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激光增材制造网状结构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伍子纯 刘阳 +5 位作者 李海尊 谭振国 唐楠 宋宇峰 刘筱 陈宇强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52-1070,共19页
相较于传统增强相呈均匀分布的金属基复合材料,网状结构金属基复合材料因其独特的“机械互锁”“位错钉扎”等组织结构特征,具有更优异的室温强度、高温强度、弹性模量和断裂韧性,在航天、航空等领域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激光增材制... 相较于传统增强相呈均匀分布的金属基复合材料,网状结构金属基复合材料因其独特的“机械互锁”“位错钉扎”等组织结构特征,具有更优异的室温强度、高温强度、弹性模量和断裂韧性,在航天、航空等领域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激光增材制造技术可实现对网状结构的精细化调控,为网状结构金属基复合材料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综述了高能量激光束诱导马兰戈尼对流作用下网状结构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形成机理、影响网状结构形成的因素、不同类型网状结构的显微组织结构特征,分析了网状结构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多段弯曲断裂、微孔聚集断裂等断裂机制,阐述了在霍尔−佩奇、奥罗万、泰勒、载荷传递等强化机制共同作用下的强化机理,以及独特的增强相贫、富区协同作用下的韧化机理,并对其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状结构 激光增材制造 金属基复合材料 断裂机制 强韧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构镁制备及强韧化机理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博超 范玲玲 +5 位作者 崔壮 付瑞豪 李舒鹏 刘满平 蒋斌 曾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47-2172,共26页
镁合金以及镁基复合材料强度和塑性通常存在矛盾关系,在基体中引入异质结构是解决该矛盾的新方法。近年来,异构镁合金和异构镁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以及强韧化机理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从异构镁合金以及异构镁基复合材料的常见种类、制... 镁合金以及镁基复合材料强度和塑性通常存在矛盾关系,在基体中引入异质结构是解决该矛盾的新方法。近年来,异构镁合金和异构镁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以及强韧化机理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从异构镁合金以及异构镁基复合材料的常见种类、制备工艺、强韧化机理分析的角度进行了综述,总结了异质结构镁的研究现状并对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结构 镁合金 镁基复合材料 加工工艺 强韧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金属复合材料的应变局部化延迟和抗断裂失稳机理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宝玺 郑士建 +1 位作者 林曾孟 殷福星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45,11,共12页
多层金属复合材料在航天航空、汽车、船舶、核能电力领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相比于传统单一金属,多层金属复合材料具有超高的塑性变形能力和断裂韧性。综述了多层金属复合材料在塑性变形过程中的应变局域化延迟和抗断裂失稳的特征... 多层金属复合材料在航天航空、汽车、船舶、核能电力领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相比于传统单一金属,多层金属复合材料具有超高的塑性变形能力和断裂韧性。综述了多层金属复合材料在塑性变形过程中的应变局域化延迟和抗断裂失稳的特征和机理,归纳出周期性颈缩、脱层断裂、隧道裂纹、弥散剪切带对抑制多层金属复合材料塑性失稳的作用机理,并阐明脱层断裂、裂纹分叉、隧道裂纹对多层金属复合材料的增韧机理,和对韧脆转变行为的作用规律,可为金属材料强韧化提供新的设计思路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金属复合材料 应变退局域化 强韧化 周期性颈缩 隧道裂纹 脱层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晶合金薄膜的复合强韧化研究进展
4
作者 柯松 陈卓坤 +3 位作者 艾诚 李尧 虢婷 孙志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5-233,共9页
随着电子行业向便携化、智能化、柔性化方向不断发展,非晶合金薄膜由于强度和硬度高、耐磨损及耐腐蚀性好、表面粗糙度低等诸多性能优势,在微纳机电系统、传感器和生物医学方面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成为国内外炙手可热的高新技术材料... 随着电子行业向便携化、智能化、柔性化方向不断发展,非晶合金薄膜由于强度和硬度高、耐磨损及耐腐蚀性好、表面粗糙度低等诸多性能优势,在微纳机电系统、传感器和生物医学方面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成为国内外炙手可热的高新技术材料之一。然而,剪切局域化和应变软化导致的室温脆性是非晶合金薄膜的致命问题,严重制约着其在结构工程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因此,非晶合金薄膜的强韧化设计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和前沿课题。近年来,随着生产工业和研发技术不断进步,各种新型非晶合金薄膜材料不断涌现。特别地,复合化具有高度的设计性和可控性,在非晶合金薄膜的强韧化研究方面得到广泛关注。本文回顾了非晶合金复合薄膜的几种主要结构设计策略,围绕“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强韧化机制”的本构关系,重点阐述了不同微观结构对非晶合金薄膜力学性能和变形机理的影响,并对该课题研究进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合金 强韧化 复合材料 变形机制 力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层状复合材料的力学行为及微观变形机理 被引量:1
5
作者 姜爽 贾楠 Peng Lin Ru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34,11,共12页
金属层状复合材料作为一种典型的非均质材料,通过调控其内部的多尺度微结构特性,可以实现金属结构材料强度-韧性的协同提升,在高端先进制造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金属层状复合材料的宏观力学性能显著依赖于各组元层的性能、厚度和异... 金属层状复合材料作为一种典型的非均质材料,通过调控其内部的多尺度微结构特性,可以实现金属结构材料强度-韧性的协同提升,在高端先进制造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金属层状复合材料的宏观力学性能显著依赖于各组元层的性能、厚度和异质界面的结构特性。变形过程中材料内部的微观应力/应变在异质界面处的协调特性对组元金属的形变微观机制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复合材料整体的性能。因此,探索金属层状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力学行为-变形机制-宏观力学性能”的内在关联并揭示其对应的微观形变机理,对设计具有优异综合力学性能的金属层状复合材料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聚焦于晶态金属层状复合材料的微观力学行为及变形机理,介绍了其力学行为的尺寸与界面效应,着重讨论了室温下材料的微观形变物理过程,阐明了非均匀金属层状复合体强韧化的机理。最后,对金属层状复合材料力学行为的研究进行了简要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层状复合材料 塑性变形 微观力学行为 变形机制 异质界面 强韧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连续增强钛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应用进展
6
作者 潘宇 况帆 路新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75-184,共10页
非连续增强钛基复合材料(DRTMCs)较钛合金基体具有更高的强度、硬度,优异的耐磨和耐热性能,满足高新技术领域对高性能结构材料的苛刻使用要求,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汽车制造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本文针对非连续增强钛基复合材料中基... 非连续增强钛基复合材料(DRTMCs)较钛合金基体具有更高的强度、硬度,优异的耐磨和耐热性能,满足高新技术领域对高性能结构材料的苛刻使用要求,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汽车制造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本文针对非连续增强钛基复合材料中基体与增强相的设计及增强相制备技术进行综述,尤其是新兴的碳纳米材料增强相以及激光增材制造技术对DRTMCs组织、性能的影响,重点总结了DRTMCs的后续热变形、热处理及多元多尺度和仿生结构复合材料设计的研究进展,介绍其工程应用的发展现状,提出了研究中的现存问题及具有潜力的发展方向,对进一步提高钛基复合材料综合性能、加快其产业化应用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基复合材料 制备方法 增强相 热加工 强韧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Mn系无镍低温钢研究进展
7
作者 赵鑫磊 周华生 +3 位作者 章小峰 林方敏 邢梅 杨永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22,共12页
随着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液化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得到广泛关注。低温钢作为这类能源存储和运输的材料,其应用和研发愈显迫切。Ni钢是低温结构钢的主流选择,但近年来,由于Fe-Mn系钢的经济性和性能的优良性,“以锰代镍”新型低... 随着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液化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得到广泛关注。低温钢作为这类能源存储和运输的材料,其应用和研发愈显迫切。Ni钢是低温结构钢的主流选择,但近年来,由于Fe-Mn系钢的经济性和性能的优良性,“以锰代镍”新型低温钢成为科研热点,该类钢通常通过添加Mn、Al和Cu等合金元素调控力学性能,并通过工艺调控达到使用标准。重点阐述了外力参数-变形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经典强化机制和变形对强韧性机制的影响;综述了裂纹萌生、溶质偏析、相间强度差和能量吸收等低温断裂的理论原理;系统归纳了韧性的评价指标和试验方法。最后,总结了Fe-Mn系低温钢的相关研究成果,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镍低温钢 成分工艺 强韧化机制 断裂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材料的构型复合化 被引量:17
8
作者 郭强 李志强 +3 位作者 赵蕾 李赞 冯思文 张荻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共10页
复合化是金属材料实现高性能化的有效途径,但传统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多以相与组织在空间的均匀分布为特征,没有充分考虑到材料的复合构型效应,因此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不同组分之间的协同、耦合和多功能响应机制。近年来,国内外的材料科学... 复合化是金属材料实现高性能化的有效途径,但传统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多以相与组织在空间的均匀分布为特征,没有充分考虑到材料的复合构型效应,因此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不同组分之间的协同、耦合和多功能响应机制。近年来,国内外的材料科学家逐渐认识到复合构型(Architecture)对于金属基复合材料强韧化的重要作用,并进行了一些探索研究,发现"非均匀"复合构型更有利于发挥复合设计的自由度和复合材料中不同组元间的协同耦合效应,从而发掘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性能潜力。首先综述了金属材料构型复合化的研究进展,进而以复合构型的优化设计为切入点,提出可以通过借鉴生物结构材料中的精细复合构型,来制备具有优异综合力学性能的金属基复合材料。该研究理念在石墨烯-Al,碳纳米管-Al等材料体系中得到了验证,所制备的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强度与塑性/韧性匹配。最后,展望了金属材料构型复合化的发展趋势,指出可采用先进的微纳米尺度测量技术结合显微结构表征的方法,以准确揭示非均匀复合结构的性能响应机理,阐明其构-效关系,为复合构型的进一步优化设计与精确"剪裁"提供途径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基复合材料 构型复合化 强韧化 显微结构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强韧化机制的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22
9
作者 聂金凤 范勇 +2 位作者 赵磊 刘相法 赵永好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009-9015,共7页
轻质高强高韧铝基复合材料已成为汽车、航空航天及5G通讯等领域轻量化发展的重要基础材料之一。但高强度与高韧性不兼备以及加工成形性差成为限制其发展的瓶颈,铝基复合材料的强韧化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颗粒增强铝基复合... 轻质高强高韧铝基复合材料已成为汽车、航空航天及5G通讯等领域轻量化发展的重要基础材料之一。但高强度与高韧性不兼备以及加工成形性差成为限制其发展的瓶颈,铝基复合材料的强韧化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强韧化机制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特别是关于增强颗粒的构型化设计对高性能铝基复合材料强韧性的重要影响,以及非均匀材料中的异质变形诱导(HDI)强化新机制,并展望了其未来研究和发展趋势,为开发高性能的铝基复合材料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基复合材料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强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复合陶瓷材料的增韧补强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0
作者 刘含莲 黄传真 +4 位作者 秦惠芳 王随莲 孙静 邹斌 艾兴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8-103,共6页
纳米复合陶瓷材料可以极大地提高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综述了目前相关的增韧补强机理的研究情况 ,主要包括基体晶粒的细化及由沿晶断裂向穿晶断裂模式的转变 ,热处理对微裂纹的愈合作用 ;指出了研究中尚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纳米复合陶瓷 增韧补强机理 微观结构 穿晶断裂模式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Al金属间化合物强韧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1
作者 汤文明 唐红军 +2 位作者 郑治祥 吴玉程 董季玲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9-134,共6页
对 Fe-Al金属间化合物的力学性能及强韧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评述。着重介绍了提高 Fe-Al金属间化合物强韧性的几种方法 ,包括细化晶粒、微合金化和合金化以及复合增韧等。
关键词 Fe—Al金属间化合物 复合材料 强韧化 机械合金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等静压烧结碳化硅基复相陶瓷的强化与增韧 被引量:11
12
作者 董绍明 江东亮 +1 位作者 谭寿洪 郭景坤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1-65,共5页
本文通过Si3N4、TiC及SiC晶须补强SiC基复相陶瓷的高温等静压烧结,研究了复相陶瓷的显微结构与力学性能,探讨了晶须及第二相颗粒对复相陶瓷的强化与增韧机理.结果表明,不同的补强颗粒及晶须在基体中的作用也不同,Si3N4的引入将在... 本文通过Si3N4、TiC及SiC晶须补强SiC基复相陶瓷的高温等静压烧结,研究了复相陶瓷的显微结构与力学性能,探讨了晶须及第二相颗粒对复相陶瓷的强化与增韧机理.结果表明,不同的补强颗粒及晶须在基体中的作用也不同,Si3N4的引入将在基体与第二相颗粒之间产生径向压应力,阻碍裂纹的扩展,TiC的引入将在基体与第二相颗粒之间产生径向张应力,诱导裂纹的偏转;SiC晶须的引入也将产生阻碍裂纹扩展的机制,从而达到SiC基复相陶瓷强化与增韧,改善其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等静压 增韧 碳化硅 复合陶瓷 烧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须增强增韧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63
13
作者 陈尔凡 陈东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24,共5页
简介了晶须增强增韧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研究的现状;并较全面地介绍了各种增强增韧机理,主要包括:裂纹桥接、裂纹偏转、拔出效应等机理。晶须增强增韧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主要表现在:(1)晶须导致基体局部应力状态改变;(2)晶须对基体结晶行为... 简介了晶须增强增韧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研究的现状;并较全面地介绍了各种增强增韧机理,主要包括:裂纹桥接、裂纹偏转、拔出效应等机理。晶须增强增韧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主要表现在:(1)晶须导致基体局部应力状态改变;(2)晶须对基体结晶行为产生影响。文中还简要介绍了在实验过程中影响聚合物基晶须复合材料性能的几个重要的因素,如与界面相关的一系列因素和晶须在基体中含量、晶须在基体中的分散程度、晶须长径比以及在基体中的排列方向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须 聚合物基复合材抖 增强机理 增韧机理 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rO2/Al2O3复相陶瓷的复合机理、制备、应用及展望 被引量:13
14
作者 武志红 薛群虎 +2 位作者 曹怡 刘世聚 范建超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7-140,共4页
ZrO2/Al2O3复相陶瓷是高温结构陶瓷中最有前途的材料之一,由于其优越的性能和丰富的原料来源,已受到广泛的关注,成为陶瓷材料领域研究的一大热点.本文对氧化锆/氧化铝复相陶瓷的复合机理、最近几年粉体制备常用和最新工艺和ZTA陶瓷应用... ZrO2/Al2O3复相陶瓷是高温结构陶瓷中最有前途的材料之一,由于其优越的性能和丰富的原料来源,已受到广泛的关注,成为陶瓷材料领域研究的一大热点.本文对氧化锆/氧化铝复相陶瓷的复合机理、最近几年粉体制备常用和最新工艺和ZTA陶瓷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ZTA复相材料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TA 增韧机理 复合粉体制备 研究进展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Al/NiCoCrAl层板复合材料的EB-PVD制备及组织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如炳 陈贵清 +3 位作者 章德铭 姚振中 张幸红 韩杰才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8年第1期30-34,共5页
采用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EB-PVD)技术,成功制备了尺寸为150mm×100mm×0.4mm的TiAl/NiCoCrAl层板复合材料,并对其物相组成、断口形貌和室温力学性能与TiAl单层材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TiAl/NiCoCrAl层板复合材料中,NiCo... 采用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EB-PVD)技术,成功制备了尺寸为150mm×100mm×0.4mm的TiAl/NiCoCrAl层板复合材料,并对其物相组成、断口形貌和室温力学性能与TiAl单层材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TiAl/NiCoCrAl层板复合材料中,NiCoCrAl层主要由Ni3Al和NiCrCo组成,TiAl层由γ相、α2相和τ相组成且未发现TiAl单层材料中看到的分层现象;TiAl/NiCoCrAl层板复合材料的强度和韧性都要高于TiAl单层材料,其断裂方式由沿晶脆性断裂转变为具有一定延性的穿晶断裂和沿晶断裂的混合断裂方式。TiAl/NiCoCrAl层板复合材料的强化机制主要为细晶弥散强化;该材料的韧化机制主要为裂纹的偏转、微桥接和弯曲增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Al/NiCoCrAl 层板复合材料 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 组织与性能 强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挤压铸造制备高体积含量SiCp/2024Al复合材料 被引量:3
16
作者 于晓东 王扬卫 +2 位作者 王富耻 邹优锐 高举斌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59-62,共4页
采用干压成形将200μm与10μm的SiC颗粒按不同配比混合制得多孔陶瓷预制体,当粗、细颗粒质量比为8∶2时,预制体相对密度达到最大值75%。采用挤压铸造工艺制得陶瓷含量为75%的SiC/2024Al复合材料,研究了预制体氧化处理对复合材料力学性... 采用干压成形将200μm与10μm的SiC颗粒按不同配比混合制得多孔陶瓷预制体,当粗、细颗粒质量比为8∶2时,预制体相对密度达到最大值75%。采用挤压铸造工艺制得陶瓷含量为75%的SiC/2024Al复合材料,研究了预制体氧化处理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未氧化处理的预制体经挤压铸造所得的复合材料抗弯强度达到288MPa,断裂韧性达到8.7MPa.m1/2;预制体经氧化处理后所得的复合材料的相对密度、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较未氧化处理的有所降低,但硬度变化不大,HRA约为70。复合材料失效破坏的主要机制是SiC大颗粒解理断裂和小颗粒与金属基体界面解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基复合材料 挤压铸造 氧化处理 力学性能 断裂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对水泥基复合材料性能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7
作者 陆振乾 杨雅茹 荀勇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77-183,共7页
为拓宽纤维材料在水泥基复合材料上的应用,促进超高韧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发展,对目前国内外纤维性能对水泥基复合材料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首先,介绍了纤维增强混凝土的种类及增强增韧机制,认为纤维桥接作用可阻止裂纹... 为拓宽纤维材料在水泥基复合材料上的应用,促进超高韧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发展,对目前国内外纤维性能对水泥基复合材料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首先,介绍了纤维增强混凝土的种类及增强增韧机制,认为纤维桥接作用可阻止裂纹产生和扩展,显著提高混凝土的拉伸强度和延展性能。其次,分析了混凝土领域常用有机纤维和无机纤维的性能特征;然后对影响纤维增强混凝土性能的因素进行归纳与总结,从混杂纤维、纤维形态、体积分数、纤维排列方向以及纤维粘结性能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关系进行分析。最后,指出纤维增强混凝土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展望了未来纤维增强混凝土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增强混凝土 水泥基复合材料 超高韧性 力学性能 增强增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对挤压铸造Al_2O_(3p)/钢基复合材料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余晶 卢德宏 +1 位作者 王健 蒋业华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84-91,共8页
在预制坯中加入TiO_2粉末,利用挤压铸造法制备Al_2O_3颗粒增强1065钢基复合材料,研究TiO_2对复合材料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iO_2使基体与Al_2O_3的结合界面形成了TiO_2、Al_2TiO_5界面层;添加TiO_2的复合材料硬度和三点弯曲... 在预制坯中加入TiO_2粉末,利用挤压铸造法制备Al_2O_3颗粒增强1065钢基复合材料,研究TiO_2对复合材料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iO_2使基体与Al_2O_3的结合界面形成了TiO_2、Al_2TiO_5界面层;添加TiO_2的复合材料硬度和三点弯曲强度分别为39.0HRC,743.94MPa,比未添加TiO_2的复合材料分别提高了10.0%,26.4%;断口扫描表明,添加TiO_2的复合材料界面结合良好无裂纹,Al_2O_3颗粒表现为穿晶断裂。说明加入的TiO_2改善了Al_2O_(3p)/钢基复合材料界面结合强度,提高了复合材料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压铸造 TIO2 AL2O3颗粒 钢基复合材料 界面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rC颗粒含量对钨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宋桂明 王玉金 周玉 《有色金属工程》 CAS CSCD 2001年第1期47-51,共5页
在 2 0 0 0℃、2 0MPa压力下 ,真空热压烧结 1h制备了ZrC颗粒含量分别为 0、10 %、2 0 %、30 %和 40 % (vol)的五种钨基复合材料 (ZrC/W)。复合材料密度和致密度随ZrC颗粒含量增加而下降 ,分别由W基体的 18 31g/cm3 和 95 1%下降到 40 ... 在 2 0 0 0℃、2 0MPa压力下 ,真空热压烧结 1h制备了ZrC颗粒含量分别为 0、10 %、2 0 %、30 %和 40 % (vol)的五种钨基复合材料 (ZrC/W)。复合材料密度和致密度随ZrC颗粒含量增加而下降 ,分别由W基体的 18 31g/cm3 和 95 1%下降到 40 %(vol)ZrC/W的 12 6 9g/cm3 和 89 1%。硬度及弹性模量随ZrC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分别由W基体的 3 4GPa、313GPa,提高到40 % (vol)ZrC/W的 11 2GPa和 392GPa。随ZrC含量增加 ,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首先升高 ,而后下降。当ZrC含量为10 % (vol)时抗弯强度有最大值 889MPa。当ZrC含量为 2 0 % (vol)时断裂韧性有最大值 10 5MPam1 / 2 。复合材料的强度提高主要来源于载荷传递和细晶强化。韧化机制是裂纹偏转和细晶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C颗粒 钨基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强韧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_3N_(4(p))/SiC_((w))强韧化MoSi_2基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宏明 易丹青 +2 位作者 李丹 肖来荣 柳公器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72-177,209,共7页
采用热压工艺制备了不同Si3N4(p)和SiC(w)体积含量的MoSi2基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维氏硬度计、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等研究了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硬度、断裂韧度和抗弯强度,并对其强韧化机理进行了初步... 采用热压工艺制备了不同Si3N4(p)和SiC(w)体积含量的MoSi2基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维氏硬度计、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等研究了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硬度、断裂韧度和抗弯强度,并对其强韧化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结构致密,强化相与MoSi2之间没有新相生成,力学性能较纯MoSi2得到大幅度提高,其中MoSi2-20%Si3N4(p)-20%SiC(w)复合材料具有最好的抗弯强度和断裂韧度,分别为427MPa和10.4MPa.m1/2。复合材料的强化机制为细晶强化和弥散强化,韧化机制为细晶韧化和裂纹偏转与分支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SI2 复合材料 Si3N4颗粒 SIC晶须 强韧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