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磁控溅射/聚多巴胺处理的碳纤维表面改性
1
作者 江舒 胡黄飞 +2 位作者 张海超 李长龙 杨莉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3-82,共10页
为了改善碳纤维(CF)与树脂基体间的界面黏结性能,采用磁控溅射与聚多巴胺(PDA)处理相结合的改性方式对CF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即利用物理和化学相结合的界面改性机理增强CF与树脂基体的黏结性能。以环氧(EP)树脂为基体,以类浇铸成型的方式... 为了改善碳纤维(CF)与树脂基体间的界面黏结性能,采用磁控溅射与聚多巴胺(PDA)处理相结合的改性方式对CF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即利用物理和化学相结合的界面改性机理增强CF与树脂基体的黏结性能。以环氧(EP)树脂为基体,以类浇铸成型的方式制备CF增强EP树脂基复合材料(CF/EP)。并通过对CF表面形态、浸润性以及CF/EP横向纤维束拉伸性能、面内剪切性能以及弯曲性能的表征,分析磁控溅射/PDA表面改性手段对CF以及CF/EP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磁控溅射/PDA处理后,可在CF表面形成具有类“砖-泥”的复合层结构,不但可使CF的表面粗糙度增加,还在CF表面引入O—H和N—H等活性官能团,使其表面能增加79.89%。经磁控溅射/PDA处理后,CF与EP树脂间的界面黏结性能得到有效提高,与未经改性的CF/EP相比,经磁控溅射/PDA处理后的CF/EP的面内剪切强度增加了42.75%,横向纤维束拉伸强度提高了27.73%。同时,经磁控溅射/PDA处理,也使CF/EP的弯曲性能得到提高,与未经改性的CF/EP相比,经磁控溅射/PDA处理后的CF/EP的弯曲强度增加了15.32%,弯曲模量提高了8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表面改性 磁控溅射 聚多巴胺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SiO_2增韧增强氰酸酯制备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姚雪丽 马晓燕 +2 位作者 屈小红 覃宇夏 陈芳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6,11,共5页
从纳米SiO2三种不同的分散工艺(研磨法、偶联剂表面处理法和高速均质剪切法)着手,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得SiO2/氰酸酯(CE)纳米复合材料;采用透射电镜分析(TEM)、扫描电镜分析(SEM)和热失重分析(TGA)研究了三种分散工艺对纳米SiO2的分散以及... 从纳米SiO2三种不同的分散工艺(研磨法、偶联剂表面处理法和高速均质剪切法)着手,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得SiO2/氰酸酯(CE)纳米复合材料;采用透射电镜分析(TEM)、扫描电镜分析(SEM)和热失重分析(TGA)研究了三种分散工艺对纳米SiO2的分散以及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磨对纳米SiO2的分散优于高速均质剪切,偶联剂表面处理分散较差;高速均质剪切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的提高程度优于研磨法,当纳米SiO2含量为1phr时,高速均质剪切所得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和弯曲强度分别比纯CE提高35.0%和12.1%;当质量损失为5%时复合材料的热分解温度较纯CE提高23.8℃;偶联剂表面处理法则降低了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热分解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SIO2 氰酸酯 纳米复合材料 研磨 偶联剂表面处理 高速均质剪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合金表面磁控溅射制备羟基磷灰石/氧化钇稳定氧化锆复合涂层 被引量:5
3
作者 施秋萍 赵玉涛 +2 位作者 戴起勋 林东洋 罗平辉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52-55,58,共5页
采用磁控溅射法在Ti6Al4V基体上制备了HA/YSZ复合涂层。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和划痕法对涂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用磁控溅射法可在Ti6Al4V基体上成功制备HA/YSZ复合涂层,涂层主要含有HA、ZrO2和Y2O3物相,此外还有... 采用磁控溅射法在Ti6Al4V基体上制备了HA/YSZ复合涂层。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和划痕法对涂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用磁控溅射法可在Ti6Al4V基体上成功制备HA/YSZ复合涂层,涂层主要含有HA、ZrO2和Y2O3物相,此外还有少量的TCP和CaO相;涂层表面呈多孔状,有利于类骨组织的长入,表面显微粗糙度约为140 nm,涂层厚度约为4μm;划痕法测量涂层与基体的附着力约为80 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氧化钇稳定氧化锆复合涂层 磁控溅射 微观形貌 附着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穿心莲总内酯固体脂质纳米粒处方 被引量:7
4
作者 盛欢欢 邹小广 +4 位作者 杨涛 李岩 程雪梅 王峥涛 王长虹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473-1479,共7页
目的优选穿心莲总内酯固体脂质纳米粒(TLA-SLN)的处方。方法以穿心莲中4种内酯类成分包封率的满意度函数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冷却高压均质法制备穿心莲总内酯固体脂质纳米粒,考察药脂比、磷脂脂质比、Tween-80在水中质量分数对评价指标的... 目的优选穿心莲总内酯固体脂质纳米粒(TLA-SLN)的处方。方法以穿心莲中4种内酯类成分包封率的满意度函数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冷却高压均质法制备穿心莲总内酯固体脂质纳米粒,考察药脂比、磷脂脂质比、Tween-80在水中质量分数对评价指标的影响,并运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对结果进行多元线性和二项式拟合,优选最佳的工艺条件。结果从相关系数及各指标二项式拟合方程均优于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冷却压均质工艺能有效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优化的最佳处方为药脂比为10%、磷脂脂质比1.25、Tween-80在水中的质量分数为4%,实测值与理论预测值偏差小于7%。结论星点设计-效应面法能有效优选穿心莲总内酯固体脂质纳米粒处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心莲总内酯 固体脂质纳米粒 冷却均质法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Ni合金表面成分均匀性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邦维 E.塔格劳 王建华 《湖南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1990年第4期28-34,共7页
报导了AES对室温下AgNi两相合全表面成分均匀性的研究结果.发现无论是未经理的自然表面,或是经离子轰击后的清洁表面,或是轰击后仃放长时间的表面,都表现出较明显的成分不均匀性.并发现该系统Ag是择优溅射元素.
关键词 银镍合金 表面 均匀性 成分 溅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A/YSZ/Ti6Al4V生物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界面特性 被引量:2
6
作者 赵玉涛 施秋萍 +2 位作者 戴起勋 林东洋 罗平辉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37-240,共4页
采用磁控溅射法制备出HA/YSZ/Ti6Al4V生物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和能谱分析(EDXA)研究复合涂层的相组成、表面微观形貌和界面微观形貌,并用划痕仪测定复合涂层与基体的界面结合力.结果表明:溅射的... 采用磁控溅射法制备出HA/YSZ/Ti6Al4V生物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和能谱分析(EDXA)研究复合涂层的相组成、表面微观形貌和界面微观形貌,并用划痕仪测定复合涂层与基体的界面结合力.结果表明:溅射的复合涂层中主要含有HA、ZrO2和Y2O3物相,此外还有少量的TCP和CaO相;该复合涂层表面凹凸不平,呈现网状微孔结构,其孔隙直径约为0.5~2μm,孔隙面积占薄膜表面积的30%~40%.划痕试验表明,复合涂层与Ti6Al4V基体结合力约为80N.复合涂层拉伸试样横断面分析显示,在涂层与基体界面处无裂纹,界面处存在Ti6Al4V基体成分Ti与复合涂层成分Ca、P问互扩散的扩散层,该扩散层厚度为0.5~1.5μm,复合涂层界面的结合机制为机械齿合和扩散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YSZ复合涂层 磁控溅射 制备 表面形貌 界面特性 机械齿合 扩散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控溅射HA(+YSZ)/Ti6Al4V复合涂层的微观形貌和生长方式 被引量:1
7
作者 施秋萍 赵玉涛 +2 位作者 戴起勋 林东洋 罗平辉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F05期264-267,共4页
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在钛合金(Ti6A14V)基体上制备了HA(+YSZ)复合涂层。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涂层的物相组成,扫描电镜(SEM)观察涂层的表面形貌,原子力显微镜(AFM)分析涂层的生长状况,划痕法测定涂层与基体的附着力。结果表明,用磁控... 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在钛合金(Ti6A14V)基体上制备了HA(+YSZ)复合涂层。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涂层的物相组成,扫描电镜(SEM)观察涂层的表面形貌,原子力显微镜(AFM)分析涂层的生长状况,划痕法测定涂层与基体的附着力。结果表明,用磁控溅射法可在Ti6Al4V基体上制备HA(+YSZ)复合涂层,涂层组成与靶材基本相似,涂层呈多孔状,划痕法测量涂层的附着力约为80N,涂层的生长模式为层状生长加岛状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涂层 磁控溅射 微观形貌 生长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黄酮纳米混悬剂的制备及其体外溶出率 被引量:5
8
作者 吴超群 李小芳 +3 位作者 严敏嘉 孙强 赵甜甜 马祖兵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279-2284,共6页
目的制备甘草黄酮纳米混悬剂,并测定其体外溶出率。方法沉淀-高压均质法制备纳米混悬剂。以平均粒径与多分散指数(PDI)为评价指标,黄酮、聚维酮K30(PVPK30)、聚乙二醇400(PEG-400)质量浓度为影响因素,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制备工艺。... 目的制备甘草黄酮纳米混悬剂,并测定其体外溶出率。方法沉淀-高压均质法制备纳米混悬剂。以平均粒径与多分散指数(PDI)为评价指标,黄酮、聚维酮K30(PVPK30)、聚乙二醇400(PEG-400)质量浓度为影响因素,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制备工艺。冷冻干燥法制备冻干粉后,筛选最优冻干保护剂种类和比例。再比较冻干粉和物理混合物的体外溶出率。结果最佳条件为黄酮质量浓度10.00 mg/m L,PVPK30、PEG-400质量浓度2.30mg/m L,平均粒径(172.3±1.2)nm,PDI 0.175±0.004。最佳冻干保护剂为5%甘露醇-乳糖(3∶2),复溶后平均粒径为(239.7±2.1)nm,PDI为0.193±0.032。冻干粉在60 min内的体外溶出率达87.7%,明显高于物理混合物(低于30%)。结论纳米混悬剂可有效改善甘草黄酮的体外溶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黄酮 纳米混悬剂 体外溶出率 沉淀-高压均质法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控溅射Ni-Mn-Ga磁驱动记忆薄膜的组织结构与成分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刘超 吴冶 +1 位作者 蔡伟 赵连城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43-545,共3页
利用射频磁控溅射技术成功地在Si衬底上沉积Ni Mn Ga 薄膜,并采用XRD、SEM、AFM 及EMPA系统研究Ni Mn Ga薄膜的晶体学结构、断面形貌、表面形貌、成分及其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经823K退火1h Ni Mn Ga薄膜完全晶化,室温下呈L21型体心立方... 利用射频磁控溅射技术成功地在Si衬底上沉积Ni Mn Ga 薄膜,并采用XRD、SEM、AFM 及EMPA系统研究Ni Mn Ga薄膜的晶体学结构、断面形貌、表面形貌、成分及其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经823K退火1h Ni Mn Ga薄膜完全晶化,室温下呈L21型体心立方结构;断面形貌揭示Ni Mn Ga 薄膜呈柱状结构。Ni Mn Ga薄膜的表面粗糙度随溅射功率和溅射时间的增加而增大;Ni Mn Ga薄膜中Ga的含量受溅射功率影响较大, Ni 的含量受溅射时间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Mn—Ga 形状记忆 磁驱动 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成分AES和XPS定量分析中的离子溅射修正
10
作者 杨得全 范垂祯 《真空科学与技术》 CSCD 1994年第1期57-62,共6页
低能离子溅射是表面分析中清洁固体表面和深度剖面分析的主要手段之一。由于离子溅射改变了固体表面化学成分,引起表面成分的再分布,使俄歇电子谱、X射线光电子谱以及二次离子质谱等表面分析手段,对溅射后固体表面成分的定量分析结... 低能离子溅射是表面分析中清洁固体表面和深度剖面分析的主要手段之一。由于离子溅射改变了固体表面化学成分,引起表面成分的再分布,使俄歇电子谱、X射线光电子谱以及二次离子质谱等表面分析手段,对溅射后固体表面成分的定量分析结果与实际结果有较大的差别。本文以离子溅射合金表面成分达到平行时择优溅射、离子轰击诱导偏析和增强扩散效应之间动态平衡状态的假设为基础,得到了一个与择优溅射、离子轰击诱导偏析和增强扩散修正因子有关的离子溅射修正因子的分析表达式,并将其应用于Ag-Pd合金的离子溅射定量修正计算,发现计算结果能够与实验结果较好地吻合。解释了合金离子溅射修正因子随离子参数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 溅射 离子溅射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O/Au复合薄膜的反应射频磁控溅射法制备及表面形貌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亨 胡文波 +1 位作者 吴胜利 魏强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42-846,共5页
采用反应射频磁控溅射法制备MgO/Au复合薄膜,并对使用Mg靶和Au靶共溅射、分步溅射方式以及在不同的衬底温度和Ar/O2气体流量比下制备的样品进行X射线光电子能谱、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研究了主要工艺参数对复合薄膜表面成分... 采用反应射频磁控溅射法制备MgO/Au复合薄膜,并对使用Mg靶和Au靶共溅射、分步溅射方式以及在不同的衬底温度和Ar/O2气体流量比下制备的样品进行X射线光电子能谱、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研究了主要工艺参数对复合薄膜表面成分和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共溅射方式制备的复合薄膜中Au元素的含量偏高,薄膜表面有团聚生长的Au晶粒,而采用分步溅射法可以使复合薄膜中Au元素的摩尔百分比下降到7.30%。采用分步溅射制备复合薄膜时,较高的衬底温度有助于MgO晶粒的生长,当衬底温度为500℃,通入Ar气和O2气的流量分别为25和5 mL/min时,MgO晶粒尺寸达到了30-40 nm;MgO薄膜主要呈现出了(111)、(200)和(220)三种结晶取向,较高的Ar/O2气体流量比有利于(200)晶向的形成,而较低的Ar/O2气体流量比有利于(220)晶向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射频磁控溅射 MgO复合薄膜 表面形貌 结晶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界面改性对SiC_p/Cu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刘猛 白书欣 +2 位作者 李顺 赵恂 熊德赣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4-49,共6页
采用磁控溅射法结合结晶化热处理工艺在SiC颗粒表面成功制备了金属Mo涂层,分析Mo涂层的成分和形貌;采用热压烧结工艺制备SiCp/Cu复合材料,重点对比分析Mo界面阻挡层厚度对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磁控溅射法能够在SiC颗粒表... 采用磁控溅射法结合结晶化热处理工艺在SiC颗粒表面成功制备了金属Mo涂层,分析Mo涂层的成分和形貌;采用热压烧结工艺制备SiCp/Cu复合材料,重点对比分析Mo界面阻挡层厚度对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磁控溅射法能够在SiC颗粒表面沉积得到Mo涂层,随溅射时间的延长,Mo涂层的厚度增加、粗糙度增大,且磁控溅射后SiC颗粒表面直接得到的Mo涂层为非晶态,结晶化热处理后,变为致密平整的晶态Mo涂层。磁控溅射时间对Mo涂层厚度和复合材料导热性能影响明显。随磁控溅射时间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呈先增后减趋势。采用磁控溅射9h镀Mo改性并经过800℃结晶化热处理的SiC复合粉体在850℃下热压烧结制备的SiCp/Cu复合材料(VSiC=50%),其热导率达到了最高值274.056W/(m·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P/CU复合材料 界面改性 磁控溅射 热压烧结 热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制备及其体内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田莉 李伟宏 +1 位作者 王风云 刘俊保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03-1409,共7页
目的制备辣椒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高压均质法制备纳米结构脂质载体,测定其粒径、Zeta电位、体外释药。以脂药比、固液脂质比、乳化剂(聚乙二醇硬脂酸酯15)浓度为影响因素,包封率、载药量为评价指标,星点设计-... 目的制备辣椒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高压均质法制备纳米结构脂质载体,测定其粒径、Zeta电位、体外释药。以脂药比、固液脂质比、乳化剂(聚乙二醇硬脂酸酯15)浓度为影响因素,包封率、载药量为评价指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工艺。18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灌胃给予辣椒素、物理混合物、辣椒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0.5%CMC-Na混悬液(15 mg/kg),于不同时间点采血,HPLC法测定辣椒素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另取3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50 mg/kg盐酸雷尼替丁)、辣椒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组(15 mg/kg),给药7 d后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胃黏膜组织形态。结果最佳处方为脂药比18.5∶1,固液脂质比4∶1,乳化剂浓度1%,包封率为80.62%,载药量为3.96%,粒径为178.06 nm,Zeta电位为-36.14 mV,36 h内累积释放度为66.17%。与原料药、物理混合物比较,纳米结构脂质载体t max延长(P<0.05),C_(max)、AUC_(0~t)、AUC_(0-∞)升高(P<0.01),相对生物利用度增加至3.73倍。辣椒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组大鼠胃黏膜损伤程度明显小于阳性对照组。结论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可安全有效地促进辣椒素体外释放、体内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素 纳米结构脂质载体 制备 体内药动学 高压均质法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溅射功率对轴承表面B/WS_(2)涂层力学及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14
作者 康博威 蔡海潮 +1 位作者 薛玉君 裴露露 《轴承》 2025年第10期49-57,共9页
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在不同溅射功率下制备轴承表面B/WS_(2)复合涂层,对其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表征,并进行了摩擦磨损试验。研究发现,B/WS_(2)复合涂层的显微硬度随着溅射功率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当溅射功率为70 W时,涂层的显微... 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在不同溅射功率下制备轴承表面B/WS_(2)复合涂层,对其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表征,并进行了摩擦磨损试验。研究发现,B/WS_(2)复合涂层的显微硬度随着溅射功率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当溅射功率为70 W时,涂层的显微硬度最高,达到3.6 GPa,这是由于在沉积过程中形成了具有较高硬度的四硼化钨(WB_(4))以及晶粒晶界强化效应,提高了涂层的力学性能;随着溅射功率的增加,B/WS_(2)复合涂层的平均摩擦系数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当溅射功率为70 W时,平均摩擦系数最低,达到0.071,且波动最小,合适的溅射功率可以提高B/WS_(2)复合涂层的摩擦磨损性能;掺杂B元素可以提高轴承表面涂层的显微硬度和耐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复合涂层 表面强化 磁控溅射 显微硬度 摩擦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