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鲤春病毒血症病毒糖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被引量:8
1
作者 张家林 李强 +1 位作者 叶仕根 李华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54-458,共5页
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纯化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VCV)G蛋白,制备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扩增出鲤春病毒0504分离株G基因片段,并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经诱导表达、裂解离心包涵体,包涵体经His Bind亲和层析柱纯化及尿素浓度梯度... 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纯化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VCV)G蛋白,制备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扩增出鲤春病毒0504分离株G基因片段,并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经诱导表达、裂解离心包涵体,包涵体经His Bind亲和层析柱纯化及尿素浓度梯度复性后,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结果表明:成功筛选出2株稳定分泌G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1C5、2D5,经Western-Blot检测表明,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本研究中成功制备的抗G蛋白单克隆抗体,可为建立新型鲤春病毒检测方法提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vcv) G蛋白 原核表达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性腺细胞系(GCO)特性和对鲤春病毒的敏感性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津津 刘莹 +7 位作者 于力 贾鹏 陈兵 史秀杰 郑晓聪 兰文升 何俊强 刘荭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6-61,共6页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性腺细胞系(GCO)是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在20世纪70年代开展草鱼出血病研究时建立的一株细胞系,迄今已传至300多代,在中国鱼类病毒学研究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形态学观察、细胞生长曲线测...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性腺细胞系(GCO)是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在20世纪70年代开展草鱼出血病研究时建立的一株细胞系,迄今已传至300多代,在中国鱼类病毒学研究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形态学观察、细胞生长曲线测定、细胞周期测定、细胞核型分析、细胞凋亡检测、电镜观察等方法,对GCO的生长特性及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VCV)在该细胞中的增殖特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GCO细胞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5℃,在M199和MEM等细胞培养液中均能较好地生长,培养液中最适的胎牛血清浓度为10%。测定了GCO细胞系对SVCV病毒的敏感性,发现与鲤(Cyprinus carpio)上皮瘤细胞系(EPC)、肥头鲤(Pimephales promelas)细胞系(FHM)、大鳞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tshawytscha)胚胎细胞系(CHSE-214)等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推荐和各检测实验室常用的鱼类细胞系相比,GCO细胞系对SVCV表现出非常高的敏感性。生长曲线、电镜观察和凋亡实验显示,SVCV能引起GCO细胞系出现明显而稳定的细胞病变,引起GCO细胞系出现凋亡,并在细胞质中大量增殖。结果表明,GCO细胞系适用于SVCV病毒的分离、检测以及病毒致病性的有关研究。GCO细胞的适宜生长温度为15–28℃,这一特点将使它可以广泛地用于多种水生动物病毒的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性腺细胞系 生物学特性 易感性 鲤春病毒血症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鲤春病毒糖蛋白(G)基因的分离及同源性比较 被引量:3
3
作者 耿波 孙效文 +2 位作者 牟振波 梁利群 欧阳红生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6年第C00期450-454,共5页
通过RT—PCR和巢氏PCR方法从疑似鲤春病毒(SVCV)侵染的镜鲤肝组织中获得了鲤眷病毒糖蛋白(G)基因。通过序列测定与分析,所获得的鲤春病毒糖蛋白(G)基因由606个核苷酸组成。编码一个由202个氨基酸组成的糖蛋白。通过NCBI blast与... 通过RT—PCR和巢氏PCR方法从疑似鲤春病毒(SVCV)侵染的镜鲤肝组织中获得了鲤眷病毒糖蛋白(G)基因。通过序列测定与分析,所获得的鲤春病毒糖蛋白(G)基因由606个核苷酸组成。编码一个由202个氨基酸组成的糖蛋白。通过NCBI blast与9个来自不同国家或地区的鲤春病毒糖蛋白(G)基因序列比对分析,发现获得的鲤鱼春季病毒糖蛋白G基因DNA序列与美国分离的AY527273株同源性最高为99.8%,与中国分离的AY842485株同源性次高为98.7%,与英国分离的两个序列SVI538065和SVI538066株的同源性为98.2%,而与其它国家的分离株如SVUI8101、SVI318079、SVI538061、SVI538062、SVI538063的同源性最差,仅为89.4%-90.0%。氨基酸同源性分析结果与DNA同源性分析结果一致,所获得的鲤春病毒糖蛋白G基因氨基酸推导序列与其它9个分离株的氨基酸同源性在89.6%-99.5%之间。对SVCV不同分离株遗传变异和进化关系的分析为下一步开展SVCV快速诊断方法的研究和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鲤春病毒病 糖蛋白 序列同源性 分离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磁珠现场提取鲤春病毒核酸的方法研究
4
作者 王姝 刘朋朋 +6 位作者 张雷 张伟 孙明 赵晓丽 刘翌 邓丛良 张利峰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3年第5期46-48,共3页
使用纳米磁珠(MNP)提取鲤春病毒(SVCV)核酸,置25℃和4℃保存,分别在第1、4、11、20天时,用荧光RT-PCR方法检测。结果显示MNP提取到的SVCV核酸均出现典型扩增,并且与对照样品的Ct值接近,证实MNP可以有效地吸附鲤春病毒核酸,并能释放核酸... 使用纳米磁珠(MNP)提取鲤春病毒(SVCV)核酸,置25℃和4℃保存,分别在第1、4、11、20天时,用荧光RT-PCR方法检测。结果显示MNP提取到的SVCV核酸均出现典型扩增,并且与对照样品的Ct值接近,证实MNP可以有效地吸附鲤春病毒核酸,并能释放核酸。MNP提取的核酸保存20d后,荧光RT-PCR依然可检测到阳性,说明MNP提取到的病毒核酸能在常温或低温下保存。这样就能够在现场处理样品,方便样品的携带,节约运输成本,提高实验室的样品处理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磁珠(MNP) 鲤春病毒(svcv) 荧光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PA的鲤春病毒血症病毒核酸检测技术的建立与评价 被引量:4
5
作者 田城城 兰文升 叶仕根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0年第2期99-106,共8页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是近几年新发展并普及应用的一种核酸扩增技术,能够实现检测设备小型化,从而满足现场诊断(point-of-care testing,POCT)的需求。本研究以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pringviraem...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是近几年新发展并普及应用的一种核酸扩增技术,能够实现检测设备小型化,从而满足现场诊断(point-of-care testing,POCT)的需求。本研究以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pringviraemiaofcarp virus,SVCV)为检测靶标,建立了SVCV的RPA检测技术,并分析了该方法的灵敏性、特异性和稳定性,评判了该技术应用于POCT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基于RPA的检测方法灵敏度较高,检测下限可达4×10~3 PFU/mL,但比以Taq酶为基础的RT-PCR技术略低;特异性好,未发现对其他水生动物疫病病原,如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IHNV)、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VHSV)、传染性胰腺坏死病病毒(IPNV)、传染性鲑鱼贫血病病毒(ISAV)等发生非特异性反应;稳定性良好,3次重复性试验的结果近乎一致。试验证明,该方法能够替代RT-PCR技术,应用于POCT的试剂和仪器设备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 鲤春病毒血症病毒 核酸检测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