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三角洲低潮线遥感提取及时空变化
1
作者 刘凯 王晓利 +1 位作者 侯西勇 李东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61,共10页
【目的】利用遥感技术提取黄河三角洲低潮线,分析其40 a时空变化规律及驱动机制,为海岸带资源管理与生态保护提供依据。【方法】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利用1984―2024年Landsat系列卫星影像,计算时间序列的植被和水体指数,结... 【目的】利用遥感技术提取黄河三角洲低潮线,分析其40 a时空变化规律及驱动机制,为海岸带资源管理与生态保护提供依据。【方法】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利用1984―2024年Landsat系列卫星影像,计算时间序列的植被和水体指数,结合实地调查数据,确定黄河三角洲潮汐淹没频率算法,构建低潮线提取模型,运用数字岸线分析系统(DSAS)分析低潮线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其与黄河径流量、输沙量的关系。【结果与结论】黄河三角洲低潮线长度总体呈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约1.21 km;低潮线的动态变化特征指示研究区以侵蚀作用为主导,低潮线线性回归变化速率平均为-15.35 m/a,且较强侵蚀等级占比最高,达47.88%;低潮滩的侵蚀与淤积过程均呈减弱趋势,其变化速率分别为0.50和0.10 km^(2)/a;河口岸段低潮线长度增量、低潮滩净变化面积与径流量增量、输沙量增量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在清8汊流路的相关性更为显著。构建的适用于黄河三角洲低潮线提取模型可系统揭示低潮线时空变化规律以及水沙变化对河口岸段地貌演变的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潮线 黄河三角洲 潮汐淹没频率 时空变化 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主要分潮振幅时空变化特征及原因初探
2
作者 王佑铭 沈淇 +3 位作者 李俊花 顾峰峰 贾雨少 应铭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6,共12页
径潮流相互作用及河口拦门沙综合影响下,长江口潮波传播过程及内在机制十分复杂。以“下游口门-北槽拦门沙-上游徐六泾”段沿程6个潮位站多年逐时潮位、北槽洪、枯季水文及上游大通站流量资料,采用t-tide分析工具与河道阻力系数公式,重... 径潮流相互作用及河口拦门沙综合影响下,长江口潮波传播过程及内在机制十分复杂。以“下游口门-北槽拦门沙-上游徐六泾”段沿程6个潮位站多年逐时潮位、北槽洪、枯季水文及上游大通站流量资料,采用t-tide分析工具与河道阻力系数公式,重点分析长江口主要分潮(M2、S2、N2、K1、O1、M4)振幅受径流及河口拦门沙影响下的时空变化特征及成因。研究表明,外海潮波自口门传入口内,长江口各主要天文分潮振幅呈先增后减的特征,浅水分潮(M4)振幅逐渐增大。径流对分潮振幅影响的正向作用表现为其引起的局地水位抬升使分潮振幅增加,反向作用体现为其与潮流顶冲使分潮振幅减小。由于长江口各水域受径潮流正、反作用影响的占比差异,所以越靠近口内(外),径流对分潮振幅的反(正)向作用越显著。在两者之间的拦门沙过渡水域,分潮振幅(M2)随径流增加而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临界径流量约为45 000 m^(3)/s。最大天文分潮振幅位于河口拦门沙水域,且洪季拦门沙水域分潮振幅沿程衰减速率小于枯季。洪季拦门沙近底高含沙量减阻效应对长江口潮波传播的影响不可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分潮振幅 时空变化 调和分析 河道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大桥邻近海域沉积动力环境变化
3
作者 王泽 乔璐璐 +4 位作者 高飞 李莉 刘洋 张思晨 张璐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52-1267,共16页
【目的】东海大桥是杭州湾和长江口水沙交换的重要通道,其对邻近海域悬沙分布和输运有重要影响。【方法】基于2011—2020年共26天每天8张连续潮时的高质量GOCI影像,反演获得东海大桥及邻近水域表层悬浮泥沙浓度,并结合理想数值模型和表... 【目的】东海大桥是杭州湾和长江口水沙交换的重要通道,其对邻近海域悬沙分布和输运有重要影响。【方法】基于2011—2020年共26天每天8张连续潮时的高质量GOCI影像,反演获得东海大桥及邻近水域表层悬浮泥沙浓度,并结合理想数值模型和表层沉积物观测资料,研究了东海大桥对邻近海域沉积动力环境不同时间尺度的影响。【结果】在潮周期时间尺度上,东海大桥两侧悬浮泥沙浓度呈现明显的梯度分布,并随涨落潮表现为背流面悬沙浓度高于迎流面,这与背流面水位降低促进垂直运动和桥墩后方涡流加强扰动有关,其中在涨落潮中间时刻,大桥两侧悬浮泥沙浓度差异最大,涨憩时刻两侧差异最小。各季节涨落潮过程中大桥东西两侧悬沙浓度的差异变化不大,但浓度差值有所不同。从多年变化来看,东海大桥建成后两侧悬沙浓度差异的年际变化不大,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有变细趋势,可能与大桥阻流导致流速减弱有关。【结论】潮周期内悬沙浓度在大桥背流面高于迎流面的差异分布,不随季节和年际变化,该研究对完善不同时间尺度跨海大桥对海洋沉积动力环境影响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大桥 悬浮泥沙 GOCI 潮周期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8-2021年珠江口内伶仃洋滩涂结构遥感监测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闻启武 杨振华 赵铜铁钢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2-92,共11页
【目的】为揭示沿海城市周期性潮位影响下滩涂范围与地貌结构,【方法】基于GEE平台搜集Landsat影像数据,通过潮位影像融合算法构建珠江口内伶仃洋1988—2021年逐3 a海岸带滩涂结构数据集,辨析滩涂结构时空演变过程及其与海岸带工程的关... 【目的】为揭示沿海城市周期性潮位影响下滩涂范围与地貌结构,【方法】基于GEE平台搜集Landsat影像数据,通过潮位影像融合算法构建珠江口内伶仃洋1988—2021年逐3 a海岸带滩涂结构数据集,辨析滩涂结构时空演变过程及其与海岸带工程的关系。【结果】结果显示,截至2021年,内伶仃洋(含深圳湾北部)共有滩涂33.7 km^(2),主要分布于深圳湾北部、龙穴岛、蕉门至横门海岸带,深圳段占比42%,中山段占比25%,广州段和东莞段面积狭小。内伶仃洋滩涂整体呈现出波动下降趋势,且出现频率逐渐降低,12期滩涂总面积累计减少65.39 km^(2),潮上带从15.67 km^(2)减少至4.25 km^(2),潮间带37.32 km^(2)减少至5.44 km^(2),潮下带则46.14 km^(2)减少至24.04 km^(2),整体上滩涂潮间带和潮上带缩减面积最大。【结论】长序列影像序列可有效识别潮上带和潮间带的动态转化,填海造陆工程扩张导致整体滩涂的永久性占用,而生态修复工程则有效维持了部分滩涂的面积和分布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涂结构 遥感监测 长序列 潮位影像 时空变化 内伶仃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沿海台风风暴潮特征分析
5
作者 刘仕潮 李明杰 吴少华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2,共12页
收集了1950—2022年影响江苏沿海的历史台风风暴潮过程资料,对引起江苏沿海台风风暴潮的台风路径进行了分类和分析,开展了江苏沿海台风风暴潮的月际分布和年际变化研究,提出了不同路径台风风暴潮的预报要点。结果表明:引起江苏沿海台风... 收集了1950—2022年影响江苏沿海的历史台风风暴潮过程资料,对引起江苏沿海台风风暴潮的台风路径进行了分类和分析,开展了江苏沿海台风风暴潮的月际分布和年际变化研究,提出了不同路径台风风暴潮的预报要点。结果表明:引起江苏沿海台风风暴潮次数最多的是外海转向型台风,占比高达44.3%,而正面登陆型台风最少,占比只有5.4%,但引起的增水量值最大;江苏沿海台风风暴潮在6—10月均有出现,8月出现次数最多;风暴潮强度等级为Ⅴ级(增水50~100 cm)的过程占比最多,为42.7%,而高潮位超警戒程度等级为Ⅳ级(超警戒30 cm之内或达到黄色警戒潮位值)的占比最多,为45.0%;风暴潮发生次数在近几年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增水为50~100 cm的过程,高潮位超警戒或达到黄色警戒潮位值以上的过程在近20年只出现3次;在江苏沿海台风风暴潮的预报和应对中,需要重视可能正面登陆的和9—10月的外海转向型台风;8月和9月是江苏沿海出现风暴潮灾害可能性较高的月份,若这两个月的天文高潮与风暴增水叠加合适,极有可能出现达到黄色警戒潮位以上的高潮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暴潮 江苏沿海 台风路径 风暴潮强度 警戒潮位 变化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伴随法优化非线性潮汐模型的开边界条件Ⅱ.黄海、东海潮汐资料的同化试验 被引量:24
6
作者 韩桂军 方国洪 +2 位作者 马继瑞 刘克修 李冬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5-31,共7页
本研究基于最优控制理论 ,采用变分数据同化法 ,通过建立伴随模型 ,把观测资料同化到陆架海域潮汐数值模型中去 ,优化开边界条件 ,以便提高数值预报的精度 .潮汐模型的控制方程为考虑平流项、非线性底摩擦和侧向涡动粘性项的非线性浅水... 本研究基于最优控制理论 ,采用变分数据同化法 ,通过建立伴随模型 ,把观测资料同化到陆架海域潮汐数值模型中去 ,优化开边界条件 ,以便提高数值预报的精度 .潮汐模型的控制方程为考虑平流项、非线性底摩擦和侧向涡动粘性项的非线性浅水方程组 .在第Ⅰ部分建立伴随模型和进行“孪生”数值试验的基础上 ,给出利用验潮站的水位资料以及TOPEX/Poseidon卫星测高数据在黄海、东海进行变分数据同化试验的数值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汐数值模型 黄海 东海 验潮站 变分数据同化法 伴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水位阶变与含水层所受体应力之间的定量关系 被引量:25
7
作者 张昭栋 赵淑平 +2 位作者 董传富 郑金涵 冯初刚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A02期222-229,共8页
分析了井水位阶变与含水层所受的应力、水井含水层气压系数、体应变固体潮系数之间的定量关系.井水位阶变愈大,水井含水层气压系数愈大,体应变固体潮系数愈小,则含水层的应力变化愈大.给出了利用井水位阶变,通过承压井潮汐理论反... 分析了井水位阶变与含水层所受的应力、水井含水层气压系数、体应变固体潮系数之间的定量关系.井水位阶变愈大,水井含水层气压系数愈大,体应变固体潮系数愈小,则含水层的应力变化愈大.给出了利用井水位阶变,通过承压井潮汐理论反演含水层应力变化的方法,讨论了这些方法的可行性.并以日本秋田7.7级地震引起中国井水位变化为例,估算了震时引起中国应力场的调整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层 体应力 井水位阶变 潮汐理论 地震前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磨刀门水道咸潮入侵及其变异分析 被引量:57
8
作者 闻平 陈晓宏 +1 位作者 刘斌 杨晓灵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5-67,共3页
随着区域经济及人口的进一步增长,珠江三角洲磨刀门水道已成为江门、中山、珠海、澳门等城市重要的水源地,相应咸潮入侵对供水安全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本文依据实测资料和现场调研,对磨刀门水道咸潮入侵的潮相变化、径流—咸潮的... 随着区域经济及人口的进一步增长,珠江三角洲磨刀门水道已成为江门、中山、珠海、澳门等城市重要的水源地,相应咸潮入侵对供水安全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本文依据实测资料和现场调研,对磨刀门水道咸潮入侵的潮相变化、径流—咸潮的响应模式、风对咸潮入侵的影响及咸潮入侵的历史演变趋势及其变异、最小压咸流量及最佳压咸时机等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咸潮入侵的主要因素是径流,有利于咸潮入侵的风向为北风~东北风。以思贤滘流量(即马口水文站与三水水文站流量之和)为参照,为保障珠海、澳门供水安全,磨刀门水道最小压咸流量范围为2200-2700m3/s,平均流量为2450m3/s,最佳压咸补淡的时机为大潮转小潮期,也就是朔望(半月)周期的落潮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刀门水道 咸潮入侵 变异 压咸流量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海峡断面温度结构及流量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28
9
作者 林霄沛 吴德星 +1 位作者 鲍献文 江文胜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55-360,共6页
作者采用 POM模式 ,利用从卫星遥感资料反演的风和海表温度 (SST)数据并考虑 M2分潮作用 ,对渤海海域的温度、流场的三维结构进行数值计算。根据数值模式的计算结果 ,重点分析渤海海峡温度结构和水交换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风应力和... 作者采用 POM模式 ,利用从卫星遥感资料反演的风和海表温度 (SST)数据并考虑 M2分潮作用 ,对渤海海域的温度、流场的三维结构进行数值计算。根据数值模式的计算结果 ,重点分析渤海海峡温度结构和水交换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风应力和 SST的季节性变化导致渤海海峡的水交换流型、温度结构和流量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结构 渤海环流 季节变化 潮致余流 海峡断面 海表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湾潮汐特征时空变化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23
10
作者 潘存鸿 郑君 +2 位作者 陈刚 贺成奇 唐子文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1,共11页
杭州湾是世界著名的强潮河口湾,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基于杭州湾口内外实测潮汐资料,对杭州湾潮汐特征及时空变化进行了系统分析,包括高潮位、低潮位、平均潮位、潮差、涨潮历时以及天文潮变化,同时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潮汐特征变化的... 杭州湾是世界著名的强潮河口湾,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基于杭州湾口内外实测潮汐资料,对杭州湾潮汐特征及时空变化进行了系统分析,包括高潮位、低潮位、平均潮位、潮差、涨潮历时以及天文潮变化,同时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潮汐特征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最近50年来,杭州湾年平均高潮位和海平面抬高,潮差增大;澉浦年平均低潮位抬高,涨潮历时缩短,浅海分潮增大;钱塘江河口治江缩窄是造成杭州湾潮汐变化的主要因素;浙江和邻近海域的涉海工程可能是造成浙江沿海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湾 潮汐特征 时空变化 海平面 治江缩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海西部34°N断面潮生陆架锋的多年变化及跨锋断面的环流结构 被引量:16
11
作者 赵保仁 涂登志 毕亚文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41-45,共5页
本文分析了苏北浅滩外侧34°N断面上潮生陆架锋的多年变化,指出海上调查期间的日平均风速和大小潮变化是影响陆架锋多年变化的主要因素。本文还用诊断模式给出了横跨锋断面的环流结构。
关键词 黄海 潮汐锋 陆架锋 年变化 环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亚湾及周边海区潮流和余流的季节变化特征 被引量:7
12
作者 孙振宇 陈照章 +1 位作者 杨龙奇 朱佳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78-286,共9页
通过对大亚湾及其周边海区冬、夏两季大潮、小潮期间多站位的海流观测,分析了调查海区潮流、余流的分布特征和季节变化.结果显示:大亚湾及周边海区较小的潮差导致冬、夏两季整体实测海流较弱,夏季潮差和潮流略大于冬季.大潮期间部分站... 通过对大亚湾及其周边海区冬、夏两季大潮、小潮期间多站位的海流观测,分析了调查海区潮流、余流的分布特征和季节变化.结果显示:大亚湾及周边海区较小的潮差导致冬、夏两季整体实测海流较弱,夏季潮差和潮流略大于冬季.大潮期间部分站位表现出明显的潮流涨落特征,但小潮期间在余流和其他因素的掩盖下涨潮流和落潮流不明显.该海区潮流振幅最大的分潮为M2分潮,而K1、O1、S2分潮振幅较小,所有站位的潮流性质整体表现为不正规半日潮流,潮流运动形式主要表现为往复流.冬季大亚湾湾内的余流虽然较弱,但是余流流向体现出的反气旋结构明显且稳定.大亚湾湾口和惠东以东沿岸海区的余流受季节和天气过程影响明显,夏季期间台风或其他因素造成的天气过程可以使余流整体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亚湾 潮流 余流 季节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门湾近期水动力特性观测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宋泽坤 施伟勇 +4 位作者 张峰 吴清松 杨斌 周阳 杨忠勇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79-285,共7页
利用2013年夏季包括大、中、小潮的三门湾大范围、同步水文观测资料,系统分析了三门湾近期潮动力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三门湾属于强潮海湾,湾顶处的各项潮汐特征值均大于湾口处.潮汐属于正规半日潮性质,潮波在向湾顶传播过程中浅水... 利用2013年夏季包括大、中、小潮的三门湾大范围、同步水文观测资料,系统分析了三门湾近期潮动力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三门湾属于强潮海湾,湾顶处的各项潮汐特征值均大于湾口处.潮汐属于正规半日潮性质,潮波在向湾顶传播过程中浅水分潮增强明显.涨、落潮流历时相当,涨、落潮平均流速大小也比较接近,整体上优势流保持在45%~58%之间,涨落潮动力相对平衡.涨、落潮流矢表现出明显的往复流运动形式,整体涨落潮流向顺应三门湾的平面形态,主流向与湾内等深线基本平行.底摩擦对潮流的垂向结构作用明显,流速在垂向方向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大致成对数型结构分布,即表层或次表层流速最大,越靠下层流速越小,底层流速最小.各个测站之间,底层流速相对集中,越靠上层各测站之间流速大小差异越大,表层和次表层各站点之间流速大小差异最大.流速梯度极大值出现在急流附近,流速梯度的极小值出现在憩流附近.海床底部的粗糙度对流速梯度有着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水文学 三门湾 潮动力特性 流速梯度 垂向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的海平面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郑文振 于继业 钮滨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68-72,共5页
详细介绍了中国的验潮站及海平面资料,回顾了80年代以来我国的海平面研究工作,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做了展望。
关键词 海平面 潮汐 资料 长期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湾北岸芦潮港潮滩沉积物磁性特征的年际变化及其粒度控制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莹 张卫国 +3 位作者 杨世伦 罗艺 董辰寅 俞立中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47-555,共9页
对杭州湾北岸芦潮港潮滩2007—2010年固定点沉积物进行了逐月的磁性测量和粒度分析,探讨了磁性特征的月际、年际变化及其与粒度的关系。结果显示,2007—2009年,芦潮港潮滩沉积物的磁性特征呈现出相似的季节性变化特征,磁性参数χ、χARM... 对杭州湾北岸芦潮港潮滩2007—2010年固定点沉积物进行了逐月的磁性测量和粒度分析,探讨了磁性特征的月际、年际变化及其与粒度的关系。结果显示,2007—2009年,芦潮港潮滩沉积物的磁性特征呈现出相似的季节性变化特征,磁性参数χ、χARM、SIRM以及比值χARM/SIRM总体上在12月次年7至月表现为高值,8—11月为低值,S-300变化趋势与之相反。粒度分析显示,每年12月至次年7月沉积物粒度总体较细,8—11月较粗,这说明潮滩较细沉积物中含有较多的亚铁磁性矿物,与已报道的2004—2005年研究结果相似。相比前三年,2010年1—7月及12月沉积物磁性矿物含量相对下降,8—11月份磁性矿物含量相对上升,导致2010年磁性参数月际变化幅度减小。同时,2010年沉积物粒度月际变化特征也发生了改变,即1—7月及12月沉积物粒度变粗,8—11月沉积物变细。相关分析表明,磁性参数与粒度之间的关系在2007—2010年中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说明2010年沉积物粒度月际变化模式的改变是磁性特征月际变化改变的主导因素。尽管如此,长江流域来沙下降对河口潮滩沉积物物源的可能影响,仍需予以长期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滩 磁性特征 粒度 月际变化 年际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流沙湾4个测站2个周日潮流观测的准调和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静 孙省利 +2 位作者 吴灶和 陈春亮 张瑜斌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08-413,共6页
采用短期资料的潮流准调和分析方法,对水深为4.4~17.0 m的流沙湾4个测站2个周日潮流观测获得的表、中、底层的潮流资料进行了分析,分别计算了4个测站O1、K1、M2、S2、M4、MS4共6个主要分潮的潮流调和常数,并给出了各观测站位在各层的... 采用短期资料的潮流准调和分析方法,对水深为4.4~17.0 m的流沙湾4个测站2个周日潮流观测获得的表、中、底层的潮流资料进行了分析,分别计算了4个测站O1、K1、M2、S2、M4、MS4共6个主要分潮的潮流调和常数,并给出了各观测站位在各层的潮流椭圆要素.计算结果表明:流沙湾主要为日潮流海区,其中湾外为规则日潮流,湾内为不规则日潮流;湾外主要分潮流的北分量一般大于东分量,而湾内主要分潮流的北分量一般小于东分量.观测期间余流的流向主要呈西北向,最大余流流速出现在湾内地形突然收窄处,且在湾内中层余流流速要大于表、底层余流流速.整个海区潮流的可能最大流速表层在57~107 cm/s之间,中层在53~106 cm/s之间,底层在34~98 cm/s之间.流沙湾湾外潮流主要为顺时针的旋转流运动,湾内为带有旋转流的往复流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动力学 潮流 准调和分析 余流 周日变化 流沙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滨岸潮滩根际重金属含量季节变化及形态分布 被引量:5
17
作者 毕春娟 陈振楼 许世远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94-200,共7页
用Zeeman 5 0 0 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火焰法测定了上海滨岸潮滩沉积物中Cu、Pb、Fe、Mn、Zn、Cr的总量及其 5种地球化学形态含量 ,发现根际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一般低于表层沉积物 ,但在重金属含量水平上 ,均为Fe >>Mn >Zn ... 用Zeeman 5 0 0 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火焰法测定了上海滨岸潮滩沉积物中Cu、Pb、Fe、Mn、Zn、Cr的总量及其 5种地球化学形态含量 ,发现根际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一般低于表层沉积物 ,但在重金属含量水平上 ,均为Fe >>Mn >Zn >Cu ,Pb ,Cr;单因子方差分析表明重金属在根际沉积物中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 (p <0 0 5 ) ,Cu、Pb、Fe、Mn、Zn、Cr在高潮滩芦苇根际沉积物中的含量均在夏、秋季出现最低值或次低值 ,在中潮滩海三棱草根际沉积物中的季节含量随采样地点不同而变化 ,但与同一地点表层沉积物中的含量相关性很好 ,除Cr(r=0 1 8)外 ,相关系数 (r)分别达到 0 77、0 74、0 65、0 84、0 77;Cu、Fe、Zn、Cr在沉积物中均以残渣态含量为主 ,Pb、Mn的碳酸盐结合态含量较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滩 根际 重金属 季节变化 化学形态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塘水道冲淤变化分析 被引量:14
18
作者 倪云林 李伯根 詹明旭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6-153,共8页
利用1935年、1962年、1987年和2004年4个典型年份的水深地形资料,通过建立这些年份金塘水道的数字高程模型,定量计算了不同时段海床平面冲淤和特征等深线位移的变化,并结合实测水文泥沙资料和南北两岸的水利水运工程布局,初步分析了冲... 利用1935年、1962年、1987年和2004年4个典型年份的水深地形资料,通过建立这些年份金塘水道的数字高程模型,定量计算了不同时段海床平面冲淤和特征等深线位移的变化,并结合实测水文泥沙资料和南北两岸的水利水运工程布局,初步分析了冲淤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在1935—2004年的69年中,金塘水道的海床平面整体上以轻微冲刷为主,冲刷速率为2.3 em/a,而潮滩则表现为不断淤涨;水道冲淤在不同时段存在一定的差异,呈现由冲刷转向淤积的调整趋势,这种趋势可认为人为因素的作用大于自然环境因素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汐通道 金塘水道 冲淤变化 水工建筑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差环境下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时变性试验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俊芝 石佳乐 +2 位作者 庄华夏 黄俊 高延红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67-471,共5页
以自然海洋潮差区环境条件下暴露时间分别为60,120,240,360,480,600d的混凝土现场试验结果为基础,计算了5种水灰比混凝土的氯离子扩散系数;以60,120,240,360,480d的氯离子扩散系数测量结果,推导了潮差环境下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系数的时... 以自然海洋潮差区环境条件下暴露时间分别为60,120,240,360,480,600d的混凝土现场试验结果为基础,计算了5种水灰比混凝土的氯离子扩散系数;以60,120,240,360,480d的氯离子扩散系数测量结果,推导了潮差环境下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系数的时变模型,并以该时变模型计算了暴露600d后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系数及自由氯离子含量,验证了该时变模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水灰比越大,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系数在前期衰减的经验系数m越小,即对降低混凝土氯离子长期扩散性能的效果越差,因此减小水灰比能有效降低混凝土的长期氯离子扩散性能;暴露600d后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系数降低幅度已经很小,基本趋于稳定;得到的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时变模型能较好地反映潮差环境下混凝土中氯离子侵蚀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差区 混凝土 氯离子 扩散系数 时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平面上升后粤西沿海潮汐的变化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奇礼 许时耕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7-10,共4页
分析了粤西阳江、湛江等沿海地区在海平面上升后潮汐特性的变化;得出这些变化主要表现为最高潮位上升、强潮频率增多和高潮时间的延后;潮汐通道复杂的港湾还有潮差加大(最低潮位下降)等现象.
关键词 海平面 粤西沿海 潮汐变化 潮汐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