHVDC)系统中馈入受端交流系统的运行动态特性及接入后的宽频振荡风险,提出一种非介入型LCC-HVDC系统阻抗宽频测量方法。所提方法与现有采用单一电压/电流扰... 为了在不额外增设一次设备的条件下有效监测电网换相换流器型高压直流输电(LCCHVDC)系统中馈入受端交流系统的运行动态特性及接入后的宽频振荡风险,提出一种非介入型LCC-HVDC系统阻抗宽频测量方法。所提方法与现有采用单一电压/电流扰动注入或宽频谐波扰动注入等介入型方法不同,无需向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注入谐波扰动,避免了可能产生的谐振风险。同时所提方法引入了曲线相似度与动态调整时间步长的采样方案。该文首先阐述了LCC系统接入受端交流系统的交互原理;其次以单极大地回线的拓扑结构作为分析对象,采用谐波状态空间(HSS)理论建立了LCC-HVDC系统的HSS阻抗模型;进而提出非介入型阻抗宽频测量方法来观测系统的运行状态,判断宽频振荡风险,剖析LCC系统与受端电网的交互与宽频振荡特性;最后,以CIGRE标准模型算例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与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相换流器型高压直流输电(LCC-HVDC) 非介入 阻抗宽频测量 谐波状态空间 曲线相似度 动态调整时间步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测算与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邓慧慧 徐昊 +1 位作者 王强 刘芳毅 《统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30,共15页
本文借助国内生产总值(GDP)生产法核算思路,依据《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的统计标准、口径和范围,首次设计并应用五步法测算2007-2022年我国30个样本省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的绝对规模与相对规模,利用核密度估计与Da... 本文借助国内生产总值(GDP)生产法核算思路,依据《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的统计标准、口径和范围,首次设计并应用五步法测算2007-2022年我国30个样本省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的绝对规模与相对规模,利用核密度估计与Dagum基尼系数考察区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的演进趋势与差异来源,为各地区贯彻落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这一新经济目标提供量化支撑。研究发现,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稳步上升且在2013年后显著高于GDP增长率,但存在产业分化和区域分化。具体来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主要集中于数字产品制造业与数字技术应用业,且是各省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结构性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省际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相对规模由“高–低”两极分化向“高–中–低”多极分化转变,且极差有扩大趋势。东部–中部、东部–西部差异有所缓和,但2010年之后南方–北方地区差异超过东部–中部差异,逐渐逼近东部–西部差异。因此,要做大做强做优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必须在深入理解和把握数字产业化的规律、趋势和政策需求基础上,破除其中存在的结构性失衡问题,形成东西南北中纵横联动的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 规模测算 动态演进 区域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