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海近岸水体悬浮颗粒物对后向散射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姜玲玲 段家辉 +3 位作者 王林 陈艳拢 高思雯 郭翔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6-163,共8页
进行海洋水体悬浮颗粒物的空间分布及粒径构成对后向散射特性变化影响,研究对于加深水体散射性质的认识、提高水色遥感反演参数的精度及海洋环境监测等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渤海海域2017年6月、9月的现场数据,获得了夏季、秋季各站位总悬... 进行海洋水体悬浮颗粒物的空间分布及粒径构成对后向散射特性变化影响,研究对于加深水体散射性质的认识、提高水色遥感反演参数的精度及海洋环境监测等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渤海海域2017年6月、9月的现场数据,获得了夏季、秋季各站位总悬浮颗粒物浓度(SPM)、颗粒粒径以及后向散射系数等参数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后向散射系数bbp在可见光波段随波长的增加而减小;同时,夏季和秋季,大多数站位bbp(550)的变化趋势与SPM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进行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时发现,相关系数R^2并不高,仅为0.24。该研究还建立了平均粒径(DA)、中值粒径(D50)与bbp的关系,得出DA与bbp呈线性关系,受季节及水体颗粒构成的影响,夏季,水体颗粒物以小颗粒为主,两者之间的相关性高于秋季,两个季节的R^2分别为0.7和0.3;同时得出当水体以小颗粒为主时,bbp随DA增大而增大,以大颗粒为主的时,bbp随DA增大而减小。D50与bbp的关系则不同,两者之间呈现非常好的幂指数关系,在同一季节里,bbp均随着D50的增大而减小,即水体中颗粒物粒径越小,其后向散射系数越大,夏季和秋季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6和0.5;并且发现如果不分季节差异,现场水体颗粒物的粒径构成对bbp的影响很难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岸水体 悬浮浓度 颗粒粒径 后向散射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技术在河口颗粒态总磷分布及扩散研究中的应用初探 被引量:9
2
作者 张霄宇 林以安 +3 位作者 唐仁友 潘德炉 王迪峰 龚芳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1-56,共6页
以美国SeaStar卫星装载的SeaWiFS海洋水色遥感传感器作为遥感数据源,实测了光谱、海表温度、悬浮物含量、透明度、叶绿素浓度、颗粒态总磷含量等,建立了传感器悬浮物含量和颗粒态总磷含量的遥感信息提取模式,结果表明: (1)利用遥感技术... 以美国SeaStar卫星装载的SeaWiFS海洋水色遥感传感器作为遥感数据源,实测了光谱、海表温度、悬浮物含量、透明度、叶绿素浓度、颗粒态总磷含量等,建立了传感器悬浮物含量和颗粒态总磷含量的遥感信息提取模式,结果表明: (1)利用遥感技术估算的海水悬浮物的平均相对偏差为18 1%; (2)悬浮物在遥感图象上的分布和扩散趋势与实际吻合,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区域内海流运移路径; (3)颗粒态总磷含量在长江河口和杭州湾附近海域较高,由近岸向远岸迅速降低,与实际分布相符; (4)模型主要适用于河口等悬浮物含量高的Ⅱ类水休,对于以浮游植物为主的Ⅰ类水体应另外建立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近海 SEAWIFS 模型 悬浮 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不同品种杏吸滞颗粒物能力研究
3
作者 鲁绍伟 杨超 +1 位作者 陈波 李少宁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1-166,共6页
【目的】以北京地区经济林两个品种杏"串枝红"和"龙王帽"为研究对象,定量分析经济林吸滞环境中颗粒物质量浓度,充分发挥经济林的生态效益。【方法】采集两个品种杏的叶片,应用气溶胶再发生器(QRJZFSQ-I)测定两个品... 【目的】以北京地区经济林两个品种杏"串枝红"和"龙王帽"为研究对象,定量分析经济林吸滞环境中颗粒物质量浓度,充分发挥经济林的生态效益。【方法】采集两个品种杏的叶片,应用气溶胶再发生器(QRJZFSQ-I)测定两个品种杏叶片吸滞空气中TSP、PM10、PM2.5、PM1.0的能力。【结果】"串枝红"单位叶面积吸滞颗粒物能力比"龙王帽"强,吸滞TSP、PM10、PM2.5、PM1.0量分别是"龙王帽"的2.54、1.80、1.72、1.57倍;10月份不同品种杏单位叶面积吸滞TSP、PM10、PM2.5、PM1.0的量最多,"串枝红"单位叶面积吸滞量分别为:(4.87±0.05)μg/cm2、(3.90±0.07)μg/cm2、(2.02±0.008)μg/cm2、(0.87±0.09)μg/cm2,"龙王帽"单位叶面积吸滞量依次为:(2.58±0.008)μg/cm2、(2.52±0.05)μg/cm2、(1.14±0.12)μg/cm2、(0.56±0.09)μg/cm2;5月和7月单位叶面积吸滞各粒径颗粒物的量相对最少;"串枝红"和"龙王帽"单位叶面积吸滞PM10和TSP、PM2.5和PM10、PM1.0和PM2.5之间均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串枝红"依次为0.978 2、0.969 8、0.998 3,"龙王帽"依次为0.998 8、0.984 6、0.995 3。【结论】不同品种杏单位叶面积吸滞颗粒物能力不同,各粒径颗粒物吸滞量的变化趋势一致,"串枝红"吸滞颗粒物能力整体比"龙王帽"强,通过本研究发现经济林在提供果品的同时也发挥着重要的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 颗粒 吸滞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染废水的透视度与SS色度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陈一飞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73-76,共4页
文章探讨了印染废水的透视度与SS、色度的相关性。分别对活性、分散、直接染料的染色液、模拟印花浆液进行研究,发现对分散染料残液及浆液无法用单纯的过滤来去除色度与SS,必须通过混凝、电解、生化等方法来解决。
关键词 印染废水 透视度 ss(悬浮颗粒) 色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捡拾收获机降尘草箱设计与气尘运动特性仿真
5
作者 张策 刘源 +4 位作者 王万章 陈劲帆 何勋 周培林 邵龙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12-1020,共9页
【目的】探究加装降尘装置减少花生捡拾收获作业中扬尘污染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土壤颗粒分布计算,结合中联收获4HJL-6型自走式花生捡拾收获机上可用空间,设计了滤筒式和旋风除尘式2种降尘草箱。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目的】探究加装降尘装置减少花生捡拾收获作业中扬尘污染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土壤颗粒分布计算,结合中联收获4HJL-6型自走式花生捡拾收获机上可用空间,设计了滤筒式和旋风除尘式2种降尘草箱。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采用离散相模型(discrete phase model, DPM)对降尘草箱内部气尘运动特性进行仿真分析和对比,以压力损失和颗粒停留时间为评价指标,对比分析降尘草箱的除尘性能,探寻最佳降尘效果。结合田间作业试验,用无人机实时监测扬尘颗粒分布情况进行验证。【结果】在仿真模拟过程中,总悬浮物颗粒(total suspended particulate, TSP)平均粒径设定为65μm时,滤筒式降尘草箱中颗粒物平均停留时间为2.89 s,压力损失703 Pa;旋风除尘式降尘草箱颗粒物平均停留时间为1.74 s,压力损失为358 Pa;当悬浮颗粒的粒径大于40μm时,方形旋风除尘器的分离效率可达100%。在无人机扬尘监测中,装载滤筒式降尘草箱后TSP监测平均值下降75.8%。【结论】2种降尘草箱均达到了预期降尘效果,滤筒式降尘草箱优于旋风除尘式降尘草箱,其应用经济性较好,空间比例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捡拾收获机 旋风除尘式降尘草箱 滤筒式降尘草箱 气尘运动 悬浮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