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疆地区春播大豆主要农艺性状分析与综合评价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恒斌 何宗铃 +6 位作者 赵靓 曾凯 水涌 张祥池 苏鑫 战勇 张占琴 《大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41,共9页
为筛选出适宜南疆地区春播种植的优质高产大豆品种(系),2023年对引进的29份大豆品种(系)的10个性状(生育期、株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收获株数、粗蛋白、粗脂肪和产量)进行变异性、相关性、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 为筛选出适宜南疆地区春播种植的优质高产大豆品种(系),2023年对引进的29份大豆品种(系)的10个性状(生育期、株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收获株数、粗蛋白、粗脂肪和产量)进行变异性、相关性、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0个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3.63%~23.76%;产量与株高、主茎节数、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因子分析将10个性状浓缩为4个主因子,分别为株高因子、产量品质因子、产量构成因子和百粒重因子,且累计贡献率达到88.74%。聚类分析表明,29份大豆品种(系)可聚类成6大类群,第Ⅰ类群包括8份材料,第Ⅱ类群包括7份材料,第Ⅲ类群包括10份材料,第Ⅳ类群包括2份材料,第Ⅴ和第Ⅵ类各1份材料。根据综合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结果,筛选出吉育4412、吉育4521、吉育5412、新大豆23号、新振豆10号、新振豆7号、新振豆8号、新振豆9号和吉育5523,这9个品种(系)综合性状良好,产量提升空间大,适宜在南疆地区春播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疆 春播种植 大豆品种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期对北疆膜下滴灌春大豆根系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2
作者 闫博文 胥雅馨 +2 位作者 章建新 王聪 薛丽华 《大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2-106,共15页
为探究播期对膜下滴灌春大豆根系生长与产量形成的关系,明确北疆膜下滴灌春大豆的适宜播期,于2021和2022年采用裂区试验设计,设置4月3日和4月7日(B_(1))、4月11日和4月14日(B_(2))、4月19日和4月21日(B_(3))、对照组4月27日和4月28日(B_... 为探究播期对膜下滴灌春大豆根系生长与产量形成的关系,明确北疆膜下滴灌春大豆的适宜播期,于2021和2022年采用裂区试验设计,设置4月3日和4月7日(B_(1))、4月11日和4月14日(B_(2))、4月19日和4月21日(B_(3))、对照组4月27日和4月28日(B_(4))4个播期处理,系统研究合农71(P_(1))和新大豆27(P_(2))的生育进程、0~80 cm土层根系干重和干重密度、侧根长和根长密度及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等指标,分析根系生长指标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对照B_(4)相比,早播处理B_(1)和B_(2)早熟2~17 d,生育期延长2~14 d;最大总根干重增加31.65%~79.29%,0~20 cm土层最大根干重增加22.35%~87.55%,20~40 cm土层增加0.71%~49.94%;最大总侧根长增加11.54%~42.37%,0~20 cm土层最大侧根长增加22.35%~87.55%,20~40 cm土层增加19.08%~38.76%,40~60 cm土层增加13.21%~38.27%;成熟期单株荚数增加2.07%~19.71%,单株粒数增加0.27%~27.15%,百粒重增加2.85%~6.81%;产量增加8.70%~32.90%,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分别提高13.11%~70.91%和14.81%~69.86%。结果说明北疆膜下滴灌春大豆的播种期由4月底提至4月上旬能够充分利用早春土壤雪墒促进根系生长,显著增加0~40 cm土层的根干重和0~60 cm土层的侧根长,促使大豆生育进程提前、生育期延长,增加产量并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同时降低生育期间的灌水量。研究结果可为优化北疆膜下滴灌春大豆节水高产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大豆 播期 膜下滴灌 根系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大豆合理播期确定动态知识模型构建
3
作者 关丛鑫 张伟 +2 位作者 亓立强 石文强 李金阳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共6页
为提高春大豆播种期确定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利用农田信息采集系统获取土壤墒情及环境信息,并根据大豆播种进程与适宜环境、土壤墒情同步原理,采用隶属函数方法,将播种农艺要求与播种影响因素间的关系函数化,建立春大豆合理播期确定知识模... 为提高春大豆播种期确定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利用农田信息采集系统获取土壤墒情及环境信息,并根据大豆播种进程与适宜环境、土壤墒情同步原理,采用隶属函数方法,将播种农艺要求与播种影响因素间的关系函数化,建立春大豆合理播期确定知识模型;并利用2个不同生态点的气象与土壤温湿度等参数,结合模型决策日期与2年中各地实际播期及出苗情况,对春大豆合理播期确定模型进行了实例验证。结果表明:2021年北15、2022年北14两块试验地播期确定模型输出结果与农田实际播期分别为4月23日、4月24日与5月7日、5月10日,月度误差分别为3.33%和9.68%,模型结果准确率分别为96.67%和90.32%。模型设计结果与当前高产春大豆实际农作制度体现较好的一致性和适用性,可以为农业生产者应用信息化手段确定春大豆播种期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大豆 播期 知识模型 农田信息 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大豆品种在新疆博州垦区的农艺性状表现及综合分析
4
作者 康琦 史丰疆 +2 位作者 于波 曾晓菲 夏红斌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25-34,共10页
为解决新疆博州垦区春播与复播大豆的栽培难题,对引入的35个春播与16个复播大豆品种进行了多项农艺性状测定,并进行相关性、通径分析及聚类分析,通过调查复播不同播期对产量的影响,确定复播适宜时间,以便促进当地大豆种植推广及高产品... 为解决新疆博州垦区春播与复播大豆的栽培难题,对引入的35个春播与16个复播大豆品种进行了多项农艺性状测定,并进行相关性、通径分析及聚类分析,通过调查复播不同播期对产量的影响,确定复播适宜时间,以便促进当地大豆种植推广及高产品种培育。结果表明,春播大豆与复播大豆单株经济性状均展现出显著的变异性,春播大豆的变异系数介于26.32%~139.32%之间,而复播大豆的变异系数则在7.87%~160.45%之间,其中,有效分枝数的变异程度最高,而百粒重和生育期的变异程度相对较低。在春播大豆中,产量与生育期、株高、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及百粒重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尤其是单株粒数和百粒重,对产量的贡献最为突出。而在复播大豆中,只有产量与生育期之间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生育期对产量的贡献最为重要。通过聚类分析,以欧式距离5为标准,春播大豆品种被划分为四大类群。其中,第Ⅱ类群的新大豆25、新大豆26和合农71在博州垦区表现最佳。而在复播大豆中,以欧式距离15为标准,分为六大类群,其中第Ⅱ类群与第Ⅴ类群的黑科88、黑龙501、黑龙502在博州垦区的生产效果较好。同时,春播大豆时需注意,南方品种可能不适合在博州垦区种植;对于复播大豆,关键在于避免播期过晚对产量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应尽早播种,适宜播期范围从6月19日至7月9日,且每推迟1 d播种,都会有一定的产量损失,播种越晚产量损失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春播 复播 农艺性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疆地区春大豆规模化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恒斌 战勇 +3 位作者 曾凯 赵靓 张祥池 苏鑫 《大豆科技》 2024年第1期46-49,共4页
提高单产、提升种植效益、实施大面积规模化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是促进北疆地区大豆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基于北疆地区多年多点大豆规模化高产实践经验,对大豆品种选择、种植模式、种植密度、杂草防除、病虫害防治、化学调控、水肥管... 提高单产、提升种植效益、实施大面积规模化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是促进北疆地区大豆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基于北疆地区多年多点大豆规模化高产实践经验,对大豆品种选择、种植模式、种植密度、杂草防除、病虫害防治、化学调控、水肥管理等进行总结,提出适宜北疆地区春大豆规模化单产5250 kg/hm2高产栽培技术模式,旨在提升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水平、提高大豆产量,助力北疆地区大豆产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疆地区 春大豆 规模化 高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棚早春甜瓜-鲜食夏毛豆-秋冬羊肚菌绿色高效周年栽培模式
6
作者 姚协丰 冯翠 +4 位作者 徐建 朱凌丽 钱巍 刘广 徐锦华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12期2888-2892,共5页
江苏泰州、南通等沿江里下河地区充分利用农业设施发展瓜、菜、菌轮作的绿色高效生产模式,控制土壤盐渍化,提升土壤有机质,调整改良土壤营养结构,同时增加淡季蔬菜供应种类,提高现有设施利用率,显著增加经济效益,平均每667 m^(2)纯收益... 江苏泰州、南通等沿江里下河地区充分利用农业设施发展瓜、菜、菌轮作的绿色高效生产模式,控制土壤盐渍化,提升土壤有机质,调整改良土壤营养结构,同时增加淡季蔬菜供应种类,提高现有设施利用率,显著增加经济效益,平均每667 m^(2)纯收益达4.4万元。本文总结出采用大棚早春甜瓜-鲜食夏毛豆-秋冬羊肚菌的绿色高效周年生产模式,以期为江苏省里下河地区设施大棚的高效利用、缓解土壤连作障碍、增加经济效益等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春甜瓜 鲜食夏毛豆 羊肚菌 周年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7份福建省鲜食春大豆种质资源的遗传分析及综合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林文磊 吕美琴 +3 位作者 李明松 施迎迎 康蓉蓉 曾红英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6-289,共14页
【目的】为更好地利用鲜食春大豆种质资源,筛选优良品种(系)应用于福建省鲜食大豆育种和生产上。【方法】对47份鲜食春大豆种质资源的7个表型性状进行描述统计,对13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并进... 【目的】为更好地利用鲜食春大豆种质资源,筛选优良品种(系)应用于福建省鲜食大豆育种和生产上。【方法】对47份鲜食春大豆种质资源的7个表型性状进行描述统计,对13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描述统计结果表明,除了株型和结荚习性的表现一致外,其他表型性状存在差异。变异分析结果表明,13个主要农艺性状间存在丰富的变异,变异系数范围为7.49%~38.07%,底荚高度的变异系数最大,标准荚长的变异系数最小。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株高与底荚高度、有效分枝数、单株荚重、标准荚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茎粗与单株荚重、标准荚产量、有效分枝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有效分枝数与单株荚重、标准荚产量、鲜荚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有效荚数、单株标准荚数均与单株荚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荚重与标准荚产量、鲜荚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凯撒正态化最大方差法旋转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可用荚产量因子、荚数因子、株型因子、荚形因子等4个主因子描述13个主要农艺性状73.677%的信息量;根据主因子特征向量及其对应特征根计算各品种的综合主成分得分,用离差平方和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分别基于综合主成分得分和13个主要农艺性状标准化数据测定47份种质的欧氏距离,前者将参试材料分成2个大类2个亚类,后者将参试材料分成3个大类2个亚类,两种聚类分析方法结果基本一致;将综合主成分得分前10名的种质与其标准荚产量、鲜荚产量进行综合分析,鉴定得到南农1821、闽豆14、兴化豆8号、兴化豆618、闽豆10号、兴化豆9号、兴化豆4号、兴化豆3号等8份综合性状优良且高产的优质鲜食春大豆种质资源。【结论】47份鲜食春大豆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筛选出的8份优异的鲜食春大豆种质资源可为鲜食春大豆育种提供优良的亲本或中间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春大豆 表型鉴定 遗传分析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菌剂替代部分化肥对冀北春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周欣 耿银民 +3 位作者 邙光伟 王瑞霞 任自忠 陈士亮 《河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5期57-61,67,共6页
为了明确冀北中部地区施用微生物菌剂对春大豆生长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春大豆新品种承豆10号为试材,设单施化肥(常规施肥,氮磷钾三元复合肥300 kg/hm^(2),CK)、微生物菌剂1200 kg/hm^(2)+减施化肥10%(T_(1))、微生物菌剂1200 kg/hm^(... 为了明确冀北中部地区施用微生物菌剂对春大豆生长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春大豆新品种承豆10号为试材,设单施化肥(常规施肥,氮磷钾三元复合肥300 kg/hm^(2),CK)、微生物菌剂1200 kg/hm^(2)+减施化肥10%(T_(1))、微生物菌剂1200 kg/hm^(2)+减施化肥20%(T_(2))、微生物菌剂1200 kg/hm^(2)+减施化肥30%(T_(3))4个处理,所有肥料均作为基肥一次性人工施入土壤,研究了微生物菌剂替代化肥水平对春大豆主要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以及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施用微生物菌剂处理均有助于大豆植株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向子粒转移,促进大豆高产;随着替代化肥水平的增大,大豆部分生长性状(株高、底荚高度)、产量构成要素和产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其中T_(2)处理的各性状表现最好。微生物菌剂替代部分化肥处理可提高大豆蛋白质含量,但会导致大豆脂肪含量明显降低。总体来看,在河北承德地区,用微生物菌剂1200 kg/hm^(2)和氮磷钾三元复合肥240 kg/hm^(2)做基肥效果最好,不仅可显著增加花后大豆干物质积累,促进大豆生长,还可显著提高大豆产量,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子粒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大豆 微生物菌剂 干物质积累 生长性状 产量性状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肥还田对春大豆和春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9
作者 姜雪冰 姜磊 +2 位作者 王路路 胡壮壮 沈维良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期18-22,共5页
为了充分发挥绿肥的养分效能,本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前茬为冬闲田块、绿肥毛叶苕子、绿肥毛叶苕子+冬油菜3个处理,研究不同绿肥还田处理对下茬作物玉米和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毛叶苕子+冬油菜绿肥处理对大豆... 为了充分发挥绿肥的养分效能,本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前茬为冬闲田块、绿肥毛叶苕子、绿肥毛叶苕子+冬油菜3个处理,研究不同绿肥还田处理对下茬作物玉米和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毛叶苕子+冬油菜绿肥处理对大豆主茎节数的影响差异显著,对玉米百粒重的影响差异显著。相同年份不同绿肥还田处理对大豆产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不同年份相同绿肥还田处理对大豆产量的影响差异显著。相同年份不同绿肥还田处理及不同年份相同绿肥还田处理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还田 春玉米 春大豆 农艺性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钾营养对春大豆产量品质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41
10
作者 沈润平 王中孚 +1 位作者 郭进耀 连楚楚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1期51-55,共5页
研究了红壤旱地上氮磷钾营养对春大豆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一定量氮肥有利于大豆根瘤的形成和固氮,施氮量过大则对结瘤有抑制作用;氮磷钾肥合理用量及配比有利于植株吸收养分和干物质积累,协调生长,从而提高产量改善品质... 研究了红壤旱地上氮磷钾营养对春大豆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一定量氮肥有利于大豆根瘤的形成和固氮,施氮量过大则对结瘤有抑制作用;氮磷钾肥合理用量及配比有利于植株吸收养分和干物质积累,协调生长,从而提高产量改善品质;施肥主要是通过提高单株分枝数、单株荚数和粒数而增产,对百粒重影响较小。本试验条件下,氮肥用量以120~165kg/hm2,氮磷钾配比以(0.98~1.2)∶0.98∶1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大豆 氮磷 产量 品质 大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春大豆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52
11
作者 董守坤 赵坤 +4 位作者 刘丽君 孙聪姝 郭茜茜 阮英慧 王利彬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49-953,共5页
以抗旱性不同的3个春大豆品种为材料,对各生育时期不同干旱胁迫条件下叶片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和根系相对含水率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叶绿素含量、根系相对含水率显著降低;根系活力苗期>开花期>结荚... 以抗旱性不同的3个春大豆品种为材料,对各生育时期不同干旱胁迫条件下叶片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和根系相对含水率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叶绿素含量、根系相对含水率显著降低;根系活力苗期>开花期>结荚期>鼓粒期,根系相对含水率鼓粒期>结荚期>开花期>苗期。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叶绿素含量在苗期、根系活力在苗期、开花期和结荚期,均表现为黑农57>改良168>绥农26;根系相对含水率在中度干旱胁迫下黑农57>改良168>绥农26。当田间持水量为30%~75%时,根系相对含水率与叶绿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根系活力呈极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春大豆 叶绿素 根系活力 根系相对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春大豆与玉米不同间作模式效益分析 被引量:16
12
作者 陈文杰 梁江 +3 位作者 汤复跃 韦清源 郭小红 陈渊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33-639,共7页
【目的】探索适宜广西的春大豆与玉米间作种植模式,为当地推广大豆玉米间套种技术提供参考。【方法】试验设5种间作模式,分别为:玉米宽行120 cm、间种2行大豆(M120S2),玉米宽行160 cm、间种2行大豆(M160S2),玉米宽行160 cm、间种3行大豆... 【目的】探索适宜广西的春大豆与玉米间作种植模式,为当地推广大豆玉米间套种技术提供参考。【方法】试验设5种间作模式,分别为:玉米宽行120 cm、间种2行大豆(M120S2),玉米宽行160 cm、间种2行大豆(M160S2),玉米宽行160 cm、间种3行大豆(M160S3),玉米宽行200 cm、间种2行大豆(M200S2)和玉米宽行200 cm、间种3行大豆(M200S3)。对照为常规种植的玉米单作模式(CKM)和大豆单作模式(CKS)。调查不同种植模式下春大豆、玉米的农艺性状、产量及其相关性状,并对比分析不同种植模式的综合经济效益。【结果】2013~2014两年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玉米宽行行距增加,春大豆的茎粗、主茎节数、单株粒重呈递增趋势,产量随之增加。在相同宽行行距(160和200 cm)条件下,种植3行春大豆较种植2行的产量高。玉米的穗粗和百粒重随着其宽行行距的增加呈逐渐变小趋势,产量逐渐降低。5种间作模式中,以M_(160)S_3和M_(120)S_2模式的经济效益较好,分别为18345.53和18094.18元/ha。【结论】综合考虑不同种植模式的经济效益及小型机械操作,以在160 cm宽行玉米中间作3行春大豆较适合在广西地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大豆 玉米 间作 产量 效益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春大豆种质资源表型分析及综合评价 被引量:37
13
作者 王燕平 宗春美 +9 位作者 孙晓环 齐玉鑫 白艳风 李文 任海祥 王晓梅 侯国强 徐德海 张帅 师红财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37-845,859,共10页
种质资源是大豆遗传育种和解析复杂数量性状的基础,通过对种质资源的评价,可指导育种实践中优异互补亲本的选择,提高优异基因交流累加和新品种培育的效率。本研究选用来自东北三省一区1923-2010年间选育的340份春大豆种质资源,通过在牡... 种质资源是大豆遗传育种和解析复杂数量性状的基础,通过对种质资源的评价,可指导育种实践中优异互补亲本的选择,提高优异基因交流累加和新品种培育的效率。本研究选用来自东北三省一区1923-2010年间选育的340份春大豆种质资源,通过在牡丹江地区对12个表型性状的2年综合鉴定,评价品种群体遗传变异特点和筛选优异种质资源,结果表明:(1)春大豆种质资源表型变异丰富。除生育期年份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他性状品种间和年份间均呈显著的差异,且2年变化趋势相同。有效分枝数变异幅度最大,其次是主茎荚数、单株粒重和株高,这些性状选择潜力较大,品质性状的变异幅度较小,选择潜力有限;(2)表型性状特征频率分布均符合正态分布。受育成单位纬度和育种目标的影响,生育期呈现北早南晚,北部育成品种营养体较小、植株矮小、节数相对较少、脂肪含量较高,南部育成品种营养体较大、植株高大、单株有效节数多且主茎单节最多荚数多,部分品种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3)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综合评价表明,吉育71的ZF值最高,综合性状表现最好,表型性状与ZF值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生育期、株高、主茎节数、地上部生物产量、收获指数、主茎荚数和主茎单节最多荚数等7个表型性状可作为春大豆种质资源综合评价指标。在大豆育种中应重视利用具有丰富遗传多样性的基因资源,在亲本选配时适当选择综合性状优良、育种性状优势互补的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春大豆 种质资源 表型变异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播和秋播对南方春大豆种子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19
14
作者 唐桂香 汪自强 +1 位作者 董明远 成灿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43-247,共5页
试验采用春播(4月4日)和秋播(7月30日)两种播期法,研究春播种子活力低,秋播种子活力高的生理生化原因。结果表明: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电导率、过氧化物酶活性和真菌侵染率,这些反映种子活力的生理指标,秋播种子均优于春播种子;此外,... 试验采用春播(4月4日)和秋播(7月30日)两种播期法,研究春播种子活力低,秋播种子活力高的生理生化原因。结果表明: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电导率、过氧化物酶活性和真菌侵染率,这些反映种子活力的生理指标,秋播种子均优于春播种子;此外,秋播种子表皮结构较春播种子致密,种子表面小孔数目少而小,这可能也是秋播种子活力高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大豆 春播 秋播 种子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大豆不同播期的光温生态特性 被引量:29
15
作者 孙培乐 宁海龙 +4 位作者 陈东升 宋兆华 冯涛 顾清 李文滨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53-958,共6页
将来自中国北纬22.7°-50.2°范围内不同地点的19个春播大豆品种在2年中分4期进行播种,研究了春播大豆的光温反应。结果表明:春大豆由于生育期间受光温生态条件的影响,延期播种能减少生育日数,使其整个生育期缩短。越是早熟的... 将来自中国北纬22.7°-50.2°范围内不同地点的19个春播大豆品种在2年中分4期进行播种,研究了春播大豆的光温反应。结果表明:春大豆由于生育期间受光温生态条件的影响,延期播种能减少生育日数,使其整个生育期缩短。越是早熟的春大豆品种,营养生长期对长日照反应越不敏感,在延期播种时,其营养生长期缩短的较少,但高温能促进其营养生长期缩短。晚熟春大豆品种的营养生长期对长日照反应较敏感,营养生长期受日照长度的影响较大。各熟期类型品种开花持续时间随着播种期的推后、日照时数的缩短而减少;其中越是晚熟品种,此种反应越强烈。在同类熟期的不同结荚习性品种中,光温反应为有限型〉亚有限型〉无限型。鼓粒至成熟阶段的生育日数在春播生态条件下基本不受短光照的影响;但温度条件对该生育阶段的进程影响明显,即所处的温度高(特别是〉30℃的高温),生育日数则减少,所处的温度过低(特别是日平均〈16℃或夜温〈8℃),则生育日数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大豆 播期 生育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对高产春大豆氮素吸收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21
16
作者 章建新 倪丽 翟云龙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8-42,共5页
 以高油品种黑农41为材料研究了高产条件下,氮肥对春大豆植株氮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始花期施氮肥促进氮素吸收,提高氮素的积累速率,推迟氮素积累高峰期,氮素积累总量增加,促进氮素向子粒分配,提高子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在施氮量为...  以高油品种黑农41为材料研究了高产条件下,氮肥对春大豆植株氮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始花期施氮肥促进氮素吸收,提高氮素的积累速率,推迟氮素积累高峰期,氮素积累总量增加,促进氮素向子粒分配,提高子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在施氮量为 0-90kg/hm2 范围内,每生产100kg子粒,氮、磷(P2O5)、钾(K2O)吸收量略增,三者之间的比率稳定,约为 1∶0.28∶0.69,再增加氮肥施用量,钾的吸收比率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吸收 高产 春大豆 氮素积累 子粒 氮肥施用量 高油品种 影响 增加 促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春大豆氮磷钾肥配施效应及用量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陈怀珠 杨守臻 +4 位作者 唐向民 孙祖东 曾维英 蔡昭艳 赖振光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7-125,共9页
为探明华南春大豆生产的适宜施肥量,采用"3414"肥效试验设计,选用桂春豆106开展了氮磷钾肥配施效应和推荐施肥量研究。结果表明:氮、磷、钾肥料配施可明显提高华南春大豆产量,各肥料因素对大豆产量的增产效应依次为磷>氮&... 为探明华南春大豆生产的适宜施肥量,采用"3414"肥效试验设计,选用桂春豆106开展了氮磷钾肥配施效应和推荐施肥量研究。结果表明:氮、磷、钾肥料配施可明显提高华南春大豆产量,各肥料因素对大豆产量的增产效应依次为磷>氮>钾,氮、磷、钾三因素之间存在互作效应,效应大小依次为氮磷>磷钾>氮钾;经模型最优分析表明采用三元肥效函数模型做出施肥决策是合理可行的,经回归模型的拟合得出推荐施肥量,达到最高产量时氮(N)、磷(P_2O_5)和钾(K_2O)的施肥量分别为80.6,21.6和58.4 kg·hm^(-2),达到最佳经济产量时氮(N)、磷(P_2O_5)、钾(K_2O)的施肥量分别为75.5,21.3和54.1 kg·hm^(-2)。这些研究结果将为华南地区春大豆合理施肥提供指导,为下一步建立施肥指标体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大豆 “3414”肥效试验 肥效模型 产量 施肥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合与甘蔗间套种春大豆品种筛选初报 被引量:13
18
作者 陈文杰 梁江 +4 位作者 汤复跃 韦清源 曾维英 钟开珍 陈渊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11-314,共4页
【目的】筛选出适合与甘蔗间套种的春大豆品种,为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甘蔗春大豆间种提供参考。【方法】2011年利用9个春大豆品种进行不同甘蔗间作模式(甘蔗行距分别为1.2和1.0m)的筛选试验,调查大豆田间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并进行相关性... 【目的】筛选出适合与甘蔗间套种的春大豆品种,为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甘蔗春大豆间种提供参考。【方法】2011年利用9个春大豆品种进行不同甘蔗间作模式(甘蔗行距分别为1.2和1.0m)的筛选试验,调查大豆田间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甘蔗行距1.0和1.2m栽培模式春大豆生育期和产量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8(P=0.0142)和0.69(P=0.038)。华春2号在1.2和1.0m栽培模式下的产量均最高,分别为2222.22和2083.33kg/ha。在甘蔗行距为1.2m的栽培模式下,桂春10号和泉豆7号产量较高;而在甘蔗行距为1.0m的栽培模式下,桂春10号和华春5号产量较高。【结论】华春2号、桂春10号和泉豆7号适宜与甘蔗在行距1.2m栽培模式下间作,华春2号、桂春10号和华春5号适宜与甘蔗在行距1.0m栽培模式下间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春大豆 间套种 行距 品种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度对高产春大豆生长动态及干物质积累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62
19
作者 章建新 翟云龙 薛丽华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共5页
以黑农41为材料研究了种植密度对高产春大豆株高、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密度的增加,株高、最大叶面积指数及光合势呈上升趋势,处理间光合势在鼓粒期差异最大,处理间群体干物质积累量的差异主要... 以黑农41为材料研究了种植密度对高产春大豆株高、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密度的增加,株高、最大叶面积指数及光合势呈上升趋势,处理间光合势在鼓粒期差异最大,处理间群体干物质积累量的差异主要出现在鼓粒后;提高鼓粒期群体的光合势,增加鼓粒期间的物质生产是实现大豆高产的关键。以45万株/hm2处理产量最高(5547.81kg/hm2),干物质积累总量为14663.1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大豆 密度 生长动态 干物质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区试长江流域春大豆品种农艺、产量及品质性状的演变 被引量:12
20
作者 赵朝森 赵现伟 +3 位作者 杨中路 何艳琴 王瑞珍 郭兵福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1-48,共8页
为指导国家长江流域高产优质春大豆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分析了2006-2017年国家区试长江流域春大豆组12年间的品种试验数据,并通过方差分析与相关性分析研究了参试品种的重要农艺性状、产量及其品质性状的遗传变化规律与相互关系。结果表... 为指导国家长江流域高产优质春大豆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分析了2006-2017年国家区试长江流域春大豆组12年间的品种试验数据,并通过方差分析与相关性分析研究了参试品种的重要农艺性状、产量及其品质性状的遗传变化规律与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2年间90个参试品种有16个通过试验并申请国家审定;参试品种性状的遗传变异中,品质性状的变异最小,其次是产量及其相关性状,重要农艺性状的变异最大;随着年度的递增,参试品种的生育天数、株高、底荚高度、主茎节数、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呈现缓慢下降的总趋势,而产量、单株粒重、百粒重呈缓慢增加的总趋势,单株有效分枝数、粗蛋白质含量、粗脂肪含量、蛋白质与脂肪总含量的变化趋势不明显。相关性分析表明,产量与单株粒重、百粒重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生育天数、粗蛋白质含量负相关且达极显著及显著水平。因此,在长江流域春大豆新品种的选育过程中,应适当缩短生育天数和降低粗蛋白质含量,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春大豆 产量 品质 农艺性状 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