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永磁同步电机全速域无传感器复合控制策略研究
1
作者 李贵远 张静 +3 位作者 郭中阳 刘杰 刘勇 崔安迪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0-208,共9页
为解决单一的永磁同步电机无传感器控制策略在特定转速区间控制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复合策略,以实现全速域高性能控制。在矢量控制电流控制器环节,使用神经网络PID控制器,当突加负载时,0.02 s即可恢复到原转速,提高系统的鲁棒性... 为解决单一的永磁同步电机无传感器控制策略在特定转速区间控制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复合策略,以实现全速域高性能控制。在矢量控制电流控制器环节,使用神经网络PID控制器,当突加负载时,0.02 s即可恢复到原转速,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在零、低速段,采用改进方波高频信号注入法,避免使用滤波器,无需调节滤波系数,在转速上减少0.03 s的延时,进一步提高了控制精度;在中高速段,采用超螺旋滑模观测器,通过采用积分形式消除高频噪声,减小误差以及相位延迟,但使用固定的滑模参数会使估算精度容易受到参数干扰产生误差,降低控制精度比较低,对此提出了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improve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IPSO)超螺旋滑模观测器,转速误差仅有0.1 r/min;最后,通过采用改进加权切换函数,仅有0.5 s的抖动时间,高效实现2种控制策略的切换。经过仿真验证,该复合控制策略使永磁同步电机在各速度区间均具有较高的估算精度和优良的动态响应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神经网络PID 方波高频信号注入法 粒子群优化算法 超螺旋滑模观测器 加权切换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同步电机全速域无传感器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宝青 曹洪奎 +1 位作者 郭振刚 刘毅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24-129,共6页
为提高永磁同步电机全速域无传感器控制的运行稳定性和动态性能,针对传统滑模观测器法在永磁同步电机中高速域控制中存在的抖振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新型改进等速趋近律的滑模观测器法,探究该方法的性能并证明其收敛性。结果表明:基于新型... 为提高永磁同步电机全速域无传感器控制的运行稳定性和动态性能,针对传统滑模观测器法在永磁同步电机中高速域控制中存在的抖振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新型改进等速趋近律的滑模观测器法,探究该方法的性能并证明其收敛性。结果表明:基于新型改进等速趋近律的滑模观测器法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系统响应速度,增强了抗干扰性,减弱了系统抖振,提高了PMSM中高速域的运行稳定性。针对传统加权系数法速度过渡区间不能实现平滑过渡、转速跟踪效果差、转子位置估计精度差的问题,在零低速域采用高频方波注入法,在中高速域采用基于新型改进等速趋近律的滑模观测器法,在速度过渡区间设计模糊非线性加权系数切换法进行加权复合控制,以提高PMSM整个升速过程的运行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传统加权系数法,所设计的模糊非线性加权系数法实现了速度过渡区间的平滑切换,转速跟踪效果好,转子位置估计精度高,实现了PMSM全速域的无传感器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滑模观测器 等速趋近律 高频方波注入法 加权系数切换法 复合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号注入法的永磁同步电机参数辨识对比分析
3
作者 杨公德 陈宇翔 王朋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3-112,共10页
为揭示信号注入法中不同信号类型及其频率幅值对永磁同步电机参数辨识精度和控制性能的影响,对方波、梯形波、三角波和正弦波4种信号注入法进行了仿真及实验对比分析。首先,根据注入信号特点将方波和梯形波归为局部恒定信号,将三角波和... 为揭示信号注入法中不同信号类型及其频率幅值对永磁同步电机参数辨识精度和控制性能的影响,对方波、梯形波、三角波和正弦波4种信号注入法进行了仿真及实验对比分析。首先,根据注入信号特点将方波和梯形波归为局部恒定信号,将三角波和正弦波归为全局时变信号,并基于遗忘因子递推最小二乘法构建两类信号注入法的参数辨识模型。其次,仿真分析两类注入信号频率和幅值对待辨识参数的辨识结果影响,综合考虑各待辨识参数的辨识精度,合理选取注入信号的频率和幅值。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4种信号注入法的参数辨识结果,并评估系统控制性能。最后,搭建实验平台进行参数辨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局部恒定信号注入的参数辨识精度高于全局时变信号注入的参数辨识精度,但前者对系统控制性能影响大于后者对系统控制性能影响,其中梯形波注入具有最高的辨识精度,三角波注入对系统控制性能的影响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数辨识 信号注入法 局部恒定信号 全局时变信号 遗忘因子递推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方波电压信号注入的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饱和凸极性响应分析及转子位置估计 被引量:17
4
作者 张航 刘卫国 +1 位作者 彭纪昌 张译文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106-114,共9页
提出一种基于方波电压信号注入的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SPMSM)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方法。利用持续方波电压变角度励磁的方式,在电机静止时提取αβ坐标系下高频响应电流的峰值包络线,通过包络线的正弦程度来反映饱和凸极性响应;并针对传统的... 提出一种基于方波电压信号注入的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SPMSM)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方法。利用持续方波电压变角度励磁的方式,在电机静止时提取αβ坐标系下高频响应电流的峰值包络线,通过包络线的正弦程度来反映饱和凸极性响应;并针对传统的方波电压注入法,设计了一种简化的信号处理方法,避免在基波电流和高频响应电流提取时滤波器的使用,并消除滤波器所带来的时间延迟问题,提高位置估计精度。通过基于RTLAB的SPMSM硬件在环系统进行仿真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简化后的方波信号注入法能有效实现转子位置估计,适用于较低开关频率下的永磁同步电机(PMSM)无位置传感器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 方波电压信号注入 饱和凸极性响应 转子位置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5kV线路故障定位的系统研究和实现 被引量:8
5
作者 成艳 宋丽君 +3 位作者 王文 郜竹金 杨以涵 戚宇林 《继电器》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6-20,共5页
对35 kV线路故障定位的系统研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最终实现了35 kV线路的故障定位。首先分析了35 kV线路特征,对其进行了模拟仿真。针对C型行波法计算速度快、误差大,S注入法检测速度慢、但精度高的这些特点,将这两种方法有效地结合起... 对35 kV线路故障定位的系统研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最终实现了35 kV线路的故障定位。首先分析了35 kV线路特征,对其进行了模拟仿真。针对C型行波法计算速度快、误差大,S注入法检测速度慢、但精度高的这些特点,将这两种方法有效地结合起来,进行故障定位时分两步进行,首先用C型行波法定出大概距离,然后用S注入法准确定出故障位置并确定分支,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故障定位的效率、准确性和可靠性。简要地介绍了C型行波法和S注入法的硬件装置。脉冲信号发生器可以是产生并发送一定幅值的不同周期和脉宽的脉冲信号。用S注入法定位的关键是硬件设备,包括S信号发生器和信号探测器。信号发生器可以产生并发出220 Hz的信号电流,信号探测器可以有效地接受并反应信号发生器的220 Hz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定位 配电网 C型行波法 S注入法 信号发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SAWs测量低介电常数介质薄膜杨氏模量的信号处理 被引量:2
6
作者 肖夏 白茂森 +1 位作者 李志国 姚素英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54-558,共5页
利用脉冲激光激发超声表面波测量低介电常数介质薄膜杨氏模量时(LSAWs实验),必须对实验信号进行有效处理来拟合出表面波在待测样品表面传播时产生的色散曲线.设计了专用的程序滤波器对LSAWs实验中采集的原始信号进行滤波,有效抑制了信... 利用脉冲激光激发超声表面波测量低介电常数介质薄膜杨氏模量时(LSAWs实验),必须对实验信号进行有效处理来拟合出表面波在待测样品表面传播时产生的色散曲线.设计了专用的程序滤波器对LSAWs实验中采集的原始信号进行滤波,有效抑制了信号噪声.滤波器加载的Kaiser窗降低了“吉布斯”效应的影响.对原始信号的增零处理增加了频谱的细腻程度.通过傅里叶变换获得了LSAWs实验有效信号的频谱.根据实验信号的相频特性曲线,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出了LSAWs实验中声表面波在待测样品表面传播时产生的色散曲线.实验表明,阻带噪声衰减为60 dB,获得了截止频率高达120 MHz的色散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表面波 低介电常数薄膜 杨氏模量 信号处理 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二次幂Curvelet变换的最小二乘匹配算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袁艳华 王一博 +1 位作者 刘伊克 常旭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340-1349,共10页
本文提出了基于非二次幂Curvelet变换的最小二乘匹配算法.首先,根据输入地震信号的频谱和方向等特征进行非二次幂Curvelet变换,根据其特征不同,最大程度地将有效信号和噪声分开;然后,在噪声能量集中的非二次幂Curvelet子记录上对输入数... 本文提出了基于非二次幂Curvelet变换的最小二乘匹配算法.首先,根据输入地震信号的频谱和方向等特征进行非二次幂Curvelet变换,根据其特征不同,最大程度地将有效信号和噪声分开;然后,在噪声能量集中的非二次幂Curvelet子记录上对输入数据和预测的噪声模型进行最小二乘匹配滤波处理.本方法提高了常规最小二乘匹配算法在时间空间域内进行信噪分离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对含有面波的实际地震数据进行测试,其结果表明本方法可以有效地压制面波干扰,特别是当面波和有效信号有交叉或重叠等现象出现时,能较好地保护反射同相轴信息.本方法还可用于对含自由表面多次波和层间多次波等地震数据进行自适应信噪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二次幂Curvelet变换 最小二乘匹配算法 信噪分离 面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定位综述 被引量:7
8
作者 尹慧阳 舒恋 《陕西电力》 2012年第10期35-39,47,共6页
对国内外配电线路的故障定位方法和技术进行了归纳总结。分析了阻抗法、行波法、信号注入法、矩阵法、神经网络、遗传算法、蚁群算法、Petri网和粗糙集等的原理,分析了这些故障定位方法在配电网故障定位中的应用。另外还对专家系统、粒... 对国内外配电线路的故障定位方法和技术进行了归纳总结。分析了阻抗法、行波法、信号注入法、矩阵法、神经网络、遗传算法、蚁群算法、Petri网和粗糙集等的原理,分析了这些故障定位方法在配电网故障定位中的应用。另外还对专家系统、粒子群算法、仿电磁学算法等进行了介绍,对其特点进行了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当前配电网故障定位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配电网的发展趋势及用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探讨了未来配电网故障定位技术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故障定位 阻抗法 行波法 信号注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LS的自适应滤波算法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白迪 《现代电力》 2008年第4期50-52,共3页
为抑制谐振接地系统对地电容中的工频信号和其他谐波成分,提出了一种基于RLS算法的自适应滤波算法。该算法通过给定n-1次迭代滤波器抽头权向量最小二乘估计,依据新到达的数据计算n次迭代权向量最新估计。当滤波器输入信号变化时可保持... 为抑制谐振接地系统对地电容中的工频信号和其他谐波成分,提出了一种基于RLS算法的自适应滤波算法。该算法通过给定n-1次迭代滤波器抽头权向量最小二乘估计,依据新到达的数据计算n次迭代权向量最新估计。当滤波器输入信号变化时可保持最佳输出信号,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滤波器元件参数变化带来的运算误差。对其滤波理论及算法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该算法提高了滤波的稳定性、快速性和精确性,优于其他自适应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入信号法 RLS算法 自适应滤波 电力系统 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可编程SAW跳频频率合成器
10
作者 袁永斌 周先敏 徐继麟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S2期240-244,共5页
从理论上阐述了采用注入选模法实现多模声表面波振荡器(SAWO)的频率选择,控制频率合成器的输出,实现跳频的机理,并得到了实验证实。该方法简单易行、方便灵活,可以便跳频转换时间(TransientTime)低于2μs,... 从理论上阐述了采用注入选模法实现多模声表面波振荡器(SAWO)的频率选择,控制频率合成器的输出,实现跳频的机理,并得到了实验证实。该方法简单易行、方便灵活,可以便跳频转换时间(TransientTime)低于2μs,振荡器输出频率信号对多模SAWO其它模式频率信号的抑制能力优于+60dB,并具有很高的频谱纯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表面波 声表面波振荡器 注入选模法 Ohirp混频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HF信号采集和下混频技术的方波下局部放电测试方法 被引量:9
11
作者 丁毅 王亚林 +1 位作者 李文艺 尹毅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33-1141,共9页
方波上升和下降沿处电场快速变化引起的位移电流和空间电磁波对局部放电(partial discharge,PD)的测量造成较大干扰。为此设计并检验了一种基于超高频(super high frequency,SHF,3~30 GHz)信号采集和下混频技术,适用于方波电场下绝缘系... 方波上升和下降沿处电场快速变化引起的位移电流和空间电磁波对局部放电(partial discharge,PD)的测量造成较大干扰。为此设计并检验了一种基于超高频(super high frequency,SHF,3~30 GHz)信号采集和下混频技术,适用于方波电场下绝缘系统的PD检测方法。系统性能测试验证了SHF混频法能有效抑制方波电源的干扰,混频信号在降低频率的同时也保留了原SHF信号幅值和相位信息,且系统可检测到视在放电量20 pC左右的PD,灵敏度较好。SHF混频法与脉冲电流法和UHF法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SHF混频法适于检测发生在绝缘强度较高材料中放电速度较快的PD。所设计系统在方波下,对环氧树脂和灌封硅胶两种绝缘封装材料进行了PD对比实验,验证了其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波电场 固体绝缘 电磁干扰 局部放电 SHF信号 下混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入半波直流的小电流接地故障选线定位方法 被引量:45
12
作者 高志鹏 张慧芬 孙旭娜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139-145,共7页
小电流接地故障选线定位问题是一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的技术难题,判据特征量小是制约该问题的瓶颈。以增大判据特征量为思路,根据故障时配电网中性点对地电压的变化规律,提出从接地变压器一次侧中性点向故障系统注入较大的半波直流电流... 小电流接地故障选线定位问题是一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的技术难题,判据特征量小是制约该问题的瓶颈。以增大判据特征量为思路,根据故障时配电网中性点对地电压的变化规律,提出从接地变压器一次侧中性点向故障系统注入较大的半波直流电流作为判据。详细分析了注入半波直流选线定位原理及其抗过渡电阻能力。经分析,注入的半波直流电流不影响配电网的正常运行,以满足半波直流电流的检测精度为条件确定注入电流的大小,中性点不接地和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均适用且具有较高的抗过渡电阻能力。基于该原理的选线定位装置已投入现场试运行两年多,选线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电流接地系统 单相接地故障 选线定位 半波直流电流 注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频方波信号注入法的永磁同步电机转子位置检测方法 被引量:26
13
作者 李文真 刘景林 陈双双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5821-5829,共9页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PMSM)低速段无传感器位置检测技术中,传统的高频方波电压注入法对测量误差敏感性强、易受采样延迟和逆变器非线性效应影响的缺点,提出一种新的位置误差提取方法。该方法用连续信号的解调代替传统的差分电流的解调方法...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PMSM)低速段无传感器位置检测技术中,传统的高频方波电压注入法对测量误差敏感性强、易受采样延迟和逆变器非线性效应影响的缺点,提出一种新的位置误差提取方法。该方法用连续信号的解调代替传统的差分电流的解调方法,降低了系统对于采样误差的敏感性。首先,向估计的d轴注入高频方波电压,通过电流传感器得到高频电流响应;然后,利用傅里叶分解将估计的q轴电流响应分解为不同频率的正弦信号之和,将其与固定频率余弦调制波相乘后,经过低通滤波器得到转子位置误差,再通过位置跟踪器得到转子位置初始值;最后,基于磁路饱和效应,通过外加电流偏置法进行磁极极性辨识。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收敛速度快,对采样频率没有过高要求,对采样误差不敏感,相位延迟很小,并具有较高的检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方波信号注入 永磁同步电机 位置检测 傅里叶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信号注入的永磁同步电机无传感器MTPA控制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佩霜 曾成碧 苗虹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92-96,共5页
为了提高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IPMSM)无位置传感器控制下的转矩输出,提出了一种交替高频方波信号注入法的无位置传感器最大转矩电流比(maximum torque per ampere,MTPA)控制策略。针对传统... 为了提高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IPMSM)无位置传感器控制下的转矩输出,提出了一种交替高频方波信号注入法的无位置传感器最大转矩电流比(maximum torque per ampere,MTPA)控制策略。针对传统正弦信号注入的无位置传感器控制和MTPA控制存在的信号解调过程复杂、系统带宽受限、滤波器的大量使用而造成的系统延时等问题,提出一种在估计旋转坐标系的交、直轴交替注入幅值成一定比例的高频方波信号的方法。通过对高频电流响应进行信号处理解调位置误差信息,并设计观测器获取转子位置和转速信息;通过提取电流纹波信号和无功功率计算来实现MTPA控制;考虑交叉饱和效应引起的位置估计误差,并对其进行补偿,以获取更准确的转子位置信息。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不同工况下,能够在准确地估计转子位置的同时实现MTPA控制,且具有较好的动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 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 高频方波信号注入 无传感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调光与方波调光方法噪声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竞韬 段发阶 +2 位作者 蒋佳佳 黄婷婷 马凌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6-64,共9页
在利用紫外荧光法对油含量小于10 mg/L的油田回注水进行检测时,光源热功率过大会降低测量结果的精度。为减小光源热功率,提出了光源的脉冲调光方法(占空比小于50%),替代原有的方波调光方法(占空比为50%)。分别建立了基于脉冲调光方法与... 在利用紫外荧光法对油含量小于10 mg/L的油田回注水进行检测时,光源热功率过大会降低测量结果的精度。为减小光源热功率,提出了光源的脉冲调光方法(占空比小于50%),替代原有的方波调光方法(占空比为50%)。分别建立了基于脉冲调光方法与方波调光方法的噪声分析模型,比较了两种方法的测量结果信噪比(SNR),并推导了测量结果信噪比与光源功率的关系,在信噪比相同的情况下,可以得出脉冲调光方法的电流幅值与占空比的最优选择方案。结果表明,当测量结果信噪比相同时,脉冲调光方法光源功率不足方波调光方法的21%。最后通过MATLAB软件对两种调光方法的信号解调过程进行仿真,比较了两种方法的测量结果信噪比,仿真所得信噪比关系与理论推导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波调光方法 脉冲调光方法 信噪比 光源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磁路饱和及交叉耦合效应的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无传感器优化方法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李文真 刘景林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4465-4474,共10页
针对传统高频电压注入法中解调过程复杂、带宽局限、估计精度易受磁路饱和及交叉耦合效应影响等缺陷,提出一种基于离散电流特征分析和电感误差在线辨识的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IPMSM)无传感器优化方法。首先,建立考虑交叉饱和效应的高频... 针对传统高频电压注入法中解调过程复杂、带宽局限、估计精度易受磁路饱和及交叉耦合效应影响等缺陷,提出一种基于离散电流特征分析和电感误差在线辨识的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IPMSM)无传感器优化方法。首先,建立考虑交叉饱和效应的高频电压模型,将正交的高频方波电压信号注入静止坐标系,设计梳状滤波器,分离出高频响应电流,并利用相邻采样时刻的高频电流解调出转子位置的初定值。在分离和解调过程中消除了滤波器带来的劣势,并且计算量小。然后,分析电感参数与估计误差的关系,提出针对正交方波注入法的电感辨识方法和转子位置估计误差补偿策略。最后,将估计误差辨识结果补偿到转子位置的初定值中,提高了估计精度。在15kW电机控制平台上的实验结果证明了该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而且该方法简单可靠,不受带载时电感参数变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方波电压信号注入 永磁同步电机 位置检测 磁路饱和 交叉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信号注入的PMSM无传感器低速运行优化控制 被引量:3
17
作者 谢平 包广清 +1 位作者 祁武刚 杜赫轩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5-91,共7页
在无位置传感器永磁同步电机(PMSM)的零低速运行控制中,多采用高频信号注入法跟踪位置信息,这将造成转矩波动和时滞问题.结合滑模速度控制和高频方波信号注入,提出一种无滤波器的转子位置辨识方法.通过将方波信号频率提升至逆变器开关频... 在无位置传感器永磁同步电机(PMSM)的零低速运行控制中,多采用高频信号注入法跟踪位置信息,这将造成转矩波动和时滞问题.结合滑模速度控制和高频方波信号注入,提出一种无滤波器的转子位置辨识方法.通过将方波信号频率提升至逆变器开关频率,利用基波信号周期远小于高频注入信号周期的特点,在单次高频信号注入周期内,通过两次电流采样,避免了使用传统高频信号注入中的信号分离,同时去掉滤波器,有效提高系统收敛速度.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高频信号注入法相比,该方法能实现PMSM无位置传感器控制下高精度的低速运行,且具有良好的稳态特性和动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高频方波信号注入 滑模速度控制器 无位置传感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网电容电流的最小二乘法辨识算法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毅敏 高广峰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49-52,58,共5页
介绍一种测量计算电网电容电流的新方法。该方法不同于传统测量方法,是在信号注入法的基础上,结合系统辨识理论,从PT二次侧进行采样,通过输入和输出间的数学模型,采用递推式最小二乘法进行辨识计算,最终计算出电网电容电流。辨识算法的... 介绍一种测量计算电网电容电流的新方法。该方法不同于传统测量方法,是在信号注入法的基础上,结合系统辨识理论,从PT二次侧进行采样,通过输入和输出间的数学模型,采用递推式最小二乘法进行辨识计算,最终计算出电网电容电流。辨识算法的程序开发选用DSP芯片,采用C语言编程,能够达到较高的辨识速度和精度要求。最后,运用Matlab对电压互感器PT回路的建模,在CCS2.20中仿真运行递推式最小二乘法算法程序,通过试验证实了这种方法的精确性和实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容电流 信号注入法 系统辨识 最小二乘法 DS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